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经方治疗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治疗干咳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常见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干咳多由肺燥、肺热、肺阴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干咳的处方,但请注意,实际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1. 清肺润燥汤- 药材: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
2. 养阴清肺汤- 药材:生地黄15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3. 桑菊饮- 药材: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
4. 百合固金汤- 药材: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5. 银翘散- 药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6. 二冬膏- 药材:天冬15克,麦冬15克,蜂蜜适量。
- 用法:将天冬、麦冬煎煮后,加入蜂蜜调匀,制成膏剂,每日服用。
7. 润肺止咳散- 药材: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用温水送服。
8. 养肺汤- 药材: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在使用这些处方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的差异,以及药材的剂量和煎煮方法。
此外,干咳的原因复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等。
小青龙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咳嗽。
下面将介绍小青龙汤的一方加减治疗咳嗽的方法。
小青龙汤是由陈皮、苍术、生姜、半夏、干姜、竹茹、黄芩、白芍、黄连等组成的方剂。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祛痰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对小青龙汤进行一方加减的治疗。
首先,小青龙汤的加减治疗可以根据咳嗽的症状来确定。
如果患者是湿咳,可以加入陈皮、苍术、半夏等药物,以增强祛痰效果。
如果患者是干咳,可以加入白芥子、白术等药物,以增加润喉效果。
此外,还可以加入肉桂、附子等药物,以温肺止咳。
其次,小青龙汤的加减治疗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来确定。
如果患者的咳嗽症状较轻,可以减少一些生姜、竹茹等药物,以减轻刺激性。
如果患者的咳嗽症状较重,可以增加一些黄芩、生石膏等药物,以增加清热效果。
另外,小青龙汤的加减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来确定。
如果患者是寒证型咳嗽,可以加入附子、肉桂等温阳药物,以温肺止咳。
如果患者是热证型咳嗽,可以加入黄芩、黄连等清热药物,以清热解毒。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小青龙汤的加减治疗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加减的药物和剂量。
此外,加减治疗只是小青龙汤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他治疗措施如中药煎剂、针灸疗法等也可以结合使用,以加快康复。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的方法,可以根据症状、疾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等来确定。
加减治疗可以针对咳嗽的不同症状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然而,使用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同时,患者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疗法,如保持充足的休息、饮食调理等,以促进康复。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调理来缓解和治愈的。
经方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咳嗽200例观察
1资料 与 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 2 0 1 1 年 1 1 月~ 2 0 1 2年 1 1 月期间 ,接诊 的慢性 咳嗽患 者 2 0 0例 , 这2 0 0例患者 中有 1 2 0例是 男性 , 有8 O例 是 女性 , 男女 比例是 3 : 2 ; 年龄集 中于 5 ~ 6 8 岁, 平均年龄 为 4 4 . 6岁。 这些患者 主要 有细菌 、 病毒引起的 , 的临床症状 : 风寒性 的咳嗽症状 是 咳嗽 的痰比较稀薄 , 白颜色 , 比较容易咳 出, 流清鼻涕 , 头疼 发热 , 不i _ f { 汗, 舌 苔为白色 , 脉搏漂浮 ; 风热性 的咳嗽症状是 咳嗽呈现连续 性, 咽痒而咳 , 痰 比较少 , 不容 易咳 , 或者痰 比较 多 、 白颜色 , 并伴 有 严重的 口干 , 咽咽喉疼痛难 痒 , 舌质 是正常 , 或 者舌尖是红 色的 , 脉 搏漂浮。进行 听诊两肺 时 , 呼吸音 比较正常 , 或者呼吸音 逐渐增 粗, 实施胸透及血常规检测 , 没有} } { 现明显 的异常现象。这些病例都 是 依据《 中药新 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 则》 中慢性 的单纯型支气 管炎发 作期 的诊 断标准 。并且排除了其它疾病所 引起 的咳嗽。 1 . 2方法 所有患者都应用 止嗽散加 味治疗 。处方 : 白前 8 g 、 橘红 8 g 、 甘草 1 2 g 、 蝉蜕 1 5 g 、 风寒咳嗽加苏叶 1 2 g 、 白茅根 1 5 g 、 紫菀 1 2 g 、 桔梗 1 5 g 、 前胡 1 2 g 、 生姜 5片 、 风热咳嗽加浙贝母 1 2 g 、 杏仁 8 g 、 荆芥 1 2 g 、 细辛 5 g 、 百部 1 5 g 、 连翘 1 5 g 。用 热水煎 1 h , 取清 液 5 0 0 m l 制备 , 服用 l剂, d , 早 晚各 1 次服用 , 1 5 d一个疗程[ 2 1 。 1 I 3 疗效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 , 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 况。 痊 愈: 患者的 咳嗽 咳痰以及其它 的症状都 消失 , 在 听诊及胸 片 、 血常规检 查中表现正常 。有效 : 咳嗽咳痰的症状得 到显著 的减轻 , 痰 比较容 易 咳出 , 在 听诊及 胸片 、 血常规检查 中基本上 正常或者 明显 改善 。无 效: 咳嗽 咳痰 的症状没有 减轻 , 并有 加重 的趋 势 , 在听诊 及胸片 、 血 常规检查 中也都 没有好转 I 。
百部治咳嗽方剂
【附方】
1.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和同合煎, 服二合.(《肘后方》)
2.治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 捣取汁, 煎如饴.服一方寸匕, 日三服.(《千金要方》)
3.治肺寒壅嗽, 微有痰百部三两(炒), 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微炒, 煮三五沸).上为末, 炼蜜丸如芡实大.加松子仁肉五十粒, 糖丸之, 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
4.治诸般咳嗽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 甘草(炒)十二两,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共为末, 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 生姜汤调下.(《医学心悟》止嗽散)
5.治小儿百日咳蜜炙百部、夏枯草各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6.治肺结核空洞蜜炙百部、白及各12g, 黄芩6g, 黄精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7.治肺实鼻塞, 不闻香臭百部二两, 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四味, 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 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百部散)
8.治蚰蜒入耳百部(切、焙).上一味, 捣罗为末, 以一字生油调, 涂于耳门上, 其虫自出.(《圣济总录》涂耳百部方
9.治头癣鲜百部30g, 鲜松针60g, 水煎.剃净头发, 洗除患处白痂, 再用煎液洗;继用松香、百草霜等量研取细粉, 调茶油, 涂患处.
10.治发虱, 阴虱百部捣烂, 按1:5比例浸于75%乙醇或米醋中12小时, 取浸出液涂患处.对家畜体虱亦有很好疗效.(9~10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11.治喉癣百部一两, 款冬花一两,
麦冬三两, 桔梗三钱.各为细末, 蜜炼为丸, 如芡实大.噙化, 日三丸.(《洞天奥旨》)
12.治绣球风百部根、赤螺(烧存性)、露蜂房(烧存性)各等分.上为细末, 用醋并酱相和涂之.(《新本草纲目》)。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范本」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范本」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内容: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其病机要素不外乎风、痰、火、虚4端。
经方在慢性咳嗽中广泛运用,其治疗重点在于方证对应。
该文通过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附医案3则,以供同道指正。
关键词:慢性咳嗽;经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极易被误诊误治,或因诊断不明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5].中医学无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据其病程、发病特点,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咳等疾病范畴。
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记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如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药体现在各篇所论疾病的具体治法中,并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苓桂术甘汤是名老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主治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本文将介绍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咳嗽的经验及医案。
一、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这四味药物具有温中祛寒、祛湿化痰、调理气血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解表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
药量如下:茯苓6克,桂枝6克,白术6克,甘草3克。
二、治疗咳嗽的经验1.肺热咳嗽:咳嗽剧烈,痰少而黏,口干舌燥,胸口发热,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祛风止咳。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桔梗、银花(桔梗3克,银花3克),炒杏仁(3克),鱼腥草(10克)。
2.风寒咳嗽:咳嗽清晰,痰白稀薄,口不渴,舌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麻黄(麻黄3克),贝母(贝母6克),苏叶(苏叶6克)。
3.慢性咳嗽:咳嗽经久不愈,痰多色黄,口干少腥,舌红苔少。
4.虚寒咳嗽:咳嗽声低,痰多清稀,胸闷气短,畏寒怕冷,舌淡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人参6克),防风(防风6克),附子(附子1克),干姜(干姜3克)。
三、典型医案1.某女患者,因风寒感冒发热,咳嗽流涕。
症状仍持续一周,咳嗽仍未好转。
查看患者病情后,诊断为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
采用苓桂术甘汤加麻黄、贝母、苏叶治疗。
服用药物后,当夜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
2.某男患者,因患感冒后咳嗽持续两个月未好。
患者发热轻微、畏寒,咳嗽声低,痰多清稀。
将苓桂术甘汤加百合、石斛、玄参、浙贝治疗。
服用药物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痰量减少,体温正常。
四、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3.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
苓桂术甘汤自唐朝以来就成为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名老中医们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疗咳嗽的偏方
治疗咳嗽的偏方治疗咳嗽的偏方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
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
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四]生姜10克,饴糖适量。
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
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
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鲜橄榄4枚,冰糖15克。
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
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十]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将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调入适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频频饮。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黄梨适量,饴糖若干。
将黄梨去核,捣汁,与饴糖合并煎膏,每服2汤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三]橘皮15--20克(鲜者30克),粳米50---100克。
先把橘皮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人粳米煮粥,或将橘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如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
中药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并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并详细说明其功效和使用方法。
土方秘方一:川贝母鸭梨汤材料:川贝母、鸭梨、冰糖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
鸭梨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能够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冰糖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制作方法:1. 将川贝母用温水浸泡片刻,使其变软;2. 将鸭梨洗净去皮并去核,切成小块;3. 将鸭梨块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川贝母;4. 开小火煮沸后改为慢炖,直至鸭梨煮烂;5. 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溶化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一次,可分为两次温热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土方秘方二:蜂蜜柚子茶材料:蜂蜜、柚子、红糖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症状。
红糖有理气活血的作用。
制作方法:1. 将柚子洗净切成薄片,去籽;2. 取一杯热水,加入适量的蜂蜜和红糖,搅拌均匀溶化;3. 将柚子片放入杯中,倒入蜂蜜红糖水,搅拌均匀。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一次,可在早上或晚上空腹时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土方秘方三:板蓝根薄荷糖浆材料:板蓝根、薄荷叶、冰糖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
薄荷叶有清热解毒、宽中理气的功效。
冰糖用于提味和调节口感。
制作方法:1. 将板蓝根用温水浸泡片刻,洗净备用;2. 将薄荷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切碎备用;3. 取一小锅,加入适量的水和板蓝根;4. 开小火煮沸后改为慢炖,直至汤汁浓缩;5. 过滤板蓝根汁,倒回小锅中,加入切碎的薄荷叶和适量的冰糖,搅拌至冰糖溶化,煮开一会儿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服用两次,每次10毫升,温热饮用。
持续服用数天,直至咳嗽症状缓解。
总结: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秘方虽然在很多家庭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秘方,如湿咳、痰多可选择川贝母鸭梨汤;燥咳、嗓子疼可选择蜂蜜柚子茶;感冒引起的咳嗽可选择板蓝根薄荷糖浆。
经方治疗咳嗽临床体会
急性 咳嗽 、 急性 咳 嗽 大多 因感 受 六 淫 外 邪 引 起 . 亚 因此 多 属 外 感
咳嗽 , 有 内 伤 咳 嗽初 起 而 病 程 不 长 者 ; 性 咳嗽 大 多 为 内邪 干 亦 慢 肺或表邪人里所致 . 因此 多 属 内伤 咳嗽 , 有 外 寒 闭 郁 肤 表 而 多 亦 年 未 解 者 。笔 者 观 察 ,外感 咳 嗽 中 十有 七 八 是 因感 受 风 寒 而 引 起 , 数 是 感 受 燥 邪 、 邪 、 邪 所 致 。 治 疗 温 邪 伤 于 肺 卫 而 咳 少 湿 热 嗽 , 温病学说为 主 , 疗其 他外邪咳嗽 , 麻黄 汤、 枝汤 、 宗 治 如 桂 桂 枝麻黄各半 汤 、 枝 加附子汤 、 青龙汤 、 青龙 汤 、 桂 大 小 白虎 汤 、 小 柴 胡 、 胡 桂 枝 汤 、 黄 细辛 附 子 汤 等 经 方 , 可 根 据 病 机 酌 情 柴 麻 均 使 用 。总 之 , 感 咳嗽 病 程 较 短 , 外 以三 阳证 候 ( 阳 、 明 、 阳 ) 太 阳 少
2上 海 市 嘉定 区 中 医 医院 ( 海 2 10 ) 上 0 8 0
中 图分 类 号 : 2 61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4 7 5 2 1 )5 18 — 2 R 5 .1 B 10 — 4 X 嗽 的经 方 有 l , 提 到 咳 嗽 而 能够 移 治 咳嗽 的 经 方 则 更 多 。笔 者 对 外 感 咳 嗽 与 内 摘 6首 未 伤 杂 病 咳 嗽 , 据 病 机 分 别 选用 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 胡 桂 枝 汤 、 青龙 汤 、 甘 五 味 姜 辛 汤 、 青 龙 加 石 膏 汤 、 根 柴 大 苓 小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年 1 月 第 2 01 1 O卷 第 1 1期 J T M. o. 0 1 V 12 . o1 E C N v 2 1 . o. 0 N .1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倪海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他在治疗感冒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他的经方医案中,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剂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例子。
1. 方剂一:川贝雪梨糖水【方剂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
【配伍原理】川贝母有清热化痰的功效,雪梨能润肺止咳,冰糖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川贝母研成细末,雪梨削皮去核,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放入川贝末和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此方剂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润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2. 方剂二:柴胡桂枝汤【方剂组成】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配伍原理】柴胡具有解表解表的作用,桂枝能温里解寒,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和大枣有助于药物的煎煮和增加口感。
【服用方法】将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此方剂能够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3. 方剂三:苏子附子丸【方剂组成】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配伍原理】苏子能温肺止咳,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有助于调和药性和增加药效。
【服用方法】将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寒咳症状。
4. 方剂四:三拗汤【方剂组成】苏子、半夏、生姜。
【配伍原理】苏子有温肺止咳的作用,半夏能化痰止咳,生姜有辛散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苏子、半夏、生姜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药丸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化痰,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通过倪海厦的经方医案,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感冒咳嗽的治疗非常有心得。
这些方剂在临床中经过验证,对于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非常有效。
然而,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最好还是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
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张仲景(52-119),来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十八世宗”中最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也是《伤寒论》的作者以及中医药的创始人,无论他被如何评价,他的学说都对中国的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源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其中他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热而引起的,医生应该先从调整肺部气血运行入手,治疗过程可以通过改善表苔、凉湿、调理肺部等工作来完成。
咳嗽有三种治疗方法:宽衣法、火焰法和润肺法。
1.宽衣法:张仲景认为,肺热寒可以导致咳嗽,宽衣法可以调节衣物,让肺部获得足够的空气,以缓解咳嗽,避免病情加重。
因此,在治疗咳嗽时,他建议患者松松衣襟,不要太紧。
2.火焰法:张仲景建议,如果患者的咳嗽很严重,可以采用火焰法来治疗,此法可以促进患者肺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咳嗽。
具体操作是,将芝麻放入一个铜盆中加热,把患者头部放在盆中,用毛茸茸的毯子把头覆盖起来,使其头部散发芝麻的热气,时间久了,咳嗽就可以缓解。
3.润肺法:张仲景也提出润肺法,认为肺热可以通过表苔、酸涩调理和饮用清润的水来缓解。
润肺的药物有多种,包括竹叶、玄参、苍术、党参、生地、香附等,以及枸杞、百合、山药、茯苓、芡实、薏米等食材,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调理肺部的目的。
由此可见,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实际上运用了辩证施治的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治疗咳嗽,以期达到全面把握病情并有效治疗的目的。
可以说,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对今天的医疗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民间医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
以上就是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相关内容,张仲景为中国传统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治疗理念仍被广泛应用,为中医获得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大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张仲景治咳嗽的方子,有助于掌握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恢复健康。
针对喉源性咳嗽的经方治疗
仁降气平喘。在临床之初并未将此方作为治疗喉源 性 咳嗽 的主要方 剂 , 出于偶 然 原 因 , 部分 儿科 患者 患
有小 儿哮 喘及过 敏 性 鼻 炎来 我 科 就 诊 , 诊 时 患儿 就 有 咳嗽症 状 。考虑 到 小 儿 为纯 阳 之体 , 阳偏 旺 而 阴
伍黄芩来调水火 , 辛开苦降以散郁热 ; 而五味子的使 用 同小青 龙汤 , 咳患者 必耗脏 气 , 久 敛气 可防止 病势
具 备 的兼 症 特点 可 以 明确 用 方 : 阳经提 纲 证 有 E 少 I
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咳嗽的临床报道并不少见 , 但使用原文 中“ 咳者 , 加干姜五味子 ” 的极少。大多 是在原有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化痰止咳宣肺的药
・
苦、 干、 咽 目眩 , 口苦 不一定 出现在 柴胡 汤证 中 , 是 但
针 对 喉 源 性 咳 嗽 的 经 方 治疗
★ 米扬 ( 中国 中医科学 院西苑 医院耳 鼻喉 科
北 京 109 ) 00 1
关 键 词 : 源性 咳嗽 ; 方 ; 喉 经 临床 探 讨
中图分类号 : 5 .1 R2 6 1
文献标识码 : A
” 源性 咳嗽 ” 喉 是耳 鼻 喉科 的临 床 常见 疾 病 , 具 体表 现为 咽喉部 的不 适所 致 的发作 性 咳嗽 。笔者在 治疗 此 类 疾 病 的过 程 中体 会 到 , 当数量 患 者—— 相
传变 , 正祛邪 也可缩 短 病程 。 扶
3 四逆 散加干 姜五 昧子 方
该 方 同上 方 相似 , 是 在 原有 经 方 的基 础 上加 都 减 而来 。原文 中都 将 咳嗽作 为或然 症 , 也就是 说 , 咳 嗽 在 四逆 散症 中并 非 必然 出现 的。临 床 观 察 , 本方
咳嗽久治不愈怎么办,一首经方就能消除- 仲圣经方医案合辑
咳嗽久治不愈怎么办,一首经方就能消除- 仲圣经方医案合辑仲圣经方医案合辑音频:00:0009:08咳嗽久治不愈,原因让人意想不到!找准隐秘原因,一首经方就能消除!秋天到了,又到了天干物燥交替的季节,身边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咳嗽老不好,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工作、生活。
家里人总是喉咙痛、喉咙痒、开始咳嗽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早上咳、入睡咳、半夜咳,阵阵咳嗽声不断,喉咙奇痒无比,有时候老是感觉有痰咳不出来,又干又疼,一直反反复复好不了...该怎么办?咳嗽,即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常见症状,由于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复杂性,治疗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则需要六经辨证及脉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及《金匮要略》脉证并治治疗思想,即可总结出治疗咳嗽的方药。
本期仲圣经方医案系列合辑,为大家分享仲圣师友运用经方治疗咳喘案例,值得收藏。
1.咳嗽,气喘八个月案患者:牛某性别:女年龄:41岁初诊:2021年7月18日主诉:咳嗽,气喘八个月。
现病史:患者反复几次在亳州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近几天加重,经他自己的母亲介绍过来诊治,喘息,不能平卧,无发热,大便干,小便正常,舌淡,苔厚腻,脉浮。
诊断:支气管哮喘方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剂量:7剂方组: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厚朴30g 杏仁20g(捣碎)生姜(切)45g 大枣12枚(撕)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透,大火煎开后改用小火煮取600ml,去渣,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生冷、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等。
二诊:2021年7月26日,患者自述咳喘好转,续方14剂。
三诊:2021年8月5日,患者说基本上没有症状了,续方7剂。
治疗效果:咳喘治愈。
(仲圣师友安徽葛彬医生医案)2.反复咳痰喘三十年,加重二十多天案患者:马某性别:男年龄:65岁初诊:2020年8月21日主诉:反复咳,痰,喘三十多年,加重二十多天。
现病史:三十多年前受凉后感冒,因经济原因发展成气管炎,慢阻肺。
咳嗽的治疗:小青龙汤证(经方医案)
咳嗽的治疗:小青龙汤证(经方医案)
夏某,女,32岁,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
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
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亦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
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
处方: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茯苓四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胸闷、吐痰减少,继服六剂,咳嗽明显减轻,再继服两周咳平,他症也随消。
按语:治疗结束时,胡老又强调了一下外寒内饮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在讲解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等方证时已反复强调,即本例也是这样:表有寒邪,里有水饮,水饮停于里,剌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强宣其表,激动里饮,变证百出;若单利其水,则引邪入里,等于闭门揖寇,引狼入室。
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水逐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本洽疗方中用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发汗以驱外邪,半夏、干姜、五味子、茯苓逐寒以袪里饮,故表解里饮去,则咳自止。
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嗽,白痰)
经⽅: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咳嗽,⽩痰)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原⽂】茯苓四两⽢草三两五味半升⼲姜三两细⾟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尖)右七味,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三。
【作者】张仲景【出⾃】《⾦匮》【经典回顾】1、⽔去呕⽌,其⼈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黄,以其⼈逐痹,故不内之。
若逆⽽内之者,必厥。
所以然者,以其⼈⾎虚,⿇黄发其阳故也。
【⽤法】以上七味药,以⽔⼗碗,煮成三碗。
去滓,每次温服半碗。
⼀⽇三次【剂量】1、茯苓4钱,炙⽢草3钱,⼲姜3钱,细⾟2钱,半夏3钱,五味⼦3钱,杏仁3钱。
2、1钱=3.75克。
【组成】⽢草细⾟茯苓姜半夏杏仁五味⼦【时机】咳嗽,⽩痰, ⽆表证(恶寒、发热、⾝痛)时使⽤【⽐较】以下皆治痰饮:1、⼩青龙汤以⼼下有⽔⽓为主;2、射⼲⿇黄汤以喉中⽔鸡声为主;3、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为主;6、苓桂术⽢汤以胃⾥停⽔为主。
【说明】1、⽣冷、粘滑、⾁⾯、五⾟(⾟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集锦】1、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茯苓12克炙⽢草9克⼲姜9克细⾟6克半夏9克五味⼦9克杏仁9克):咳嗽、⽩痰、⽆表证(恶寒、发热、⾝痛)时使⽤(寒咳、⽆表症)2、⾼⾎压:(1)以收缩压升⾼为主的⾼⾎压(>120 或140),肝阳偏亢,多实症,⼩柴胡汤加⼊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的⾼⾎压(>90),是肝阴不⾜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则阳亢平。
(3)若头晕⽬眩、⽿鸣眼花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脉弦⽽有⼒者,可⽤侯⽒⿊散平肝息风。
(4)症见头痛⽬眩,⼼烦易怒,睡眠不宁,⾯红⽬⾚,⼝苦⽿鸣,脉弦滑,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愈。
【⽐较集锦】1、苓⽢五味姜⾟汤加半夏为苓⽢五味姜⾟夏汤,更加杏仁为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
2、以下皆治痰饮:(1)⼩青龙汤以⼼下有⽔⽓为主;(2)射⼲⿇黄汤以喉中⽔鸡声为主;(3)苓⽢五味加姜⾟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为主;(6)苓桂术⽢汤以胃⾥停⽔为主。
风寒咳嗽,宣肺散寒止咳,中医经典方与中成药介绍
风寒咳嗽,宣肺散寒止咳,中医经典方与中成药介绍风寒咳嗽是指由寒邪和风邪所致的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风邪侵袭肺脏,阻塞了肺气的流通,导致咳嗽等症状的发生。
针对风寒咳嗽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典方剂和中成药选择。
本文将介绍宣肺散寒止咳的中医经典方剂和中成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一、宣肺散寒止咳的中医经典方剂1. 杏仁膏【方剂组成】杏仁、糖【方剂功效】润肺化痰,止咳【方剂使用】将杏仁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糖调成糊状,每日分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方剂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2. 桑螵蛸散【方剂组成】桑螵蛸、杏仁、梨膏、冰糖【方剂功效】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方剂使用】将桑螵蛸、杏仁研磨成粉末,与梨膏、冰糖一同混合,每日3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
【方剂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二、中成药介绍1. 京万红糖浆【成药成分】京万红、天冬、浙贝、甘草、川贝等【成药功效】宣肺止咳,润肺化痰【成药使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成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2. 杏脑糖浆【成药成分】杏仁、蜂蜜【成药功效】化痰止咳,润肺平喘【成药使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成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以上介绍了宣肺散寒止咳的中医经典方剂和中成药。
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剂或成药,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疲劳和寒冷刺激,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总结起来,中医宣肺散寒止咳的经典方剂和中成药是治疗风寒咳嗽的有效选择。
在使用中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对宣肺散寒止咳的中医经典方剂和中成药有所帮助。
张仲景治疗咳嗽的方子
张仲景治疗咳嗽的方子
一、药物治疗
1、清热解毒:甘草、生姜、茯苓、大枣、芍药、苍耳、桔梗、桑叶、白芷、黄芩、桂枝、陈皮、乌梅、乌鸡白凤丸等。
2、润肺止咳:桑白皮、樟脑、没药、豆蔻、芦根、藿香、薄荷、苏子、防风、芫花、紫苏、香薷、白芍等。
3、祛风湿:九香藤、桑枝、黄芩、芩苓、桑叶、茯苓、柴胡、当归、黄柏、芍药、桂枝、白芍、紫苏、白术、苍耳等。
4、温中安脾:黄耆、黄芩、芍药、白芍、枳实、茯苓、芩苓、桔梗、苍耳、桂枝、大枣、茴香、白术、枸杞等。
二、非药物治疗
1、蒸汽吸入:将温水加入适量的桑叶、陈皮、芩苓等药物,蒸汽吸入,可以温暖肺部,舒缓咳嗽。
2、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胸部,可以消除肺部的痉挛,舒缓咳嗽。
3、按摩:在胸部、肩部、背部、腹部等部位做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肺部的功能,从而缓解咳嗽。
4、芳香疗法:使用柠檬、桔子、薄荷、檀香等芳香植物,在室内放置,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咳嗽症状。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处方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和困扰。
许多人选择中药来治疗咳嗽,因为中药能够缓解咳嗽症状,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处方,供大家参考。
一、百部汤组成:百合、桔梗、蜜炙甘草、肥皂草、浙贝母、川贝、桑白皮、桃仁、苏子、葶苈子、薏苡仁等。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煎至水剩两碗,去渣取汤即可。
用法:每天分2次温服,每次一碗。
二、杏仁蜜汤组成:杏仁、蜂蜜、百部叶、糯米等。
制法:将杏仁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备用。
取适量的百部叶、糯米,洗净备用。
将糯米加水煮熟,捞出备用。
将杏仁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煎至水剩两碗,去渣取汤,加入蜂蜜拌匀。
最后,将煮熟的糯米和汤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用法:每天分2次温服,每次一碗。
三、川贝雪梨汤组成:川贝母、雪梨、罗汉果、清水等。
制法:将川贝母洗净,用开水泡软备用。
雪梨去核,洗净备用。
将罗汉果洗净备用。
取适量的清水放入砂锅中,加入川贝母、雪梨、罗汉果,用文火煎煮至梨熟、梨糊稠,去渣取汤即可。
用法:每天分2次温服,每次一碗。
四、草果膏组成:草果、蜂蜜等。
制法:将草果洗净,用刀背轻轻敲碎备用。
将敲碎的草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煎至水剩一半时,去渣取汁。
最后,将草果汁与蜂蜜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用法:每天分3次温服,每次一勺。
以上介绍的中药土方处方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情况,量力而行。
同时,咳嗽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请医生指导使用中药。
在使用中药治疗咳嗽的同时,还应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休息和适度运动,以更好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中药治疗咳嗽的土方处方是一种经济、实用且疗效较好的选择。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 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
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1]
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
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金匮要略· 痰饮 病脉证并治》)
【方解】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发汗以驱外邪,半
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寒饮以平咳喘,故本方为 外邪内饮而致咳喘的治剂。
【加减】烦躁、口干,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体弱心悸喘促,去麻黄,加茯苓、山萸肉;支气管哮 喘慢性期,见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者,加玉屏风 散;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暗者,加附子、龙骨、牡 蛎、山萸肉、鹿角胶。
汗、虚脱等,可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玉屏 风散救治,或饮用甘草红枣生姜红糖浓汤。
蒋××,男,26岁。 发热1天,诉咽干,全身皮肤疼痛,晨起流稀鼻涕,舌
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方证辨证为大青龙汤证。 处方:麻黄5克,桂枝6克,炒杏仁10克,石膏30克, 生姜6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中药配方颗粒,3剂,开水冲服。 上方服1剂,热退,诸症减轻;再服1剂,痊愈。
舌质淡红,苔薄白根稍腻: 我回复:此方即为调理方,继续服用。
回复:服 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苓桂术甘 汤(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厚朴10g茯苓12g白术12g 生姜6g大枣10g甘草6g )共10付,现在大小便正常, 口不干,不咳嗽,吃饭也行,舌苔明显好转,还用再 调调不? 我回复:不用了。
质者,白瘦人多见。
可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
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毒性肺炎等。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
汤主之。[43]
本方证为宿有喘疾,因外感风寒的桂枝汤证所诱发,
属太阳中风表虚证。
此患儿面白体瘦,自出生体弱多病,经常咳嗽咳痰,
2016-09-23
一个怀孕女士的剧咳
李某,女,37岁。怀孕9个来月,已近临产之时,近日
突染感冒,症见:咽痒咳嗽,咳少量黄痰,痰难咯出, 咳剧则胸痛、遗尿,深以为苦,患者担心咳嗽不能治 愈,无法做剖腹产手术;舌质暗红,苔黄,脉右寸浮 大。处方: 麻黄5g,炒杏仁10g,石膏颗粒,4付,开水冲服,日1付。
辛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姜半夏10克,生甘 草10克。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 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体质特征】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口不
干渴,畏寒,痰液水样量多。
【适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肺
炎、花粉症、过敏性鼻炎、鼾病、鼻塞、病毒性结膜 炎、泪道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等。
二诊:电话咨询说,服上方后,咳嗽减轻,嘱依上方
再服5付。
随访:患者后来又带其父亲来看哮喘,说自服完上方
咳嗽愈,顺利产子。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证要点:可有发热,汗出而怕风冷,口不渴,咳嗽
气喘,咳白痰,可兼胸闷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
适合的体质:素有哮喘病史者,桂枝体质或桂枝汤体
调方为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苓桂术甘汤
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厚朴10g茯苓12g白术12g生姜 6g大枣10g甘草6g 2016-09-18 回复:服上方5付,现在情况明显好转, 偶有咳嗽,少量白痰,食欲稍差,余无不适,还想吃 中药调理调理,(舌苔好转,黑眼圈也浅了),是继 服上方,还是你再给开个方子?
刘渡舟医案
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
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 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 不能平卧,晨起则口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 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 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辛6克, 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自明、清时代以来,温病学家几乎将时病皆视为温病,
又大倡仲景方不能治温病之说。 明代王肯堂氏《证治准绳》中早就有“故圣人悯之而 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不死於病,而死於医药 矣!”王氏这种愤世嫉俗之言,虽则过之,但温病学 家时用贵重药品,耗民资财,则不少见。
注意: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 能不全者,失眠者,高血压、糖尿病者,肺结核 者,均不宜使用。误服大青龙汤导致的心悸、多
本方证为风寒表实,里热较重,用大青龙汤以清里发
表,六经辩证为太阳阳明合病。
可用于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肾炎、
脑炎、风湿病、皮肤病、汗腺闭塞症、白癜风、空调 病等。
唐代·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伤寒上》:“伤寒热病,自
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於仲景,特有神功,寻 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鑽仰。尝见太医疗伤寒, 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 行,百无一效。……夫寻方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 则麻黄,三则青龙,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 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术数未深, 而天下名贤止而不学,诚可悲夫!” 且以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在临床有多少伤寒和 温病,皆能应手而愈,在世上却难以通行,所以孙氏有不 学不用之叹!
肠热即去,肺热不除,可续用麻杏石甘汤以治肺热, 故《伤寒论》162条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
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方解:麻黄配伍桂枝是攻表以发汗,而麻黄伍石 膏是大清里热反治汗出,麻黄汤去桂枝,增加麻 黄、甘草用量再加石膏,故治疗汗出有热,喘咳
而急迫者。本方治兼有内热之喘咳,临床上可用 于支气管炎、肺炎,但非肺炎的特效药。无痰、 少痰者适用,痰多、有痰易咳出不可用,或加减 应用。
某女,15岁,稍瘦。 发热37.3℃,恶寒(—),热感(+),面色稍红,有
食欲,无汗,口渴(+),咳嗽,咽痛,有痰,身体倦 怠,舌质普通,舌苔薄白湿润,口唇稍红,因要准备 高考而及时就治。以大青龙汤晶每次1.0克,每日三次。 服药一日热解,两日痊愈。 此例从八纲看是表热实里微热证。同时无恶寒及烦躁。 (《大青龙汤管见》日本 大村光明 曾德昌摘译 王景 云校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11月第二期P100101)
2016-09-11 回复 :服6付(麻黄6杏仁10石膏30黄芩10
连翘15桔梗10薄荷6甘草6鱼腥草15 )后,病情明显好 转,体温正常3天,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痰色转白,不 粘,量少,已无口干,无鼻涕,二便正常,地图舌, 舌质暗,苔白。 自幼地图舌 小时候有哮喘, 这几年大点,不犯哮喘了 平时也有点黑眼圈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汗出而喘:此汗出可量大,汗液稠粘、汗味重, 为里热迫津外泄;此喘不同于下后气上冲的桂枝 加厚朴杏子汤之喘,二阳合病之喘而胸满、无汗 的麻黄汤证,以及身大热汗出的大承气汤证之喘, 此喘为里热壅逆,较前两者重,而较后者轻。无 大热者,并非无热,其热在里,但其热未到阳明 病大承气汤证的程度。
本方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 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 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是辛凉解表作 用。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 之水湿。本方为发汗利水的峻剂,宜于阳热证而不宜 于阴寒证。若水气而现少阴证者,则宜麻黄附子汤, 本方断不可用。重剧的肾炎,肿胀、喘满、小便不利、 无汗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但肾炎,尤其并发腹水 时,病人小便不利,续自汗出而烦者,宜越婢加术汤。
微信好友咨询病案
女孩,12岁,发烧9天,2016-09-06初诊。体温每天达
39度,咳嗽黄粘痰,不易咳出,伴黄涕,口干裂口, 喝水多,无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红苔黄;
考虑为麻杏石甘汤证,处方: 麻黄6杏仁10石膏30黄芩10连翘15桔梗10薄荷6甘草 6 2016-09-08 回复:上方服两剂后,昨天体温最高 38.7,今晨37.5,黄痰,黄涕减少,昨天大便一次, 不太干; 我回复:上方加鱼腥草15克。
曾在北京某医院怀疑气管软化症,就诊时因感冒诱发 咳嗽,口不渴,大便常,皮肤湿润,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数。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3g 大枣10g 杏仁10g 厚朴10g 甘 草3g 中药配方颗粒5付,开水冲服,日1付。 服上方后,咳嗽减轻,继服巩固疗效。
感冒咳嗽之无汗者
此方证是因太阳病发汗或用下法后,邪热内陷,喘而
汗出,身无大热,为应用本方的主证。六经辩证为太 阳阳明合病,病情属于外邪内热者。 麻黄汤证—>麻杏石甘汤—>承气汤证(大、小、调胃) 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石甘汤证; 麻杏石甘汤证化热之后,为承气汤证;
即肺热传为肠热,此时当急用承气汤法,去其肠热,
河北省优抚医院
李光荣
感冒咳嗽之有汗者
1、麻杏石甘汤证: 方证要点:可有发热汗出、汗粘有味,不恶寒, 或恶热喜冷饮,咳嗽剧烈、痰不易咳出,痰黄而 少或无痰,或伴有气喘胸闷,鼻涕黏稠,口干口 渴,舌暗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体质要求:大多身体状况较好,皮肤大多比较粗 糙,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