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C D E
B
A
F
G H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1.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 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 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 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 说明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是从D点开始③FG段CO2浓 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 减少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 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的实验
A组:
B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1、光合作用的发现
1.1 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实验
实验目的: 植物是否能从空气中得到什么。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和绿色植物一起置于密闭的玻璃罩中。 2、将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置于密闭的玻璃罩中。 实验现象: 1中蜡烛不易熄灭;2中小鼠不易死亡。 实验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思考:该实验结论是否严谨?
实验步骤: 1、选取生长良好的水绵二片。 2、取二张载玻片,分别滴加清水,将水绵和 好氧菌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标号A、B。 3、将A置于黑暗且密闭的环境下,用极细的 光束照射水绵,将B置于适宜的光照下。 4、光镜下观察好氧菌的运动和分布情况。
实验现象: A中的好氧菌向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集中, B中的好氧菌均匀地分布于叶绿体周围。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能产生O2。
光合作用 -复习课
一、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发现
2、叶绿体中的色素
3、光合作用的过程
(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4、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5、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6、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2年,赫尔蒙特(J.B. van Helmont)
五年后
柳树增重74.47kg 土壤减少0.1kg
f d (1)右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 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 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 0 a → b 光照强度 体表现出的吸收 CO2 和释放 CO2 释 c 放 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CO2 ① 当光照强度为 b 时,光合作用强度 最高 。 ② 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吸收 CO2 的量等于呼吸 左移,与松树比较,人参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高点时, 作用放出 CO2 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 a , 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松树低。 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③ 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 光照强度、CO2浓度 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 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④限制cf和f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子分别是什么? 吸↑ 收 CO2
1.6 1993年鲁宾和卡门实验:
甲
乙
结论: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1.7 20世纪50年年代美国卡尔文实验:
14CO 2
C3
C6
你能小结出各种同位素在中学生物学中 的应用 ?
2、叶绿体中的色素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暗反应
CO2+H2O*
(CH2O)+O*2 叶绿体
物质上把CO2和H2O 转变成有机物
光能
3.4 光合作用 的实质
能量上把光能转变成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 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5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 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 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30亿—20亿年前,蓝藻制造O2,使进行有氧 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O2可形成O3,可 滤去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破坏,使水生生物 开始逐渐在陆地生活,进而形成广泛分布的各种 动植物。
3.6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见复印资料----金太阳P27)
外因:光、温度、CO2浓度、矿质离子等 内因:作物种类、叶龄
3、光合作用的过程
(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3.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 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能 叶绿体
CO2+ H2
O*
(CH2O)+O2*
3.2
H2O
光 能
光合作用的过程
O2
NADPH 酶 NADP+ 2C3
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原料
(2006年广东试题)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 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 2.3 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 燥后称重为90.8 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 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 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 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泥土烘干后的 重量为90.7 kg,比原来只减少0.1 kg。于是他得出结论: 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 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不确切。柳树干重的增加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其原因是: 土壤中的 矿质离子被柳树吸收。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黑暗且密闭的环境下
适宜的光照下
1、为什么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 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研究。
1.5 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实验目的: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O2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好氧菌的呼吸需要O2 。
A. 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上升
D. 上升;下降;下降
4、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
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
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C
4、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人们要想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就必 须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进行深 入研究。
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 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 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 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 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 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 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 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 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 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 否正确?
1.2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实验
实验目的: 植物是否能从空气中得到什么。
实验步骤:
1、在不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
实验结论: 植物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可以更新空气。 植物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
1.3 1845年德国的梅耶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 中,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2、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排除 实验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 完全暴露在光下? 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 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 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B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B
A.光反应在叶绿体内的囊状薄膜上进行,暗反应 B.光反应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暗反应是把电能
来自百度文库
转化为化学能
C.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源自于光
合作用的产物
D.玉米叶片中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 维管束鞘细胞
3、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 C0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 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 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C
4.2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例2、用三棱镜可使阳光折射成一条色素带,如下图。 若将一瓶绿藻放在 ABCDEFG( DE )位置上,就会严 重影响它的生长。而在( A )处光合效率最高。如果 在 BCDEFG 上分别放一含草履虫的试管,则它们会聚 集在哪些区域( BCFG )。如果在A区域放置一瓶 绿藻,则在BCDEFG哪些位置上会出现暗带( BCFG ) 阳光 思考:光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 原因是什么? 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量不同 A
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 1、光的调控:光照强度、光质 2、矿质元素的供应:合理施肥 3、控制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 1、增加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2、合理灌溉
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套种 )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光能利用率
( 合理密植、间种、套种 )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轮作)
4.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 棱 镜
B C D E F G
4.3
光照面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叶面指数越大说明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A光合作用实际量 物 质 量 B干物质量 C呼吸量 0 2 4 6 8 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在生产 上有什么应用? 合理密植
H+ e
CO2
色素
ATP
酶
多种酶 C 5 (CH2O)
ADP+Pi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3.3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反应阶段 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
光能转化成电能 光反应
电能转换成活跃 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转 换成稳定化学能
水在光下分解
NADPH的形成 ATP的形成 CO2的固定 C3还原及糖类等 有机物的形成
•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如阳生 和阴生植物。
CO2 吸 收 量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B C 光照强度
0 A
B:光补偿点
C:光饱和点
不能。光照强度为 a 时,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和呼吸 例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 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但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 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 从全天看,消耗大于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
1、置于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淀粉)消耗掉 2、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是为了进行对照
1864年,(德)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的实验
酒精 水
先暗处理, 再一半曝光, 一半遮光
1.4 1864年 萨克斯实验
实验目的: 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什么物质? 实验原理: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 产物,淀粉遇碘液发生蓝色反应。 实验步骤: 1、将实验植物置于黑暗处几小时。 2、取出绿色植物,找一生长健壮的叶片, 一半遮光处理,另一半暴露于正常光照下 3、几小时后,用碘蒸气熏实验叶片。 4、观察实验叶片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遮光部分不出现蓝色,曝光部分出现蓝色。
基 (色素) 粒
叶绿素
外 膜
内 膜
基 质
▲光合作用场所一定是叶绿体吗?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100 50
叶绿素b
叶绿素a
0
400
500
600
700 nm
说明了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量不同
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
叶绿体内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包括绝大多数的叶绿素 a,以及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 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种叶绿素a不仅能 够吸收光能,还能使光能转换成电能。在光的照射下, 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作用的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 给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使这些叶绿素a被激 发而失去电子(e)。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 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 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 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 离子(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这 样,在光的照射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 使光能转换成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