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现代化

合集下载

关于政治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

关于政治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

关于政治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摘要】: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和功能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过程,也是政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机制的逐步健全过程。

多少年来,各国学者围绕着现代化的解读,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文章拟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政治现代化的标准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标准现代化理论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同并接受了现代化的涵义,可人们对政治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标准的界定却比较简单、模糊。

一直到现在,政治现代化仍被界定为”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变迁”;或”从不发达的政治社会向发达的政治社会的过渡”,或被更简单地界定为”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他们的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在许多学者的思想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若干学者对政治现代化及其标准的论述对于政治现代化及其一般标准,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关于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学界提出了多种理论,如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论”;亨廷顿的”政治的制度化”理论,亨廷顿认为,与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可以归纳为三点: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或机构的分权化)以及大众参政化[1]。

它们”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派伊以”普遍平等的精神、强大的施政能力和结构分化”三者为中心构建的理论;李普赛特大量运用社会学指标(如财富、工业化、城市化、大众传媒)构造的政治现代化论,等等。

当然,还有经典依附理论、依附发展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以及世纪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新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些都不是纯粹的政治现代化理论,而应该算是更为宏观的发展理论,它们都注重分析”政治”这一根本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政治现代化研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在中国理论界,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

如杨孝臣认为,”所谓政治现代化,就是从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演变过程,应当把民主视为政治进步的象征。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中国改革目标的拓展和延伸,也指明了未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它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也是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必将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重大影响。

鉴于此,本文试图深入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和实践路径,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国家治理,是指“主权国家的执政者及其国家机关(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机关)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置,协同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社会一起,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的过程。

它是多层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社会冲突、协调不同利益的一系列制度、体制、规则、程序和方式的总和。

”[1]国家治理现代化意指国家治理不仅要更加科学、民主与法治,同时也要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是民主、科学、法治、效率与协调,它应该体现科学、民主、富强、文明与理性等特征。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两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提供现实支持。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制度体系。

在中国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特定情境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体系规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和法治化。

1.治理主体多元化。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政治现代化是指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进步之一,旨在与国家社会经济现代化相适应,提高政治制度的效能和合法性。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个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政治体制。

这意味着政府权力应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决策应更加科学、民主和透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和司法独立得到加强。

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建立法制、推进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政治制度。

例如,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和公民权利,推行选举制度和依法治国理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加强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等。

同时,中国政治现代化也需要加强政治文化的转型和培育。

政治文化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公民意识等方面。

因此,中国在进行政治现代化的同时,还需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信任和共识建设。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是指中国在保持自己的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时代的需求,通过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升级,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来说,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各级政府需要具备有效的组织架构、流程与人员配置,提升政府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2. 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公民的普遍参与为基础,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制度。

3.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政治体制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权力合法性。

4. 建立法治体系: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保障公民的权利、提高司法公正度、维护社会稳定。

5.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其逐步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

总之,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念是保持本国特色的同时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推
进三个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谈谈对中国是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

谈谈对中国是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

谈谈对中国是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其长期的发展目标。

现代化本质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转型,是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关键。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来解释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首先,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即实现人民对国家的民主管理和法治化治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让人民通过选举、公开透明的政治制度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石,必须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法的公正性,让人民在法律的保障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国际化,即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

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基石,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调节价格、激发创新和提高效率。

国际化则是开放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创新,即实现文化的自由、平等和多元化发展,以及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创造。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文化权利,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创造,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最后,社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即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社会和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人民创造更加和谐、稳定、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转型,实现民主、法治、市场化、国际化、文化多元化、文化创新、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只有全面推进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高考政治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考政治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考政治国家治理现代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高考政治作为一门必考科目,也应该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考政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以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对国家进行管理,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国家管理效能和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而高考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理应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考试内容中,高考政治可以通过教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和主要任务。

例如,学习政治体制改革、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公共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此外,高考政治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国家治理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难点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参与国家治理工作的学生奠定基础。

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高考政治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校园模拟政府、议会或其他政治组织的活动,学生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模拟真实的决策过程和政治运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国家治理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高考政治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和热点。

通过及时更新教材,加入一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的最新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挑战和出路。

总之,高考政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高考政治的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国家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期待高考政治能够不断更新教材,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新问题和热点,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知识,培养更多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国家治理人才。

中国政治现代化思考(修改稿)

中国政治现代化思考(修改稿)

中国政治现代化思考第一节中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及历程政治现代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所引起的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变的过程,是指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分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文化的整合。

综观中国在100多年来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沉重的封建传统,热切的现代化追求和各种理论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表现得异常的激烈和复杂。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富强和中国的民主政治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一、20世纪前期,中国移植西方政治模式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入侵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

列强的入侵,一方面暴露了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政权的极端贫弱,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侵略国家的强大和优越,是中国人在蒙受羞辱的同时,也萌发了以敌为师、奋发图强的意念。

民族危机直接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进而导致了民主运动的不断兴起。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所作的最深刻反思是学习西方、回应西方。

在认识到西方之强大实非兵器而是政治时,便开始大量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企图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来救中国的落后。

这一学习西方政治、引进西方政治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向传统政治宣战、反抗传统政治和背叛传统政治的过程。

在这一新与旧、中与西的激烈震荡中,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开始其沉重的现代化转型。

这一政治现代化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即倡导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二是“庚子事变”后清廷实行的“新政”,这要有预备立宪、制定法律、废除科举等政治制度改革的举措;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民国。

这一过程表现为由政治制度的改良转化为革命。

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逻辑必然。

历史地看,这一过程既具有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如政治结构的变革、政治功能的调适、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认同的提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取向、民主进程的加快等等,同时又体现出自身的逻辑特殊性。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国家提供群众支持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以及促进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制度的建立。

下面是政治现代化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政治现代化的含义
一是权威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理性化的权威对外坚持民族国家的主权以抵制外国影响;对内坚持中央政府的主权以控制地方性和区域性权力。

因此,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各种专门职能部门,如立法、军事、行政和科学,都应有专门化的机关去执行,应从政治王国中分离出来。

科层组织变的更精密、更复杂、更有纪律性。

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在现代国家中,不管是动员性参与还是自主性参与,公民已直接置身于各种政府事务中,并直接受其影响。

二、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
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总而言之,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政治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一、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组织形式。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包括多党制、选举制度、权力制衡等。

多党制体现了广泛民意参与和政治竞争的原则,增加了政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选举制度通过公开、平等的选举程序,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政治权力更加合法化和民主化。

权力制衡是指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公民的权益。

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政治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公民意识、法治观念、人权意识等现代政治文化。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观念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依法办事,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和解决纠纷。

人权意识是指公民对自由、平等、尊重人权的认同和追求,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人权。

三、政治生活的现代化政治生活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多元的政治参与机制,包括公民参与决策、政党竞争、社会组织参与等。

公民参与决策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包括公民投票、听证会、讨论会等,参与政治决策并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党竞争是指政治各方利用选举等方式进行政治权力的竞争和交替,保证政治权力的和平过渡。

社会组织参与是指社会组织通过法定途径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发挥社会力量对政府的制衡和监督作用。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和任务,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

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顺应人民意愿,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提供坚实的基础。

浅谈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浅谈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浅谈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摘要: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对途径的如何选择都关乎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稳定和现代化的内容和关系,来分析论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如何对政治发展、政治问题和政治现代化进行选择。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不仅包括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心理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包含了政治现代化在内。

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面临着一系列现代化的问题: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军事现代化等,因此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对其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一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生活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

②政治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③政治发展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

④政治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主要由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秩序、效率、公平、民主。

⑤对于发展中国家,既要有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又不能靠暴力和高压来维持秩序和稳定;既要追求政治效率,又要保证公正和平等;既要使各利益群体都能充分地参与社会利益的配置过程,又要完善参与的途径和方式,防止失控而导致秩序混乱,就更应使四个要素协调起来。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政治发展的应然结果。

所谓政治稳定,不过是要把对立面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⑥政治稳定是一定社会政治模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指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在权力、利益、地位等重要社会资源的分配关系上不存在激烈冲突的一种相对满足状态。

政治发展中包含政治稳定的内涵,政治稳定中同样包含政治发展,且两者互为前提。

换句话说,只有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政治稳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稳定,只有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才有可能顺利地实现政治发展。

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五、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西方学者认为推动和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力量主有:精
神领袖的推动、政党的推动、文官组织的推动、军队的 推动、政治文化的推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其推动的主导力量是代表着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要求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既是政治现代化的两种形态又可以 为政治现代化提供动力。
得到发展。

◎政治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即“把理
论的严密性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并通过系统的多国 比较来考验普遍性”。 阿尔蒙德 《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 1959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 其中“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
是人们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达成的共识。目前 普遍达成的共识是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现代化、 人权的保障和政治体系的效率等目标。
六、政治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一是以伊斯顿、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体系功能方法学派,
把体系理论要素与结构功能主义相结合;
☆二是以伦纳、多伊奇为代表的社会过程方法学派,通
过对国家社会进行比较的定量分析,把政治行为和进程 与诸如城市化、工业化和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等社会过 程联系起来;
☆三是以布莱克、亨廷顿和李普塞特为代表的比较历史
方法学派,倾向较传统的方法,进行经验的比较研究, 丰富了“现代化类型学”。
小结
☆总体上说,政治现代化理论试图从历史(动态)和结 构(静态)两个层面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前一个层 面来看,政治现代化被定义为政治形态(系统)从低级 向高级阶段或从传统阶段转向现代阶段的变迁过程;从 后一层面看,该理论试图通过一整套测定指标(或量化 或定性)来衡量政治现代化。实际上,在“历史”和 “结构”之间达成兼顾和平衡的追求(也不乏二者的冲 突)贯穿了“政治现代化”学术研究演进的历史。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积极的发展 观;努力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和概念的进步;重视 经验实证研究方法。西方学者的理论自觉,使得理论研 究与经验事实及时互动,方法论上不断创新并不断刷新 旧有的理论成果,这些概念体系和方法论启发着中国学 者以及中国的现代化研究。

政治现代化理论

政治现代化理论

政治现代化理论政治现代化理论(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heory)政治现代化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关于政治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领域理论。

它大致包括三个理论集合: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不同现代化理论的政治论述等。

1、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是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

美国政治学家的几本著作的问世,包括《政治体系》(Easton 1953)、《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Almond,Coleman 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Ward,Rustow 1964)、《现代化的政治》(Apter 1965)、《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Moore 1966)和《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Huntington 1968)等,标志着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诞生。

政治现代化的学术文献非常丰富,但迄今为止,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

一般而言,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有两个来源:政治学家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和解释,非政治领域(如历史和社会学)的现代化学者对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和解释。

如果把他们的研究主题和相关思想集合起来,可以提出经典政治现代化理论的结构,并归纳它的一般理论,包括它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

经典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理论2、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关于18~21世纪期间的政治现代化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

它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在政治领域的应用,是中国学者何传启提出来的。

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等。

目前,关于第二次政治现代化和综合政治现代化的认识非常有限。

广义政治现代化理论仍有大量发展空间。

首先,政治现代化的定义。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内涵:政治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政治领域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政治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政治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政治竞争和国家分层等。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杨宏亮摘要: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应根据国情,制定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国;政治;现代化;战略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970 (2000) 04 - 0011 - 02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处于跨世纪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向21 世纪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要根据国情,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政治稳定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政治稳定既是政治现代化要达到的目标,又是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这不仅为现代政治理论所揭示, 也为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实践所证实。

人们通常认为: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是贫困和愚昧,经济上比较发达富裕的国家比经济上落后贫困的国家政治更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容易发生政治动荡的是那些正在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

正如亨廷顿指出的“: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

”1 ( P41 )而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又要求保持相对的政治稳定为先决条件。

中国作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是在现阶段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更应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邓小平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 已取得的成果会丢掉。

”2 ( P248) 江泽民也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

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切都无从谈起, 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 那么怎样实现政治稳定呢? 邓小平提出了以适度的政治控制来实现政治稳定。

并指出“:我们要让国内外明白,加强控制是为了稳定,是为了更好的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

”2 ( P287) 政治控制的一般方式主要有:第一,运用国家政权控制。

政党政治现代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政党政治现代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政党政治现代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政党作为政党政治的主体,政党在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中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推动整个社会前进,也可以使其走向灭亡。

政党政治现代化是没有固定含义的,根据各个国家或者社会体制的不同,政党政治现代化也都有着自己与这个社会相对应的含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政党政治现代化对我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党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标签:政党政治政治现代化中国一、现代政党的出现及发展在19世纪晚期,中国就不再是当时的“现代化”国家了。

从1901年开始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这一举动在历史上被视为中国从传动向现代过度的开始。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诞生,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距今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相比少了将近三百年。

直到1924年后,国民党这个报告书确立了党制的形式,逐步成为一支相对成熟的现代政党。

1928年后国民党才以“以党治国”为领导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性思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又因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民主党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贡献,并为了满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中国就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虽然我国政党政治模式形成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运用了过去的失败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经过漫长的艰苦岁月,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最终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实现了突破试的变革。

二、政党政治现代化对我国的影响眼下,中国正在经历着政党政治现代化这一历程,政党政治现代化也对我国政治制度、生活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我国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那么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政党政治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相结合之后,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统一政党政治制度,恢复国家机能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从传统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向现代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转变的过程。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政治制度现代化:包括建立民主制度、法制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现代政治制度,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2. 政治文化现代化:包括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等现代政治文化,以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责任感。

3. 政治组织现代化: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政党、政治团体、社会组织等政治组织,以提高政治组
织的效率和影响力。

4. 政治行为现代化: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决策、执行、监督等政治行为方式,以提高政治行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国际关系现代化:包括建立现代化的国际关系观念和国际合作机制,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实行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如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官员选拔制度等。

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了司法体系,加强了法律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的法律素质。

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政治决策的广泛民主化。

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反腐斗争力度,加强了廉政建设,增强了政治清明度。

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加强了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宗教和民族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树立。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发展道路,其表现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助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我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实践意义一、前言我国式现代化是指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模式,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吸收借鉴外部经验的根据我国国情自主研究、创新并实践的一种现代化路径。

我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二、我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义1. 政治稳定我国式现代化强调政治稳定,认为政治稳定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稳定为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保证了国家长期和平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我国式现代化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强调政府的有效性和廉洁性。

通过推行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能,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3. 民主政治的实践探索我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领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实践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和程序。

通过人大代表制度、协商民主、群众路线等方式,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提升了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三、我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意义1.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我国式现代化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注重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这对其他发展我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推动了国家整体发展我国式现代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实践为国家整体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我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使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和长期稳定,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式现代化探索出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模式,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借鉴。

我国式现代化强调人本、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现代文明的吸收和发展。

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问题:怎样看待政治现代化这个问题?关于本题结合课程学习和研读杨光斌主编的《政治学导论》,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何为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现代化开始于16世纪。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

这一过程开始与西欧扩展与北美和欧洲其他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

而现代化的研究又横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这也决定了现代化有多重的含义,而关于政治现代化的研究中,中国人了解最多的是亨廷顿的观点。

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包含三个基本方面,第一,权威的理性化即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第二,政治现代化包还着政治功能专门化。

第三,政治现代化包含着全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参与。

政治亨廷顿认为,要达到政治现代化的三个标准,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不断的推动社会经济改革;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中。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发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政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是怎么样的?循着历史的轨迹,纵观今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三种明显不同的道路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新兴民族国家的道路。

1、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是对欧美各国的一个总体概括,其标准是共同的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性质。

其实,欧美各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是可以细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英国式道路、法国式道路和德国式道路,但无论是法国式还是德国式最终都因为走上了以代议制民主为核心的英国模式而稳定下来,成为成熟的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在一些欧亚国家成为现实,开辟了政治现代化的新道路。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谈心谈话内容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谈心谈话内容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谈心谈话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点,我问道:中国的现代化是如何定义的呢?中国朋友回答说:“对于中国人而言,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接着,我问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朋友告诉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但并非简单地复制他们的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

”他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注重整体发展,不仅追求经济增长,更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民众的福祉水平。

”在谈话中,我还了解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朋友告诉我:“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问题一直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解决。

”他补充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

”通过这次谈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全方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努力去实现。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数字,更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征程。

我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现代化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00】第二篇示例: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全球化接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力量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既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又保持了自身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政治现代化自由、民主与宪政是一个发展的相互关联的关系,以往不同时期,政治学者都有偏重不同著述,联系现代社会,用时下的说法就是政治现代化。

对此,也谈点浅见: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政治。

现代民主政治,就是确立和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国家政制为人民主权与权力体制制衡,即民主宪政。

由自由主义与民主理想的不同搭配,曾产生了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

自由的民主:由自由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下,个人权利与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公民既有参政的自由,也有专注于自身事务的自由。

个人自由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保障,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

因此,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以免遭民间和官方的侵害和剥夺。

不自由的民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民主,将人民以群体化概念,转为民族化国家化,以人民的意志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人民个体的自由,不得存在任何反对派。

另一种是集权民主,在这些国家虽然有自由公开的选举,但人民的政治自由权以及经济和其他自由权仍受到严格的限制。

极权民主与集权民主区分仅是对人民自由权限制方式和程度上的相对比较而言。

现代民主政治有两个重要原则,即个体(少数)原则和多数原则。

简单通俗比如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可以舍小家为大家,而是通过保小家为大家或发展小家为大家,其多数原则的意义是这样理解的。

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是通过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来达到对所有人的保障,是自由的民主。

国家宪法与体制制度都是为这个而设置,和保障这样的社会生活方式。

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其权力行使虽都持多数原则,不自由的民主是少数权力(个体或具体权力)服从和屈服多数(整体或一般权力),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而自由的民主是少数原则前提下的多数原则,是为享有各自权力和发展各自自由的最大空间边际。

所说“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并不是指有两种民主或不同民主可以并存。

不自由的民主是民主发展的过去式与挫折和教训,使自由的民主发展经受了多种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是人类社会政治觉悟提高,促进了人的自由与社会文明进步。

以自由的民主价值观权力观确立的宪法及法制体系与政体为民主宪政。

政体的架构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与权力制衡。

人们通过选举或罢免,以及权力体制制衡来实现人民主权。

现代民主政治或说民主宪政,是指民主与宪政制度系统,它有一系列形式要素组成:包括民主的宪法、分权制度、法律体系、政党竞争、选举投票、地方自治、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等形式要素。

缺少这些形式要素,就不是现代民主政治。

一人一票是民主权力最重要的权力和象征,也是社会政治权力最核心形式和最高表达,有直选或间接选,间接选是分步授权。

通过选举授权,体现公民主体地位与公平和诚信。

实行权力体制制衡,其目的也是为一人一票民主权力服务和保障的,是一人一票民主权力的附属。

比如重大国家事务,还要通过公投,通过民主权力最高表达与行使。

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力,也才会有国家认同和爱国的前提,并派生出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观念。

否则国家就没有凝聚力,人民往往不惜“国破山河在”。

只有这样民主产生行使公权力的人,才服人心,系权为民所赋,按照宪法和法律,在各自的体制位置上行使职责,并引领人民前行。

同样,反映在选举上有自由的选举与不自由的选举之分。

不自由的选举是自由权力的陷阱,导致民主异化,为极权与专制提供了实现手段。

对于一人一票在选举上的不完善或陷阱,主要是公民被选举权如何落实以及候选人产生上的一系列“不自由选举”设置。

自由的选举不管在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中,其实现过程,用汉语表述是“竞”或“比赛”的过程,用“筛选”或“选拔”是不确切和不正确的。

我把其实现过程表述为“拥举、拥结”的过程,如垒金字塔的过程,以金字塔的塔尖为选举结果。

金字塔至少有三面,或四面等多面。

似如三权制衡,或多权制衡,这就是比较完善的自由民主选举。

用“筛选”或“选拔”易被极权与专制者利用或异化民主,使选举被利用、被讹诈。

筛选是剔除残次,选拔是选优,优是什么?容易模糊与歧见。

人们常用“一人一票”表达民主诉求,不是就字面理解一人发一张选票那么简单一回事,反对一人一票的人除了思维认识不够那就是别有用心的人。

国家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与宪政体制,而民主选举是其体制运行基石,实现自由的民主选举是防止选举被利用被异化。

当今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没有法制体制和选举,关键是选举民主是不是自由的选举,不自由的选举会导致法治异化,使民主变异而专制,产生的政府极可能转变成管制人民的工具。

因此,民主选举的内容与规则程序必须要符合自由的选举要领与法则,而导致法治异化而集权专制正是规避了自由的选举要领的选举法则。

自由的选举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开的竞选。

只有公开的竞选才会避免“被选举”或“被代表”的盲目性,才会使选举人的被选举权充分体现,避免民主被利用和利益势力的左右,才能使选出的人负众望服人心,体现出权系民所赋。

所以强调民主选举,而且是自由的民主选举、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也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基础。

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自由的和竞争性的民主选举,表明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

能够实行自由的民主大选的国家,是必然走向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标致。

实行大选的国家也必然是地方民主自治,地方民主自治既是分权制衡一环,也是保障国家民主大选和国家民主体制运行的组织基础。

纵观世界各民主国家的发展历程,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其民主体制大多带有从专制演变发展留下遗迹或文化现象,如君主制。

包括美国也有的体制与法制方面的遗迹,如公民持枪权力。

反映出民主发展演变、变革甚至于革命的痕迹。

民主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最为普遍和最合理的演变、变革的力量就是民主选举。

自由的竞争性的民主选举,就是公民实现自己权力,就是选自己,挑选自己的权力代理人、委托人,是权力的授予过程,通过这些授予权力的人来运作国家权力体制,推进演变、变革和优化民主体制,一步步完善法律与制度。

而这些人必然是权为民所用,用权也道德理性。

自由的竞争性的民主选举,避免了选举的盲目性。

竞选人各有竞选主张和权力使用承诺,表现出政治素质素养,施政的政策和个人能力表现,以及社会声望和形象,与选民互动汇集民意。

多党制或说多党竞争,其本质理解并不是指国家权力制度,竞争只是更充分实现民主选举的人民主权的授予,是人民自由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状态。

国家权力制度的本质是个人的自由。

在新的时代,不仅是多党竞争,而是超党竞争。

全球化发展与信息化技术支撑,大众参与以个人自主价值取向的民主趋势已不可逆转,为个人自主、意识认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任何“主义”都成了个人主义。

党派也是处于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化,超党派公民社会已经来临。

多“主义”就是开放,就是促进社会创造与发展,为人的自由民主拓展更大的空间边际。

任何“主义”则不过“三十六计”中一计。

民主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状态不可能是一个党,一个党等于没党,换句话说是一个党的多派。

一党若无多派,则必是权力控制与意识控制。

党与派总得要有个多,起码有个左与右,问题的本质是要不要民主。

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按他的认知投稿和出版,不能办报,不能参加工人运动和参加政治团体,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吗?同理,深化改革,也要具备这些条件,起码应在这一方面比马克思时代还要好得多才是,况且在马克思时代人类还没发达的信息化条件。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宣言》中列举社会主义种种,剖析其优劣,有封建社会主义,资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

以此考量,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一词即资本社会主义,世界上此类国家大多已走向民主社会主义。

其实,有关资本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在我国也有了广泛地学习研究和运用。

我国市场化后资本和资本市场发展也很快。

所谓“姓资”还是“姓社”之争,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的理论和马克思理论产生后的世界发展缺乏了解以及对意识的禁锢所致。

现在要讨论的社会优劣之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之争,而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把西方国家称为“资本主义国家”,这只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法。

西方国家自己则不是这样称呼自己,而是自由民主国家。

西方国家对“主义”是包容的,要说反对就是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而我们则不同,主义是唯一的。

实际上西方国家,比如美英法,如瑞典、丹麦等国,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相比他们早已实现,似乎要进入共产主义了。

世界各种科学与知识,也包括政治人文科学、历史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相析相明,相学相近。

把整个国家社会的未来前途限定在某一个思想或主义的框框里,这是悲哀的,也是反动的。

人们的思想信仰与信奉理论的自由,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培育,是人的发展。

时常,被一些人常提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或是国情所限不能搞民主;再一是民主会导致民粹主义或社会混乱。

必须指出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是歪曲民主。

民主是权力,是社会观和政治观。

民主政治是社会体制制度,是对应于极权专制权力的社会体制制度而言。

民主与专制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生活方式,不是个人素质高与低的问题,而是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优化问题。

就我国面临的改革与发展来讲,只是民主的政治进程和体制制度完善问题,而不是民众素质高与低的问题。

现在世界上90%以上国家都实现了民主政治,只是发展与完善的命题,而没有不适合的问题。

因此,把民主说成分散,或民主导致社会混乱,还有什么“大民主”与“小民主”之分,什么“发扬民主”,这些都是曲解了民主的政治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