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财政学原理 (8)

合集下载

8财政学-国债原理与制度

8财政学-国债原理与制度
市场购销法(买销法):是指政府从债券市场上购入国债,以此在债 券到期之前逐步清偿的一种方法。购销法通过债券流通市场进行债 务偿还,而直接偿还法则不通过流通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购销 法实际上是以间接方式进行偿还的一种方法,故也称作间接偿还法, 主要适用于对上市国债的偿还。
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依存度=(当年国债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额) ×100%
国债(债券)运行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64号 2013年记账式贴现(七期)国债:本期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实 际发行面值金额150亿元;本期国债期限91天,经招标确定的发 行价格为99.0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9%,2013年10月14日开 始计息,10月14日至10月16日进行分销,10月18日起上市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57号 2013年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其 中, 3年期240亿元,票面年利率5.00%;5年期160亿元,票面 年利率5.41%; 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13年9月10日至2013年9 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3年63号 财政部决定发行2013年第九期、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 两 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 第九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发行额240亿元;第十期 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发行额160亿元;两期国债 发行期均为2013年10月10日至10月19日,2013年10月10日起 息,按年付息,每年10月10日支付利息。第九期和第十期分别于 2016年10月10日和2018年10月1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 利息。
市场销售法与非市场销售法(是否通过市场发行)
市场销售法是指通过证券发行市场销售国债的方法。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公共管理的需要。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财政学课件

财政学课件

亚当· 斯密
2、20世纪20年代—70年代初,政府干预理论处于鼎 盛时期。
凯恩斯财政理论概括为: ①他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 典的“量入为出”原则。 ②在税收方面,着重分析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变动私人 部门有效需求,从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
③在财政支出方面,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 会总需求的作用。
授课人:游高端
一、参考书目
选定教材:
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主要参考教材:
哈维· 罗森:《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大卫· N· 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 (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谭建立:《财政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6月02日 第 04 版)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 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相关知识获取途径
财政方面新闻阅读网站:
财政部网站: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三、考核情况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财政学原理在线练习

财政学原理在线练习

财政学原理在线练习一、单选题1. (1分)所谓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的()。

• A. 经济行为• B. 分配行为• C. 理财行为• D. 非营利性行为答案B2. (1分)下列现象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公务员工资• B. 外商投资• C. 私人储蓄• D. 银行贷款答案A3. (1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养老保险金• B. 财政赤字• C. 希望工程• D. 政府储蓄答案C4. (1分)在公共部门中起着核心和主干作用的是()。

• A. 政府• B. 公共企业• C. 财政部门• D. 联合国答案A5. (1分)公共部门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 政府• B. 公共企业• C. 非营利组织• D. 国际组织答案A6. (1分)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是通过何种方式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

• A. 依据等价原则• B. 征税• C. 收费• D. 发行公债答案A7. (1分)研究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将各种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才能使产出水平最大的问题属于()。

• A. 交换效率问题• B. 生产效率问题• C. 产品组合效率问题• D. 帕累托效率问题答案B8. (1分)研究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问题属于()。

• A. 交换效率问题• B. 生产效率问题• C. 产品组合效率问题• D. 帕累托效率问题答案C9. (1分)研究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应怎样被各个人所利用,才最为理想的问题属于()。

• A. 交换效率问题• B. 生产效率问题• C. 产品组合效率问题• D. 帕累托效率问题答案A10. (1分)下面哪种表述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

• A. 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 B. 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境况都不会变好。

• C. 大部分人的境况都会变好,只有极少数人的境况变差。

第八章 国债原理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第八章  国债原理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 三是承购包销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发行主体与承销人(如 辛迪加集团)共同协商发行条件,签订承销合同,明确双 方权利义务关系,由承销商向投资者分销。
• 四是公募招标方式。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二) 柜台国债交易 (三) 银行间国债交易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 交易所采用自动撮合、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不同于一对
基本协调。 (3)调节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三)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 (四)我国的国债规模与评价
(一)国债负担
• 一是认购人的负担。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 际负担能力。
• 二是政府负担,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 力而行
• 二是到期一次支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 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这种方式则多适用于期限 短或超过一定期限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评论 (二) 国债的效应 (三) 国债的功能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评论
•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书中的第17章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政府 无论使用债券还是税收的方式为政府筹集资 金,其对居民消费、资本生成、财富积累的 影响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二)国债的效应
• 二是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本章只介绍内债。
• 三是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 转让国债。
• 四是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 国债。
• 五是以国债债务期限的不同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一、概念题1.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是指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

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2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l美元的全球同一贫困线。

2.实物收入(in-kind income)答: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所获得的收入。

如劳动者获得的实物报酬、自给性产品、来自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实物转移等。

3.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实物形式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实物转移又分为实物资本转移和实物经常转移。

前者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和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实物。

资本转移之外的其他以实物方式实现的所有转移称为实物经常转移。

其又分为实物社会转移和其他普通实物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单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以实物形式提供货物和服务。

实物社会转移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

除实物社会转移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均记录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中。

4.耐用品(durable goods)答:耐用品是指能够持续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货物。

耐用品既包括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又包括消费资料(如汽车、冰箱、电视机、家具等)。

5.功利主义(utilitarian)答:功利主义又称“边沁主义”,是指一种把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哲学,由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提出。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制度下练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制度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1、社会保险税(又称社会保障缴纳),是发达国家为了推行其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税收。

一般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采取比例税制,在税金的使用上具有专税专用性,而在税负担分配上通行谁纳税谁受益的原则,又具有有偿性。

()2、财产税包括两种,对财产占有的征税,对财产转移的征税。

前者主要是遗产税与赠与税,后者称为一般财产税。

()3、在市场经济不甚发达时,对所得课税就比对财产课税更为容易一些,所以财产税不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并且一直没有成为各国政府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

()4、如果一国国内各地区的财产税税率不统一,那么任何一个地区变动其财产税税率,从全国范围看,不是部分社会资本承担了这一额外的财产税税负担,而是全部社会资本都要分担这一变化了的财产税税负担。

()5、如果纳税人可以从国外取得收入,或者可以同时从若干个国家取得收入,那么他的收入就属于跨国所得。

()6、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就其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所得交纳税款,该纳税人即是有限义务纳税人。

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仅就其源于该国境内的所得交纳税款,他便是一个无限义务纳税人。

()7、社会保险税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个人所得税则具有明显的累退性。

()8、社会保险税仅仅对工薪这种形式的收入课税,从而将包括资本利得、股息所得、利息所得在内的所有非工薪收入完全排除在外,这便使得收入来源广泛的高收入者的社会保险税税负相对变得较轻。

()9、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在行使独立的税收管辖权时,居民管辖权(国籍管辖权)比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处于优先地位。

()10、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在不违反有关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国间税法上存在的差异和某些特殊规定的不明确之处,以及税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人才、资金和财产的国际流动,达到减少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目的。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1、现代各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通常采取的具体筹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经济职能。

通常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认识到了“市场不是万能的”之后,人们找到了政府存在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当人们的一些利益无法由自身完成时,建立各种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利益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企业与政府都带有组织这一本质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坚持经济学的行为主体是单一的个人,即单一的经济人假设,那么企业与政府都是个人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或者将企业与政府都视为一种制度,都是经济人为了追求资源配置效率与个人利益而建立的制度,是个人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其目标取决于组织的各个成员。

一方面,财政或政府的活动是通过既定的组织制度即政府制度来执行的,而政府制度的典型机制是政治程序(含法律程序),这是一种集体决策机制,该机制能保证的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或利益,也就是追求个体间的公平,也只有将政府组织的目标定为追求公平,才能实现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容性,否则政府作为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各种组织的成员也处于市场制度下,市场制度采用的典型机制是个体决策机制,该机制能保证个体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追求效率。

综合以上两方面,政府与市场结合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保证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的实现 .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方式。

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知识点回顾(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假定的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和条件,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资源配置状态。

(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PS: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2)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佳配置)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3)外部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企业或者其他个人强加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补偿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PS:外部效应分外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4)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事情或交易发生之前所引发的问题。

)(5)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事情或交易发生之后所引发的问题。

)(6)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发挥其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来弥补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PS:政府干预的具体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

(政治职能)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社会职能)3.财政手段。

(经济职能)(7)政府失灵(即政府干预失效)是指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反而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害了市场效率。

书P18 PS: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8)政府寻租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如公务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通过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等非法行为来牟取私利的寻租行为。

《财政学》税收原理(税收的经济影响)

《财政学》税收原理(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分析税很容易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对商品征税会改变商品的价格,人们会对商品价格的改变,通常是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消费。

对所得征税会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同商品的收入弹性不同,商品消费也会收到不同的影响。

税会改变人们的决策,资源的配置因此会发生调整。

如果原来的决策都是有效率的,那么税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但税的代价是社会不得不承受的。

有一种说法,税是文明的一种代价。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国家课税是一种收入再分配,会引起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及商品价格体系的变化,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引起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改变等。

所谓税收效应,是指国家课税对纳税人行为选择的影响。

税收效应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最基本的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他效应都与这两种效应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而对其商品购买和消费行为的影响。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政策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政府对一部分商品课税,而对另一部分商品不课税,或对一部分商品课重税,对另一部分商品课轻税时,会造成商品比价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纳税人相对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含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即发生以无税或轻税商品对含税或重税商品的"替代"行为。

从上述分析可知,就对商品比价关系的影响而言,税收的收入效应具有中性,而替代效应则是非中性的。

因而,在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已达到最优状况的情况下,为取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使征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是较佳选择。

以此标准衡量,由于所得税主要产生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较弱,因而通常被人们称之为"良税",而商品税往往难以避免替代效应,相比之下显得较"劣"。

当然,在考虑以税收弥补市场缺陷的情况下,具有替代效应的非中性的税收,也会带来额外收益。

三、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是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包括税收在劳动力供给上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

1、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1分)。

表现为:(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案:(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简述财政领域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答案:(1)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2)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和比例;(3)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4)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审核。

4、简述财政的特征。

答案:(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平衡性5、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案:1、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经济意义:购买支出比重大,资源配置职能强;转移支出比重大,收入分配职能强。

7、简述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范围和重点。

答案:1、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部门的特殊性;(3)农业投入不足;(4)政府应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2、范围和重点: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2分)。

8、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答案:1、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2、“内在稳定器”作用;3、私人保险的局限:(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及“免费搭车”问题;(3)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4)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

10、简述税收的“三性”。

答案:(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11、简述现代税收原则。

答案:(1)公平原则:包括:受益原则;能力原则;(2)效率原则: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12、简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需求1.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是一种整体需求。

与私人需求的相比,公共需求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受益外部性,即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

第二,需求整体性,即这种需求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

2.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是公共商品。

公共商品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非排他性,第二特征是非竞争性。

3.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将公共商品分为两类:(1)纯粹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或一定的竞争性。

纯粹公共商品混合公共商品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传染病防治、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防治、货币发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

教育、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公共服务、消防服务、社会保障、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

4.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社会偏好,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5.资源配置机制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1)决策机制:即资源配置决策权在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机制。

(2)信息机制:即资源配置信息的收集、分析、传输、反馈的渠道和机制。

(3)动力机制:即诱导经济主体作出资源配置决策的动力来源、动力传递以及动能释放的系统,主要包括利益激励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财政学课件(共18张PPT)

财政学课件(共18张PPT)
1776年的《国富论》创立了财政学,20世纪50年代末,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被奉为经典著作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了“公共经 济学”概念。 财政学的经济理论基础: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基本观点。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福利经济学认为,首先通过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增加社会产量;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的《导论及全书设计》的
最后一节中写道:“总之,本书前四篇(共五篇)的目
的在于说明一国中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
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供国民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性质(见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但福利经济学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经济福利问题。
华夏出版社唐日松译《国富论*导论及全书设计》部 二 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变化体现的内涵
的是“国民财富的构成”,而不是什么“国民财富 这是按照公用品利益影响的范围大小进行划分的。
他简单讨论了财联邦制,认为,有关配置职能的 应当允许在各州之间不同,这取决于各州居民的偏好。 后者评价不同的政府采用的不同 。
的原因”。 结果是:倘若没有政府的干预,这种产品的提供水平将低于帕雷托效率水平。
政府要开支,就必须有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赋税,斯密提出税收应遵循的四原则: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即税额、征税方法等必须稳定明确,不能随意变更。 1、各级政府的职能如何划分;
“The Wealth of Nations”,译成《原富》或《国富论》 4、财政学不能包含的内容:共用品的最适提供、外部性矫正、公共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
说明财政学所处的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变化了,要求财政学研究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政府经济活动。 把收来的税款最大限度用于人民。

财政学原理.doc

财政学原理.doc

财政学原理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她包含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财政的特征:a.强制性b.无偿性c.国家主体性3.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基石:凯恩斯是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

有三大理论基石:a .公共商品理论b.效率理论c.公共选择理论4.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公共需求的特点: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公共需求的整体性,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5.公共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则是公共商品。

特征:a.消费的非排他性b.消费的非竞争性c.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d.规模效益较大e.初始投资大f.具有自然垄断性6.公共商品的分类: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可将公共商品分为a.纯粹公共商品b.混合商品。

纯粹的公共商品完全满足于公共需求,并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混合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7.投票悖论: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方案能够获得多数票数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中,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8.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区别:私人部门是指生产和提供私人商品的个人、组织和机构的总称。

公共部门则是指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组织和机构的总称。

在现实中,公共部门包括两大类,即行政部门和事业部门。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提供的主要是纯公共商品,而后者则主要从事非盈利性活动,提供的主要是混合商品。

由于二者提供的公共商品的性质不同,政府给予的资助也就不同。

为什么公共商品主要由政府来提供?纯公共商品的消费完全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免费乘车”成为消费者最一般的选择,商品的生产成本完全得不到补偿,那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组织就不会提供这种商品,那么政府就成为纯粹公共商品的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式上看,一国的预算是由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 政府预算组成。各级政府的预算是由该级政府所辖的公 共部门预算组成,相互之间有复杂的预算资金往来关系 例如,中国的《预算法》就明确规定,一级政府设 一级预算。中国政府分五个级次:一是中央政府;二是 省级政府(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三是市级政府(指 设区的市级政府,包括自治州政府);四是县级政府 (包括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五是乡级政府 (包括镇级政府,民族乡、镇)。
(二)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与一般预算不同的是,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一方面,政府编制的预算只有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才能成为 正式预算(批准之前只能称预算草案),另一方面,批准后 的财政预算必须交由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执行的过程 中,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收支指标。 事实上,在民主政治下,财政预算是公众透过立法机关约束 政府收支行为的一个工具。因此,财政预算可以说是政治民 主化、社会法制化在财政领域的一种体现。
二、财政预算的特征
(一)法定性
•这不仅指财政预算的产生过程必须严格通过法定 程序,而且指财政预算的收支范围和方向均有相 应的法规作为依据。 •精是精确,细是具体。这是指财政预算的安排是 详细的,有精确说明的,而且有相应的表式。
(二)精细性
(三)完整性
•这是指政府收支都应在财政预算中得到反映, 也就是说法规规定的预算收支都应列入财政预算。
给的计划。既然政府代表公众利益,财政预算就 必须向公众公开,便于公众监督。这不仅有利于 政府的清正廉洁,而且有利于预算效率的提高。
三、财政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是近代 资本主义和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在14-15世纪, 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充分利用议会同 封建统治者争夺财政支配权。他们要求政府的各项收 支必须事先作计划,经议会审查通过后才能执行,财 政资金的使用要受议会监督,以此限制封建君主的财 政权。
(一)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财务反映 从形式上看,它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分门别类地反映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从内容上看,它是 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作的安排,表明政府 在财政年度内计划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本,政府又如何 为这些成本筹集资金。因此,如同企业会计报告是企业经 营活动的财务反映一样,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 财务反映。
• 在审批阶段,立法机关首先审定总体预算规模, 再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 见,经立法机关批准后,成为正式财政预算,并成为 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 在执行阶段,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 财政收入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的 职能部门拨款,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 府职能。 • 在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之后),各职能部门 和预算单位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经预算管 理部门汇总后,交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
3、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 要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货币关系渗透到 整个再生产领域,财政活动完全货币化。只有在财政 活动货币化的条件下,全部财政收支才能统一反映在 一览表(即平衡表)中,才能完整地反映国家财政活 动,才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财政预算体系
2.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展,财政 分配规模日益扩大,不仅财政收支项目增多,而且收 支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财政收支的复杂化,客观 上要求加强对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 的财政预算制度。因此,预算制度既是管理技术科学 化进程的一个结果,也是推进财政管理技术科学化的 基本手段。
从内容上看,预算体系由财政总预算、部门 预算和单位预算来组成。 总预算是一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级 政府的各部门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各职能 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管辖的各单位的 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行政事业法人单位的 财务收支计划。
(二)预算的基本程序
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 决算。 在编制阶段(新预算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部门 确定财政支出总额,再按部门确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 出部门(职能部门)对最初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之后,再编 制预算草案。预算管理部门与各支出部门之间经过几个来 回的修改与反馈,形成最终的预算草案,进入审批程序。
第 十 二 章




1 2 3 4
财政预算概述 财政预算的编制
财政预算的执行
预算平衡
第一节
财政预算概述
一、财政预算的概念 二、财政预算的特征 三、财政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财政预算的概念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 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 被广泛采用。财政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一定的经 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编制的经立法机关审批的反映政府一 个财政年度内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法律性文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 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 现在历史舞台以后,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才有可能彻 底分开,也才有可能通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 支,编制财政计划。因此,预算制度既是政治民主化 进程的一个结果,也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手段。
(四)时效性
•财政预算的时效通常为一年。财政预算年度的划定 各国不尽相同。中国的预算年度和公历纪年的自然 年度保持一致。有的国家的预算年度采取跨年度制, 如美国的预算年度从10月1日始至次年的9月30日止。 财政预算在年度终了时应做出决算。
(五)公开性 •财政预算在本质上是反映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供
(三)财政预算是政府科学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 政府要想实现其职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管理, 必须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并掌握相应的手段。财政预算就 是其中的一种经济手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 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政策目标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实现 这些目标的手段的财政预算,其收支的规模与结构也会做 出相应的调整,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因应这些调整而有 所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就会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在这 种不断的刺激---反应循环中,政府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 训,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发展目标,采取更为有效的预算政 策手段。因此,财政预算也是管理科学化在财政领域的一 种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