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文化)【圣才出品】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城邦�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西塞罗指出�疆土、人民、权利统治并不足以构成共和国�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其首要理由就是统治的正义性。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政治哲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
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行为主义革命�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参与)【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治参与一、概念题1.政治决策答:政治决策是指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
从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方式的行为。
政治决策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政治管理的任务而进行,是政治管理行为实施过程的起点。
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
政治决策具有立法决定、行政决策、司法判定不同的决策形式。
2.政治冷漠[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但在政治行为的研究中,政治科学赋予了它行为方面的意义,借以表示参与行为的缺乏。
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①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②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③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④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
政治冷漠虽然表明了公民一定的政治态度,也可在特定意义上影响政府政策,但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容易出现决策的专断。
而且,如果是因公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采取的政治冷漠,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展为政治不服从,甚至导致政治反抗。
3.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1)政治投票[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2)政治选举[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政治学概论笔记+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D. 政治权力9. 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15J 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强制性: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强制性12. 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LJ p76 16. 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
合法性的层次: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
GL 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ie.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
15J pp144-14518.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资源的运作。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动机2.国家3.议会共和政体4.政治民主化5.多党合作制6.政治决策7.利益的构成要素8.政治哲学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要叙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共同特征。
2.政治心理结构因素包括哪些?3.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说明你是怎样形成个人政治价值取向的。
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5.运用国家设置原则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分权制衡原则”。
6.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带来哪些挑战?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现阶段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动机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国家答: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3.议会共和政体答: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三)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权力)【圣才出品】
第二章权力一、概念题社会公共权力答: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就全社会共同体来看,社会公共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只有社会公共权力是政治权力,其他范围和层次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只是社会或政治力量而不构成政治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在原始社会是社会共同体意义上的公共权力,在国家产生后,它表现为国家权力。
由于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利益常常冒充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而剥削阶级政治权力常常以社会公共权力的虚幻形式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公共权力才在本质和形式意义上重新回归全社会的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所具有的特点:①普遍性,它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②至上性,它是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不允许同样范围和层次上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二、辨析题1.政治权力作用过程是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政治后果的过程,所以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与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成正比。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1)政治权力的作用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政治权力主体必然要把政治权力施诸社会和其他政治力量甚至自然界。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
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相应作用后果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问题。
一般说来,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成本成正比关系。
但是,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作用成本与收益之比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权力付出的实际能量、作用层次、作用时间、政治权力客体反作用的能量、方向、时间等等。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成正比,题目中的观点倒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2.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这说明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1)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一、一、概念题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理想国》共十卷。
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
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
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
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
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
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
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
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
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⑤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大量边缘学科;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站在 无产阶级立场上,继承人类文明历史成 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 出现,不仅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 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 伟大转折。
2010、8、17
2010、8、17 1
• 行为主义革命:
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 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 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 新思路和新方法(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 政治沟通理论---)。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 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 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1
• •
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 由于不同区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对政治本身的 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政治的内涵也不断的变化。 1 .古希腊政治的内涵是城邦政治—即政治是在城邦公民 的参与下所进行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2. 古罗马政治的内涵是共和国政治—即政治是共和国的 活动,共和国的本质是人民的事业,因此,共和国的 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是神学政治—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并很快变成一套包括信仰、情感、戒律和礼仪在内的 复杂体系。信徒们在信仰领域内形成了超越世俗的关 怀,宗教信仰成了人生意义追求的另一公共领域。 4.现代政治的内涵:现代政治是一种以近现代国家为中 心的政治,成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成了 围绕着获得、保持和夺取权力而展开的活动的总称。 • ——狭义: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及 其发展规律;广义: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 1 2010、8、17 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城邦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有独立自主和小国寡民的特点。
2.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西塞罗指出疆土、人民、权利统治并不足以构成共和国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其首要理由就是统治的正义性。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共和政体使不同阶级愿意以法律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党派私利服从于城邦利益。
3.政治哲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
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谈到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4.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
广义政治科学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5.行为主义革命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2、威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权威主义统治。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
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4、中间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已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
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于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即中间阶级。
思考题1、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党
第六章政党名词解释1、政党制度。
一般是根据一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固定下来的政治结构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一国的执政参政和党际关系模式。
即政党制度的体制模式。
二是政党的内部构成和活动规则。
即政党的组织结构。
2、政党政治。
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
狭义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
广义上是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
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
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3、议会党团。
在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成员进入议会后会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组成议会党团,以此来统一本党党员在议会内部的活动。
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的全体会议,主席一般有党的领袖当任。
此外,还设有督导员和各种工作委员会。
4、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王书: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
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这些政党是为了政治民主而从事激烈斗争,它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民主推广到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的组织。
6、体制外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7、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
思考题一、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1、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
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十章国际政治一、概念题1.国际政治格局答:国际政治格局指在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的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其基本含义有:(1)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3)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这种组合和构成的基本含义是:①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总体组合和构成;②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构成的;③它是指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体形态和现实面貌。
2.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答: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有:①普遍性。
这种普遍性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②共识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建立在大多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基础上的。
③应然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应该遵循的规范,因此,它们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价值主张。
④约束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国际准则行为主体具有相当的约束力,这种约束既体现为道德性约束,又体现为实际性约束。
由于国际政治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权威,因此,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只有不同程度的约束力,而不具有强制力。
3.国际政治(河北大学2010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2006年研)答: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3)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4.国际法(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发展)【圣才出品】
第八章政治发展一、概念题1.政治发展(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
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
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2.政治革命(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3.政治改革(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2008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4.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
政治学 孙关宏(1-10章 全)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笔记孙关宏胡春雨任军峰法典总结小军整理第一章绪论本书框架:同《政治学》(MPA系列)第一部分: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的研究历史和方法第二部分:政治主体,探讨国家、政府政党等第三部分:政治运行、包括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第四部分:国际政治,主要阐述全球化、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权力格局,以及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内在联系*******************************************************************************㈡权力与暴力的关系1.共同特点: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统治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
①权力要以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作为一个基本要求,而暴力则刚刚相反它以摧毁这种社会关系为目的2.区别②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关系,依赖于对权威的应用,争取被统治者的认同而暴力则与权威无关,也不需要被支配着的认同③权力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且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秩序,而暴力则是相反,其特征就在于即时打击,暴力的应用恰恰意味着打破秩序三、谁得到权力?伯恩斯《领袖论》:权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二是能力,即个性论和资源论。
㈠个性论(动机)1.西方先哲:柏拉图“哲学王”、马基雅维利“爱国者”、霍布斯“丛林法则”2.现代研究:追溯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按照这一理论,社会中存在两种权力性格:①一种人拥有“权力意志”②另一种人则有“奴隶意志”3.“个性论”的缺陷:①其科学研究的取证非常困难②个性与权力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个疑问㈡资源论:1.观点权力的大小与资源的占有是成正比的。
权力是指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的社会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水岭在于占有不同的资源。
因此权力的取得通常于某种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的垄断。
2.权力资源的类型①人格②财富③组织④武力⑤象征⑥知识2.2 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特征㈠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㈡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利的使用㈢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构成㈠权力基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产生、维持和发展的需要,历史地形成的。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体)【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体一、概念题1.民主共和政体[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其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定任期制。
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主要可分为:①议会制共和政体。
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
②总统制共和政体。
在总统共和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③委员制政体,其典型国家是瑞士。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
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特点包括: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③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议会共和政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研]答: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2.行为主义革命3.政治关系4.国际组织5.政治参与6.国家结构形式7.政治社会化8.国体和政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治学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2.为什么说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在施诸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政体的划分标准和政体的主要类型。
5.政治冷漠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6.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针对最近频发的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请你分析一下如何从政治改革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实际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答:政治是指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这就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基本特征;(2)它强调只有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科学地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即政治关系。
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
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种基本关系,而不仅仅是政治权力这一个方面的内容。
2.行为主义革命答: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九章 政治文化
第九章名词解释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民文化:既不是传统的文化,也不是纯理性的现代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融合的文化。
它是“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简答题1、简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民族性、阶级属性和发展性。
(2)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的行为取向,而且使他能够学习和掌握在政治体系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
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任何政治体系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以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同感。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它决定着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2、简述政治文化的构成及其功能:(1)共识因素多的文化称为“整合性的政治文化”,而意见和倾向趋于两端的文化称为“极化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结构的另一基本分野是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
精英主要指一个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影响力更大的一群。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 权力
3、寡头统治铁律这是精英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斯提出来的。米歇尔斯通过对社会民主党的考察发现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社会民主党不得不将自己组织起来,而一旦形成了组织,要让组织发挥最大的效能,就需要坚强的领导。一旦这些领导占据了高位,就倾向于将自己的权势看作是永久的,死死抱住权力不放,从而变成寡头。而大多数普通党员则认可这种地位并服从他们。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少数人的寡头统治。
合法性是政治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最初的含义是指国王有权即位是因为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现在的合法性意
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正如《独立宣言》所说的“对统治的同意”。缺乏同意政府就只能依靠高压手段。、“合法性”有时会混同于“合法”实际上“符合法律规定”只是合法性的一个层面而已“合法性”其实是指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它的意义比“合法”要远为广泛和深远。无论如何合法性的定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政治权力是否能获得被统治者无条件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的问题。这种认可和支持取决于政治权力与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关系政治权力只有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接受的文化价值才能获得被统治者的认可。
(二)军事权力
军事权力因为垄断了强制手段而显得独树一帜。从根本上说。军事权力是最为集中强制的。依靠对暴力、人力大规模而集中的动员。其打击面、破坏力和威慑力都是相当广泛的。军事权力关系政治共同体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可以用于扩张、侵略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御侵略、保护领土的需要。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极其精辟地概括了军事权力对于政治权力的意义。借助军事权力发动战争是政治的“最后手段”。也是克敌制胜的最终手段。军事权力主要是为了在对外战争中打击敌人。而在和平时期也服务于国内绥靖。镇压社会中的反对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政治文化
一、概念题
1.政治心理[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研]
答: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2.政治动机[武汉大学2011、2007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3.政治情感(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武汉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
的统称。
4.政治态度[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5.政治认知[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6.群体政治心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研]
答:群体政治心理是指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7.政治文化结构[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
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8.政治思想[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政治思想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各个成员;
②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的手段;
③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④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心理相比,它是一种显象的政治文化;
⑤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二、辨析题
1.政治文化指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感情、态度、认知、评价等心理积淀;还包括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等理性层面;也包括政治制度与政治规范等物化层面。
[中山大学2011、2009年研]
答:该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中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
这句话前两个包括所包含的内容是观念性的政治文化,一般没有异议。
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是政治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一种实体性的政治文化。
从一般的文化意义来讲,将作为物化形态的政治制度、政治规范和经过理论升华的政治
思想纳入政治文化范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一方面,传统的制度研究和规范研究又都被归结为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将被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虽然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思想对政治体系和体系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它还需要一个转化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
(2)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制度变革是改革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的部分。
我们只能说政治文化具有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的功能,但并非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2)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政治制度的维系或变革,具有很大的影响。
①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功能是指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性质和形式的规定。
②政治文化对于维持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③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3.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的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同非常广泛。
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1)政治认知性成分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
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知识,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这本身就反映了认识主体的政治取向。
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政治情感性成分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
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系统、政治统治活动或政治事件所具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
这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对行为客体及环境的内心体验,表现为好恶之感、美丑之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亲疏之感、信疑之感。
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
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
他们的宗教或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理想。
政治评价标准的变化往往表明政治体系对发展目标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政治文化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决定着社会成员对其政治行为的取舍。
政治文化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体的政治行为模式。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宁波大学2012年研]
答:(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
a.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
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
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
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
b.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