1、数学归纳法
第一数学归纳法
! "! " 34(!!%!)! 5)3!!%!)!
&34(!%!!5)3!%!!!)34(!%!"!!)5)3!%!"
&34(!%!!5)3!%!!!)34(!%!)5)3!%!"%!
! " &34(!5)3 34(!!5)3!)354)(3!)53)4(3! %!
例证明对任意! 都有
!!("%"!(-% %!!!%!&!)!!%!#
证明当!&!时 式左边 & !" 式右边 &!)!!%!& !"故!&
!时 式成立#
现设式对! 成立考虑!.!的情形#
利用**!%!&
! *
)*!%!知
!!("%"!(-%
!"34("
!#而 "
! " !!)53)43(!"5!)!3!)34("&
! 34(5)3
!)"/!!%34("!!!%5)3"#
其中 !!%34("!!%5)3"&!%34(%5)3%34(5)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 !"!.%!"" ' !"!槡"%!""#
由归纳假设知
!!("%"!(-%
%!!!%!%
! !%!!%"
&
!)!!%!
%
! !%!!%"
高中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一)
高中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一)八种高中数学证明题的方法高中数学中,证明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八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一、几何证明法几何证明法是基于几何图形的特性以及几何定理来进行推理的证明方法。
通过画图、连线、标记等操作对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利用几何定理进行推理,最终完成证明。
二、极限证明法极限证明法是通过构造某些数列或函数的极限,从而推断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法通常需要先对题目进行化简,然后构造极限来进行推导。
三、归纳证明法归纳证明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已知某个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推出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法通常需要先进行基础情况的分析,然后通过归纳假设和证明来完成。
四、逆证法逆证法是通过证明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进而推出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通常,逆证法需要运用基本逻辑规律,如转化为反证法、归谬法等。
五、背反证明法背反证明法是通过推导出目标结果的相反结果,从而推断目标结果的真实性。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需要将目标结果假设为不成立,然后推导到与已知条件不符的结论,最终达到证明目标结果成立的目的。
六、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所需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不符的结论,从而推断所需证明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是在证明暴露出矛盾的同时,需要进行对假设的反证。
七、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通过对数列等问题进行递推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需要先确定基础情况的成立,然后通过不断迭代、递推,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八、构造法构造法是通过构造满足题目条件的数据或对象,来证明所需结论的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需要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设计,来得出满足条件的构造方法,进而完成证明。
总之,这八种证明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解决高中数学证明题时,可以根据题目性质和自身能力进行选择和运用。
具体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来展示这八种证明方法的应用。
例一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n2+n是偶数。
学案1:数学归纳法
7.6 数学归纳法导学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自主梳理1.归纳法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________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查的对象是涉及事物的全体或部分可分为____归纳法和________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设{P n }是一个与正整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1)证明起始命题________(或________)成立;(2)在假设______成立的前提下,推出________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P n }对一切正整数成立.3.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自我检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n +1=1-a n +21-a (a ≠1)”在验证n =1时,左端计算所得的项为(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 2.如果命题P (n )对于n =k (k ∈N *)时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又若P (n )对于n =2时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 (n )对所有正整数n 成立B .P (n )对所有正偶数n 成立C .P (n )对所有正奇数n 成立D .P (n )对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n 成立3.证明n +22<1+12+13+14+…+12n <n +1(n >1),当n =2时,中间式子等于( ) A .1B .1+12C .1+12+13D .1+12+13+14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1对于n >n 0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取( )A .2B .3C .5D .6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 (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假设证n =k +1时的情况,只需展开( )A .(k +3)3B .(k +2)3C .(k +1)3D .(k +1)3+(k +2)3探究突破探究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 对于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2·(n -1)+3·(n -2)+…+(n -1)·2+n ·1=16n (n +1)(n +2).变式迁移1 (2011·金华月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n ∈N *,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探究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不等式⎝⎛⎭⎫1+13⎝⎛⎭⎫1+15…⎝⎛⎭⎫1+12n -1>2n +12均成立.变式迁移2 已知m 为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x >-1时,(1+x )m ≥1+mx .探究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N *时,a n +1+(a +1)2n-1能被a 2+a +1整除.变式迁移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整数时,f (n )=32n +2-8n -9能被64整除.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例 (1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大于0,且a 2、a 5是方程x 2-12x +27=0的两根,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且T n =1-12b n .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试比较1b n与S n +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板】解 (1)由已知得⎩⎪⎨⎪⎧a 2+a 5=12a 2a 5=27,又∵{a n }的公差大于0, ∴a 5>a 2,∴a 2=3,a 5=9.∴d =a 5-a 23=9-33=2,a 1=1, ∴a n =1+(n -1)×2=2n -1.[2分]∵T n =1-12b n ,∴b 1=23,当n ≥2时,T n -1=1-12b n -1, ∴b n =T n -T n -1=1-12b n -⎝⎛⎭⎫1-12b n -1, 化简,得b n =13b n -1,[4分] ∴{b n }是首项为23,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 即b n =23·⎝⎛⎭⎫13n -1=23n , ∴a n =2n -1,b n =23n .[6分](2)∵S n =1+2n -12n =n 2,∴S n +1=(n +1)2,1b n =3n 2. 以下比较1b n与S n +1的大小: 当n =1时,1b 1=32,S 2=4,∴1b 1<S 2,当n =2时,1b 2=92,S 3=9,∴1b 2<S 3, 当n =3时,1b 3=272,S 4=16,∴1b 3<S 4,当n =4时,1b 4=812,S 5=25,∴1b 4>S 5. 猜想:n ≥4时,1b n>S n +1.[9分]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4时,已证.②假设当n =k (k ∈N *,k ≥4)时,1b k >S k +1,即3k 2>(k +1)2.[10分] 那么,n =k +1时,1b k +1=3k +12=3·3k 2>3(k +1)2=3k 2+6k +3=(k 2+4k +4)+2k 2+2k -1>[(k +1)+1]2=S (k +1)+1,∴n =k +1时,1b n>S n +1也成立.[12分] 由①②可知n ∈N *,n ≥4时,1b n>S n +1都成立. 综上所述,当n =1,2,3时,1b n <S n +1,当n ≥4时,1b n>S n +1.[14分] 【突破思维障碍】1.归纳——猜想——证明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此类问题可分为归纳性问题和存在性问题,本例中归纳性问题需要从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探索出一般规律.2.数列是定义在N *上的函数,这与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致的,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原理实质上是一致的,数列中有不少问题常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易错点剖析】1.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书写,特别是对初始值的验证不可省略,有时要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初始值进行验证;初始值的验证是归纳假设的基础.2.在进行n =k +1命题证明时,一定要用n =k 时的命题,没有用到该命题而推理证明的方法不是数学归纳法.【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 =k (k ∈N *,k ≥n 0)时命题成立,并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证明了这个命题成立.这是因为第一步首先证明了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这样假设就有了存在的基础,至少k =n 0时命题成立,由假设合理推证出n =k +1时命题也成立,这实质上是证明了一种循环,如验证了n0=1成立,又证明了n=k+1也成立,这就一定有n=2成立,n=2成立,则n=3成立,n=3成立,则n=4也成立,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对所有n≥n0的整数就都成立了.2.(1)第①步验证n=n0使命题成立时n0不一定是1,是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2)第②步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递推,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答案自主梳理1.一般结论 完全 不完全 2.(1)P 1 P 0 (2)P k P k +13.(1)n 0 (n 0∈N *) (2)n =k (k ≥n 0,k ∈N *) n =k +1自我检测1.C [当n =1时左端有n +2项,∴左端=1+a +a 2.]2.B [由n =2成立,根据递推关系“P (n )对于n =k 时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可以推出n =4时成立,再推出n =6时成立,…,依次类推,P (n )对所有正偶数n 成立”.]3.D [当n =2时,中间的式子1+12+13+122=1+12+13+14.] 4.C [当n =1时,21=12+1;当n =2时,22<22+1;当n =3时,23<32+1;当n =4时,24<42+1.而当n =5时,25>52+1,∴n 0=5.]5.A [假设当n =k 时,原式能被9整除,即k 3+(k +1)3+(k +2)3能被9整除.当n =k +1时,(k +1)3+(k +2)3+(k +3)3为了能用上面的归纳假设,只需将(k +3)3展开,让其出现k 3即可.]例1 解题导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由n =k 到n =k +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证明 设f (n )=1·n +2·(n -1)+3·(n -2)+…+(n -1)·2+n ·1.(1)当n =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2·(k -1)+3·(k -2)+…+(k -1)·2+k ·1=16k (k +1)(k +2), 则当n =k +1时,f (k +1)=1·(k +1)+2[(k +1)-1]+3[(k +1)-2]+…+[(k +1)-1]·2+(k +1)·1 =f (k )+1+2+3+…+k +(k +1)=16k (k +1)(k +2)+12(k +1)(k +1+1) =16(k +1)(k +2)(k +3). 由(1)(2)可知当n ∈N *时等式都成立.变式迁移1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2=12=11+1=右边, ∴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 1-12+13-14+…+12k -1-12k=1k +1+1k +2+…+12k . 则当n =k +1时, 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1k +1+1k +2+…+12k +12k +1-12k +2 =1k +1+1+1k +1+2+…+12k +12k +1+⎝⎛⎭⎫1k +1-12k +2 =1k +1+1+1k +1+2+…+12k +12k +1+12k +1, 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所以由(1)(2)知对任意的n ∈N *等式都成立.例2 解题导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时,从n =k 到n =k +1的推证过程中,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证明 (1)当n =2时,左边=1+13=43;右边=5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2,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3⎝⎛⎭⎫1+15…⎝⎛⎭⎫1+12k -1>2k +12.则当n =k +1时,⎝⎛⎭⎫1+13⎝⎛⎭⎫1+15…⎝⎛⎭⎫1+12k -1⎣⎡⎦⎤1+12k +1-1 >2k +12·2k +22k +1=2k +222k +1=4k 2+8k +422k +1>4k 2+8k +322k +1=2k +32k +122k +1=2k +1+12. ∴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知,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都成立.变式迁移2 证明 (1)当m =1时,原不等式成立;当m=2时,左边=1+2x+x2,右边=1+2x,因为x2≥0,所以左边≥右边,原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m=k(k≥2,k∈N*)时,不等式成立,即(1+x)k≥1+kx,则当m=k+1时,∵x>-1,∴1+x>0.于是在不等式(1+x)k≥1+kx两边同时乘以1+x得,(1+x)k·(1+x)≥(1+kx)(1+x)=1+(k+1)x+kx2≥1+(k+1)x.所以(1+x)k+1≥1+(k+1)x,即当m=k+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1)(2)知,对一切正整数m,不等式都成立.例3解题导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由k过渡到k+1时常使用“配凑法”.在证明n=k+1成立时,先将n=k+1时的原式进行分拆、重组或者添加项等方式进行整理,最终将其变成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和,其中每个部分都能被约定的数(或式子)整除,从而由部分的整除性得出整体的整除性,最终证得n=k+1时也成立.证明(1)当n=1时,a2+(a+1)=a2+a+1能被a2+a+1整除.(2)假设当n=k (k≥1且k∈N*)时,a k+1+(a+1)2k-1能被a2+a+1整除,则当n=k+1时,a k+2+(a+1)2k+1=a·a k+1+(a+1)2(a+1)2k-1=a·a k+1+a·(a+1)2k-1+(a2+a+1)(a+1)2k-1=a[a k+1+(a+1)2k-1]+(a2+a+1)(a+1)2k-1,由假设可知a[a k+1+(a+1)2k-1]能被a2+a+1整除,∴a k+2+(a+1)2k+1也能被a2+a+1整除,即n=k+1时命题也成立.综合(1)(2)知,对任意的n∈N*命题都成立.变式迁移3证明(1)当n=1时,f(1)=34-8-9=64,命题显然成立.(2)假设当n=k (k≥1,k∈N*)时,f(k)=32k+2-8k-9能被64整除.则当n=k+1时,32(k+1)+2-8(k+1)-9=9(32k+2-8k-9)+9·8k+9·9-8(k+1)-9=9(32k+2-8k-9)+64(k+1)即f(k+1)=9f(k)+64(k+1)∴n=k+1时命题也成立.综合(1)(2)可知,对任意的n∈N*,命题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数论、组合数学、算法分析等多个领域。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验证某个性质在初始情况下成立,以及证明当该性质对某个自然数n成立时,它对n+1也成立,从而可以推导出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均成立。
数学归纳法不仅增强了数学论证的严谨性,还能帮助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1.基础步:验证命题在n=1或其他小的自然数情况下成立。
通常此步被称为“基础案例”或“基础情况”。
它是数学归纳法的起始点,确保我们的论证是有基可依的。
2.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这个假设是归纳法的核心,它允许我们利用这种假设来进行进一步的推导。
3.归纳步骤: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则在n=k+1时也成立。
这一步表明了命题从一个自然数延续到下一个自然数。
1.自然数求和公式: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简单地证明自然数求和的公式,即1+2+...+n=n(n+1)/2。
通过验证基础情况n=1和归纳步骤,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2.组合计数:在组合数学中,许多计数问题都可以利用归纳法进行证明,例如证明C(n, k) + C(n, k-1) = C(n+1, k)。
3.算法复杂度:在算法分析中,归纳法用于证明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例如,可以对归纳法求解的递推公式进行严格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三、数学归纳法的性质1.简洁性:归纳法通过简单的基础案例和归纳步骤,减少了需要直接证明的情况,使得证明过程简单化。
2.广泛性:适用于多种数学命题,不仅限于数论,还适用于几何、组合等各个数学领域。
3.严谨性:归纳法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证明方式,使得结果更加严谨,易于理解与复现。
1.适用范围:并非所有命题都适用于数学归纳法,特别是涉及到非自然数的情况。
2.复杂命题:有些复杂命题的归纳步骤可能过于繁琐,难以为归纳假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直观理解:对于某些初学者而言,归纳法的逻辑可能不易理解,容易造成错误。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指根据归纳的原则和方法,按照事物发展和变化有目的地将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归类,进而达到“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归纳法是指根据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一些数学规律或结论,用以指导自己进行抽象思维和具体运算,达到抽象概括并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
数学归纳法包括:归类法、类比法、归纳法。
归类法:可以从数组或数列中把不同的变量归类出来,并对每个变量采取与变量相对应的顺序或层次归入其属性之中作为标准。
类比法:可以对每一个与各个数学分支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行类比分析,然后得出各数学分支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数学分支之间进行类比,并对这些分类与各数学分支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得出各种数学结论。
归纳法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要,但对数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意义或者不懂得怎样运用归纳方法找到有效信息,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的。
归纳法:在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景,合理地运用归纳方法收集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
归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事物特点进行汇总与归类;二是根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方法加以进行。
1.汇总与归类首先,根据数学概念、公式和基本法则,将其归纳到一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结构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目录,然后对这些目录加以处理,整理出一个数组或者数列,使之便于操作、便于学习应用。
其次,要综合考虑一些因素导致某一元素有其独特属性,在进行相应的分类。
这就是所谓的“按属性分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基本的属性;二是各元素有自己独特的属性类型;三是其独特的属性类型与其他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要注意分类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分类首先要对各元素的属性性质做出概括(即归纳)和确定。
其次为不同类别之间建立起合理的逻辑顺序与逻辑层次(即类别)。
但在汇总和归类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一定原则、方法、事物发展演变态势进行汇总或归类;二是必须建立起合理系统且有逻辑层次结构形式和各种不同类别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关系。
数学归纳法教案1
课题:数学归纳法【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本书该节共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地位作用: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
2.会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3.努力创设课堂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n(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n1、“多米诺骨牌”游戏动画演示:探究“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两个条件;①第一块骨牌倒下;②任意相邻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强调条件②的作用:)211a ++=)2322a --(12k a +-+(2221k -+【板书设计】这节课的小结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的,我设计以下问题并和学生共同讨论回答。
22n n ++=I.数学归纳法是怎样运作的?(在验证命题n=n0正确的基础上,证明命题据有传递性,形成了逻辑推理链,以一次逻辑的推理代替了无限的验证过程.)II.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证明什么样的的命题?(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证明:和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III.数学归纳法基本思想是什么?(在可靠的基础上利用命题本身具有传递性,运用“有限”的手段来解决“无限”的问题。
第一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二数学归纳法
第一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二数学归纳法第一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关于自然数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命题在 n = 1 时成立,然后假设命题在 n = k 时成立,再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命题在 n = k + 1 时也成立。
这样一来,就可以推断命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而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在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用来证明关于自然数的更复杂的命题。
它的步骤如下:
1. 首先证明命题在 n = 1 时成立;
2. 假设命题在 n = 1, 2, ..., k 时成立;
3. 通过上述假设证明命题在 n = k + 1 时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推理,可以得出命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数学归纳法并不是第一数学归纳法的推论或证明,而是在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和扩展。
所以第二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也是类似于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只是需要更复杂的假设和推导。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7.4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一、新课引入:问题1:这里有一袋球共十二个,我们要判断这一袋球是白球,还是黑球,请问怎么办? 答案:枚举法问题2:在数列{a n }中,a 1=1,a n+1=nna a +1(n ∈N+),先计算a 2,a 3,a 4的值,再推测通项an 的公式. 答案:a 2=21,a 3=31,a 4=41.由此得到:a n =n1(n ∈N+).二、新课讲授 1、归纳法(1)概念:归纳法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问题1中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对于问题2,由于自然有无数个,用完全归纳法去推出结论就不可能,它是由前4项体现的规律,进行推测得出结论的,这种归纳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问题3:对于任意自然数n ,比较7n-3与6(7n+9)的大小.答案1:由于当n =1,n =2,n =3,n =4时,有7n-3<6(7n+9),所以得到对任意n ∈N+,7n-3<6(7n+9).答案2:由于当n =8时,有7n-3>6(7n+9),而不是7n-3<6(7n+9),所以得到当n =1,2,3,4,5时,7n-3<6(7n+9); 当n =6,7,8,…时,7n-3>6(7n+9). 总结:仔细地占有准确的材料,不能随便算几个数就作推测,推测也要有依据. 37n -大小关系 ()679n - n=1 149< 96 n=2 17< 138 n=3 1 < 180 n=47<222n=5 49 < 264 n=6 343 > 306 n=72401>348依据数据作推测,决不是乱猜.要注意对数据作出谨慎地分析.由上表可看到,当n依1,2,3,4,…变动时,相应的7n-3的值以后一个是前一个的7倍的速度在增加,而6(7n+9)相应值的增长速度还不到2倍.完全有理由确认,当n 取较大值时,7n-3>6(7n+9)会成立的.2、归纳与证明(提前阅读资料)资料1:费马(Fermat )是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是对微积分的创立作出贡献最多的人之一,是概率论的的创始者之一,他对数论也有许多贡献. 但是,费马曾认为,当n ∈N+时,n22 +1一定都是质数,这是他对n =0,1,2,3,4作了验证后得到的.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Euler )却证明了522+1=4 294 967 297=6 700 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测. 资料2:f (n )=n 2+n+41,当n ∈N+时,f (n )是否都为质数?f (0)=41,f (1)=43,f (2)=47,f (3)=53,f (4)=61, f (5)=71,f (6)=83,f (7)=97,f (8)=113,f (9)=131, f (10)=151,… f (39)=1 601. 但f (40)=1 681=412是合数.问题4:不完全归纳法为什么会出错呢? 如何避免?答案:猜测后证明. 结合问题1来说,他首先确 定第一次拿出来的是白球. 然后再构造一个命题予以证明.命题的条件是:“设某一次拿出来的是白球”,结论是“下一次拿出来的也是白球”. 这个命题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次”,“下一次”取的到底是不是白球,而是研究若某一次是白球这个条件能保证下一次也是白球的逻辑必然性.大家看,是否证明了上述两条,就使问题得到解决了呢?下面我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这种证明方法.2、数学归纳法例如:多米诺骨牌游戏要取得成功,必须靠两条:(1)骨牌的排列,保证前一张牌倒则后一张牌也必定倒; (2)第一张牌被推倒. 用这种思想设计出来的,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就是数学 归纳法.例如(问题2):(1)当n =1时,左式=a 1=1,右式=11=1.此时公式成立. (2)设n =k 时,公式成立,即a k =k1.以此为条件来证明n =k+1时,公式也成立,即a k+1=11+k 也成立. 注意:这里是证明递推关系成立,证明a k+1=11+k 成立时,必须用到ak =k1这个条件依已知条件,a k+1=111111+=+=+k kk a a kk. 下面我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这种证明方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i )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0n n N ∈时命题成立;(ii )假设当()*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完成了上面的两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反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 ⎪⎭⎫⎝⎛-=++++21121.....21212132(n ∈N+)时,其中第二步采用下面证法:(ii )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kn ⎪⎭⎫⎝⎛-=++++21121.....21212132,则当n =k+1时,1112211211211212121.....2121+++⎪⎭⎫ ⎝⎛-=-⎥⎥⎦⎤⎢⎢⎣⎡⎪⎭⎫⎝⎛-=+++k k k k ,即n =k+1时等式也成立.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递推思想要求的不是n =k ,n =k+1时命题到底成立不成立,而是n =k 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能否保证n =k+1时命题成立这个结论正确,即要求的这种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证明的主要部分应改为1112211212112121.....2121+++⎪⎭⎫ ⎝⎛-=+⎪⎭⎫ ⎝⎛-=++++k k k k k4、例题举隅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3521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1,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时,等式成立,即()213521k k ++++-=那么当n=k+1时,()()()()22213521211211211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13521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211236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1,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时,等式成立,即()()22221211236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2222212311211612161612161612236122116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1211236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小结:(1)由于证明当n=k+1等式成立时,需证明的结论形式是已知的,只要将原等式中的n 换成k+1即得,因此学生在证明过程中,证明步骤必须完整,不能跳步骤;(2)有些等式证明题在证明当n=k+1正确时,需用恒等变形,技巧较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完成很困难,这时可通过左、右边的多项式乘法来完成.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427310311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4,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等式成立,即()()21427310311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142731031131111311113111441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1211236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22*123421221.n n 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3,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等式成立,即()()()222222123421221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222222221234212212221212225312312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22*123421221.n n 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5、巩固练习 练习7.4、7.5三、课堂小结1、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二种,完全归纳法只局限于有限个元素,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可靠性,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 归纳法是有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边结论的推理方法,它属于归纳推理.2、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递推(递归)思想,它的操作步骤必须是二步,因此,它不属于“不完全归纳法”!甚至连“归纳法”都不是!3、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是:证明某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四、作业布置同步练习7.4AB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明确,教学重点应该是方法的应用.但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对方法作简单的灌输,学生必然疑虑重重.为什么必须是二步呢?于是教师反复举例,说明二步缺一不可.你怎么知道n=k时命题成立呢?教师又不得不作出解释,可学生仍未完全接受.学完了数学归纳法的学生又往往有应该用时但想不起来的问题,等等.为此,我们设想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与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从一开始就注意它的功能,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归纳思想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中学数学中以演绎思想为主的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机.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过程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对归纳法的认识开始,到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再到不完全归纳法可靠性的认识,直到怎么办结束.第二阶段是对策酝酿,从介绍递推思想开始,到认识递推思想,运用递推思想,直到归纳出二个步骤结束.把递推思想的介绍、理解、运用放在主要位置,必然对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带来指导意义,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渗透隐含于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的一种尝试.2.在教学方法上,这里运用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讨论、探索的方法.目的是在于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为了使这种参与有一定的智能度,教师应做好发动、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参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尽快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提出思维要求,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把每节课的课题作出层次分明的分解,并选择适当的问题,把课题的研究内容落于问题中,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新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想在这方面作些研究.3.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思想,还要注意其中第二步,证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用到n=k时命题成立这个条件.。
数学学习指导之数学归纳法
数学学习指导之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
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高考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
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且n∈N)结论都正确”。
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常见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方法(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no<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数学归纳法》 知识清单
《数学归纳法》知识清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重要方法。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一系列看似复杂的数学谜题的大门。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想象有一列无限长的多米诺骨牌,我们想要证明所有的骨牌都会倒下。
首先,我们需要保证第一张骨牌能够倒下,这是基础。
然后,我们要证明的是,只要任意一张骨牌倒下,那么它后面紧挨着的那张骨牌也一定会倒下。
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我们就可以确定所有的骨牌都会倒下。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一步,我们要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n₀(通常 n₀= 1)时,命题成立,这被称为“基础步骤”。
第二步,假设当 n = k(k ≥ n₀,k 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 n = k +1 时命题也成立,这被称为“归纳步骤”。
二、基础步骤的重要性基础步骤就像是大厦的基石,如果基础不牢固,整个证明就会摇摇欲坠。
在很多问题中,直接验证n =1 时命题的正确性相对较为简单。
但也有一些情况,可能需要从n =0 或者其他特定的起始值开始验证。
例如,证明“1 + 3 + 5 +… +(2n 1) =n²”这个命题。
当 n = 1 时,左边是 1,右边是 1²= 1,等式成立,基础步骤得以完成。
三、归纳步骤的关键归纳步骤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利用假设n = k 时命题成立这个条件,来推导 n = k + 1 时命题也成立。
还是以“1 + 3 + 5 +… +(2n 1) =n²”为例。
假设当 n = k 时,1 + 3 + 5 +… +(2k 1) = k²成立。
那么当 n = k + 1 时,左边变为 1 + 3 + 5 +… +(2k 1) +(2(k + 1) 1),利用假设,可将其化简为 k²+(2k + 1) =(k + 1)²,从而证明了 n = k + 1 时命题也成立。
四、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比如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 a1 +(n 1)d。
数学归纳法(1)
纳法 请问怎么办? 请问怎么办?依次取出判断即可 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 归纳法. 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为了研究一组(或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为了研究一组(或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属性,考查它的所有元 素并归纳得出结论。 素并归纳得出结论。 不完全归法: 不完全归法: 为了研究一组(或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为了研究一组(或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属性,考查它的特有几 个或部分元素并归纳得出结论。 个或部分元素并归纳得出结论。
1 1 = , (1)当n=1时,左边 1 • 2 2 左边= 当 时 左边 1 1 = 右边= 右边 1 + 1 2
(2)假设 假设n=k(k∈N*)时命题成立 , 假设 ∈ 时命题成立
1 1 1 k + +⋯+ = 1• 2 2 • 3 k • ( k + 1) k + 1
那么n=k+1时, 时 那么 1 1 1 1 左边 = ( 1 − ) + ( − ) + ⋯ + (
才算完整 递推才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证明:( ).当n=1时 证明:(1) 当 时 :( 左=1,右=12=1 , ∴n=1时,命题成立 时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3+5+…+(2k−1)=k2 (2).假设 ) 假设 时 命题成立, − 那么,当n=k+1时 那么, 时 左=1+3+5+…+(2k−1)+(2k+1) − + =k2+2k+1 =(k+1)2=右 右 即n=k+1时命题成立 时命题成立 )、(2)知原命题对n∈ 由(1)、( )知原命题对 ∈N*都成立 )、(
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的区别
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的区别相同点: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是等价的。
不同点:
1、形式上的区别
第一数学归纳法:初始验证只要验证n=1(或n=0)时结论成立;通式假定只要假定n=k时结论也成立;渐进递推在前两条基础上,推导n=k+1时结论也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初始验证要验证n=1,2,3,……,m时,结论成立;通式假定要假定n=k+1,k+2,k+3,……,k+m时,结论也成立;渐进递推在前两条基础上,推导n=k+m+1时,结论也成立。
2、使用方法不同
第一数学归纳法:第一归纳法是第二归纳法的特殊形式。
凡是能用第一归纳法的,都可以使用第二归纳法。
第二数学归纳法:第二归纳法可以证明的,第一归纳法并不一定能证明。
3、证明过程不同
如果采用第二数学归纳法,假设n<=k成立,证n=k+1成立,可以利用
n=1,2,......,k;如果只假设n=k,那就只能利用n=k。
数学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一)一、引入:归纳法实际上是常用的演绎推理,归纳法有两种: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1)什么叫完全归纳呢?比如我说“甲乙丙丁这四个人的身高都超过一米八”。
我怎么来证明我句话是对的?我只要把甲乙丙丁这四个人叫过来,量一下确实都超过一米八。
就证明我的结论是对的。
这种方法就是完全归纳,实际上就是:去考查结论中的每一个对象,看每一个对象是不是都符合我这个结论。
都符合了结论自然成立。
(2)什么叫不完全归纳呢?举例:已知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结论: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这是否为完全归纳?这个就是不完全归纳:利用我们所能掌握的个别个对象的信息,推断出全部对象的结论。
他有可能是错的。
这两种方法都有缺点,如何克服呢?看下面例子我这有一个关于自然数的结论:21)12(nk n k =-∑=,怎样去证明这个论述是对的呢?想法一:用完全归纳法,把所有的自然数都写在这里,然后逐一验证:当1=n 时,左右看看发现成立,下一个2=n 时成不成立?再下一个3=n 时成不成立… 一直到把所有自然数验证完了,就说这个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请问一下我们有办法这样做吗?没办法这样做,因为自然数有无穷无尽,我怎么可能把所有自然数都验证一遍呢?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数学的世界里面,很多结论都是针对“无穷对象”的:某某结论对于所有整数都成立,某某公式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某某公式对于所有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成立……这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用完全归纳法,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把里面的所有对象都取出来一个个验证。
这时候数学家就想:自然数是什么呢?请注意,在人类的大脑中,我们从来没有办法把自然数全部同时想在我们的大脑中。
我唯一能够做的是什么?我唯一能够做的是从一开始数1、2、3、4、5、6、7、8、9、10,1亿(810),1兆(1210)、1京(1610)、1垓(2010)、恒河沙5210,不断地向下数,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自然是里面无论我们数到哪一个数n ,一定还能找到它后面的一个数n+1出来。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一、基础知识: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n k =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1n k =+成立即可。
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1n =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0n 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0n n =开始(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0k n ³,保证递推的连续性(3)归纳假设中的n k =,命题成立,是证明1n k =+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
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1n k =+与n k =的联系4、第二数学归纳法:在第一数学归纳法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假设n k =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n k =,而不能默认其它n k £的时依然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n k £,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1n k =+命题成立。
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2a =,公比3q =,设n S 是它的前n 项和,求证:131n n S n S n++£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321n n ³+,n k =时,不等式为321k k ³+;当1n k =+时,所证不等式为1323k k +³+,可明显看到n k =与1n k =+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证明:()11311n nn a q S q -==--,所证不等式为:1313131n n n n+-+£-()()()1313131n n n n +\-£+-1133331n n n n n n n ++Û×-£×+--321n n Û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验证:1n =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1,n k k k N =³Î时,不等式成立,则1n k =+时,()()133332163211k k k k k +=׳+=+>++所以1n k =+时,不等式成立n N *\"Î,均有131n n S n S n++£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1n k =+与条件n k =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例2(2015,和平模拟):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其前n 项和1n S >,且()()112,6n n n S a a n N *=++Î(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21log 1n n b a æö=+ç÷èø,并记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证:233log ,2n n a T n N *+æö>Îç÷èø解:(1)2632n n n S a a =++①()21116322,n n n S a a n n N *---=++³Î②①-②可得:()222211116333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Þ+=-0n a >Q 所以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可得:13n n a a --={}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31n a a n \=+-,在2632n n n S a a =++中令1n =可得:211116321S a a a =++Þ=(舍)或12a =31n a n \=-(2)思路:利用(1)可求出n b 和n T ,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33633225312n n n +æö×××>ç÷-èøL ,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1)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归纳法》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和证明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形式和证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堂练习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1+2+3++100的结果吗?(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1+2+3++100=5050。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2)通过例题,演示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证明方法。
4. 知识拓展(1)介绍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递推关系、数列求和等。
(2)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形式和证明步骤。
2. 在讲解例题时,将关键步骤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课后习题1、2、3。
(2)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2^n > n。
2. 答案:(1)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2)证明:当n=1时,2^1 > 1,结论成立。
假设当n=k时,2^k > k成立,则当n=k+1时,2^(k+1) = 2×2^k > 2k > k+1。
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n,2^n > n。
1.数学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 =k +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2n·1·2…(2n -1) (n ∈N ),从“k 到k +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为( ) A. 2k +1 B. 2(2k +1) C. 211k k ++ D. 231k k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1n -<n (n>1)时,由n =k (k>1)不等式成立,推证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代数式的个数是( )A. 2k -1B. 2k -1C. 2kD. 2k+1 3.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若n =k (k ∈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94年上海高考)A.当n =6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n =6时该命题成立C.当n =4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n =4时该命题成立4. 数列{a n }中,已知a 1=1,当n ≥2时a n =a n -1+2n -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 ) A. 3n -2 B. n 2 C. 3n -1 D. 4n -3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2n ++521n + (n ∈N)能被14整除,当n =k +1时对于式子3412()k +++5211()k ++应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设k 棱柱有f(k)个对角面,则k +1棱柱对角面的个数为f(k+1)=f(k)+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2 a3 1 + + ⋅⋅⋅ + n ) + 。 n n 2 3
2
ak a2 a3 1 • 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立,即 ak > 2( + + ⋅⋅⋅ + ) + , k k 2 3 则 2ak 1 2 1 2 2 ak +1 = (ak + ) = ak + +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2 1 1 > 2( 2 + 3 + ⋅⋅⋅ + k ) + + (ak +1 − )+ 2 3 k k k +1 k + 1 (k + 1) 2 a a a 1 1 = 2( 2 + 3 + ⋅⋅⋅ + k +1 ) + − 2 3 k + 1 k (k + 1) 2 ak +1 a2 a3 1 )+ > 2( + + ⋅⋅⋅ + k +1 k +1 2 3
,知 n = k + 1时(1)(2)成立。 ,
• 故(1)(2)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因此命题成立。 ,
1 3 • 例 7 证明: ( )( ) 2 4
2n − 1 1 ( )≤ 。 2n 3n
• 分析: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原不等式,当 n = k + 1时,即证 1 3 2n − 1 2n + 1 1 ( )( ) ( )( )≤ 。 2 4 2n 2n + 2 3n + 3
xk = 1时, x1 + x2 +
+ xk ≥ k 。则 n = k + 1时,
• (1)若 x1 = x2 =
= xk +1 = 1,则 x1 + x2 +
+ xk +1 = k + 1,结论成
xk xk +1 = 1 ,则在
, xk +1 不 都 相 等 时 , 由 于 x1 x2 xk = 1。
• 例 9 证明:对于任意 n 边形的三角剖分(多边形的一个三 角剖分是将多边形分为若干个三角形的一种划分, 这些三 角形的顶点都是原多边形的顶点) 。我们能够用三种颜色 对顶点着色,从而使得没有两个相邻的顶点有相同的颜 色。
• 分析:情形 P (3) 显然成立。 • 假设 P (k ) 对任意 k ≤ n 成立,我们来证明 P (k + 1) 成立。 • 给定一个已进行三角形剖分的 (n + 1) 边形,选择一个顶点,并 这个三角形将 (n + 1) 边形分 考虑包含这个顶点的三角形 XYZ , 为两个更小的已进行三角形剖分的多边形 L 和 R 。
1 2n + 1 1 • 即证 ( )≤ ,很不幸,这个不等式不成立, 3n 2n + 2 3n + 3 只需要令 n = 1就知道了。
1 3 • 证明一个加强不等式: ( )( ) 2 4
• 即证
2n − 1 1 ( )≤ 。 2n 3n + 1
1 2n + 1 1 ( )≤ ,化简19n ≤ 20n 。 3n + 1 2n + 2 3n + 4
4 − f ( n) f (n + 1) = (n ∈ N + ) ,且 f (1) = 2 ,是否存在实数 f ( n) + 2
1 + 1对任意正整数 n 成立?证 a, b 使得 f (n) = 3 n a(− ) − b 2 明你的结论。
X Z
L Y
R
• 将 L 的顶点涂成红色、白色和蓝色,使得没有相邻顶点的颜色 相同,由归纳假设这是可以做到的。 • 不失一般性,假设 X 是蓝色,Y 是白色。 • 再考虑顶点 Z 的颜色。三角形 XYZ 中,由于 X 是蓝色,Y 是白 色,则 Z 的颜色是红色。如果我们足够幸运, R 中Y , Z 的着色 方式与三角形 XYZ 顶点Y , Z 着色方式相符。 • 如果不相符怎么办?只要将颜色重新命名就可以了。也就是 说,将 R 的着色方式中的红色、蓝色和白色的位置进行交换。 • 例如,如果在 R 原来的着色方式中,Y 是红色, Z 是蓝色,只 需要将 R 的红色顶点重新着色为白色, 而将蓝色顶点重新着色 为红色。
n ∈{1, 2,
, n0 },命题 P (n) 均成立。
一、基本原理
• 定理 4 (倒退归纳法) 若对于 n = 2k ( k = 1, 2, ) ,命题 P ( n) 成立。又由 P (k ) 成立能推出 P (k − 1) 成立,则对于 n ∈ N , 命题 P (n) 均成立。
二、例题选讲
• 例 5 设 f (n) 是 N + → N + 的映射,满足: • (1) f (2) = 2 ; • (2) ∀m, n ∈ N + ,有 f (mn) = f (m) f (n) ; • (3)当 m, n ∈ N + 且 m < n 时,有 f ( m) < f ( n) 。 •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 n ,都有 f (n) = n 。
• 例 8 平面被若干条直线分为一些区域。证明:永远能做到 用两种颜色给每个区域涂色,且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
• 分析:问题的陈述与整数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当我们进行 试验时,自然会从一条直线开始,然后是两条直线,等等。 • 我们将证明命题 P (n) :如果用 n 条直线划分平面,则能用两种 颜色为所得的区域涂色,使得相邻两块的颜色永不相同。 • 显然, P (1) 成立;现在假设 P (k ) 成立,然后画第 k + 1条直线, 并且“反转”这条直线右边的着色方式,便得到 P (k + 1) 成立。
• 例 6 证明:对任何自然数 n ,都存在一个自然数 m ,使得 下列等式成立: ( 2 − 1) n = m − m − 1 。
• 证明:只须证明下述命题:对任何自然数 n ,都存在自然数 a, b , 使得下列等式成立:
⎧(1 − 2) n = a 2 − 2b 2 (1) ⎪ 。 •⎨ 2 2 n ⎪a − 2b = (−1) (2) ⎩
• 例 4 试证明对任何自然数 n ≥ 6 ,每一个正方形都可分成 n 个正方形。
• 证 当 n = 6,7,8时,由图 1 知结论成立.
• 图1 • 对于 n = k (k ≥ 6) 时结论成立,那么对于 n = k + 3,我们先将正 方形分成 k 个正方形,再将这 k 个正方形中的一个分成 4 个小 正方形,从而得到 k + 3 个正方形,即 n = k + 3时结论成立。由 归纳法原理知结论成立。
an + 1,
an ≥ 2 n 。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1 1 1 1 • 1− ( + + + ) = 。 (过程略) a1 a2 an a1a2 an
1 1 • 则1 − ( + + a1 a2
•即
1 1 1 + )= ≤ n, an a1a2 an 2 1 1 ≥ 1− n 。 2 an< f (2 m +1 ) = 2 m +1 。
• 又 f (2 m + j ) ∈ N + , 从而有 f (2 m + j ) = 2 m + j ,1 ≤ j ≤ 2 m − 1。 • 所以 f (2 m + s ) = 2 m + s ,故 f ( n ) = n 。
an+1 = a1a2
an + 1。
1 1 1 1 + ≥ + + + an 2 4 8 1 + n 对一切正整数 2
1 1 • 求证: + + a1 a2
n 均成立。 • (2010 福建省高中数学竞赛第 15 题)
• 证明: a1 = 2 , ∵ 且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有 an +1 = a1a2 • ∴对一切正整数 n 有, an ≥ 2 , a1a2
• 事实上,当 n 为偶数时,取 m = a ;当 n 为奇数时,取 m = 2b ,即
2 2
由(1)(2)知命题成立。 , • 当 n = 1时,取 a = b = 1,即知(1)(2)成立。 ,
• 假设 n = k 时,命题成立,那么 n = k + 1时,由于
(1 − 2) k +1 = (1 − 2) k (1 − 2)
•
= ( a 2 − 2b 2 )(1 − 2) = (a + 2b) − (a + b) 2 = (a + 2b) 2 − 2(a + b) 2
• 取 a1 = a + 2b, b1 = a + b ,则 a1 , b1 ∈ N ,且 • a1 − b1 = −( a − 2b ) = (−1)
2 2 2 2 k +1
• 证 由条件(1)及(2),不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k ∈ N + , 有 f (2 k ) = 2 k 。 • 对于 n ∈ N + ,当 n = 1时,因为 f (1) ∈ N + ,所以 f (1) ≥ 1。 • 又由(3)知 f (1) < f (2) = 2 ,所以 f (1) ≤ 1,从而有 f (1) = 1。 • 又当 n > 1 且 n = 2 k ( k ∈ N + ) 时,必存在这样的 m ∈ N + ,使 / 得 2 m < n < 2 m +1 。 • 设 n = 2 m + s ,1 ≤ s ≤ 2 m − 1,由于 • 2 m = f (2 m ) < f (2 m + 1) < f (2 m +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