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海南侨中数学组苏晓君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3.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判定.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的性质定理是怎样证明的?

3.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我们已经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又如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人新课】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前面我们用等腰三角形的定理证明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现在我们也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例1已知:如图,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我们学过“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因此,我们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定理就容易证明了.

(引导学生口述证明方法,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种证明方法)

(1)如图,过点作、,交于,得,所

以得.

又由得,因此可得.

(2)作高、,通过证推出.

(3)分别延长、交于点,则与都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可得.

(证明过程略).

例2 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如图,在梯形中,,.

求证:.

分析:证明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对角线相等的条件来构造等腰三角形.在和中,已有两边对应相等,别人要能证,就可通过证得到.

(引导学生说出证明思路,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证明:过点作,交延长线于,得,

∴.

∵,

定理的书写格式:

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梯形的性质: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典型示例:

例3、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和BD 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1)、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 ;

(2)、请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 中,AD ∥BC ,AB=DC ”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 ”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不必证明。

巩固练习:

1、P29练习1、2。

2、P29习题1.4 中 .1-4

本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回答):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