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颁奖词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颁奖词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颁奖词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颁奖词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徐淙祥“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事迹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

来自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颁奖词是: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

《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精神品牌节目,每年评选出十位具有年度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在观众中口碑极佳。

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能手,在农业领域贡献突出。

多年来,为种出高产优质粮,他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

他牵头成立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路;建立现代种业基地,每年都承担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全省乃至黄淮地区推广。

凭借这些突出业绩,徐淙祥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等称号,并当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去年夏天,徐淙祥汇报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获得回信,让他激动不已、信心满满,立志牢记殷切嘱托,努力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徐淙祥百科简介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安徽省的“麦王”。

徐淙祥:我1972年开始(种粮),到2022年,(种了)50年。

徐淙祥为什么能够成为安徽“麦王”?他种地的经历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亲爱的评审委员会:我是某某地区的种粮大户,有幸参与了今年的先进事迹申报活动。

在此,我诚挚地希望能够向您介绍一下我的申报材料,分享一些我在种粮生产中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深知粮食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种粮的产量和质量,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首先,我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水、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我的种田实践中,我不仅关心产量,更注重环保和品质。

我遵循“绿色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种植理念,努力打造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

其次,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帮助他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

我主动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帮助农民朋友们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同时,我还组织农业科技培训班,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技术骨干,为地方农业生产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我积极参与地方农业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稳定增收。

我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有需要的农民朋友们,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政府扶贫项目,为扶贫对象提供资金帮助、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种粮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也为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先进事迹申报活动,与更多的农友分享我的种植经验,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各位评审的耐心阅读!此致申报人:XXX 敬上。

种地能手事迹范文优选18篇

种地能手事迹范文优选18篇

种地能手事迹范文优选18篇种地能手事迹范文第一篇浮梁县庄湾乡仓下村村民汤金河,近年来,他承包水田2023余亩从事水稻种植,连年被省市评为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今天的创业故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种粮大户汤金河。

当我们驱车来到浮梁县庄湾乡的仓下村,满目的绿色扑面而来,汤金河正打着赤脚在田里干活,正是五月天,培育好的秧苗需要赶紧捞起来进行移栽。

看着这一株株的秧苗,汤金河心里满是欢喜,他很清楚这一陇田地的秧苗可以移栽到多少陇水田里去,而这些水田又将有多少的产量,他也心中有数。

汤金河说一零年以前,我是在外面经商的,后来效益不好,就回来,再慢慢的,开始种田,种了几年以后,我觉得这个田散种是没有效果的,对我们种田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就从一二年开始,规模逐渐加大,一直开展到今天,两千余亩。

别看到这几年汤金河随随便便就承包了两千多亩地来规模种植,他在创业初期的时候,虽然承包的田地不多,但他担忧的事情却不少。

汤金河说第一年我创业的时候,我连睡觉都睡不着啊,每天担忧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人工啊,比方说有时候人工紧缺的时候啊,那我们晚上连睡觉都睡不着,一开始遇到资金困难啊,贷款困难啊,我们急需用钱的时候,就没方法,就只能种子化肥都赊账,农民给我们做事,我们也是赊账啊!随着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汤金河也感受到了政府带来的红利,他借着春风,与几个村民合计,成立一家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03户村民为社员,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汤金河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我们贷款,带着身份证直接到银行里贷就是,一次可以贷二三十万出来,所以贷款就解决了我们种粮大户的好大一个问题,国家政策好了,一四年给我的政策是一个一千七百平方米的水泥地,国家给我支持的,一五年给我下了一个烘干机的指标,我在我厂里建了一个老大的烘干机厂房,现在我们种田轻松了,割了禾以后,我们就直接去烘干,然后直接发出去,现在种田轻松了。

老汤依托省农技站和市农技站的优秀技术,成功完成了“籼改粳〞,使产量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效益更是明显,这也带动了村民的致富。

袁隆平的劳动故事

袁隆平的劳动故事

袁隆平的劳动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袁隆平的劳动故事事迹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正面典型事迹通常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

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

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

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第1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

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

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

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

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

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撂荒地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作,对于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种粮大户是关键力量,他们不仅要负责种植作物,还要积极参与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某地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贡献,为当地的生态修复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先进的种粮大户,不仅在种植作物方面技术娴熟、产量稳定,而且在撂荒地治理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

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对土地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他们积极探索土地改良的有效途径,引进了新的耕作模式和品种,使土地产出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在土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撂荒地治理中,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也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

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治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土地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他们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在技术和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还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

他们不仅注重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关心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

他们组织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促进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他们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工作,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社会责任意识。

某地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在技术和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希望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和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向他们学习,共同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1肖立辉是桃江县丽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现年52岁的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凡、朴素、干练,整个田间地头、仓库、合作社门口都是她飞奔的身影,现在她的合作社跟她的脚步一样,发展迅速。

历经苦难,农村妇女自立自强2007年,肖立辉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厄运打破,丈夫被查出患上口腔癌,多年的积蓄在重病面前很快被掏空,加上儿子在上大学,她的经济很快捉襟见肘,但贫困和磨难没有把她击倒,抹掉眼泪,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开始从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养鸡、养鸭、种田……老天总是眷顾努力付出的人,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病得到了有效救治,生活再次向她报以微笑。

当人们还来不及对她的痛苦报以同情时,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让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慢慢的,规模开始扩大,她需要请人帮忙,一个人,两个人、越来越多,但是她的经验和技术开始跟不上节奏,她又开始学习,看央视的农业频道,到镇农技站询问、买来各种书籍,只要有关种田种粮的知识,她都认真汲取。

半百的年纪,初中的文化水平,肖立辉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成立合作社,种田也要新技术磨了两年,她赶上了国家稳农强农惠农的好政策和农业生产的好形势,加上对粮食生产行业和农业市场的越来越熟悉,肖立辉开始在鸬鹚渡镇社区流转经营稻田种植双季稻,由最初的240亩,通过精心经营,稻田面积扩大到了2000余亩,覆盖地也从鸬鹚渡扩展到了高桥镇、浮邱山乡,最大连片面积已达千余亩。

规模越来越大后,肖立辉的事业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基本上靠天吃饭;二是阴雨天收割回家的稻谷晾晒不及时长芽发霉,令人十分痛惜等等。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

水稻制种致富之星事迹概述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位水稻制种的致富之星,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包立新。

包立新不仅在种粮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在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投入千万身家,种出了塞上江南规模最大的有机稻田,使得宁夏大米的零售价格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包立新不仅在国内种粮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他曾多次赴国外考察学习,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提高中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包立新的成功并非偶然。

他始终坚持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注重土壤改良和品种选育。

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整个地区的水稻种植水平。

除了在种植方面的成就,包立新还非常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他还倡导环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包立新的成功事迹不仅鼓舞了广大农民朋友,也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辉煌的成就。

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

**县2011年度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

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2007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

2011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公斤。

**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

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

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

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

他在生产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

“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

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

种粮养殖大户事迹简介如下:
在农村,有一位名叫黄小克的种粮大户。

他有着18年的种植经验,一个人经营、种植着260亩田地。

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

他积极应用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使得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高XX的养殖大户。

他面临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土地抛荒严重的问题,但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农业生产。

他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科技运用,有效降低了种田成本。

这些种粮养殖大户的事迹表明,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农民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事迹五篇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事迹五篇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事迹五篇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事迹五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事迹篇1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

6斤的成绩。

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

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

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

“广大科技工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制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

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制造更美妙的生活。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种粮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也是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我国,有一些优秀的种粮大户,他们勤劳、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大丰收,并成为了农村的领头羊。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

一、栽种优质农作物优质农作物是种粮大户的主要产业。

机械化种植、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让种粮大户能够生产出更健康营养、更高产量的农作物。

在这些先进的种粮大户中,有一个叫李强的农民,他种植的水稻品质高,产量也不错。

他使用了高效的肥料和新颖的种植技术,在农作物增产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盈利。

二、开展农旅融合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开始开展农旅融合。

比如,有一个叫赵海的农民,他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他巧妙地将自己的果园和农家乐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农旅融合模式。

在游客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瞭解种植的过程和种植技巧,增加自己的农业知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三、创新经营模式除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一些种粮大户还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

比如,有个姓马的种植大户,他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节省了传统厂商和零售商的中间环节,实现了较高的利润。

同时,他还运用信息化技术,对自己的产业进行了全面、高效的管理。

四、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一些优秀的种粮大户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还积极参与农村发展政策的制定。

比如,在某地参选农民团结倍增先进个人的活动中,有一个叫王峰的种植专家,凭借其对农业的热爱和丰富的经验,积极向政府反映农民的诉求,提出合理化建议,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总之,种粮大户是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勤劳、创新、实干,不断开拓新领域,为实现美好的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将会涌现,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种粮大户事迹

种粮大户事迹

种好粮食,勤劳致富一张公胜先进事迹张公胜,43岁,咸安区官埠桥镇村民,现年43岁。

在我国政策支持、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仅用三年时间成为该区域远近著名的种粮大户、致富能手。

2022年种植面积达342亩,年产量约160吨,实现净利润35万元,为该区域的供应劳动岗位5个,关心贫困家庭10余户。

此业绩不仅带动了四周村民的种粮热忱,也通过自己开荒种田展现了农田高效采用的丰厚效益,2022年受到政府多次表彰!一、抓规模生产,荒田再开垦,提高土地采用率张公胜自务农后,清晰地看到,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剧增,土地无人耕种,“特色倒租”现象不断消失,更为严峻的是不少耕地已消失瘦脊、荒芜不良迹象,他很伤心,于是2022年便试着租赁本村邻近几家耕地从事种植业,进展粮食生产,当年承包耕地48余亩,主要种植稻谷,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

这更加坚决了张公胜种粮的信念和决心,至2022年种植面积突破342亩,粮食产量达160吨。

2022年他种植150亩,但产量仅有70吨,纯利润13万元,在收获,他多次反思,向有关专家请教,仔细学习,2022年借用“早晚稻”、荒田再开垦、合理规划规模种植等方法,实现利润增长达5%,荒田再采用242亩,土地使用率也大幅提高,纯利润也显著体现。

二、精选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张公胜通过向县农牧局技术人员讨教,选用的稻谷品种,均为符合我国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免耕掩盖播种技术。

大大提高了稻谷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同时,所产出的稻谷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价格比常规稻谷高出10%以上。

张公胜全部按高于市场5%的价格出售,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

极大地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乐观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多次获上级的表彰。

三、加大投入力度,科学种田,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张公胜在租赁耕地面积逐年增多的状况下,便萌生了依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念头,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谈了自己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特别重视,马上派出技术人员到户实地考察,推举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业的机具,张公胜先后筹资2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插秧机一台,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冲突。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种植大户事迹材料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1X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1X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1X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1X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1X年—201X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

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

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

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

种粮大户科技兴农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科技兴农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科技兴农事迹材料种粮大户所取得的科技兴农事迹显然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种粮大户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种植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科技兴农的事迹材料。

在中国,张桂梅女士是一个耕耘在农业田野的女性大户,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

她是山东省省农技术推广协会首届理事,也是省级农业科普师。

因为她的辛勤工作和对农业的贡献,她被授予了“全国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劳动荣誉标兵”等称号。

张桂梅女士有着自己的种植理念,那就是以科技提升种植效率。

她利用了现代化的机器和高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不断地自己摸索、实验,在农业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技巧。

她的成功之道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与实践结合,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她在整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时,还开展了很多农民培训班,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新的农业方法。

除了张桂梅女士之外,还有一些大户也在不断摸索着科技创新的路。

比如湖南省的金凤村村民,他们在种植上也采用了科技的方法。

他们一个人采用高科技手段带动他们整个村的种植工作。

他们用的是连根拔、整缕卷的蔬菜生产技术。

他们利用大量的高温热化工艺方法,利用先进的气固混合技术,让蔬菜的生命力更加强大,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

这种技术一经推广,就得到了广大的农民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国家实施了很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农业的发展,这为大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政府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使得大户的农产品能够顺利的推向市场。

同时,还有很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工艺,通过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种粮大户科技兴农事迹展示了当代科技对农业的强大影响力。

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他们在突破传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科技创新实践,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现实生产中去。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种粮是一件大事,就像在大海里掌舵一艘大船,责任重大且意义非凡。

那些种粮大户啊,他们就像是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书写着一个个了不起的故事。

咱先说老王吧。

老王的地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稻子长得呀,齐刷刷的,风一吹,就像一群士兵在整齐地敬礼。

老王种粮可有自己的一套。

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去了,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

他知道每块地的脾气,哪块地适合种什么,就像你知道自己家孩子爱吃什么一样清楚。

他不会随便乱种,而是精心挑选种子,这就好比给孩子选学校,得选最适合的。

他常说:“种子选不好,这一年的收成可就像没了根基的大楼,晃悠得很呢。

”还有老张,老张对种粮那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他不满足于老一套的种粮方法,到处去学习新技术。

这就像一个武者,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功夫,总想学习更厉害的招式。

老张引进了新的灌溉系统,这系统可不得了,就像给庄稼请了个随时待命的保姆,什么时候缺水了,立马就能补上。

他的地收成特别好,那粮食堆起来像小山似的。

有人问他为啥这么折腾,他就笑哈哈地说:“咱种粮啊,就像爬山,不能总是走老路,得找新的路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多的粮食啊。

”种粮大户们还都特别能吃苦。

他们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就像那被烤过的地瓜皮。

夏天的时候,地里热得像蒸笼,他们也得在里面干活。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啊,早就受不了了。

可他们呢,就像坚韧的骆驼,一步一步稳稳地走着自己的路。

他们不怕虫子咬,不怕汗水流进眼睛里,就一门心思地想把粮食种好。

这些种粮大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比如说遇上旱灾的时候,水源紧张得就像口袋里的钱快花光了一样。

可是他们没有干等着,到处去找水,挖井也好,引水也好,想尽一切办法。

这就像战士在战场上遇到了敌人的封锁,不会坐以待毙,而是想尽办法突围。

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啊,深着呢。

土地就像是他们的老伙伴,他们熟悉土地的每一寸肌肤。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松土,就像知道什么时候该给老伙伴捶捶背一样。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小编带来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篇1)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

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2023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

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

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10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10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10篇)袁隆平院士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10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篇1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讨论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傲慢,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

他遗忘自己是学问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查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

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

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

”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夫都自叹不如。

他的行动让人不解,许多农夫兄弟都问他:“你个学问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试验多悠闲啊。

和农夫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

幻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幻想。

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舞,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300字篇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柔,土地肥沃。

我一踏进校内,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

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知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月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2011年度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

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2007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

2011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公斤。

**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

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

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

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

他在生产
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

“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

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此以后,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450亩,粮食产量达202.5吨,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本乡粮站达180吨。

二、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

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

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技措施。

历年来,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优质高产品种,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

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同时,所产出的小麦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实现小麦创收40余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

该村由于**
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为本地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张支书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为积极解决小麦收割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农机具紧张的矛盾,他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筹资38万多元购进了收割机2台,东方红1台,天托804、404各一台等机具5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

探索出了适合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

**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小麦外,凡是能利用的麦田,还要种上冬菜和绿肥,不让土地闲置。

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
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像**那样走上致富之路。

****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