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及例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勾股定理基本题型总结(经典全面)

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勾股定理基本题型总结(经典全面)

CA BDBAC DB专题复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考点一、勾股定理定义: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解释: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古时候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为“股”,斜边称为“弦”)典型例题例题1、(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5,BC=12,求AB的长。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25,AC=20,求BC的长。

常见的勾股数:3,4,5;5,12,13;6,8,10等技巧总结: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可求第三边;一般情况下,用a,b 表示直角边,c表示斜边,则有a2+b2=c2,还可以有其他形式的变式。

例题2、一个零件的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C=3,AB=4,BD=12,求CD的长.例题3、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ABC中,AB=10,BC=21,AC=17,求BC边上的高。

技巧总结:有时某些线段不可以直接写出来,可以用数学转化的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求出答案,也可以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去求。

例题4、如图,台风过后某小学的旗杆在B处断裂,旗杆顶部A落在离旗杆底部点C8米处,已知旗杆长16米,则旗杆是在距底部多少米处断裂?技巧总结:要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

例题5、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技巧总结: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右边S=(a+b )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 +c 2=(a+b )2 对应的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 .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 .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A ,则a 2+b 2=c 2D .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C ,则a 2+b 2=c 22.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c b a =+ B.c b a >+ C.c b a <+ D.222c b a =+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边长为25 B .三角形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面积为20 4.在R t A B C ∆中, 90=∠C , (1)如果a =3,b =4,则c = ; (2)如果a =6,b =8,则c = ; (3)如果a =5,b =12,则c = ;(4) 如果a =15,b =20,则c = .5.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 1=25,S 2=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 3为_______1.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

第一章认识三角形1.1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 1.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并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三角形。

2. 能够正确地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利用其进行计算。

4. 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三角尺等工具画三角形。

知识点1.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 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 的三角形记做“△ABC ”读作“三角形ABC ”。

三角形基本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 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有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

3. 按角进行分类: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记作Rt △ABC )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

AB CA B C4.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定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就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重要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中线平分与它相交的边。

3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并且都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4三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且其所在直线都交于一点。

高线是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所以垂足有可能在边的延长线上。

5.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于高除以2。

★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2定义与命题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2.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会在简单情况下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4.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知识点1.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第一章平行线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如图:直线l , l被直线l321L3 a3L1 14a12358L2 a267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 ll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51. 观察∠1与∠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231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 l 之间,这样的一对213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 l之间,这样的一对角231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确定前提(三线)寻找构成的角(八角)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A A L12L1o抽象成几何图形(图形的平移变换)L1oL B2B.2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提问:(1 被AB所截)(直线l,l 21(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2)(同位角相等,即∠1=∠位置关系如何?,3)直线ll (21)l∥l (21(4)可以叙述为:2∵∠1=∠)(∥∴ll ? 1 2。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几何叙述:∵∠l∥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1想一想c a21b若a⊥b,b⊥c则a c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特殊情形:2)1.2 平行线的判定(CDAB与=180°,则AB与CD平行吗?②若∠2+∠4图中,直线AB 与CD被直线EF所截,①若∠3=∠4,则平行吗?E1A B432 C DF°42+∠=180°,∠2+∠3=180 ,∠①∵∠3=∠41=∠4 ②∵∠=∠4 ∴∠3 1∴∠=∠3)()∴AB∥CD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1.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注: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常用勾股数:3、4、5; 5、12、13;7、24、25;8、15、17。

4.勾股定理常常用来算线段长度,对于初中阶段的线段的计算起到很大的作用例题精讲:练习:例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3,4,5,因此周长为12(变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6,8,10,则周长为24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解析:第一种情况:当直角边为3和4时,则斜边为5第二种情况:当斜边长度为4时,一条直角边为3,则另一边为根号7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B.三角形周长为25C.斜边长为5D.三角形面积为20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度为5,选择C数学学习方法诀窍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及习题(经典)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及习题(经典)

cbaD CAB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定义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一个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 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即:a 2+b 2=c 2) 1.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给出证明)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知识点二:验证勾股定理知识点三: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例1。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证明:例2。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证明:知识点四:勾股定理简单应用 在Rt △ABC 中,∠C=90°(1) 已知:a=6, b=8,求c bbbbccccaaaabbb ba accaaACBDAB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c b a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②计算2c 与22a b +,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2c =22a 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若2c ≠22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1.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a=7,b=24,c=25 B.a=7,b=24,c=24C.a=6,b=8,c=10D.a=3,b=4,c=5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3.已知0)10(862=-+-+-z y x ,则由此z y x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知识点六:勾股数(1)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2)勾股数中各数的相同的整数倍,仍是勾股数,如3、4、5是勾股数,6、8、10也是勾股数. (3)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 ⑤11、60、61;⑥9、40、41.1.设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不可能的是( ).A.3,5,4B. 5,12,13C.2,3,4D.8,17,15 1. 若线段a ,b ,c 组成Rt △,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A.2∶3∶4B.3∶4∶6C.5∶12∶13D.4∶6∶7知识点七:确定最短路线1.一只长方体木箱如图所示,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 有一只甲虫从A 出发,沿表面爬到C ',最近距离是多少?2.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 取3)是 .知识点八:逆定理判断垂直1.在△ABC 中,已知AB 2-BC 2=CA 2,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 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ABCD A 'B 'C 'D 'BC5米3米1.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2.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米.3.一根直立的桅杆原长25m,折断后,桅杆的顶部落在离底部的5m处,则桅杆断后两部分各是多长?4.某中学八年级学生想知道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他们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们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触地面,你能帮他们把旗杆的高度和绳子的长度计算出来吗?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面几组数:①7,8,9;②12,9,15;③m 2+ n 2, m 2– n 2, 2mn(m,n 均为正整数,m >n);④2a ,12+a ,22+a .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B.14C.7D.7或25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 4.△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a+b)(a-b)=c 2,则( )A.a 边的对角是直角B.b 边的对角是直角C.c 边的对角是直角D.是斜三角形5.以下列各组中的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①6、7、8,②8、15、17,③7、24、25,④12、35、37,⑤9、40、4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是直角三角形7.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b)(a 2+b 2-c 2)=0,则△ABC 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如图,∠C =∠B =90°,AB =5,BC =8,CD =11,则AD 的长为 ( )A 、10B 、11C 、12D 、139.如图、山坡AB 的高BC =5m ,水平距离AC =12m ,若在山坡上每隔0.65m 栽一棵茶树,则从上到下共 ( )A 、19棵B 、20棵C 、21棵D 、22棵10.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则2a +2b +2c 的值是 ( )A 、6B 、8C 、10D 、4 11.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9,12,15 B 、45,1,43C 、0.2,0.3,0.4D 、40,41,9 12.已知,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二、填空题1.在Rt △ABC 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 ∶b=3∶4,c=10则S Rt △ABC =________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 、5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其周长为 cm .3.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用来证明 .4.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A = B = . A815.在△ABC 中,∠C =90°,若 a =5,b =12,则 c = .6.△ABC 中,AB=AC=17cm ,BC=16cm ,则高AD= ,S △ABC = 。

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其中重点涉及到正整数、负整数、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将分别列举一些具体内容。

正整数的加减正整数的加减是最基础的运算,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

在做加减法时需要注意加数和被加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方式。

举个例子,计算19+7,先从个位开始相加,得到6,然后进位,得到2,最后得出答案26。

如果计算25-8,那么需要从个位开始相减,得到7,然后借位,得到1,所以答案为17。

同学们需要多做一些基础的习题来加强这方面的运算能力。

负整数的加减负整数的加减相对于正整数更加复杂,同学们需要仔细分析其计算方法。

在做加减法时需要注意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则,同时需要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式。

举个例子,计算-7+(-12),由于同号相加需要保留原来符号的绝对值,所以得到答案-19。

如果计算-8-(-12),那么需要注意到两个负号相减为正号,所以需要将其转化为-8+12的形式,最终答案为4。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是八年级上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同学们需要花费相应时间进行学习。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首先化简表达式,并注意正负号之间的变化。

举个例子,计算(3/4)+(-5/6),首先需要通分得到6/8-10/8的形式,然后进行加减运算,得到答案-1/4。

如果计算(2/3)÷(-1/4),那么需要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得到(2/3)×(-4/1),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答案-8/3。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主要是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其中涉及到正整数、负整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同学们需要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运算规则,不断磨练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上第一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一章数学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将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章节将为大家系统地介绍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中,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一、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整数比例的数,如正负整数、正负分数等。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对于正数、负数的运算,还会重点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它们的应用。

二、整式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和它们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所有的项都是整数次幂。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整式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如何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知识方程和不等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公式,通过方程和不等式,我们可以求解未知数的值。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式,以及如何使用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地,我们还会学习如何将不等式转化为标准式,以及如何使用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几何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会重点学习几何中的图形性质。

通过对不同图形的性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平面几何中的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立体几何中的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和棱锥的性质。

五、统计学和概率的基础知识统计学和概率是数学中的一部分,重点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预测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这一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一组数据,如何计算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以及如何使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本章节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其中,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文章还介绍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重要线段中线和高线的定义、命题和证明步骤。

此外,文章还讲解了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点计算角度和线段长度。

最后,文章列举了八个考点,包括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求三角形的某一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证明三角形全等等。

例题部分也包括了两个问题的解答。

1、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是(C)。

2、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不能唯一作出直角三角形的是(C)已知一锐角及其邻边。

4、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相交于点O,设△BDO面积为1,则S△ABC=(6)。

5、在图中,由于AB=CD。

AD=BC,所以△ABO≌△CDO,△ABO与△CDO的对应顶点分别为AO和CO,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1,选项A。

6、根据中线定理可知,DF=EF=BF=AF=1/2AC,所以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AC的一半,即22.5cm,选项B。

7、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BP/PC=AB/AC,所以BP/AB=PC/AC,由此可得△BPC与△ABC相似,所以∠BPC=2∠A,选项A。

8、由于BD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D=DC=4,由勾股定理可得AD=3,所以AB=5,所以ΔABD的周长为12,选项D。

9、将三角形按照图中的方式编号,可以发现只有第3块的形状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所以应该带第3块去。

10、以B为顶点的外角为∠ABC=180°-∠A=130°,以C为顶点的外角为∠ACB=180°-∠A=130°,由于外角和等于360°,所以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的夹角为130°/2=65°,选项A。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分式》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分式》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分式》复习知识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2 进一步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整数指数幂,会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重点、难点重点:梳理知识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熟练进行分式的运算。

教学过程一 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1浏览第2章目录,阅读p 61---63 复习与小结 2 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投影本章知识结构图 3 你还记得下面知识要点吗? (1)什么叫分式?设f 、g 都是整式,且g 中含有字母,我们把f 除以g 所得的商记作f g ,把f g叫做分式。

(2)分式基本性质 设h ≠0,则f f hg g h⋅=⋅即: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非零的多项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约去公因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

(3)分式的符号变换法则是什么?,f f f f fg g g g g−−===−−− 形象的理解为:分式的分子分母的符号可以移动 ⎧⎪⎧⎪⎪⎪⎨⎪⎪⎪⎩⎪⎧⎨⎪⎪⎨⎪⎪⎪⎩⎪⎧⎪⎨⎪⎩⎩分式的概念约分分式的性质通分分式的符号变号法则分式乘除法分式的运算乘方加减法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应用(4)分式的运算法则①分式的乘法:f u f ug v g v⋅⋅=⋅可以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再约分,也可以先约分再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②分式的除法:f u f v f vg v g u g u⋅÷=⋅=⋅,分式除以分式,把被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③分式加减法:同分母:f h f hg g g±±=,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子然后相加减。

怎样找最简公分母?系数:取各分母的系数最少公倍数。

字母因式:取所有的,指数最高的。

(5)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①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n a a a m −÷=≠、都是正整数,m>n,a 0) ②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01(0)a =≠a ,1(0,n n a a n a−=≠是正整数),11(0a a a−=≠)③整数指数幂有哪些运算法则:设a ≠0,m,n 都是整数,则:()(),nnm n m n m mn n n a a a a a ab a b +⋅===,二 例题精讲w W w .x K b 1.c o M 例1 填空:当x=_____,分式()3(5)(1)2x x x −−+无意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加经典例题Chapter 11.1 Understanding TrianglesXXX:1.XXX.2.XXX.3.XXX.4.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angle bisectors。

medians。

and altitudes in triangles。

XXX.Key Points:1.n: XXX that are not on the same line and are connected end-to-end。

The symbol "△" is used to represent a triangle。

and a XXX as "△ABC"。

The sum of the r angles of a triangle is 180°.2.Properties: The sum of any two sides of a triangle is greater than the third side。

the difference een any two sides of a triangle is less than the third side (the shortest distance een two points is a straight line)。

Note: XXX line segments can form a triangle。

compare the sum of the two XXX.3.XXX:Acute triangle (all three r angles are less than 90°);Right triangle (one r angle is 90°) (denoted as Rt△ABC);Obtuse triangle (one XXX is greater than 90°).4.Angle bisectors。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及例题(完整资料).doc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及例题(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初二数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点及例题➢知识点1.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基本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有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定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就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重要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中线平分与它相交的边3;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并且都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4;三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且其所在直线都交于一点。

高线是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所以垂足有可能在边的延长线上。

5.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于高除以2。

★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的性质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该三角形的外角。

2. 重要结论: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D.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全等三角形定义: 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用符号“≌”表示,读做“全等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2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3 有两个角和这个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4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5 HL(Rt△);(两Rt△三角形一条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定义:垂直于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八上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 分式一、分式的概念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

即,使的条件是:A=0,B≠0。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

(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1);(2)四、分式的乘除法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即:应用法则时要注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八上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a°=1(a≠0)。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第1章 勾股定理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baHG F EDCBA方法二:bacbac cabc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cc baE D CB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那么c =b,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拟,假设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假设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假设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假设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拟,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拟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BC30°D CB A ADB CCB D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6AC =,8BC =.求AB 的长 ⑵17AB =,15AC =,求BC 的长 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 =⑵8BC =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 ⑵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⑴4AC =, 2.4AC BCCD AB⋅==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那么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CD ==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局部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那么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证明:D CBA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一、 选择题1、在Rt △ABC 中,∠C=90°,三边长分别为a 、b 、c ,那么以下结论中恒成立的是 ( )A 、2ab<c 2B 、2ab ≥c 2C 、2ab>c 2D 、2ab ≤c22、x 、y 为正数,且│x 2-4│+〔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B 、25C 、7D 、153、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12,另外两边之长为自然数,那么满足要求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 、4个B 、5个C 、6个D 、8个4、以下命题①如果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 、4b 、4c 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3、4,那么斜边必是5;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 、b 、c ,〔a>b=c 〕,那么a 2∶b 2∶c 2=2∶1∶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一、整数与实数
1. 整数与实数的概念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实数是包括整数、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字的集合,用R表示。

2. 整数的大小比较
当整数的绝对值相等时,正整数大于负整数;当整数的绝对值不相等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于小的整数。

3. 整数的运算
整数的加法、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
的除法是除数不为0的实数之间的运算。

5. 整数的绝对值
整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当a≥0时,|a|=a;当a<0时,|a|=-a。

答案:
1. 整数与实数的概念:
-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 实数是包括整数、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字的集合,用
R表示。

2. 整数的大小比较:
- 当整数的绝对值相等时,正整数大于负整数;当整数的绝对
值不相等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于小的整数。

3. 整数的运算:
- 整数的加法、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的除法是除数不为0的实数之间的运算。

5. 整数的绝对值:
- 整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当a≥0时,|a|=a;当a<0时,|a|=-a。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年级上册数学第⼀章《三⾓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浙教版⼋年级上册数学第⼀章《三⾓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考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形考点⼆、求三⾓形的某⼀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考点三、判断⼀句话是否为命题,以及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考点四、利⽤⾓平分线、垂线(90°⾓)、三⾓形的外⾓、内⾓和、全等三⾓形来计算⾓度考点五、利⽤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形来计算线段长度考点六、证明三⾓形全等,以及在三⾓形全等的基础之上进⼀步证明线段、⾓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考点七、画三⾓形的⾼线、中线、⾓平分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尺规作图法考点⼋、⽅案设计题,求河宽等问题例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 、8cm ,要想拼成⼀个三⾓形,且第三条线段a 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厘⽶?1、某⼀三⾓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A 、10≤a <16 B 、10<a ≤16 C 、10<a <16 D 、2<a <82、能把⼀个三⾓形分成⾯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三⾓形的()A 、中线B 、⾼线C 、⾓平分线D 、过⼀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直的直线 3、已知⼀个三⾓形的三条⾼的交点不在这个三⾓形的内部,则这个三⾓形()A. 必定是钝⾓三⾓形B. 必定是直⾓三⾓形C. 必定是锐⾓三⾓形D. 不可能是锐⾓三⾓4、△ABC 的三个不相邻外⾓的⽐为2:3:4,则△ABC 的三个内⾓的度数分别为。

例2、如图,已知△ABC 中,BE 和CD 分别为∠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BD=C E ,∠1=∠2。

说明BE=CD 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平分线和三⾓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要说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法可以通过说明三⾓形全等来解决。

例3、已知AE ,AD 分别为△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和⾼线,且AB=7cm ,AC=5cm ,则△ACE 和△ABE 的周长之差为多少厘⽶?△ACE 和△ABE 的⾯积之⽐为多少?【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三⾓形中线、⾼线的性质,重在格式的书写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勾股定理的应用》例题与讲解(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勾股定理的应用》例题与讲解(北师大版)

3 勾股定理的应用1.长方体(或正方体)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立体图形,但它的每个面都是平面.若计算同一个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容易,若计算不同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必须把它们转化到同一个平面内,即把长方体(或正方体)设法展开成为一个平面,使计算距离的两个点处在同一个平面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加以解决了.所以立体图形中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一定要审清题意,弄清楚到底是同一平面中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还是异面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谈重点 长方体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因为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止一种情况,故对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展开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有所遗漏.不过要留意展开时的多种情况,虽然看似很多,但由于长方体的对面是相同的,所以归纳起来只需讨论三种情况——前面和右面展开,前面和上面展开,左面和上面展开,从而比较取其最小值即可.【例1-1】 如图①是一个棱长为3 cm 的正方体,它的6个表面都分别被分成了3×3的小正方形,其边长为1 cm.现在有一只爬行速度为2 cm/s 的蚂蚁,从下底面的A 点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右侧表面上的B 点,小明把蚂蚁爬行的时间记录了下来,是2.5 s .经过简短的思考,小明先是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然后又露出了欣赏的目光.你知道小明为什么会佩服这只蚂蚁的举动吗?解:如图②,在Rt △ABD 中,AD =4 cm ,BD =3 cm.由勾股定理,AB 2=BD 2+AD 2=32+42=25,AB =5 cm ,∴蚂蚁的爬行距离为5 cm.又知道蚂蚁的爬行速度为2 cm/s ,∴它从点A 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B 处,需要时间为52=2.5 s.小明通过思考、判断,发现蚂蚁爬行的时间恰恰就是选择了这种最优的方式,所以他感到惊讶和佩服.【例1-2】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三条棱长如图所示),问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解:蚂蚁由A点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C1点,有三种方式,分别展成平面图形如下:如图①,在Rt△ABC1中,AC21=AB2+BC21=42+32=52=25.故AC1=5.如图②,在Rt△ACC1中,AC21=AC2+CC21=62+12=37.如图③,在Rt△AB1C1中,AC21=AB21+B1C21=52+22=29.∵25<29<37,∴沿图①的方式爬行路线最短,最短的路线是5.点技巧巧展长方体求解此类问题时只需对长方体进行部分展开,画出局部的展开图,若将长方体全部展开,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扰乱视线.2.圆柱体(或圆锥体)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圆柱体(或圆锥体)是立体图形,从其表面看两点之间的连线绝大部分是曲线,那么怎样确定哪一条是最短的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圆柱(或圆锥)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应用勾股定理解决,而不能盲目地凭感觉来确定.【例2】如图①所示,一只蚂蚁在底面半径为20 cm,高为30π cm的圆柱下底的点A处,发现自己正上方圆柱上边缘的B处有一只小昆虫,便决定捕捉这只小昆虫,为了不引起这只小昆虫的注意,它故意不走直线,而绕着圆柱,沿一条螺旋路线,从背后对小昆虫进行突然袭击,结果蚂蚁偷袭成功,得到了一顿美餐.根据上述信息,请问蚂蚁至少爬行多少路程才能捕捉到小昆虫?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作答.解:假设将圆柱体的侧面沿AB剪开铺平如图②,则对角线AB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在Rt△ACB中,AC=40π cm,BC=30π cm.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40π)2+(30π)2=(50π)2,∴AB=50π cm.∴蚂蚁至少爬行50π cm才能捕捉到小昆虫.谈重点圆柱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本题文字叙述较多,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有用的信息,具体解题时先将圆柱沿AB剪开,将侧面展开成一矩形,会发现对角线AB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再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3.生活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再正确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例3】如图①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m,3 dm 和1 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分析:由于蚂蚁是沿台阶的表面由A爬行到B,故需把三个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②).解:将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可知AC=5 dm,BC=3×(3+1)=12 dm,∠C =90°.在Rt△ABC中,∵AB2=AC2+BC2,∴AB2=52+122=132,∴AB=13 dm.故蚂蚁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13 dm.4.如何正确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要的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模型),将实际问题中的“数”转化为定理中的“形”,再转化为“数”.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题意,并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解决几何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的关键是要设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具体步骤是:(1)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2)确定点的位置;(3)确定直角三角形;(4)分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用勾股定理求解.【例4】如图①,圆柱形玻璃容器的高为18 cm,底面周长为60 cm,在外侧距下底1 cm的点S处有一只蜘蛛,在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上口1 cm的点F处有一只苍蝇,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cm.解析: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它的侧面展开图(如图②),CD ∥AB ,且AD =BC =12底面周长,BS =DF =1 cm.则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即为线段SF 的长度.过S 点作SM ⊥CD ,垂足为M ,由条件知,SM =AD =12×60=30 cm ,MC=SB =DF =1 cm ,所以MF =18-1-1=16 cm ,在Rt △MFS 中,由勾股定理得SF 2=162+302=342,所以SF =34 cm.故蜘蛛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34 cm.答案:345.勾股定理与方程相结合的应用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方程思想是指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适当设元建立起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而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正是构建方程的基础.故勾股定理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跟方程相结合.方程思想是勾股定理中的重要思想.【例5】 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状纸片ABC ,两直角边AC =6 cm ,BC =8 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解:设CD =x cm ,由题意知DE =x cm ,BD =(8-x ) cm ,AE =AC =6 cm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10 cm.于是BE =10-6=4 cm.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得42+x 2=(8-x )2,解得x =3.故CD 的长为3 cm.。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重点1.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开业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二、正数和负数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三、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把一个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四、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3、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4、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五、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零的相反数是零。

集合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给一个元素,该元素或者属于或者不属于该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

2、互异性一个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认为是不相同的,即每个元素只能出现一次。

有时需要对同一元素出现多次的情形进行刻画,可以使用多重集,其中的元素允许出现多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点及例题
➢知识点
1.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
形。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
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基本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
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有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定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就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重要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中线平分与它相交的边
3;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并且都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4;三种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且其所在直线都交于一点。

高线是顶点到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所以垂足有可能在边的延长线上。

5.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于高除以2。

★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的性质
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该三
角形的外角。

2. 重要结论: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D.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全等三角形
定义: 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做“全等于“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2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
或“SAS”);
3 有两个角和这个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4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5 HL(Rt△);(两Rt△三角形一条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
定义:垂直于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例题1下面三种说法:①两个能够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②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例题2 如图,AD⊥BC,∠1=∠2 ,∠C=65°,求∠BAC的度数。

例题3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1)当∠ABC=60°,∠ACB=80°时,求∠BOC的度数;
(2)当∠A=40°时,求∠BOC的度数;
(3)当∠A=x时,求∠BOC的度数(用含x代数式表示)。

例题4已知△ABC中,AC=5cm。

中线AD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
三角形的周长的差是2cm。

你能求出AB的长吗?
例题5如图,把两根钢条AAˊ,BBˊ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

只要测量出AˊBˊ的长就知道内槽AB的宽。

请说明理由。

例题6 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摔成如图三片。

只需带上其中的一片,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

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碎玻璃吗?请说明理由。

例题7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B⊥AB,PC⊥AC,若PC=3cm,则点P到AB的距离是多少?
例题8 1.已知△ADF≌△CBE,则结论:①AF=CE ②∠1=∠2 ③BE=CF ④AE=CF,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题9 如图,要说明△ABD≌△ACE,还需增加两个什么条件?
(1)
(2)
例题10 已知∠α、∠β和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 =∠α,∠B = ∠β,AB = a。

例题11 如图,已知AB=DC ,AD=BC,说出下列判断成立的理由:
(1) △ABC ≌△CDA (2) ∠B=∠D
A B C D
例题12 如图,△ABC 中,AD 垂直平分BC,H 是AD 上一点,连接BH,CH.
(1)AD 平分∠BAC 吗?为什么?
(2)你能找出几对相等的角?请把它们写出来(不需写理由)。

A
C B H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