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e0c5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9.png)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贾宝玉因犯错而遭受父亲贾政的责打,以及此次事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玉挨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宝玉、贾政等人物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一段精彩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并讨论其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人物关系图:展示宝玉、贾政等人物之间的关系。
3. 重点词语:挨打、性格、人生观念、创作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宝玉性格和人生观念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宝玉性格的优缺点,以及挨打事件对其人生观念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事情节的讲解;2. 人物性格分析;3. 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故事情节的讲解1. 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过错,以及贾政为何如此生气。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与反思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88df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2.png)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宝玉挨打》教学设计与反思《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备课人:唐丽燕【教学目标】1、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2、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会背景,理解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实质,即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教学方法】点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开放性阅读教学学法:分层合作式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西江月》判词问:这首词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词中所写人物是谁?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叛逆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2、把握宝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叛逆精神.3、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宝玉和封建礼教熏陶下的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四、教师总结宝玉的叛逆性格:老师总结:父亲贾政希望儿子走读书做官,仕途经济的道路,但是宝玉不喜欢;贾政希望儿子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比如贾雨村,但儿子却对贾雨村之流厌恶万分;还有宝玉由来已久的厌恶读书、专喜在“内帏厮混”的毛病……这些都让贾政痛心疾首!五、拓展延伸到目前为止,老师已布置同学们阅读了《红楼梦》的前25回。
在《红楼梦》前25回中,有许多情节体现了贾宝玉的叛逆精神,你能举出几例吗?(1)宝玉摔玉(蔑视封建礼节)——第三回(2)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
——第二十回(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3)听《山门》戏文——第二十二回(4)与黛玉共读《西厢记》(向往爱情自由)——第23回(5)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6)对女人的尊重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
![《宝玉挨打》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a727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6.png)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3)运用文本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贾宝玉叛逆性格的魅力,理解其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2)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反思历史,珍惜现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2)分析《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3)鉴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深层原因及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宝玉挨打情节的描写,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作品中的奥秘。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共情,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及贾宝玉的角色形象。
(2)引发学生对宝玉挨打情节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其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贾宝玉在挨打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封建礼教的残酷与不合理。
5. 作品鉴赏:(1)分析作者在情节描写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374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6.png)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楼梦》第九十回“宝玉挨打”,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贾宝玉因误会而遭到父亲贾政的毒打,进而引发家族内部的纷争和冲突。
教学内容涉及人物性格分析、家族伦理关系探讨以及社会背景剖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第九十回“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 通过分析宝玉挨打事件,探讨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宝玉挨打事件背后所反映的封建家族伦理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第九十回原文、PPT课件、宝玉挨打故事情节示意图。
2. 学生准备:课本、《红楼梦》第九十回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玉挨打故事情节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红楼梦》第九十回“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3. 分析:探讨宝玉挨打事件背后的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主题。
4. 实践: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文学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内容:故事情节:宝玉误会遭打人物性格:宝玉、贾政、王夫人等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家长权威、子女孝顺主题:个体命运与家族伦理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红楼梦》中其他类似事件,探讨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以宝玉挨打事件为例,谈谈你对封建家族伦理关系的认识。
答案:1. 分析《红楼梦》中其他类似事件,如黛玉之死、宝钗的婚姻等,探讨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2. 以宝玉挨打事件为例,认识到封建家族伦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个体的发展,导致悲剧的发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到宝玉挨打事件背后的封建家族伦理关系,以及作品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选读》宝玉挨打(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红楼梦选读》宝玉挨打(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cf6b1683c4bb4cf7ecd182.png)
《红楼梦选读》--宝玉挨打(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宝玉挨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2.了解'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的情节内容.3.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4.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把握课文的矛盾冲突,具体分析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明确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6.鉴赏本文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激烈众多,人物表现各不相同.语言精妙无比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是本文的重点.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1.引导学生导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的'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二,学习写作背景介绍.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提问1: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讨论,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提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提问2: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讨论,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之状;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提问3: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人扣,情节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讨论,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提问4:宝玉挨打的前奏,作者采用逐层递进法,写得气氛愈来愈紧张,体会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讨论,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提问5: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和具体环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场,是知已,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附注补充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表现证据: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个'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观.如表现贾政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第23回'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表现宝玉的:'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第16回提问6: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讨论,明确: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玉泪眼表真性.3.总结扩展要进行文学鉴赏,首先应准确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评价的能力.比如曹雪芹描写情节有一个可贵的经验--他叙写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写一种原因,而是善于将多种因素或条件有机地交错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时一个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发散的,因而也为下一个波澜的创设打下了埋伏.4.布置作业思考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不同态度的描述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第二课时教学任务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2.体会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学习本文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描绘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一个个出来--表态,通过不同人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而丰满.'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显露的不同心态.二,学习提问1:问题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8节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讨论,明确: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待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庭合格的继承人.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提问2:(补充宝玉挨打后《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部分材料)并请同学们讨论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补充材料:材料1: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假若我一时竟别有大故,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悄悄说了.宝玉原来还不知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从来不是这样,你们别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宝玉是怕他多心,用话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得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你虽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吗当日为个秦种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加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过宝兄弟这样细心的人,何曾见过我哥哥那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的人呢'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道:'明日再来看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这有什么的只劝他好生养着,别胡思乱想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只管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去了.材料2:这里宝玉昏昏沉沉,只见蒋玉函走进来了,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捱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又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了'黛玉急得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们拿咱们取笑儿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刚出了后院,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讨论,明确:根据细节提示比较异同.宝钗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宝玉心理: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死也无足叹惜.黛玉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语言:哄骗黛玉,并发誓为这些人死也情愿.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提问3: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一个个出来--表态,通过不同人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而丰满.'.'宝玉挨打'这一回也卷入了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试找出几组主要的人际关系,并分析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所包含的社会内涵.讨论,明确:①贾宝玉与贾环所代表的嫡庶之争.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②贾政与母亲,王夫人之间的矛盾.贾母溺爱孙子,这是一般老人的觉悟,她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杀手的表现难以接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是贾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所以,她劝阻丈夫主要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自己的利益.这是嫡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③宝玉分别与宝钗,黛玉之间的情感差异.宝钗来探望宝玉的伤势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关切的心思.当袭人怪罪薛蟋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现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两人的思想也是不相同的.三,课堂总结本文围绕'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描绘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比如宝玉挨打,因为贾环向贾政编造'金钏之事',宝玉与贾环的同父异母矛盾.王夫人因金钏与宝玉午间对话有'挑逗'之语而赶走金钏,致使金钏投井而死,王夫人与金钏的矛盾.忠顺府来人向宝玉索要蒋玉菡,原来是薛蟠从中挑拨,宝玉与薛蟠的矛盾,当然贾政与宝玉互不相容的父子矛盾是核心矛盾.人物关系就是交织在这纷繁的矛盾中,从矛盾冲突中体现了人物性格.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可以使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悲剧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2.课外阅读《红楼梦》.。
《宝玉挨打》教案
![《宝玉挨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df8a06529647d27285275.png)
《宝玉挨打》教案篇一:《宝玉挨打》教案宝玉挨打》教案3[定位]宝玉挨打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小说从第二回宝玉之奇和政老爷便不喜欢写起,逐渐写足宝玉不喜读书,不喜仕途经济而贾政将家族中兴的希望寄予其身望其从事仕途经济,逐渐写足宝玉弃经济仕途而只专注“情”,至此,宝玉的反叛与贾政的正统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终由“不喜欢”“惧怕”“骂”“ ”演化为武力冲突“打”,矛盾激化。
而宝玉挨打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宝玉要坚定走自己的路,更明白自己的爱从而走出“人人都爱”的迷局,而“识分定情悟”,通过写各种人物在宝玉挨打之后的表现写足人物的感情思想。
通过学习本文,要联系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的性格,更深的认清宝玉的叛逆性格,更要通过分析挨打的原因来深入领会《红楼梦》的内容,还要认真领会作家营造高潮的高超技巧指导自己的创作。
通过品读本文,希望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阅读这一高潮来解读《红楼梦》,理解“一把辛酸泪!”[突破口]1、课题:挨打2、课后练习四:挨打的原因?3、第二回《西江月》二词[切入]1、联系《林黛玉进贾府》,回忆宝玉的个性、行为、周围人们对他的看法2、西江月(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师生共同研讨此词透露的信息:宝玉是愁、恨、傻、狂、不通庶务、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学生自行回忆,归纳宝玉的个性、行为,及人们对宝玉的看法)2、本文为小说的高潮,(学生课前预习)划分小说结构:挨打原因、挨打场面、众人探望。
3、《红楼梦》卷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把辛酸泪,你理解了吗?[探究]1、走近曹雪芹,走进《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导读》[高中第五册(必修)P85]初步了解《红楼梦》。
《宝玉挨打》教案
![《宝玉挨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858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c.png)
《宝玉挨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学会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时代等因素透视人物,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从而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研讨认识封建伦理纲常对人性的束缚,引发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对人物命运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与态度:懂得珍惜时间,感恩时代,把握当下,培养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及对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探究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从而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为艺术表现内容,其中的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上有祖母宠爱,中有姐妹相陪,下有丫鬟服侍,集众多女性呵护于一身,他为什么会挨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宝玉挨打》这篇课文,分析宝玉被打的原因!二、知识回顾:(出示课件)学生抢答问题三、新授:1.贾政生气才会打宝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贾政生气的语句是:(学生读语句)①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②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宝玉招认认识琪官——此时气的目瞪口歪③贾环告状——气的面如金纸,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分析:宝玉挨打是因为他做了一些令他父亲生气的事情,贾政也不是一开始就怒气冲冲,怒气是慢慢积聚起来的,就好像海水的潮涌,开始只是微有波澜,接着开始浪头渐涌,越积越高,然后就惊涛大作,狂风巨浪都来了。
(出示课件)2.贾政怎样打宝玉的?找出贾政打宝玉的句子。
(学生齐读)①.小斯打②.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③贾政便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打了后的样子: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学生根据贾政打宝玉的描写进行表演)3.看《宝玉挨打》视频4.看完视频,我们发现贾政打宝玉已不仅仅是父亲生儿子的气那么简单,而是想置儿子于死地,贾政为什么痛打宝玉?下面我们结合课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①.结合课文,找出导致宝玉挨打的三件事。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3fff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1.png)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
本文详细描绘了贾宝玉在贾府受到的惩罚和遭遇,反映了封建家庭对子女的严苛教育以及宝玉的反抗精神。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宝玉因违反家规而受到惩罚,第三部分是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认识到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勇敢与无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难点: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过程,分析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以及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宝玉在贾府的生活状况2. 宝玉挨打的原因3. 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4. 宝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贾府的困境七、作业设计2. 结合课文,评价宝玉在遭受打击后的心态变化。
3. 讨论宝玉挨打事件对封建家庭教育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宝玉的影响。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宝玉的反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宝玉在困境中的勇敢与无奈。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2da7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6.png)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一课,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宝玉挨打”的详细内容,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性格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理解曹雪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画面,引发学生对贾宝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讲解宝玉挨打的背景,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贾宝玉挨打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
3. 例题讲解:(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阐述宝玉挨打背后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贾宝玉挨打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主要内容:(1)宝玉挨打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贾宝玉的性格特点(3)家庭教育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2)从宝玉挨打事件中,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2. 答案:(1)贾宝玉性格特点:多情、敏感、反叛、善良等。
(2)家庭教育问题:家长过度溺爱、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方法不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其他关于贾宝玉的章节,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
《宝玉挨打》教案
![《宝玉挨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cea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8.png)
《宝玉挨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2)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和意义;(3)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宝玉的人格魅力和悲剧命运;(2)理解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人性关怀;(3)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宝玉挨打的原因和意义;2. 宝玉、贾政、王夫人等人物的形象特点;3.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宝玉挨打情节的复杂性和多元解读;2.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3. 对封建礼教和家族观念的批判。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论文、评论文章;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2)引发学生对宝玉挨打情节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和过程;(2)学生圈点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宝玉挨打情节的理解和看法;(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分析宝玉、贾政、王夫人等人物的形象特点;(3)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
5. 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收获。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宝玉挨打情节在整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比较《宝玉挨打》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情节的异同,如《儒林外史》中的周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等;(2)分析不同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等方面的差异。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6879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a.png)
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章节,内容包括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等情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宝玉挨打》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在情节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宝玉挨打》阅读笔记、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宝玉挨打》情节相似的实践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宝玉挨打》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宝玉误踢袭人的情节,讲解人物性格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贾母责打宝玉的情节,讨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钗黛玉探望宝玉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
7. 课堂拓展: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宝玉挨打》2. 板书内容:a. 人物:宝玉、袭人、贾母、宝钗、黛玉b. 情节:宝玉误踢袭人、贾母责打宝玉、宝钗黛玉探望宝玉c. 社会背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中的人物性格,谈谈你对宝玉误踢袭人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宝玉挨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了解贾宝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小说的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
《宝玉挨打》教案
![《宝玉挨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c654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a.png)
《宝玉挨打》教案篇一:《宝玉挨打》宝玉挨打》教案3[定位]宝玉挨打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小说从第二回宝玉之奇和政老爷便不喜欢写起,逐渐写足宝玉不喜读书,不喜仕途经济而贾政将家族中兴的希望寄予其身望其从事仕途经济,逐渐写足宝玉弃经济仕途而只专注“情”,至此,宝玉的反叛与贾政的正统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终由“不喜欢”“惧怕”“骂”“”演化为武力冲突“打”,矛盾激化。
而宝玉挨打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宝玉要坚定走自己的路,更明白自己的爱从而走出“人人都爱”的迷局,而“识分定情悟”,通过写各种人物在宝玉挨打之后的表现写足人物的感情思想。
通过品读本文,希望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阅读这一高潮来解读《红楼梦》,理解“一把辛酸泪!”[突破口]1、课题:挨打2、课后练习四:挨打的原因?3、第二回《西江月》二词[切入]2、西江月(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师生共同研讨此词透露的信息:宝玉是愁、恨、傻、狂、不通庶务、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学生自行回忆,归纳宝玉的个性、行为,及人们对宝玉的看法)2、本文为小说的高潮,(学生课前预习)划分小说结构:挨打原因、挨打场面、众人探望。
[探究]1、走近曹雪芹,走进《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导读》[高中第五册(必修)P85]初步了解《红楼梦》。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三十二回,重点归纳宝玉厌恶仕途经济,怕读文章(从小说中看,宝玉阅读面相当广,这里的文章是指哪些文章?)而只专注于“情”的个性行为,归纳贾政对宝玉的一贯看法、态度,初步理解宝玉与贾政的矛盾冲突。
并深思这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2、走进《宝玉挨打》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dde9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9.png)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章节,内容包括《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该事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探讨作者曹雪芹通过该事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性格特点,理解曹雪芹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中的宝玉形象,引发学生对宝玉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宝玉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曹雪芹的思想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宝玉,面对挨打事件会如何应对,以此加深对宝玉性格特点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讲解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宝玉挨打事件的人物关系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故事情节2. 宝玉性格特点3. 曹雪芹思想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宝玉挨打事件中的人物关系,并谈谈你对宝玉性格特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宝玉性格特点的分析较为深入,但对曹雪芹思想内涵的理解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宝玉的成长历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观看《红楼梦》影视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宝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2. 曹雪芹通过宝玉挨打事件表达的思想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宝玉,面对挨打事件会如何应对。
宝玉挨打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宝玉挨打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d7cd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2.png)
宝玉挨打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宝玉挨打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地点是贾政书房,时间是夏季午休后。
它的根本原因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宝玉挨打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宝玉挨打》阅读练习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酿惯,纵容。
〕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
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选自必修4《宝玉挨打》)10.节选的这段文字仅300多字,描绘了宝玉挨打的过程,而必修四《宝玉挨打》全文有5000多字。
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4分)11.作者写宝玉挨打的过程很有层次感,随着层次的递进,气氛越来越紧张。
请分点概括宝玉挨打的过程。
(3分)12.结合这段文字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
联系全文,谈谈宝玉挨打的深层原因。
(5分)答案:10. (1)情节详略取舍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小说主题表达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2)宝玉挨打的过程,与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关系不大,所以要略写;(3)详写宝玉挨打的原因和反响,有利于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新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精品教案5篇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精品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d995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2.png)
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苏教版选修《宝玉挨打》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描述了贾宝玉在荣府中因一次误会而遭到父亲贾政的严厉惩罚,反映了封建家庭中父权制度的严格及对个体情感的压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探讨作者创作意图,以及学习相关的文学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分析贾宝玉、贾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掌握并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文本中的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
3. 通过对比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封建家庭伦理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贾宝玉与贾政之间矛盾冲突的原因,理解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
难点:对文本中的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进行深入解读,并运用到实际分析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展示教案内容,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宝玉挨打》预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封建家庭中父权制度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父权制度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解读《宝玉挨打》的情节,分析贾宝玉与贾政的冲突,探讨其性格特点及社会背景。
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本中的细节,分享各自见解。
b. 例题讲解:针对文本中的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
c.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 知识拓展:对比分析《红楼梦》中其他家庭关系,理解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文本结构图:以贾宝玉、贾政等人物关系为主线,展示《宝玉挨打》的故事结构。
2. 重点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中贾宝玉与贾政的性格冲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2. 答案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与贾政的权威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在封建家庭中的普遍性。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a0250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1.png)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楼梦》第九章“宝玉挨打”,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贾宝玉因误会而遭受父亲贾政的体罚,以及事件前后贾府上下人物的心态与互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章节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和分析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贾宝玉、贾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点: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深入剖析,以及事件中人物关系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楼梦》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楼梦》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进而导入本节课“宝玉挨打”章节。
3.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宝玉挨打”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分析贾宝玉、贾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讲解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宝玉挨打”事件中的人物关系。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玉挨打”事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分享各组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主要人物:贾宝玉、贾政、王夫人、贾母等。
3. 重点内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宝玉挨打”事件中的人物关系,结合社会背景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2. 答案示例:在“宝玉挨打”事件中,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关系紧张,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个人命运的压迫。
我认为这一事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个体的束缚,同时也展现了贾宝玉反叛精神的觉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宝玉挨打”事件,让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精选】《宝玉挨打》精品教案设计
![【精选】《宝玉挨打》精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07b3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c.png)
【精选】《宝玉挨打》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宝玉挨打背后的原因及人物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的意义,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楼梦》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楼梦》的简介视频,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第九十一回《宝玉挨打》,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与分析:针对课文内容,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贾政的误会、宝玉心理变化等,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如何面对这一事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宝玉挨打情节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宝玉挨打这一情节,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宝玉挨打》2. 主要内容:宝玉挨打的原因贾政的误会宝玉心理变化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态度与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分析贾政、王夫人、贾母等人的教育方式,谈谈你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看法。
2. 答案提示:可以从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与分析,学生对宝玉挨打这一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了解宝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宝玉挨打》优秀教案
![《宝玉挨打》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edc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c.png)
《宝玉挨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以及他的态度和反应。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故事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讲述《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分析故事中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以及他的态度和反应。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故事的发展。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宝玉应该如何应对挨打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通过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1)你们听说过《红楼梦》这本小说吗?(2)你们知道《红楼梦》中的宝玉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你们想知道宝玉怎样挨打吗?2.讲述《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1)介绍《宝玉挨打》的故事背景:在贾府中,贾母因为宝玉私自与黛玉交往,与周围的人矛盾不断。
(2)讲述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因为宝玉与黛玉交往,被贾母责备并打了一顿。
(3)讲述宝玉的态度和反应:宝玉没有表现出愤怒和反抗,他默默地接受了惩罚,并发誓要更加努力地为周围的人服务。
3.分析故事中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以及他的态度和反应:(1)分析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宝玉违反了家规,私自与黛玉交往。
(2)分析宝玉的态度和反应:宝玉没有表现出愤怒和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惩罚,并发誓要更加努力地为周围的人服务。
4.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故事的发展:(1)提问:你们觉得宝玉可以如何应对挨打的情况?(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6.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现和想法:(1)组织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宝玉受到挨打的原因以及他的态度和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一中学商利民【教学目标】1、了解曹雪芹《红楼梦》文学常识,识记基础字词。
2、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从深层透视人物复杂性格。
3、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本课涉及的人物较多,小说背景较复杂,作者在表现这些人和事的过程中所调动的手段很丰富,表现得也非常充分。
因此,本课教学强调小说情节设计的独特性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本课主要采用剥落法体会作品情节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的设计;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具体场景中对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透视人物复杂性格,昭示人物关系与矛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
1、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
2、通读全文,识记基础字词。
3、阅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推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十讲蒋玉菡之谜),了解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熟悉本文情节、人物与前后的联系,整体把握情节。
4、写近五百字的有关《红楼梦》的某情节、人物的小评论。
二、课文导入《红楼梦》:“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家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语言等。
(老师谈大家心中的《红楼梦》的情节、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宝玉是一个似痴如狂的人,并集众宠于一身,他怎么挨打呢?且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我们来看看故事究竟如何展开的?”三、解题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的第33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挨打》主要表现新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本文通过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逐层递进的情节设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都写得非常出色。
四、情节波澜层层铺垫吴功正先生将《红楼梦》情节设计起伏跌宕的的特色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明确:全文分两部分,一是宝玉挨打的起因;二是因宝玉挨打,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一)“潜流暗滚”问题1:宝玉挨打前的有什么神情变化?(参考:宝玉见贾雨村是“思欲愁闷”;回来听到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是“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见到母亲是“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出门后是“茫然不知何往”“低头感叹”;与父亲“撞了个满怀”、“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忠顺府索人,起先隐藏事实,后被揭穿,“轰去魂魄”、“口瞪目呆”;宝玉听见父亲吩咐,知“多吉少凶”,找人报信又不能,“急的跺脚”,被逼出门去挨打。
)问题2:贾政打宝玉前有什么神情变化?(参考:贾政责说宝玉见贾雨村精神不振时“原本无气”;但与之“撞个满怀”后看到他垂头丧气,“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贾环告状,如火上浇油,多次“喝令”,“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
)问题3:对照宝玉与贾政的神情变化,归纳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参考:①宝玉陪贾雨村,“半天才出来”,“全无慷慨挥洒谈吐”,使贾政责怪之,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
②宝玉因悲金钏儿之死,“不似往日”,又与贾政撞个满怀,他的惶悚让贾政“倒生了三分气”,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
③忠顺王府索人,状告宝玉引逗琪官,使贾政认为宝玉“不读书”还“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气恼不堪,这是宝玉挨打的诱因;④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儿含羞“赌气投井”,贾政发怒,这是宝玉挨打的直接发因。
)l 在分析过程中可形成以事件为中心的结构图宝玉贾政对宝玉表现不满中心事件忠顺府索人走路撞怀相见金钏自尽精神不振轰去魂魄五内摧伤知多凶少吉听诬告发怒又惊又气目瞪口呆倒生了三分气葳葳蕤蕤雨村临门喝令堵嘴打死宝玉挨打(二)“惊涛大作”与“余波涟漪”问题1: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王夫人与贾母听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参考:宝玉受到痛打是高潮,而波及由近至远: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
对于王夫人与贾母的表现可让学生找出例子加以简析,以表现宝玉挨打后的余波。
)问题2:宝玉被救后,众人有何表现?(可各抒已见,且建议大家课后参看第四十三回)(三)情节巧妙,必然中的偶然问题1:你是否发现其中存在偶然事件?有什么作用?(参考: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
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
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
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挨打事件推向高潮。
)第二课时一、导入《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事件纷杂,曹雪芹用了一种“经济”的写法,借一个事件,把众多的人卷进来,在同一场景中“逼现”每个人的性格,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相互烘托与对比,使人物立体而丰满,今天我们就对“宝玉挨打”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及一些关系作一一探讨。
二、浅层接触:学生感悟“宝玉”、“贾政”、“王夫人”的形象(参考:宝玉――性情乖张,粉脂味重,喜欢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是贾府的中心人物。
贾政――是贾府里的大家长。
王夫人――是很疼爱儿子的母亲,等等,只要是基于学生的感悟都可。
)三、深层分析:在本文的具体场景中体味人物深层形象(一)宝玉的人物形象问题1:宝玉会见时贾雨村是怎样的情形?他与金钏儿、琪官又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
与金钏儿是在王夫人房间与之打闹,听说金钏儿赌气自杀,他“心中早又五内摧伤”;他与身份低微的戏子琪官互换礼物,都说明毫无贵贱之分,他懒于和士大夫接谈,但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却结成了倾心之交。
)问题2:宝玉为何总会受到父亲的责骂与挨打??你认为他应该挨打吗?(参考:宝玉的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因而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所以挨打。
宝玉被责骂与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是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是僵化了的“理学”与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性”的冲突,反映了曹雪芹对中国虚伪道学礼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
因而他的顽劣,是对封建思想的叛道经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挨打是当然之事。
)(二)贾政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府与忠顺府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见到长史官“心存疑惑”、“暗暗思忖”?听到宝玉与琪官之事,为何“气得目瞪口呆”?(参考:忠顺府是王府,贾府与之不来往,暗示他与之不属于一个政治集团,两者是相对立的。
而此时他的内事务总官来访,却是来索要王府的“甚合心意”的戏子,这暗指以“戏子琪官”为导火索开展的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
且宝玉卷入其中,戏子琪官又是如此地位低下之人,二人却互换礼物,更是让他感到政治斗争的压力与儿子不肖,因而忿怒。
)问题2:贾政有几次哭?为什么他会哭?(参考: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
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
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
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
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问题3、贾政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宝玉的打骂是否可以理解为爱子心切又对母亲孝顺?(参考: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打子孝母,都是因为他恪守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定性。
)(三)王夫人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珠是谁?宝玉与他有怎样的关系?王夫人为什么多次提到他?(参考:他是宝玉的哥哥,乖巧伶俐,可惜早逝,王夫人提到贾珠,是用他作挡箭牌,唤起贾政心里的内疚感与温情。
可鼓励学生在小说中找寻关于贾珠的事件。
)问题2、王夫子的哭是她保护宝玉的法宝,在贾政面前是否生效?她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王夫人的用眼泪保护宝玉,不仅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保护宝玉实际上也是保证王夫人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
)(四)贾母的人物形象问题1:贾母听闻宝玉挨打有何反映?(参考:贾母“喘吁吁”跑来,“冷笑”、“不觉滚下泪来”、“抱着哭个不了”。
)问题2:贾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如何逼贾政就范的?(参考: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
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如她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就范:“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但贾母仍步步紧逼,以“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相逼他就范,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这都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
)三、人物关系昭示小说主题问题1:通过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反映了哪方面的冲突?(参考:宝玉父子冲突是一种共振现象,包括思想冲突、文化冲突、人格冲突、权力冲突、父子冲突、正庶冲突等多种。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形象中归纳总结)四、探究三位长辈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差异。
问题1:通过宝玉挨打,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自己谈谈现在的生活讨论其父母的教育态出发点与方式。
(参考:1、三人之比较:①三人的教育出发点是相同的: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②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想法)生活太远了。
2、贾政与王夫人相比。
二人都认为宝玉该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