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600字

合集下载

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观后感

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观后感

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观后感最近我迷上了《百家讲坛》讲的唐宋八大家,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对于唐宋八大家,我也就知道个名字,什么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但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跟这些大文豪们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就拿苏轼来说吧,以前我只知道他的诗词写得好,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觉特别豪迈。

但这次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发现他的人生那叫一个坎坷。

他老是被贬官,一会儿被发配到这儿,一会儿又被弄到那儿。

可人家心态好啊,到哪儿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苏轼被贬到了黄州,这地方可够偏远的。

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愁眉苦脸,觉得人生无望了。

但苏轼不,他在那儿开垦荒地,给自己取名“东坡居士”。

他还乐呵呵地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学着种地、酿酒。

有一回,他自己酿的酒出了问题,喝起来味道怪怪的,可他倒好,不但不生气,还跟朋友们打趣说这是他独家秘制的“怪味酒”。

还有一次,苏轼和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

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

朋友们都觉得扫兴极了,可苏轼却兴奋地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瞧瞧,这心态多好!在别人眼里的倒霉事,到他这儿都能变成一种独特的体验,还能写出这么棒的诗词来。

再说韩愈,以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写文章很厉害,提倡古文运动啥的。

但这次我知道了他为了呼吁改革文风,那可是费了老大的劲。

当时的文坛流行那种华丽空洞的骈文,韩愈就站出来大声说:“不行,这样的文章没营养,咱们得写实实在在、有真情实感的东西!”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好多人都不理解他,甚至还嘲笑他。

但韩愈不在乎,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一篇又一篇地写着那些质朴而有力的文章。

有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韩愈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亲自去拜访那些有名的文人,跟他们交流、辩论。

有时候人家根本不给他好脸色,把他拒之门外,他也不气馁,就在门口等着,一等就是好几个时辰。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百家讲坛·苏轼》个人观后感600字1《苏轼》观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空中东坡先生这位“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永远闪着耀眼的光芒。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

这些远不是他的全部,高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是他,轻吟“化退残红清醒小”的是他,能将思念兄弟感情升华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也是他,他豁达,他洒脱,他幽默,他有着“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超脱,来吧,让我们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感受苏门的家教,父亲苏洵对两个儿子因材施教,并分别取名“轼”“辙”对孩子低调,谦虚的期许,程夫人的“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们不求培育出梁先生那样九个出色的孩子,但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是必要的吧!走近苏东坡,体味东坡先生的爱情,亲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我们听到了东坡先生思念王弗的锥心裂肺的痛哭之声,“孰迎我门,孰馈我田。

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东坡的《祭亡妻文》感天动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是啊,没有朝云,东坡先生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去哪寻找知音呢,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东坡先生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三位贤惠的妻子给了先生莫大的安慰。

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与苏辙,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苏轼身陷囹圄,苏辙百般上疏求助,情愿舍己救兄,是啊,血浓于水,兄弟之情,感动古今。

反观今天,因为金钱利益,兄弟反目,夫妻不和的`不计其数,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走近苏东坡,学习东坡先生的豁达,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四海为家,但是他从未因为贬谪有过幽怨,在他的人生中豁达乐观已成一种习惯,被贬黄州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呐喊,在被贬岭南后,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心情,看到东坡先生的际遇,有时再想想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些许的困难算什么呢?走近苏东坡,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

百家讲坛苏轼(优秀5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一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讲座式栏目,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其中就有苏轼的相关介绍。

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讲坛的,时间太晚了。

因为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我就在网上挑了一期《三字经》解读去看看,这个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也因为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我才真正认识了《三字经》。

《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称三百千。

而三字经用“经”这就体现了三字经的重要性。

寥寥1720个字的《三字经》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场、历史人物或血洒疆场,爱国情怀感动一代代炎黄子孙;或助纣为虐,遗臭万年!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

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

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

钱教授讲到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

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

因此我明白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所以《诗经》里面也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三字经》所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对钱教授解读《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人必须经历过勤苦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成功遇到困难我也应该有不怕苦的精神,并把遇到的困难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打磨的过程。

百家讲坛观后感800字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观后感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观后感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观后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和成就的文学巨匠之一,也是百家讲坛中介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百家讲坛中,苏轼的传世之作和独特才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听讲,深感苏轼的卓越才华和不凡风采,特此撰写观后感。

苏轼以超凡的文学天赋和卓越才华成为北宋文坛上的领军人物。

他的诗词如清泉石壁,字字饱含情感,句句婉转入骨。

他的散文如深谷幽林,意蕴深沉,引人入胜。

苏轼不拘泥于传统文学形式,大胆创新,开拓文学新境界,使得他的作品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在百家讲坛中,我深深感受到苏轼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和表达。

他心怀天地,力图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凝聚于文字之间,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出强烈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令人感到震撼和钦佩。

苏轼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和思想的文学家。

他勇于反思人生,大胆探讨社会现实,对自己及他人的处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和超前的思考。

在百家讲坛的介绍中,苏轼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思想跳脱传统束缚,新颖独特,且富有哲学意味,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苏轼的文学作品受到后人广泛传颂和推崇,被誉为文坛上的巨匠和文化宝库。

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百家讲坛的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风采得以再次展现,更加彰显其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百家讲坛中介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创作风格,深深吸引着文学爱好者和学者。

通过观看讲解,感悟到苏轼的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启示,也更加珍视这位文学巨匠的贡献和成就。

苏轼的文学传世之作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看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

看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

看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百家讲坛是一档让观众触摸到历史,认识到伟人的智慧的节目。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观看了百家讲坛中关于苏轼的节目后,我倍感震撼和共鸣。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以他的才华和独特的文风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书法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诗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流露出他对人类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洞察力。

在百家讲坛中,专家详细解读了苏轼的一些经典诗词,揭示了其中的深意和情感。

观看这个节目让我对苏轼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苏轼善于运用鲜明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力量。

他的诗歌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

例如,他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几句简单的诗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坚持。

苏轼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

他在他的散文中描写了北方农村的生活,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北方农村的艰辛和困苦,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的文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不公正,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百家讲坛的节目中,专家还深入探讨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影响力。

苏轼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他不仅擅长描写自然风光,还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为课文,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范本。

他的作品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深受他的启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

通过观看百家讲坛中关于苏轼的节目,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经典,更是对人生智慧和情感的思考。

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让人们在阅读中有所启发和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感到非常庆幸能够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接触到苏轼的作品,这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去理解和欣赏他的智慧。

苏轼讲座心得(通用5篇)

苏轼讲座心得(通用5篇)

苏轼讲座心得(通用5篇)苏轼讲座心得篇1苏轼讲座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苏轼的讲座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讲座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散文上,还体现在他的文学思想上。

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文以载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诗歌、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他的散文则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语言简练、流畅,富有文采。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的书法、绘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书法、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则具有很高的写意性和表现力。

在讲座中,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文以载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绘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轼讲座心得篇2苏轼讲座心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文学艺术成就至今仍备受推崇,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文学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笔触细腻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赤壁赋》。

百家讲坛苏轼(5篇)

百家讲坛苏轼(5篇)

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5篇)百家讲坛苏轼范文第1篇北宋词坛由于苏轼的消失,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转变。

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法规纷纷被打破,演化为大张旗鼓的革新。

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四周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恶习,为宋诗的进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

著有《东坡全集》150卷、《东坡乐府》3卷。

存诗2700多首,词350余首。

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

他打破很多已形成的法规,在词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共性,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之变革。

“诗言志词言情”,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文体的界限。

苏轼以前,一些不甘心受此局限的作家尝试着突破,不过,他们的突破总是零星的,没有引起广泛的留意,产生广泛的影响。

苏轼是第一位对词的内容题材做了大面积转变的作家,引起了当时词坛的震惊。

首先,苏轼以词抒写了爱国的豪情壮志。

北宋内忧外患交织,尤其西夏、北辽的边患威逼,始终令北宋统治者寝食难安。

每一位有志于现实的文人士大夫当然也牵挂着这一切,期望自己建功报国,有所作为。

苏轼活跃于政坛的年月,边塞冲突集中在防备西夏的入侵方面。

其次,苏轼词多侧面地再现了农村生活。

苏轼平生在很多地方任过职,每到一地,他总是勤政爱民,努力为当地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如疏浚西湖、赈济灾民、减免杂税等等。

他对“民本”农田生产尤为关怀,在各地兴办的实事也大都围围着农业生产。

这方面的关怀表现在词中,于是消失了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入词这一领域的做法。

再次,苏轼词揭示了简单的内心世界。

广义地说,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算作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而这里所说的“内心世界”,则主要是指苏轼的词扩大了反映内心世界的范围。

他的词已不再局限于伤春伤别与离情相思,而是抒写了个人的政治抱负、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冲突。

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

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

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苏轼讲座心得范文1据说,人去世后会变成一颗星,围在明亮的月亮身边。

而你,你会不会也变作一颗闪烁的星,挂在清晨的天边?你从出世开始,便注定你的光辉。

父亲与母亲对你精心的培养,更决定你一生的光芒四放。

二十岁便考中科举。

虽名列第二,但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玄妙。

那么豪爽潇洒的你。

科举考试中随便编出个论据,足以证明你的聪慧,然而这么潇洒的你,怎可能屈服于权威之下。

你的第一任上司,是一个严格的陈公弼。

他对你好刻薄,乃至在你精心写好的公文上涂涂改改。

不过,这又怎能难得倒你。

你为陈公弼后花园的小亭子题诗时的言论是那么可笑。

但,你始终没有发觉,陈公弼这是为你着想,考核你而设下的'局,以致于你的后悔以满心的恳切写出著名的《陈公弼传》。

你被召回京都,但与王安石起了冲突,神宗为顺利变法,将你调回地方,赶到徐州,你治理了黄河水患。

在杭州,你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的千古名句。

在湖州的你,不幸被王珪等人陷害,制造“乌台诗案”,好在皇帝并不昏庸,将你开释。

为保自身仕途,你远到江宁拜望王安石。

他的“骑驴渺渺入荒坡”让我们感到心酸,你与他相谈甚欢我们也真正了解到王安石的本性,其间,皇帝突驾崩,司马光上台召回你,在几个月内你升到三品大员,这是你人生的巅峰。

然而,我们都很好奇,谁如此有幸能嫁给你?便有王弗、王闰之。

王弗,一个知书达理的美丽女子,无不在时时刻刻关注你,她会悄悄躲在屏风后,视察你的亲友是否虔诚,她会在你忘记文章时稍点醒你。

但却早早逝去。

王闰之,一个温顺贤淑的贤惠妻子。

她体贴你,关心你,无时无刻不在照管你。

但,也悄然逝去。

朝云,你的红颜知己,你可与她谈吐心声,可与她泛论不快,她陪伴你最艰巨的岁月,是你精神上的支柱。

2024年《苏东坡》观后心得体会(4篇)

2024年《苏东坡》观后心得体会(4篇)

2024年《苏东坡》观后心得体会这首《念奴娇》乃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于黄州贬谪期间,乘船夜游赤壁时所作。

词中流露出对往昔英雄的无尽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深沉感慨,以旷达之心态观照历史与人生。

今年春节期间,通过观看央视人文纪录片《苏东坡》,我对苏轼的作品与人生有了全面的领悟。

该纪录片以苏轼被贬黄州为起点,详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从多角度解读了他的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方面的成就,生动再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苏东坡形象。

人生并非一开始就充满智慧,往往需要经历磨砺。

苏轼在二十岁即中进士,欧阳修对其寄予厚望,认为他将在三十年后超越自己。

仕途的挫折并未让他始终保持年少轻狂,如《凌虚台记》中暗含的讽刺,却未料被刻于石碑,成为笑柄。

面对王安石变法的风云变幻,苏轼的辞官隐退也体现出文人的清高。

“乌台诗案”使他深刻体验到朝廷的残酷,精神上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

在生死面前,他感性而真实,黄州的风雨使他领悟了道家与佛家的智慧,使精神世界达到了超脱与宁静。

苏轼以乐观的天性面对困境,他在东坡耕作,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改善经济状况,并以此自居。

他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艰难,创造出“东坡饼”、“东坡肉”等美食,使困苦的生活充满乐趣。

他将他人的嘲讽转化为对人性的宽容与温暖,任由自然的变迁,如定风坡的雨使他在自我突破中超越自我。

苏轼的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革新了北宋词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人生充满乐趣,夜游赤壁,与自然的对话使他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他的作品和行为,如《枯木怪石图》、对朝云的词和墓志铭,以及与王安石的政见交流,都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苏轼的幽默与豁达在“呵呵”一词中得以体现,这是他在流放期间对自我情感的率真表达,也是他对不顺境遇的乐观态度。

他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精神,直至今日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苏东坡的一生,是热爱生活的体现,他将高远的理想主义转化为对人间的深情厚谊。

《百家讲坛》央视栏目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央视栏目观后感600字

《百家讲坛》央视栏目观后感600字《百家讲坛》观后感1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

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

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

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

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

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

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多机会写作了。

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

更何况苏轼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穿千古。

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800字】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 重点初中精选作文【800字】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重点初中精选作文【800字】寒假,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而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精选。

我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端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

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发明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

苏轼之名的由来,即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等待。

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矛头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示自己的才调。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如今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针言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25岁时在制科测验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

制科测验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并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就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擅长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时机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率领下回到那个时代领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

反观现在,我们真的没太多时机写作了。

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考虑。

更何况苏轼能够不断保持以一颗小儿百姓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通千古。

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呈现过苏轼这样的才调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是否呈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货真价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慨。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调,尽管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容纳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共同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理想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百家讲坛观后笔记~

百家讲坛观后笔记~

百家讲坛观后笔记~12月17日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之苏轼(一)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

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

“轼”乃古代马车的一根横梁,没甚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当马车比较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轼”以维持身体平衡。

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母亲程氏,虽一届妇道人家,言传身教,对儿子却也是影响深远。

有一次母亲给儿子讲《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后汉一个清官,铁面无私,因而得罪权贵,被判死刑,在赴刑场时,他对母亲说对不起母亲,母亲却反而安慰儿子,你是为国家而死,我为你而骄傲。

苏轼问母亲,我长大后也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同意吗?他母亲程氏回答得聪明,也有深意。

既然你能做范滂,为什么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给苏轼一个很好的人生观教育,人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母亲很懂得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当政委的料。

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

在礼部考试中,大放异彩。

这当中有段故事。

话说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发现里面有篇文章写得极为精彩,有心评为第一名,但转念一想,写得这么好,应该是我的学生曾巩,故将其评为第二,以示公平。

其实这篇文章是苏轼所写的。

他写了篇第一名的文章,所以他得了第二名,这也成了一段佳话。

有段更精彩的,当时的文章题目是论述古代皇帝的奖惩都是宽大为怀的。

而苏轼在其文章中引用了一段典故,说尧帝手有个司法官,曾三次想判一个人死刑,都被尧帝制止了。

想那欧阳修也是博学之人啊,却竟然不知道此典故,于是回家把一屋子的书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找不着这个典故,于是他问苏轼典故出处,苏轼说,《三国志.孔融传》里有。

于是欧阳修又去翻《三国志.孔融传》,一夜没睡,还是找不着,再去询问苏轼,苏轼说,你还真的去找啊。

其实这个典故是我瞎编的。

我想尧帝这么宽大为怀,他一定会这样做的。

《三国志.孔融传》里有个故事,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爱妃赏给了曹丕,孔融对此大为不满,于是找到曹操,说了个典故——话说周武王伐纣王时,把妲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曹操笑问典故出于何处,孔融见其正好中计,说这个典故是自己瞎编的,他想今人尚且能做此等无耻之事,古人也必定是如此。

《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5068儿童网

《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5068儿童网

《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

《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1追了半个月的《苏东坡》,昨晚看完了。

这无疑是部成功的历史剧。

以苏轼为线索,使观众明白宋朝的兴盛衰亡原因。

君主远小人而近贤臣,则国盛,反之,则国衰。

虽然本剧为了体现苏轼的文学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较过头,可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部剧,并且一看就断不了。

当苏轼闭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当时的百姓一样沉重。

苏轼离世了,去天上继续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诗文书画皆精的大才子。

悲伤的同时,我又为他终于摆脱人世间的疾苦开心,他终于不用受制于人,劳苦奔波于世。

原本对苏轼也就《水调歌头》,《赤壁赋》的印象,现在真的从心底里喜欢这个爱国爱民,为人正直的东坡先生。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圣上,击鼓为民请命;他不怕降罪,开粮仓,解民缺粮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饮咸水之苦……这样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毕竟远远比不上这位东坡先生,不知该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观后感,应该有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我这里也来说下。

像我这样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小事,关于天下,我既没有什么发言权,也不甚关注;说到自己,与苏轼一比,简直无地自容。

遇到客户催单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团团转,若更悲剧者,发货方无法准时发货,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厂,逼他给我变出货来。

如果像我这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郁郁寡欢,那苏轼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

但他没有,并且,每贬至新处,总能做些政绩来,他做事从不为取悦领导阶级,只一心为着百姓,我想这就是他总是“贬不败”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

我要好好向东坡先生学习!《苏东坡》观后感600字范文集5篇2一边在跑步机上看纪录片的时候,一边在思考,在反思,在我过去中学6年的语文学习生涯中,为什么未曾发现古语文言原有如此的韵味,名垂千古的文坛大师背后还有如此多的恩怨起伏。

初三读后感作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_3550字

初三读后感作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_3550字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_3550字自我看百家讲坛,10集的苏轼是最喜欢的,每每重新观之,不觉厌烦,喜爱犹深。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

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

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

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

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

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

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

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

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百家讲坛》观后感6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6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6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很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自在,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观后感2我看了一部名为《百家讲坛》的历史演讲片。

看了此文,我感慨万千,因为大将军陈平为刘邦战胜过许多国家,帮助了刘邦平定叛乱,辅助刘邦统一天下,成为天下至尊。

可最后,他孝文二年后死了,这让我们这些敬拜陈平大将军的人都悲痛不已。

陈平平生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事件,例如:声东击西救刘邦、计封韩信灭项羽、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这些举措都让刘邦一统天下、造福人民的计划得以延续。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

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

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

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陈平,不仅仅是西汉历史人物、开国功臣,他还是我们的榜样,因为他的智勇双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百家讲坛》观后感3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

最新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8篇

最新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8篇

最新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8篇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篇1)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

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与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

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

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

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精选篇2)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百家讲坛》有感_初二作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百家讲坛》有感_初二作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观《百家讲坛》有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对苏轼多舛一生所作的总结。

苏轼,一个集世间才、情、人格魅力于一身,少志却风云突变,屡遭挫折,在逆境中却能做到洒脱和豁达的人。

苏轼的人生虽让充满了崎岖和坎坷,遭遇了诸多的不幸,但他并没有一撅不起,放弃对人生、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无论他被贬谪到何处,他都能放眼国家为民请愿,为民造福,所以他所到之处都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苏轼是不幸的,因为到死他的才干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苏轼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个善良的女人始终陪伴着他,相继贯穿了他的一生。

也许正是苏轼的不幸,造就了他的伟大,让她的诗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峰。

但少年的天才,又让我毫不怀疑地相信他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让他的英明成就终身。

正像老年的王安石感慨的那样:“不知几百年后才能出一个像子瞻这样的人物啊!”当然,人才不是没有,但是像苏轼这样的全才也许真的是不会再见到了,而我最念念不忘的并不是他留给世人的两千七百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四千八百篇文章,而是他曾经创造的北宋时期科举考试的最高分,这怎能不让我钦配的敬仰呢?
苏轼的一生充满忐忑,或有文坛上的高峰,或有科举试中的百年第一,或有仕途中的崎岖和坎坷,或有晚年的潦倒。

但苏轼的一生的确是传奇的,带着独有的豁达潇洒,平和自在,这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有所感,不外乎对自己的追求,像苏轼一样只要生命之水还在流,那就去奋斗,莫要随流年毁弃人生。

人生每一刻都是希望的归————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处,奋斗的地方。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从苏轼身上学到的人生感悟。。。

从苏轼身上学到的人生感悟。。。

从苏轼⾝上学到的⼈⽣感悟。

刚刚看完⼗级《百家讲坛》苏轼系列,听了康震⽼师的精彩讲解,有点⼩⼩的感触:
苏轼在⾃⼰六⼗多岁⾼龄时,不幸遭到连续被贬,⼀路从当时的中原,被贬到惠州——琼州,我想⼀路的艰⾟是常⼈难以想象的,尤其在⽣活条件那么恶劣,买不起⾁的情况下,只能煮⽺脊,⽤⽛签挑⾁吃,这么困苦的环境中,苏轼仍能保持乐观,始终对⽣活抱以及⼤的热情,为⼴州百姓疏通⾃来⽔,这么个性鲜活的苏轼仿佛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我想到了⼈⽣的⽆常。

⼀千年前的苏轼,和现在的我,都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粒微⼩的尘埃,⽽苏轼的⽣命虽然像流星⼀样划过,但他的⽣命轨迹却在⼈类历史的天空中,抹下了浓重的⼀笔。

我呢,⼀个微不⾜道的25岁的年轻⼈,在⼏⼗年后,也会像苏轼⼀样消失在这个世界⾥。

但我也要认真对待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600字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

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

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

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

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

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

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
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

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多机会写作了。

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

更何况苏轼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穿千古。

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正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初一:莹莹香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