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5

高二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5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2021第一学期八一12月份月考试卷高二语文〔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试卷总分值是:150分〕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文体的新维度①中国古代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复杂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与西方文体相对稳固的板块构造大不同。

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体,理应彰显本国的特色。

从关键词的维度观照、审视文体,无疑是新颖的研究视角。

下面就以唐宋文体为中心言之。

②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

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开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开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开展的顶峰。

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③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穿、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

“融会贯穿〞,不妨说是对唐宋文化的最正确注脚。

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④唐宋文体学的贯穿性,突出地表如今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

古代文体的构造规那么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敏组装拆卸的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其规那么会发生位移改变。

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构造、形式、语言等。

⑤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穿亲密相关,唐宋开场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

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

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场用类似的词形容本朝文人。

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

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

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I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I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III)【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赞诺夫是俄罗斯电影艺术的常青树,从16岁考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到82岁执导最后一部影片《音乐人生》,他的艺术生涯长达66年,其间创作了10余部文献纪录片和近30部故事片,其中大部分是反映当代普通人生活的喜剧,这为他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和荣誉,在俄罗斯他被誉为“喜剧教父”、“每条狗都认识的人”。

退休之后,梁赞诺夫仍笔耕不辍,在位于瓦尔代的乡间别墅中写下了大量诗歌和短篇小说。

在中国,梁赞诺夫的影片无疑也是最受欢迎的,甚至对于中国本土电影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蒙意义。

在此之前的苏联电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多只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追求宏大的场面和崇高的精神。

梁赞诺夫登上影坛的年代,政治空气趋向缓和,他率先把目光投射到普通人的身上,同时发扬了俄罗斯深厚的喜剧传统,把讽刺和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影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被译制成中文,在电视台播放,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他的忠实追随者。

当时中国人也刚刚开始放眼世界,重新关注自身的处境,重新建立生活的坐标,梁赞诺夫的影片恰逢其时,为中国观众提供了现实的参照和想象的对象。

比如《办公室的故事》,先不说剧情,仅仅是展现“机关日常生活”这一点,就能吊足观众的胃口。

对于成年观众,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命运的拨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有着恋爱教科书的“浪漫”意义;对于青少年观众,《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的魔力简直无法抗拒,为此很多人专门跑到北京动物园去看狮子,幻想着狮虎山下也埋着宝藏。

湖南省衡阳县江山学校2021-2022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江山学校2021-2022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江山学校2021-2022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20分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只需交上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5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一、基础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搠.(shuò)倒捧袂.(mèi) 连累.(lei) 俨.(yǎn)骖騑闾.(lǚ)阎扑地B.央浼.(měi) 墁.(màn)地睢.(suī)园万应锭.(dìng) 逸兴遄.(chu án)飞C.岑.(cén)寂付梓.(zǐ) 睇眄.(miǎn) 宿舂.(chōng)粮叨.(dāo)陪鲤对D.逋.(bū)慢糍.(zī)粑赍.(jī)发碧溪岨.(qú) 决.(xuè)起而飞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酒馔噩梦坍缩兴高采烈不落言筌B.滑稽玷辱尺椟交头接耳日薄西山C.踹水拮据幅射彤云密布门衰祚薄D.仓廒搭膊流苏解腕尖刀钟铭鼎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这篇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特别是把一批走出校门、献身革命的年轻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进入二十一世纪,网上聊天已成为人们交际的独特方式,然而,一些人尽管不懂语法,偏要卖弄文采,把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用在一起,以至叠床架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钢格栅板征收14.5%的反倾销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激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方将美国商务部官员漏洞百出的言论公之于众,奇文..共赏..。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联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诗词写得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

怎么样分别高下?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

诗关于落花,在《红楼梦》中写的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

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

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

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

《葬花吟》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

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勿。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一份悲哀写得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

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

“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级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检测试卷高二语文(后附答案)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检测试卷高二语文(后附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检测高二语文2021.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以反映自己的时代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把时代风云摄照到自己的作品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艺术家乃是“时代的儿子”。

这是由文学艺术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文艺和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及其它社会科学一样,同属意识形态,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

文艺和其它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于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它不是通过概念去说明,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

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这一方面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另一方面又认为,它虽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无限生动、丰富的,但还是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它只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作家、艺术家必须对它“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进行选择、概括和提炼,然后,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

这里,无疑需要调动作家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等。

即使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作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艺作品不管怎样千姿百态,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也好,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好,是形式主义、抽象主义还是现代主义也好,它们无不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只不过有的正确反映,有的错误反映;有的反映得深刻,有的反映得肤浅;有的鲜明、具体,有的抽象、模糊罢了。

文艺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然,我们也应当看到,世界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也有很大的改变,文艺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便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墨守成规是不行的。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亵渎./赎.罪孝悌./涕.零遛.鸟/溜.达戛.然而止/弃甲曳.兵B.悼.念/泥淖.伺.候/伺.机昭.告/诏.令濒.临绝境/捷报频.传C.镣.铐/瞭.望猿猱./杂糅.蜕.变/兑.现不可估量./量.体裁衣D.旋.风/旋.涡狙.击/诅.咒牛虻./氓.隶义愤填膺./真赝.难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山巅桑葚建树祸起箫墙白头偕老B. 磐石肤浅萎缩繁芜从杂至理名言C.缔造家具九州万不得已浅尝辄止D.枷锁攀援压榨作客他乡遥遥欲坠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诗句中划横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VII)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单选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笔答题用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间内,不能超出答题区间。

3.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单选题共42分)一.基础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累.(lěi)仓廒.(áo)糍粑..(cí bā)精髓.(suǐ)辖.制(xiá)服侍不暇.(xiá)B.尺牍.(dú)央浼.(miǎn)穹.窿(qióng)坍.缩(tān)懿.范(yì)不落言荃.(quán)C.辟.易(pì)矍.然(jué)精悍.(hàn)屏.息(bǐng)捧袂.(mèi)黄梁.一梦(liáng)D.仇雠.(chóu)尚饷.(xiǎng)斫.轮(zhuó)梏.扑(gù)棨.戟(qǐ)叨.陪鲤对(dāo)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

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

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被折服。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形式,进入了低品位油井的开采乃至勘探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I)一、选择题(2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C.云峰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D.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纪录片《牡丹》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洛阳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日前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展开,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关牡丹的视觉盛宴。

B.中华“春节符号”经过历时一年的全球征集,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但如何让它真正成为代表春节的符号,有关方面还要认真思考。

C.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D.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4.下列各句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①技盖至此乎?②善刀而藏之。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 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古诗文阅读为主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与中国社会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实用文档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I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

浙江省金华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

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

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

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

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

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C 解析:A .“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视为原因之一。

B .“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

按原文,“语言的‘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

D.“必然”过于绝对化,应该是“有可能是以牺牲诗歌的审美性和人的创造性为代价的”。

2.C 解析: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

故选C。

3.C 解析: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

选项ABD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

而C项虽然也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

故选C。

4.①第①段——提出问题: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②第②③段——分析问题: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

③第④段——得出结论: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

②立足自身经验,关注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

③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知人论世。

④避免给诗歌“贴标签”或刻板分类,要领会诗歌的整体魅力和丰富意蕴。

四川省眉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四川省眉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眉山中学2021届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到底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呢?首先,文学经典是人生疏自身和自身境况的最好方式。

文学经典作为超越世界的世界,超越生活的生活,将会以其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供应境况性和体验性的端详空间,来思考自己所患病的问题。

文学之所以是人生疏自身和自身境况的最好方式,是由于文学是一个形象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命题,是给读者供应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让读者去自我经受、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并在此过程中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

这是人的一种肤浅的自我实现,其审美愉悦当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文学经典能够挂念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

人在文学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来自对自我生疏的把握,还表现在对自我实现的关怀,通过精神阅历实现对世界的介入并从中获得某种支配感。

读者在文学经典中徜徉,必定伴随的是艺术深思。

这就是说,审美深思能够通过我们的想象介入生活,而这种介入实际上是自由地把握或支配生活,这时,我们的精神欲求会得到“确定的满足”。

为此,H•帕克区分了同样面对生活时人们的两种不同态度,他说:“对于精通世故和自我中心的人来说,生活只是在包含傲慢、野心或激情的时候,才是好玩的。

但是,对于有宗教意识的人和有审美意识的人来说,生活的任何部分都是好玩的。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假如我们不是以审美深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假如我们以审美深思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的全部就都是好玩的,就能够允许我们借助自由的想象来参与和支配,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第三,文学经典是迷惘者必要的向导。

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艺术深思所实现的自由支配感既是学习和领悟的结果,同时自由支配感溢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的本质表现为某种不断生成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A.沙渚.zhǔ怵.头chù如椽.大笔chuán切.中肯綮qiè3.B.霰.弹sǎn修葺.qì以一当.十dàng所向披靡.mǐ4.C.迤.逦yǐ剽.掠piǎo混.水摸鱼hún泥.古不化nì5.D.饼铛.dàng漩.涡xuán熏陶渐.染jiān否.极泰pǐ6.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7.A.木屐真知卓见美仑美奂不废吹灰之力8.B.蛟龙弱不经风踌躇满志一言以敝之9.C.潺湲仗义直言勾心斗角毕其功于一役10.D.宫阕以德抱怨锱铢必较如坠五里雾中11.填入下面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① 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自然科学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

人类被科技异化,越越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

13.② 对于梅西的表现,瓜迪奥拉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很难想象一名球员24岁就达到这样的高度,梅西就像神话般。

我已经找不到词汇形容他的出色。

”14.③ 《我是歌手》首播后,黄绮珊迅速引起关注,网友们评价她的歌声是“姗姗迟的天籁之音”,她的嗓音极能感染听众。

15.④虽然普梅体制很强势,但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国际社会,反对的声音一直。

16.A.自许不可理喻石破天惊不绝如缕17.B.自诩不可思议惊天动地络绎不绝18.C.自许不可思议穿云裂石不绝于耳19.D.自诩不可理喻穿云裂石不绝如缕2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1.A.中国已“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很快,因而尽早规划社会养老体制十分必要,除了加强管理,政府还要给予养老机构必要补贴。

22.B.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操控,山水被镶进画框的生活。

也就是说,是一种越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23.C.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斯兰教国家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

这一计划遭到中国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24.D.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的()26.A.《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头之一,它以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27.B.晚唐五代以李商隐、韦庄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他们的词作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

28.C.明人评价王维诗“丰缛而不华靡,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彩和光泽”。

孟浩然诗则“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多用白描,着笔清淡”。

29.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古之赋此为第一”的评价。

它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题,每小题3分)温中华罗曲在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统治时间里,由于吸收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大大提高了鲜卑的文明程度。

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孝”也受到重视,“孝”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北魏统治者重视孝文化,使一个原本不知中华礼仪的少数民族开始形成一整套尊老的礼仪,大大提高了鲜卑族的文明程度。

传统的孝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即是表现在“养”和“敬”的两个方面,“养”父母、“敬”父母是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生育之恩、养育之情是人所不能忘的,人们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接受孝的。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鲜卑族,在吸收中原文明之前是不重视孝道的;但他们在接受孝的观念以后,家庭和睦,家族逐渐壮大,以小农为主的家庭关系更加稳定了,发展到后,出现几代之间“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盛行,统治者的统治很大程度上维系在这些世家大族身上,血缘宗亲制度得到重视,而“孝”则是维持血缘关系的纽带。

北魏统治者重视孝文化,就确保了世家大族对自身统治的支持。

当然,孝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消极影响。

由于是乱世,这一时期孝文化的虚伪性、欺骗性增加了,出现许多愚孝的例子。

这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孝道原本的涵义,带有很强的愚弄性。

其主要表现在:孝子刻意行孝,经常做出一些荒诞的事情,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丧礼频繁,厚葬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极大的负担,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

史家将拓跋珪建立北魏(386-534)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1-618)这段时期成为北朝。

而北魏以降的北朝是在北魏的基础上发展而,所以北魏的统治对北朝后期王朝的影响很大。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重视儒家文化,国力强盛,形成北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而继承皇位的后世皇帝虽然也重视儒家文化,但其儒学修为却远远赶不上孝文帝,也没有那么热衷于推广儒家文化。

鲜卑族自身传统以及尚武气息并没有因为孝文帝的改革而彻底废除,又因为外戚专权、内乱不止,最终导致了北魏的衰落以及灭亡。

北魏分裂后,权臣宇文泰和高欢分别控制着西魏和东魏。

高欢依靠鲜卑贵族“六镇兵变”而发展壮大,其身上有很多鲜卑族的传统因素。

他们排斥儒家文化,甚至出现皇帝母亲死后,皇帝仍然饮酒作乐的现象。

这为东魏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却重视儒家文化,利用儒家文化消除各民族间的矛盾,提倡礼仪,知人善任,最终逐渐壮大。

后继的北周仍然重视儒家文化,孝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护了北周社会的稳定,为后隋朝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北魏统治前期,无疑是重视孝文化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社会民风习俗上都可以看出。

这对北魏统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成了北魏前期的辉煌。

北魏后期由于纲常伦纪不再,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后继的西魏、东魏以及北齐、北周的统治者,由于对儒家文化态度不同,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节选自《文史资料》xx年第四期)30.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1.A.北魏孝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北魏形成的尊老礼仪,最终形成儒家思想的核心。

32.B.北魏孝文化提高了鲜卑族的文明程度,孝文化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3.C.北魏孝文化对北魏社会起着积极作用,但到了东、西魏时期,孝文化起到了消极作用。

34.D.北魏孝文化对北魏统治有积极影响,后朝廷禁止儒家文化传播,导致北魏灭亡。

3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6.A.北魏的孝文化存在着虚伪性、欺骗性,一些人刻意行孝,违背了孝原本的涵义。

37.B.西魏注重用儒家文化消除民族矛盾,强大了国家,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周。

38.C.隋朝是在北周的基础上发展而的,所以北魏的孝文化对隋朝影响很大。

39.D.北魏重视的孝文化激发了北魏门阀制度的盛行,强化了统治者的强权政治。

4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1.A.北魏开国,拓跋珪在政治和社会民风习俗等方面重视孝文化建设,使得北魏成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42.B.北魏推行孝文化,使家族壮大、血缘宗族制度得到重视,保证了世家大族对君王统治国家的有力支持。

43.C.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注重儒家文化传播,但后继皇帝的儒学思想不如孝文帝,致使北魏后期文化水平降低。

44.D.北魏孝文化代表着孝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对父母的“养”和“敬”,是维持家族血缘关系的纽带。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零陵三亭记(唐)柳宗元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

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

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

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令。

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莅兹邑。

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

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召。

鸡豚糗醑①,得及宗族。

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

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

爰有嘉木美卉,垂水丛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

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

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

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

乱虑滞志,无所容入。

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余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

薛拜手曰:“吾志也。

”遂刻之。

【注释】①糗醑: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

②埴:zhí,黏土。

③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6.A.然后..理达而事成然后:这样以后47.B.假.湘令假:借助48.C.耳不闻鼛鼓之召.召:聚集49.D.具.于是邑具:完备50.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薛存义“为政”功绩和“治理”环境的举措的一组是()51.A.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鱼乐广闲,鸟慕静深52.B.遁逃复还,愁痛笑歌乃发墙藩,驱群畜53.C.逋租匿役,期月辨理人无劳力,工得以利54.D.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沉浮啸萃,不蓄而富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6.A.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57.B.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

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58.C.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

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59.D.本文为一篇山水游记,内容重在叙述三亭修建的原因,描绘其周围美景,目的在于表达对三亭的喜爱之情。

6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61.(1)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

(3分)62.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3.(2)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

(3分)64.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5.(3)余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