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考虑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心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心银行金融宏瞧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瞧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往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确实定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非常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心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到达的最终宏瞧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确实是基本稳定货币购置力,货币购置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置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置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维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确实是基本物价,因此,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开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但人们通常所讲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情愿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够寻到一个有酬劳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平安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瞧,币值稳定了,就能够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根底。

金融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金融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一般性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不动产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直接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 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
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
一方面不区分存款种类,也没有规模差异;
另一方面对不同机构或地区差别对待。 ◇对准备金存款付息 ◇调整频繁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 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其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 整;和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与调整两方面的内容。

最 终 目 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检测和预警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原理11.1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求和利率、汇率等金融价 格,作用于各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币值、就业、国 际收支和经济增长。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Goal of Monetary Policy): 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 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货币政策工具(Instrument of Monetary Policy): 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 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最终
目标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类: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PPT课件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PPT课件

9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再贴现政策
➢ 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①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贷中央银行资金的成本 • ②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 再贴现政策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 • ①借款成本效果。 • ②宣示效果。 • ③结构调节效果。
➢ 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是: • ①要求在金融领域以票据业务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 ②商业银行要以再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 • ③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
2021/3/12
13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2、存款准备金政策
➢ 优点:
• 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 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 • ③对松紧信用较为公平
➢ 缺点:
• ①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 ②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

2021/3/12
14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
• ②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
出售(购买)证券 证券价格 利率 借入资金 投资、消费 经济
市场
• ③对长期证券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利率结
构和水平的调整
2021/3/12
16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
➢ 优点:
•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 • ②富有弹性 • ③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
➢国际收支平衡
–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所谓国际收支平 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 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2021/3/12
6
二、货币政策目标
4、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 在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选择

经济学基础第十一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十一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影响人们对 未来经济的预期,从而改变他 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例如, 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可能 会提高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进而增加消费和投资。
02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定义及目标
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 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 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06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
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发达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通常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来刺激经济增长,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同时, 也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通过控制债务规模、提 高财政收入等方式来保持财政稳定。
货币政策实践经验
发达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 来调控经济,如调整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等。中央银 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就业、 物价稳定等多个因素。
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应对
财政政策挑战与应对
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财政收入 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中 国家可以采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监管等措 施。
货币政策挑战与应对
发展中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金融市场不 完善、汇率波动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中国家可 以采取建立稳健的金融体系、加强外汇管理等措施。
双紧搭配模式
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同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这种搭配模式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但可能带来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等副作用。
配合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 实践案例: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 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模式。如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策 略,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和稳定增长。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微 调,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与流动性来影响经济体系运行的一种方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利率、影响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预期渠道。

首先是利率渠道。

央行通过改变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市场上的借贷需求和投资意愿,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当央行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或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时,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降低,激发了投资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反,央行提高利率会抑制借贷活动,抑制通胀。

利率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各类利率传导到实体经济中的。

其次是资产价格渠道。

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对金融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通过降低利率,央行鼓励资金流入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这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财富水平,增加他们的支出和投资,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活动水平。

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还体现在银行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上。

例如,股票价格上涨可以提高银行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增加其贷款能力。

最后是预期渠道。

央行通过向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目标与预期,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预期。

当央行通过公开宣布目标并且市场成功理解并接受时,市场参与者将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央行公布通胀目标时,市场参与者预期将来的通胀低,他们会降低价格、工资等要素价格,抑制通胀。

预期渠道对经济影响的核心是市场参与者对央行政策的相信程度。

但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滞后性。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因此,在货币政策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或者不符合既定目标。

其次是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预期渠道依赖于市场参与者对央行政策的理解与预测,如果市场参与者对央行的政策目标、意图或沟通产生误解,传导机制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十一货币政策

第十一货币政策

单目标论
由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货币政策只 能以单一目标为己任。在选择何种目标为货币政策 的唯一目标时,又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另一种观点认为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一国经济
健康发展的标志,并且与充分就业的目标是紧密联 系的,所以经济增长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唯一 目标。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的。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比只控制准备金好。
在货币乘数一定或者货币乘数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 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量。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 现业务和再贷款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
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三个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 市场操作对经济进行调控。
这三个工具是针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 而不是对特种信用量的控制,所以,我们又 将其称之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the required-reserve policy)
利率的优点:利率反映出货币与信用实际供求状况。 利率的缺点: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贷款总量和汇率也可作为中介指标。 贷款总量反应货币供应总量(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
的国家 汇率则在适用于采用盯住汇率制的国家作为中介指标
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供给量与利率
从可测性方面看,利率似乎比货币供给量更便于测 量,但能够迅速准确的测得的利率是名义利率,而 非预期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主 要经济手段之一,对各个宏观经济目标都有 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能只以其中一个或两个 目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在 总体上兼顾各个目标,而在不同时期以不同 的目标作为相对重点。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与货币政策一、判断题√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cǐ shí)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jīngjì)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chuízhí)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nèizài)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 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A、非充分就业;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D、现金持有率较低。

金融学:货币政策

金融学:货币政策

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既统一又矛盾);
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与币值稳定 :(1)通胀率高于 外国,若汇率固定,将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 际收支趋向逆差;(2)外国通胀率高于本国,则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趋向顺差。(3)国 内外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其他条件不变,国际收支 状况不变。若汇率可变,两者关系就很不确定,国 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程度 的比较情况。
R↑→MS↑→i↓→I↑→y↑→P↑
托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q 理论)
q = 企业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当q值很高时(q>1),表明企业可以发行较少 的股票买到较多的投资品从而使投资支出增加。相 反,如果q值很低(q<1),企业不会购买新的投 资品,因此,传导机制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社会公众对股票的购买需求增加,进而会提高股票 的价格Ps,使q值上升,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的行为。 (2)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计划; 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选取操作机构;确定交 易方式 (3)特点 :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操作具有弹性 ;具有较 强的可逆性 ;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较发达的证券市场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领域(部门)的政 策调控工具。
其他中介指标
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组成部分,可以 直接观测和调控;与货币政策相关,存款准备金增 加,意味着信贷规模的缩减,货币供应量减少,货 币政策紧缩。局限性 :存款准备金总额中的超额 准备金部分,中央银行是难以准确控制的。
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可直接观测, 并可通过多条渠道进行调控;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 创造信用的基础,央行通过对其的操纵,改变货币 供应总量,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优点;极易控制、监测和操作。缺点:远离货币政 策最终目标。

经济学基础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学基础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1-1-2
6
11.3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 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 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 是货币政策。 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 的。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利息率的降 低总有一个最低限度, 低总有一个最低限度,超过这一 限度, 限度,货币供给量无论如何增加 也不会降低利息率。因此, 也不会降低利息率。因此,货币 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 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凯恩 斯主义重视的是财政政策。 斯主义重视的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措施 1. 公开市场业务 2. 再贴现率政策 3. 变动法定准备率 其他措施: 4. 其他措施: 第一、 第一、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局部的控制: 第二 、局部的控制: 垫头规 定 第三、 第三、利息率的上限 第四、 第四、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 第五、 第五、控制抵押贷款的条件
2011-1-2
7
11.4 供给政策
供给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政 策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总供给的政 策。 供给政策与失业 供给政策与通货膨胀 供给政策与经济增长 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政策之间的关 系 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政策之间 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 的。一项政策可以既是需求管理政 策,又是供给政策。 又是供给政策。
2011-1-2
2
1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 ( 包含劳动 )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 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一般认为存在4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一般认为存在 4 %~ 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此 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凯恩斯认为失业分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认为失业分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并非指价格固定不变,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 。 并非指价格固定不变 , 而是指价 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 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 来衡量。 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对现代开放性经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收支对现代开放性经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这 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二个步骤是,在利率的变动影响到总需求的时候 发生的。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 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表11-1 传递机制
(1)
实际货币 供给的变动
表(11-21)传递机制(3) (4)
资产组合的调整 引起资产价格与 利率变动
根据利率变动 根据总需求 调整支出。 的变动调整产出
LM曲线垂直时,给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收 入水平的影响最大。
由图可知,当LM曲线垂直时,移动IS曲线确实 不能影响收入水平。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产生 最大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收入无影响。
本章表明财政政策的变化如何移动
经济萧条时,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从 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经济过热时,央行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减 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降低投资水平。
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 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联邦储备系统以货币购 买债券,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者出售债券, 收回债券的买者所支付的货币,从而减少货 币存量。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LM0 LM1
IS0
Y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越平坦,货币 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 越大
古典主义情况
与水平的LM曲线完全相反的是垂 直的LM曲线。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完 全无反应时,LM曲线是垂直的。
表11-1概括了传递机制各个阶段的要点。在实 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的最终影响之间有两个关 键性联系。
第一,由于资产组合出现了不均衡所产生的实际余 额变动,必然导致利率的变动。
第二,利率的变动必然使总需求发生变动。

第11章_货币政策PPT教学课件

第11章_货币政策PPT教学课件
货币银行学 ——第11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2020/12/11
2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2020/12/11
3
货币政策的概念
1. 货币政策通常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 和措施的总和。
11
一般性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 涵义: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
证券,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 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行为。
• 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
计划;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选取操作 机构;确定交易方式(现券交易、正回购和逆回购) 。
• 作用:调控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
一般均衡分析。其基本观点: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致
使货币供给增加时,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利率相应下降,
下降的利率会刺激投资,引起总支出与总收入相应增加。
• 特点: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 显;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货币当 局具有完全的自主权;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 政策工具之一,一般不轻易变动。
2020/12/11
10
一般性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 涵义: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
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的成本,达到调 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再 贴现率和申请再贴现金融机构资格的规定和调整。
15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2020/12/11
16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Word免费范文精选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Word免费范文精选

第九章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

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稳定物价货币政策目标所谓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二)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也只是意味着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或消除经济中存在的非自愿失业,而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低为零。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三)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四大目标中的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其中最典型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来加以说明。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配合运用。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1、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 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 4、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有:
• 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 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 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 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 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
•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 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1、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 •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着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一致 性、相互独立性及冲突性。
• (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这是因为二 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 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物质 基础,二者既统一,又有矛盾。 (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由于 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 随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从而出现贸易逆差, 恶化国际收支。
• 但是,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作为内生的经 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 策变量很难区分。造成中央银行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 已达到预期目标。
• 2、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 监控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 应。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优点在于:该项指标与经 济发展状况联系密切;这一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接近;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而作为政策变量 是逆循环的,中央银行比较容易判断其政策效果。

教学课件: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教学课件: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影响总需求,从而调节经济活动。 在经济衰退时期,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新古典综合学派与货币政策
总结词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财政政策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强调货币政策应该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 长。在经济衰退时期,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产业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
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 题,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 。
货币政策需要与产业政策相协调,支 持国家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04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总结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应对策略
探讨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 下的有效性,分析其局限性, 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局限性。
总结词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经验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逐渐扩大,包括防范金融风 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同时,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如
央行应加强与其他政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能力建设;完善货 币政策工具箱,提高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国际政策协 调合作。
05 案例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的历史与演变
总结词
美国货币政策的历史与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 杂的过程,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物价稳定:
3、充分就业:
4、经济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货币政策效应:
10、货币政策时滞: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10、中国从()开始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

A、1984
B、1985
C、1983
D、1986
11、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而发挥作用。

A、资金成本
B、超额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1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而发挥作用。

A、资金成本
B、准备金
C、贷款利率
D、存款利率
13、在调节货币和信用时,迫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的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利率管制
14、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在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5、消费信用控制是对()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A、不动产
B、耐用消费品
C、债券与股票
D、金融衍生资产
16、利率传递效应中能够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是()。

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
C、再贴现利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7、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导致公众调整持有的资产组合,进而引起收入变化的过程就是()。

A、货币供应量效应
B、货币乘数效应
C、利率传递效应
D、资产替代效应
18、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主要受()的影响。

A、货币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力
B、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
C、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
D、货币当局对政策的调整力度
19、降低税率属于()。

A、宽松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
C、宽松的财政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20、下列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是()。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利率
C、加强公开市场业务
D、扩大消费者信用
三、判断题。

1、物价稳定就是反通货膨胀。

( )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

( )
3、充分就业就是指所有劳动力 100%都有工作可做。

( )
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

( )
5、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

( )
6、当中央银行判断经济过热、需要紧缩银根时,可以选择再贴现政策工具,降低再贴现率。

( )
7、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动,它就不能构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 )
8、流动性比率是中央银行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规定的流动性资产对现金和存款的比率。

()
9、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10、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11、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
12、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
13、衡量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最主要的还是衡量效应发挥的快慢,而不是效应发挥的大小。

()
14、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
15、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扩张的目标。

()
四、简答题。

1、通常衡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有哪些?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冲突?
3、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4、中央银行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5、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哪些配合模式?
五、论述题
1、综合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内涵:
(2)作用机制:
(3)评价:
(二)再贴现机制
(1)内涵:
(2)作用机制:
(3)评价: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内涵:
(2)作用机制:
(3)评价:
2、请分析货币传导过程的三个阶段。

3、请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答:两者共性:
两者区别:(1)政策的实施者不同。

(2)作用过程不同。

(3)政策工具不同。

BACCB BACDA BBBAB CDCC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