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确立:商鞅变法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税根本目的: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3、原因(1)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2)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4)根本原因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4、抑商表现(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2)发展官营商业。
加强对经济控制(3)对私营工商业加重赋税征收5、评价积极影响(1)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2)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二、海禁政策1、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原因:明:东南沿海面临倭寇的威胁清:应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3、目的:巩固封建统治4、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封建统治消极:(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了世界,近代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中国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2、时间、地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率先出现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4、实质:雇佣关系5、特点:(1)只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中,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2)受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6、发展落后的原因资本:大量商业资金买田置地技术: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市场:国内: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购买力有限国外:闭关锁国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对商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古代对商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虽然大多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也会根据形势对该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一定程度的“惠商”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部分具体的政策措施:
- 统一货币:各朝代都有统一流通的货币,如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唐朝的开元通宝等。
- 开放政策:唐朝对外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商人,使商业得到快速发展。
- 扶持政策:统治者实行相对宽松的扶商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繁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但始终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周: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城市兴起(基本上是政治中心),商业兴盛,私商取代官商,政府重农抑商。
3、秦汉前期: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长安城有东西九市,集中贸易,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4、南北朝:“草市”出现;5、隋唐: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盛极一时,长安城布局严整,有东市、西市,实行“市坊分离”,时空限制仍比较严格,后期扬州、益州(成都)繁华,“扬一益二”。
夜市产生。
“柜坊”(早期银行)、5、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制度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
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对外贸易发达。
④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6、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丁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市”的规律性变化地域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和农村空间唐代以前有明确的空间(市坊分离),宋代打破限制时间唐代以前有严格限制,宋代突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管理逐渐放松,政府宋代不再直接监管服务设施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业区2、比较唐宋商业活动。
唐朝宋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限制,“市坊分离”,“日中为市”,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市坊界限打破,沿街开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夜市、晓市出现。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和政治基础 3、影响:
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权; 明清以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发展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
关津之税 市肆之税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
2、实行于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3、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35至 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导致极端保守封闭, 落后世界。 唐朝对外政策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 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四: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 时,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 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 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 2、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例2.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 。南宋都城中的 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 四百十四行 ” 。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答案
D
例1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 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 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当时(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商业管理并征收商税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答案
C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
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表现: ①西汉: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市舶使。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
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变革。
例8.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 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 宫”发展的影响角度命题。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 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 面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商业发展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 响尤为重要。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史料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贸易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
商业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开始萌芽,出现了最早的商人和商业活动 商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商业中心 商业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人和商业家族 商业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 促进城市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主要贸易路线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 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和红海地区
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贸易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印度、阿 拉伯、非洲等地
贸易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
贸易方式:官方贸易、民间贸易、跨国贸易等
05
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的特点与影 响 章节副标题
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观念
影响:限制了商业和贸易的 发展
原因: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基 础,工商业被视为不务正业
起源: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结果: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 到限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
官商结合:政府与商人合作,共同经营商业和贸易
政府支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到了发展。
汉朝的商业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 商业城市的兴起:如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商业中心 货币的统一:五铢钱的使用,促进了商业流通 商业法规的制定:如《盐铁论》等,规范了商业行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
开通时间:公元前138年 开通原因: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清朝的商业繁荣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
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的私合有法性。②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形法式律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 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 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第十五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 清单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朝代
概况
商朝
善于经商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打破,商人地位提高
秦汉至隋唐
经商受到 时间地点 的限制
隋唐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柜房、飞钱
两宋 元朝
商品种类增加,“ 交子 ”出现,商 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大都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尝试:选______。(先做后看,效果更佳)
【及时巩固】
1.(2012聊城模拟)《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
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
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
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
这两种赋役制度有何区别?各有何影响?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185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 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 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 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摊丁入亩:雍正皇帝一上台,就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种办法称之为 “摊丁入亩”。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核心是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并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政府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商业贷款等手段来抑制商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农民努力耕作,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2.专卖制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各种专卖制度,即对某些商品实行垄断经营。
例如,盐、铁、酒、茶等商品只能由官方销售,禁止私人经营。
这些专卖制度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3.限制城市规模: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城市的大小和布局都有明确的规定。
政府通过限制城市规模和商业活动范围,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规模。
4.统一度量衡:为了方便商业交易和税收征收,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不仅促进了商业交易的公平性和便利性,也为政府征收税赋提供了便利。
5.重视市场管理: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市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市场管理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规定商品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交易方式等,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是以重农抑商为核心,通过专卖制度、限制城市规模、统一度量衡和重视市场
管理等手段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给商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限制。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要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行这一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 国商人到中国举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 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 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
.
.
.
.
;烫金纸 烫金纸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 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 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 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二、重农抑商政策大行其道的原因何在? 重农抑商政策大行其道的原因何在?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农不出则乏其食 。
• ——《周书》 ——《周书》
西周重农思想的形成并没有抑商的趋势
•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资本主义萌芽
芽
标志: 标志:雇佣关系 资金、 资金、市场 条件 自由劳动力 政策支持
茎
根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
农耕经济
资本主义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 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清初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初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 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材料二: 材料二 目的: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 目的: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 捍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护其专制统治免受威胁。 捍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护其专制统治免受威胁。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 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明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明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1)据材料一 据材料一、 指出明清对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对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禁止出海贸易 (1)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 原因? 结果对中国 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原因 (1)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 原因 ? 结果 对中国 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 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与经济政策【根底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开展1.商业开展历程(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汉:商业开展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开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得到开展;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贸易开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2.市的变迁(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②唐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一处,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的开展演变[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制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一)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的表现(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
(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
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一字千金,)(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
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
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
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
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
);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要道(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流通;区域性商人集团出现,如晋商、徽商(乔家大院、胡雪岩。
会馆是给商人联络感情,共享商业信息,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刀 币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 场所。以后“城”、“市”结合, 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 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Biblioteka 城市的繁荣“市”的发展演变
• • • • • • • • 1、秦代:管理“市”的规定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管理严格 3、六朝:乡村形成“草市” 4、唐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晚期大城市出现“夜市” 5、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草市”设施完备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非常繁华
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 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朱仙 丝绸——盛泽镇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不断发展,但因受到重农 抑商政策制约,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 衡,发展艰难而曲折; (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城市对 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3)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导地位 (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其中官 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 政策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学习要点:
1、了解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表现。 2、了解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古代商业的活跃
“商人”的起源:商王朝覆灭 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武王 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 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 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 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 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 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 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 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 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 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 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 “商业”、“商品”、“商旅” 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①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
②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外商 来华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限制中国人走出去。 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限制外国人来华, 不让引进来。
① “朝贡”贸易体制——通过两国官方使 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②严加禁阻民间的对外贸易 。 ③颁布一系列严厉禁令 ④严格限制 “开放” 的海关 清朝乾隆时期的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3、海禁的表现: (1)明太祖:“通番禁令” (2)顺治帝:“海禁令”、“迁海令”
唐长安城坊市图 清朝商家的营 业执照。
2、评价: ----有效的管理能促进工商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业的发展 2、汉(汉武帝) 盐铁官营、重税
1、表现:
3、唐: 对市严格管理
4、明清: 海禁
----有目的性的控制,阻 碍工商业,尤其是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 海禁政策
1、含义: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 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 政策。
1、概念: 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根本: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专制统治)
具 3、 体 原 因
重农:
抑商: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1、概念: 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根本: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维护专制统治)
3、 具
重农: 农业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体 政治: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原 因 经济:有利于征赋税、派徭役(巩固经济基础) 思想:有利于形成守法朴实的民风,易于控制 抑商: 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
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影响
(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手工业布局的变化
(南方文化的发展
(2013年广东高考13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 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 在 【答案】C 【考查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问题: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怎样实现重农抑商的?
4、表现:
(1)战国时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
抑商: (2)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 汉武帝:盐铁官营;
汉唐时期商人应入市籍且不得为官 政治上歧视商人,商人社会地位低; 经济上以“重税困辱之”、官营与民争利
重农: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 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一、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
专卖制度
官营手工业
“海禁”
“闭关锁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 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 (2)君主专制的强化,实现重农抑商 (3)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的影响 (4)儒家思想的影响,以末致富,以本守业
课堂练习:
1.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D A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其政策 B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安定人心政治稳定 D导致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 2.对“市”的严格管理,中国古代主要是通 过 什么手段加强控制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提高人文素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二)、工商业的管理
两诏铜方升 (秦朝)
唐长安城坊市图
清朝商家的营业执照
1、表现: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2、汉(汉武帝) 盐铁官营、重税
乾隆年间 (1760) 发给中国商 人的海外渡 航证明书
3、唐: 对市严格管理
4、明清:海禁
(二)、工商业的管理
两诏铜方升 (秦朝)
(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原因:
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消灭东南沿海人 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 郑氏政权的联系。
3、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根本原因)。
4、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三)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表现:
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买房置地, 影响资本积累 鄙视科技, 近代科技落后
资金
技术
国内 重农抑商政策, 市场 农民被束缚在 劳动力 市场 国际 闭关锁国政策, 土地上; 市场 国际市场小 文化专制,缺 乏实用人才 国家 “重农抑商” 、 政策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3)乾隆帝:“一口通商”
实质:官方垄断对外贸易,禁止民间贸易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 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 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 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4、影响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消极: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 积极:
5.评价: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 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 稳定。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阻碍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包括农业的发展)和
(2013年浙江高考16题)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 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 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 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 民的平等地位 【答案】C 【考查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倭寇的侵扰 材料2: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 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 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 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 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材料3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向亚、非、拉地区 进行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强行租占澳门,17世纪初, 荷兰殖民者曾经侵占澎湖,被明朝军队驱逐,荷兰殖民 者转而于1624年占领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到东南 沿海一带侵扰。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海禁” 、“闭关 锁国”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 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 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 厂房、设备 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 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 资金 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 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 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 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 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 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资金
重农抑商政策, 农民被束缚在 土地上; 文化专制,缺 劳动力 乏实用人才
技术 国内 市场 国际 市场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闭关锁国政策, 国际市场小
市场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闭关 锁国”
资本在他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 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抓取
社会进步。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 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思考: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为何工商
业会不断发展?
生产生活的需要;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1、统治者需要有商业、手工业为他们提供奢侈生活所 需。 2、各地物品资源的差别需要彼此交换,互通有无。
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机 户 出 资 , 机 工 出 力
机工,即早期 的雇佣工人。
雇主
作为古代的一位手工作坊主,需要准备什么?(资本主 义产生的条件) 雇佣
出资
充足资金的 作坊主、商 人
经营
利润
手工工场
劳动 工资
自由的劳 动力
被雇佣
出力
资本主义的实质: 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重农抑商” 政策 阻碍 “海禁”与 “闭关锁国”
取。
④某种程度上也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 ②地点: ③行业: ④标志:
明朝中后期 江南地区
丝织业
“机户”雇佣“机工”
2、发展的特点: ①不平衡;②曲折
3、缓慢发展的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买房置地, 影响资本积累
鄙视科技, 近代科技落后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 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