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龙纹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龙纹在不同时期的运用

陈飞

(07级艺术设计三班)

摘要:龙纹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运用最广泛的题材,龙的图形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龙是古代神灵和皇帝的化生,是阳光之气的最完美代表。中国的装饰图文中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龙纹,斥候各个朝代对龙纹的装饰运用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关键字:龙纹;中国传统图案;装饰

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中国人独创的精神文化──人文动物,是人民理想中的神物,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在民间流传多了,久了,就形成了龙的大体形象。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1】这表明中国文化领域上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其神灵幻化概念,是中国上古原始文化长期揉合的结果。

龙的形象在不断的进步,龙纹图腾的模样自然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龙这一艺术形象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形成,她的传承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两条路线:一是攀援皇族,成为官方异化的皇权,这种龙成为权利象征的钟鼎之上的主体纹样和装饰,到后来有成为了神兽之主,这种形式的传承主要是因为古代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与权利而用来迷惑自己的子民,还有就是统治者为了强调自己珍贵的身份,而形成的一种理想的动物。越到后来,就成了皇帝的象征。皇帝的礼服,汉代龙纹作为十二章之一,和其他十一种纹样并列。唐代龙纹常画于大袖,或作团龙饰于前胸和后背,比其他十一种纹样要大。宋代除有四围龙的款式外,还流行一种通身的大龙,称为缠身龙。元代初年,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织造五爪缠身龙袍。明朝皇帝礼服和朝服以龙纹作主要装饰,形式不一。清朝的皇帝龙袍制作更加精细,龙纹除用彩丝,金线,银线,孔雀羽线,还用细的珍珠,红珊瑚珠串起来绣织,极奢华之能事。

宫室方面,以故宫太和殿为例,殿中金銮宝座两旁,分列六根金大柱,每柱各有一条巨龙围绕,东三柱龙头西上望,西三柱龙头东上望,藻井顶部木雕金漆巨龙衔珠俯首下视,全都把视线引向宝座。后面屏风上雕有升龙,行龙,坐龙,使得金銮宝座呈现群龙竞舞的壮观场面。除此之外,整个故宫,为了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无论是皇帝处理朝务,与群臣议事以及寝燕之处,乃至祭天祈福,游览玩乐之地的建筑,都有龙的形象。北海九龙壁,九条不同姿态和颜色的游龙,

腾跃在一片澎湃浪涛之中,神机流畅,气势磅礴。以威武庄严的龙的艺术形象,体现皇权的尊严,是宫廷装饰艺术龙纹造型的重要特征。

二是民间自发的地发展衍化的龙,她带有某些原始的神性,是沿原始文化发展至今的民间艺术中的各种龙纹主体表现的内容。在古代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其下被统治者异常的残暴,当时的奴隶和被统治者生存能力极弱,在这种田间下,人们就在精神上需要一种美好的寄托,以为龙能带给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一种安定的生活。例如龙王就是最好的例子,龙能布云施雨的说法由来已久。在苗族地区,每年举行布龙舞,人们把一片片青布用双手举过头顶,互相连接成为长龙,象征源源不断的流水,祈祷丰收。在汉族地区,不论东南西北,各地都有龙王庙,那是过去用来祈祷风调雨顺,保佑丰收的地方。

是以民间的龙是一种人们传统观念中信奉的保护神,龙纹也被看作是一种吉祥符号而被用在事物的装饰上。

龙纹和龙的组合纹样构成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龙主题纹样的一大系统。常见的有“九龙”、“双龙”、“双龙戏珠”、“九龙戏珠”等等。这些图案都有各自的来源和含义,他们已广泛用于各种民间习俗活动中。即使在民间的丧葬习俗中,也有龙纹出现于木雕棺木前头和寿布上。至于婚庆寿礼上祥龙纹样就更加随处可见了。龙这种由人们幻想、神化出来的瑞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的灵兽、圣灵。

显然,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崇拜对象,反映出当时人们崇拜超自然力,神化那些带领他们战胜自然的领袖的思想和心态。所以那些英雄,既是人又是龙。而龙就是超自然力的象征,成为具有神力的形象。经能直上九霄,又能深入千寻;既可腾云驾雾,兴云布雨,又可摇波蹴浪,倒海翻江。随着社会的发展,龙的形象和性格越来越复杂。几千年的正史与民间口头学里,龙的神话此迭彼兴,层出不穷。

龙作为纹饰有多种含义,首先是水神,是水中的灵物;再者,龙又是天象中的苍龙星宿的象征;三是古代华夏民族视龙为自然力量的代表,认为龙有征服自然的超能力;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起源很早,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龙族,夏商周都以龙自居。既见君子,为龙为光。【2】封建社会前的统治阶级把龙的形象雕铸在祭祀和宴飨的青铜礼器上,无疑是想把自己标榜成龙的后裔,用以镇慑被统治阶级,光耀祖先。

龙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上的出现应以陶器为最早。但龙纹的运用则每个朝

代都各有变化和自己的风格。

商周时我国青铜制造业发达,龙纹是作为象征天命神权的青铜器主要装饰而设计的。这一时期的龙纹通常称为蟠龙、螭或夔龙,特点是龙身肥胖,有双角、四肢,作奔跑状或盘旋状,它与饕餮纹、云雷纹、人字纹、方格纹、旋涡纹、乳钉纹等一起构成这一时期陶器装饰的主要纹瓶。虽然青铜器上的龙纹图案十分丰富,但以龙作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最早只见于商代后期,而商代中期的陶器上仍然用龙纹装饰,可见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应源于陶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也采用严格按照器形结构分区和中轴对称的构图方法。龙纹形体和分区的空间必须配合妥贴,由于商周青铜器以矩形为主轴,寓圆于方,用垂直与水平的线型分割,因此,商周时期的龙纹造型,也由垂直与水平线作主要架构,弧线处于辅助的地位,充满理性精神。在图案构成上属于严谨的格局。商代后期的白陶器,胎质细腻洁白,器表多刻印龙纹,无论从造型还是纹饰看,都是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这充分反映了各种工艺品之间的相互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文学艺术,已摆脱商周时期的凝滞、拘谨、划一的格局。青铜工艺也渐向具有实用意义的轻型和多样化发展。龙纹造型新巧,写实作风的分岔角兽体型龙纹和龙头与几何纹、蔓藤纹、蔓草纹组合的变体龙纹,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的基本风貌。变体龙纹的结构尤为复杂,常常运用反射、移动、回转、交错、套叠、斗错位重复等等构成方法。龙纹图案错综繁复,变化多端。它们常常由几个单相龙纹,依据一定的几何骨骼,巧妙地转移连接而成。图案几何骨骼有时被直接作为龙身而显露于画面,有时仅作为界定龙纹环境空间的暗线而不露痕迹。浪漫、新巧、精细,是战国时期龙纹图案的特点。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铸器和湖北荆州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出土的刺绣,都有战国变体龙纹的典型形象。【3】这种变体龙纹到秦汉时期,仍在铜镜、带勾、玉佩等工艺装饰中广为使用。

汉代统治者,利用龙这一人群崇尚的人文动物,作为宣扬皇权的工具,龙纹在工艺装饰领域乃居于显要的地位。当时龙纹以写实的手法,凌厉的动势,豪迈的气魄为其美学塑型之本。汉代龙纹仍有蛇体型和兽体型两种模式。作为主装饰的龙纹,多数突破规矩的几何框架的限制,而依龙的运动状态来布局,故能充分占有广阔的运动空间。用简化、单纯化的形象表现生命的千姿百态,以剪影式的质朴造型表现激昂的神情动作。强化力感,夸张动势,简化细节,注重神采,是汉代龙纹图案手法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