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时化妆品工艺学
化妆品工艺技术
![化妆品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86ab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f.png)
化妆品工艺技术化妆品工艺技术化妆品工艺技术是指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实际技术操作和工艺流程。
化妆品工艺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还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简化操作流程,从而实现工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化妆品工艺技术。
首先,制粉工艺技术。
制粉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粗制品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传统的制粉工艺是采用摩擦研磨、碰撞研磨和冲击研磨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粉末粒径不均匀,研磨效果不理想等。
而现代制粉工艺技术则采用了气流磨粉和湿法磨粉等新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乳化工艺技术。
乳化是指将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其均匀分散在一起的过程。
乳化工艺技术在化妆品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乳化工艺是通过机械搅拌或高剪切乳化等方法来实现的,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乳化不完全、乳化速度慢等问题。
而现代乳化工艺技术采用了超声波乳化和高压乳化等新方法,可以实现快速乳化和乳化均匀,提高乳化效果。
此外,喷雾干燥工艺技术。
喷雾干燥是将液体制品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小液滴,然后使其在热气流中蒸发,从而得到干燥的粉末。
喷雾干燥工艺技术在化妆品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喷雾干燥工艺存在着液滴大小不均匀、产量低等问题。
而现代喷雾干燥工艺技术采用了旋转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等新方法,可以实现液滴均匀、干燥速度快,提高干燥效果。
最后,包装工艺技术。
包装是化妆品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化妆品的质量和形象。
传统的包装工艺主要采用人工操作或简单机械包装,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包装效果不理想、包装速度慢等问题。
而现代包装工艺技术则采用了自动化包装和智能化包装等新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包装和包装效果好,提高包装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化妆品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化妆品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工艺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实现工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2872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e.png)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化妆品工艺学是研究化妆品制备过程和工艺技术的学科,涉及到化妆品的成分选择、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皮肤的适应性等因素。
常见的化妆品原料包括水、油脂、乳化剂、活性成分等。
其中,水作为化妆品的基础,常用于作为溶剂和稀释剂。
油脂常用于调节皮肤表面的油脂膜,以增加皮肤的保湿性和润滑性。
乳化剂的作用是将油脂和水相结合,形成乳化体系,以实现化妆品的良好质地。
活性成分是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和功能性的成分,如抗衰老成分、美白成分等。
二、化妆品的工艺流程化妆品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混合、加热、乳化、调pH、灭菌等步骤。
原料准备是指将所需的化妆品原料按照配方要求称取出来,并且进行初步处理。
混合是将各个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配方的要求。
加热是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在一定温度下使其混合均匀,并且激活一些特定成分的活性。
乳化是将加热好的混合物和乳化剂加入到乳化器中进行乳化处理,使油脂和水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乳液。
调pH是针对乳化好的乳液进行调节,使其pH值适合皮肤的使用。
最后,灭菌是用高温或其他方法对乳液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无菌和稳定性。
三、化妆品的质量控制化妆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化妆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等。
对于原料的质量控制,需要对原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的要求,并且不存在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过程监控,以确保产品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后,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包括对产品的外观、pH值、抗菌性以及至少两年的保存稳定性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化妆品工艺学》课件
![《化妆品工艺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3bb7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效果与成本
考虑原料的效果和成本,平衡产品性能和价格。
可持续性
选择能够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原料,推动可持续 化妆品制造。
化妆品生产工艺
化妆品生产工艺涵盖了从原料混合到产品包装的整个过程。生产工艺的合理 设计和控制对于获得高质量、稳定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产品 标准和规范。
化妆品工艺的基本流程
1
配方设计
2
根据产品需求和原料特性设计合适的配
方。
3
包装与贮存
4
对制成品进行包装,并妥善贮存在适宜 的环境条件下。
原料准备
收集、筛选和准备化妆品制造所需的各 种原料。
生产过程
通过混合、加热、冷却等工艺步骤,将 配方转化为最终产品。
化妆品配方设计
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设计符合潮流和趋势 的配方。
2 生产过程控制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保证产品 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成品检验
对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和安全 要求。
4 持续改进
根据市场反馈和监测结果,不断改进产品质 量和生产工艺。
化妆品工艺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化妆品工艺将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 化妆品工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个性化定制和高效生产。
《化妆品工艺学》PPT课 件
这个《化妆品工艺学》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化妆品制造的各个方面,包括 基本流程、配方设计、原料选择与使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行业的发 展前景。
化妆品工艺学简介
化妆品工艺学是研究化妆品制造过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原料选择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工艺。了解化妆品工艺学将 帮助您理解化妆品的制造原理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原料相容性
化妆品工艺学
![化妆品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106a0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0.png)
第一章绪论1、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2、化妆品按用途分:1清洁类2保护类3营养类4美容类5特殊用途类按使用部位分:1毛发用化妆品类2皮肤用化妆品类3唇、眼用化妆品类4指甲用化妆品类3、特殊用途类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九类.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1、表皮分层:更新周期约28天2、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3.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基质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4.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5.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6.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7.皮肤老化原因:内在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情绪,健康.外在因素:紫外线,保养不当,地心引力,恶劣环境.8、头发的组织结构:毛干、毛根、毛囊、毛乳头9、头发的化学组成:头发基本成分:角质蛋白从外到里:毛表皮、毛皮质、毛髓质6、毛发的化学性质:1氢键:在水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破坏.2盐键:静电吸引作用盐键有助于组成蛋白链,pH在之间,是盐键最强的时候.3二硫键:头发链键组织中最结实的键.物理性质:吸水性、弹性与张力、颜色、与pH的关系最佳pH为7、热烫发原理:头发中的二硫键很容易被还原剂破坏,可将头发浸上碱性药水,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然后对头发进行加热,使头发发生水解而破坏二硫键,从而可形成新的硫化键将头发形成的波纹固定下来. 温度越高,pH值越大,或处理的时间越长,损失的硫就越多.冷烫原理同样是通过还原剂破坏二硫键.与热烫不同的是新的硫化键的形成必须经过氧化剂的氧化作用.8、常见发用产品的pH润发剂洗发剂烫发剂染发液头发拉直剂第X章化妆品的组分1.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阳>阴>两性≈非离子2.主表面活性剂:皂基型:脂肪酸及碱盐;非皂基表面活性剂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3.4.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就能显着地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及增溶等作用,以满足应用要求5.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6.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乳化;起泡消泡;增溶;分散7.两性表面活性剂:pH高于等电点,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低于等电点,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H处于等电点,呈两性离子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皂特点:去污,发泡好,耐硬水差.9.单烷基磷酸酯MAP型开发难点:①粘度小;②泡沫少;③流变性差;④洁后肤感差;⑤稳定性差10.两性表面活性剂:①咪唑啉型;②甜菜碱及其衍生物;③氨基酸型油酰基丙氨酸钠雷米邦A;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11. 润肤剂赋脂剂:植物油脂;聚硅氧烷;脂肪酸酯.12. 保湿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阻止皮肤的水分散失.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聚乙二醇13. 调理剂:对蛋白质基层有附着性,使皮肤光滑,增加舒适感如聚季铵盐类、季铵化羟乙基纤维素、季铵化羟丙基瓜儿胶、季铵化水解角蛋白、季铵化二甲基硅氧烷聚季铵盐类:1聚合性阳离子表活稳定性好,与阴离子表活配伍好;2作柔软剂、抗静电剂;3用作沐浴露、香波14. 增稠剂:水溶性增稠剂:PEG-6000、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阳离子瓜尔多胶、汉生胶透明溶液的增稠:有机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15. 酯类增稠剂的机理: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最常用的水溶性非离子增稠剂:PEG150 二硬脂酸酯.16.聚丙烯酸类:卡波树脂增稠机理:1中和增稠:聚丙烯酸类经中和后,使其分子离子化后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2氢键结合聚丙烯酸先与水形成水合分子,再与羟基给予体如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体系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17.有机天然水溶性聚合物:淀粉、与阿拉伯树胶合并使用、阿拉伯树胶、黄原胶、琼脂用于制备防止皮肤干裂这里和凝胶类产品18.聚氧乙烯类的增稠机理:主要与高分子聚合物链有关,并不依赖于表面活性剂体系.19.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增稠机理20. 脂肪醇、脂肪酸类增稠机理: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表面活性剂胶团, 促进胶团的形成, 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胶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 , 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 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 达到增稠的效果21.无机盐的增稠机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22. 活性成分:天然提取物;PH调节剂: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螯合剂:EDTA-2NA软化水的硬度;珠光剂:乙二醇单脂肪酸酯.防腐剂:苯甲酸,尼泊金酯23. 化妆品被污染的现象:①变色;②臭味和形成霉斑;③发生流变;④PH 下降;⑤乳化体分层.24. 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1一次污染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2二次污染化妆品使用中不注意卫生而引起25. 化妆品中微生污染的控制:①生产环境的卫生控制;②制造设备的微生物控制;③原材料的微生物控制;④作业人员;⑤制品的微生物控制产品的防腐能力26. 常见的防腐剂:甲醛供体类:咪唑烷基脲甲醛供体、乙内酰脲DMDM,甲醛供体,广谱、异噻唑啉酮凯松,甲醛供体季铵盐-15 甲醛供体,高毒,对皮肤致敏性其他:苯甲酸酸性坏境、苯氧乙醇、尼泊金酯、波罗波尔广谱、IPBC、三氯新27. 油脂酸败:化妆品中常含有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易被氧化而发生变质分解成低分子羰基化合物醛、酮、酸等,这种氧化变质称为酸败28. 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此部位是结构中的“弱点”,极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过氧化物,此过氧化物继续分解或氧化,生成低级醛和羧酸.29.抗氧化剂的分类:1酚类:二羟基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2酮类:叔丁基氢醌、生育酚维生素E等.3胺类:乙醇胺、谷氨酸等.4有机酸、醇及酯: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5无机酸及其盐类:磷酸及其盐类、亚磷酸及其盐类前三类抗氧剂主要起主抗氧剂作用,而后两类则起辅助抗氧剂作用30.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出现的过氧化物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诱导期,一旦生成了过氧化物,则此过氧化物即以自己的催化作用促使氧化反应迅速进行,尽早使用抗氧化剂就可能尽早地切断其反应链.31. 抗氧增效剂:增效剂本没有抗氧化作用,但与抗氧化剂一起作用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如柠檬酸、抗坏血酸及其酯、氨基酸、EDTA等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32. 常用的抗氧化剂:BHT 、BHA 、PG 、生育酚VE 、TBHQ,维生素C,AP33.化妆品色素的分类:合成色素、无机色素、天然色素34.水的规格:常用水自来水,井水、精制水化妆品用水,蒸馏或离子交换、注射用蒸馏水蒸馏精制35.化妆用水不合格的情况:在制造含水量较高的产品时,微量的钙、镁、铁和铝形成一些不溶性的残留物,更严重的是一些溶解度较小的香料化合物会一起沉淀出来.36.水质的预处理:①机械杂质的去除砂过滤,微孔过滤、②有机物的去除活性炭吸附、③离子交换树脂37.化妆品用水的灭菌和除菌:①化学处理氯气、②热处理加热、③紫外线消毒38.化妆品的组成成分:表面活性剂、赋脂剂、调理剂、增稠剂、活性成分、PH 调节剂、螯合剂、珠光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化妆品用水39. 中和度的计算方法:中和度=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1000∕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酸值:中和1g 样品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名称 酸值 名称 酸值mc V X 1.56⨯⨯=40. 沐浴露的制备工艺P120原料准备→混合乳化→混合物料的后处理→包装41.沐浴露的质量控制①黏度变化—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1pH过高或过低,原料水解如琥珀酸酯磺酸盐类——pH缓冲剂;2单用无机盐或皂类做增稠剂,体系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②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1体系缺少成核剂无机盐、柠檬酸2珠光剂用量过少3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好4体系油性成分过多,形成乳化体5加入温度过低,溶解不佳6加入温度过高或pH过低,珠光剂水解7冷却速度过快或搅拌速度过快珠光浆,较低温度加入③浑浊分层1体系黏度过低,不溶性成分分散不好2高熔点原料含量过高,低温放置固体析出3体系中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破坏了表活胶体结构4微生物污染5制品pH过低、某些原料水解6无机盐含量过高,低温出现浑浊④变色、变味1原料中含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色制品变色2色素在日光下褪色3防腐效果不好,发生霉变4香精与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变味5原料本身气味过浓,无法通过香精遮盖⑤皮肤干燥脱屑、刺激性大表面活性剂刺激性大;皂类皂化不完全40.皂基型沐浴露洁面乳基本配方组成脂肪酸;中和剂碱;多元醇保湿剂;表面活性剂;赋脂剂甘油酯等;增稠剂;防腐剂;其它辅料、水41、珠光沐浴露P129 42. 皂基洁面乳沐浴露的制备工艺43.皂基洁面乳操作方法1、室温下将KOH溶于水中,加入分散剂多元醇,加热至75℃;2、脂肪酸、乳化剂、润肤剂及油脂类混合,加热至75℃;3、将油相置于乳化锅,搅拌下将水相快速加入油相中;4、保持体系在80℃-90℃皂化30-60min;5、皂化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注意因搅拌产生的泡沫;6、降温至50℃左右加入香精和防腐剂;7、降温至40℃左右,继续搅拌30min以上,出料.第X章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十二烷基磺酸钠HLB=40为标准2.计算P32-39 离子型非离子两性实验估算法4.乳化剂类型:W/O、O/W 、 WOW5.乳化类型鉴别方法:①稀释法、②染色法亚甲基蓝w,苏丹红o、③电导法、④滤纸润湿法6.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①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一价,O/W;二价W/O、②HLB 值、③相体积26,74、⑤乳化器材料性质7.楔形理论:乳化剂分脑子在界面定向吸附,亲水端面向水相,亲油端面向油相,在界面处定向排列.8.乳化体系所需的HLB值尽可能与乳化剂的HLB值一致9. PIT法相转变温度法:非离子型乳化剂随着温度升高,当达到某一点温度时,溶解度下降的温度点.测定方法:取等量的油相和水相,加入表面活性剂震荡,制备O/W型,持续搅拌升温,同时测定电导率,从电导率判断是否发生相变,其中对应的温度点,为PIT应用:①确定度乳状液的制备温度制备O / W------制备温度低于 2~4 ℃PIT;制备W / O------制备温度高于 2~4 ℃PIT②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形成乳化体在储存时不要发生转型O / W型形成的PIT 高于 20~60 ℃贮存温度;W /O型形成的PIT 低于 10~40 ℃贮存温度PIT的影响因素:1、乳化剂HLB值成正比,近似线性关系;2聚氧乙烯基①聚氧乙烯链链长及链长分布越宽,乳化剂浊点越高,PIT值越高,所形成的O/W型乳液越稳定;②油相极性越低,PIT值越高;3添加剂的性质①在油相中加入非极性有机物,油相极性下降,PIT升高,反之下降;②在水相中加入长链脂肪烃,PIT升高,有利于O/W型乳液稳定;法乳浊液转变点法:乳浊液从W/O型变为O/W型的转变点,用发生转变时每毫升油所加入的水的体积表示.测定方法:在烧杯中加入油相和乳化剂,以一定速度搅拌,使乳化剂分散完全,然后向烧杯中滴加水,每次加入,继续搅拌,并测电导率,从电导率判断是否发生转相,而其中所消耗水的体积,就为EPI值11. 化妆品生产中常用HLB 和 PIT法选择乳化剂12. 乳液稳定的影响因素:①界面张力;②界面膜强度;③界面电荷;④液体大小及其分布;⑤相体积比;⑥乳液黏度、⑦温度;⑧固体粉末13. 乳液的制备方法:自然乳化法;瞬间成皂法;油、水混合法;转相乳化法;低能乳化法14. 影响乳化的因素:①乳化设备;②温度;③乳化时间;④搅拌速度15.实现保湿的途径:封闭剂防止皮肤水分散发;保湿剂吸收水分,防止水分散发;仿生保湿剂与游离水结合16. 卡波增稠机理1中和增稠聚丙烯酸类经中和后,使其分子离子化后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2氢键结合聚丙烯酸先与水形成水合分子,再与羟基给予体如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体系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17. 传统的润肤膏霜:雪花膏 o/w,冷霜w/o18. 乳化体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一膏霜的质量控制失水干缩、起面条、膏体粗糙、分层、霉变及发胀、变色、变味、刺激皮肤、混有气泡.二乳液的质量控制乳液稳定性差;在储存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加;颜色变黄.19. 护肤霜的生产工艺:①油相的调制;②水相的调制;③乳化和冷却;④陈化和灌装20. 护肤霜生产的注意事项:温度控制;香精和防腐剂的加入.21.雪花膏的制备工艺:水相、油相分别加热至90℃,将水相倒入油相,边搅拌边反应,待皂化反应完全,乳化也即完成;边降温边搅拌到50℃左右加香,搅拌均匀至结膏为止. 22. 雪花膏的基本配方组成23. 雪花膏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1雪花膏粗颗粒①搅拌效率低,硬脂酸和硬脂酸皂浮至液面;②碱用量大,碱用量控制在硬脂酸被中和20%左右为宜③搅拌冷却速度慢④配方比例不合理,乳化不完全2出水--破乳①碱用量不足②水中含电解质较多,乳化剂被盐析3起白条硬脂酸用量过多增加甘油、丙二醇等用量4色泽深、变味香精内有变色成分、油脂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5刺激皮肤香精用量过高、皂化不完全、含游离碱、微生物污染等6霉变 7严重干缩24. 油相的选择: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矿物油25.乳化剂的选择:①根据乳化体的类型选择;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为配方重量的1-10%;③相似相溶原则第八章祛斑美白化妆品1.黑素形成途径:①酪氨酸—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酮式吲哚—黑素②经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色素2.黑色素的形成必须有三种物质:酪氨酸、酪氨酸酶、氧因其过程为氧化过程3.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机理化妆品的作用原理①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和活性,或干扰黑色素生成的中间体,抑制黑色素的生成②黑色素的还原,光氧化的防止通过角质细胞刺激黑色素的消减,使已生成的黑色素淡化.③促进黑色素的代谢通过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使黑色素迅速排出肌肤外.④防止紫外线的进入通过防晒效果的制剂,用物理方法阻挡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形成过多的黑色素.4.在黑素细胞内抑制黑色素生成的途径1直接控制——抑制黑素生成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①酪氨酸酶的抑制②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的抑制2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以及改变其结构3还原多巴醌5.祛斑化妆品的主要祛斑途径:1抵御紫外线2阻碍酪氨酸酶活性和改变黑色素的生成途径3清除氧自由基4对黑色素进行还原、脱色.6.美白制剂:1果酸及其衍生物 2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3壬二酸4熊果苷及其衍生物5曲酸及其衍生物 6泛酸衍生物 7生物美白制剂8天然动植物提取物第九章防晒化妆品1.防止皮肤色素沉着的方法1、避免紫外线辐射,防止额外的黑色素沉着;2、使用化妆品活性物抑制色素沉着.2.紫外光的波长及辐射强度3. SPF通常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保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能量之比.4.防晒成分物理性防晒:二氧化钛、氧化锌化学性防晒:对氨基苯甲酸PABA及其酯类、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水杨酸酯类、二苯酮衍生物邻位没有羟基不能防晒、三嗪类、苯并三唑类、樟脑衍生物、二苯甲酰甲烷类如:Parsol 巴松1789注:一般具有羰基共轭或杂环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第十一章洗发用品1.洗发香波的配方组成组分主要功能代表性原料主表面活性剂清洁和起泡作用烷基硫酸盐AS、烷基醇醚硫酸盐AES 辅表面活性剂稳泡、增粘和降低刺激性CAB、咪唑啉、氧化胺调理剂调理作用柔软、抗静电、润滑、光泽聚季铵盐-10、阳离子瓜尔胶、乳化硅油等增稠剂和分散稳定剂调节黏度、增加稳定性水溶性高聚物、电解质NaCl,NH4Cl,功能添加剂去屑剂、植物提取赋予各种特定功能如去头屑、修复、生发等ZPT、OCT、芦荟提取液、皂角提取液、金缕梅提取液液还有珠光剂、螯合剂、酸度调节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2.珠光剂影响珠光外观的因素:硬脂酸酯的组成、烷基醇酰胺的组成及含量、冷却速度、搅拌剪切速度、基质组成等.常见珠光浆配方:注:1高速剪切混合,制得的珠光浆呈高度乳白色、闪光低;若使用低速混合剪切则相反.2快速冷却有利于乳白色形成,慢速冷却有利于闪光形成.即任何有利于大晶体生长的条件会增加闪光.3.去屑止痒剂1吡啶硫酮锌ZPT:沉降现象,遇铁离子易变色,配方中须加入悬浮剂和稳定剂.ZPT对光不稳定,会遮盖香波的珠光.悬浮剂TAB-2,邻苯二甲酸烷基酰胺,优良的分散稳定性能 2吡啶酮乙醇胺盐3甘宝素二唑酮4十一碳烯酸衍生物4.透明洗发香波5. 调理洗发香波第十二章护发用品1.护发素的功能:①使头发表面润滑,梳理性好;②防止静电;③保护头发表面;④使头发柔软,显出自然光泽.2.护发机理当带正电阳离子表面活性吸附在具有负电荷的头发上,此时带正电荷的极性部分吸附在头发上,非极性部分即亲油基向外侧排列定向吸附,在头发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头发被亲油基分开,从而头发变得润滑,体现出柔软、易梳理、飘逸.3.护发素的基本配方组成4.洗发护发二合一香波第十三章口腔卫生用品1.牙体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2. 牙膏的配方组成:摩擦剂、保湿剂、发泡剂、增稠剂、甜味剂、芳香剂、赋色剂、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等.3.牙膏配方示例保湿剂胶合剂增稠剂胶合剂增稠剂发泡剂发泡剂摩擦剂摩擦剂甜味剂胶合剂第十四章美容类产品1.香粉制备配方原则1遮盖皮肤上的雀斑、褐斑等皮肤缺陷,保持皮肤光滑、湿润,以达到增色加艳的效果.2不同类型的香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皮肤和不同的气候条件.3吸收性的调节a 减少碳酸钙或碳酸镁的用量,或增加硬脂酸盐的用量,使香粉不易透水,则其吸收性较差;b加入适量脂肪物也可降低香粉吸收性.1.粉饼的生产工艺分为:湿法和干法2.粉饼型胭脂的配方生产工艺:研磨配色,加胶合剂,压制成块,最后装盒包装.作用:滑石粉滑爽剂高岭土吸收剂碳酸镁吸收剂硬脂酸锌粘附剂颜料着色剂香料辅料5.香粉的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1.香粉粘附性差主要是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锌用量不够或质量不纯,含有其他杂质,粉质颗粒粗也会使粘性差.2.香粉吸收性差主要是碳酸镁或碳酸钙用量不足.3.加脂香粉成团、结块加入香粉中的乳剂油脂含量过多或烘干程度不够,使香粉内残留少量乙醇或水分.4.有色香粉色泽不均匀在混合,磨细过程中,采用机器的效能不好,或混合、磨细的时间不够.3.粉饼的主要质量问题和控制方法1.粉饼过于坚实选择粘合剂品种不恰当或胶合剂用量过多或压制粉饼时的压力过高.控制方法:选用恰当的胶合剂及适宜的用量,调整压制时的油泵压力.2.粉饼疏松容易碎裂胶合剂用量过少,滑石粉用量过多,压制粉饼时的压力过低.控制方法:调整粉饼配方,适当增加压制粉饼的油泵压力.3.压制加脂香粉时粘模子和涂擦时起油块乳剂中的油脂成分过多.控制方法:减少乳剂中的油脂含量,将香粉烘得干些.4.唇膏的基本特性: 1安全性 2稳定性 3有用性5.唇膏的基本组成:着色剂着色性油脂和蜡类蓖麻油溶解颜料、滋润香精赋香性防腐剂及其他添加剂防腐、保湿、防晒、防裂6.彩色原色唇膏7.粉类化妆品生产设备设备的特性不知一、混合设备:V形混合机、双螺旋锥形混合机、螺带式锥形混合机、高速混合机二、粉碎设备:球磨机三、筛分设备:主要部件:金属网、蚕丝和尼纶丝等材料编织成的网.四、其他设备:1、灭菌设备 2、灌装设备第十七章化妆品的分析与检测1.感官评价:1护肤品:铺展性、渗透性、滋润性、油腻性、粘起感、直接使用性、后期使用性2洁肤用品/洗发用品:分散性、泡沫性、冲洗程度、紧绷感、脱脂性2.稳定性的判断1肉眼观察产品的色泽、亮度的变化2乳化粒子是否有泛粗现象,是否有分层3通过显微镜观察乳化粒子的变化情况,及是否有晶体析出4测定不同温度、不同剪切速度下样品的黏度及流动性5未老化样品和老化样品的pH比较6通过挑战性实验考察防腐剂的防腐性能3.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眼刺激试验过敏性试验皮肤的光毒性和光变态过敏试验人体激光斑贴试验致畸试验致癌试验药理试验4、一次污染:生产过程的污染二次污染:使用过程的污染5、国家标准中把绿脓杆菌、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不应检出的特定菌6、重金属检测:汞、砷、铅。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9ca315d5bbfd0a78567335.png)
化妆品的分类:
清洁类,保护、营养类,美容、修饰类和特殊 用途化妆品。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第二章 化妆品与皮肤、毛发 以及牙齿科学
第一节 皮肤科学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及附属器官。 表皮(由外向内)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棘层、基底层。
基底层细胞是表皮的母(干)细胞。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毛发的组成:主要成分是α-角蛋白纤维,α角蛋白纤维由多种氨基酸组成,以胱氨酸含 量最高。 毛发的化学键:毛发中含有酰胺键(肽键)、 二硫键、盐键和氢键。 毛发的化学性质:遇水、热、光、酸、碱、 氧化剂、还原剂等,会发生某些化学变化。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第三节 牙齿科学
量脂溶性物质及水溶性物质)。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皮肤状态的分类
干性皮肤 油性皮肤 中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第二节 毛发科学
毛发分为:毛小皮、毛皮质、毛髓质3层 18-甲基二十碳酸:18-MEA 毛发的细胞膜络合物(CMC)脂质主要成分为: 神经酰胺、胆固醇硫酸酯、胆固醇、脂肪醇和游离 脂肪酸。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第六章 化妆品原料
第一节 润肤油脂 第二节 乳化剂 第三节 保湿剂 第四节 去污剂、发泡剂 第五节 增稠稳泡剂、增稠调理剂及调理剂 第六节 增稠剂 第七节 功能性添加剂 第八节 防腐剂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第七节 功能性添加剂
自由基清除剂 防晒剂 抗衰老剂 美白剂 抗过敏剂 去屑止痒剂 杀菌剂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
触变性: 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 (如搅拌),体系粘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降 低,除去外力后体系粘度又恢复原来大小。把 流体的此性质称为触变性。 膏霜、乳液等都要求有较合适的触变性。
化妆品工艺学
![化妆品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546770a45177232f60a29c.png)
洁肤化妆品洁肤化妆品概述清洁皮肤是皮肤护理的第一步,是保持肌肤卫生健康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皮肤护理的基础。
当皮肤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会分泌出皮脂和汗液,与灰尘混合形成污垢,洁肤产品的目的则是除去皮肤表面附着的皮肤角质层的屑片、皮脂的氧化分解物、汗液的残渣等皮肤生理代谢产物以及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还有女性使用的美容化妆品等。
根据人体污垢来源的不同,可将污垢分为3种类型,即油溶性污垢、水溶性污垢和不溶性污垢。
油溶性污垢主要由皮肤分泌的皮脂、润肤剂的残留物、防水化妆品组成,这类污垢要使用亲油性清洁剂来去除;水溶性污垢的来源为亲水性化妆品、可溶性皮肤分泌物和污垢,此类污垢则要用亲水性的清洁剂来清除;不溶性的污垢为的细胞、美容化妆品的颜料、使用硬水时沉淀的金属皂。
洁肤产品根据其去污机理和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以皂基型和非皂基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型和以油性成分和保湿剂、酒精、水等为主的溶剂型两种。
另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水包油乳化型。
洁肤化妆品通常的产品有沐浴露和洁面乳、清洁霜等,在上述产品中,产品的稠度、稳定性和泡沫这几个配方参数非常重要。
沐浴露(1)清洁皮肤通过软化皮肤角质层,溶解并除去皮肤表面的皮屑,洗净皮脂和污垢并去除身体的气味,同时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2)保湿和护肤通过加入润肤作用和其他活性作用的物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末梢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废弃物的排泄。
(3)对皮肤疾患的治疗通过加入疗效性的物质,沐浴时起到抑菌、软化角质层等作用,对角化异常症、干癣及其他慢性皮肤病产生疗效。
(4)放松神经、缓解疲劳通过芳香剂以及色素等的加入,使沐浴者心情舒畅、精神安宁。
此外,新功能如香熏、活血、瘦身、药疗等也将是沐浴露的一个发展方向。
沐浴露所用原料(一)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沐浴液主要成分,它的基本性能是去除皮肤上的油污并产生泡沫,润滑皮肤。
要求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泡沫性能良好、无毒、刺激性低、与皮肤相容性好、温和性的特性。
化妆品工艺学教学PPT
![化妆品工艺学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177fee19e8b8f67c1cb992.png)
二.化妆品的分类: 按剂型分: 膏霜类(护肤霜、奶液等); 粉体类(美容粉、爽身粉); 液体类(香水、保湿水、洗发水); 气溶胶类(美发、护发、去臭等) 按目的分: 清洁类(洗面奶、清洁霜、沐浴露、牙膏); 护肤类(护肤霜、奶液) 发用类(洗发、护发、美发) 美容类(彩妆品、染发、烫发品) 特殊用途类(美白、去斑、去皱、防晒、去臭、和染发、烫 发品) 按管理条例分:普通化妆品、特殊化妆品、进口化妆品
化妆品工艺学
第一章概述
1.1化妆品定义和分类 一. 定义 1.化妆品的特点:化妆品是精细化工产品。包括生产制造 工艺和使用工艺 2. 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一类由多种原料以一定的工艺 方式配伍而成的(生产制造工艺)用于清洁、美化和保健 人们的面容、肌肤及毛发的日常使用的(使用工艺、目的 和对象)精细化学品。 3.配伍性:将二种和二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制, 其混合物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悦目的外观并达到优良的 设计性能。复配技术是化妆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重要 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化妆品工艺学 一.化妆品工艺学研究的范畴 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所涉及到的内容统称为化妆品工艺学。 具体说化妆品工艺学是研究化妆品配方组成、工艺制造、 性能评价、安全使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化妆品的相关学科 化妆品学涉及的面很广 ,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许多边 缘交叉学科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详见图1—1。
化妆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相继成立了一些化妆 品方面的国际性组织,以进行学术探讨和技术交流。这些国 际性组织有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化妆品化学家 联合会(SCC);美容化妆品、日用化妆品和芳香品协会 (CTFA),香精油联合会(ECO)等。IFSCC是世界化妆品最高 的学术组织,它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在年会上来自世界各国 的从事化妆品研究的科学家将围绕着一个主题,发表各自最 新的研究成果。在年会上发表和演讲论文是化妆品化学家的 最高荣誉。 我国于1984年成立了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该 协会本着为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积极与国内外有关方面发展交往和合作;为促进中国的香料 香精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985年,我国成立 了中国牙膏工业协会.
化妆品工艺学概述
![化妆品工艺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5a07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8.png)
化妆品工艺学概述化妆品工艺学是一门研究化妆品生产过程及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选择和采购,到加工、包装和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流程。
化妆品工艺学的目标是生产出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产品。
首先,原材料选择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一环。
不同的化妆品产品需要不同的原材料,如香水需要香料、精油等,护肤品需要乳液、精华等。
工艺学的研究者需要根据化妆品的配方和功效,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接下来,工艺学研究关注的是化妆品的加工过程。
这包括原料的混合、稀释、搅拌等工序,以及化妆品的炼制、浓缩和过滤等工艺。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制定出适当的工艺流程,确保原料能够完全混合均匀,并且在不损害其功效的前提下实现工艺的高效进行。
此外,包装也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部分。
化妆品的包装不仅要具备美观性,还要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包材,并设计出合适的包装方式,以确保化妆品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最后,质量控制是化妆品工艺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制定出质量控制标准,并建立相关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对成品产品的最终质量评估。
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工艺学能够确保化妆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总之,化妆品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包装的一系列技术和流程。
通过研究和应用化妆品工艺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产品。
化妆品工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化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
在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中,科学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科学化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化妆品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化妆品工艺学研究者不仅需要了解化妆品原料的性质和特点,还需要了解化妆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机制和控制因素。
[精选]化妆品工艺学概述
![[精选]化妆品工艺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ad0c02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5.png)
1.3化装品的开展史
二、化装品的生产及销售。 Clinique〔倩碧〕
CLINIQUE的名字和品牌的概念来源于法文:医学诊所。是 ESTEE LAUDER集团的另一重量级品牌。以过敏度低,不含 香料无刺激的护理理念闻名于世。CLINIQUE在 、英国均 是销量第一的高档化装品牌。 镇牌之宝:护肤三步曲——CLINIQUE自1968年品牌创立之初 就推出的三步曲概念,倡导简单就是美的哲学,至今仍秉承 “洁面皂 化装水 特效润肤乳〞的组合。在1、2、3步的 三件产品之外再用任何保养品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肌 肤提供最简便、安全,有效的呵护。
自7世纪到12世纪,阿拉伯国家在化装品生产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代表是创造了用蒸馏法加工植物花朵,大大提高了香精油的产量和 质量。与此同时,我国化装品也已有了长足的开展,在古藉《汉书》 中就有画眉、点唇的记载;《齐民要术》中介绍了有丁香芬芳的香粉; 我国宋朝韩彦直所著《枯隶》是世界上有关芳香方面较早的专门著作。
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和以后人们大量的实践中,化装品生产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原始的初级的小型家庭生产,逐渐开展成为一门 新的专业性的科学技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化装品行业才成为目 前我国轻工行业中开展最迅猛,最受广阔民众欢送的诺大行业。就连 著名的FDA〔食品药品管理 会。FoodDrugAdministration〕也 正在考虑更名为FDCA〔食品药品化装品管理 会Food Drug Cosmetics Administration〕。
3.按产品标准分类 •1〕护肤品 •2〕毛发用品 •3〕美容品 •4〕清洁用品 •5〕其他化装品
1.3化装品的开展
一、化装品开展历史
化装品的出现与使用是很久远的事了。妆品的应用主要发源于埃及,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750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午的历史,最初人们使用 化装品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自然界的伤害.到达保温、避光、防虫的 目的.或是出于 的原因.在身上涂上颜色,防灾逃难。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1676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a.png)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导言:化妆品工艺学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它涵盖了化妆品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化妆品工艺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妆品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一、化妆品工艺学概述1.1 化妆品工艺学的定义和意义1.2 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3 化妆品工艺学在化妆品生产中的作用二、化妆品原料选择与配方设计2.1 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2.2 化妆品成分的分类和作用2.3 化妆品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化妆品生产工艺3.1 化妆品生产的基本流程3.2 化妆品各个环节的工艺要点3.3 关键工艺步骤的注意事项四、化妆品质量控制4.1 化妆品质量标准和指标4.2 化妆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4.3 化妆品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五、化妆品安全评估5.1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5.2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内容和流程5.3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重要意义六、化妆品工艺学与新技术6.1 化妆品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6.2 化妆品工艺学与纳米技术的应用6.3 化妆品工艺学与绿色技术的发展七、化妆品工艺学的发展趋势7.1 化妆品工艺学在现代化妆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7.2 化妆品工艺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结语: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对化妆品工艺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化妆品工艺学作为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学习和掌握化妆品工艺学的知识,对于从事或有兴趣学习化妆品生产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到读者,为他们学习和研究化妆品工艺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化妆品学教学大纲
![化妆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431ec2a5e9856a57126064.png)
《化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化妆品学》是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化妆品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理解化妆品的原料、应用、制作方法等一些基本知识,并对一些常用的化妆品有基本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妆品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化妆品科学与工艺学研究。
本课程内容其内容丰富,兼备理论性及实用性,论述了国内外化妆产品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发展,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妆品的结构、生产、性能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三、教材教参教材:《实用化妆品化学》,肖子英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王培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化妆品学》,肖子英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化妆品化学》,李明阳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化妆品化学》,陈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尽可能多介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1.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27学时,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内容: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化妆品学的定义及内容。
重点:化妆品的定义及分类、化妆品学的简介。
难点:化妆品的定义和作用。
第二章、化妆品工业(2学时)基本内容:化妆品发展历史及现状、国内外化妆品工业简介及发展趋势(垄断、地域、产品结构、消费心理)。
重点:国内外化妆品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难点:国内外化妆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化妆品的原料(3学时)基本内容:化妆品的原料组成及作用;基质原料、配合原料、化妆品乳化剂、化学药物、生化药物、中草药物添加剂等原料的简介;化妆品常用原料成分(油脂、蜡、烃类、高碳脂肪酸、醇类、粉末、乳化剂、着色剂、防腐剂等)。
化妆品工艺学
![化妆品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d2192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3.png)
化妆品工艺学化妆品工艺学是关于化妆品制造和加工的科学研究,它涉及到化妆品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包装等方面。
化妆品工艺学的发展不仅关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还与人们对美的追求密切相关。
化妆品工艺学的第一步是原料的选择。
化妆品中的原料种类繁多,包括了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等。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到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
此外,还要考虑原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等因素。
配方设计是化妆品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化妆品的配方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需求、用户群体以及市场需求。
不同的用户对于化妆品的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在配方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安全性和效果等因素。
生产工艺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妆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了原料的混合、加热、搅拌、乳化等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加工时间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维护,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包装是化妆品工艺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化妆品的包装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保护产品,还要满足产品的使用方便性和卫生性。
在包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形态、容量、材质以及标识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确保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环保的要求。
化妆品工艺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妆品工艺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化妆品工艺学中涌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超声波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化妆品更加安全、有效和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化妆品的质量和效果,满足消费者对于美的追求。
同时,化妆品工艺学的发展也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竞争力。
因此,对于从事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来说,了解和应用化妆品工艺学是至关重要的。
《化妆品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妆品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0e072a31126edb6f1a101b.png)
《化妆品工艺学》,主编:章苏宁,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主要参考资料:
1)《化妆品工艺学》,主编:陈金芳,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化妆品工艺学》(第二版),主编:童蜊俐,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实用化妆品学》,主编:肖子英,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化妆品的定义;理解化妆品开发程序及配方设计原理;掌握化妆品工艺学研究的范畴。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妆品工艺学研究的范畴级分类;化妆品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4、本章思考题:
化妆品的分类一般有哪些?
第二章化妆品与皮肤、毛发科学(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皮肤的构造、功能、PH值(1学时)。
2、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分类、原料;理解美白的途径、防晒剂的功能、氧化染料、头发卷曲的原理和模型;掌握各类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的设计及制备工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抗衰老化妆品的原理;各类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的设计及制备工艺。
4、本章思考题:
防晒品和抗衰老化妆品的原理各是什么?
第八章口腔卫生用品(共2学时)
《化妆品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215课程性质:专业限选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
大纲执笔人:LCF参加人:GHJ大纲审核人:DTT
编写时间:2009.08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版
了解护肤类化妆品的分类、原料及设备;理解乳化体及类型、提高稳定性的理论依据;掌握用HLB值法设计膏霜类化妆品配方的原理、护肤类化妆品的制备及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大的液滴;然后,大的液滴进一步被破坏成小液滴。因而,
液滴的破坏是乳化过程关键的一步。在任何情况下,液滴必
需先形变才被破裂。当两相界面的两侧有压力差时,界面将
是弯曲的,界面张力为 γ粘度为η的弯曲界面凹面的一侧的压
强较凸面的一侧高。将热力学的概念用于该界面,可导出压
强差与界面曲率之间的关系,此压强差称为Laplace压强△p
乳化体——将油和水互不相溶的二相通过机械搅拌(或均质) 和乳化剂的作用并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使其中的一相均匀地 分散在另一相中得到体系称为乳化体。
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学过了部分表面化学的内容。
提问:
1.油水搅拌混合的现象? 2.在油水溶液中加入洗涤剂?
乳化是一种液体被分裂成小液滴,分散于另一不相混溶的 液体中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3.1膏霜配方设计原理 3.1.1乳化理论 一.乳化体类型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统称为乳 状液。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另 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
两种不相混溶的纯液体不能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液,必需要有 第三组分——乳化剂(例如肥皂和表面活性剂等) 存在而起乳 化和稳定作用。
第三章护肤类化妆品
1.教学目的 了解: 全面了解膏霜类化妆品的结构,组成,原料及生产设 备,全面了解膏霜类化妆品的制备原理 理解: 乳化理论 掌握 :膏霜类化妆品配方设计原理,用HLB值法设计膏霜类 化妆品配方的原理、护肤类化妆品的制备及工艺 2.重点,难点 重点:膏霜类化妆品配方设计原理 重点:用HLB值法设计膏霜类化妆品配方的原理
搅拌可产生所需的压强梯度。液滴越小,使液滴破裂需要 的搅拌作用更强烈。因而,除非η很高,一般情况下,在乳 化过程中液体流动为湍流。
但是光有搅拌只能形成暂时的பைடு நூலகம்定如油水剧烈搅拌时的暂 时混合,一旦搅拌停止油水就会分层固必须还有其他的条件。
第二个制备乳状液的条件一般是需要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称作乳化剂),其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γ值(例如由40 mN ·m1降低至5 mN ·m-1 ),从而能降低Laplace压强,使形变容易 发生,液滴易被破坏而分散在外相中。
乳状液中以液滴或其他形式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称 内相,不连续相)另一相是连成一片的,称为分散介质(或称 外相,连续相)。常见的乳状液一般都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 通称水相;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相,通称油相。根 据分散相的性质,乳状液可分为二类:外相为水,内相为油 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 表示,反之,则为 油包水乳状液,以W/O表示。近年来,多重乳液已开始应用, W/O/W 或O/W/O型的,多重乳液是分散液滴本身就 是乳状液。复合乳化型或称为套圈式以W/O/W、(分别为内 水相、油相、外水相)和O/W/O(分别为内油相、水相、外 油相)表示。
由此可见乳化起码具备这二个条件,但是制备稳定的乳化 体还不够,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速度、等。
下面先看制备乳状液应该具备的三个必须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向体系提供机械能(如搅拌和均质等)可完成二 相混合过程。如油水剧烈搅拌时的暂时混合。在乳化过程
中.首先是两相之间的界面形变,形变至一定程度后,形成
以水相和油相交替一层一层的包覆.这种类型少见.一般存 在于原油中.由于这种套圈式乳状液的存在,给原油的破乳 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在研究用于液膜分离。
在多重乳状液中介于被封闭内相液滴和连续的外相之间的为 液膜相,如W / O/W型多重乳状液的油相称为油膜,O/ W/O型多重乳状液的水相称为水膜,两种类型的多重乳状 液液膜结构如上图所示意。
我们知道不同的相之间存在界面(有5种界面),界面上的 分子受到两种作用力,如油水界面,界面上的分子一方面受 到相内分子的引力,另一方面受到另一相分子的引力,而前 者的引力远大于后者,因此在界面上存在着一种紧绷的力, 固会出现自然界中的荷叶上的水珠、油水分层现象。这种紧 绷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对体系做功, 克服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称作乳化剂)具有这种功能。
微细乳液(miniemulsions)液滴直径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 (100nm~400nm,0.1~0.4um),是蓝白色液体。
化妆品工业常见的膏霜、乳液、发乳和护发素等属于粗乳 液;一些透明啫哩 型产品、透明的香波和浴液等属于微乳液。
严格说来,很多化妆品的乳状液含有的分散相是微细的、 软蜡状的半固态微粒;这些微粒在高温(70℃以上)熔化,被乳 化为细微的液滴.冷却后形成半固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 介质中。此外,有些化妆品乳状液常添加一些固体粉末(如二 氧化钛、滑石粉和着色剂等),这类产品实际上是固态的粉末 分散在乳状液中形成的悬浮液。微细粉末的存在可增加体系 的稳定性,但这类的体系涉及到固体的润湿、分散和粉末的 表面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拉普拉斯,物理化学中学过)),△P与界面曲率半径的关
系称为Laplace公式:
P ( 1 1 ) 2 R1 R2 R
式中R1 和R2 是曲面凹面的主要曲率半径,对于半径为R的 球型液滴,上式变为2γ/R。
Laplace压强是对抗界面形变的,液滴的任何形变会导致△P 的增加。为了使液滴破裂,应在R距离内加外压对抗 Laplace△P压强。这就意味着要具有2 γ/R 数量级大小的压 强梯度。
现今,常根据分散相液滴的大小将乳状液分成三类:
粗乳液(macroemulsions),液滴的直径>400nm(0.4u m),在光 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液滴的形状和大小,呈蓝白至乳白色,通 常称为乳状液或乳液;
微乳液(mlcroemulslons)液滴的直径<100nm(0.1um),呈半透 明或透明的液体;
第三章护肤类化妆品
护肤类化妆品是指滋润、保护、营养、美化皮肤的化妆用 品。是化妆品中的一大类产品,包括膏霜、奶液和蜜类等不 同类型和护肤、营养、防裂、美容等不同用途的产品。护肤 品主要是膏霜产品,是由不相溶的油相和水相通过乳化剂的 作用并在一定的工艺条件和搅拌或均质下制备的稳定的乳化 体,是化妆品中技术要求较高的一类产品,下面根据乳化理 论和亲水亲油平衡值法介绍膏霜类化妆品配方的设计原理和 步骤,为产品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