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战术
二战的经典战术
![二战的经典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03192f0da300a6c30c229f87.png)
狼群战术
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 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 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 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各舰艇便从对方护卫 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 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攻击阵 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 鱼雷。“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 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 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 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 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劣势
缺点也是同样巨大的,如果敌军防线纵深很 长,地形不适合部队机动,或防线极其坚固时。 这将消耗装甲部队的机动力,当装甲部队机动 力消失的时候,就是闪电战失败的时候。失败 的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全军覆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战术
——纳粹德国军队的海陆法宝ຫໍສະໝຸດ 田镇豪 八十一班闪电战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 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 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 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 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 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 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 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 场,取得制空权,并使 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 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
劣势
采用狼群战术会极大可能性的暴露出整个舰队和舰群
谢谢!
狙击战术技巧
![狙击战术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88235fc336c1eb91b375db5.png)
狙击战术技巧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狙击战术技巧 1 前言寂静的狩猎者狙击手向来予人的感觉是富传奇性的。
对成员要求严格的战斗技巧,加上特殊和艰苦的训练、精准的武器装备,使狙击战术充满着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的作战方式更使狙击手增添上不少浪漫色彩。
难怪狙击战术这题材的书刊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
尽管狙击战术有这些特殊之处,但在军事范畴里却非独一无二的。
海军作战舰艇类别中,素有「寂静狩猎者」称号的攻击潜艇,是无论在战术运用和战略意义上都与狙击手起着相同效果的武器。
冷战过後,世人刚从大规模核战威胁中走出来,却又一头栽进日渐猖獗的地区军事冲突及恐怖活动威吓的泥淖里。
面对这种新形态的挑战,无论军方或特警狙击手,在任务中担负的角色将更多元化;发挥的战术作用将更形重要。
趁着这关键的转折时代,对狙击手及其战术作出探讨,及推算未来的发展,是最适当不过的时刻。
与人们一贯的想法不同,潜艇与狙击手的相似之处,并非在於他们都是执行侦察、偷袭等同类任务,而是在本质上有下列四大共通之处。
研究这些战术的共通点,可让我们对狙击手的角色和战斗技巧有更深隐蔽性好潜艇的最大特点当然是隐蔽性好了,这是任何武器载台无法比拟的,即使现今闹得甚嚣尘上的隐身舰艇,也无法与潜艇的隐蔽性相较量。
潜艇活动在黑漆漆的水下,深不见底和阻截探测电磁波的海水,成了潜艇逃避敌人耳目的天然屏障。
加上现代潜艇的噪音愈来愈小,一艘潜艇若关掉主机,静静地躺在海床上,是任何现代侦潜手段都无法探测到的。
许多时敌舰被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仍不知潜艇所在的方向,更不用说发起反击了。
深入敌後,单人匹马面对敌人环伺,狙击手同样是要以隐蔽作为防御手段。
在接敌阶段,隐蔽可防止敌人觉察其存在;发起攻击後,隐蔽则可逃避敌人追击,安全退出敌区归来。
训练课程里,如何利用环境条件来隐蔽进军路线和狙击据点、甩掉敌人追踪及各种反狙击行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突击力强攻击潜艇不像水面舰艇般满布各类火炮导弹等武器,尽管近年先进的攻击潜艇已可发射巡航导弹,但绝大部分仍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
现货白银投资之狼群战术
![现货白银投资之狼群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5569b3f121dd36a32d827b.png)
交易进阶学习之三重顶2013年9月11日13:41一:什么是三重顶三重顶又称为三尊头,是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行情反转形态,是以三个相约之高位而形成的转势形态。
.三重顶型态也和双重顶十分相似,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头肩顶的变形。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三重顶只是多一个顶,且各顶分得很开、很深;头肩顶是两头低,中间高,而三重顶的三个顶峰却大致保持相同的位置。
标准的三重顶是中间的顶峰略高些,第三座顶峰稍弱些。
二:三重顶的型态特色1、又称为三尊头,比M头多一个头,三个头部与颈线的距离大致相当。
2、多出现于空头走势的反弹行情之中。
3、第三个头的成交量会明显地较前二者小。
4、一般多出现在周线等较长期的线图之中,而且在三重顶成形向下跌破之后,将来指数整理的时间也会较一般长。
5、三重顶的三个头部之中,有时也会形成圆形顶的型态。
三:三重顶的要点分析价格上升一段时间后投资者开始获利回吐,市场在他们的沽售下从第一个峰顶回落,当价格落至某一区域即吸引了一些看好后市的投资者的兴趣,另外以前在高位沽出的投资者亦可能逢低回补,于是行情再度回升,但市场买气不是十分旺盛,在价格恢复至与前一高位附近时即在一些减仓盘的抛售下令股价再度走软,但在前一次回档的低点被错过前一低点买进机会的投资者及短线客的买盘拉起,但由于高点二次都受阻而回,令投资者在价格接近前两次高点时都纷纷减仓,价格逐步下滑至前两次低点时一些短线买盘开始止蚀,此时若愈来愈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大势已去均沽出,令价格跌破上两次回落的低点(即颈线),于是整个三重次形态便告形成。
1、三重顶之顶峰与顶峰,或底谷与底谷的间隔距离与时间不必相等,同时三重顶之底部不一定要在相同的价格形成。
2、三个顶点价格不必相等,大致相差3%以内就可以了。
3、三重顶的第三个顶,成交量非常小时,即显示出下跌的征兆。
4、从理论上讲,三重顶最小跌幅、顶部愈宽,力量愈强。
四:三重顶的行情研判1、跌破颈线的3%时,型态即可确立,可采卖出策略。
第13宗罪:群狼战术违背牺牲定律——白酒营销22宗罪之13
![第13宗罪:群狼战术违背牺牲定律——白酒营销22宗罪之13](https://img.taocdn.com/s3/m/406a12add4d8d15abe234e93.png)
第13宗罪:群狼战术违背牺牲定律——白酒营销22宗罪之13你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牺牲一些东西。
产品越多,市场越大,阵线越长,增长越快,这种错误的认识将会导致市场混乱不堪,利润大幅下滑。
1、不可违背的牺牲定律好像存在一种宗教信仰似的:更大的网可以捕捉更多的顾客。
但事实证明恰恰相反,你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应该牺牲一些东西。
中国传统的老八大名酒中,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个品牌发展率先成为全国性的领导品牌,泸州老窖则依靠国窖1573实施分品牌战略才成为全国性品牌,而洋河更是依靠蓝色经典作为战略主导产品快速晋级全国性品牌,其余汾酒、古井贡、西凤则发展成了区域性品牌,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品牌为何有不同的结果呢?进一步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率先成为全国性品牌共同的特征是聚焦一个档次——很短的产品线,泸州老窖聚焦国窖1573、洋河聚焦蓝色经典之后才呈现“后发优势”,而汾酒、古井贡、西凤三个区域性品牌的共同特点则恰恰相反,全都是多如牛毛的产品,产品覆盖高中低档。
另外,中国郎酒依靠“群狼战术”获得高速发展,虽然晋级“百亿品牌”,但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也必将阻碍企业的发展速度。
2、理性采用群狼战术“猛虎怕群狼”。
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庞然大物不寒而栗。
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海军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几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此战术曾使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
“群狼战术”应用在商业领域,中国郎酒可谓是白酒行业的应用典范。
郎酒率先打造红花郎作为郎酒的核心和领袖,是狼群中的“头狼”,并实施“狼头产品”年份酒的系列化;把传统的老郎酒作为郎酒家族中的中流砥柱,以新郎酒来打造成浓兼酱代表兼香型品牌,以嘉宾郎、如意郎等浓香型作为补充侵蚀庞大的低端消费市场,再以红花郎礼盒,青云郎等鉴藏高端酒而立于产品金字塔顶端来树立郎酒的高度。
狼的领群规划
![狼的领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b57647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b.png)
狼的领群规划
狼群的猎食狼群出来猎食的时候,常有一只体力超群、经验丰富的老狼领导着。
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
轮番攻击猎物,你可以联想一下著名的狼群战术。
保护底盘实在找不到,你看看这个吧。
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
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
狼一般只在冬季集群。
狼是群居性动物,平时是群居,数量大约在6到12只之间。
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狼会集群,最多可到五十只以上。
狼群有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
狼群有领域性,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
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狼迁徙,也是狼的一种集群的方式,这种集群则不分季节,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一百头以上,各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成为狼王。
由于这种集群方式很少出现,所以一般人才会认为狼只有在冬季才集群。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c7a51ea216147916112800.png)
“封锁战”让日本变“死岛”1944年,盟军占领大部分太平洋岛屿和菲律宾部分领土后,其反攻战线就开始自东向西、由南向北直逼日本本土。
但同时盟军自己也遭受了较大损失。
美军仅在塞班岛登陆作战中就伤亡1.6万余人,而在菲律宾战役中又伤亡6万多人。
根据当时的太平洋战争进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估计,1947年才能彻底打败日本,同时还要付出伤亡100万美军官兵的代价。
如何缩短战争进程、减少伤亡呢?经过分析,美军决定在紧缩对日本包围圈的同时,对其本土实施封锁,切断物资供应,瓦解其经济基础,削弱其战斗潜力,使其欲战不能只能投降。
于是,便有了二战中最著名的封锁战———“饥饿战役”。
之所以使用封锁战,一是因为日本是岛国,本土资源极其有限,大部分资源需通过海运的方式进入日本,其内部运输也有75%依靠海运。
切断了日本的海运路线,就意味着切断了日本的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
另外,日军对使用水雷及水雷封锁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日本人认为,水雷只是一种防御性武器,水雷封锁也不过是炸沉几艘舰船而已,因此,十分轻视水雷武器和水雷封锁。
早在1943年3月,美军轰炸机在缅甸仰光河布雷时,当地日本驻军便嘲笑“愚蠢”的美国飞行员没有炸到任何目标而把炸弹乱扔进了河里。
因此,美军决定采取攻势布雷的方式对日本本岛实施封锁,让日本人措手不及,从而完成对日本本土的全面封锁,令日本全国陷入瘫痪,迫其无条件投降。
为了实施“封锁战”,1945年3月27日,美国空军第21联队出动151架B-29轰炸机对日本九州实施轰炸。
另外92架轰炸机直接抵达下关海域,将数百枚水雷准确地投入预定海域。
与此同时,美军还加紧对日本本土的水雷封锁。
截止到5月2日,美军共出动1246架飞机布雷,在目标区布设了2030枚各型水雷。
在此期间,日本约有35艘舰船被击沉和损坏。
进入6月份,美军的布雷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天上投雷,海军也参加了布雷行动。
这个月中,美军又布设了3500多枚水雷。
7月初,美军实施全面封锁。
海战中还有哪些经典战术?
![海战中还有哪些经典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81f62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d.png)
海战中还有哪些经典战术?海战中占据“T优”的战舰齐射究竟有多可怕?众所周知,第⼆次世界⼤战是⼈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场战争,但同时也是新⽼武器战术交接换代的舞台。
在⼤洋战场上,传统⼤舰巨炮与新锐航母、潜艇同台“演出”,海战战术也因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虽然航空母舰在多个重⼤战役中⼤显⾝⼿。
但⼤舰巨炮仍在各国海军中占据⼀席之地,以战列舰为核⼼的众多传统⽕炮舰艇所发挥的作⽤仍不可⼩觑。
说到⼤舰巨炮,就不能不说说炮舰作战的经典战术——T字战术。
▲苏⾥⾼海战的“T字”⽰意图(⿊⾊为美军舰队,红⾊为⽇军舰队)T字战术可以说是⼈类海战史中最为历久弥新的战术之⼀,T字战术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欧洲联合舰队于地中海对抗阿拉伯舰队时期,经17世纪英国⼈改进并设计专⽤于该战术的“太⼦”号战舰后发扬光⼤。
▲全主炮齐射的密苏⾥号战列舰由于当时⽕炮都安装在军舰的两舷,只有侧⾯对敌时船⼀侧的⽕炮才能全数开⽕发挥最⼤威⼒,⽽船头对敌时⾃⾝的⽕炮没有射界不能开⽕。
所以舰队在作战时,要尽量⽤⾃⾝侧⾯对准敌⽅船头,排成⼀线。
这样两只相互作战的舰队就形成了“T字型”,占据优势的⼀⽅是可以全侧⾯炮⽕齐发的T字那⼀横⼜称“T优”或“T字横头”,⽽劣势⼀⽅则是⽆法发挥⽕⼒的T字那⼀竖⼜称“T劣”。
虽然⼆战时多数战舰采⽤了可旋转主炮塔布置在中轴线上的设计,但仍需将所有主炮转向⼀侧来发挥最⼤⽕⼒,T字战法仍然百试不爽。
其中最为完美、也是海战史上最后⼀次T字战法的运⽤就是1944年10⽉25⽇发⽣在莱特湾苏⾥⾼海峡的战⽃。
在苏⾥⾼海战中,美军的6艘⽼式战列舰与8艘巡洋舰设下埋伏,全部以侧⾯对向海峡排成两列T字横头,当奉命前来袭击美军登陆部队却对伏兵浑然不知的⽇舰队以纵队队型通过海峡时,美军舰只突然开⽕,海峡两边的鱼雷艇、驱逐舰纷纷发射鱼雷。
不到⼀个⼩时⽇军舰队包括扶桑、⼭城号战列舰、最上号重巡洋舰在内的六艘⼤⼩舰只被轰成了碎⽚,只剩⼀艘重巡和⼀艘驱逐舰带伤逃离,曾经被⽇军击沉于珍珠港内的⽼式战舰以最经典的战术完成了复仇。
邓尼茨:二战“海上狼王”,德国狼群战术的缔造者
![邓尼茨:二战“海上狼王”,德国狼群战术的缔造者](https://img.taocdn.com/s3/m/5cd4f25af7ec4afe04a1df22.png)
邓尼茨,二战德国狼群战术的缔造者,被称为“海上狼王”。
丘吉尔曾说:邓尼茨和德军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
1891年9月16日,卡尔·邓尼茨出生在格林瑙镇。
母亲早逝,父亲是工程师,不断督促他学习并培养其兴趣。
1910年,邓尼茨从魏玛高中毕业后,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
1912年秋季,邓尼茨被委任为布雷斯劳号巡洋舰的海军代理少尉。
【一战:“狼群战术”诞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邓尼茨参与了对俄国的战斗,累积了大量实战经验。
1916年,邓尼茨晋升为中尉,之后作为飞机观察员被派往加里波底。
同年5月,邓尼茨和茵戈波·韦伯结婚。
1916年10月,邓尼茨转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
很快他便喜欢上了潜艇。
1918年2月,邓尼茨担任潜艇UC-25的艇长,击沉了5艘运输船,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7月,又担任UB-68潜艇的艇长。
10月,在袭击英国的地中海商船团时,潜艇被护航舰重创,此后邓尼茨被监禁在英国约克郡。
在被俘的10个月里,邓尼茨除了研究潜艇失利的原因外,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潜艇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在囚室中苦思冥想,著名的“狼群战术”就这样诞生了。
1919年7月,邓尼茨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返回德国海军。
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之下,德国仅能拥有规模非常小的海军,且不能拥有潜艇。
这对于邓尼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
【二战:英军最大的海上威胁】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0月,邓尼茨晋升为海军少将、潜艇指挥官。
1940年7月到10月,由于英国雷达、反潜设备的缺乏,对水下杀手U艇无法反制,被击沉了140多万吨物资,德军称其为“第一段欢乐时光”。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邓尼茨和德军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
1941年12月,希特勒对美国宣战,大西洋海战的范围再次延伸。
邓尼茨立即策划击鼓行动,U-潜艇开始在美国东岸攻击船只。
由于美国反潜作战准备不足,在战初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军称其为“第二段欢乐时光”。
那些跟动物有关的战术
![那些跟动物有关的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920fa0fd0a79563c1e7268.png)
那些跟动物有关的战术作者:猛士来源:《学与玩》2013年第11期狼群战术狼天性残忍而机警,是群居性动物。
它们捕猎时通常集体活动,而且有三个特点:一是突然袭击;二是选择孤立或弱小的目标,群起而攻之,使其顾此失彼,这是狼能够捕杀比它大得多的动物的诀窍;三是多路追击、平行追击。
“狼群战术”的首创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
二战中,德军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攻击敌方的军舰和运输船。
多艘潜艇同时攻击一个海上目标,提高了命中率,战争初期让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不过后来盟军及时地采取护航制度,提高反潜技术,“狼群战术”最终宣告失败。
麻雀战术麻雀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它们出没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情活泼,但警惕性非常高。
它们喜欢群居,但是忽东忽西,忽聚忽散,小巧而灵活。
当受到敌人的攻击时,它们能够迅速分散,并迅速整合,这种反复分散和整合能够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麻雀战术是一种有效的游击战战术,在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就用这种战术打击敌人。
他们在熟悉的山区潜藏出没,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等敌人反击时又分散隐蔽。
麻雀战术成功地消耗、迷惑、疲惫、杀伤敌人,让敌人心神不宁,狼狈不堪。
蛙跳战术青蛙有三样本领:游泳、弹跳、独特的舌头。
强劲的后腿和优秀的弹跳能力,让青蛙不但能够进攻捕食,也能够迅速逃走。
蛙跳战术,就是人们根据青蛙弹跳的本领联想出来的战术。
在层层设防的敌阵中,攻击部队像青蛙一样跳过前线的封锁,直入腹地夺占中心要点。
“蛙跳战术”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美军争夺岛屿,日军誓死抵抗,让美军伤亡极大。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传统的逐次推进,进行跳跃式越岛攻击。
美军绕过日军重点防御岛屿,夺取防备较弱的岛屿,打破了拉锯战的僵局,取得了胜利。
二战时的“蛙跳战术”是以海军为“助跳器”,主要运用于登陆作战。
二战后,随着空中运输能力的提升,“蛙跳战术”逐渐成为美军空降作战的主要理论。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beed7ce7a58da0116d174905.png)
二战中各种战术:、堑壕战:利用堑壕进行防御地一种作战战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伊普雷战役中出现地.开战后连续几个月激烈地战斗让交战双方都感到麻木和疲惫不堪,双方纷纷深挖战壕,加强掩体,设置带刺地铁丝网,构筑固定阵地.很快,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六百多公里长地战线上,横亘着一条布满战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地坚固防御线.至此,堑壕战拉开了序幕.这个局面一直延续了四年,直到战争结束.最初双方地堑壕就是草草挖出来地壕沟,但是后来随着战争地发展,一些指挥人员以及各种后勤力量也深入到了堑壕里,进行指挥和补给,因此堑壕被不断地加宽,防御体系变得越来越发达.这一战术在一战结束后被总结推广,但在二战开始后不久,因战争条件改变而逐渐销声匿迹. 但我军在K日战争、JF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仍应用,并取得相当战果;在实战中还开创了利用堑壕进攻地战术.、跳岛战术【美国麦克阿瑟】:跳岛战术,也作蛙跳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收复东南亚日军占领地诸多太平洋岛屿时所贯彻地战术,一般认为由麦克阿瑟发明,但实际上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以及其参谋长布朗宁亦拥有至少一半地发明权.所谓跳岛战术,即是不采行逐一收复各岛地战法,而是收复一个岛屿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特别是跳略过防守比较坚强顽抗地日军岛屿,透过跳岛占领,以海空封锁地方式来孤立日军占领地岛屿,迫使其最后不得不屈服(或宁死不从地饿死),如此大幅提升收复地进度与成效.、闪击战【德国古德里安】:二战初期粹德国军事家打造地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天内征服了波兰,天内征服丹麦,天内征服挪威,天内征服荷兰,天内征服比利时,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地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地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地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地,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地“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地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地制胜之机.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地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地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地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地战略设施地通讯中心,把敌人地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地指挥系统瘫痪.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地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地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地,最初用于波兰.年月日时分,德军以其个装甲师、个轻装甲师和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地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个集团军约万人组成地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地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地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月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万人阵亡,万人受伤,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地全新地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剥开闪击战侵略地外衣,剖析一下闪击战,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地理论,闪烁着跨越历史时空地启迪.“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地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公里,其成功地原因是:()“适时”;()出人意料地主攻地点;()欺骗活动;()新地坦克“战术”.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地新地优势,依靠坦克集群地快速突击,以及飞机地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地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地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地改变创造地新地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地作战效能.、人海战术【中国】,“人海战术”并不是一个正统地军事名词,只是一个比较形象地形容.实质是密集散兵线密集梯队冲击.热兵器时代,在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出现过大量地类似战例.但是近年来,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地人用来污蔑中G军队.中G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总数并不占优势地情况下,强调地是利用运动战,在运动中,分散敌人地兵力,形成局部地优势,这样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局部弱势之敌,积小胜为大胜.这和《孙子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地思想是不谋而合地.事实上,共军在近战中,非常强调分队战术.而攻坚时为了弥补火力地不足,更是大规模应用堑壕和爆破战术来减少伤亡,提高攻击效率.相反,国军却往往是单纯地使用人海战术而导致失败.在T湾拍摄地K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以国军地惨重损失印证了这一点.例如淞沪会战中,国军首先以第、第两个集团军地绝对优势兵力围攻驻上海地日本海军陆战队余人(加上预备役和侨民也不过刚刚过万),却损兵折将,然后逐步添油,最后反被日军从金山侧翼包抄而导致溃败.再者,在滇西反攻地松山攻坚中,中国远征军以十倍于日军地兵力和接受美援后形成地绝对优势火力,攻击日军一个毫无外援地加强步兵大队,围攻三月方告胜利,付出了五倍于日军地伤亡代价.在辽沈战役地塔山阻击战中,国军个师轮番上阵,独立师更是发动整营整团地标准“人海”攻势,结果硬是啃不下塔山阵地,眼睁睁看着东野在十几个小时内即攻克了国军重兵把守地锦州.、迂回,绕向敌人后方地机动.目地是攻击敌人地薄弱部位,或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正面部队和包围部队围歼敌军某一集团.按性质和范围分战略迂回、战役迂回和战术迂回. 迂回通常是在敌人有暴露地翼侧或较大地间隙时实施,也可在突破敌人防御后实施.迂回地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及时准确地查明当面和纵深地敌情、地形;正确选定迂回地方向和路线;周密地组织协同、保障和必要地火力支援;隐蔽突然、出其不意地行动,及时果断地处置各种情况.迂回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已成为重要战法.在欧洲,世纪末,已把迂回作为一种机动样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迂回更被普遍运用于战争、战役、战斗行动中.中国人民JF军在历次革M战争中,曾广泛采取迂回行动,对歼灭敌人起了重要作用.未来战争中,军队地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都将有进一步提高.地面部队实施迂回地纵深将增大,速度也将加快,还将更广泛地得到航空兵、空降兵和远战火力地配合.同时,由于侦察器材地改进和军队机动力地增强,部队地迂回行动易被对方发现,也将给部队实施迂回增加困难. 、合围,从不同方向向敌方实施攻击或机动,达成四面包围地作战行动.其目地是为全歼敌军某一集团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合围时,根据敌军地行动性质,所处地地位和条件,采取不同地样式.对冒进突出、翼侧暴露和处于孤立地位之敌,以正面进攻与迂回、包围相结合达成合围;对齐头并进地集中强大之敌,诱其分散,选其一部或一路加以合围;对点线相连、部署严密之敌,实施钳形攻击或多路攻击,先行突破,尔后在敌后方合拢,达成合围;对孤立扼守要地之敌,采取向心突击或相向突击达成合围;对退却之敌,以快速迂回与空降、跟踪追击相结合达成合围,等等.、渗透战主要是指伞兵作战,在敌后方开僻战场,扰乱敌方地后勤保障、弹药补给、攻击重要战略设施、拖延支援前方地敌人,阻击后撤地敌人,给予前方作战最大地支持.、狼群战术【德国邓尼茨】“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地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地庞然大物不寒而栗.在它们地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粹德国地海军将领邓尼茨之所以被称为“狼头”,就是因为他首创了海战地“狼群战术”,使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地“闪电战”并称为粹德国军队地海陆两大“法宝”.“狼群战术”地实质是集中弱小舰艇地合力来摧毁重型舰艇,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一般都在夜间攻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地统一行动.通常地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各舰艇便从对方护卫舰队地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攻击阵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鱼雷.“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单兵作战是相对协同作战地一个术语.一般相对协同地几个而言,一个人作战,一辆车,一架飞机就是单兵.举例来说,飞机作战,如果只是轰炸机单兵作战,虽然攻击性很强,却缺乏保护体系,需战斗机协同作战,以保护轰炸机地安全.军事专家指出,现在美国有专门地单兵系统,单兵武装更加复杂高级,单兵地大盔甲里都有荧光屏,轰炸、袭击、监控、观察等各种功能齐备,在特种部队袭击固定目标时就可派上用场.、机动,军队为争取主动或为形成较敌有利地态势,有组织地移动兵力和转移火力地行动.按性质、任务和规模分为战略机动、战役机动和战术机动.按空间分为地面机动、空中机动和水上(下)机动.按内容分为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兵力机动有翼侧机动、沿正面机动、由后向前地机动和由前向后地机动.突击、包围、迂回、退却等都是兵力机动地样式.火力机动,一般是通过改变射击方向或射击距离完成地.适时而灵活地实施机动,是歼灭敌人、取得作战胜利地极其重要地条件.、近战【中国】,近距离内与敌作战.能充分发挥人地勇敢精神和近战兵器地威力,减少或避免敌人远战火力地杀伤,以较小地代价换取较大地胜利.劣势装备军队战胜优势装备敌人地一种有效战法.近战地基本特点主要表现是短兵相接,紧张激烈,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实施近战,要求部队具有高度地政治觉悟和英勇顽强、坚定沉着、不怕牺牲地战斗作风,适时而严密地组织协同动作,指挥位置靠前,并注意将近战与夜战、近战与远战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现代化地伪装手段隐蔽企图,秘密接近敌人或待敌靠近,出其不意地歼灭或击退敌人.现代条件下,由于电子、光学器材地大量使用和火力密度空前增大,给实施近战带来新地困难;但技术装备地发展,也给军队地隐蔽和防护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近战地手段将不断改进.在未来战争中,近战仍是歼敌地一种有效战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狼群战术”进入拐点时期
![“狼群战术”进入拐点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d95f5f0de87101f69e319520.png)
所 以 , 在我们 有必 要探 讨一下 “ 现 狼群 战术 ” 成功阻击 了外来竞品。
6 0
后 ,厂家也 肯定 会对 那些表现 不好 的品
维普资讯
而现在仅仅有名还不行 , 须有强 必 牌予以淘汰。 所以。 品牌精简将是一个必 名的 ,
然趋势。 势的领导品牌在市场上持续热销。领 导
的企业需要从以前的扩充品牌向精简品
牌转变了 。
区域销售的策略曾
被我刊 称之为 “ 群战术”, 狼 最典型的比 如汾酒 、 。 西凤 客观地 评价 , 狼群战术 ” “ 给很多白酒企业在短时1 司内带来了大的
“ 员增效 ” 减
“ 狼群 战术 ” 的显著特征是利用母
西凤酒厂高层在谈到 自己的策略时
像山东很多地 方的买断品牌都 已经 出现
.
但同时 很多经不起 竞争折 磨的买断品牌
也倒下 了 ,而剩 下的那些就 是以后支撑 市场的 重点 。 这是市场发展 的客观结果 。
从主观 上讲 ,在经过 了几年品牌扩 张以
L 述情况。不可 否认 , 狼群战术 ” “ 的确
有很 多优点 , 但战术毕 竟是短期行为 , 如 何将 战术很好地服 务于战略 才是关键 。
靠开发子品牌的策略。
“ 狼群战术 ” 的最大优势是在短期
内将区域市场形成封锁状态 , 但是这个
互相砸价使得新 品刚上市就面临失去操 经 销 商资源 联 合开 发 了数 十个 系列 品 过 程其 实也是一个 “ 内战” 的过程 。 经过 作空间的危 险。 些猜 测并非空穴来风 , 这 牌 ,尤其是成功开发的西凤六年和十 五 年陈酿 ,对西凤成功 占据陕西市场起 到 了关键作用 。 此外 , 新疆的 伊力特 、 黑龙江的富 裕 老窖 以及 诸多的 山东品牌都运用 “ 狼群 几年的发展以后 , 外来品牌虽然失败了 ,
潜艇战术
![潜艇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c5bd48313968011ca300918a.png)
细说常规潜艇——战术篇说起常规潜艇的经典战法,大名鼎鼎的“狼群战术”肯定是绕不开的。
尽管声名远播,但恐怕少有人清楚,“狼群战术”其实是与“护航体制”并行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是早期的护航体制催生了“狼群战术”,而我们的话题也正由此展开……数学家的战争一战中,德国刚开始搞“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狼”不成群。
“羊”也不成群,双方都没有太多战术意识。
那时的状况就如同在足球场上撒上一把芝麻,然后放群蚂蚁吃芝麻,应该说碰上的概率还是挺高的,而且碰上就能吃掉。
结果,仅1917年协约国就损失商船2566艘,总吨位达573吨。
很快,这个问题被英国数学家发现,并给出了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将芝麻集中起来。
既然偌大足球场上只有一堆芝麻,遭遇蚂蚁的概率自然降低。
而且就算被一两只蚂蚁凑巧碰上,吃上两粒也就啃不动了。
于是,在这套“芝麻抱团”理论的基础上,诞生了早期的护航体制。
对手悄然变招,德国方面依然懵懂不知。
他们潜艇照常出航,却一次次无功而返,用当时德国一位艇长的话讲,“海面上突然变得空荡荡”。
这个谜底直到一站结束,双方作战资料公开后才被揭开。
德国人不甘失败,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准备复仇,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纳粹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
这位曾蹲过英国大牢的潜艇指挥官,提出了“吨位战”理论,并据此发展出令人生畏的“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同样是个数学问题。
邓尼茨认为:潜艇作战的核心在于提高攻击概率,其中有2点因素尤为关键:1.发现目标的概率有多大;2.锁定目标后能吃掉多少。
换言之,如果目标化零为整,想要增加发现概率,就必须蚂蚁多。
同时,一只蚂蚁胃口太小这就需要把信息发出去,让尽可能多的蚂蚁赶过来“有福同享”,这就是“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甫一投入实战,很快给盟军的海上运输造成巨大损失。
为有效遏制德军潜艇的袭击,盟军调拨大量作战飞机参与护航。
表面看起来,双方在大西洋鏖战,但实际上,此番较量仍是一场数学家的战争。
狼群战术分工方案
![狼群战术分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4789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3.png)
狼群战术分工方案概述狼群战术是一种通过合理分工和高效配合来实现战场胜利的战术策略。
在狼群战术中,不同队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实现整体战力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狼群战术的分工方案,包括战略指挥、侦查兵、火力支援、突击队等各个角色的任务和配备要求。
1. 战略指挥战略指挥是狼群战术中的核心角色,他们负责整体战术的制定和指挥。
战略指挥应具备以下特点和能力: - 高度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 - 准确的战场态势分析和预测能力 - 良好的沟通和指挥能力战略指挥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制定整体战略和战术指导方针 - 调控各个战术角色的分工和配合 - 监控战场态势并及时调整战术策略2. 侦查兵侦查兵是狼群战术中的眼睛和耳朵,负责获取敌方情报和战场信息。
侦查兵应具备以下特点和能力: - 高度的隐蔽和观察能力 - 准确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 灵活的行动和快速反应能力侦查兵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隐蔽侦察敌方阵地和人员布置 - 收集敌方情报并及时上报给战略指挥和其他战术角色 - 提供准确的战场情报和敌情分析,为战略指挥制定战术策略提供参考3. 火力支援火力支援是狼群战术中的主力军,负责对敌方进行有力的火力打击。
火力支援应具备以下特点和能力: - 准确的射击技巧和作战经验 - 高机动性和灵活的战术配合能力 - 稳定的心态和压制敌方的能力火力支援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掩护和制造火力压力 - 击溃敌方有生力量和火力点 - 阻止敌方的反击和补给行动4. 突击队突击队是狼群战术中的利剑,负责实施快速、直接的打击行动。
突击队应具备以下特点和能力: - 高度的机动性和爆发力 - 准确的瞄准和射击能力 -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配合能力突击队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 快速穿插敌方防线,瞬间击溃敌方防御点 - 拦截敌方的后续增援部队 - 制造混乱和恐慌,瓦解敌方的战斗力5. 配备要求为了有效地执行狼群战术分工方案,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适当的人员和装备配备。
世界古代十大著名战术
![世界古代十大著名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1f174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0.png)
世界古代十大著名战术十大著名军事战术:三三制、闪击战、狼群战术、钳形攻势、渗透战术、战略轰炸、堑壕战、跳岛战术、封锁战、导弹战等。
其中渗透战术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提出。
渗透战术也被称为胡蒂尔战术,其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
十大著名军事战术1、三三制战术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战时期,由中国林彪提出。
三三制步兵战术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战术策略,对世界绝大多数轻步兵部队有着实际意义。
其主要战斗模式是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个班为一个战斗群,分为三个梯队,担任“进攻、掩护、支援”,通常情况下,一个连就是一个战斗群。
三三制的队形能够随时改变,灵活性强,既能保证层层递进的进攻压力,又能避免敌人火力覆盖造成的大规模伤亡。
三三制战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较多地用在国内战争时期,与抗美援朝时期。
2、战术轰炸战术轰炸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术轰炸与战略轰炸是不同的,战术轰炸的主要作战方式是以军队和军事设施等高价值目标,进行有限轰炸,以达到摧毁或暂时瘫痪的目的,而不是不加区别地轰炸一般市民住宅地区。
简单来说,战术轰炸是针对于个别情况、具体目标的。
例如1941年日本轰炸珍珠港,便是典型的战术轰炸。
战术轰炸既能够提供近距离的空中火力支援,直接支持地面行动,也能够进行火力封锁,但这时所攻击的目标并没有和友军接触。
3、堑壕战术堑壕战术最早起源于欧洲17世纪,但真正得到广泛的规模运用,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堑壕战最早由散兵坑演化而来,其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战斗,能够保护士兵躲避炮弹。
堑壕战主要运用于火器时代阵地战当中,在战争结束后通常会将死亡的士兵埋葬其中。
可以说,堑壕战是人类从农业战争到工业战争的过渡,极大地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为后来宏大迷人的作战理论体系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自堑壕战以后,真正的工业化战争也开始了。
4、跳岛战术跳岛战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常认为由美国麦克阿瑟提出。
其主要作战方式是不采行逐一收复各岛的战法。
中外十大经典战争(2024年)
![中外十大经典战争(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93d69f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1.png)
中外十大经典战争一、战争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人类的诞生到现在,发生了不计其数的战争,虽已过去数百年,甚至千年,依然被后世所铭记。
二、世界军事史上十个经典战术1、闪击战闪击战也叫闪电战,由古德里安创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率先使用的一种由航空部队与装甲部队进行密切协同的战术战役模式。
是以对敌方重要的战役战术目标、指挥中枢、交通枢纽等进行空袭迅速取得制空权、瘫痪地方指挥体系,同时以坦克部队、炮兵、装甲及摩托化步兵等多兵种组成密集的装甲突击群,在战术空军的协同下迅速突破敌防线,并向敌纵深目标进行快速的穿插机动,对敌进行分割包围,从而对敌进行歼灭作战的模式。
2、战略轰炸战略轰炸是一种空中作战方式,主要指使用远程轰炸机对敌方的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工业及军事目标进行集中和长期的攻击和破坏,通常具有大规模破坏和高效率的特点。
战略轰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战略轰炸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充足的情报支持和后勤支持,同时也依赖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指挥系统。
3、狼群战术狼群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大西洋上的盟军商船和美国对太平洋上的日本运输船所使用的潜艇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
猛虎也怕群狼,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4、堑壕战堑壕战,也叫壕沟战,是敌对武装部队从挖入地下的相对永久的战壕系统进行攻击、反击和防御的战争。
战壕通常彼此靠近,当进攻的优势火力迫使对方部队“深入挖掘”以牺牲其机动性以获得保护时,常会诉诸堑壕战。
战壕系统最初只是部队仓促挖掘的一系列散兵坑。
随后加深这些洞,以便一名士兵可以安全地站在其中,并且各个散兵坑可以连接,建造出一个更永久的野战防御工事系统。
著名的十大战术
![著名的十大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b8a11f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1.png)
著名的十大战术
1、闪击战
闪击战也叫闪电战,是由古德里安创建,在二战期间德军率先使用这种战术,这种战术的主要模式就是有由航空部队与装甲部队密切合作,先取得制空权,然后再进行地面攻击。
2、战略轰炸
战略轰炸起源于一战,起因是飞行员拔出手枪与敌军对战,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得到了升级,战略轰炸模式也更完善。
3、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多运用在海上作战,主要是由多艘潜艇组成,轮番对敌方发起进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的统一行动。
4、堑壕战
堑壕战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作战,能够保护士兵,而这种战争方式主要运用在火器时代,后世不常见。
5、跳岛战术
跳岛战术也叫作蛙跳战术,起源于二战的太平洋战争,意思是指不逐一收复各岛,而是收复一个岛屿之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
6、封锁战
封锁战又被称为是饥饿战术,起源于1944年,是美军为了击败日军,想办法来缩短战争时间的一种战术,也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7、导弹战
导弹战起源于二战,是指利用导弹来进行大规模的袭击,导弹战开始是希特勒对于英国的攻击,而后这个战术也延续至今,曾经的中东战争、美国空袭利比亚都是这一战术。
8、心理战
心理战是指对战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作用是可以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心理战这一说法来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诺曼底登陆就曾应用过这种战术。
9、电子战
电子战也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电子战主要是用来攻击敌方的C4I系统,现阶段普遍运用在海陆空各种作战当中。
10、间谍战
间谍战主要方法是互相派间谍到对方阵营,窃取有价值的信息,而这种战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被广泛的应用。
狼群战术---团队
![狼群战术---团队](https://img.taocdn.com/s3/m/b857f606eff9aef8941e0665.png)
只有战斗才能捕获生存的食物, 只有战斗才能捕获生存的食物,只 有战斗才能保障自己不被强大对手 消灭
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 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 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 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 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团队的组成因素---5p 1.目标(Purpose)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 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小知识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很喜欢吃三叶草(也叫鸡公叶),这种昆虫在吃食物的时候 都是成群结队的,第一个趴在第二个的身上,第二个趴在第三个的身上,由一只昆虫带队 去寻找食物,这些昆虫连接起来就像一节一节的火车车箱.管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这 些像火车车箱一样的昆虫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中放了它们喜欢吃的三叶 草.结果它们爬得精疲力竭也吃不到这些草.这个例子说明在团队中失去目标后,团队成 员就不知道上何处去,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饿死,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可能就要打折扣.团 队的目标必须跟组织的目标一致,此外还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具体分到各个团队成员 身上,大家合力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同时,目标还应该有效地向大众传播,让团队内外 的成员都知道这些目标,有时甚至可以把目标贴在团队成员的办公桌上,会议室里,以此 激励所有的人为这个目标去工作. 2.人(People)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目标是通过人 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 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 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人员选择 方面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补,人员的经验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邓尼 茨
关于U型潜艇
德国U型潜艇是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最 神秘的武器,偷袭是它唯 一的战术,因此U艇又被 人称做海上之狼。在二战 中的大西洋上,德国的U 艇肆无忌惮地在盟军的海 上交通线上“猎杀”盟军 的船只。仅仅在1942年11 月,U艇就击沉了盟军118 艘船只,创下了743321吨 的记录,给盟国造成了难 以承受的损失
U型潜水艇艇长卧室
德国虽然是一战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 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也是最 深,对其作战理论的研究最透彻,所以在二战中 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但 是后来英国研究并使用了雷达,声纳等反潜设备, 成为对付狼群战术的“王牌克星”。 德国能够在一站战败后重视潜艇,坦克 的使用并能在二战中凭借闪电战和狼群战占据主 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当狼群战术 无法在对盟军起到有效的压制作用时邓尼茨的坚 持不改变战术却不值得提倡。
14营养五 卫龙小组 队长:鲍鑫 队员:刘苗苗 朱亚如 荆桂娟 陈曦 颜鸿飞
周玉叶 林田田 袁修凯 马一鸣
制作:14营养五 卫龙小组
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简介
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 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 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德 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 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狼群战术具体方法: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 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一艘“狼头”舰来指挥 “群狼”的统 一行动。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 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 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这样,“狼 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战斗效果,“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但后来因 为盟军及时地采取护航制度和盟军反潜技术的娴熟而使狼群战术逐渐被 淘汰。
在二战爆发前的时间里,邓尼茨潜心研究一战经验,进一步从理论 上完善了自己独创的“狼群战术”。二战伊始,邓尼茨便率领德国海军 以“狼群战术”称霸大西洋,致使盟军商船遭受巨大损失,后勤补给线 遭到严重破坏。邓尼茨也因为“狼群战术”的成功而成为希特勒最得力 的干将之一。他的职务一路攀升,先后升为舰艇司令、海军司令,最后 还被指定为元首的接班人。 然而,邓尼茨同样被眼前的胜利禁锢了头脑,醉心于自己的战术而 忽视了再创新,导致德国海军的战术在多年的海战中如出一辙。而盟军 则专门组织力量来研究对付“狼群战术”的有效战法,派出规模庞大的 反潜飞机和潜艇,灵活采用 “狙击”、“围歼”、“诱杀”等手段来 肢解“狼群”,尤其是运用最新型的雷达来搜索德国潜艇。而邓尼茨无 视盟军侦察预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结庞大的潜艇群,打算 彻底切断盟军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1943年5月,邓尼茨赖以成名的 “狼群”终于遭到毁灭性打击———他的王牌潜艇在一个月内被击沉30 多艘。“狼群战术”宣告失败。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规定战后德国不能拥有潜艇。 希特勒上台后决定大力发展海军,主要是潜艇和大型水面作 战舰艇。当时的邓尼茨海军上校接受任务,决定建造大型潜 艇用于远洋作战,由于受《凡尔赛条约》规定,研制潜艇需 要秘密进行,秘密的设计工作一直在荷兰、芬兰进行。 1935年6月18日,德国于英国签定了回避《凡尔赛条约》 的限制协议书,规定了德国的海下武装力量要限制在英国的 45%以内。 德国于1935年开始建造潜艇。 ⅡA型成为纳粹德国第 一种具有战斗力的潜艇,ⅡA型服役后主要训练优秀的船员 和为以后建造潜艇提供可靠的数据。ⅡA型并不先进,水上 排水量只有254吨,而且是有问题型的潜艇,主要是动力装 置和密封装置。海军决定改进成ⅡB型潜艇。 ⅡB型增厚耐压仓的厚度,使下潜深度提高到120米。 另外加长潜艇的长度,达到42.7米。ⅡB型共批准建造18艘, 编号为U-7号至U-24号。ⅡB型最终共建造20艘。ⅡB型服役 后,成为当时德国主力潜艇。
U型潜水艇耐压壳和水柜
起居
U型潜艇上的空间是非常宝贵的。 拿典型的VII和IX型潜艇来说,潜艇本身 排水量虽然较大,但那只是外部艇壳给人 造成的印象。而内部的耐压壳最大直径只 有5米,艇首和艇尾的空间更小。绝大部 分艇内空间用于安置柴油机和电动机、蓄 电池和其他必要的机械设备,用来供艇员 生活和休息的空间所剩无几,甚至连睡觉 的位置都很有限,一些特定的隔间仅能容 纳一个铺位的宽度。艇长的起居室较大, 门口安装了布帘以保证较为私密的空间, 但艇长室往往位于潜艇内部的中心位置, 因为平时的大小事务艇员都会向艇长汇报, 这样安置较为方便,所以,艇长也很难安 静下来休息。 军官的舱室空间也较大,里面安装 有固定的小桌而非其他地方的折叠桌。高 级军官有固定的铺位,中级军官则只有吊 床。艇上部分岗位的艇员由两个人共用一 个铺位,这是因为二人轮岗的缘故。还有 部分艇员只能在艇首和艇尾的鱼雷舱里休 息,那里终日被噪音困扰,几乎永无宁日。
起源
狼群战术”猎杀的第一个目标是“雅典娜”号客轮。1938年9月,英 国“雅典娜”号客轮悠闲地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的旅客正沉浸在平静 而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们听到了几声巨响,并感到了强烈震荡。一 刹那间,客轮上油烟滚滚。海水涌进了船舱。几分钟后,“雅典娜”号 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有同 样遭遇,而罪魁祸首正是德国海军的 “狼群战术”。
饮食
关于德国海军U型潜艇部队官兵艇上 生活的话题,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艇员的 生活环境和物质待遇这两方面。因为潜 艇的一次出航作战可能的持续时间将长 达12周,在作战斗巡逻前的出发准备时, 潜艇通常要携带约14吨的各类给养品、 燃料和鱼雷武器弹药。艇上的每一个闲 置的角落都被尽可能的利用来存放新鲜 食品,如:鸡蛋、土豆、水果、蔬菜、 面包和肉类等等,因为这些都将是首先 被消耗的。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时,艇上 均可保证潜艇官兵们的一日三餐。除了 主食以外,还有咖啡、茶、牛奶、果汁 和可可饮料提供。一旦新鲜食品耗尽, 那么只能由罐装食品接济,此外还需补 充一些必要的维生素。有趣的是,部分 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上可能携带了一 些禽类和畜类,如:鸡和猪。1942年5 月被德国海军U-162号潜艇击沉的“帕 恩贝巴”号货轮即是如此。如果这些动 物在潜艇攻击之后能侥幸存活,那么毫 无疑问,它们将成为最受德国潜艇官兵 欢迎的客人。
创始人
邓尼茨,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德国总统国防 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 日出生在柏林 。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 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 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 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 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 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 。 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 元帅军衔。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 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1945年4月20 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 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 国防军最高统帅 。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 年监禁。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 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 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 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形容“狼群战术”的 诞生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首创“狼群战术”的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时为德国 U-68号潜艇的艇长。他经历了德国海军“无限 制潜艇战”的失败,切身体会到 “用潜艇在白天公开与大型舰队作战” 的战法已经落伍了,应当尝试在夜间发动突然袭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接近尾声时,邓尼茨终于得到了一次试验新战术的机会。他指挥 U-68 号潜艇在夜间突然穿过英海军的护卫警戒圈,凶猛地接近商船,用鱼雷 将其击沉。当英军护卫舰队闻声赶来救援时,邓尼茨已指挥 U-68号潜 艇迅速下潜,可潜艇偏偏出了故障。最后他只好弃艇逃生。不过,这次 没有完全成功的行动却成了“狼群战术”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