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一)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践报告1系部: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任课教师:李祖辉老师年级班级: 2013级 2班组员:舒冠、张淑琴、梁湘、冯冬雪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views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一、意义196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和国家福利水平。

而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的税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收收入水平,税收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应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求,同时又不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

影响未来的需求,我们需要研究影响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数量规律,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一个很好的了解,对于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综述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范围等。

李卫刚认为,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有经济增长、税制结构、税收征管水平和价格因素;孙玉栋认为,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税收政策调整和税收征管等几个方面;安体富认为,税收收入主要受价格、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效应的变动、税收政策、财税制度、税收征管和税款虚收的影响。

以上学者都说明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都认为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但他们多集中于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因而对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得不够详细。

而郭庆旺认为,税收收入的经济增长弹性是 1.536,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的研究结论为:在正常的经济运行状况下,经济税源提供的收入应占税收总额的70%~80%或以上;而最为直接的、显著的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而且物价水平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强于GDP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计划与实验总结 (1)

计量经济学实验计划与实验总结 (1)

计量经济学实验计划与实验总结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说明
一、实验要求:
1)在计算机最后一个盘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请按顺序
依次排列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请按下例要求书写————如:xxxx)2)在专属文件夹中请建立11个子文件夹,每个文件夹名称为第几个案例分析
(文件夹名为:“第一个案例分析”,“第二个案例分析”“第三个案例分析”,以此类推,共建11个此类子文件夹。

),每一个案例分析的内容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第一次实验时就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从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每次
的实验结束前,请大家把需要保存的内容保存好再离开。

4)20周周五上午(国贸)(周五下午经济学)实验结束前请各班班长和学习委
员将每位同学专属文件夹复制交予实验老师。

二、实验时间和地点:
1)国贸:时间:20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8:00——11:30
地点:1. 2班(三教512);3班(三教514)
2)经济学:时间:20周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2:30——5:30
地点:1班(三教512);2班(三教514)
三、实验内容:
依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按顺序依次完成。

四、实验作业
1)完成11个案例分析(经济学多2个)
2)案例分析的位置
五、指导老师
周一全天:xx;周二上午:xx
周三全天:xx;周四全天:xx
周二下午:xx;周五全天:xx
计量经济学实验计划与实验总结 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背景
计量经济学实验是一种采用经济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经济研究方法。

经济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经济理论,比如检验假设和改进预测。

它还可以用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政策方案和市场动态,以及验证行为经济学理论。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通过一组独立的在线调查来研究人们对收入分配政策的态度。

调查中,受访者被要求就14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支持、反对和中立做出反应。

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包括财政公平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参与机会政策等。

以及根据态度的强度来改变互动形式,不同类型的回答有不同的加分,比如更强烈的支持会比中立的有更多分数。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14种收入分配政策中,受访者大部分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最受支持的是劳动力市场政策,而最受反对的是税收和补贴政策。

同时,实验还发现,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受实验者支持或反对的原因大部分是经济实惠:如果一个政策能够为普通大众带来经济实惠,这个政策很可能受到受访者的支持。

此外,一些政策因其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而受到支持。

四、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论清楚地表明,受访者支持或反对收入分配政策跟经济实惠有关。

当人们普遍受益于收入分配政策时,他们很可能支持这种政策。

另外,实验还发现,有些政策受支持的原因还在于它们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的目的。

本次实验不仅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为构建经济实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可以认为,经过本次实验的进一步检验和优化,可以发现更详细、更准确的数据,以便进一步检验和发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所进行的计量经济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模型,以探究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是否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

实验设计:为了收集样本数据,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涵盖了个人收入、家庭人口、教育水平、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在某地区抽取了300个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还请教了一些经济学专家,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1. 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分析,我发现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个人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越高。

这与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

2. 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我发现,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人口较多的家庭,其消费支出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口较多,生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消费支出。

3. 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消费支出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验证和解释。

首先,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存在。

这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家庭人口和教育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到个体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procs→import→ read text-lotus-excel→选择表2.6.3,单击“打开”“upper-left date cell”中填写“h3”,在”name for series or number of series if names in file”中填“y”单击“ok”
3.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分析:quick—estimated equation,输入“Y空格C空格X”,单击“ok”,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33.5543
495.1754
1.279454
0.2109
X
0.674007
0.041296
16.32155
0.0000
R-squared
0.901826
Mean dependent var
8401.467
Adjusted R-squared
0.898440
F-statistic
266.3928
Durbin-Watson stat
1.93105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可得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1.279454)(16.32155)
R=0.901826F= 266.3928 D.W= 1.931058
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t的检验值,R是可决系数,F和D.W是有关的两个检验统计量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0.61120
86.06334
-0.123295
0.9027
GDP
0.07104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2013 6237 568845.2 1106500.0 81428.28 86013.38 3478.54 102.6 29547 备注:1.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7年=100作为基准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初步判定影响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我国货币供应、商品房销售额、管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单位土地购置费、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2.2变量说明变量符号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Y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货币供应量M商品房销售额PRIE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I单位土地购置费COST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AY2.3散点图分析从上面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各影响因素的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GDP,M,PRIE,I,COST,PAY是明显的线性关系。

而经过尝试,发现Y与CPI没有明显的关系。

因为CPI是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考察LN(Y)和LN(CPI)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经尝试,LN(Y)和LN(CPI)之前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可剔除CPI。

3模型的初步建立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初步的计量经济模型为:t PAY COST I PRIE M GDP Y e 6543210+++++++=βββββββ进行OLS 回归,得到:可得到回归模型为:PAY COST I PRIE M E GDP Y 015.0057.00397.0-0397.005-94.10079.0426.1294+++++=∧(5.8884) (3.8958) (0.0151) (4.6273) (-3.1552) (0.2286) (0.3134)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R =0.9972,2R =0.9954,可决系数较高,拟合优度较好。

F 值=541.9517,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但是当05.0=α时,120.216t 2=)(α,不仅M,COST,PAY 的系数t 检验不显著,而且I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因此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

2013-2014第1学期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学号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选课班级: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日实验地点:K306实验名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模型的估计通过借助计算机能很方便地实现,上机实习操作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将书本中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1.Eviews基本操作:(1)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2)散点图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3)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

2.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实验内容】1.Eviews基本操作:(1)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2)散点图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3)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2.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实验内容以下面1、2题为例进行操作。

1、为了研究深圳地方预算中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运用以下数据:(1)建立深圳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对GDP的回归;(2)估计模型的参数,解释斜率系数的意义;(3)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4)若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00亿元,试确定2002年财政收入的预测值和预α=)。

测区间(0.052、在《华尔街日报1999年年鉴》(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lmanac 1999)上,公布有美国各航空公司业绩的统计数据。

航班正点准时到达的正点率和此公司每10万名乘客中投诉1(1)做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2)依据散点图,说明二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3)描述投诉率是如何根据航班正点率变化,并求回归方程。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篇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1)计量经济学实验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基于e 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背景资料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

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

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

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而且会通过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劳动力、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消除其中收益递减的内在联系,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题⽬国内旅游收⼊影响因素分析姓名指导⽼师完成时间2013年1⽉16⽇国内旅游收⼊影响因素分析⽬录⼀、研究背景 (4)⼆、建⽴计量经济学模型 (4)1、指标选择 (4)2、数据的收集 (5)3、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6)1)模型初步建⽴ (6)1)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8)2)统计意义的检验 (8)3)计量经济学意义上的检验 (9)三、经济意义分析及模型评价 (16)四、对于旅游收⼊的政策建议 (16)五、参考⽂献 (17)摘要随着改⾰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民⽣活⽔平稳步提⾼,旅游业在近⼏年的发展状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已成为⼈们的主要休闲⽅式。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具有⼗分重要,国内旅游收⼊作为⼀个衡量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与GDP、⼈均GDP、旅游消费指数等密切相关。

⽂章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了1994-2011年间国内旅游收⼊因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对旅游收⼊的多因素分析,建⽴以旅游收⼊为被解释变量,以旅游⼈数、⼈均旅游花费、星级饭店总数、旅⾏社数、GDP、⼈均GDP、居民旅游消费指数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模型进⾏经济意义、统计意义、计量经济学意义上的检验并进⾏相关修正。

利⽤修正过后的模型对国内旅游收⼊进⾏量化分析,发现旅游收⼊主要受旅游⼈数,⼈均旅游花费和星级饭店总数三个指标的影响,且国内旅游⼈数每增加1百万⼈次,旅游收⼊约增加6.974亿元;⼈均旅游花费每增加1元,国内旅游收⼊约增加10.125亿元;星级饭店总数每增加1个,国内旅游收⼊约减少0.246亿元。

这为我国以后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在政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国内旅游收⼊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们物质⽂化⽣活⽔平⽇益提⾼,同时对⽣活质量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旅游作为⼀种较⾼层次的消费⽀出,已逐渐成为⼈们的主要休闲⽅式。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_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_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_心得体会第一篇: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_心得体会计量经济学实验心得本次比赛的收获、体会、经验、问题和教训:通过利用Eviews软件将所学到的计量知识进行实践,让我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直观而充分地体会到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精华之所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提高了手动操作软件、数量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我在处理实验经济问题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并且避免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但这些经验却锤炼了我们发现问题的眼光,丰富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操作后,对Eviews软件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学会了对软件进行简单的操作,对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检验。

使原本枯燥、繁琐、难懂的课本知识变得简洁化,跨越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同时使我对计量经济学产生兴趣。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其中涉及大量的公式,不容易理解且需要大量的运算,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通过这次的实验,我对课上所学的最小二乘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与实际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

学习计量经济学给我印象和帮助最大的主要有:对EVIES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的同时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团队与协作的力量。

第二篇: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2(二)理论来源.................................................................................................................2(三)模型设定.................................................................................................................2(四)数据处理 (2)1.数据来源.............................................................................................................2 2.解释变量的设置.................................................................................................3(五)先验预期.. (3)1.经验预期.............................................................................................................3 2.散点图分析.........................................................................................................3(六)参数估计.................................................................................................................4(七)显著性检验.............................................................................................................5(八)正态性检验.............................................................................................................5(九)M WD检验..............................................................................................................5(十)相关系数.................................................................................................................7(十一)虚拟变量.............................................................................................................7(十二)异方差检验、修正 (8)1.图形检验.............................................................................................................82.格莱泽检验.........................................................................................................93.帕克检验...........................................................................................................104.异方差的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10)5.异方差修正后的检验.......................................................................................11(十三)自相关检验.......................................................................................................11 1.图形法...............................................................................................................11 2.德宾-沃森d检验.............................................................................................12(十四)最终结果.. (12)(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历史上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极端不平衡发展的格局。

计量经济学课设报告范文

计量经济学课设报告范文

计量经济学课设报告范文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经济现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够解答相关研究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影响某城市房价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了解已有研究在此问题上的发现和结论。

过去几十年来,学者们已经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

众所周知,供求关系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供求理论,房价上涨主要是由于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

因此,人口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土地供给、政府居住政策等都可能对房价产生影响。

除了供求关系之外,金融和信贷因素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例如,利率水平、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都可能对购房者的购买力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房价。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筑物属性、环境因素等也被认为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不同地区房价差异的存在,同时也提供了政策制定的切入点。

三、方法与数据为了实证研究城市房价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和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各个变量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数据方面,我们将收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城市房价数据以及相关因素的数据。

房价数据可通过房地产市场报告、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等途径获取,相关因素如人口、经济指标、金融指标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商业银行、市政府等部门获取。

四、实证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了包括各个自变量对房价的影响程度的实证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并进一步进行讨论和解释。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子样本分析,比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房屋类型等子样本的回归分析,以探讨房价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和稳定性。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消费者行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想了解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的
购买行为及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条件:我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地点内展开实验,实验环境保持不变,商品名称为饮料。

2. 设定实验价位:我们将饮料的售价设定为10元、8元、6元、4元及2元五个价位。

3. 开始实验:我们分别让100人在不同价格下购买饮料,记录
下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

4. 数据归集:我们将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进行汇总,得到销售
量数据表。

5. 制作图表:根据销售量数据表,我们制作了销量-价格的散点图,并根据数据拟合出销量的价格函数。

6. 结果分析:通过销量数据表和散点图以及销量的价格函数,
我们可以看出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量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

实验结论:消费者对物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的影响,价格上涨会导致销量下降,价格下跌则会导致销量上升。

这一规
律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究不同品类、品牌
的商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为经济决策提供有
用的数据依据。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和意义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经济管理专业领域中,计量经济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对于培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本质和方法,掌握经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以及经济决策的分析和评价工具,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竞争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入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特点,能够准确获取、传递、分析和评价数据,理解各种计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能够熟练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具备较强的经济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阐明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应用,明确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方法。

2.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能够独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决策分析和预测。

4.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和工具,运用计量经济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

5.具备较强的经济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企业和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由以下内容组成:1. 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计量经济学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描述•计量经济学的变量选择和样本设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2.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最小二乘法模型及其基本假设•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模型精度检验和诊断•模型优化和改进3.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分析和可行性检验•范畴型变量和交互效应模型4.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二项式回归模型•对数对数回归模型5.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经典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ARIMA模型•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模型6. 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分析和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数据的时间序列面板模型•其他高级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实践技巧。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y最大值: 19 最小值:3.2 平均值: 11.6625标准差: 5.498591
2.估计结果,解释参数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GDP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041212万亿元,农业总产值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489586万亿元,税收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1.183604万亿元。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等,定性分析,了解数据质量)
X1最大值: 101.6 最小值: 18.6 平均值: 57.375 标准差: 27.22657
X2最大值: 7.2 最小值:2 平均值: 4.45625标准差: 1.648016
X3最大值: 15.8 最小值:2.9 平均值: 9.9125 标准差: 4.480606
图示检验法:
由图可得:模型存在正的相关序列。
3.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Variable | VIF 1/VIF
-------------+----------------------
x2 | 70.29 0.014226
x1 | 54.81 0.018246
x3 | 52.31 0.019117
x2 | 3.299357 .1326672 24.87 0.000 3.014814 3.5839
_cons | -3.04026 .6279573 -4.84 0.000 -4.387095 -1.693426
------------------------------------------------------------------------------
二、模型和变量解释
1.模型建立,写出方程,阐述设定模型的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____经济计量学建模实训______ 题目___经济计量建模实训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杨颖梅___________设计起止日期___2011.12-2012.01_____系别______经济管理系________ 专业_______经济学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刁秋萍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经济0902 /2009011870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0902学生情况指导教师情况题目类型姓名学号姓名职称单位设计 刁秋萍2009011870杨颖梅讲师经济与贸易系论文□题目经济计量建模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以及目标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详见课程设计指导书)经济计量模型基础理论、实证项目研究的选题、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经济计量模型建模----模型的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建模----模型的检验、经济计量模型建模----模型的调整、经济计量模型建模---模型计量结果的分析、经济计量模型建模----撰写研究结果的报告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标:本实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的理论方法,根据经济系统中经济现象反映的问题,提出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计量模型,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完成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的统计检验,从而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实训使学生对经济计量建模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并熟悉现代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的实际操作流程。

学生应达到的实训能力标准:1、要求学生能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量经济学有关软件的实际操作;2、掌握计量经济学问题的计算机软件操作;3、对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形式Eviews工作文件,课程设计报告。

基本要求1、学生应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有关教学安排,严格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任务量进行设计,不得擅自变动设计任务;2、按指导教师指定的时间参加答辩,答辩中能正确回答问题;3、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禁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4、要严格遵守学习完成纪律;5、提交Eviews工作文件;6、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严格按照指导教师指定的格式要求。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二)结果分析
一.预期Y和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家庭书刊年支出(Y)与家庭月收入(X),户主受教育程度(T)呈线性相关关系
二. Y对X的回归
1.建立经济模型
2.在eviews中录入数据,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
可知:
(1)线性回归方程为
(2)估计的回归系数 , 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 =0
SE( )=117.1579 ;t( )=1.604113取
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8-2=16的临界值 (16)=2.120>t( )=1.60411
未落在了拒绝域内,故假设成立
:=0
SE( )=0.056922;t( )=5.128460取
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8-2=16的临界值 (16)=2.120<t( )=5.128460
SE( )=117.1579 ;t( )=1.604113;
SE( )=0.056922;t( )=5.128460
(3) =0.621759 F=26.30110 n=18
经济意义解释:
当家庭月平均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就同向变动0.291923个单位
4.参数显著性检验(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
四.模型选择及原因
应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原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两种解释变量“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被解释变量“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的影响都有做分析,这样就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结果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原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两种解释变量“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被解释变量“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的影响都有做分析,这样就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结果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课程:计量经济学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序号三实验名称自相关性分析实验组别248 模拟角色学生实验地点二教机房602指导老师未良莉实验日期2012-5-24 实验时间9:55-11:35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利用教材P77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数据,建立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自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二、实验环境EViews 5软件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利用以下数据进行实验(二)、打开EViews 5软件,新建workfile(三)、录入和编辑相关数据:设存款余额为y,GDP指数为x,输入录入数据命令:data y x(四)、建立以上数据的模型,并检验模型的自相关性: 1.绘制相关图,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

Scat x y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XY相关图表明,GDP 指数与居民储蓄存款二者的曲线相关关系较为明显。

现将函数初步设定为线性、双对数、对数、指数、二次多项式等不同形式,进而加以比较分析。

⒉估计模型,利用LS 命令分别建立以下模型 ⑴线性模型: LS Y C X (如下图) Y=-14986.43+92.50839xt (-6.7044) (13.8584)2R =0.9099 F =192.05 S.E =5031.85Dependent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24/12 Time: 11:14Sample: 1978 1998Included observations: 2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4986.43 2235.289 -6.704469 0.0000X 92.50839 6.675223 13.85847 0.0000R-squared 0.909977 Mean dependent var 11996.07 Adjusted R-squared 0.905239 S.D. dependent var 16346.06 S.E. of regression 5031.85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97536 Sum squared resid 4.81E+08 Schwarz criterion 20.07484 Log likelihood -207.7413 F-statistic 192.0572 Durbin-Watson stat 0.161384 Prob(F-statistic) 0.000000⑵双对数模型:GENR LNY=LOG(Y)GENR LNX=LOG(X)LS LNY C LNX (如下图)Lny=-8.075655+2.95886lnxt (-31.58887) (64.15673)2R=0.9954 F=4120.223 S.E=0.1221DependentVariable:L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24/12 Time: 11:22Sample: 1978 1998Included observations: 2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8.075655 0.255649 -31.58887 0.0000LX 2.958865 0.046119 64.15673 0.0000R-squared 0.995405 Mean dependent var 8.236497Adjusted R-squared 0.995163 S.D. dependent var 1.756767S.E. of regression 0.12217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6311Sum squared resid 0.283614 Schwarz criterion -1.176833Log likelihood 15.40126 F-statistic 4116.086Durbin-Watson stat 0.702817 Prob(F-statistic) 0.000000⑶对数模型:LS Y C LNX(如下图)Y=-118136+23604.6lnxt(-6.499561) (7.198811)2R=0.73172 F=51.8455 S.E=8686.431DependentVariable: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06/12 Time: 12:09Sample: 1978 1998Included observations: 21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118136.0 18175.99-6.499561 0.0000LX 23604.68 3278.970 7.198811 0.0000R-squared 0.731725 Mean dependentvar11996.07Adjusted R-squared 0.717605 S.D. dependentvar16346.06S.E. of regression 8686.431 Akaike infocriterion21.0673Sum squared resid 1.43E+09 Schwarz criterion 21.16678Log likelihood -219.2067 F-statistic 51.82288Durbin-Watson stat 0.137124 Prob(F-statistic) 0.000001⑷指数模型:LS LNY C X Lny=5.318171+0.010005x=t (23.71830) (14.94246)2R =0.921577 F =223.277 S.E =1.560871Dependent Variable: LNY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06/12 Time: 12:17 Sample: 1978 1998Included observations: 21Variable CoefficientStd. Error t-StatisticProb. C 5.318171 0.22422223.71830 0.0000 X 0.0100050.000670 14.942460.0000R-squared0.921577Mean dependentvar8.236497Adjusted R-squared 0.917450 S.D. dependent var 1.756767S.E. of regression 0.50474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60871Sum squared resid 4.840607 Schwarz criterion 1.660349Log likelihood -14.38915 F-statistic 223.277Durbin-Watson stat0.142654 Prob(F-statistic)0.00000⑸二次多项式模型:GENR X2=X^2 LS Y C X X221966.05485.4456.2944ˆx x y+-= =t (3.747) (-8.235) (25.886)2R =0.9976 F =3814.274 S.E =835.979 ⒊选择模型比较以上模型,可见各模型回归系数的符号及数值较为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题名称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专业统计学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1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题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 年12 月31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3年 1 月 5 日目录一、引言 (1)二、模型建立 (1)三、实证研究 (2)(1)对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解释变量进行归纳分析 (2)(2)对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进行OLS回归 (3)(3)将其余变量逐个引入Y=f(X) (5)4(4)消除自相关性 (7)四、模型分析 (8)(1)经济意义检验 (8)(2)拟合优度检验 (9)(3)计量方法描述 (10)(4)模型预测 (10)五、模型结论 (11)六、参考文献 (11)总结 (11)评分表 (12)一、 引言农业(Agriculture )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

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

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

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近些年来,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农业产值也不断上升,农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投入产出比不高等等。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了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四个因素,希望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分析,来揭示我国农业现存的一些问题,力求针对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二、模型建立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选取了四个,即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

由一般经济理论得知,粮食产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粮食产量越大,农业总产值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灌溉面积越大,化肥施用量越大,农业机械总动力越高,则农业总产值越大;超过一定程度,化肥施用量与农业总产值呈负相关。

因此,可设方程为:443322110X X X X Y βββββ++++=其中Y 为农业总产值,单位为亿元;1X 为粮食产量,单位为万吨; 2X 为有效灌溉面积,单位为千公顷;3X为化肥施用量,单位为万吨;4X 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为万千瓦。

三、实证研究本文搜集了我国从1991年至2011年共21年的有关农业发展的数据,如下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表1根据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将方程形式设定为:443322110X X X X Y βββββ++++=1、对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解释变量进行归纳分析表2用OLS 法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模型:4321484756.0605507.3.16036.0944622.004.31738X X X X Y +--+-=(-1.107283)(5.737322) (-0.224539) (-1.432079) (3.507467)3755.148,999235.0..,967186.0,973749.022====F W D RR根据OLS 回归所得各值可看出,X1、X4的t 值大于2,可通得过检验(根据经验),而X2、X3的t 值小于2,与Y 关系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消除多重共线性,使得相关解释变量更加显著,故作如下逐步回归法:2、对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进行OLS 回归做Y 与1X 2X 3X 4X 之间的回归,结果如下表3、4、5、6所示:表3 ①表4 ②表5 ③表6 ④由表3、4、5、6得到结果如下:① 1173519.290.87746X Y +-= 730727.02=R -5.951206 7.180563②2327832.22.107256X Y +-= 911123.02=R -11.93710 13.95631③392447.1021.29175X Y +-= 886005.02=R -7.410325 12.15214④4439526.0147.7392X Y +-= 916991.02=R -3.992354 14.48765以上四个方程,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农用机械总动力4X 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最大,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t 检验值= 14.48765也最大),选出最优简单回归方程为Y=f(4X )。

3、将其余变量逐个引入Y=f(4X ) 引入1X 后,结果如表7:表7如表7所示,加入变量1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16991提高到了0.969802,而且1X 的t 值5.610611>2且P 值<0.05,显著,而且符号符合经济意义,通过经济意义检验,所以1X 应予以保留。

接下来引入2X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结果如表8:表8如表8所示,加入变量2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69802提高到了0.970384,而且2X 的t 值-0.578012绝对值<2且P 值>0.05,不显著,显然2X 通不过检验,故应予以排除。

接下来引入3X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结果如表9:表9如表9所示,加入变量3X 后,2R 值有原来的0.969802提高到了0.973666, 而且3X 的t 值-1.579405绝对值<2且P 值大于0.05,不显著,显然3X 通不过检验,故应予以排除。

综上,得结论:回归方程以Y=f(41,X X )为最优方程。

4、消除自相关性在Y 与41,X X 的OLS 回归分析中,其..W D 值为0.821965。

根据一般经验,..W D 值在1.5-2.5之间通过检验,显然在这里通不过。

存在自相关性,故应用广义差分法进行修正。

如表10:表10得知124.1.. W D ,不在范围1.5-2.5之间,继续计算二阶差分。

如表11:表11从上图可知,引入二阶差分之后,2R 从0.969802提高到了0.987706,..W D 值为1.981112,在1.5与2.5之间,但是1X 的t 值为1.982013小于经验值2,P 值>0.05,通不过检验。

为了得到模型的最佳结果,在这里尝试用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

表12:表12运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进行修正之后,2R 提高到了0.992180,41X X 、的t 值均大于2,且..W D 值=1.728654。

查杜宾-瓦特森检验上下界表得 L D =1.20,UD =1.41,基本消除了自相关性。

对比得知,此结果为最佳,故保留此结果。

因此最后模型为:21315602.0835283.087.40937X X Y ++-=-21.02834 19.84302 39.92958728654.1..,906.1141,991311.0,992180.022====W D F RR四、模型分析1、经济意义检验由模型可知,农业总产值与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或减少,农业总产值也会相对增加或减少;如下图所示,农业总产值(Y )与粮食产量(1X )、农业机械总动力(4X )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说明此模型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能用经济检验的标准对其进行解释。

做散点图,如图1:图12、拟合优度检验图2对于统计检验,这里采取拟合优度检验。

由0.9877062=R ,984193.02=R 可知,拟合优度还是比较高的,由图2的拟合图和残差图中也可以看出。

3、计量方法描述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

它通过最小化无误差的平方和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的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还可以用于曲线拟合。

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如果模型被检验证明存在异方差性,则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估计模型,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逐步回归法:以Y 为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根据拟合优度的变化决定新引入变量是否独立。

如果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是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如果拟合优度变化不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

4、模型预测为了得到2012年的农业总产值,收集数据,201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利用Eviews 进行模型预测,得到最近20年的趋势图,如图3.图3五、模型结论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增加对农业中农用机械设备的投入量,只有大规模的机械设备投入,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因地制宜,建立与农业机械化相配套的农村经济体制,以提高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面积的增加会带来农业产值的增加,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耕地灌溉的低效率问题或灌溉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显著。

针对此问题,应当改进土地灌溉的方式,节约水资源,如用滴灌、喷灌的灌溉方式替代传统的浇地灌溉。

在一定程度内,化肥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总产值。

相对于林牧渔业来说,粮食在农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粮食产量每增加一万吨,农业总产值增加0.7192177亿元,粮食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

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对粮食的投入。

参考文献: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3.李国璋,周琦.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4.谢为安.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5.吕美巧马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J].农机化研究.2008.总结:通过这两周的课程设计,让我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和Eviews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课程设计整理了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算是学到了东西,从而到达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