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自然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15903课程名称:自然资源学英文名称:Natural resource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2018级自然地理专业1、2班;2020级自然地理专业专升本1班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先修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二、课程简介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内容相当广泛,教学内容设置在围绕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系统地讲述一系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导入近年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并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重大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系统讲述。
该课程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自然资源学的学科范式;第二部分论述了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三部分论述了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第四部分论述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第五部分从使用者的视角论述了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
最后作为结论,阐述了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和可持续性的原理和途径。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the research is quite extensive.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development. Based on a series of basic principles,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major progress of natural resources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resource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other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combined.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subject paradigm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natural resource and the nature of its scarcity.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ecology principle of natural resource.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economics 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Finally, the course expounds the social goal, and sustainable principle and approach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资源学在社会实践的驱动下已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已进入一个新的综合时代。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总结
2) 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 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 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 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水俣病、骨痛病
3)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
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 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污染、盐碱化、潜育 化、耕地生产力下降、采矿废迹地 —— 环境污染 —— 生态功能降低、退化 相关视频
/programs/view/upi djgEWbEU/
/programs/view/RCRe_5i bPkI/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斯 国 国 度 本 国 大 国 国 罗 中 美 印 日 德 拿 英 韩 俄 加 伊 朗
17 12.9 12.47 8.6 6.1 5.86 5.14 4.71 60 59
二氧化碳排放量(亿吨)
化石燃 料燃烧 56.6%
北极南极冰雪融化
罗斯冰架上的融水 池。西南极半岛成为 世界上暖化速度最快 的地区之一。在过去 三十年间,南极半岛 的阿德利企鹅数量骤 减了近90%,南极半岛 唯一的帝企鹅群落现 已完全消失。
洞庭湖的变迁:
湖泊缩小
在唐宋时代,东洞庭湖面积方圆360里,青草湖方圆265里, 蒌沙湖方圆170里,夏秋三湖合一时,方圆七八百里。至明清 时期,洞庭湖面积仍有6000多平方千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围垦,50年代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 米,60年代以后,洞庭湖面积进一步缩小,如今仅有2691平 方千米。
入污染,直接经济损失2.19亿 ) 40万)
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2004年黄河取水口被污染,受灾 北江镉污染事故 (2005年,冶炼厂超标排放含镉废水 ,超标12倍 ) 重庆綦(qi)河水污染(硫酸厂 排水污染,受灾3万居民,停水2天)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流入 ) 白洋淀死鱼事件(2006年,9.6万亩水域污染,鱼类、水草大批量死亡) 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6年,砷超标10倍,8万人受灾) 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年,富营养化) 江苏沭阳水污染(2007年,水氨氮超标,20万人受灾,停水40小时)
第二讲 资源及其稀缺性精选全文
衡即制度失衡。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7
二、自然资源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
阿兰·兰德尔: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5
七、资源稀缺性的测度
理想的稀缺性指标至少应具有三种特性:
预见性 可比性 可计算性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6
资源稀缺性的指标
物质指标:保留与利用比率 经济指标:
资源价格 稀缺性租金 边际发现成本 边际开采成本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37
八、缓解资源稀缺性的因素
2024/9/30
资源经济学
16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 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 (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 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辞海》:“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 的原料。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英国大百科全书》:“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 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 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场、矿产、陆地、 海洋等,后者如太阳能、地球物理的环境功能(气象、海 洋现象、水文地理现象)、生态学的环境功能(植物的光合 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和地球 化学的循环功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生成 作用等)”。
1.2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第一节 中国态势
•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 2、耕地资源 一方面,随着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 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耕地在不断减少。原因: 1)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不可 避免地占用耕地; 2)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毁损耕地; 3)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必要的土地利用变化 等使耕地减少; 4)曾经对弥补耕地减少起重要作用的宜农荒地开垦 受到极大限制,因为后备耕地资源已经显得不足, 且靠损失生态用地来弥补耕地已经不合时宜
过去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所以不太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 的利用。现在看来,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提倡节约用水, 也开始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了。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 全球性自然资源的短缺目前总体上只是一个警告。 但是,具体到某个国家某种资源则可能已经是现 实。 • 造成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 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地域性; • 2、地缘政治; • 3、人口过多或增长过快; • 4、经济欠发达和技术落后; • 5、不合理利用和不适当管理; • 6、环境退化等。
矿种 锂 铝 钽 石膏 菱镁矿 萤石 磷 砷 重晶石 滑石 石棉 石墨
位次 1 3 2 1 1 1 2 1 1 1 2 2
中国资源人均值的国际地位 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不少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具有 众多人口,中国的人均资源量在世界上不具有优势。由于中国人口还在不 断增长,因此人均资源量仍呈下降的趋势。
第一节 中国态势
•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 3、水资源 因人口增加,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将 下降为1760m3,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随 着中国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水资 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一方面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严重浪费 (农业输水和用水的低效率、工业万元产 值用水量定额过高等)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 n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来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即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 以及其他要素的关系)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 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 五大类。这五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一、自然资源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退化, 进而引起为争夺资源引发战争和冲突。那么,解决自然 资源稀缺和冲突的问题就成为社会紧迫需要。而社会的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自然资源学应社会 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
绪论 自然资源学范式
印度难奈“人口爆炸”
2010年2月5日,北京西站春运景象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n 人口过剩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全世界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 资源基础退化或耗损,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着人们生存 环境(生命支持系统)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产生了。中国2013年人口 人口13.5404亿(不包括港澳台), 印度已达12.1594亿,这些国家 都存在严重的人口过剩问题。 2011年世界人口超70亿。 人口数量过多或人均消费过多,都会引起人口过剩问题。前者称之为 人口数量过剩(people overpopulation);后者称之为人口消费过剩 (consumption overpopulation)。
第一篇 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稀缺性挑战
《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稀缺性挑战《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稀缺性挑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凸显,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自然资源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限性。
许多重要的资源,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都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其储量是有限的。
以石油为例,尽管不断有新的油田被发现,但全球石油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费速度。
按照目前的开采和消费趋势,总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会被开采殆尽。
同样,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其开采和使用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能源资源,水资源的有限性也不容忽视。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约 25%,而其中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污染、水浪费等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在一些地区,人们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甚至出现了为争夺水资源而引发的冲突。
土地资源同样是有限的。
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是相对固定的,而城市化的进程却不断侵占着宝贵的耕地。
同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的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有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有些地区则资源匮乏;有些地方水资源充足,而有些地方却常年干旱。
这种分布不均导致了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贸易,也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资源争夺和利益冲突。
资源的稀缺性还体现在其不可再生性上。
像化石能源、金属矿产等一旦被开采消耗,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生。
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森林、鱼类等,如果我们的开发利用超过了其再生速度,也会导致资源的枯竭。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森林的蓄水和固碳能力,引发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生态经济学第二讲: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2.1 资源与的稀缺性原理
然而,某种资源的稀缺也会带动其他替代资源行业
的发展
口红效应:1930年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人们发现口红的
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为什么呢?
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 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 带来心理慰藉。
3、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方向和 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 从长远看,人们总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发现 新资源和实行资源替代)和发展战略的选择 来克服资源的稀缺,从而推动着经济不断向 前发展。
• 思考题:
• 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为各类资源在世界范 围内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更多便利,如何认识这 种背景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约束?
• 贸易缓解资源稀缺的瓶颈效益,完善产业结构(产品 贸易、生产要素贸易)
• 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地区间不均衡分布,加剧不公平现 象(低技术、高能源消耗、高污染产业分布在欠发达 地区)
储量(亿t) 94.78 118.10 259.69 407.88 476.87 854.42 913.76
使用年数(储量用量比) 22 22 33 37 30 34 35
物理度量指标:耗竭年限指标(储量用量比)
• 储量用量比:指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
• (1)静态: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二、资源稀缺性的度量
1、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通过储量分析来进行 • 先估计某种资源的现存储量,然后根据现在和未
来的用量水平来推算这种资源可供使用的年限, 借此衡量资源的稀缺程度。 • 物理储量从地质学知识的确定程度、开发的经济 可行性及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考察稀缺性。
自然资源竞争与社会冲突
自然资源竞争与社会冲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逐渐凸显出来。
各国为了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争夺和竞争自然资源。
然而,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竞争与社会冲突的关系。
首先,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导致资源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足,人们不得不在资源短缺的环境下生活。
这种情况极易引发社会冲突,例如水源争夺和水权纠纷等。
自然资源稀缺性不仅仅体现在水资源上,还存在于能源、土地和矿产等方面。
当资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时,社会的各个利益方将为了获取资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导致冲突的发生。
其次,自然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也是导致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贫乏。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会引发进一步的社会冲突。
富有资源的地区往往会受到其他地区的争夺和侵犯,这导致了一系列的边界冲突和领土争端。
此外,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不公现象凸显,群众不满情绪蔓延。
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基本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冲突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也是引发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不惜牺牲环境来获取更多的资源,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如空气和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种环境问题触发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团体通过抗议和运动来维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政府和企业产生了冲突,因为政府和企业往往将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放在首位,而并不重视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的竞争引发的社会冲突还包括资源非法开采和非法贸易。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利用资源的不均衡和政府监管的缺陷,进行非法开采和贸易。
自然资源学原理(2)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关于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的理论综述
二、市场响应论
认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资源稀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的供 给源的探寻——自然资源极限趋向缓和
三、耗散结构理论
开放系统能够远离均衡态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 自组织现象 人地系统是典型的远离均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人的主动能动 作用,会推动着人地系统走向更进步、更有序,完全可以对付 自然资源极限问题。
③把宇宙看作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在这系统中热的正向变 化总是大于负向变化,因此宇宙热量的总和向一个方向变化而 趋于最终状态。宇宙中熵不断增大的一种极限状态。
2、主要结论
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 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最后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 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
①、②、 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1、警示与意义:
①理论意义; ②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2、动态观念的缺失:
①静态的分析方法; ②忽视了自然资源动态特性 ③忽视了人类的响应机制和资源的文化性质
第一节 没有极限的增长: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一、历史外推论 1、用历史资料、数据和历史外推法分析全球人地 关系的前景 2、结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 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 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自然资源稀缺的状况一直在趋于缓和 强调技术进步对于克服极限的作用。
第二讲
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关于自然资源 稀缺与冲突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增长的极限: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一、鲍尔丁(Boulding)的“太空船地球”说
1、主要观点 ①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就像太空中的一艘飞船。在这 艘飞船里,人类能够使用的物质归根结底仅限于地球自然资源, 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残留物总是以这种 或那种形式与人类一起共存。 ②人类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规模,致力于维持地球太空船内 尽可能低水平的物质流和能源流,以适应“太空船”地球的资 本储量,并能永续地均衡。 2、主要结论:①、②、 ③、④ (P75)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第2章_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矿产资源
概况: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 气;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居世界第五位,发电 量居世界第二位。
能 煤: 我国的煤60%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南方除云南、
源
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矿 石油: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产
(3)我国的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西 电 东 送 ◆西 气 东 输 ◆北 煤 南 运
北煤南运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即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则 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中, 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在 京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发 电用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 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然 满足不了需求。
“三北”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体系
草场资源
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利
1、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用
2、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
现
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
⑤国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
(2)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①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 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③ 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④ 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护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石 油运输线的安全。 (目前在建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是浙江镇海、辽宁大连、 山东黄岛、浙江岱山) ⑤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能放在首要位置 ⑥ 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
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二元多级分类--哈格特分类系统
二元多级分类--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
耗竭性资源
表1-1自然资源的分类表
可更新性(再生) 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
不可更新性 (不可再生)资源
恒定性资源
亚恒定性资源 易误用及污染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作物资源 牧场及饲料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渔业资源 遗传资源 矿产资源 化石燃料资源
粗制石器、钻木取火 精制石器、刀耕火种
燧石、树木、鱼、兽、果 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青铜器时代
青铜斧、犁、冶铜技术、轮轴机 铜、锡矿石、耕地、木材、水
械、灌溉技术、木结构建筑
流
农业社会
铁器时代
铁斧、犁、刀、冶铁技术、齿轮 铁、铅、金、银、汞、石料、
传动机械、石结构建筑、水磨
水力
中世纪
风车、航海
风能、海洋水产
2 探明储量
指已经查明并在当前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 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要预测资源寿命,需假设
地质勘探不再有新的发现; 生产目标、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不变
只反映当前消费水平和企业在勘探上的政策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生产者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因国家、经济类型、企业 类型而不同 技术、知识和工艺水平; 需求水平, 取决于人口、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 策,以及可替代资源的相对价格; 开采成本, 取决于采藏条件和区位,更取决于生产要素 (劳动、投资、基础设施)费用和政府税收政策。 资源产品价格, 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关系,也受生产者价 格政策和政府干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上述因素具有空间变异性,探明储量在各区域不同
因为对未来估计无章可循,远景资源预测不一定可靠
第二章资源的稀缺原理
乐观主义基本模型
• 基本结论 • 西蒙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得出以下结论: • 自有记录以来,生活标准的提高都是伴随着世 界人口的增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类很少遇 到严重的短缺,费用也更低,可用资源也在增 长,包括环境的清洁以及更好的自然娱乐区域。 没有很让人信服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这种生活变 好的趋势,以及原材料(包括食物和能源)价格 降低的趋势不会持续到永远。
2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异同 区别:资源稀缺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 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 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 的、所有的资源而言。资源短缺则是由于 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 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 度和供求状况。 联系:一般而言,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之间 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会发生变化。 3 资源的稀缺是有时间属性
乐观主义模型的实质
• 西蒙的观点基于两个主要原则:第一, 他掌握的种种证据表明,历史上人类的 足智多谋总可以战胜经济行为所带来的 资源短缺及环境问题。第二,没有任何 证据表明这种趋势在未来不能持续下去。
• 2、“悲观派”与“乐观派”的主要分岐 概述 (1)基本世界观 (2)技术资本的作用 (3)资源承受力 (4)当前的经济增长 (5)贫困与贫富差距 (6)人类前景 • 3、论战与资源稀缺理论的关系 • 4、启示
• 设x1,x2分别表示在计划期内产品甲、乙的产 量。 • 用数学模型表示为:
• 目标函数为:max Z=2x1+3x2 • 满足约束条件:x1+2x2≤8
4x1
≤16 4x2≤12 x1,x2≥0
• 现从另一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假设该工厂的决 策者决定不生产产品甲、乙,而将其所有资源出 租或外售.这时工厂的决策者就要考虑给每种资 源如何定价的问题? 设用yl,y2,y3分别表示出 租单位设备台时的租金和出让单位原材料a,b的 附加额. • Min W=8y1+16Y2十12y3 • y1+4y2 ≥2 • 2y1 +4y3≥3 • yi≥0,i=1,2,3 • W为出租所有收入
自然资源的稀缺问题
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可持续利用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确保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浪费,通过技术和管理手 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法规监管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 施,限制过度开发和非法 开采,确保资源开发的合 理性与可持续性。
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
依赖。
新型材料
研发和推广新型材料,替代传统 的高耗能、高污染材料。
节能环保技术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生产和 生活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与法规
资源产权制度
明确资源产权归属,建立合理的资源产权交易制度,促进资源的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矿产资源开采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降低环境破坏。
循环经济技术推广
通过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来资源稀缺问题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资源短缺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人类生存 和发展。
矿产资源需求多样
化
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 包括稀土元素、稀有金属等。
水资源需求区域性
差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分布的 变化,水资源的需求将呈现区域 性差异,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水资 源短缺问题。
未来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技术创新
能源技术革新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未来能源开发 将更加高效和环保。
03
第2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2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节资源问题产⽣的原因⼀、⼈⼝过剩→当代⾃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数量×⼈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的环境后果⼈⼝过剩:⼈⼝数量过剩:是指⼀个地区(或国家)的⼈⼝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物、⽔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持这些⼈⽣存的程度;当⼈⼝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部分⼈贫穷到⽆⼒⽣产或购买⾜够的粮⾷、燃料等⽣活必需资料时。
⼈⼝消费过剩:是指⼈⼝数量虽然不多,但⼈均资源消费过⾼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其他因素1、⼈⼝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节⾃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然资源的可持续利⽤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当地⾃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的开发项⽬,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向⾃然资源的可持续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2.国⼟经济学3.⼈类⽣态学第三节⾃然资源学的发展⼀、关于⼈类史前时期的⾃然资源问题研究——⾃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类对其环境和⾃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的。
积累了⼀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说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资源潜力可观
中国国土面积大,内部分异复杂,随着科 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发现 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另外中国资源节流的潜力也很可观。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矿产资源
矿产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概 念,矿产是在目前科技和经济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 利用的矿物(矿物质)或其结集体-岩石。我国矿产 资源法中指出:“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能源、 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三大类。 (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 中国已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 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储量寿命指数大多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即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它显示储量 可供开采的年限,可用以表征资源保障程度)
(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1.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3亿亩; 2.城市工业废水排放下降,生活污染排放增加 (成为主要污染源,已占50%); 3.城市饮用水源破坏严重,向农村转移趋势; 大气污染减缓,但范围扩大:酸雨由南向 北推进,面积扩大;
城市生活垃圾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污 染日趋严重。
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3)生态功能降低
河流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干涸; 地下水水位下降、冰川后退、雪线上升 近海环境持续恶化; 森林面积减少; 环境污染; 水生态失调严重(如:赤潮)-->生物多样 性减少
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
由于生态恶化导致骆驼营养不良, 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由于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 我国现已有24000个村庄消失。
3、食物资源
---人口剧增带来的粮食供应挑战 ---现有技术水平带来的粮食产量增 长停滞 ---人均耕地面积的进一步锐减、农 业用地质量的退化、全球气候变暖 对农业的影响
二、资源的冲突与争夺
• 1、需求持续增长与有限供给的冲突 ---全球对于许多关键资源的需求正在以 无法持续的速率增加 • 2、资源争端 ---多发于重要资源富集地,或存在于权 属争议的地区(如同一流域上下游国家 之间、资源富集的邻海国家之间) ---重要的资源运输通道的争夺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第一节 中国态势
第二节 全球视野
主讲人:黎樊 李纯
本章重难点分析:
1、在中国态势中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 点和稀缺的具体挑战表现。 2、了解全球面临的自然资源题。 3、了解资源的冲突与争夺体现在哪些方 面。 4、理解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前言
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地球资源,那么到 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相当于两个地球才能提供的 全部自然资源。 ————《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
思考题
• 1、如何看待自然资源稀缺性问题? • 2、自然资源稀缺会带来哪些层面的冲 突?缓和这些冲突的途径是什么?
2、人均资源量少
我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 矿产资源是二分之一,土地资源为三分之 一,森林资源是六分之一,草地资源是三 分之一。 尤其是耕地和水资源,前者我国人均 1.3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后者我国人均2 600m3,是世界平均水平 11 000m3的四分之一。 水土资源是难以增加也无法从国外进 口的,它们已成为我国的稀缺资源。
• ---据环境部门监测,中国城镇每天至 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 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 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 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 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 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 源污染造成的
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已成为当代全球性问题
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导致 的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 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 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 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 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 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 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 水污染主要来源:
① 不断扩展的城市化和消费造成生活污 水 ② 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废水 ③ 现代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 化学物质径流
4、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
• 从1970年到2003年的33年间,地球上 脊椎物种种群已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 人类的“生态足迹”。即人类对自然 世界的索取程度,已增加到地球无法 依靠自身再生能力来满足的地步。 • 2050年地球上将有1/4物种灭绝 •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 • 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不健康: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明显改变。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程度 变化,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 丧失。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 理开发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 力。生态系统在短期内无法恢复。
未来世界人口将继续倍增,经济 活动将继续发展,这些压力有增无 减。全人类即将长期面临资源稀缺、 环境退化、人口激增和发展受阻的 挑战,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将 支配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3、空间分布不均
3、空间分布不均
4、资源禀赋欠佳
我国有些矿产虽然储量大,但矿石品味低、杂质 多、产地分散,开发难度大。 在地表资源方面,我国耕地质量不够好,一等耕地约
占40%,中下等地和有限制因素的地占60%;草地资源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与山区,资源质量较差; 有林地资源则较好,一等有林地约占65%。 在地下矿产资源方面,除煤炭以外,多数矿产资源 贫矿多而富矿少,共生矿多而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而 大型矿少。在铁矿的保有储量中含铁量大于80%的富矿 只占总储量的7.1%,90%以上为贫矿。 在能源中,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能源储量 的20%。
胡杨枯林
中国酸雨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发 展趋势。在80年代,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 的高硫煤使用地区及部分长江以南地区。到90年 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 广大地区。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已成为 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地区之一。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 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严重 失调。 东半部: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90%以上 集中分布区 西部:能源、矿产等地下资源和天然草地相对集 中 长江以南:耕地少——水资源丰沛:能源矿产少 长江以北:耕地大——水资源少;能源矿产丰富 磷矿绝大部分储量集中分布在西南,铝土矿集中 分布在华北、西南。
第一节 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中国态势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二、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挑战
1、总量大,类型多
我国生物多样性居世界前列。我国是世 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所有 种数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 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 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 数的80%和种数的26%; 木本植物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 在世界上现存的裸子植物中,我国除南 洋杉外都有分布。
• ---薪柴需求远远超出林木的更新速度
• ---众多非燃料矿物即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2、水资源
---全世界对水的需求成倍数增长 ---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特性,导 致全球1/3的人口居住在面临中度至 严重水源紧张的境地。 ---水资源形势趋向恶化,生活在中 等或严重水源紧张的国家中人口比 重将大幅度增加
三、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 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
– 根据英国风险评估公司Maplecroft2009年公 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显示:
2、土地退化
(1)土地侵蚀(水土流失)
(2)土地沙漠化
• (3)土地盐碱化
• (4)土地污染
3、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 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 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 流总量的14%以上。
中国酸雨现状
第二节 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 全球视野
• •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 二、资缺
1、能源与矿物原料
• ---目前,人类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 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 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 ---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特性
(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
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矿产资源消费 需求同步增长; 未来,许多重要矿产品依赖国际市 场
2、耕地资源(粮食安全) 人口、人均消费的增长—>对食物需求的持续增长 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占用耕地; 土地退化; 农业结构调整; 荒地开垦的限制。 如:我国目前人均耕地是1.4亩(世界平均水平4.17 亩),2020—2030年将减少到1.2亩。
我国的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00多种,约占全 世界总数的10%。 我国所特有(或主产国)举世闻名的珍贵种 类: 鸟类中的丹顶鹤,马鸡 兽类中的金丝猴、羚牛 两栖类中的大鲵 马 爬行类中的扬子鳄。 鸡
至1995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68种,矿产地20万 处,已探明储量的151种,其中有20 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 有10种矿产(钨、锑、钛、稀土、硫铁矿、石 棉、石膏、石墨、铋、砷)居世界首位 有13种矿产(锌、钴、锡、汞、钡、钽、锂、 煤、菱铁矿、萤石、磷矿、重晶石、钼)居世 界第二或第三位 45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所做的估算,我 国有13万亿美元,仅次于俄罗斯25万亿美元和 美国22万亿美元
5、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 ---健康: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 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生态系统 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环境污染、人为 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系统的承 载能力范围内。 • ---亚健康: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一定程度 变化,但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 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