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学习1

合集下载

肌电图入门课件

肌电图入门课件
• 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肌强直 病、周期性麻痹等)
2020/5/19
EMG特征: • MUP时限缩短 • MUP电压下降 • 多相电位增加 • 大力收缩呈病理干扰相 • 可出现少量自发电位 • MCV、SCV正常
2020/5/19
再见!
2020/5/19
2020/5/19
EMG特征:
• MUP时限显著增宽 • MUP电压显著增高,常出现巨大电位 • 多相电位增加 • 大力收缩MUP减少,常出现高频单纯相 • 可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但较周围神经疾病少 • 可出现束颤电位及肌强直电位 • MCV正常或轻度减慢 • SCV正常
2020/5/19
周围神经病
2020/5/19
2020/5/19
神经传导速度
2020/5/19
2020/5/19
单纤维肌电图
主要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病
2020/5/19
重复神经电刺激
2020/5/19
2020/5/19
2020/5/19
F波
2020/5/19
2020/5/19
H反射
2020/5/19
2020/5/19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ion BR
2020/5/19
2020/5/19
• 临床主要用于三叉神经损害、Bell麻痹 、面肌的协同动作和痉挛,以及听神经 瘤、多发性硬化等。
2020/5/19
临床应用
2020/5/19
脊髓病变
2020/5/19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 炎、脊髓空洞症)
结合临床,根据异常肌电位分布特点及EMG、CV的改变作综 合判断。
2020/5/19

神经肌电图(学习班1)

神经肌电图(学习班1)
神经肌电图在骨科 康复中的应用
中山医院
贾月霞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
肌电图检测是记录神经生物电 活动,藉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 状态,从而有利于神经肌肉疾病的 诊断及功能评估。
正常肌电图
肌肉放松时的肌电图


插入电位
终板噪声 电静息
插入电位
运动单位解剖
运动神经元 轴突 运动单位组成 神经肌肉接头 肌纤维
时限(Duration) 相位 (Phase) 波幅(Amplitude)

MUP
肌肉不同用力时的肌电图
肌肉收缩时用力不同,参加 收缩的运动单位数目和放电频率 不同即出现不同的波幅。 单纯相 混合相 干扰相
单纯相
混合相
干扰相
异常肌电图
针极插入及放松时的肌电图 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延长 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 强直电位 肌强直样电位

正中神经SEP(刺激腕—记录皮层)
尺神经SEP(刺激腕—记录皮层)

胫后神经SEP
SEP临床应用
1、脊髓病变的诊断及术中监护 2、臂丛神经节前与节后损害的鉴别诊断 3、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4、脑死亡等
周围神经损伤
病因:切割伤、牵拉伤、医源性损伤等 分类:神经失用、轴索断伤、神经断裂 定位:根据神经系统解剖 定性:完全性、部分性、传导功能障碍
多相电位数量增加,波形繁杂均提示异常
短时限、低幅、多相电位 (短棘波多相电位) 群多相电位


巨大电位
多相电位
短棘波多相电位: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完全无运动单位: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运动单位数量减少:神经病变的典型
表现
单纯相

EAS-EMG学习班-1(2007)

EAS-EMG学习班-1(2007)



“they are merely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atrophy in a variety of overlapping combination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69;32:28-34.
运动障碍疾病专家对于那些后来病理证实为 MSA的患者的首诊诊断正确率仅56%。
肠系膜下淋巴结、髂内 腹股沟浅淋巴 淋巴结 结
淋巴回流
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直肠解剖-肛直肠环

由Milligan 和Morgan 提出
组成包括:外括约肌的浅部、深部,内
括约肌,直肠下纵行肌,肛提肌

其结构的完整性对于禁便功能至关重要
肛门直肠解剖-肛门内括约肌

内括约肌是直肠环形 平滑肌 的向下延续,

肛门括约肌的病理基础-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们发现Onuf核在 某些累及腰骶段脊髓前角细胞的疾病(如肌 萎缩侧索硬化)中仍能完好保留;而在MSA 时则会出现选择性的弥漫性细胞脱失。
1978年,Sakuta等人: Article abstract: Electromyography (EMG) of anal sphincter muscles was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nd Shy-Drager

深部:浅部上方较厚的环形肌束。
肛门外括约肌特点---1

15-20%的基础肛门压力来自于外括约肌


正常情况下受意识控制
腹内压增高(咳嗽、吹气等)→外括约肌活动增 多→肛管压力升高(脊髓反射) 屏气排便时→外括约肌活动减少→肛管压力下降 (皮层抑制)

心电图测量与分析--肌电图学习课件

心电图测量与分析--肌电图学习课件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包括导联和电极的放置,以及心电图机的 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包括导联和电极的放置,以及心电图机 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心电图记录需要将电极放置在胸部不同部位,并通过导线 连接到心电图机上,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变化。
心电图常见波形
心电图常见波形包括P波、QRS波、T波和U波等。
肌电图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贡献。
心电图与肌电图技术进展趋势
总结词:介绍心电图和肌电图的最新技术进展, 以及它们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01
02
详细描述
高分辨率心电图和数字化肌电图技术的发展 趋势。
03
04
多通道心电图和多通道肌电图技术在临床上 的应用。
长程心电图和连续肌电图监测在远程医疗中 的应用。
代表心室后继电器除极过程,位于T波之后 ,形状不定。
心电图参数计算与分析
心率计算
根据心电图波形的时间间隔计算心 率,包括窦性心律和异位心律。
心肌缺血判断
根据ST段位移和T波变化等指标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位置。
心脏负荷评估
根据心电图波形变化评估心脏的负 荷情况,包括高血压、心肌肥厚等 病变。
药物疗效评估
化。
信号采集
通过导联电路采集心脏电活动 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记录的
电信号。
信号处理
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 和数字化处理,以获得清晰的
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
QRS波群
代表心房肌除极化过程,形态较小,时限较 短。
代表心室肌除极化过程,形态较大,时限较 长,是心电图的主要部分。
T波
U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化过程,形态较大,时限较 长。

医学文库网肌电图讲义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医学文库网肌电图讲义肌电图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短,可忽略不计。
32
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956年Dawson首先经皮肤记录了SCV,目 前常用的是顺行法,因为它和感觉神经 生理的传导方向一致。用指环电极在周 围感觉神经刺激,用表面电极或针极记 录,记录电极越接近神经干越好;刺激 强度最大20-50mA(0.2ms)病变的神经可 能需要80mA。1966年,Buchthal改进了 信噪比,应用了特殊的输入电路,及电 子学的平均法,在远近端均可记录。
41
42
43
刺激
F波 超强刺激
经路 波幅
运动传入 运动传出
M/20
H反射 低强度刺激, 较M大1/2
感觉传入 运动传出
M/2
44
计算F波的传导时间: (F潜伏期-M潜伏期-1ms*)/2 * 在脊髓的延搁 计算F波传导速度: (C7―刺激点的距离X10)/F波传导时间
45
应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评价F波的潜伏期是 否正常,建立一个F波的估测方法:
51
终板噪声:终板是高度分化的肌纤维膜, 对乙酰胆碱敏感。当针极邻近终板时, 出现10-40μV不规则的电活动,短时限 (0.5ms-2ms)、低波幅,扬声器中出现 海啸声,挪动针极即消失;另外,还可 以出现高频负电位。
52
2.肌肉完全放松时,没有电活动,不出现 电位,示波器上为一平线,称为电静息。 此时应注意来自放大器、针极、和外周 的干扰信号。
17
例如: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研究眼肌 瘫痪的性质、咀嚼肌及下頜关节的功 能,膀胱、直肠括约肌的功能;研究 各种麻醉方法及药物的效果等,EMG 都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18
2.肌电图检查的特殊问题:
下列各种情况应避免EMG检查: 有血液病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或血小板 明显减少到20000/mm³者不宜行EMG检查; 有病毒或其它感染因子感染时,有可能 通过针极造成医源性传染。

肌电图相关知识

肌电图相关知识
位,用大力时为过分干扰型电图。自动分析则为每秒相数增加,每相波幅较低,频谱偏高。
(3)诈病与上运动单位病则无明显异常发现。
(4)确定神经损伤部位,根据异常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可以推断为哪一条神经根、神经从、神经干、神经支病变.
2。作为康复评定的指标
(1)纤颤电位的出现很早,可以作为神经早期损害的指标。
(1)终板电位:一种负相的单相电位,波幅极低(10~20V)而时限短(1~2毫秒),是电极
位于终板而终板异常局限性兴奋的结果.
(2)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1):2~3相,始相为正,主相为负,时限1~2毫秒,振幅20~200µV。是肌纤维不稳定,兴奋性亢进的个别肌纤维放电的结果,可见于神经源性或肌源性异常,神经肌肉接头异常.
配或肌强直病。
(2)插入电位缩短见于周期性瘫痪的麻痹期,肌病或神经病致肌肉被结缔组织或脂肪代替时.
(3)肌强直电位针插入时、针电极移动时、叩击肌肉时、轻度用力时,均可诱发成串密集的波形规则的单纤维活动电位,即肌强直电位(myotonic dischaqges).频率在20~150Hz之间,由高到低渐变;波幅10~1000V不等,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渐变,然后突然停止.见于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副肌强直等等。
目前常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神经科、骨科以及心理学。临床常用表面肌电图对神经—肌肉功能障碍、骨骼—肌肉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性诊断。表面肌电图还可以对单纯性的姿势错误、肌紧张、偏身功能障碍、急性或反射性的肌痉挛进行评定和生物反馈治疗.
在先进的步态分析测试系统中,表面肌电图的肌电检测、测力平台的力学检测、运动点的运动轨迹检测这三部分内容共同构成了全面的步态分析评估数据。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

肌电图学习1

肌电图学习1
6
3.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过程中,当近端和远 端分别刺激,CMAP 波幅和面积于近端刺激比远端刺激下降大于 50%时,并 且近端出现波形离散,此种现象称为神经传导阻滞(图 6)。
图 6 不同神经损害病理对神经传导的影响 三)F 波
1.F 波产生机制:运动神经纤维在受到超强电刺激产生兴奋时,其冲 动会向远、近端双向传导。冲动向远端传导至所支配的肌肉,使肌肉兴奋产 生 CMAP(M 波);同时冲动也逆向经脊神经前根传至脊髓前角,使前角运 动神经元兴奋,该兴奋回返经运动神经传导至肌肉,使之再兴奋而在 M 波 之后产生的一个迟发性反应。因 1950 年 Magladery 和 Mc Dougal 首先在足 部(foot)小肌肉上记录这一晚成分,所以称为 F 波(F wave)。(图 7)
图 4 运动神经节段传导及传导速度计算:以正中神经为例,分别在腕、肘部 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计算腕-肘之间的运动传导速度。
5
二)感觉神经传导 感觉神经传导(sensory nerve conduction)是指电刺激感觉神经,在感觉神 经干记录动作电位,该电位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potentials,SNAPs)。由于神经在受到电刺激后,其兴奋具有向远、近端双向传 导的特性,故其检测有顺向和逆向神经传导检测法。顺向法是在远端刺激神经(末 梢),而在近端记录 SNAP;逆向法则相反。一般来说,逆向传导操,逆向法更 具优势,因为记录部位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比较各不同刺激点所获得的 SNAP 波幅和面积,从而可判断传导阻滞情况。顺向与逆向感觉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 1、 检测方法:感觉传导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及接地电极放 置方法与运动神经传导相似。比如,尺神经感觉传导顺向检测法,采用指环电极 刺激分别刺激尺神经感觉分布的指 IV、V,在腕部前部尺侧采用表面电极记录(图 5)。

肌电图讲义精品PPT课件

肌电图讲义精品PPT课件

MUAP波幅
MUAP时限
MUAP相位和转折
正常MUP模式图
神经源性改变
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改变: MUP 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长时限高 波幅的多相电位增多,募集减少
肌源性改变
典型的肌源性损害改变: MUP的 时限缩短、波幅降低,短时限低 波幅的多相电位增多,早募集
影响动作电位产生的肌纤维改变
•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 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 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 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 现。
束颤电位:
• 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患者主诉有“ 肉跳”。在肌电图上可见束颤电位,其本质是正常 或异常的单个MU不规则且不自主的发放。
• 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
• 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 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和脱髓鞘性周 围神经病。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大量存在
束颤电位
罕见
代表疾病
砷、铊、金中毒、酒精中毒、营养性周围神经 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巨轴索性周围神经 病、VitB12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HMSN(II)
髓鞘型周围神经病
正常或轻度降低;传导阻滞明显 出现离散现象 正常或呈多相波 延长明显 减慢
正常、降低或消失 可出现离散现象 可出现多相位波 明显减慢 明显延长 明显延长
不是反射活动,而是少数运动神经 元的传出性发放,由轴突的逆向冲 动诱发。传入和传出均为α运动轴 索 刺激域值,通常用超强刺激引出理 想的反应
平均波幅小
在成人,仅在腓肠肌、比目鱼肌容 理论上在每一块肌肉都能记录到F 易引出,在部分正常人的桡侧腕屈 波 肌也可以。
如何进行电生理诊断
• 患者男性,34岁,主诉下肢乏力一年余,全身肉 跳。

肌电图ppt医学课件

肌电图ppt医学课件

三、F波 1 检测内容 2 结果判断和意义: 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当刺激点
远端正常时,F波异常可以提示神经根、神经丛、近端运 动神经的病变。F波的研究对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病 变部位的确定以及对功能恢复的动态观察特别是累及近端 的神经损害的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F波出现率下降, 是脱髓鞘病变最早的表现。 3 临床应用 (1)AIDP(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和CIDP(慢性炎性 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等神经根神经病的诊断
2 终板活动 针极插在终板区或肌肉神经纤维引起
3 电静息 肌肉完全放松时,不出现肌电位,示波屏
上成一条直线
轻收缩时的肌电图
➢ 运动单位电位:正常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时限:指运动单位电位变化的总时间 波幅:运动单位电位的电压代表肌纤维兴奋时所产生 的动作电位幅度的总和,可通过对最高的正向和负向 间的距离来进行测定 波形: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决 定。单相、双相、多相电位
变时感觉传导异常,与根性病变不同。
➢ 周围神经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2)多发性单神经病 (3)单神经病
➢ 神经肌肉接头: 病变时近端肌肉受累明显 (1)突触后膜病变:RNS表现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 (2)突触前膜病变:RNS表现为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3)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SFEMG表现为颤抖增宽伴有或不
➢ 正相电位:常为双相,起始呈宽大的正相,其后接 续一负向迤迨
病理意义:失神经支配;电解质改变;肌炎;肌纤维
的破坏等
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电位,与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 的区别:(1)自发的,时限宽,电压高(2)频率慢,节 律性差,发放不规则 病理意义:常见于前角病变,必须与纤颤、正向电位同时 存在才有意义

肌电图基础 PPT课件

肌电图基础 PPT课件

F-CV:
49.8mA
49.8mA
49.8mA
49.8mA
49.8mA 49.8mA
5 mV
F-SNS: 500uV
10 ms
49.8mA
49.8mA
49.8mA
49.8mA
49.8mA
Right Ulnar
F-Waves # 5
Rec: ADM, Stim: Wrist
Right Abductor digiti minimi (maRneucso) rd
46
获得性
GBS CIDP
特发性 HIV相关性 MGUS(IgM)相关性 抗MAG相关性 骨质硬化性骨髓瘤相关的(POEMS综合征) Waldenstrom’s 巨球蛋白血症
多灶运动神经病(GM1抗体)
白喉 中毒性(胺碘酮,砷,吸胶毒,沙棘灌木毒)
47
New Nerve Other Side MNC F-Waves SNC ANS Rep Stim
12.1
New Nerve Other Side MNC F-Waves SNC ANS Rep Stim H-Waves
12.1
43
结论: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感觉、运动纤维,原发脱 髓鞘、继发轴索损害可能性大)。
复合重复放电(CRD)
Spontaneous #12
Record
13:31:08
10 ms
Trig: 70uV
5.3/6s
New Muscle Other Side EMG Vol.SFEMG Stim.SFEMG IPA
26
12.1
静息状态
肌强直放电
肌肉自主收缩或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 波幅通常为10μV-1mV,频率为25—100Hz。放电过程中波幅

肌电图专题知识宣讲PPT优质课件

肌电图专题知识宣讲PPT优质课件
干扰相
单纯相 (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 (肌源性损害)
几种常见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1.神经根性病变 2.前角细胞病变 3.格林巴利综合征 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5.重症肌无力 6.肌炎等
神经根性病(与神经根支配范围有关例C8-T1)
神经传导检测: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尺神经)
神经失用:即传导阻滞,局灶性严重脱髓鞘,不伴轴索 损伤。去除病因后数天到数周可恢复。
脱髓鞘: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 形离散,继发波幅降低。
轴索损伤:全程动作电位波幅降低,传导速度轻度降低 或正常。
注意除外肌肉萎缩
神经断伤:近远端均不可引出动作电位。
F波和H反射
怀疑根性或近神经根损害。
2.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 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 120%;
3.明.没有以上所述的脱髓鞘证据; 2.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80%。
慢性炎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为:
经可以引不出
运动神经传导测定
潜伏期:神经轴索中快传导纤维到达肌肉的时间 传导速度:计算方法? 波幅、波形、曲线下面积(参与混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肌纤维数量) 时程(每个单个肌纤维是否在同一时间被兴奋)脱髓鞘病变时,每个神经干
传导速度不一样,导致每个肌纤维不能在同一时间兴奋,造成时程延长,波 形离散
1.传导速度慢于正常低限的75%(2条神经以上) 2.远端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2条神经以上) 3.肯定的一过性离散或近端-远端波幅比低于0.7
(1条神经以上) 4.F波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1条神经以上)
符合上述4条标准中的3条以上,可诊断有髓鞘脱失。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1)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1)

临床应用:评价听觉功能损害;脑桥小脑 临床应用:评价听觉功能损害; 角的肿瘤;MS:临床下病灶, 角的肿瘤;MS:临床下病灶, 单侧损害多见; 单侧损害多见;昏迷和脑死亡 的判定。 的判定。
视 觉 诱 发 电 位 (VEP) VEP)
主要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 N75、P100、N145波潜伏期 N75、P100、N145波潜伏期 其中P100波潜伏期 其中P100波潜伏期最有价值 波潜伏期最有价值 临床应用:视通路的损害,MS、 临床应用:视通路的损害,MS、 特别是视神经脊髓炎。 特别是视神经脊髓炎。
糖尿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 肩手综合症, 糖尿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 肩手综合症, 药物性中毒, 神经康复评价。 药物性中毒, 神经康复评价。
肌 电 图 在 神 经 内 科 疾 病 中 的 电 生 理 表 现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锥体外系疾病
一、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 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 ):神经源性损害 注:神经源性损害: 神经源性损害: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位(纤颤波、正锐波) 自发电位(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位 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宽时限、高波幅、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时限、 波幅、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 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 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 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 传导功能检测方法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而在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 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检测锥体束功能, 相应肌肉上记录的复合动作电位。检测锥体束功能,提供病 变的损害程度。 变的损害程度。 主要观察指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主要观察指标: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各波潜伏期和波幅 皮层阈值:测定皮层的兴奋性。 皮层阈值:测定皮层的兴奋性。 临床应用: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 颈椎病性脊髓病,运动神经元病。 颈椎病性脊髓病,运动神经元病。

第一章第五节 肌电图机

第一章第五节  肌电图机

第五节 肌电图机
2.肌细胞中的生物电位
生理学将细胞安静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现象称为
极化,其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
位约为-90mV。 肌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和再极化的变化,
并向周围扩布,故该过程引起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AP)。
第五节 肌电图机
2.肌细胞中的生物电位
(2)放大灵敏度:5~5000μ V/div。 (3)共模抑制比:≥100dB。 (4)滤波:上限为5、2、1和0.5kHz;下限为2、10、20和100Hz。 (5)输入阻抗:≥10MΩ 。 (6)噪声:3μ V(有效值)。 (7)监听音量可控。
第五节 肌电图机
4.典型肌电图机的结构与指标
(8)刺激频率:0.5、1、2、5、10、20和50Hz。 (9)刺激脉宽:0.1、0.2、0.5和1.0毫秒。 (10)刺激幅度:0~300V。 (11)扫描速度:1、2、5、10、20、50、100和200ms/div。 (12)安全性能:符合GB9706.1中Ⅰ类B型(普通)设备的规定。
第五节 肌电图机
4.典型肌电图机的结构与指标
整机由放大器、刺激器、
显示器、监听器、打印机、 稳压电源等组成。系统可 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展视觉、 听觉诱发电位部分。 大图
典型肌电图机构造方框图
第五节 肌电图机
4.典型肌电图机的结构与指标
(1)软件功能
●检查项目:常规肌电图、电位分析、运动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反应、重复
第五节 肌电图机
1.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是通过描述 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是 的生物电流来判
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最后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
第五节 肌电图机

肌电图入门课件

肌电图入门课件

单纤维肌电图
神经电图
插入电位和电静息 轻收缩肌电图 大力收缩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重复神经电刺激
F波 H反射 瞬目反射
针极肌电图
检测每块肌肉三个步骤:
• 插入电位和电静息 • 轻收缩肌电图
• 大力收缩肌电图
插入电位和电静息
针极插入及肌肉放松时 正常肌电图特征:
异常肌电图特征: • 插入电位减少和插入电
位延长
• 肌强直放电 • 自发电位:纤颤电位
正锐波 束颤电位
纤颤电位
正锐波
轻收缩肌电图
• 运动单位电位(MUP) MUP时限、波幅
时限(Dur,ms) 波幅(Amp,uV)
• 轻收缩异常肌电图特征:
1 时限延长、波幅增高 2 时限缩短、波幅降低
多相电位
3 面积(Area)改变 4 多相电位(Poly,%)
2的潜伏期。
R2 右侧刺激
• 临床主要用于三叉神经损害、Bell麻痹、 面肌的协同动作和痉挛,以及听神经瘤、 多发性硬化等。
临床应用
脊髓病变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 炎、脊髓空洞症)
EMG特征:
• MUP时限显著增宽 • MUP电压显著增高,常出现巨大电位 • 多相电位增加 • 大力收缩MUP减少,常出现高频单纯相 • 可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但较周围神经疾病少 • 可出现束颤电位及肌强直电位 • MCV正常或轻度减慢 • SCV正常
大力收缩肌电图
• 大力收缩时,正常出现 干扰相
干扰相
• 大力收缩时异常肌电图特征:
1 完全无MUP
混合相
2 MUP数量减少:单纯相
混合理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 传导检查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一、概述肌电图是研究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科学,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运动和感觉神经的电活动变化或用针电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用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检查。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needle electromyography),广义的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F波、重复频率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H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肌电图是骨关节疾病康复中一项重要的评定内容。

不仅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还能对神经损伤程度、范围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及康复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1)诊断及鉴别诊断:肌电图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及损害范围,并能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失神经支配。

众多骨关节疾病会累及到神经损伤,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损害相应神经根,表现出肢体相应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而神经系统内科疾病也可出现类似表现,如运动神经元病早期也可表现为单一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其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仅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难以做出诊断。

临床上可能会将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误诊为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协助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的肌电图表现不仅局限于萎缩肌肉的异常,无症状的肌肉也可表现为失神经支配,即表现为多神经节段的神经源性损害特点;而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神经根损害仅局限于相应节段,所以肌电图异常仅局限于相应脊髓节段支配的肌肉。

(2)神经损害程度评定:骨折、软组织损害、卡压均可损伤周围神经。

肌电图可明确判断神经损害程度是完全性损伤还是部分性损伤、损伤类型是运动纤维受累还是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均受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

如腕管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正中神经嵌压性损害。

神经传导可确定正中神经损害程度以及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受累情况。

(3)神经损害的定位判断:通过节段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还能确定神经损害的部位和范围。

如临床表现为足下垂者,临床上往往习惯上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但腰5神经根损伤也可以表现为足下垂,如果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缺乏典型特征,则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而神经传导及肌电图能够进行定位检查,确定损伤部位在神经干或根。

如果为L5神经根损害,则不仅胫前肌肌电图表现为失神经支配,而同样为L5支配的臀中肌、胫后肌也表现为失神经支配,而腓总神经损伤,则上述两块肌肉的肌电图正常。

(4)鉴别周围神经损害和中枢性损害:神经传导和肌电图的应用范围虽然是下运动神经元及以下水平的神经损害。

但对于脊髓损伤这一骨关节康复中常见的中枢神经损伤来说,临床上常见到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的特征,如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通过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是否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根撕脱等。

(5)明确神经损伤的病理:神经传导及肌电图能明确神经损伤的病理特征,是脱髓鞘或轴突变性或两者均有。

如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在肘管处卡压),如果神经传导提示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而波幅正常,则提示仅为脱髓鞘改变。

如果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有波幅降低,同时肌电图提示尺神经所支配肌肉(小指展肌、第I骨间肌)失神经支配表现,则提示尺神经脱髓鞘合并轴突变性。

(6)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通过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确定神经损害程度,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如肌电图是否提示神经根损害成为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指征。

又如肘管综合征,如果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提示脱髓鞘病变而无轴突变性,则选择保守治疗;若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提示轴突变性,则考虑手术松解。

通过跟踪性检测,能够对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进行量化判断,为康复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准确信息。

二、 仪器及环境要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肌电图检测设备主要工作部件包括三部分:刺激系统、记录系统、信号处理系统。

从设备组成来说,主要由放大器、刺激器、平均器和记录系统,此外还有显示器、扬声器(不仅可以从显示器观察波形变化,还可以听各种电活动的声音变化)、打印机、电极电阻测量仪。

所需要的耗材包括各种导线、电极等。

1、刺激器:用于产生各种刺激,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诱发产生相应的电活动。

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中,常用的是电刺激,而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时,则分别需要采用声音、视觉和磁刺激进行。

2、电极(electrode):根据电极构造和使用方法,可以分为表面电极和针电极;根据电极作用,可以分为刺激电极、记录电极、接地电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表面电极有一次性片状电极、双极电极(鞍桥、手柄电极)、指环电极、耳夹电极;此外还有一些用于特殊检查的表面电极,比如用于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盘状电极,用于阴部神经传导检测的肛门内电极。

针电极有同心圆针电极、单极针电极、单纤维针电极及多极针电极(图1 略,仅列肛门内电极)。

A B图1肛门内电极(A刺激电极,B记录电极)3、环境要求:实验室应远离电动设备、高频辐射源(如理疗、放射)等,以避免各种外源性干扰(静电干扰、磁干扰、射频干扰等);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合适的温度和适度。

配备专线的电源供应和相应功率的稳压装置,以保证仪器电压的稳定。

良好的地线埋设对于保证肌电、诱发电位仪这样较精密的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尤为重要。

三、周围神经传导检测神经传导检测是肌电图检查中首要进行的项目。

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鉴别诊断而选择检查哪些神经。

可分别进行感觉、运动或混合神经传导检查。

一)运动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motor nerve conduction)是通过在运动神经干给予电刺激,在其所支配的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由于该电位为肌肉所有肌纤维收缩所产生的电活动的总和,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CMAPs),又名M波。

(图2)图2 运动神经传导的原理与方法1、电极放置1)记录电极:包括活动极和参考极。

活动极置于受检肌肉的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该肌肉远端的肌腱上,即“肌腹-肌腱记录”。

一般采用表面电极。

但对肥胖、水肿者或深部的肌肉进行记录时,可采用针电极(图3)。

2)刺激电极:置于支配受检肌肉的神经干体表,阴、阳极的放置以阴极距记录电极较近(神经干远端),阳极距记录电极较远(神经干近端)为原则,阴阳极之间一般相距2cm。

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对肥胖、水肿者或做深部神经检查时,可采用针电极。

(图3)3)接地电极:使用表面电极,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图3)图3 运动神经传导的检测方法(电极放置),以正中神经为例(在腕部刺激,于拇短展肌记录)2、检查步骤安放好电极,调整刺激器参数,刺激强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诱发出一个负向起始的双相肌肉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增加,使动作电位波幅增加,当再将刺激强度增加20%,动作电位波幅不再增加时,此时得到的即为CMAPs。

3、观察指标及意义1)潜伏期(latency):是从刺激开始至反应出现时所经过的时间,以毫秒(ms)为单位。

反映神经冲动由快速传导纤维所需的时间,由三部分组成: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时间、冲动经过神经-肌肉接头的时间和冲动在肌肉上传导的时间。

2)波幅(amplitude):是指CMAPs波的基线-负波波峰或峰-峰值之间的电压。

通常以毫伏(mV)为单位。

反映被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量及传导的同步性。

3)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CV)是分别在神经干上远、近端两不同刺激点之间节段的长度除以两检测点之间的潜伏期差值所得到的数值。

由于运动神经传导过程除了包括冲动在神经干的传导,还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及肌纤维的传导,所以不能仅根据一点刺激的潜伏期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而应在神经干的2个不同位置进行刺激,获得2个刺激点之间的潜伏期差值,然后以2点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差值,即可算出这一段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图4)。

图4 运动神经节段传导及传导速度计算:以正中神经为例,分别在腕、肘部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计算腕-肘之间的运动传导速度。

二)感觉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sensory nerve conduction)是指电刺激感觉神经,在感觉神经干记录动作电位,该电位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potentials,SNAPs)。

由于神经在受到电刺激后,其兴奋具有向远、近端双向传导的特性,故其检测有顺向和逆向神经传导检测法。

顺向法是在远端刺激神经(末梢),而在近端记录SNAP;逆向法则相反。

一般来说,逆向传导操作更容易,所获得的SNAP波幅较顺向的高;在同一条神经上连续检测各节段时,逆向法更具优势,因为记录部位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比较各不同刺激点所获得的SNAP 波幅和面积,从而可判断传导阻滞情况。

顺向与逆向感觉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

1、检测方法:感觉传导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及接地电极放置方法与运动神经传导相似。

比如,尺神经感觉传导顺向检测法,采用指环电极刺激分别刺激尺神经感觉分布的指IV、V,在腕部前部尺侧采用表面电极记录(图5)。

图5 感觉神经传导检测:以尺神经或正中神经为例2、观察指标:同运动神经传导,分析SNAPs的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

三)常见异常神经传导类型1.轴索损害(axonal loss):在神经传导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异常是波幅明显降低,主要是运动神经传导CMAP波幅降低,而末端潜伏期和传导速度正常。

但在严重轴索损害时,其传导速度可以减慢,但不低于正常值75%。

2.髓鞘脱失(demyelination):髓鞘脱失导致神经传导减慢,波形离散或传导阻滞。

神经传导检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和传导阻滞。

3.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在运动神经传导检查过程中,当近端和远端分别刺激,CMAP波幅和面积于近端刺激比远端刺激下降大于50%时,并且近端出现波形离散,此种现象称为神经传导阻滞(图6)。

图6 不同神经损害病理对神经传导的影响三)F波1.F波产生机制:运动神经纤维在受到超强电刺激产生兴奋时,其冲动会向远、近端双向传导。

冲动向远端传导至所支配的肌肉,使肌肉兴奋产生CMAP(M波);同时冲动也逆向经脊神经前根传至脊髓前角,使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该兴奋回返经运动神经传导至肌肉,使之再兴奋而在M波之后产生的一个迟发性反应。

因1950年Magladery和Mc Dougal 首先在足部(foot)小肌肉上记录这一晚成分,所以称为F波(F wa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