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 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 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 而起。
——冰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 不和也。
活动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 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 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 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 “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 传标语。
以和为贵
学习目标
1.探“和”之义,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 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规则讨论、标语宣传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 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 文化自信的态度。
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②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③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④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 ⑤知书达理和为贵,礼仪相待邻里亲。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 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 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 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 了十分感动。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2、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意思是: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 协调。相反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这是朱熹对《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这句话的意思:“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 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 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句话的注释。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引用 文言文及其翻译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 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 云不和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译文: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 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 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 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 此说是不和。
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 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 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整段话意思: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 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 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 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 民也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的,据也认为行。国君认为不行的,据也认为不行。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 水,谁能吃它呢?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去听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 理就像这样。”
5、“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 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 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以和为贵成语由来
“以和为贵”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最早见于《论语》中。
它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礼仪的运用,可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一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代表了一种和平、和睦、和谐的状态。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和为贵”,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这种追求和平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当今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更加重要。
我们应该倡导“以和为贵”的思想,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同时,在国内,我们也应该注重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和为贵的寓意
以和为贵的寓意是强调和平、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应该以和平、和谐为最高价值,避免冲突和暴力,追求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
这个寓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认为和谐是社会的基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以和为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认为只有通过和平、和谐的方式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以和为贵也提醒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使用暴力和冲突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沟通、协商和妥协来达成共识和妥协,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以和为贵的寓意是强调和平、和谐的重要性,倡导人们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追求和谐共处的社会。
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意思
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意思
“以和为贵”和“与人为善”是两个不同的成语,但都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友善价值观。
“以和为贵”的意思是指和谐、和平最为宝贵。
这个成语强调在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和国家关系中,要保持和谐、避免冲突。
和谐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增进人民幸福,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与人为善”的意思是指善意地对待他人。
这个成语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怀着善意、友好的态度与人交往,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与人为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以和为贵”和“与人为善”都强调了和谐、友善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遵循这些原则,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 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 云不和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译文: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 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 大家的心都是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说“小人同 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 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 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 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 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 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 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 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的,据也认为行。国君认为不行的,据也认为不行。如同用清 水去调剂清水,谁能吃它呢?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去听 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5、“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 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 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译文:齐景公说:“惟有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据也 只不过相同而已,哪里说得上和谐?”齐景公说:“和谐跟相同不一 样吗?”晏子回答说:“不一样。……国君所认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 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行而其中 有行的,臣下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而不 肯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行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译文:君子和而不同。
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
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2、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意思是: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这是朱熹对《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句话的注释。
3、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然不同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
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译文大意)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生出的和。
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
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见,没有伤及于和。
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
这是君子、小人的区别。
4、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以和为贵的理解
以和为贵的理解
和为贵是一种重视和谐、和睦的处事态度和价值观。
在人际关系中,和为贵意味着尊重彼此的意见,包容差异,互相协调,共同前进。
在企业中,和为贵意味着注重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尊重员工的个性和能力,创造一个和谐、和睦的工作环境,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社会中,和为贵意味着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兼容并包,共同发展。
和为贵的理念也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和”与“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兼顾和谐与道义,社会才能得以繁荣。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以和为贵的理念也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国家间的关系中,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
在家庭中,和睦相处也成为了幸福家庭的基础。
在个人发展中,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此,以和为贵的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一理念,注重和谐与平衡,在处理问题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以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1 -。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译文:君子和而不同。
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
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2、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意思是: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这是朱熹对《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句话的注释。
3、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然不同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
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译文大意)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生出的和。
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
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见,没有伤及于和。
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
这是君子、小人的区别。
4、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的意思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的意思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是一句古代的警句,其意思是以和谐为最重要的价值观,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执。
以下是对该句的解释:- "以和为贵":强调和谐与和平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和睦相处是至关重要的。
和谐的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减少冲突、增进互惠互利。
- "无忤为宗":意味着避免冲突和违背他人的意愿。
忤字指的是违背、不顺从。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个人行为的规范,要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
综合来说,这句话强调了和谐、尊重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执的原则。
以和为贵的意思
以和为贵的意思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孔子弟子有若,之前出现过。
礼之用,和为贵“礼”:根据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现实政治需求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
管子心术篇:“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
“用”:施行的意思。
礼之用就是说礼要施行。
“贵”:重要的意思。
在礼的施行中,“和”是最重要的。
“和”: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和”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贾谊《新书》道术篇:“刚柔得道谓之和”,就是说刚柔都刚好、都适合就称为“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发出来都能符合节度,就称为“和”。
礼的目的就在于整体秩序的和谐,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国家事务的处理,和谐最重要。
所以“和”是最重要的,也是礼可以达成的一个理想结果。
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谓圣人,儒家学者认为为后世确立“礼”之类的法度的人。
“斯”:此,这个的意思。
“美”:善也。
就是说圣人之道里,这个是很好的,就是礼以和为贵。
小大由之“小大”:指人。
《诗经·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这里小大就是指人,说的是上及君臣,下至平民的所有人。
“由”:自也。
史记礼书:“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
上下所有人的行为举动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施行。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所不行”的意思就是说人们知道了守礼,但不知道追求“和”,礼最后也会不可行。
“知和而和”:知道了“和”就遵循“和”的指导。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仅仅遵循和的指导)但不用礼来节制行为,最后“和”也实现不了。
整个句子说的就是和与礼的关系,和近似于原则,礼则近似于具体规则,具体规则要体现原则,不能偏离,而原则的实现也需要具体规则发挥作用。
【总结】和是一种为人的修养,也是能够在人生的种种挫折和波澜中行稳致远的保障。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译文:君子和而不同。
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
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2、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意思是: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这是朱熹对《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的意思:“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苟同他人的观点;小人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句话的注释。
3、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然不同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
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译文大意)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生出的和。
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
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见,没有伤及于和。
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
这是君子、小人的区别。
4、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综合性学习之《以和为贵》引用文言文及其翻译
• 5、“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 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 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 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
• 整段话意思: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 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 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 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 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也相递 变化友好和睦,宜也,各适其宜, 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乎义,而非执己之见, 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 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 (译文大意)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 的利益而生出的和。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 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 同之义也可以和。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 见,没有伤及于和。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 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 所以同而不和。这是君子、小人的区别。
.
• 译文:齐景公说:“惟有据与我和谐啊!”晏子 回答说:“据也只不过相同而已,哪里说得上和 谐?”齐景公说:“和谐跟相同不一样吗?”晏 子回答说:“不一样。……国君所认为行而其中 有不行的,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 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臣下指 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 而不肯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 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行的,据也认为行。国君 认为不行的,据也认为不行。如同用清水去调剂 清水,谁能吃它呢?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 去听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
• 4、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 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 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 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 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以和为贵(8语)-以和为贵解说词
《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一、某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以“和”为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新闻,请根据内容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7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礼仪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两岸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礼仪发展之道。
会上,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礼字说到底,就是一个和字,‘礼以和为贵,‘和”又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
”他希望,能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海内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观摩学习,共同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年逾古稀的陆炳文仍身兼数职,无论组建哪一个民间社团,他都把“和”字作为主要宗旨。
他一直在两岸间奔波,全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
他说:“和”字当头,中华民族将在“一路一带”的大战略中再次崛起,血脉相连的大陆与台湾也会更加和平稳定。
(3)12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
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二、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一3月1日下午,地处偏远山区的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中心小学首次举行经典国学考级颁证仪式。
据了解,该校围绕我国古代《三字经》《弟子规》及古诗词等经典国学,分十二个等级,由学生自报进行考级,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熟读、传承和弘扬我国古代国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材料二国学知识网络大赛自1月29日开赛以来,受到了各区县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
从后台可看到近千人同时在线答题。
每日8点30分至17点30分,杭州网教育工作室咨询热线也一直处于爆棚状态。
材料三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对外承办孔子学院。
该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作用。
以和为贵的意思文言文
以和为贵的意思文言文
"以和为贵"是一句古代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这句
成语的意思是强调和睦相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和
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认为只有和睦相处、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稳定,人际关系才能融洽。
这句成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只有通过和睦相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社会的长久稳定和个体的
幸福安康。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以和为贵"也是在强调人们应该遵循
和谐相处的原则,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发展。
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重视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
从管理和领导的角度来看,"以和为贵"也是在强调领导者应该
注重团队的和谐,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总的来说,"以和为贵"强调了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
人生活中,社会发展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和睦相处都是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
“以和为贵”的真实含义
“以和为贵”的真实含义在《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中,与稻盛先⽣对话的梅原猛先⽣提到:“由于⾃⼰⼀直都秉持着独⽴⾃尊的精神,结果被当作异端,吃尽了苦头。
⽽稻盛先⽣应该也是⼀直被当作异端⼈⼠。
针对⽇元升值问题,稻盛先⽣曾经提议⽇本企业应以涨价来对应,却因此掀起了轩然⼤波,在经济界引发了⼴泛的争议。
“由于缺少独⽴⾃尊的精神,⼈⼈都需要看他⼈脸⾊⾏事,这也可以算是⽇本⼈的特质。
正是由于需要时时揣摩他⼈脸⾊,与⼤多数⼈保持⼀致,最终导致每⼀个⼈都只关⼼⾃⼰。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证四平⼋稳,却并⾮是圣德太⼦提出的“和”的本意。
圣德太⼦虽然说过“以和为贵”,但他的本意是指只有以“和”为前提,我们才能让沟通得以展开。
沟通能够让道理得以贯通,并最终将事物引向成功,这才是“以和为贵”的真正含义。
对于⼀家企业⽽⾔,如果⽼板与员⼯之间能够畅所欲⾔地展开讨论,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和”。
⽇本⼈对于“以和为贵”这个概念⼀直都存在着误解。
现代⽇本社会所谓的“和”与圣德太⼦所说的“和”意义完全不同,现代社会是指当不同的⼈之间沟通出现对⽴时就搞折中、和稀泥。
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但是对组织的发展却没有任何好处。
像本⽥宗⼀郎那样,通过与员⼯之间的讨论、争吵,最终创建起了本⽥公司,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和”。
正是由于企业的运营总是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才使得本⽥成长为⼀家世界性的⼤公司。
我相信,⼀家企业如果不能做到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成长的。
此外,企业只有在内部展开有效沟通后,才能够堂堂正正地向外界表达⾃⾝的意见。
通过频繁的沟通,即使在⾯对强势的美国时也敢于理直⽓壮地展⽰⾃⼰的态度。
可是由于⽇本企业平时在内部都难以展开沟通讨论,在对外交涉时更是难以启齿,⽽这最终给⾃⾝造成了困扰。
⽆法将⾃⾝的⽂化和思想解释清楚是⼀个很严重的缺陷,如果⽇本今后不能出现更多拥有独⽴⾃尊精神的⼈才的话,那么将难以以欧美为对⼿,在国际上进⾏竞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微型课教案
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含义?“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首先,我们进入
活动一:探“和”之义。
下面有请第一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说文解字——“和”。
(1)和的含义。
(2)“和”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理解了“和”的含义,下面我们进行故事接力赛。
老师先来分享《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学生甲分享故事《司马徽让猪》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你整理的故事?
小结:
由以上“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自古以来,“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下面我们就进入
活动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小结: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下面我们进入
活动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下面有请小组展示作品:
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③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
小结:
看到同学们丰富的展示,我相信大家对“和”的理解更深刻了。
其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观点的交锋。
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下面我们进入
活动四:时事讨论会,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交流……
小结:
某某同学所选事例充分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思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一定深深的领会了“和”的含义,以后也会在自己身上更好的诠释“以和为贵”。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吧?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的作文,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