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 定义重组DNA 技术将不同的DNA 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 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DNA 重组技术2. 基因表达研究调控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4.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3. 简述DNA 的一、二、三级结构一级: 4 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 分子的化学成分二级: 2 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级: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4. 原核生物DNA 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 的特征?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5.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6. DNA 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 复制的准确性?线性DNA 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 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

环状DNA 复制:B型、滚环型、D型①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②DNA聚合酶I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7. 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8.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9. 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次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学生来说,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调控、蛋白质合成、分子遗传学以及常用的实验技术等方面。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中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它以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1.DNA的结构–DNA由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组成,包括脱氧核苷酸和磷酸–DNA链是由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分子通过磷酸二脱水作用连接在一起–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链以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在一起–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2.DNA的功能–DNA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DNA能够自我复制,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物种演化–DNA还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控制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生物体对基因表达进行的调控过程,包括转录调控和转译调控。

1.转录调控–转录是指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转录调控通过调节转录的起始和终止等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的水平–常见的转录调控元件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等2.转译调控–转译是指将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转译调控通过调节mRNA的转运、翻译速率和蛋白质降解等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的水平–常见的转译调控机制包括miRNA、RNA干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将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质修饰等过程。

1.转录–转录是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的过程–转录包括转录起始、RNA剪接和RNA修饰等过程2.翻译–翻译是将mRNA的遗传信息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包括起始子和终止子的识别等过程3.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和乙酰化等过程–蛋白质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和表达的科学,包括基因的遗传及突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需要掌握的重点一、DNA、RNA、蛋白质、质粒、基因、端粒、聚合酶、密码子、突变、变性的概念或结构、性质及特点;二、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加工修饰、靶向输送的主要过程及特点;三、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产物的类型及细胞定位、癌基因活化致癌的主要机制;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主要步骤、酶学及特点;五、基因表及其调控的原理、主要过程或步骤,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节机制;六、常用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技术;七、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管家基因、抑癌基因、Klenow片段、核蛋白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人类基因组计划、原位杂交的概念;八、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测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步骤;九、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遗传密码、反式作用因子、氨基酰-tRNA、基因组文库、DNA多态性、转位因子、探针、Tm值、DNA微阵列、DNA甲基化的概念、性质;十、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类型、PCR的主要步骤及引物设计;十一、DNA、RNA及多肽链的合成方向;十二、真核细胞转染的基本方法;十三、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点;十四、DNA损伤及修复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十五、基因文库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名词解释●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质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复制。

●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

●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基因克隆——是指把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DNA克隆。

●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2.什么是核小体?简述其形成过程。

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质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外面。

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

所以,核小体中组蛋白和DNA的比例是每200bpDNA有H2A,H2B,H3,H4各两个,H1一个。

用核酸酶水解核小体后产生只含146bp核心颗粒,包括组蛋白八聚体及与其结合的146bpDNA,该序列绕在核心外面形成1.75圈,每圈约80bp。

由许多核小体构成了连续的染色质DNA细丝。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阶段。

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至原尺寸的1/7。

200bpDNA完全舒展时长约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小体中。

核小体只是DNA压缩的第一步。

核小体长链200bp→核酸酶初步处理→核小体单体200bp→核酸酶继续处理→核心颗粒146bp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及组装过程除了性细胞外全是二倍体是有DNA以及大量蛋白质及核膜构成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

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含有大量赖氨酸核精氨酸。

非组蛋白包括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等,他们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的结构成分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体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为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第一章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的学科。

研究细胞的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

2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条原理:a构成生物体各类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的生物体中是相同的b生物体一切有机大分子的构成都遵循共同的规则c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了它的属性。

3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DNA重组技术;b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d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4 DNA的英文全称:Deoxyribonucleic acid RNA的英文全称:ribonucleic acid 5染色体的定义:由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组成的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6生物大分子无论是核酸,蛋白质或者多糖,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的两个前提是:a 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b 在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工程中必定存在结构和构象的变化;第二章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位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仁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中,NDA, 和非组蛋白及部分RNA组成了染色体;2染色体的特征: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b能够自我复制,使亲代之间保持连续性;c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分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H H2A H2B H3及H4)组蛋白包括RNA聚合酶;4组蛋白的特性:a 进化上极端保守;b无组织特异性;c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d 组蛋白的修饰作用;e 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5非组蛋白包括:高速泳动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收缩蛋白;骨架蛋白;核孔复合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肌蛋白;6真核细胞的DNA序列分:a不重复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7DNA的一级结构:所谓的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4种核苷酸的链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1.简述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它们是如何组装的?有几种组蛋白参与核小体的形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十分复杂,具有不同层次的组装结构,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

在常染色质中DNA的压缩比为1 000—2 000,相对比较伸展,主要为单拷贝基因和中等重复序列。

异染色质是指在间期核中DNA折叠压缩程度较高,约8000-10000倍,以凝集状态存在,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

在着丝粒、端粒、次缢痕以及染色体的某些节段,由较短和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组成永久性的异染色质。

另一些染色质区域随细胞分化而进一步折叠压缩,以封闭基因活性,称为功能性异染色质。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是由组蛋白核心和盘绕其上的DNA构成。

核心由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分子组成,所以是一个八聚体。

在DNA分子上的每一条链都含有合成它的互补链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在复制过程中首先是双链解旋并分开,之后以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其结果是由一条链可以形成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条双链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在此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在DNA复制过程中每个复制叉中的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是以反方向合成不连续的短片段。

最后再由连接酶连接成连续的DNA序列,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是,在半保留复制中碱基配对是核酸分子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基础。

无论是复制、转录或逆转录,在形成双链螺旋分子时都是通过碱基配对来完成的。

这种复制机制还说明了DNA分子在代谢上的稳定性,经过许多代的复制,DNA多核苷酸链仍可保持完整,并存在于后代而不被分解。

与细胞的其他成分相比这种稳定性与它的可遗传功能是相符合的。

9. 简述以下DNA复制酶与蛋白质因子的体系,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γ复合物、夹子装置器、DNA连接酶、SSB、HU、DnaA 、DnaB 、DnaC 、两类拓扑异构酶DNA聚合酶Ⅰ是多功能酶。

分子生物学重点考点总结(详细)

分子生物学重点考点总结(详细)

分子生物学总结蛋白质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s)结构异常,分子减少或缺失所引起的疾病。

例子:镰刀状细胞贫血 (Sickle cell anemia)(anemia)——HbSHbSß223 .HBSb 亚基第6位谷变成疏水的缬,导致其溶解性降低而析出,镰刀状,溶血.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缺乏痛风病: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缺乏白化病:酪氨酸酶缺乏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构象病:蛋白质折叠错误导致功能改变如帕金森氏病, AlzheimerAlzheimer’’s病, Mad cow diseases。

各种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的二级结构中出现的频率不同a. 形成αα螺旋能力强的氨基酸有: Glu、Met、Ala、Leub. 形成ββ折叠能力强的氨基酸有: Val、Ile、Tyrc. 形成ββ转角能力强的氨基酸有: Pro、Gly、Asn、Asp、Ser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稳定因素:肽键二级结构:多肽链中某一段肽链中,邻近的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氢键形成有规律重复的(α-螺旋和β折叠),部分有规律的(β转角和环)或无序的一种局部构象。

超二级结构:由几个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体。

又叫基序或motif。

包括αα、ββ、βαβ等。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组合折叠成半独立紧密的球状。

相对独立并与该妃子功能特性相关的机构单位。

基本类型包括:平行α/β型:(1)单绕平行ββ(2) 双绕平行ββ片层;反平行β-型:(1)希腊花边ββ(2)升降ββ-筒;全α型:(1)升降螺旋束(2)希腊花边螺旋束;小不规则结构。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基础上,一级结构相隔较远的aa 残基以次级键相连,盘旋折叠成特定空间排布.稳定因素:侧链RR基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非共价键,包括疏水键、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

四级结构:某些蛋白由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为一个亚基。

分子生物学重点全整理!

分子生物学重点全整理!

分⼦⽣物学重点全整理!分⼦⽣物学重点:最新期末试题第⼆章染⾊体与DNA染⾊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

真核⽣物的染⾊体在细胞⽣活周期的⼤部分时间⾥都是以染⾊质(chromatin)的形式存在的。

染⾊质是⼀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质丝,它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成的。

原核⽣物(prokaryote) :DNA形成⼀系列的环状附着在⾮组蛋⽩上形成类核。

染⾊体由DNA和蛋⽩质组成。

蛋⽩质由⾮组蛋⽩和组蛋⽩(H1,H2A,H2B,H3,H4)DNA和组蛋⽩构成核⼩体。

组蛋⽩的⼀般特性:P24①进化上的保守性②⽆组织特异性③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④组蛋⽩的可修饰性:甲基化、⼄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⑤ H5组蛋⽩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体不含H1⽽带有H5)组蛋⽩的可修饰性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甲基化、⼄酰化、磷酸化和ADP核糖基化等。

H3、H4修饰作⽤较普遍,H2B有⼄酰化作⽤、H1有磷酸化作⽤。

所有这些修饰作⽤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所携带的正电荷。

这些组蛋⽩修饰的意义:⼀是改变染⾊体的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是核⼩体表⾯发⽣改变,使其他调控蛋⽩易于和染⾊质相互接触,从⽽间接影响转录活性。

2、DNA1) DNA的变性和复性■变性(Denaturation) 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效应(Hyperchromatic effect)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效应。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理条件下为85-95℃影响因素:G C含量,pH值,离⼦强度,尿素,甲酰胺等■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1.动物组织细胞中的DNA 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

蛋白酶K 可以将大量的蛋白质降解,并使与蛋白质结合的DNA 解离出来,SDS 的加入处理核蛋白,使DNA 尽量与核蛋白分开,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将蛋白沉淀除去;加入适量的乙醇,沉淀出DNA ,最后脱水干燥,就可得到DNA 粗制品。

上述过程,为了防止DNA 酶解,提取时加入EDTA 。

此外,SDS 也有抑制DNA 或RNA 酶解的作用。

2.由溶菌酶破坏细胞壁的糖肽层再经经EDTA 破坏带有质粒的细菌外膜系统,再经去垢剂SDS 变性作用,使细胞膜蛋白质变性裂解而使胞内DNA 全部释放出来。

质粒DNA 具有较强的耐剪切和耐碱特性(pH12.0~12.6),且恢复中性后又呈天然构型,而染色体DNA 仍处于变性状态,用乙酸钾沉淀变性的蛋白质和染色体,再用乙醇沉淀上清液中的质粒DNA ,便可得到含染色体DNA 较少的质粒DNA 粗提物,可直接用于酶切和转化实验。

3.紫外分光光度法不但可以测定核酸的含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在260nm 和280nm 的紫外吸收值的比值,即A260/A280,估计核酸的纯度。

DNA 比值为1.8,RNA 的比值为2.0,若DNA 的比值高于1.8,说明制剂中的RNA 未除尽。

(注意:紫外分光光度法只用于测定浓度大于0.25ug/ml 的核酸溶液)。

RNA 、DNA 溶液中含有酚和蛋白质将导致比值降低。

4.PCR 的一般过程:预变性(94℃,2-5m) 变性(94℃,30s-1min ) 退火(50-60℃,30s(25-35cycles) 延伸 (72℃,1-3min) 总延伸 (72℃,7min)1.基因的三种主要功能是什么?储存信息(转录,翻译);复制;突变。

2.C值?所谓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3.什么是C值反常(矛盾)?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C-value paradox)”。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双螺旋模型。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组成:(1)组蛋白:H1、H2A、H2B、H3、H4。

(2)非组蛋白(3)DNA(4)RNA染色体包装:①核小体:200bp左右DNA分子盘绕在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外,H1位于核小体外。

7②螺线管:染色细丝盘绕成而成,每一个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

6③超螺旋:30个30nm螺线管缠绕而成。

40④染色体:超螺旋圆筒进一步压缩。

5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基因组庞大;②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⑥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⑦存在大量的DNA多样性,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⑧具有端粒结构。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结构简练;②存在转录单元;③有重叠基因。

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①右手螺旋:A-DNA:与B-DNA比大沟变窄,小沟变宽。

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B-DNA:是大多数DNA的构象。

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即顺中心轴方向,每个0.34nm有一个核苷酸,以3.4nm为一个结构重复周期,双螺旋的直径为2.0nm。

②左手螺旋:Z-DNA: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大沟平坦,小沟深而窄,核苷酸构象順反相间,螺旋骨架成呈Z字形。

DNA的变性:DNA溶液温度接近沸点或者pH较高时,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

复性是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从单链恢复成双链的过程。

Tm值:DNA在260nm处吸光度最大。

将吸光度相对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吸光度增大到最DNA的解链温度(熔点)。

分子生物学重点 全整理!

分子生物学重点  全整理!

分子生物学重点:最新期末试题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chromosome)就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得特定形式,就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得结果。

真核生物得染色体在细胞生活周期得大部分时间里都就是以染色质(chromati n)得形式存在得.ﻫ染色质就是一种纤维状结构,叫做染色质丝,它就是由最基本得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得.原核生物(prokaryote):DNA形成一系列得环状附着在非组蛋白上形成类核。

染色体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由非组蛋白与组蛋白(H1,H2A,H2B,H3,H4)DNA与组蛋白构成核小体。

ﻫ组蛋白得一般特性:P24ﻫ①进化上得保守性ﻫ②无组织特异性ﻫ③肽链氨基酸分布得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得半条链上。

④组蛋白得可修饰性: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⑤ H5组蛋白得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H5)ﻫ组蛋白得可修饰性ﻫ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与ADP核糖基化等。

H3、H4修饰作用较普遍,H2B有乙酰化作用、H1有磷酸化作用。

ﻫ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得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携带得正电荷.这些组蛋白修饰得意义:一就是改变染色体得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二就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使其她调控蛋白易于与染色质相互接触,从而间接影响转录活性。

2、DNA1) DNA得变性与复性ﻫ■变性(Denaturation) DNA双链得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得过程称为变性。

■增色效应(Hyperchromatic effect)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ﻫ■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得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生理条件下为85-95℃ﻫ影响因素:G C含量,pH值,离子强度,尿素,甲酰胺等■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得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减色效应(Hypochromatic effect)随着DNA得复性,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得现象。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重点1.将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常用的基因工程真核细胞包括酵母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1)外源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在对酵母细胞进行外源DNA转化时,一般先需要用酶将其细胞壁消化水解,变成原生质体。

蜗牛消化酶具有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葡萄糖酸酶以及几丁质酶等,对酵母菌细胞壁有良好水解作用。

原生质体在氯化钙和聚乙二醇存在下,重组DNA能容易地被宿主细胞吸收,转化的原生质体悬浮在营养瓶中,即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1.磷酸钙共沉淀法。

2.DEAE-葡聚糖或聚阳离子,它们能结合DNA并促使细胞吸收;3.脂质体法4.脂质转染法5.电穿孔法6.显微注射法(3)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1.转化法2.电穿孔和脂质体法3.显微注射法5.基因枪法4.农杆菌感染法: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上有一段T-DNA ,又称转移DNA,能携带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中,因此Ti质粒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理想的基因载体。

2.核糖体活性中心(核糖体的活性位点)(1)mRNA结合位点(2)P位点(3)A位点(4)肽基转移酶活性位点(转肽酶中心)(5)5SrRNA位点(50S上)(6)E位点(50S上)与氨酰基-tRNA释放有关。

大小亚基在合成中的分工小亚基:对mRNA特殊序列的识别(SD序列)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大亚基:AA-tRNA,肽基-tRNA的结合,肽键的形成等。

3.凝胶电泳(操作的主要因素)技术原理流程图目的:分离不同的DNA分子电泳迁移率: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

影响迁移率的因素:(1)与电场强度、电泳分子净电荷成正比;(2)与电泳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分子摩擦系数为分子大小、极性、介质粘度的函数。

.DNA和RNA在电场中为多聚阴离子,电泳时向正极移动。

速度在于分子大小和构型。

.电泳介质:一般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浓度与所分离的DNA和RNA的大小有关。

现代分子生物学简答期末考试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简答期末考试重点

1。

核小体结构?2。

核糖体活性位点?3。

DNA二级结构?4.维持DNA双螺旋稳定性因素?5。

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6。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结构特点?7.转座发生的机制、类型、遗传学效应8。

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依据是什么?9.设计实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10有何机制确保DNA复制的忠实性?11。

原核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例)DNA复制起始的步骤?12。

简述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过程?13。

大肠杆菌有两种类型的终止子(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两种机制)14。

比较原核真核转录的差异?15。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16.原核生物翻译起始过程?17。

真核生物翻译后加工18.细菌与真核生物RNA翻译的机理的异同19。

延伸因子的种类及作用机制?20。

蛋白质合成的延伸步骤有21。

蛋白质后加工22。

简述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剪接的机制?2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控制点有哪些?24。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分为几个层次25.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与方式26。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上有以下几点不同27。

什么是原核生物的正调控和负调控28.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主要不同29。

大肠杆菌链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协同合成30。

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征31.TBP在三种真核RNA聚合酶的转录起始中的机制32。

为什么说RNA编辑是中心法则的例外33。

为什么说σ因子的更替可对转录进行调控?34。

Trapoxin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

你认为该抑制剂对转录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35。

可变剪接调控机制?36.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上。

请分别举例说明:⑴DNA 复制起始⑵转录起始和⑶翻译起始过程中二者的相互作用。

37.真核生物反式作用因子的功能域及其与DNA结合基序有哪些?38。

真核生物的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作用因子如何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39。

弱化子的作用机理?40。

分子生物学重点考点

分子生物学重点考点

1.疏水性碱基堆积力和氢键是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力。

2.基因分为①可以在C内表达为蛋白质或功能RNA的结构G序列;②调控序列。

3.核小RNA参与mRNA的剪接:snRNA序列中尿嘧啶含量较高,因此又用U命名。

其中U1、U2、U4、U5和U6位于核浆内,参与mRNA的剪接,U3位于核仁,与rRNA加工有关。

snRNA需要与相应的蛋白形成snRNP方可发挥作用。

4.人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一、高度重复序列又分为反向重复序列和卫星DNA;二、中度:短分散重复序列如Alu家族,长分散重复序列;三、单拷贝序列:编码大多数蛋白质。

5.多基因家族:是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产生的一组基因。

可分为两类:①成簇的分布在某一条染色体上;②家族中的不同成员成簇的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6.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可能因为缺少内含子,两边存在顺向重复序列。

7.☆操纵子:原核生物的结构G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组织在一起。

在操纵子结构中,数个功能上有关联的结构G串联排列,共同构成信息编码区。

8.☆DNA复制的基本过程:1DNA复制的起始:复制总在DNA分子上的一个或多个位点开始。

这些微点称为复制起点,常简写为oriC。

多种蛋白质分子参与形成DNA复制的引发体。

2DNA链的延伸:延伸主要由DNA聚合酶完成,以亲代DNA为模板,4种dNTP为原料,根据间几乎不原则,在RNA引物的3’-OH上逐个添加dNTP。

原核生物有3中DNA聚合酶,真核生物有α,β,γ等数种DNA聚合酶。

该过程还需要拓扑异构酶参与。

3复制的终止:在某一特殊的终止区域停止。

包括取出引物、冈崎片段的链接等。

9.半不连续复制:亲代双螺旋DNA链的一条链是连续复制的,而另一条链则采用了以短片段的方式进行复制,由此避免的DNA空间结构的阻碍。

10.引发体是由DNaB蛋白、DNaC蛋白、DNaG蛋白和复制起始点DNA共同形成的复合物。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第二章1、染色体成分:DNA和蛋白质2、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为什么?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高度螺旋化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3、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其具体组成成分为:•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中,蛋白质与相应 DNA 的质量之比约为2:1,这些蛋白质在维持染色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 DNA 组成核小体。

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

5、组蛋白的特性:①进化上极端保守性。

②无组织特异性。

③富含赖氨酸的特殊组蛋白H5。

④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⑤组蛋白的修饰作用。

⑥进化上极端保守性:保守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3=H4>H2B=H2A>H1。

⑦无组织特异性。

⑧富含赖氨酸的特殊组蛋白H56、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谬误( C value paradox):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度不一致,某些地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7、染色体四级结构分别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旋圆筒、染色单体8、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 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

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

9、螺线管是由10nm染色质细丝盘绕形成的螺旋管状细丝,表现为30nm纤维。

超螺旋圆筒:由30nm的螺线管缠绕而成,压缩比为40。

染色单体由超螺旋圆筒再压缩5倍而成。

10、DNA的结构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DNA分子内部的两种作用力:碱基堆积与离子键)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

(DNA有三种构象:A-DNA、B-DNA、Z-DNA。

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对于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一、DNA 的结构与功能1、 DNA 的化学组成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包括碱基(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鸟嘌呤 G、胞嘧啶 C)、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2、 DNA 的二级结构熟悉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如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构成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等。

3、 DNA 的高级结构理解超螺旋、核小体等概念。

知道真核生物 DNA 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进而折叠压缩形成染色质的过程。

4、 DNA 的功能明确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二、基因与基因组1、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经典概念和现代概念。

经典概念认为基因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现代概念认为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基因组了解不同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和特点。

比如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结构简单,通常为环状 DNA;真核生物基因组较大,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的重复序列和非编码序列。

3、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包括基因不连续性(内含子和外显子)、大量重复序列、存在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等。

三、DNA 复制1、复制的基本特征清楚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和双向复制的概念。

2、复制的酶学掌握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如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引物酶、DNA 聚合酶、连接酶等的作用。

3、复制的过程熟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了解两者的异同点。

四、转录1、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分子生物学考试宝典名词解释1. 基因:是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插入序列。

2.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内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包括模板链和编码链。

4. 基因表达:生物基因组中的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过程合成特定蛋白质,进而发挥特定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5. 开放阅读框(ORF):在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特定蛋白质多肽链信息的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结束,决定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该段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或蛋白质编码区。

6. 非编码区(UTR):是位于开放阅读框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翻译起始调控,是翻译的必需序列。

7.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其特点是具有固定的重复单位,该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通常存在于间隔DNA和内含子中。

包括,大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8. 微卫星DNA:又称为短串联重复(STR),是一类更为简单的寡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10~60次左右,其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分布在所有的染色体。

微卫星DNA 因为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而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并且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作为很好的遗传标记。

9. 动态突变:微卫星序列的串联重复的拷贝数可发生改变,并可随世代的传递而扩大,称为动态突变。

可与一些遗传病和肿瘤发生有关。

10. 反向重复序列:是指两个顺序相同的拷贝在DNA链上呈反向排列。

两个反向序列间可以有间隔序列,也可以串联在一起(回文结构)。

反向重复序列常见于基因的调控区内,可能与复制、转录的调控有关。

1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指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不同个体的DNA时,由于高度重复序列和点突变的存在,会得到长度、数量各不相同的限制性片段类型。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汇总(完善篇)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汇总(完善篇)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汇总(完善篇)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照顾的遗传信息颠末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用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治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个中由细胞分泌的调治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通报信息调控旌旗灯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取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医学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1.旁侧序列(侧翼序列):存在于结构基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显子外侧的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

2.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的DNA序列(转录部分)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外显子)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分割开来,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方式,故真核基因又被称为断裂基因。

3.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靶基因处在同一条染色体(DNA)上,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

通常不编码蛋白质,位于基因的旁侧或内含子中,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反应元件和沉默子等。

4.反式作用元件:能特异地结合靶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上,来调控另一个基因表达的基因编码产物(蛋白质或RNA(microRNA,piRNA)等)称为反式作用因子,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受调控的基因多半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5.RNA编辑: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成为RNA编辑。

6.因沉默机制被称为RNA干扰(RNAi)。

7.基因打靶:是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以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方法。

8.基因组DNA文库:将某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量切割成一定长度范围的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相应的宿主细胞, 在培养基上选择性生长的阳性菌落的集合称基因组DNA文库,简称G-文库。

9.cDNA文库:以来源于特定(类型或发育阶段)组织的mRNA为模板,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与含有某一种限制酶切点的双链寡核苷酸接头连接后,用该酶切割成粘性末端,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宿主细胞, 由此得到的所有阳性菌落总和,称该组织的cDNA文库. 10.遗传异质性:几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可以导致相同的表型。

遗传异质性的存在也阻碍了基因定位的进程11.单亲二倍体:所有染色体(2n)来自父或母单方的二倍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蛋白分子。

是信息分子的接收分子,它们的化学本质是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蛋白分子。

mRNA剪接:去除初级转录物上的内含子,把外显子连接成为成熟RNA的过程前导链:在复制过程中,连续复制的链的前进方向始终与复制叉前进方向一致称为前导链校对:DNApolI的3’到5’外切酶活性将错配的A水解下来,同时利用5’到3’聚合酶活性补回正确配对的C,复制可以继续下去,这种功能称为校对核小体:真核生物染色质由DNA与蛋白质构成,其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各两分子的H2A、H2B、H3、H4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双链DNA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链接区相连形成串珠样结构。

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Δ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定义为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

Tm值:DNA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DNA的溶液在260nm 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DNA复性:当变性条件缓慢除去后,使原来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DNA的复性。

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DNA变性: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使DNA双链解离为单链的现象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广义也指DNA或RNA基因组的扩增过程,其化学本质是酶促脱氧核苷酸聚合反应不对称转录:在DNA分子双链上,按碱基互补配对规律能指导转录生成RNA的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另一股链则不转录,这种模板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

此过程中,核酸合成与转录(DNA到RNA)过程与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RNA到DNA)相反称为逆转录颠换: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反之。

转换:DNA链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或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

进位:指一个氨基酰-tRNA按照mRNA模板的指令进入并结合到核糖体A位的过程(注册)成肽:指肽基转移酶(转肽酶)催化两个氨基酸间肽键形成的反应转位:指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位DNA重组:不同DNA分子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并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重组DNA技术:指在体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DNA分子重新组合并在适当细胞中增殖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分子杂交:用一已知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核苷酸间碱基互补的原理互相结合,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苷酸序列的位置和大小显示出来。

实质是核酸分子的变性与复性过程探针:用来检测某一特定核苷酸序列或基因序列的DNA片段或RNA片段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有些基因的一个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这一过程称为可变剪接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真核细胞mRNA的异常剪接可能会产生无义的终止密码,由此产生的mRNA降解称为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RNA干扰:将与mRNA对应的正义RNA和反义RNA组成的双链RNA(dsRNA)导入细胞,可以使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导致其相应的基因沉默。

这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被称为RNA 干扰(RNAi)RNA编辑:有些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基因的初级转录序列并不完全对应,mRNA上的一些序列在转录后发生了改变诱导: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即这种基因表达是可诱导的。

可诱导基因在一定的环境中表达增强的过程称为诱导PCR技术原理:首先将双链DNA分子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DNA聚合酶以单链为模板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整个PCR反应的全过程,即DNA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DNA结合(退火),DNA合成(链的延伸)翻译后加工:将新合成的多肽链转变为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所经历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包括肽键形成、裂解、二硫键生成等。

外显子:在结构基因序列中,出现在成熟mRNA分子相对应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内含子:位于外显子之间,与mRNA剪接过程中删除部分相对应的序列则称为内含子。

启动子:是DNA分子上能介导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序列。

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启动子本身并不被转录。

但有一些启动子(tRNA)可以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这些DNA序列可以被转录。

增强子:是可以增强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真核基因中最重要的调控序列,决定着每一个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沉默子:可抑制基因转录的特定序列,结合一些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的转录起阻遏作用,使基因沉默。

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链在另一条模板上的复制方向则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称为后随链。

模板链:转录时作为RNA合成模板的一股单链称为模板链。

编码链:与模板链相对应的另一股单链称为编码链。

开放阅读框或编码区(ORF,):从成熟mRNA的5’端的第一个AUG(起始密码)至终止密码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ORF。

乳糖操纵子:大肠杆菌中控制β半乳糖苷酶诱导合成的操纵子。

包括调控元件P(启动子)和O(操纵基因),以及结构基因lacZ、lacY和lacA。

在没有诱导物时,调节基因lacI 编码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O 结合后抑制结构基因转录;乳糖的存在可与lac阻遏蛋白结合诱导结构基因转录,以代谢乳糖基因:指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

是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核酸的一级结构:构成RNA核苷酸或DNA的脱氧核苷酸自5’端至3’端的排列顺序,即碱基序列假基因:多基因家族中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成员。

超家族基因:是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

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个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连续性。

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基因组文库:指将某种生物的整个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段,并将所有这些片段都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引入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保存和扩增,所获得的重组子群体的总称。

CDNA文库:将生物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特定发育时期的全部mRNA反转录成cDNA,各cDNA 分别插入载体形成重组子,再导入宿主细胞克隆扩增。

这些重组子内的cDNA的集合即cDNA 文库。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内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不易受环境影响。

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成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膨大的粒状结构,由染色体末端DNA(端粒DNA)与DNA结合蛋白构调节基因:能够编码与操纵序列结合的调控蛋白可阻遏基因:如果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这种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即这种基因表达是可诱导的。

miRNA:miRNA是一大家族,属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度约22个碱基,由一段具有发夹环结构的前体加工后形成siRNA(干扰小RNA):是细胞内的一类双链RNA,在特定情况下通过一定酶切机制,转变为具有特定长度(21~23个碱基)和特定序列的小RNA片段载体:携带目的外源DNA片段,实现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配体:能够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多聚核糖体:由多个核糖体结合在一条mRNA链上同时进行肽链合成所形成的聚合物衔接蛋白:是信号转导通路中不同信号转导分子之间的接头,通过连接上游信号转导分子和下游信号转导分子而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是指能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具有GTP水解酶活性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是决定蛋白质靶向输送特性的最重要元件。

基因表达:指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也就是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表现为表型的过程。

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或者rRNA、tRNA等。

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内外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作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即根据机体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结构基因在细胞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有规律的选择性、程序性、适度的表达,以适应环境,发挥其生理功能的过程。

DNA连接酶: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

连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消耗ATP。

解旋酶:由水解ATP供给能量来解开DNA双链的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可以识别双链DNA内部的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二酯键的一类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的磷酸二脂键断裂,特异性的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蛋白激酶又称蛋白质磷酸化酶: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它能把腺苷三磷酸(ATP)上的γ-磷酸转移到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磷酸化反应是发生在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上。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可以识别双链DNA内部的特异位点并裂解磷酸二酯键的一类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顺式作用元件(顺式调控元件):真核生物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和上游的启动子元件、增强子、细胞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TF):指真核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包含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

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R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因子之间相互协同或者拮抗,反式调控另一基因的转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