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表示式导学案

合集下载

《物质的构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构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次课程,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认为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基本构成?2. 请观察周围的物体,列举一些常见的物质。

二、进修重点1. 物质的基本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 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修过程1. 进修物质的基本构成:-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 原子: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2. 进修物质的分类:-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3. 进修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等,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 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氧化、还原等,会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4. 进修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器、交通工具等领域。

- 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 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四、教室练习1. 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物质属于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水、氧气、盐、空气。

2. 请同砚们结合平时生活,列举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总结提升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物质的基本构成、分类和性质。

2.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提高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安置1. 搜集一些关于物质的实例,并进行分类分析。

2. 思考一下,你身边的物质都有哪些特点和用途?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怀疑或者不明白的地方?2. 对于物质的构成和性质,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的了解。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和意义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种类和相对数量的符号组合,是化学语言的基础。

化学式的意义在于能够准确地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为化学反应的表示和计算提供基础。

二、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周围的数字代表着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数量,称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表示为分子式、化学式或离子式中各元素的下标。

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含量,是化学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导学案、小组交流、讲解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同时,我也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展示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让学生讨论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化学式中获得的信息,如元素前面的系数表示粒子个数,元素右下角的角码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

点拨探究环节中,通过展示H2O和CO2的化学式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示,以及元素系数和角码的含义。

课堂练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导学案中设置基础题和拓展题,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构建开放、有序的化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目的方法。

而化合价则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化学价值。

下面将从概念和意义两个方面来介绍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概念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目的方法。

其中,化学符号是指元素的缩写,如氢的化学符号为H,氧的化学符号为O。

而化合物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021届高考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配套导学案

2021届高考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配套导学案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题组二 胶体
6.判定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
(1)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2020·福建理综-8C)
(2)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
(2020·重庆理综-8B)
(3)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2020·广东-5①)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以下图所示
【问题试探】
1.判定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假设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转变中,分子能够再分,离子和原子不能够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 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要紧体此刻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属于________转变。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试探】
4.胶体带电吗?什么缘故胶体是均一、稳固的?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滚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王勇兵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王勇兵

4.1物质的构成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例举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知道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能例举分子运动的例子;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方糖块的变化及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体会观察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会用类比法模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质的构成,学生保持对物质构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过程:课前实验:在家中找一块方糖(糖果),完成以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糖块,我们可以看到(2)将方糖块碾碎,用放大镜观察粉末,我们可以看到(3)将碾碎后的方糖块放入热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糖水,我们发现方糖粉末_ 思考方糖块是由什么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操作步骤见书本p124)现象:混合液的液面______原先所标的液面位置。

(填“高于、低于、相平”)讨论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实验:如果是5ml的水与5ml的水混合,最后体积会是多少,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推测:你认为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与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实验:盐和黄豆混合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细盐。

记下黄豆和细盐的总体积:毫升将量筒反复摇晃几次,使黄豆和细盐混合。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化学式的意义,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能判断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微粒构成;2·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元素,我们已经知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那么,怎样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化学式及其意义一、化学式的概念仔细阅读课本,归纳化学式的概念,并小组内讨论注意事项,完成学案。

1、化学式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思考:(小组内讨论)(1)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2)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二、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仔细观看视频,归纳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并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

1、书写(1)单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

例如:金属单质:Fe、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P、稀有气体单质:He。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和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例如:氧气O2、氮气N2。

(2)化合物:①氧化物的化学式:如:CO2、SO2、P2O5。

小结:氧元素在后,另一种元素在前。

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KCl。

小结: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2、读法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氯化钠。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三、化学式的意义仔细观看视频,归纳化学式的意义,并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

1、化学式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一种元素。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物质的构成及其基本观点。

2. 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分辨物质的不同种类。

2. 能够诠释物质的性质与构成之间的干系。

3.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识别和分类。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1. 物质的构成及其基本观点。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难点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观点理解。

2. 物质性质与构成之间的干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物质,让学生讨论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物质的构成的观点。

2. 进修任务(1)进修物质的构成及其基本观点。

讲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2)进修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根据物质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等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3)进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结构。

让学生了解元素之间的干系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拓展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的构成和性质之间的干系。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物质的构成、分类和性质之间的干系。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平时生活中的物质,分析其构成和性质。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物质的进一步钻研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构成及其基本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主动性。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四课时构成物质的奥秘物质组成的表示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导学案第十四课时构成物质的奥秘物质组成的表示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导学案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4课时物质组成的表示♋专题2♎✂【学习目标】1.会写出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并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

2.知道元素在化学变化变化前后守恒,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能看懂元素周期表,知道一些简单的规律。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基础知识过关】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所以,元素的种类是由元素原子的决定,由此,碳、氢、氧、钠等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各元素原子的不同。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这就决定了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因此,可以根据反应前或后组成的物质元素种类来判断反应后或前组成的物质元素。

3.木材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木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可能含有此元素的原因。

4.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共有7个。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共有16个(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头(第一周期除外),逐渐过渡到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呈现周期性变化。

6.根据质子数分别指出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及所属元素类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类):质子数是6的元素,位于第周期第A族,属于类型元素。

质子数是12的元素,位于第周期第A族,属于类型元素。

质子数是17的元素,位于第周期第A族,属于类型元素。

质子数是18的元素,位于第周期第A族,属于类型元素。

由此可得:周期数==原子的数族数==原子的数。

7.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同一周期,原子的数相同;同一周期,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或最外层电子数或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加个。

②同一族,原子的数目相同。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的顺序是,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它们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考点与题型】考点1:元素点拨:1.宏观上,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说种类,不能说个数;微观上,而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既可以说种类,又可以说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导学案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

3、学会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2、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

(2)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知识梳理(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²⁶ 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氧气(O₂)、氮气(N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二)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性质(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也很小。

(2)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Na⁺)、镁离子(Mg²⁺)等。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₄²⁻)等。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最佳导学案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最佳导学案

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________ 学科:_______设问导读自学检测设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物质按不同要求可以分成哪几类?不同类别的物质有什么区别?检测: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三、物质分类:1、按组成物质的种类可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纯净物按元素种类可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单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知识汇总:一、分子、原子、离子相互关系知识点汇总:二、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汇总:三、不同类别物质的比较:当堂演练拓展延伸考点训练:方法归纳点拔: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是纯净物,而氧气和臭氧可以组成混合物。

只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在解答此类题是,要注意概念中关键的字、词、句。

拓展延伸方法归纳点拔:比例守恒的思想是指在给出的化学式中某几种原子个数比是恒定的,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化学式中恒定的原子个数比求出各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构成的奥秘 导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导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导学案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导学案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能够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了解其性质差异。

3、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4、理解化学键与物质构成、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知识回顾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横行。

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

三、新知识讲解(一)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原子能够结合形成稳定的分子或晶体。

(二)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过程: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NaCl)。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活泼金属氧化物,如 Na₂O、MgO 等。

大多数盐,如 NaCl、KNO₃等。

强碱,如 NaOH、KOH 等。

(三)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过程: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例如,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形成氯化氢分子(HCl)。

3、共价化合物由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一般熔点和沸点较低,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常见的共价化合物有:非金属氧化物,如 CO₂、SO₂等。

酸,如 HCl、H₂SO₄等。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甲烷(CH₄)、乙醇(C₂H₅OH)等。

(四)电子式1、定义: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及其分类;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
1. 物质的基本构成
2. 物质的分类及特点
3. 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哪些分类方法。

2. 进修:进修物质的基本构成,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进修物质的分类及特点,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分类方法和特点;进修物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空气、食盐等的应用。

3.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的构成及分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是否具有普适性,探讨新的物质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质构成的知识;
3. 思考物质分类方法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和分类的思考,通过进修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宁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拓展,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对物质的构成和分类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导学案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导学案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导学案班次:组号: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能说出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科学家。

2、学会制作简单的模型来展示物质组成与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关于科学家探索历程的信息,提高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

2、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执着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提前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故事。

2、小组合作:在制作模型和讨论过程中,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亲自参与模型制作,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1、掌握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历程中的关键发现。

2、制作出能够准确展示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模型。

难点:1、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并将其体现在模型制作中。

2、如何在模型制作中体现科学家探索历程中的思路转变。

【课前检测】:1、你知道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谁吗?(德谟克利特)2、以下哪位科学家发现了电子?(汤姆逊)3、原子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知识链接】一、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1、古代的朴素观点在古代,人们就对物质的组成产生了好奇。

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他们就开始思考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玩积木,他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由这些小小的“积木块”(原子)拼成的。

不过那时候没有什么科学实验来证明,就是靠聪明的脑袋想出来的。

咱就说我小时候吧,看到沙子,就觉得这沙子是不是也能分成更小的东西呢?就像把一块大石头敲成小石子,小石子再敲成更小的,那有没有最小的不能再分的呢?这就有点像古人对物质组成的最初思考。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进一步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会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2、会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三种基本类型的计算:(1)计算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夯实基础——化学式的书写1.单质化学式写:(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单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2)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2表示的单质:气态非金属单质。

读:气体单质加“气”,其余的读原来元素的名称窍门:所有的单质直接写元素符号,带有“气”字的单质要留心,如果不是稀有气体的,需要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钠铁汞氦气氖气氩气碳磷氢气氧气氮气(2)请标出(1)中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应写在元素符号)注意:①以上前八种物质的化学式均用元素符号表示,这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因此,每个化学式除具有原来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具有三个意义。

如果在这些化学式前添数字表示几个原子②后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2”,在这些化学式前添数字表示几个分子。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以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0”2.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根据名称从后向前写读:据化学式从后向前读原则:(1)物质组成中读原子个数的根据名称从后向前写不需要检查(2)不读原子个数的,根据名称从后向前写后,要根据化合价检查书写是否正确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二氧化氯氯化氢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钙氯化镁氧化铝注意: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物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已知只有一种化合价的元素确定未知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出下列有横线元素的化合价CO P2O5 Na2SO4 CaCO3 HNO3二、学习新课——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进行三种基本类型的计算:(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S:32 O :16 H:1 Ca:40 Na:23 Cl:)1、计算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试一试):计算下列相对分子质量①N2 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SO3的相对分子质量=③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自我提升)计算:④2H2O 相对质量总和=⑤Ca(OH)2的相对质量=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AmBn中A、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例如: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 ∶16 = 1∶8(试一试):计算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①CO2 中C、O元素的质量比=②NaCl 中Na、Cl元素的质量比=(自我提升)计算③NH4NO3 中N、H、O 元素的质量比=④Ca(OH)2中Ca、O、H元素的质量比=(思考并讨论):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能等于物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吗?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问题):1、此类题目计算时,应注意解题格式要规范,100%不能丢掉。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1.1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1.1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明白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尝试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快乐预学、课中交流】 学会自学,终身受益!1、沙雕作品是由一粒粒细小的 构成的;动植物体是由一个个 构成的;沙子、细胞都是物质,它们再分下去是否也是由大量的更微小的粒子构成呢? 。

2、回家试一试:观察蔗糖的微小构成并进行溶于水的实验(1)将研碎的蔗糖溶入水中,再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蔗糖了吗? 蔗糖是否消失了?(2)蔗糖在哪里了? 。

你觉得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 。

(3)蔗糖以更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这些微粒被称为 。

与蔗糖一样,水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

3、从课本P124第2段可知,认识分子是及其微小的微粒,用你自己的语言解释分子有多小。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只有分子,还有 , 。

2)、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空隙比较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构成液体的分子间空隙比较 (气体相对容易被压缩)。

3)、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

4)、分子运动速度与 有关,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举一例:____5)、热运动: 。

6)、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与________.4、回家自己动动手、动动眼——自主快乐探究。

【课堂活动】1:观察蔗糖的三种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蔗糖的三种现象,了解方糖可以不断细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教学课型】:新课【教学课题】:3.4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

(2)认识化合价的概念,知道有正价、负价,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领会、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4)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2、过程和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此引人新课:由元素组成的物质. 能归纳出有关化学式计算的一般规律。

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涵义和有关式量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1.化学式的涵义,常见化学式的一般写法和读法2.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1.有关化学式计算的一般规律。

2.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3.常见单质及二元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教学工具】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表;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方法】1.学生已经学过元素符号,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由此引人新课: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其组成是否也可以用元素符号所组成的式子来表示呢?从而使学生形成化学式的概念,并指出前面的教材中曾出现的多种物质的符号就是化学式。

对于化学式的教学要求,重点是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式、会看化学式,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初学化学时,不要求学生短期内强记过多的化学式。

在认识了硫酸的化学式之后,可以列出几组符号让学生比较,讨论后表达出其意义来。

例如:2H------H2,4O------2O2,S和2O-------SO2,2P和5O-------P2O5等。

2.要向学生指出,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只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又经过实验测定它的定量组成,才能写出一个化学式来。

关于化学式的写法,教材介绍了单质和一些二元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的化学式可帮助学生归纳为:①单质的化学式中只有一种元素;②除了常见的几种气体H2、N2、C12、O2、O3之外,其他的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其化学式都用各自的元素符号表示。

至于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教材仅介绍部分常见的二元化合物化学式,教学时不宜扩展。

注意讲解以下几点:(1)书写化学式必须由实验事实决定,明确有什么元素,每种元素各有多少个原子(由化合价可确定)。

(2)二元化合物化学式写法的四个步骤:排——按顺序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左负价右,NH,例外)(氢前氧后、金属前、非金属后)。

标——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叉——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到另一符号的右下方作为它的原子个数。

查——化简个数比(有些不能约去,如C2H4)1个的1字略去,再检查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擦去上方的化合价。

(3)二元化合物的读法为:从右到左读作“x化x”(有时要读出原子个数。

有些读法特殊,如H2O)。

3.关于化合价的教学,新课标的要求比以前有所下降,也没有独立成一节。

教材没有要求定义化合价,只限于说明它显示出元素的某种特性,通过列表方式给出常见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只提有正价与负价之分,不讲正负价的涵义,不提零价了。

教材在此首次出现原子团(根)一词,教师可稍做讲解。

教学时可以从几个与氧气化合的反应人手,分析生成物H2O、MgO、CO2,一个氧原子能结合两个氢原子,但只能结合一个镁原子,又只能结合“半个”碳原子(即两个氧原子才能结合一个碳原子),从而产生不同元素化合时,所需的原子个数比是不一定相同的。

讲解时指出: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是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这种性质指结合别的元素的原子时的“能力”的大小。

可以比喻为人在某工种中的能力的大小。

例如运砖与砌墙,甲类工人每人运砖30块/分钟,乙类工人每人砌墙用砖20块/分钟,要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小组,甲、乙两类工人的比例是多少才不致某一方误工(答甲:乙=2:3)。

正、负价恰如不同工种,可变价元素可比喻为一个人在不同工种中的能力大小。

本教材中的化合价,实为氧化数概念,根据量力性原则,本教材统称化合价。

面对教材列出的23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是十分困难的,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案中列出了记忆的原则和记忆量,可编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碳二四、铁二三,变价元素细细分。

4.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化学基本计算,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外,还应使学生学会一般的书写格式。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①对一个化学式的整体进行计算——求式量(教材使用“相对分子质量”一词,教学时可以在建立了这个概念之后,口语中用“式量”代替之);②对一个化学式的某部分与整体或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比进行计算。

(此时可以引入“部分式量”一词)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其根据是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和正确认识化学式(一个化学式表示什么,各种符号有什么意义,有多少种元素,每种元素各有多少个原子,其中的括号或小圆点又是什么含义)。

求式量的数学方法是加法,只有对相同的数相加,才改用乘法,其实仅用加法也是可以的。

求比值(或百分数)时,要弄清这部分(部分式量)与那部分之比,还是这部分与整体(式量)之比。

帮助学生克服数学方法的障碍。

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是以“相对原子质量”为基础的,也是相对的量,也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 x 10-27,’千克)作标准的,所以有些计算可以推广。

教案中介绍了一些推广应用,仅供有必要的班级选用。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化学式?②阅读课文怎样写单质的化学式?③阅读课文了解怎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④阅读了解什么是化合价?了解常用化合价.(2)查阅关于化合价的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总结一定规律。

(3)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教学情景导入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否也可以用一种或几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式子来表示呢? 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式。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另一内容——化学方程式。

在相对原子量的概念中要理解关键词语”相比较,你知道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吗?比较的结果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探讨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教学过程设计[设问]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否也可以用一种或几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式子来表示呢?[阅读]课文“什么是化学式”。

[板书并讲解] §4.4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一、什么是化学式1.含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如:O2氢气,H2等。

2.化学式中各数字的含义:(1)右下角的数字: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如:H2SO2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2)前面的数字:该物质的分子数目。

如:4H2O中的“4”表示4个水分子。

[分析]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这是因为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问]怎样书写单质的化学式呢?[板书]二、怎样写单质的化学式[阅读]课文。

[归纳并板书]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包括:①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②所有金属,如:镁,Mg;铜,Cu;汞,Hg;③一些固态非金属,如:碳,C;磷,P;硫,S。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如:氧气,O2;氢气,H2;臭氧,O3。

[问]怎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板书]三、怎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引入]要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除了要知道该化合物由哪些元素组成外,素的化合价。

[板书]1.元素的化合价。

[问]化合物HCl、H:0、NH,中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是多少?[讲解]不同元素间形成化合物时,它们所需的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的某种特性,即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1)元素的化合价是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相互化合的一种特性。

[阅读]课文“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及相关说明。

[板书](2)元素的化合价的表示:用+n或—n标在相应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板书](3)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①记忆原则:记不变留可变,记特殊(±1,±3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留一般(土2价);②记忆口诀(见教参中的教法指导);③记忆量(见下表):[投影][板书]2.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阅读]课文中的表格。

(着重指出“排、标、叉、查”四个步骤、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排列顺序及确定各元素原子个数的方法。

指导学生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

)[板书]四、化合物的读法[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适当讲解。

[板书]1.二元化合物从左到右读作:“某化某”。

2.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

[板书]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阅读]课文。

[板书]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讲述]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叫做相对分子质量,其中“各原子”指的是各个原子而不是各种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一个比值,单位也为1。

如:H2O:1 x 2+16=18 NH4HCO3:1 x 5+14+12+16x3=79[板书]2.计算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讲述]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如:H:O中H:O二1 X2:16:1:8。

[板书]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讲述]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化合物中某一元素占有的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如:H20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16÷18X100%=89%[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这个化肥广告是真的吗? ,讨论并完成相关空格。

◆课堂板书设计4.4第四节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1.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及其三种基本计算。

2.几个推论:(1)同一化合物中,各部分的质量比=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它们的质量分数比。

(2)不同化合物中:①分子个数相同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②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

◆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作到用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也知道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化学式、也会会看化学式,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础。

同学们也能够用元素符号表示所组成的式子. 从而使学生形成化学式的概念,学生也明白了教材中曾出现的多种物质的符号就是化学式。

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只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又经过实验测定它的定量组成,才能写出一个化学式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