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一、小作坊的“甜蜜”陷阱。

有这么一个小食品作坊,专门生产果脯。

老板为了让果脯的口感更甜,吸引更多顾客,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在果脯的生产过程中,超量添加了甜蜜素。

这甜蜜素可不是能随便乱加的呀,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那是有严格规定的。

结果呢,市场监管人员在一次抽检中就发现了问题。

这个小作坊的果脯甜蜜素含量超标了好几倍呢!这可不得了,就像给顾客准备了一个“甜蜜炸弹”,虽然口感甜了,但是对健康可能有潜在危害。

这个小作坊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不仅要把已经生产出来的超量添加甜蜜素的果脯全部销毁,还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老板那叫一个后悔啊,本来想多赚点钱,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把自己的小作坊名声搞臭了。

二、“三无”火腿肠的闹剧。

有个小加工厂,偷偷生产火腿肠。

这个火腿肠可有点特别,它是“三无”产品。

什么是“三无”呢?就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

这就像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在食品界里游荡。

这个小加工厂的老板觉得,只要火腿肠味道还过得去,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他把这些“三无”火腿肠卖给了一些小商店。

可是,顾客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有个顾客买了火腿肠后,发现没有生产日期,觉得很可疑,就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了。

市场监管人员一查,发现这个小加工厂的生产环境也是乱糟糟的,卫生条件根本不达标。

这就像在一个脏兮兮的厨房里做饭,做出来的东西谁敢吃呀?这个小加工厂被取缔了,老板也被罚款,还得为那些已经卖出去的“三无”火腿肠负责,到处去回收呢,简直是一场闹剧。

三、变质牛奶的“伪装者”有一家牛奶生产企业,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他们生产的一批牛奶,因为保存不当,有一部分变质了。

这变质的牛奶可不能卖啊,但是企业里有个贪心的主管,他觉得如果把这些变质牛奶扔掉,那可就亏大了。

于是,他就想了个馊主意。

他让工人把变质牛奶和正常牛奶混合在一起,重新包装,想这样蒙混过关。

这就好比把烂苹果和好苹果混在一起,想让顾客以为都是好苹果呢。

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1. 2018年“疫苗门”事件:长春长生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多种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公众关注和恐慌。

事件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企业的违法生产、信息不透明等方面。

2. 2013年“地沟油”事件:一些不法商贩收集废弃油脂、动物油脂等,经过加工后用作餐饮业的食用油,导致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失职、餐饮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等方面。

3.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乳制品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发生肾结石等严重疾病。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生产、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4. 2016年“莆田系”事件:一些医疗机构通过虚假宣传、非法行医、使用假药等方式进行诈骗,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安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医疗机构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5. 2011年“苏丹红”事件:一些食品企业为提高产品色泽,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的色素苏丹红,导致公众食品安全隐患。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6. 2017年“鸡蛋门”事件:一些鸡蛋被检测出含有农药残留物,引发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7. 2012年“毒豆芽门”事件:由于豆芽菜的生产环节中存在卫生问题,导致多人因食用受到感染,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8. 2015年“霉变面包门”事件: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低质量的面粉加工制作面包,导致产品霉变、发霉等问题,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9. 2014年“大闸蟹”事件:一些大闸蟹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湖南高院发布5起涉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例

湖南高院发布5起涉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例

湖南高院发布5起涉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6.17•【分类】其他正文湖南高院发布5起涉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例艾某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案【基本案情】被告人艾某某于2018年11月份至2019年12月18日,在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永州市冷水滩区菱角山办事处下河线社区唐家院子租赁了两家门面用于经营“炸油条”作坊。

在生产油条过程中,为增加油条的外观效果及口感,艾某某超量使用硫酸铝铵(明矾)含铝添加剂,将生产出的油条销售给周边早餐店及火锅店,销售金额5866元,销售时间一年。

经鉴定:面团中铝的残留量为454mg/kg;油条内铝的残留量597mg/kg。

永州市冷水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说明:严重超过国家标准(100mg/kg)5倍,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

【裁判结果】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艾某某违反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法规,在生产食用油条时超量使用含铝添加剂,导致铝残留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足以对消费者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判决如下:一、被告人艾某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二、被告人艾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在永州市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三、被告人艾某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惩罚性赔偿金59110元;四、被告人艾某某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典型意义】本案中被告人艾某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外,并要求其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支付惩罚性赔偿金,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规范市场、保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警示和示范意义。

14个食品违法典型案例

14个食品违法典型案例

用电脑技术伪造第三方检测报 告、 出 口国检疫证书 、 报关单、 增值 税 发票 等 , 骗取 报关 进 口, 并篡改 《 入境货物通关单》 《 入 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产品 中文标 签 ,进 口销售 不符 合 食 品安 全标 准 的 “ 诺德兰” “ 喜宝 ”
杷、 荆条 、 枣 花 3个 品 种 4个 原料 , 生 产销售 茶 多酚胶 囊 。 联
和酚酞保健食品案 2 0 1 4年 7月 , 枣 阳市 食 品 药 品监 管局 接群 众举 报 :从 网 上购买的“ 瀚 美 堂左 旋 肉碱 维 生素 B t 减肥胶囊( 挺靓牌减肥 胶囊) ” 使 用后 出现 不适 。 经查 , 该 产品 系仿 冒保 健食 品 ,该 产 品还含有禁用物质西布曲明和 酚 酞成 分 。枣 阳市局 以涉嫌 销 售 有毒 有害 食 品罪 将犯 罪嫌 疑 人 移送 公 安机 关。 目前 ,已查
添 加违 禁药 物西 地 那非 生产 销
1 0 .湖北 李 时珍 生物 科 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擅 自更 改产 品配 5 . 枣阳市王鹏 、 邱 永 芝 网 售 系 列养 生酒 案 络销 售添 加 禁用 物质 西布 曲明 2 0 1 5年 4月 1 5 日, 公 安 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 “ 清通舒
扣 涉 案保 健 食 品 1 1 2 3 7余 盒 , 货值 8 6万 余 元 ,刑 事 拘 留 涉 案 人 员王 鹏 1人 , 上 网通 缉 丘 永芝 1人 ,主 动 投 案 1人 , 传
功能, 经鉴 定 为假 药。 云梦 县食
汉) 有 限公 司( 以下 简 称 “ 宝和 蜜案
信公 司” ) 涉嫌 经营 蛋 白质 含量 2 0 1 4年 3月 4 日, 随州 市 品 药品监 管局 与公 安机 关联 合 不合 格 的 “ 诺德兰” 牌进 口婴 幼 食 品 药品监 管局 对 随 州市集 蜂 组成 专 案组 , 历时 7个 多月 , 行 儿配 方 乳粉 。经 省食 品药 品监 堂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程 2个 省 1 5个地 市 4 0个 县 ,

卫生监督 优秀典型案例

卫生监督 优秀典型案例

卫生监督优秀典型案例卫生监督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下面列举10个优秀典型案例,展示卫生监督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成果。

1. 餐饮行业: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一家餐饮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监督部门立即要求餐饮店整改,并进行了多次跟踪检查,确保餐饮店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2. 医疗机构:某医院卫生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其存在药品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问题。

监督部门要求医疗机构整改,并提供指导和培训,帮助医疗机构提升卫生质量。

3. 学校卫生:某高校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查,发现存在食材存储不当、餐具清洗不彻底等问题。

监督部门要求学校加强管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学生的健康饮食。

4. 公共场所:某城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公共厕所进行了卫生评估,发现存在卫生设施破损、清洁不到位等问题。

监督部门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升公共厕所的卫生状况,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5. 饮用水安全:某镇卫生监督部门对饮用水源进行了监测,发现水质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隐患。

监督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修复水源,并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6. 医疗器械: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被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出存在生产过程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监督部门要求企业整改,并对其进行了多次现场检查,确保生产的医疗器械符合卫生标准。

7. 疫情防控:某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监督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病例追踪,并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

监督部门要求各相关单位加强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8. 环境卫生:某城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市区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清除了乱堆乱放的垃圾、消除了市容市貌问题。

监督部门还加强了对环卫工人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环境卫生水平。

9. 食品安全: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了抽检,发现有多批次食品存在质量问题。

监督部门立即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并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罚,维护了食品安全。

国外食品法律案例(3篇)

国外食品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7年1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名叫埃米·海瑟的女士在麦当劳购买了一杯咖啡,因为咖啡过热,导致她嘴部烫伤。

事后,海瑟女士将麦当劳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律师费等共计25万美元。

此案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案例。

二、案件经过1. 埃米·海瑟购买咖啡后,在喝咖啡的过程中,咖啡溅到了她的嘴部,导致烫伤。

海瑟女士表示,咖啡的温度远远超过了麦当劳的官方标准,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麦当劳方面表示,咖啡的温度在85℃至88℃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此外,麦当劳还强调,顾客在购买咖啡时,都会收到一份小卡片,上面明确说明了咖啡的温度。

3. 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就咖啡温度的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麦当劳方面表示,咖啡的温度是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而海瑟女士则认为,咖啡温度过高会对顾客造成伤害。

4.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麦当劳咖啡的温度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麦当劳咖啡的温度在88℃至93℃之间,超过了麦当劳官方标准。

5. 2011年,法院最终判决麦当劳败诉,要求麦当劳支付给海瑟女士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律师费等共计3.5万美元。

三、案件影响1. 此案引发了美国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许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温度、包装等问题,以确保自己的饮食安全。

2. 麦当劳方面在案件结束后,对咖啡的温度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3. 此案提醒了食品企业,要关注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费者权益。

四、案例分析1.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此案中,麦当劳咖啡温度过高,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这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 食品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关注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的温度、包装等问题,以确保自己的饮食安全。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食品中毒是指因摄入或接触食品中的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食品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不仅给个人健康带来危害,也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就几个典型的食品中毒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案例一,餐厅食品中毒事件。

某餐厅因为食品卫生管理不善,导致多名食客在就餐后出现食品中毒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餐厅食品储存不当,食材过期变质,厨房卫生状况差,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死角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给食客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也给餐厅的声誉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案例二,学校食品中毒事件。

某学校食堂因为食品采购不当,食品储存条件差,食品加工环节存在卫生隐患等原因,导致多名学生在用餐后出现食品中毒症状。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受到了舆论的谴责。

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案例三,家庭食品中毒事件。

某家庭因为在食品采购和储存过程中不够注意食品安全,导致家人在进食后出现食品中毒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购买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这些都成为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

以上几个典型的食品中毒案例,都是由于食品安全管理不善所导致的。

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给个人健康带来了危害,也给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 在食品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保存条件,避免食品受潮或变质;3.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4. 对于已经变质的食品,要及时丢弃,避免食用造成食品中毒。

通过以上几点的注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危害案例

食品危害案例

食品危害案例【篇一:食品危害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食品案件案例

食品案件案例

食品案件案例【篇一:食品案件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化学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化学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化学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5月15日,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十大典型案例。

冰醋酸非法勾兑成食醋;双氧水和工业亚硝酸钠加工有害牛肉;用白糖、食用白矾加水制造假冒蜂蜜;毒羊肉、注水肉、假饮料等食品犯罪让人触目惊心……看到公布的食品犯罪案例,更有网友大呼:犯罪分子的造假手段已经超出想象力,我们还能吃什么?用有毒化学药品加工牛肉2012年3月,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长乐坊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捣毁了灞桥区黄坡村一家非法制作、销售添加有毒化学药品的肉制品黑窝点",查获有毒有害牛肉等肉制品7500余斤、加工肉制品所用的有毒化学药品粉洗盐、亚硝酸钠、南京袋色染料等添加剂7种800余斤,问题肉品130吨,抓获于某某、耿某某、马某某、李某某、程某某等犯罪嫌疑人。

经查:从2010年7月到2012年3月,开始犯罪嫌疑人于某某等人在西安市灞桥区黄坡村租住民房加工牛肉及牛肚等物。

其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极其恶劣,经检验,其加工的肉制品亚硝酸盐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不合格产品,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

猪肉不但注了水还有不明药物2013年2月,咸阳市三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根据一起问题猪肉线索,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

该案涉案价值50余万元,涉案注水生猪200余头。

经查,自2012年12月以来,王某某指使其侄子王某和纪某某,将在自家注过水和不明药物的生猪拉往渠岸镇张某某的屠宰场进行屠宰。

张某某以每头生猪抽取部分内脏为条件,给王某某提供屠宰设备和场所,让其自行屠宰。

罗某某未经检验,给王某某屠宰的生猪加盖检疫印章,使该批猪肉流入市场。

假冒伪劣白酒冒充名酒2013年1月27日,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公安分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一举摧毁了榆阳区王家楼村一居民房内销售假冒**酒的制假黑窝点,抓获正在粘贴假冒防伪商标的犯罪嫌疑人辛某某和吴某某,当场查扣了5个品种的**假冒伪劣白酒2265瓶,包括国窖1573、五粮液、茅台、张裕干红葡萄酒及黄金酒等,涉案价值330万元。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案例一:“辣条风波”辣条在校园里那可是曾经风靡一时啊。

有些小作坊生产的辣条,那卫生状况简直不忍直视。

油乎乎的手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就把辣条抓来抓去,各种添加剂超标。

学生们吃了之后,有的就开始肚子疼,上吐下泻的。

这辣条啊,就像一个隐藏在校园零食中的“小恶魔”,看着诱人,实则暗藏危机。

案例二:“变质盒饭的秘密”有这么个学校,食堂承包给了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啊,为了多赚钱,就开始在食材上动歪脑筋。

他们采购一些快要变质的肉类和蔬菜,然后简单加工就做成盒饭卖给学生。

那味道有时候怪怪的,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啊。

结果好多学生吃了之后食物中毒,在医务室排起了长队,就像一群小可怜虫。

案例三:“毒豆芽入侵校园”你能想象吗?那些白白嫩嫩的豆芽可能是有毒的。

有些不良商贩为了让豆芽长得又快又好,就使用了一些违规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豆芽就悄悄溜进了校园的食堂。

学生们吃了含有毒豆芽的菜,就像身体里被放了小炸弹,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学习都没心思了。

案例四:“染色馒头的伪装”馒头本应该是白白胖胖、健康无害的。

可是有的商家啊,为了让馒头看起来更诱人,就用一些色素来染色。

那些染得花花绿绿的馒头出现在校园早餐里,就像一个个伪装的小骗子。

学生们吃了这种馒头,谁知道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长期的危害呢,就像在身体里埋了颗未知的雷。

案例五:“过期牛奶的忽悠”牛奶是给学生补充营养的好东西,可要是过期的就成了坏东西。

有些不良供应商把快要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牛奶送到学校。

学校的工作人员要是没检查仔细,这过期牛奶就到了学生手里。

喝了过期牛奶的学生,肚子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样难受,有的还会闹肚子拉稀,这营养没补成,倒成了健康的破坏者。

案例六:“三无小零食的诱惑”校园周边总是有一些小摊贩,卖着各种各样的三无小零食。

这些小零食连生产厂家、保质期都不清楚。

包装上印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卡通图案,特别吸引学生。

那些小零食吃起来味道可能还不错,但是谁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案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食品案例的发生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几个典型的食品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某品牌奶粉被曝光含有有害物质某品牌奶粉在2018年被媒体曝光含有有害物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此案例暴露出了食品行业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品牌奶粉中含有过量的铅和汞等重金属物质,对婴幼儿的发育有一定的风险。

分析:1.薄弱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食品行业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导致企业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规避检测,从而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2.缺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机制。

在该案例中,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心和购买行为未得到充分保护。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解决方案:1.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抽检和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2.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3.提高消费者知识和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某快餐连锁店被曝光食品卫生问题某快餐连锁店在2019年被媒体曝光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快餐行业的质量和卫生问题的关注。

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食品存储不当、加工环境脏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分析:1.连锁店管理不到位。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连锁店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应加强对分店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达到标准。

食品卫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食品卫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本案例以某食品公司违法生产事件为例,分析食品卫生法律的相关规定及责任追究。

二、案情简介某食品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2018年,该公司因生产不合格食品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

经调查,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使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如过期的面粉、油脂等;2.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味精等;3. 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导致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4. 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一)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七)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八)以分装方式生产食品,未按规定备案或者未按备案载明的范围生产食品;(九)以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欺骗消费者,或者以不合格的食品冒充合格食品;(十)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其他食品安全事故。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到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害健康的情况。

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食物中毒事件的案例。

案例一,2018年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

2018年某市某餐厅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该餐厅的厨房卫生状况极差,食材保存不当,食品加工过程存在卫生隐患。

导致数十名食客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些人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该餐厅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负责人也被处以行政处罚。

案例二,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

某市一所学校的食堂曾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当时,学生们在食用了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后,出现了集体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食堂的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食材保存不当,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差。

学校食堂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责任。

案例三,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

某家庭在一次聚餐后,多人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家庭主妇在食材采购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规定,导致食物受到了细菌污染。

家庭成员因为食物中毒不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食物中毒事件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危害。

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做到“从源头抓起,全程监管”,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食品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污染或变质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食品中毒案例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食品中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食品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2018年某餐馆食物中毒事件。

某市某餐馆因为食物中毒事件而备受关注。

据了解,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在对该餐馆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存放食材的环境较差,食材保存不当,存在细菌滋生的可能。

而且厨房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存在卫生死角。

此次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0多名食客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

该餐馆因此被责令停业整顿,并面临巨额赔偿。

案例二,2019年某学校食堂食品中毒事件。

某市某学校食堂曾发生过一起食品中毒事件。

当时,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的午餐中,有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经调查发现,食堂食品供应商提供的食材存在质量问题,且食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漏洞,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此次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食堂也因此受到了行政处罚,并对食品供应商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案例三,2020年某家庭食品中毒事件。

某市某家庭因为食品中毒事件而引起了家庭成员的身体不适。

经调查得知,该家庭在食用了一些过期的罐头食品后,多人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

这些罐头食品因为保存不当,导致细菌滋生,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健康。

此次事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也给其他家庭敲响了警钟。

以上这些案例都表明了食品中毒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危害。

为了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加工,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品。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总之,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维护食品安全,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 Microsoft Word 文档

食品安全事件 Microsoft Word 文档

1、罐头在港被检出自2005年7月国内发现鱼类残存孔雀石绿以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输港鱼类及产品的检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随后抽查包括罐头鲮鱼、鲮鱼肉及制品,发现均含有孔雀石绿。

同年11月9日,香港媒体爆出广州生产的珠江罐头含有孔雀石绿致癌物质的消息。

几天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3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2、致病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后,被确诊感染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来自广西桂林。

3、毒猪油事件2005年8月2日晚,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执法人员根据有关举报,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台州市和浙江省两级抽样检测,猪油中和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

调查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庞大,并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

公安部12月12日通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3个多月战果。

各地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打掉涉及全国28个省份,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多环节于一体的制售“地沟油”犯罪网络60个。

同时,公安部公布了10起制售“地沟油”犯罪典型案例。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说,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引言食品安全卫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仍然经历了许多食品安全卫生事件,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卫生案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案例一:有毒食用油事件2014年,中国浙江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即有毒食用油事件。

此事件中,一家黑心食品加工厂以低廉的价格向食品销售商提供了使用过的废弃油脂,这些废弃油脂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

这些有毒食用油最终被用于加工各种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案例分析这起有毒食用油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对此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此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该加工厂的违法行为。

对加工厂的监管不严导致了有毒食用油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2. 利益驱动:该加工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选择了廉价的有毒食用油来加工食品。

这种利益驱动的行为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3. 消费者自身素质较低: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认识,导致他们在购买食品时没有做到足够的甄别和鉴别。

教训与启示这起有毒食用油事件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1. 政府应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安全。

2. 加大惩罚力度:对违法行为应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3. 提高消费者素质: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能力,防止他们受到有毒食品的侵害。

案例二:有害添加剂事件2016年,印度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因在其产品中添加有害添加剂而引发食品安全卫生事件。

这些有害添加剂包括食品色素、防腐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食堂加工饭菜正在使用的桶装食用猪油有较重的刺鼻气味, 批次号为20080211,共7桶(1×180kg),其中一桶剩下一半 未用。采取样品3份用于检验。
2、食堂无专用粗加工间或区域。
3、食堂排水沟与外相通处没有设置防鼠网等防鼠设施。
4、正在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刘小鹏、张莫华、黄建富、童自 辉、刘秋香无健康体检合格证明。
答:听清楚了。
问:你在本食堂从事什么工作?工作了几年了?(身份确认)
答:我是第二学校食堂的采购员,具体负责采购粮油、调味品等 食品和原料,在食堂工作了2年多了。
问:这批食用猪油是何时采购?从那儿采购的?共采购了多少? (核实不合格食品的来源)
答:这批食用猪油是2008年4月26日从本市方太粮油批发市场×× 粮油经营部采购的,共采购了7桶,每桶180公斤。
4、责令改正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正方 反方
5、《食品卫生法》有哪些条款没有对应的罚则? 禁止食品加药 采购食品应索证 生产未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生产的食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出厂 生产经营不合格的食品未造成食物中毒等事故
问题五:如何正确适用自由裁量权?
违法行为的性质; 社会危害程度; 有减轻情节或者严重情节。
行政处罚的履行:
2008年5月13日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3天内没有提出听证要求
5月18日,该学校送来《关于学校食堂使用不符 合卫生标准猪油加工食品事件的说明和减免罚款 的请求》1份,并要求陈述
5月20日,A市卫生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履行。
问题一: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经办人签名:郑××
2008年5月9日
负责人审批意见:
本案自2008年5月9日起立案,由A市卫生监督所学校卫 生监督科郑××、高××承办。
负责人签名:李××
2008 年 5月 9日
现场检查笔录
卫生监督员出示证件后检查,检查记录:
卫生监督员李××、高××在B大学第二食堂经理谢 ××的陪同下,对学校第二食堂使用食用油卫生情况进行现 场监督检查,谢××经理查看了我们的证件后向我们介绍了 相关情况。经检查发现:
案情简介
违法事实 :
2008年5月5日,A市卫生监督所两名卫生监督员在 学校食堂使用食用油卫生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发现B大 学第二学生食堂加工饭菜正在使用的桶装食用猪油有较 重的刺鼻气味,经采样并送A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过氧化值0.74g/100g,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3.7倍。同时还检查发现该食堂无专用粗加工间或区 域;食堂排水沟与外相通处没有设置防鼠网等防鼠设施; 正在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刘小鹏、张莫华、黄建富、童 自辉、刘秋香无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上述5人均在未穿 戴工作衣、帽的情况下上岗操作。
2、关于亮证的思考
3、关于采样、拍照取证的确认
询问笔录
被询问人:张三,男,34岁,汉族,身份证号码:43×××,B 大学第二学生食堂采购员,住址:A市人民路72号8栋3-51房
询问机关:A市卫生局
询问地点:B大学第二学生食堂二楼经理办公室
卫生监督员出示证件后询问,询问内容:
我们是A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员高××、郑××,证件号码 分别是43×××、43×××,今天对食堂使用食用猪油加工食品 一事向你了解情况,你应当实事求是地回答,不得隐瞒、歪曲、 夸大或缩小事实,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你负责,听清楚了吗?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某学校食堂 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猪油加工食品案
杨家明 湖南省卫生监督所
设计本案例希望探讨5个问题:
1、生产经营食品与使用食品加工食品的法律问题 2、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原料加工食品的法律 适用问题 3、自由裁量权正确适用问题 4、如何计算餐饮业违法所得 5、执法文书书写部分容易忽略的问题
负责人签名:李××
2008年5月6日
立案报告
当事人:B大学第二食堂
地址:A市枫林路152号; 法定代表人:刘××,男,学 校校长,电话:1234567
案件来源:监督检查
受理时间:2008-5-6
发案时间:2008-5-5
发案地点:A市枫林路152号B大学第二食堂内
案情摘要:加工饭菜正在使用的桶装食用猪油经采样检测, 过氧化值为0.74g/100g,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101462005);……。经初步审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 …… 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建议立案。
使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桶装食用猪 油加工饭菜,违法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 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第 一款规定,依照该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 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1、食品生产经营是否包括“使用”?
食品生产经营:指一切食品的生产(不包括种 植业和养殖业)、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 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 《食品卫生法》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 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 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食品卫生法》第九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二款 第(二)项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 六条第(四)项
行政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 特别规定》第四条第二款
行政处罚决定: 1、警告; 2、没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猪油; 3、罚款人民币159850元,并责令改正。
2、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原料加工食品的法律 适用问题?
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采购未索证的 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 (十二)项规定并不明确,属于“其他”条款;
尽管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对 此项给予了明确,也只是明确了“未索证的食品” 属于此项情形,并没有包括“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 的食品”;
《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十二)项规定的食品包括: (一)违反《食品卫生法》第十条的规定加入药物的食 品; (二)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未经卫生部 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三)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未经检验 或检验不合格出厂的食品; (四)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未按规定 索证的食品; (五)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无卫生许可证者 生产的食品; (六)违反《食品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不符合 国家卫生标准或者卫生管理办法的进口食品; (七)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
问:采购时是否按规定索取查验了这批食用猪油的检验合格证或 化验单?(查明是否落实索证制度)
答:当时向该经营部查验了相关证件,该经营部向我提供了他们 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也提供了由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食用 猪油的检验报告单复印件,检验报告上表明产品是合格的。
有5名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建议责令改正,处以二 千五百元的罚款。
使用未索证的食品,其适用的处罚条款和第1项的相 同,不再重复处罚,可以按违法情节处理。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需清楚的八个问题
问题一:是否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问题二:是否应该给予处罚? 问题三: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问题四:证据是否确凿? 问题五: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法律、条款) 问题六:执法程序是否违法? 问题七: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 问题八:是否需要技术部门的鉴定或检测?
5、上述5人均在未穿戴工作衣、帽的情况下上岗操作。
以上笔录属实。
被检查人签名:谢×× 卫生监督员签名 李××(430001) 高××(430002)
2008 年5 月5日
2008年5月5日
1、现场检查笔录书写技巧 法律法规原文 紧扣罚则 先重后轻 防堵文字游戏 简单明了,直指要害
案件受理记录
案件来源:监督检查
案发单位(人): B大学第二食堂
地址:A市枫林路152号;法定代表人:刘××,男,学
校校长,电话:1234567
受理时间 2008年5月6日15时00分 案情摘要:略 处理意见:建议本案进一步核实立案查处。 经办人签名:郑×× 2008年 5月6日
负责人意见: 同意经办人意见。
问题三:证据是否确凿?
1、产品样品采样记录1份; 2、卫生检验报告单1份; 3、现场检查笔录2份(2008年5月5日1份,2008 年5月10日1份); 4、询问笔录2份; 5、购货凭证和发票1份; 6、食用猪油销售方提供的检验报告单1份。
问题四: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采购未 索证的食品,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 (十二)项的规定,应该依据《食品卫生法》 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立即 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没收 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 证。
正在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刘小鹏、张莫华、
黄建富、童自辉、刘秋香无健康体检合格证明。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 条第一款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 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 千元以下的罚款。
3、违反索证规定为何要适用特别规定而不 是《食品卫生法》?
采购时没有查验批次检验合格报告。违反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 《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二款第 (二)项的规定,但《食品卫生法》没有对应 的处罚条款,应当适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 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规定。
经验: 注意平衡 制定细则
本违法行为没有导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和造成较大 的社会影响,根据行政处罚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 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原则;没收违法所得,即7 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猪油。该批食用猪油货值为 30870元,按最低5倍计算,处罚154350元。
违反了三项条款,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以三千 元的罚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