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10 人体稳态及调节(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卷)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H2CO3/Na2CO3缓冲对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D.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2.(2014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下图表示一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与a、b、c、d、e依次相对应的一组概念是()A.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B.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脱氧核苷酸C.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血浆、红细胞D.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光反应、水的光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除了包括b、c外,还有别的成分,故AC均错;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故3.(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卷)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卷)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2014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卷)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6.(2014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口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C.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不宜多吃油腻食物,可多吃糖类食物D.该男子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恒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7.(2014届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和食物。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免疫调节神经免疫调节是指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机制。
神经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调节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机体内两个密切相关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和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能分泌神经递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这种相互联系使得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够相互调节,协同应对不同的病理状态。
二、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1. 神经调节免疫反应: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交感神经活化可促进炎症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化则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2. 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影响免疫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3. 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神经垂体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等途径,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
例如,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三、神经免疫调节在疾病中的作用1. 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调节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对于慢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反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缓解病情。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错误免疫应答的疾病。
神经免疫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平衡免疫应答,从而减缓自身免疫反应。
3. 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免疫调节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平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供对病原体更有效的抵抗和清除能力。
四、神经免疫调节的应用与前景1. 免疫疫苗的开发:通过了解神经免疫调节机制,可以研究设计新的免疫疫苗,提高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免疫治疗的改进:神经免疫调节可以用于改进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提高其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人体免疫调节
• 免疫系统概述 • 人体免疫系统的类型 • 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 • 人体免疫调节的机制 • 人体免疫调节的疾病影响 • 人体免疫调节的干预手段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免疫系统
防御功能
是人体内一系列组织、器官和细胞的集合 ,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维持内环境 稳定,并对自身细胞进行识别和清除。
人体免疫系统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01
02
03
定义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 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一定的抵抗力。
组成
主要包括皮肤、黏膜等物 理屏障,以及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等免疫细胞。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快速, 对所有病原体都有一定的 抵抗力,但强度较低。
联系
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基础,适应性免疫是在固有免疫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免疫调节 的任务。
03
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启动
抗原入侵
当病原体、毒素等抗原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开始 启动应答机制。
抗原识别
抗原刺激免疫细胞,使其激活并开始产生免疫应 答。
淋巴细胞激活
淋巴细胞被抗原刺激后,开始增殖并分化为效应 细胞。
充足睡眠
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免 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ABCD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以 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减少压力
通过放松技巧、冥想、社交互动等方式减轻压力 ,避免长期紧张状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疫苗接种
预防性疫苗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某些传染病,如流 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机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人体两个重要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信息、控制机体的行为和内在生理功能,而免疫系统主要负责对机体内外环境的侵袭做出反应,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
在它们各自独立的功能之外,它们还相互作用,形成相互调节机制。
一、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1.神经调节免疫过程神经系统通过许多途径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如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物质和影响免疫反应细胞等方式。
这种调节进一步表现为两种类型: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免疫反应,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免疫反应。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可以抑制Th2细胞的分泌,增强CTL水平,调节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神经系统间接调节免疫反应,通过调节下游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反应来影响免疫反应。
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以通过产生肾上腺素和球囊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加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2.神经递质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直接作用在免疫系统中,神经递质与一些细胞因子有直接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多种多样。
例如,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抑制IL-2和TNF-α的产生,增强Treg细胞的活性和免疫耐受;多巴胺可以通过远离作用,对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活性产生影响。
二、免疫系统调节神经系统1.免疫细胞产生神经递质免疫细胞,特别是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神经递质,直接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乙酰胆碱,持续性地抑制Th1细胞的分泌,增强Th2细胞的分泌和IgE的产生。
2.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响应调节免疫系统的炎症状态可以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使它们响应变得更加适合于病理变化。
例如,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为抑郁、焦虑等症状。
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响应也是受到免疫炎症状态的调节。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图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图在高三生物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免疫调节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应对的过程,包括免疫应答的启动和终止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通过一个知识点图来梳理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概念和机制。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1. 具体免疫调节:针对特定抗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非具体免疫调节:即炎症反应,对多种抗原均能发生。
二、体液免疫调节体液免疫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实现的,其中包括:1. 体液免疫应答的启动: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产生B细胞的活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抗体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效应细胞清除。
4.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局: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清除是形成免疫记忆的关键步骤。
三、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是通过T细胞实现的,其中包括:1. T细胞的活化:抗原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
2. T细胞的分化:激活的T细胞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细胞,如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3. 辅助T细胞的作用:辅助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调和调节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4.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四、免疫调节的结束免疫调节的结束是指在病原体被清除后,免疫应答的终止,其中包括:1.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体会通过多种机制来防止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免疫耐受。
2. 免疫记忆的形成:部分效应细胞会分化为记忆细胞,以便于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抗原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3. 炎症反应的解除:炎症反应在病原体被清除后逐渐减弱或消失。
总结通过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图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高三生物中关于免疫调节的各个环节、机制以及重要概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免疫调节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协同作用,共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高三生物讲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第八讲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8. 1神经调节知识点睛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如图)。
2.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传入神经反射弧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的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引起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侧传导。
传导形式: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根据细胞膜电位的状态及变化过程,可分为:名称状态机理极化静息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状态K+外流去极化极化程度减弱Na+内流反极化去极化超过0电位,细胞膜内正外负状态Na+内流复极化从反极化状态恢复成极化状态K+外流超极化膜两侧的极化程度加剧动作电位后的超极化K+外流抑制性神经递质Cl-内流①静息时,电压变化敏感的Na+通道和K+通道均处于关闭状态,而只有非电压变化控制的K+通道开放。
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而膜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
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
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②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因膜受刺激后,Na+通道开放,Na+内流导致膜发生去极化直至反极化。
上升支的顶点接近于Na+平衡电位。
上升程度取决于膜内外Na+离子的浓度差。
③动作电位下降支的产生是因Na+通道开放后迅速失活,而电压敏感的K+通道延迟开放导致K+外流,细胞膜发生复极化。
专题微练(10) 机体的稳态与免疫
而题右图测定血压对 ADH 的影响,血浆渗透压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图分别是在
血压恒定和渗透压恒定时测得的数据,D 项正确。
答案 D
5.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答 解析 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 pH 有下降趋势, 案 但由于有缓冲物质存在,故 pH 不会明显下降,A 项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 与 解 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 析 引起组织水肿,B 项正确;汗液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体高烧不退
机体散热慢,皮肤温度高,不向中枢传递兴奋,故当人体处于冷敏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环 境中,并没有感到寒冷。(4)由分析可知,人处于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其散热反射的主要 途径为热敏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汗腺(分泌增加,增加 散热,从而使体温降低)。
Hale Waihona Puke 9.(10 分)(2021·湖南娄底一模)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和抗利尿激素均参与了大鼠尿量 的调节,如刺激大鼠的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下图为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重吸收水分的部分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因此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
第一次注射后快,D 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54 分)
7.(10 分)(1)研究表明,实验室中某品系的肥胖小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正常小鼠明
显偏低,而各内分泌器官结构均未发现异常。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品系中肥胖小鼠细胞代谢速率比正常小鼠___低_____。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10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10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编制:军长从统计的近几年高考题情况可以看出,本单元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既有教材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有现实生活中与人类身体健康、免疫相关的事例分析。
展望即将到来的2012年的江西高考,对能力的考查,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会放在首位。
从考查能力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能使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阐述生物学概念,如“内环境及其稳态”、“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等。
②理解图表含义、会用义字、图形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如“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等。
③通过分析、综合,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密切关系,如“免疫系统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体温调节与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的关系”等。
④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健康等高考的主题,也是本单元最突出的特点,如“稳态”、“免疫”、“艾滋病”、“糖尿病”等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忧虑。
【专题要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 (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1)血浆pH 稳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
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根本单位——神经元①构造: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构造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一样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构造。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泼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 +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 +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小体神经末梢〔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构造: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苏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题—10人体神经调节——有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专项练习—人体的神经调节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D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2.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D )A.膝跳反射 B.眨眼反射 C.缩手反射 D.谈虎色变3.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B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4.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C )A.小刚收到针刺后迅速缩手B.司机遇突发情况紧急刹车C.病菌入侵人体后被噬细胞吞噬消灭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C )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6.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酒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B )A.酒精麻醉大脑,使行为失控B.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失控C.酒精麻醉脑干,使行为失控D.酒精引起肝中毒,使行为失控7.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8.我市的杂技艺术享誉中外,杂技演员们做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协调杂技演员的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如图中的( B )A.① B.② C.③ D.无法确定9.右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用小锤敲击5所示的部位B.膝跳反射中,冲动传导的途径是5→4→3→2→1C.膝跳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参与10.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C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11.下列活动与眨眼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D )A.老马识途 B.望梅止渴C.谈虎色变 D.婴儿吸吮12.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13.下面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B.“谈虎色变”是简单反射C.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D.反射一定通过反射弧才能完成14.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此人的神经系统中仍保持正常功能的结构是( C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15.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C.脑干具有调节心跳、呼吸等功能D.传出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1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B )A.神经元、反射弧B.神经元、反射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D.神经、神经细胞17.某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慎摔倒,造成脊髓横断,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却丧失了运动功能.原因是( C )A.大脑无法发出运动指令B.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C.大脑与下肢之间的联系被切断D.脊髓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18.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个不同于其它三个( A )A.红灯停,绿灯行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缩手反射19.课堂上,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B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反射弧条件反射C.脊髓条件反射D.大脑非条件反射20.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A.该神经结构被称为反射弧B.图中的③是神经中枢C.完成反射活动的路径是①→②→③→④→⑤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2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由于某种原因,部位4受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为( A )A.有感觉,不能运动B.无感觉,能运动C.无感觉,不能运动D.有感觉,能运动22.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B.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23.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生物知识点概括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生物知识点概
括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总结: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基本机能。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易化具有在某种条件下兴奋从一细胞向另一细胞传 递变得容易的意思。当给予2个以上的刺激时,效应 的总和显著,比单独刺激效应之和变得更大的现象。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化学门 控Cl-通道开放→Cl-内流→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 这种局部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的区别
化学性突触
突触的两侧结构不对称 开放性突触间隙(15-30nm)传递时有延搁 突触前终末有含递质的囊泡 有递质量子式释放,导致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结合导致膜通透性改变 突触前膜的AP导致递质释放 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 突触传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电突触
突触的两侧结构对称 闭锁型(2nm)间隙,无延搁 无突触囊泡 无递质释放 不存在这种变化 无递质释放 多为双向传递 传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3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中枢部分
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脊髓
脑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部分
按解剖部位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周围神经
按有关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支配骨骼肌) 植物性运动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副交感神经 心血管和腺体)
4
突触传递过程示意图
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后膜 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离子 跨膜流动→后膜超极化或去 极化(突触后电位)。
突触囊泡释放递质示意图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对递质释放的影响和调节
末梢Ca2+内流
影响突触小泡着位的有关蛋白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3.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4.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展示内容
展示 点评 G
G 1.什么是细胞外液?什么是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哪些体液?它们之间如何 转换? 2分有什么差异? G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4.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是什么?调节机制 是什么? G G
3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是否完全相同?
三者的成分相近 最主要的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 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 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 酶等 ②不存在的物质 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 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营养物质
约占90%
其中Na+ 、 Cl- 、 K+ 、 Ca2+ 、 HCO3- 、 HPO42的量较多
如各种血浆蛋白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维生素等
代谢废物
激素
如氨、尿素等
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气体
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2)内环境成分 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O2等 ①存在的物质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点拨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但内环境稳定的个体,其生命活动不一定都正常,如 “植物人”。
水肿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练习专题10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编制:军长1.【2012·宁波市八校期初测试】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激素可以持续起作用④抗毒素、抗生素和干扰素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A.2个B.3个C.1个D.0个2.【2012·厦门市期末】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心肌细胞以内环境为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2012·九江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交换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会有神经递质、C02、尿素等物质4.【2012·德州期末】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的温度、pH等不变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2012·九江一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组织器官有下丘脑、垂体、肝脏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C.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D.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使体温升高6.【2012·哈尔滨六中期末】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7.【2012·哈尔滨六中期末】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2012·厦门市期末】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9.【2012·惠州三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抭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和神经递质C.“空调病”是由于环境稳态失调D.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就达到稳定10.【2012·安庆一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⑦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A.2项B.3项C.4项D.5项11.【2012·衡水期末】右图表示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或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营养不良血浆的量C.增加食物池塘中鱼群数量D.进食促胰液素13.【2012·莱芜期末】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0C降至50C,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14.【2012·南昌调研】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不符的是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B.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是分泌细胞C.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D.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5.【2012·潍坊一模】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实验,得到结果如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B.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不会受到影响C.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D.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16.【2012·粤西北九校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能通过体液调节完成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17.【2012·九江一模】下图甲表示人体反射弧组成,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甲图中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①]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③] ,导致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的结构是[a或b] 。
(2)若乙图中的组织为胰岛组织时,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则⑩处的(激素名称)比⑥中的高,以调节血糖浓度,该激素的作用主要是。
与该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
(3)若乙图中的组织为肝脏时,当人处于饥饿初期,⑩处的血糖浓度会(高于或低于)⑥,原因是。
(4)⑦是,⑦中液体过多会导致水肿,请写出导致水肿的可能原因。
(至少写两个)。
18.【2012·苏北四市一模】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
据图回答:(1)c作用的靶细胞是。
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激素增多,它与(激素)的生理作用起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填数字),d表示,乙表示。
d只作用于乙的原因是。
19.【2012·厦门市期末】下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
请回答:(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g/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 细胞,使其分泌[X] ,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__ _;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__ __调节。
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增加,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
(3)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__ __病。
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X的含量___ _,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20.【2012·茂名一模】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示意图,受多种激素调节,从而维持血糖平衡。
请据图回答:(1)①过程中小肠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
(2)促进②③过程进行的激素是和肾上腺素,而由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⑤、合成和转变过程进行。
(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若某人④过程持续时间过长,表示可能患糖尿病。
现给出以下材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
实验材料:两只健康且大小相同的狗、胰岛素、试管、斐林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
实验步骤: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①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项不严谨之处:。
②请推测实验步骤纠正后实验狗的实验现象。
第二步的实验现象是;第三步的实验现象是。
③本实验设置了两种对照:一种是,另一种是。
专题10(二)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完成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抗毒素是抗体的一种,主要针对外毒素,外毒素是胞外寄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不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2.【答案】A【解析】: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HIV病毒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A选项错误。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3.【答案】B【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血浆成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组织液中大部分又透过毛细血管壁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流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来源于组织液,组织液来源于血液。
内环境的物质有三个类,一是细胞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如C02、尿素),二是外界环境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和02,三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
4.【答案】B【解析】: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温度、pH的稳定。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