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案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的类型与标准2.3 数据编码与传输技术2.4 传输介质的选择与使用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3.4 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与通信过程第四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4.1 网络接口卡的作用与类型4.2 交换机的功能与分类4.3 路由器的功能与分类4.4 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的选择第五章:局域网技术5.1 局域网的概述与分类5.2 常见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5.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5.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广域网的概述与分类6.2 常见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广域网的组建与维护6.4 广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七章:互联网基础7.1 互联网的概述与发展历程7.2 互联网的组成与结构7.3 互联网协议TCP/IP7.4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与技术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8.1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8.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处理8.3 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策略8.4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第九章:网络编程与应用9.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工作原理9.3 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与工具9.4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1 云计算的概述与架构10.2 云计算服务模型与部署模式10.3 大数据网络的概念与技术特点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的概念,以及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标准和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
三、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难点解析:理解协议分层的好处,以及如何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通信。
网络计划应用实例
网络计划应用实例
某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集中式网络结构,公司总部和4个办公室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点。
网络规划要求:
1. 总部和4个办公室之间采用光纤线缆进行连接,保证100以上带宽;
2. 每个办公室部署24台台式机和5台服务器,总部部署48台台式机和10台服务器;
3. 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设备部署;
4. 总部和每个办公室各自划分一个子网,划分子网时需要考虑未来网络规模的扩展;
5. 总部设置服务器,实现远程访问。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给出如下网络方案:
1. 采用光纤将总部和4个办公室相连,保证总带宽大于100。
2. 每个办公室采用一台24口以上交换机,总部采用两台48口以上交换机相连。
3. 总部子网192.168.1.0/24,4个办公室子网分别为192.168.2.0/24、192.168.3.0/24、192.168.
4.0/24、192.168.
5.0/24。
4. 在总部设置一台路由器连接各个办公室,设置服务器实现远程访问。
5. 按规划布设各种网络设备和线缆。
以上网络布置应是能满足公司目前和未来网络需求的方案。
以后如需要扩展,还可以扩展子网或增加更高规格的网络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PPT课件
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
网络设备的传输速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常见的传 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等。
传输协议
不同的传输协议对应不同的传输速率,如以太网协议对应 10Mbps、快速以太网协议对应100Mbps、吉比特以太网 协议对应1Gbps等。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会影响传输速率,如光纤的传输速率比铜线更 高。
云计算的发展将促进网络互联设备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AI与网络互联设备的融合
AI技术可以应用于网络互联设 备,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应用。
AI技术可以优化网络互联设备 的能耗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运 营成本。
AI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网络互联 设备的创新和升级,催生更多 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网关
网关是用于连接不同协议或不同网络 段的设备,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协议 或网络段转换成另一个协议或网络段 。
网关在网络互联中起到协议转换和数 据转发的功能,使得不同协议或不同 网络段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 备。
在网络互联中,调制解调器主要用于将数字信号与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相连接 ,实现数据的传输和Fra bibliotek收。兼容性
兼容性
网络互联设备的兼容性决定了其 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之间的 互操作能力。
标准协议
遵循国际标准协议的网络设备具 有更好的兼容性,如IEEE 802.3 标准协议。
厂商技术支持
厂商对设备的技术支持力度也会 影响设备的兼容性,如是否提供 驱动程序和配置文件等。
安全性
01
安全性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应用案例网络拓扑结构图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介质2.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网络介质的类型和特点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2 教学内容常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实践法2.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2.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三章:TCP/IP协议栈3.1 教学目标理解TCP/IP协议栈的组成和作用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3.2 教学内容TCP/IP协议栈的组成: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ICMP协议等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ping、tracert、netstat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诊断工具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3.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和应用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法和拓扑结构学会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2 教学内容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共享式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4.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5.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作用和功能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2 教学内容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互联技术:静态路由、动态路由、VLAN、NAT等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5.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互联网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与应用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与交流6.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FTP、SMTP、POP3等互联网信息检索与交流工具: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工具、社交网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互联网应用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6.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7.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学会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述:安全威胁、安全策略等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算法等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7.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八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8.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应用开发的流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网络编程接口8.2 教学内容网络编程基础:套接字编程、多线程编程等网络应用开发:客户端/服务器模型、Web应用开发等网络编程接口:Socket API、协议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编程与开发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8.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九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技术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云计算基本概念:IaaS、PaaS、SaaS等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场景: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9.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十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10.2 教学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互联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0.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发展案例网络搭建实操环境10.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课堂问答重点和难点解析1. 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
《网络攻防原理与技术(第 3 版)》教学课件第7章
MIME漏洞则是利用Internet Explorer在处理不正常的 MIME类型存在的问题,攻击者有意地更改MIME类 型,使IE可以不提示用户而直接运行电子邮件附件 中的恶意程序等。
配置木马 传播木马 启动木马 建立连接 远程控制
配置木马
配置木马:
通信配置:监听端口、DNS、IP等 功能配置:文件读取、键盘监听、截屏等 安装配置:安装路径、文件名、是否删除安
装文件、注册表启动项等
配置木马
案例:冰河木马的配置界面
远程控制木马的运行步骤
远程控制木马进行网络入侵的过程:
远程控制木马
木马体系结构:C/S 架构,木马程序 + 控 制端程序
木马程序即是服务器端程序。 控制端程序作为客户端,用于攻击者远程控
制被植入木马的机器。
远程控制木马与远程控制软件的区别?
隐蔽性: 木马被隐藏,避免被发现; 非授权性:木马程序不经授权控制主机
远程控制木马的运行步骤
远程控制木马进行网络入侵的过程:
计算机木马
木马程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自动搜索已中木马的计算机; 管理对方资源,如复制文件、删除文件、查 看文件内容、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 跟踪监视对方屏幕; 直接控制对方的键盘、鼠标; 随意修改注册表和系统文件; 共享被控计算机的硬盘资源; 监视对方任务且可终止对方任务; 远程重启和关闭机器。
2007~20半年:毒王“AV终结者”
恶意代码概念的发展史
2010~2020:虚拟货币和隐秘网络带动的 勒索新对抗
2013年开始,勒索软件、挖矿木马逐步泛滥 2016:Mirai爆发,致瘫Dyn 2017:WannaCry全球大爆发 2019:WannaMine挖矿木马爆发
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第二版)第七章
本章主要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当前一些主要互联网基础 知识和最新互联网应用技术(如博客、RSS、Wiki、Tag、 网摘、SNS等)的应用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 基本HTML标志对 DHTML与HTML的区别与联系 ASP、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在IIS中的安装、启用ASP和的方法 的主要优点 XML的主要功能与特征 域名类型和结构 Gmail的主要特点和注册方法 Web2.0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新技术 博客、RSS、Wiki、Tag、网摘和圈子的使用方法
在完整的域名中,最右一个“.”的左边部分称为二级域名, 命名规则由相对应的顶级域名管理机构制定,并由相应的 机构来管理。我国互联网的二级域名分为行政区域名和类 别域名两类。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 (3)三级域名(TLD) 在完整的域名中,二级域名的左边部分称为三级域名, 由相对应的二级域名所有人来管理。由于各个顶级域名的 政策不一样,这个管理者可以是专门的域名管理机构,也 可以是公司或个人。 3. 域名注册机构 各级域名分别是由ICAAN、InterNIC、CNNIC 注册、管 理的。 (1)ICANN 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成立于1998 年10月,是一个集合了全球网络界商业、技术及学术各领 域专家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它负责互联网协议(IP)地 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 (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 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
TCP/IP协议研制成功 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网 络开始采用IP协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转折点。 第一个Internet诞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在1985开始建立NSF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 术的主干网NSFNET,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 接到世界各地。 Internet的商业化运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Web技术和相应的浏览器的出现,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新的飞跃。1995年,NSFNET 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 Internet的高速发展 1995年以来,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平均每 半年翻一番。 第二代互联网(Internet2) 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关键技术就是目前经常见 到的Web2.0,当然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其中一个 重中之重就是下一代IP协议——IPv6。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人类所处的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的迅速发展及相互渗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历程:1、以数据通信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1954年,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严谨来说是一种联机系统,只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1968年,建立该网的最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保证在现代化战争情况下,仍能够利用具有充分抗故障能力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确保军事指挥系统发出的指令能够畅通无阻,APPA网的建成标志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一、是网络中通信双方都是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二、是计算机网络功能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为主。
3、体系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IBM公司的SNA和DEC公司的DNA最著名,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各层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遵守的规则。
4、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internet 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大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高速互联,智能与更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物理连接上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1、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担负数据处理工作。
2、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传送,接收和转发。
NetworkDesign第七章物理网络设计
树型拓扑结构层次分明,易于扩展和 维护。信息沿着层次逐级传递,每个 节点只与其上一级和下一级节点有连 接关系,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和具有层 次结构的组织。
环型拓扑结构
总结词
一种首尾相连的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都 有两个连接,形成一个闭环。
VS
详细描述
环型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信 息沿着环路单向传递,即使某个节点或连 接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
03 网络布线设计
网线类型和规格
网线类型
双绞线和光纤是最常见的两种网线类型。双绞线由两根绝缘 的金属线对扭在一起组成,而光纤则由玻璃或塑料纤维组成 ,传输速度更快,但成本较高。
网线规格
网线的规格通常指线缆的直径、芯数、传输速率等参数。常 见的规格包括Cat 5、Cat 6和Cat 7等,其中Cat 7支持万兆 传输,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
的高速传输。
可靠性
选择稳定可靠的设备, 能够保证网络的持续运
行。
扩展性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 设备,能够满足未来网
络发展的需求。
安全性
选择具有安全功能的设 备,能够保护网络免受
攻击。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选择
性能
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能够提高 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
可扩展性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能够满足未来 业务发展的需求。
网络设计第七章物理网络设计
目录
• 物理网络设计概述 • 网络硬件设备选择 • 网络布线设计 •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 网络地址规划 • 网络性能优化设计
01 物理网络设计概述
物理网络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物理网络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 和网络规模,规划、构建和优化 网络硬件设施的过程。
计算机导论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 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也称为远程联机系统。这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如图7-1所示。
图7-1 远程联机系统
远程联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终端无独立的处理能力,单向共享主机的资源(硬件、软 件),所以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结构属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2.环型拓扑网络
节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如图7-7所示,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单 向传送。
图7-7 环型拓扑结构
网络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但是环中某一个节点以及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线 路出现故障,都会造成网络瘫痪。 环型网络中,网络节点的增加和移动以及环路的维护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 Mbit/s以上。但 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 专用网络。局域网的目的是将个别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一个数据共享集 体,软件控制着网上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传输。局域网结构如图7-4所示:
研究网络体系结构的目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以便在统一的原则指 导下进行网络的设计、建造、使用和发展。
7.5.2 网络协议的概念
1. 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就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或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连网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之间要进行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成功传递就必须共同遵守 网络协议。
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 备。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 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教学教案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教学教案第一章:网络互联基础1.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互联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技术。
3. 理解网络互联层的基本功能和路由算法。
1.2 教学内容1. 网络互联的定义和分类。
2. 物理层技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通信。
3. 数据链路层技术: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
4. 网络互联层: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
3. 采用实验法,进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实际操作。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2.1 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互联设备在网络架构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1. 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和虚拟交换机。
2. 路由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表和路由算法。
3. 网关:网关的定义、功能和配置方法。
4. 其他设备:防火墙、无线接入点和网络互联卡。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设备结构和功能。
2. 采用实验法,进行设备配置和调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设备功能的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第三章:网络互联协议3.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互联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网络互联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 理解网络互联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1.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 互联网协议(IP):IP地址、子网划分和路由算法。
3. 应用层协议:、FTP、SMTP和DNS。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教学教案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第一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种类及功能。
3. 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网络互联技术概述1.1 网络互联技术的定义1.2 网络互联技术的分类1.3 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2. 网络互联设备2.1 交换机2.2 路由器2.3 防火墙2.4 无线接入点3. 网络互联技术应用场景3.1 企业网络互联3.2 数据中心网络互联3.3 家庭网络互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互联技术。
2. 讲解:详细讲解网络互联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网络互联技术解决方案。
4. 实践: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网络互联环境。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3.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高级网络互联技术项目教程》第二章——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2. 掌握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的功能及协议。
3. 了解TCP/IP四层模型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2. OSI七层模型2.1 物理层2.2 数据链路层2.3 网络层2.4 传输层2.5 会话层2.6 表示层2.7 应用层3. TCP/IP四层模型3.1 链路层3.2 网络层3.3 传输层3.4 应用层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网络体系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体系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分层模型,以及OSI七层模型和TCP/IP 四层模型的功能及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数据交换相关的课程设计
数据交换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2. 学会运用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了解常见的数据传输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数据加密和安全性相关知识,提高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据交换网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能够分析并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交换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网络通信有初步的了解,但数据交换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据交换基本概念:介绍数据交换的定义、分类及各自特点,重点讲解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原理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通信基础2. 网络通信协议:学习TCP/IP协议体系,了解IP、TCP、UDP等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协议与标准3. 数据传输技术:探讨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包括光纤、双绞线、无线电波等传输介质的特性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传输技术4. 数据加密与安全:介绍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学习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及混合加密技术,了解安全协议和网络安全策略。
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与加密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模拟实验,设计简单的数据交换网络,实际操作配置网络设备,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2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3 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常见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Linux、macOS 1.4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传播途径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措施第二章: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1 软件概述软件的定义、分类与开发过程软件版权与知识产权保护2.2 常用软件与应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网络通信软件:QQ、、电子邮件等2.3 计算机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的分类与选择常见编程语言简介:C、C++、Java、Python等2.4 计算机应用领域与案例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与多媒体应用与机器学习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3.2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网络协议的定义与作用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族3.3 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局域网:以太网、Wi-Fi等广域网:电话网、互联网等3.4 网络设备与网络配置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网络配置方法与技巧第四章: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4.1 文字处理基础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字体、段落格式设置与排版4.2 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表格制作技巧与样式设置数据排序、筛选与公式应用4.3 演示文稿制作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幻灯片设计、动画与放映4.4 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实践办公自动化概述与分类常见办公自动化设备与软件应用第五章: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5.1 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接入方式与网络速度网络浏览、与5.2 电子邮件应用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管理、邮件分类与搜索5.3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5.4 网络安全实践与案例分析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策略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六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6.1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硬件组件的功能与性能指标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与技巧6.2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升级操作系统安装的一般流程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软件升级与更新的方法6.3 计算机系统维护定期维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清理磁盘和文件管理系统优化和性能检测6.4 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处理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软件故障的常见表现与解决办法数据恢复原理与实践第七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7.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管理系统的演变数据库系统的组成7.2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创建数据库和表格设置数据类型和约束7.3 数据查询与操作SQL语言的基本查询语句数据更新、删除和插入操作高级查询技术7.4 数据库应用实例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开发流程第八章:程序设计基础8.1 程序与编程语言程序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的分类与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8.2 算法与逻辑结构算法的定义与特性常见算法设计与分析逻辑结构:顺序、选择、循环8.3 常用编程工具与环境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代码编辑、编译与调试版本控制与协同开发8.4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简单的编程案例:计算器、数据分析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际项目开发流程简介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9.1 多媒体概述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多媒体文件格式9.2 图像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基本技术音频文件格式与处理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9.3 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视频编辑与特效制作动画设计原理与软件9.4 多媒体应用案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数字故事讲述与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第十章: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生活10.1 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电子商务模式与交易流程电子商务的安全与法律问题10.2 网上购物与支付网上购物平台的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原理与实践网络安全支付的注意事项10.3 社交媒体与网络生活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与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网络生活的法律与道德规范10.4 互联网创业与就业互联网创业的基本条件与风险网络营销的基本策略互联网行业就业前景与趋势第十一章: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11.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图形与图像的区别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图形处理的基本概念11.2 图形软件与工具常见的图形软件及其特点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形的处理动画制作软件与技术11.3 图形设计原则与技巧设计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等色彩理论及其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图形设计的基本技巧11.4 动画原理与制作动画的基本类型与原理帧动画与补间动画的制作动画编辑与优化技巧第十二章:与机器学习12.1 概述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的应用领域与挑战的基本技术12.2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的定义与类型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简介12.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常用深度学习框架简介12.4 应用案例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系统与智能第十三章:云计算与大数据13.1 云计算概述云计算的定义与服务模型云计算的类型与优势云计算平台的选择与使用13.2 云存储与云服务云存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常见云存储服务及其比较云服务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13.3 大数据概述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挑战大数据的应用领域13.4 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流程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第十四章:编程语言进阶与应用14.1 高级编程语言特性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并发编程14.2 编程语言选择与应用场景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应用领域跨平台编程与框架现代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14.3 软件开发方法与实践敏捷开发与Scrum方法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代码复用与模块化设计14.4 项目管理与协作工具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版本控制系统的使用团队协作与沟通工具的选择第十五章: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计算机伦理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与问题网络安全与隐私权知识产权与数字鸿沟15.2 社会责任与法律规范网络行为规范与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15.3 信息技术教育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现状数字素养与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15.4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未来计算技术的前景人类与机器的融合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与应用、网络基础、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生活、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与机器学习、云计算与大数据、编程语言进阶与应用、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十五个章节。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7.2 局域网
7.2.1局域网的特点
1. 2. 3. 4. 5. 6. 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 传输速率高 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 支持传输介质种类多 支持多种协议 有规则的拓扑结构
第8页
7.2 局域网
7.2.2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服务器:是向所有工作站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工作站:是指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供用户使用的个人计算机。 网络适配器:也叫网络接口卡,俗称网卡。
7.3 计算机网络的组用于局域网内部多个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的连 接,可以提供多个微机连接端口,在工作站集 中的地方使用Hub,便于网络布线,也便于故 障的定位与排除。集线器将接收到的信息直接 发送到各个端口。
7.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与集线器功能相似,它能选择合适的端口送出 信息,与集线器将信息发送至各个端口相比,它可减 少网络传输的信息流量,降低系统的负担。交换机因 为具有路由的能力,它必须查看数据内容,所以具有 一些纠错功能。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联。 连接在Switch上的多个端口设备,可并行完成数据传 输,因此数据传输效率可大大提高。
域 名 国家或地区 域 名 国家或地区
au ca ch cn de dk es
澳大地亚 加拿大 瑞士 中国 德国 丹麦 西班牙
fr gr jp nz ru uk us
法国 希腊 日本 新西兰 俄罗斯 英国 美国
7.4.5 FTP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 写,FTP是最早的Internet服务功能,也是Internet 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FTP的作用是将Internet网 上的用户文件传送到服务器上(上传)或者将服务 器上的文件传送到本地计算机中(下载)。它是广 大用户获得丰富的Internet资源的重要方法,远程提 供FTP服务的计算机称为FTP服务器站点。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⑤调制解调器
信号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模 拟信号,称为“调制”;把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 的数字信号,称为“解调”。
15
7.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按组成部件:计算机网络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软件主要包括:
• (1)操作系统: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 2012 Server、UNIX、Linux等。 • (2)网络协议 • (3)通信软件
25
局域网的分类
②令牌总线网 ③令牌环网 ④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⑤异步传输模式
26
2.拓扑结构
27
7.2.2 组建局域网
3.所需设备及工具 • 组建星型拓扑结构的有线以太网一般需要:交 换机、网卡、双绞线等网络设备 。 ①交换机
28
②网卡
29
③双绞线
30
③双绞线
31
③双绞线
• 直通线:异种设备互联。 • 交叉线:同种设备互联。 排线顺序
3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7.1 7.2 7.3 计算机网络概述 组建简单局域网 Internet
4
7.1 基本概念
7.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定义
• 美苏争霸 • ARPANET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多台具有独立 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设备和 相关软件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的计算机系统。
21
7.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22
7.2 组建简单局域网
7.2.1 问题及解决方案
23
7.2 组建简单局域网
7.2.2 组建局域网
1.局域网的分类 • 按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可分为:以太网、令 牌总线网、令牌环网、FDDI、ATM等;今天的 局域网几乎都是以太网。按有线和无线可分为 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7.1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2、物理连接: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逻辑功能:把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
3、4、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覆盖范围、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使用性质。
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有线网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紧急简便,但传输距离短。
管线传输距离远,传输率高,但成本高。
无线网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为传输介质,另外还有卫星数据通信网。
付费,属于经营性网络,商家建造维护,消费者付费使用。
6、网络协议: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严格遵守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通信规程,要交换的数据格式、控制信息的格式、控制功能以及通信过程中事件执行的顺序等的通信规程。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时序7、 协议分层: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各层完成特定的功能,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
8、 网络体系结构: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将整个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 参考模型:是一组协议,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考虑了网络互联问题。
主机A 主机B信息交换单位Message (信息报文)Message Message Message Packet (分组)Frame (帧)Bits (二进制流)传输介质路由器路由器传输介质7.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本地连接:利用网卡和网线与局域网连接。
IPConfig命令用于检查当前TCP/IP网络中的配置情况。
Ping<要连接的主机的IP地址>:命令用于监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Tracert目的主机的IP地址或主机名:判定数据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路径上各个路由器的信息。
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第2版)第七章
如SSH、Telnet等,支持在远程计算机上执 行命令和脚本。
远程监控工具
远程协助软件
如SNMP、NetFlow等,提供网络设备的远 程监控和管理功能。
如TeamViewer、AnyDesk等,可实现屏幕 共享、文件传输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方便 网管员为用户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02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跟踪行业动态
关注网络技术和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新兴技术和趋势。
学习新技术
积极学习云计算、虚拟化、SDN等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实践技术应用
将所学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实践经验积累和分享
1 2
总结经验教训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知识库 和案例库。
分享经验
按照选定的恢复方式,执行数据恢复操作,并确保恢复过程中的 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灾难性事件应对策略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针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硬件 故障等,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设立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在灾难事件发生 时快速响应和处理。
定期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灾难恢复演练和培训,提高团队应对灾 难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关闭不常用的服务,减少系统资源 占用。
清理系统垃圾
定期清理系统垃圾文件,释放磁盘 空间。
03
02
优化系统配置
调整系统参数配置,提高系统性能。
升级系统补丁
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确保系统安全 稳定。
04
应用软件部署及更新
软件安装与配置
安装和配置应用软件,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数据备份与恢复
网络设备技术方案
目录第一章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3)1。
1网络需求分析 (3)1.2网络设计原则 (3)第二章网络建设方案 (6)2.1方案特点 (6)2.2网络拓扑设计 (7)2。
3组网选型说明 (7)2。
4主要网络设备介绍 (9)2.4。
1 H3C S7500E系列高端多业务以太网交换机 (9)2.4。
2 H3C S5120—E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16)2。
4.3 H3C MSR50系列多业务开放路由器 (22)2。
4.4 H3C UTM统一威胁管理安全产品 (31)2.5网络规划方案说明 (41)2.5。
1 VLAN安全设计 (41)2.5.2 防网络病毒设计 (42)2.5。
3 防网络攻击设计 (44)2。
5.4 IRF2虚拟化设计 (49)2.6IP地址规划设计 (50)2。
7网络优化 (52)2.7.1 IP优先级划分 (53)2.7.2 QoS策略规划 (54)2。
7.3 QoS数据分类 (54)2。
7.4 QoS拥塞管理与拥塞避免 (55)第三章网络管理建议设计 (56)3。
1网络管理软件的要求 (56)3.2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57)第四章设备清单 (60)4.1办公内网设备清单 (60)4。
2办公外网设备清单 (62)4.3住宅楼网设备清单 (63)第五章售后服务 (64)5.1服务保障 (64)5。
2故障的申报和处理流程 (66)5.3维修和更换服务 (68)5.4用户投诉流程 (68)第六章项目培训 (69)6.1培训目标与人员要求 (69)6。
1。
1 培训目标 (69)6.1。
2 培训人员要求 (69)6.2培训方式及内容 (69)6.2.1 现场培训 (69)第七章项目管理及实施 (71)7。
1工程作业流程 (71)7.1.1 编制工程设计方案 (71)7.1。
2 确定工程组织结构 (72)7.1。
3 工程施工详细设计 (72)7.1.4 设备采购与进场 (72)7。
1。
5 施工准备 (72)7.1。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第七章
项目七:网络工程收尾【项目描述】本项目主要强化对网络测试工具的学习,系统的讲述如何运用工具对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测试及故障判断,最终能够对网络工程进行验收。
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最终能够顺利的对网络进行测试,从而有效的解决网络故障。
【项目分解】任务一:网络的测试与验收1.线缆的测试2.网络设备的测试3.网络工程的验收任务二: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1.认识网络故障测试工具2.网络故障排除【学习目标】1.能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对线缆进行测试,排除线缆方面的故障。
2.能够对相关网络设备进行调试、检测及测试从而解决一定的网络故障。
3.掌握网络工程验收中的注意事项,并能够对网络工程进行验收,任务一:网络的测试与验收【任务目标】学习运用网络测试工具对双绞线,同轴电缆及光纤等网络传界介质进行测试及排障,使学员熟练掌握排除网络线缆故障的能力。
【任务描述】介绍几款常见的线缆测试工具,通过实例操作完成对各种线缆的测试。
【知识准备】双绞线是用于连接网络两端,完成数据传输任务的传输介质。
因此线缆是否能够工作,也就是指其能不能将数据从一端到另一端。
可以通过检查线缆是否存在断裂或接头松脱的情况,如果出现这些因素,线缆就无法连通。
因此这类的测试可以称为“连通性”测试。
如(图7-1 线缆测试仪)就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出来的一种简单的工具。
线缆测试仪一般由信号发送端与信号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它的使用相当简单,将双绞线的一端接在信号发送端,一端接在信号接收端,然后按下信号发送按钮,观察信号接收端的8个指示灯是否均能亮起,如果能说明线缆正常,如果那个指示灯不亮就说明那个线对有问题。
图7-1 线缆测试仪1 线缆的测试1.1双绞线连通测试【活动情景】如何使用电缆测线仪测试网线?【活动准备】如果无法找到Net Tools等专业网线测试工具,也可以购买廉价的网线测试仪,例如上海三北的“能手”电脑网络电缆测试仪,价格较为便宜,用于网线的连通性测试绰绰有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转发器 转发器又被称为中继器或放大器,执行物理层协议,实 现电气信号的“再生”。转发器用于互连两个相同类型的 网段 (连接两个 BUS),主要功能是延伸网段和改变传输媒体, 从而实现信息位的转发。 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中继器。
2018/10/15
5.集线器 集线器 (HUB)是局域网 LAN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网 络连线的连接点 ( 中继接收信号 ) 。集线器有多个户端口, 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之类的外围设备。一个以太网数据包 从一个站发送到集线器上,然后就被广播到集线器中的其 它所有端口,所以基于集线器的网络是一个共享介质LAN。
2018/10/15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7.1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Internetworking)本质:实现相同(或者不同) 网络终端应用设备间的通信,主要涉及到局域网之间, 广域网之间,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相互通信。(课本 P290)
2018/10/15
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七章
2018/10/15
1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 3.掌握:网络互联技术及子网规划; 4.掌握:网络互联常用设备及功能。
2018/10/15
第七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
本章学习一些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与应用,包括集线器、 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另外还介绍网络专题。 §7.1 网络互联概述 §7.2 网络互连设备 §7.3 网络互联相关知识
2018/10/15
§7.2 网络互连的层次 互连(Interconnection):指在两个物理网络之间 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但不能保证两个网 络一定能进行数据交换,这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 议是否相互兼容; 互通 (Intercommunication):指两个网络之间可 以交换数据;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系统之间具有透明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 三者关系:互连是网络互连的基础,互通是网络互 连的手段,互操作是网络互连的目的。
§7.3 网络互连设备(区别“互联”一词) 网络互连设备是网络互连的关键。实现不同子网协议之 间的转换,保证执行两种不同协议的网络之间可以进行互 连通信。 协议转换包括协议数据格式的转换、地址映射、速率匹 配、网间流量控制等。 一、物理层连接设备 1.网卡(NIC,工作在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ISA接口网卡 PCI接口网卡 PCMCIA网卡 USB接口网卡 2.调制解调器(modem) 3.ADSL/Cable modem
2018/10/15
数据链路层互连的结构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网桥
2018/10/15
网络层互连的结构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网络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2018/10/15
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可以分为: 物理层互连 物理层互连的设备是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互连 数据链路层互连的设备是网桥(Bridge),二层交换机; 网络层互连 网络层互连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三层交换机; 高层互连 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 互连,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Gateway)。
网桥 端口管 理软件 网桥协 议实体 路由表
端口1
缓存
端口2
网桥
局域网1
局域网2
主机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主机E
主机F
2018/10/15
(1)网桥的应用环境: 一个单位的多个部门局域网的互连; 办公楼之间局域网的互连; 将数千台计算机按地理位置或组织关系划分为多个子 网的互连; 超过单个局域网的最大覆盖范围的多个局域网互连; 企业中部门的信息对安全、保密方面要求不同的局域 网互连。
具体网络如下: 以太网—以太网 以太网—FDDI 以太网—令牌环 以太网—ATM网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命名、编址方法与目录结构,以提供全 局的网络编址方法与目录服务;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分组大小规定,分组在网络之间传输可 能需要分段; 每种网络有不同的用户访问控制机制,以管理用户对各种 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网络内部的路径选择依靠网络自己的差错检测与拥塞控制 技术,具有在不同网络之间路由选择能力; 不同网络可能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互连网络不 应依赖于原来网络所提供的服务类型。
D-link DE-809TC 10M8口
2018/10/15
二、数据链路层连接设备 1.网桥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仅转接必要信息); 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 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 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网 络之间的通信; 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 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路由器
2018/10/15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高层互连 局域网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示 话 输 络 层 层 层 层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传输介质 网关
2018/10/15
2018/10/15
(1)网桥——桥接器(信桥),提供了一 种对LAN的扩展。 (2)使用场合:以太网、FDDI、令牌环、 ATM网 (3)特点:地址过滤、帧限制功能、监控 能力、缓冲能力、透明性。 (4)使用的协议:IEEE802.1 (5)分类:透明网桥、源路由网桥、远程 网桥
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