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的就业指导采取让学生降低求职要求,即“先就业再择业”,让学生被迫接受职业世界信息以达到就业目的。

事实是大多用人单位招聘的大学生不具备相应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导致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即“用人荒”[1]。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需从大学生自身着手,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准备,提高职业决策能力,只有个体自身的职业自我与职业世界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匹配,才有可能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综上,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需加强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心理特点的了解,以为职业生涯辅导的评估提供有力证据[2]。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以期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概念内涵自Super (1953)提出职业成熟度概念以来 ,综合以往对职业成熟度概念及结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研究者倾向性有所不同,如Super 认为职业发展是个体在职业规划性、职业探索、职业信息、职业决策四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Westbrook (1973)则编制了职业认知成熟度测验,他强调职业成熟度的核心就是个体的认知能力,即个体的职业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则会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选择;Savickas (1984)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与年龄相适宜的职业决策应对职业发展任务的一种准备程度[3]。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职业成熟度的定义所有区别,但大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它是动态阶段性变化的,且是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状态。

二、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情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分析。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以期掌握其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对策。

1.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状况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定为更加倾向于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

根据课堂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观选择时,更多的关注“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他们非常重视工作环境的自由性,但同时又希望获得传统工作的社会地位。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随着大学生的逐年扩招,以及社会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准备以及就业压力应对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两大重点工作。

大多媒体报道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人才过剩”,事实是大多用人单位并不能招到合适的人才,招聘的大学生不具备相应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导致存在“用人荒”。

当前大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经历,他们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职业世界,不能将自身与职业世界进行匹配。

我们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内涵,重点探讨其相关变量,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谋取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概念内涵自Super (1953)提出职业成熟度概念以来,综合以往对职业成熟度概念及结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研究者倾向性有所不同,如Super 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对待职业的态度和有多大能力实现预期目标,是衡量职业成孰水平的重要因素[1]。

”即他认为职业成熟度是存在阶段性发展特点。

Crites (1978)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职业行为的关系,是指做出具有现实性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致的明确的职业选择,即关键在于具有明确、理性、且正确的职业目标与规划。

Crites 之后指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不仅仅是个体在不同时间选择职业领域的稳定性,与工作环境的匹配性,更包含职业决策能力以及职业决策态度[2]。

Wingate (1903)则认为,个体的职业能力除了来自于后天训练,还受遗传的影响,只有对个体进行早期的职业选择进行指导,以使个体在了解自我及职业状况情况下进行职业规划而做出明智选择。

综上,我们认为,虽然不同研究者对于职业成熟度概念内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它是动态阶段性变化的,且是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状态。

二、职业成熟度相关研究在梳理文献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大量研究者对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即进行总体以及差异性特点分析 。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作者:龚欢欢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9期摘要: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测量及应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并在一定领域内提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但是,由于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对于其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本土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87-0220世纪50年代,Super首次提出了职业成熟度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完成不同阶段相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

此后的50多年里,Westbrook,Crites和Savickas等人分别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和多维模型,许多学者也纷纷开展了大量关于职业行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在国外职业成熟度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并且将研究对象群体集中在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之中,对职业成熟度理论、测量及应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理论与测量的发展2000年,龙立荣等发表的《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一文以及沈之菲编写的《生涯心理辅导》一书,分别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理论。

此后,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以国外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一)对国外职业成熟度理论与测量的修订2003年,朱云立翻译并修订了Crites的1978年版CMI,对70名南京师范大学在校生的职业成熟度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分为态度和能力两个部分。

该量表的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较好,但态度量表的构想效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由于被试人数较少,并且主要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因此问卷对于中国大学生的适应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3年,马远对Crites的1995年版CMI进行了修订和验证,量表包含态度和胜任特质两部分,通过对广州市技校等大中专院校的479名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虽然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但是胜任特质问卷的分半信度并没有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

A to’ d rs uu oma U iesy 7 5 Q f, uh r a d es S Q f N r l nvrt,2 3 6 , uu i 1
Sa o h nd ng, i Chna
测, 重测信度为 07 1 . , 7 具有 良好 的信 、 效度 。量表共 3 4题, 其 中包括: 职业 目标项 目( 题 )职业 自信项 目( 8 、 6题)职业价值 、 项 目( 6题)职业 自主项 目( 、 4题)亲友依赖项 目( 、 4题)职业参 、 照项 目( 6题) 。要求被试根据 自己的实 际, 照“ 常不符合” 按 非
2 研 究对 象与方 法
21研 究对 象 . 对 师范大学 30 5 0名在 校 大 学 生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回 问 收
关键 词 大 学 生 职 业 成 熟度 职 业 生涯 调 查 研 究
S u y n Ca e r M a u iy o Co lg S u e t / L t d ig r e t rt f l e e td n s / i L we , h n Z e b n , o Yu h n i i C e h n a g Gu c e
o l c id r o , su n s te r d se n y h l o n t t de t, h g a e ,duc to a d t r a in n ohe a pe t f e e fdfe e ttpe , dm a er c mme a ins s c so s r so ifr n a i y s an k e o nd to . K e w o ds olgesud nt; a e rm au iyc r e ;e e r h y r c le t e s c r e t rt;a e rr s a c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性格 特质 以及对 自身事业的积极追求, 综合 以上 几点因素使得女 生的职业 成熟度得 分显著高于 男生。
成 熟度 维度均 有显著 差异。 有 社 团经验 的 大学 生 的职 业 成熟度显著 高于 没有社 团经验 的大学 生。 社团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课余 活动部分, 社 团经验能够有 效提 升人际交往 能力并增 强对 自 身的认识。 8 . 是 否 为独 生子 女 的 大 学生 的 职 业 成 熟 度 差 异 显 著 。按 照 是 否 独 生 分 类 , 独 生 有6 5 人 ,非 独 生 有 5 6 人 。以 其 为 自变 量 ,职 业 成 熟 度 及各 因 子得 分 为 因变 量 ,通 过 独 立 样 本T检 验 , 得 出结 论 : 是 否为 独生 差 异显 著 ( s i g =O . 0 2 1 < 0 . 0 5 ) 。 从 细分维 度上 看, 除功 利 性和 专业 知识 差异 并不 显著 ( s i g为0 . 0 8 7 、 0 . 0 5 6 , 大于 O . O 5 ) , 对 其余 维度 均显 著 。 非 独 生 子女 的职 业 成 熟 度水 平显 著高 于 独 生子 女 的 职业 成熟度 水平。 非 独生 子女在心 智方面 较
成 熟 水 平居 于 中等偏 上 ; 职 业 成 熟度 的年 级 差 异
显著, 年级越高, 职 业成熟度水平越高; 女性显著 高于男性 ; 专业排名差异显著, 排名越靠前, 职业 成熟度水平越 高; 非独生子女 的职业成熟度 水平 显著 高于独生子 女; 职业成 熟度 水平在是否有兼 职经验、 社团经验这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 大学 生 职业成熟度 影响因素
业 知 识 的 学 习上 更 为刻 苦 , 加 之 大 学 里女 生心 理 较 男生 更 为成 熟 , 以及 新时代下女 性的 开朗的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职业成熟度,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

前瞻性应对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在个体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以期为高校教育和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国内外学术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其中,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尤为关键。

前瞻性应对方式强调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这种应对方式对于提升个体的职业成熟度、增强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样本选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以保证研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四、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面对职业发展和就业压力时,普遍采用前瞻性应对方式。

他们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挑战,如就业竞争激烈、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准备。

这包括参加实习、培训、提升自身技能等。

同时,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前瞻性应对方式的采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五、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对其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表现为:采用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学生,其职业目标更加明确,职业规划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发展和就业压力。

同时,这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回归分析,证实了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正向预测作用。

六、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1李利薇,2陈振帮,3郭昱辰(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曲阜市273165)摘要本研究运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3500名在校师范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后,得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性别,独生与否,生源地,年级,受教育类型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职业生涯调查研究1引言Betz(1988)[4]在介绍职业成熟度时,将职业成熟度定义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分。

”职业成熟度是衡量个体职业发展水平的量度标准[5]。

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成熟有不同的内涵[6]。

这样,将学生(含大学生)进入职业看成职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其主要目标是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努力进入该职业,而进入职业后,个人通常还要经历建立、维持、衰退等阶段[1],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对发展目标实现状况即职业成熟度衡量,自然要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评价。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成熟与否也决定了能否做出适于自己的职业决策。

能否做出适于自己的职业决策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顺利就业,更关系到大学生入职后的职业适应及其终生的职业发展。

因此,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高低对大学生自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独生这五个方面的职业成熟度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各方面在职业成熟度上的不同表现,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参考和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对师范大学3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3100份,收回率88.6%,有效问卷2618份,有效率84.5%。

被试构成如下:男生894人,女生1708人;大一789人、大二606人、大三766人、大四444人;来自城市的学生709人、来自农村的学生1853人;独生子女844人、非独生子女1706人;文科生643人、理科生1448人、艺体生518人。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如何通过前瞻性应对方式提升职业成熟度,成为大学生在学业与职业生涯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本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前瞻性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未来挑战时,采取的积极、主动、富有预见性的行为方式。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过程中,前瞻性应对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困难,进而提高职业成熟度。

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论的发展和丰富,还能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进行测量和评估。

样本选自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以保证研究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1. 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能够采取积极、主动、富有预见性的应对方式。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消极应对或缺乏预见性的情况。

2. 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具有较强前瞻性应对能力的大学生,其职业成熟度也相对较高。

3. 不同因素对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均有一定影响。

例如,男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而女生的职业成熟度相对较高;高年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能力和职业成熟度普遍高于低年级学生等。

五、讨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挑战。

在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问题,同时也需要认识自我,寻找自我定位,制定自我的职业规划。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发展,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概念和职业成熟度。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了解大学生在自我概念和职场发展方面的现状,并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其中自我概念采用自我概念问卷(SCSQ)进行测量,职业成熟度采用职业成熟度量表(CMI)进行测量。

在数据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探究出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并提供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的相关建议。

通过本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制定自我的职业规划,培养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

同时,也可为企业提供人才发展方面的参考。

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 一 ) 职 业 成 熟度 的概 念
再次 ,同学在首次选择职业 目标时 ,更看 重的是钱或 社会声 望等 , 对社会 环境 以及 自身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 , 没有正确 的 自我定位 ,这不 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4 . 专 业 因素
职业成熟度 是指个 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的职业发展 目标 的程度 ,包括 知识和态度成 分。S u p e r 认为 ,人的职业 发展是 个终身 的 过程 。呈 现出阶段性 特点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有不 同的职业发展 目 标与发展任务 ,只有 完成了该 阶段的 目标才是职业成熟 的表现 。大学 生 处于S u p e r 职业发 展阶段 的探 索阶段 ,这一阶段年龄通常在 1 5—2 5岁 , 主要是 了解 自己和职业 ,并初步进行尝试和确定 …。 ( 二)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的特征 调查 发现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偏低 , 且发 展水平呈现 差异 性 和不 平衡性 。一方面职业成熟度在不 同年级有不 同的发展情 况 ,如大 四年级 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 比存在显著 差异性 ;另 一方 面, 不 同大学生群体的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差异 。如,有兼职惊讶 的大 学生 职业成熟度高于无兼职经验 的大学生 、参 与学 校社 团活动 的大 学生 职业成熟 度高于未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 、非独生子女 大学生 的职 业成 熟度 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
心。
( 2 o 1 2大学生 就 业 蓝 皮 书 》 中显 示 。2 0 1 l届 大 学 毕 业 生 中 ,有 4 7 %对 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 意 ,其中本科 为 5 0 % ,高职高专 为 4 4 %, 并且在 就业的学生中 ,专业对 口率为 6 4 % 。这组 数据 表明大学生在就业 过程 中半数 以上的人对 自己的职业现状不满意 。 由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过低, 在初次就业过程中缺乏对 自 身准确的认识 和定位,职业选择行为和 “ 人职匹配”过程中存在较大的 盲 目性,加之较低 的妥协程度 ,直接导致被动就业、 对就业结果不满意或无法就业。 二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所采取的前瞻性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职业成熟度的实际影响。

本研究对于理解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及提高其职业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前瞻性应对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对于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提高其职业成熟度,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前瞻性应对方式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瞻性应对方式包括规划、问题解决、积极心态等,这些策略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提高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

因此,研究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有助于为高校职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来探讨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首先,设计一份包含前瞻性应对方式和职业成熟度等维度的问卷;其次,以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最后,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1. 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维度与特点本研究将前瞻性应对方式分为规划、问题解决、积极心态等维度。

其中,规划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问题解决指个体在面对职业挑战时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案;积极心态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2. 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前瞻性应对方式与其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规划、问题解决和积极心态等维度的得分越高,个体的职业成熟度也越高。

这表明前瞻性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提高其职业能力和成就感。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建 立及 量表 的编 制 , 以福 州 大学 本 科 毕 业 生 为研 并
从年龄、 性别 、 受教 育 程 度 、 家庭 因素 、 族 、 习 状 种 学 况 、 键职 业决 策点 等方 面展开 影 响 因素 的研 究 。 ] 关 _ 3
与西 方 国家相 比, 国对 职 业 成 熟度 的研 究 才 刚 刚 我
发 展程 度 的重要 指标 之 一 , 与 体 所 处 的不 同发 它 个 展 阶段 相联 系 , 只有 成 功 地完 成 了相 应 职 业 发展 阶
段 的任务 , 表 现 为 职业 成 熟 。笔 者 将 职业 成 熟 度 才 内容及 其测量 作 为切 入点 , 讨 职 业 成 熟 度模 型 的 探
2 1 年 6月 01 第2卷 第 2 9 期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o iu nUnv ri fTe h oo y S ca S in e iin o r a fTay a iest o c n lg ( o il ce csEdt ) y o
过 单 因 素 方 差 分 析 和 分 步 回 归 分 析 探 寻 了 影 响 职 业表 明 , 人 心 理 个
因 素 对 职 业 成 熟度 影 响 更 大 , 着 重 从 心 理 层 面 , 强 大 学 生 的 性 格 塑 造 , 升 其 职 业 成 熟 度 。 应 加 提 关 键 词 : 业 成 熟 度 ; 行 性 验 证 ; 响 因 素 职 可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 2 9 2 F 4.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5 3 ( 0 1 0 — 0 40 1 0 —8 7 2 1 ) 20 3— 6
个 层 次 由四个 主要 的 因 素群 组 成 , 职业 选 择 的 一 即 致性 、 职业选 择 的 现实 性 、 职业 选 择 的 能 力 、 职业 选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要 任 务 。 业 生 涯 辅 导 的 有 效 开 展 是 以 了 职
解 大 学 生 职 业 心 理 发 展 特 点 为 基 础 , 展 开
成 熟 与 特 定 的 职 业 发 展 阶 段 、 龄 阶 段相 共 有3 题 目 , 个 维 度 , 年 4 6 包括 : 业 目标 、 职 职
联 系 , 一 个 阶 段 的职 业发 展 任 务 不 同 , 每 其
1引言
每 个 人 来 到 这 个 世 界 上 , 面 临 两 个 就
业 发 展 是 否与 其 年 龄 发 展 相 适 应 , 个 体 是
完 成 与 其 职 业 发 展 阶 段 相 应 的 发 展 任 务 的
收 回 问 卷3 5 , 中 有效 问卷 达  ̄ 3 2 , 6份 其 U2份
有 效率 8 %。 5

体 发 展 的特 殊 阶 段 , 是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的 也
关 键 阶 段 , 学 生 面 临 着 心 理 发 展 中 的 冲 大
该 量表 为 张 智 勇 【修订 了 韩 国 版 的 大 4
学 生职 业 成 熟 度 量表 , 订后 的 《 国大 学 修 中
具 而 发 更 突 和 职 业 选 择 中的 双 重 矛 盾 , 展 大 学 生 位 , 是 动 态 的 、 展 的 , 倾 向于 看 做 一 生 职 业 成 熟 度 量表 》 有 典 型 东 方 文 化 的 开 对 整 职 业 生 涯 教 育 已成 为 当前 各 高 校 中 一 项 重 个 长 时 间 乃 至毕 生 的 发展 过 程 ; 第二 , 业 特点 , 中 国大 学 生 具 有适 用性 。 个 量表 职
相 应 阶 段 的职 业 成 熟 的 内 涵 也 不 同 ; 三 , 第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影响的因素研究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影响的因素研究

Vo 1 . 3 2 . No . 4 Au g 2 0 1 6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影响的因素研究
高晓艳 , 王 伟
(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 学与技 术学院, 山西大 同0 3 7 0 0 9 )
摘 要: 为 了解 大学生职业成 熟度 的现状 , 进一步探 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特 点及 影响因素, 文章采用凌文辁 等
作者简介: 高晓艳( 1 9 7 9 - ) , 女, 山西五寨人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 向 : 心理学 。
山西大 同大学学报f 自然科学版)
1 8 . 9 3 分, 介于 l 6 . 6 3 分与2 1 . 2 9 分之间, 说 明大 学生
职 业表 现 , 可 能 由于社会 上 的一些 金钱 至上 的风 气
分析 。
1 . 2 . 1 职业 价值 观 问卷
2 结果 与讨论
2 . 1 大 学生职 业成 熟度 总体情 况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大 学 生 职 业 成 熟 度 平 均 分
职业 价值观问卷采用凌文辁 等人编制的《 职
业价值观问卷》 。要求被试根 自己的实际 , 按照
收稿 日期: 2 0 1 6 一 C 3 一 C 6
1 . 3 研 究过 程
将打印好 的2 0 0 份职业价值观问卷 、 职业成熟 度问卷统一装订 , 在山西大 同大学随机选取 2 0 0 名 被试 , 发放并 回收问卷。2 0 0 份问卷全部 回收 , 剔
除1 0 份没有 作答 完毕 的问卷 , 有 效率 为 9 5%。
1 方 案
1 . 1 研 究对 象 在 山西 大 同大 学 、山西 大 学 、中北 大 学 、 运城
偏低。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
朱 云立 ( 2 o o 3 ) 《 职 业成 熟 度理 论 及 其 在 大学 生 中


/ /


. .
. .





1 0 1 0
m l
的应用研究》 文章的发表。我国学 者在借鉴 国外
相 关研 究 的基础 上 , 提 出了 我 国 大学 生 职 业 成 熟 度 的理论 维 度 。尽 管学 者们 对大 学生 职业 成熟 度 的维度 划分 存在 着 各 种 见 解 , 但是普遍涉及 了 自 我认 知 、 职业 认 知 、 独 立性 、 自信 心 、 主动性 和 明确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1 7 [ 基金 项 目] 吉林省教 育厅 “ 十二五 ” 社会科 学研究项 目( 2 0 1 3 5 7 0 ) 。
●矗
图 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文献发表情 况
( 2 0 0 3 -2 0 1 3 )
由图 1可见 , 在2 0 0 6年 以前 , 我 国关 于 大 学 生 职业 成熟 度 公 开 发 表 的文 章 还 非 常少 , 仅有 4



学 研究 领域 中 , 职 业 成 熟 度 就 逐渐 占有 重 要 的位 置 。而 我 国职业 心 理领 域开 始关 注 职业 成熟 度则 是 近十 几年 的事 情 。 2 0 0 0年 , 龙立荣等发表 的《 职业 成 熟 度 研 究
进展》 文章 以及 同年沈之菲 编写的《 生涯心理辅 导》 编著 中, 首次 向国人正式介绍 了职业成熟度。 而关 于 我 国大学 生 职 业 成 熟 度 的实 证 研 究 , 始 于
[ 作者 简介 ] 刘立立 ( 1 9 8 1 一) , 女, 吉林长春人 ,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讲师 , 从事心理学研究 。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及提升策略

度%职业素养
:(1)职业信息:
当前业况、位要、发展前及

息;(2)人
知识:职业 动中人
、技能等
有知识;(3 "自
知:个体自己的能力、优缺、
和爱好的了解情况;(4)专业知识:与特定职业
的专
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划包括:(1)独立性:个体在职业决
策过中
人的度;(2 "明确:个体职业
的确定 度;(3)
:个体所 职业 在 中
的度。
2.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测量。 个一 度和 个
度的 型,结 大
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的


等 [3],
本文提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大一大
的年,有

情况,定 的职业成熟度
% 在职业
中, 要 大一、大 学生在社 、社
会实践中的
动,大三、大

和工作的主动性与自 %在职业素养这一测量标准中,大
一、大
自 的 知、 业 知、学 人
标。
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 职业成熟 的
建立
来的, 有职业成熟度的发展性、 性、 性、准 性 ,现为伴随大学生 的 、学的深入、心
的发展,个人的职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这种阶段性发展 的过程,同时还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准备、职业态度等一系列
状态。因此,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
来描述大学生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提升策略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带来就业市场的广阔前景,
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高质量人才的
短缺。了解现有企业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探索建立需
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社会,精准培育,关乎高校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测量及应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并在一定领域内提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但是,由于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对于其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本土化。

标签: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20世纪50年代,Super首次提出了职业成熟度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完成不同阶段相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

此后的50多年里,Westbrook,Crites和Savickas等人分别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和多维模型,许多学者也纷纷开展了大量关于职业行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在国外职业成熟度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并且将研究对象群体集中在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之中,对职业成熟度理论、测量及应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理论与测量的发展
2000年,龙立荣等发表的《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一文以及沈之菲编写的《生涯心理辅导》一书,分别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理论。

此后,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以国外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一)对国外职业成熟度理论与测量的修订
2003年,朱云立翻译并修订了Crites的1978年版CMI,对70名南京师范大学在校生的职业成熟度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分为态度和能力两个部分。

该量表的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较好,但态度量表的构想效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由于被试人数较少,并且主要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因此问卷对于中国大学生的适应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3年,马远对Crites的1995年版CMI进行了修订和验证,量表包含态度和胜任特质两部分,通过对广州市技校等大中专院校的479名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虽然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但是胜任特质问卷的分半信度并没有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005年,谢员、龙立荣等人对Crites职业发展问卷(VDI)中的职业选择态度问卷进行了修订,并对武汉市六所高校9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的文化适应性。

研究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但是由于仅仅是对Crites 职业发展问卷的部分修订,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6年,张智勇等人将韩国学者Ki-HakLee修订的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了翻译和再修订,并通过对北京大学375名本科生的调查,探讨了它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010年,缴润凯修编了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测量态度和能力两个维度,通过对东北三省七所高师院校551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

但是该问卷针对性较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职业成熟度理论与测量的本土化研究
2006年,熊红星提出了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七维模型,在参考Crites 的CMI修订版的基础上编制了量表,并对全国17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成熟度研究。

结果表明,该量表在结构效度、内容效度两方面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但是效标关联效度无法计算,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006年,郑海燕结合职业认知和职业决策的观点,构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二维模型,指出职业成熟度是由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方面构成,并在此基础上修编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

经过对全国2087名大学生的研究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都较为理想。

但是,该量表中职业决策态度和职业决策知识两个分问卷差异显著,而总量表差异不显著,因此其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研究。

2007年,钱丽自编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测量职业决策的态度、知识与能力这两个维度。

通过对311名在校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进行了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

但该量表信度、效度并未达到理想水平。

2009年,刘利敏修订了郑海燕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并将原量表中的“灵活性”维度替换为“现实性”维度,对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信效度良好。

总之,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理论与Crites 的职业成熟度模型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但是,研究者都将职业成熟度指向了“个体做出与现实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选择的准备性程度”这一定义,并且都认为职业成熟度包括态度与认知两个维度。

在测量工具上,国内学者大多都是基于Crites等人职业成熟度量表之上的本土化修订,结构中减少了Crites职业成熟度模型中的卷入和妥协等成分,并加入了具有东方文化特点的自信心和亲友依赖成分,但其结构、维度、模型等方面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改动。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和测量工具的本土化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

研究普遍发现,我国各类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等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性别因素方面,大多数研究者发现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普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高于女生。

但熊红星研究认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在年级因素方面,国内研究者大多认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发展趋势看法不一。

郑海燕、顾海鸥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呈现出来倒“U”型的发展趋势,大三为发展的关键年级。

但是,孟令珍认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呈现出大一到大三年级区间上升,到大四年级开始下降的趋势。

在专业因素方面,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以及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如刘利敏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艺体类、理科类、农学类、文科类、医学类、工科类。

此外,国内许多相关性研究均发现,有无兼职经验、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价值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或者分维度有影响作用。

三、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干预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者通过各种实证研究来探索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的不同干预手段和效果。

2006年,臧刚顺研究了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2007年,钱丽研究了个别咨询对于职业成熟度五个维度的作用;谢员、龙立荣研究发现,课程干预对于提高个体参与职业决策的主动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成熟度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2009年,马蔷和佟丽君的研究证实了团体咨询对职业选择等五个维度的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2012年,吴思思研究发现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提高医科大学生生涯决策自我效能,并能帮助医科大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

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一步研究展望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价值毋庸置疑,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高校职业辅导活动的开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本土化。

从研究对象上,尽管现在开始有对师范生、医科大学生、护理专业大学生等特殊领域群体的研究,但是抽样范围还较小,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比较研究也不多。

因此,研究者应在这些方面给予关注,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在研究内容上,大多都是对职业成熟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的适应性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工具进行了翻译或修订,发现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在一定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围绕职业成熟度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职业成熟度的干预手段进行了研究,但是还不够深入。

在研究趋势上,尽管国内研究者对于某些特定职业、特定群体的职业成熟度的理论模型与实践干预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将西方职业成熟度研究成果的本土化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成熟度理论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海鸥.护理本科生自我构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刘利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马蔷,佟丽君.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877-880.
[5]马远.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3.
[6]孟令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7]钱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吴思思.医科大学生生涯成熟度的现状及干预[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9]谢员,龙立荣.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课程干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103-106
[10]谢员,龙立荣等.Crites职业选择态度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23-27.
[11]熊红星.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2]臧刚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职业成熟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3]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4]郑海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重庆:西南大学文,2006.
[15]朱云立.职业成熟度理论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