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等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概述:

本课是高一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复杂的科学发现过程用计算机形式模拟构建,让学生在趣味探究中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

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

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

实践能力。

(2)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会觉得难,但遗忘率高。而这部分知识又与后续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植物激素的调节联系紧密,是学习植物体内稳态的基础。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将生长素分布的特点告知学生,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无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自己用计算机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以及协同配合的能力,并使他们在科学探究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充分地体会到科学探讨过程的渐进性和艰巨性,实现对科学内容本身的欣赏。

2教法设计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3学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小组实验。(2)交流讨论。(3)归纳总结,巩固新知识。

教学资源

1.课前培养发芽的玉米种子。

2.课件制作:制作玉米向光性实验几个探究过程的动画以及模拟验证吲哚乙酸为生长素的科学小游戏。

3. 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总结引入:

很明显,我们班的同学设计了比达尔文要更严谨的实验方案。通过两个小组同学的实验,我们已经知道胚芽鞘能向光生长,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实际上,达尔文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实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也就是他七十几岁的时候,那时的达尔文已经时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科学的不懈追求,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所以,如果在座的各位也能对科学执着追求,终有一天你们也能获得成功。

进一步展开课题1.提出问题:

胚芽鞘除了能感受光的刺激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胚芽鞘感受光的刺激就会向光生长?胚芽

鞘和植物生长究竟有什么关系?让我们一起走

近生物虚拟实验室,一起感受前辈科学家对植物

向光性的深入研究。

2. 展示詹森实验动画:

①为了探讨胚芽鞘和植物生长的具体关系,1910

年,詹森设计了一个实验,我们一起看看。

②詹森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胚芽鞘尖

端产生了刺激,这个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

下部。

③请同学评价该实验是否有缺陷,若要得出詹森

的结论,应该如何改进?

3. 展示拜尔实验动画

①除了詹森的这一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可以检测胚芽鞘在植物生长方面起的作用呢?匈

牙利科学家拜尔从另一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

究。

②问:拜耳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

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思考

观看动画

并思考

回答:有

缺陷。应

该设计一

组相同情

况下切去

尖端,只

放琼脂片

的实验作

对照,以

排出琼脂

片中含有

促进生长

的物质的

可能。

思考

回答:胚

芽鞘放尖

端的那一

侧,尖端

如果我们以胚芽鞘的中轴画一条线,胚芽鞘的左侧和右侧有什么不同?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

③小结: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所产生的

物质不均匀分布的结果。

④问:结合以上几个实验,单侧光起的作用是什

么?

⑤问:物质分布是怎样不均匀?哪一面比较多?

4. 展示温特实验动画:

科学家并不满足,在1928年荷兰生物学家温特提出了新的假设:如果尖端确实通过产生某种物质来影响下部生长,那么这种物质应该可以转移到一种‘载体’里面,从而使该‘载体’具有与尖端同样的作用。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的确是所产生的物质分布较多生长得更快。

回答:左侧长得比较长。

回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物质在两侧分布不均匀。

回答:刺激尖端,使其产生的物质在下部不均匀分布。

回答:发生了运输;背光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