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实践教案设计实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机构资产组合在一起,集成了空间数据库、地图、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等技术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GIS在地理信息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教育领域也是其中一个重点领域。
利用GIS技术,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地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以教案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探讨GIS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GIS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地图制作GIS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区域地图、城市地图、物质流图、人口普查图、资源分布图等等。
通过地图的制作,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换成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地图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地图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信息技能,提高其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2.数据分析GIS技术可以进行教学数据的可视化,并且精确地分析空间信息。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将土地利用数据图解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学生可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面积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土地利用的原则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3.项目演示GIS技术可以被用于项目演示。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个城市,并在地图上标出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经济特色等,然后学生可以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城市旅游规划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增加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分析处理能力。
二、设计教学应用实践以人口分布为例,我们将设计一节GIS课程:1.教学师生情况:本次课程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6岁。
班级有50名学生,配备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理教师。
2.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利用GIS技术分析人口分布。
此外,教师希望学生了解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背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研究中的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模拟制作一张德州一中校园电子地图,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分组合作,任务分工,制作出一张专题地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制作一张专题电子地图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研究区域由抽象变具体,重点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校园生活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用:视频导入播放精准农业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找出在精准农业实现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时,为突出本节课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第一个探究问题,展示电子地图模拟制作过程,首先将学生自主课所模拟制作的专题电子地图分类,并分别展示制作过程,其中两类手绘地图展示过程,一组制作PPt 展示电子地图制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普通地图与电子地图之间的区别。
第二个探究问题: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3S 技术,RS,利用无人机重点讲解原理和特点,GPS 讲解其在军事领域应用,重点强调在国防安全中的意义,启发学生回答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GIS 以一中校园地图的制作了解其原理,教师讲解WEBGIS。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解完毕后,进入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在实际电子地图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回答,引出数字地球的概念,由于数字地球概念比较抽象,视频导入,加深学生理解。
带入第四个问题的探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构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小组展示小组创意,重点讲解解决校园的哪些问题,涉及到哪些地理信息技术?餐厅改造创意展示校园绿化之烦恼展示教师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概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设计案例,旨在帮助
教师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
设计案例一:地理虚拟实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地理虚拟实境环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
境地体验不同地点的地理特点。
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探索
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等,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各地的差异
和共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虚拟实境进行模拟实验,例如模拟
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
设计案例二:交互式地理教材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将地理教材制作成交互式的电子版本。
通过使用电子版本的地理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兴
趣选择研究内容,掌握地理知识。
同时,交互式教材还可以提供丰
富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增加
研究兴趣。
设计案例三:地理数据可视化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地理数据以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的设计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将气候数据以柱状图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人口数据以地图形式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
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设计案例中介绍的虚拟实境、交互式教材和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
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地理融合的教学设计
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地理融合的教学设计简介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内容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融合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设计内容本教学设计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现学科融合教学:1.地理知识讲解首先,教师将通过讲解地理知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等内容。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2.信息技术应用在地理知识讲解后,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创建地图,将地理要素标注在地图上。
他们还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地理资讯,并将其整理成报告或演示文稿。
3.地理问题解决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结果,解决一个实际的地理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较差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需要收集数据、使用统计工具分析数据,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技能提升,我们提出以下几项评估标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这种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技能水平,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展和适应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以推动学科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已经逐渐向信息化教学转型。
本方案旨在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检索、处理和应用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和审美水平。
3. 教学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 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丰富。
-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Flash、视频等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4.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
-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地理信息项目。
-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究。
5. 教学环境- 硬件设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校园网络等。
- 软件资源:地理教学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
6. 教学评估- 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进行。
- 总结性评估: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项目进行评估。
7. 教师培训与发展- 提供定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鼓励教师参与地理信息化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8.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预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9. 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整合地理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
3.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 开展地理信息化教学实践,及时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实际操作方法。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3.提醒学生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涵盖遥感、GPS、GIS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2. GPS技术:
(1)讲解GPS技术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以实际案例为例,说明GPS在定位、导航等方面的作用。
3. GIS技术:
(1)阐述GIS技术的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GIS在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4)注重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和价值观,将评价重点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地理信息技术,讨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讨论主题: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GPS在交通导航、户外探险中的作用。
(3)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小组分享: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学资源: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_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置课程中学习过几种主要的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及其特点,对本节课涉及到的案例情景和知识主体比较熟悉。
2、学生对上机操作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专题地图)很感兴趣。
3、学生对地理信息软件的操作较陌生,容易出错,可能影响学习进度和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提问:
需要了解哪些地理信息?
选择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以何种方式展示你的研究结果?
小组长请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1、落实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实案例中应用所学,运用地理综合思维探究问题,选择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自然地理问题。
2、明确活动目标(专题图制作),帮助学生理清活动思路、准备上机操作。
布置作业:
展示“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索世界”作业说明。
鼓励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自己提出自然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1、通过使用易操作的地理信息交互平台、配合老师的课下单独指导,锻炼学生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地理学习、研究工具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利用适当的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知识复习、拓展(地形地貌),为后续的学习进行铺垫(部分人文地理内容)。
活动导入: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案例,其中一个北京新闻的视频里提到:救灾指挥中心应用不同种类的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抢险救灾。今天,老师为大家找到了金沙江断流救灾时真实的地理信息数据。
向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地理信息文件。
提问: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哪几种?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与
导入
回顾前置课时的学习内容,说出几种主要的地理信息技术及各自的特点
论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策略分析
论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其策略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变革,带来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文章对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年总结出一些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笔者将认为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具体教学问题,在适当的教育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过程。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所要完成的地理教学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它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设探究学习情境,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两点问题(1)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应以教学内容为主,地理教学技术为辅。
虽然我们都知道高中信息化教学其实就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其教学设计肯定以教学内容为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不自觉地转到“技术为主,内容为辅”的路上去,把一堂课上成展示精巧课件,炫耀精湛的技术,结果喧宾夺主,学生除了观看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外收获寥寥。
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
5.设想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小组汇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6.设想六:课后拓展与反思
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
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
4.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当: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学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Google Earth、ArcGIS等),完成以下任务:
a.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绘制交通流量分布图;
b.分析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制作地形剖面图;
c.对学校周边的绿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
3.小组合作,设计一项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项目,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等。要求学生撰写项目策划书,明确项目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
3.地理信息系统(GIS):阐述GIS的概念、功能及其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介绍3S集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引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设计案例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的研究对于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对世界的认识非常重要。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成为了地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案例介绍在某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设计了以下案例:1. 虚拟实境体验通过使用虚拟实境技术,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仿真的地理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地理场景中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学生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的辅助,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2. 数据可视化分析教师引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地理统计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和地图,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信息,比较不同地区的情况,从而培养数据分析和地理思维能力。
3. 远程地理实践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远程地理实践活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和经济情况,并进行协作研究。
这种跨地区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地区的理解与尊重。
案例效果通过以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提升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 提供了真实、直观、互动的研究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拓宽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地理教学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教师应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创新的地理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支持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互促进,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地理信息技术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具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 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 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 和可视化表达,具备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前景展望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01
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基于
大数据的环境分析、环境风险预警等。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
02
分析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融合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培养具备地理信息技术的环保人才
网络分析内容 最短路径分析、连通性分析、资源分配等。
3
网络分析应用 交通规划中的最优路径选择、物流配送中的路线 规划等。
05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 中的应用
城乡规划概述及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定义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社会 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 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和实施管理。
03
强调培养具备地理信息技术的环保人才的重要性,提出
相关教育和培训建议。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强调其在空间数 据处理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介绍空间数据的类型、来源和获取方法,以及数据预处理、 坐标转换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处理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 GIS 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方法。
学会使用常见的 GIS 软件进行简单的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 GIS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其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GIS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 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常用 GIS 软件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GIS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如何将 GIS 技术应用于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让学生了解 GIS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GIS 软件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展示一些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卫星地图、导航系统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方式。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技术或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2、知识讲解(30 分钟)介绍 GIS 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 GIS 有初步的认识。
讲解 GIS 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通过举例说明每个部分的作用。
重点讲解 GIS 数据的类型(如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特点和获取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在 GIS 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 GIS 应用案例,分析 GIS 在这些领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地理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2.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 地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4. 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5. 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三、教学对象初中地理学生四、教学环境1.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2. 教学资源:地理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地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介绍地理信息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应用领域等。
(3)地理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教授地理信息采集的方法、工具和数据处理技术。
(4)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介绍地理信息分析的方法、工具和应用案例。
(5)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讲解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信息化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理信息化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加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遥感 图像辨认 出校园中的事物 ,再显示出另外一张校园
照片 ,这张照片只能反映某一处的景色,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遥感图像与一般照片的区别 ( 见图1 ),从中感受 遥感工作范围广的优点。
标准 中要求学生 能够辨别 “ s 3 ”技术的相应特性 ,感 受 “s 3 ”技术 巨大 的实用价值 ,感悟信息技术对生产 和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为了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这 些要求 ,同时体现 “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这一教 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围绕 “ 贴近学生生活”展开 ,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 中多方面的 应用,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见的G S P 的应 用,通过课堂实践 ,学生的回答与课前的 预想是比较接近的 ,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到车载式 、手表 式的导航仪 ( 图3)。顺着同学们的热烈反应 ,马上 见
j 匕斗 二 号 发 射
2 0 年 4月 1 51零时 I6分,覆 围在西 吕卫星发射中心 n9 3 用“ 长征三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格第 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
其中gis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管理通过把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测试结果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以及产量等数据输入gis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绘制信息电子地图并抽取相关信息提供给施肥专家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形成施肥灌水喷药等田间操作决策
●■一 垒 20 第 期 1 。 0 年 9
高 地 中理
发 展
我国的北斗系统。同时 ,结合社会热点 :我国 “ 北斗二
号”于20 年4 5 成功发射 ( 09 月1 日 见图5 ),及时让学生 了解这一新 闻,学 习新知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和进步。
对于这三个技术 ,备课时预计学生对G S P 的熟知度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范文5篇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范文5篇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范文1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2、平移指向标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促进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并将其运用于地理研究和实践中。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本案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地理主题展开: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数字地图和卫星图像的解读和分析。
3.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利用计算机实验室或学生个人电脑,引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查询、图层叠加和空间分析。
2. 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数字地图和卫星图像的获取和解读。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4. 设计小组项目,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他们在地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学生个人或小组报告,展示他们对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图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
3.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展示出的技能和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结论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程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兴趣。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采用恰当的评估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篇一:地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应用(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刘小彬【教案背景】本内容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出现的内容,就是为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地理的应用而出现。
内容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呈现,而且重在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
所以设计本节结合网络教学,学生对这内容还是很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要求是了解功能,所以重在应用其功能,当然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前提。
【学情分析】我们这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虽然对地理信息系统很陌生,但对网络还是很熟悉,电子地图也步陌生,所以利用熟悉的感兴趣的网络进行教学是可行的。
【教材分析】本节是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其中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本节内容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的实践应用,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在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进行实践应用。
gis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教学难点】gis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教学方法】查询资料、自学讨论、讲练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学生看书理解)网络搜索:(学生活动)看书自学完成下边填空2、3点20世纪60年代至今,gis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______期 ______ 期______期 ______时代3、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五部分硬件设备 _____________gis人员______4、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用幻灯片解释“分层存储技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2)、普通地图与电子地图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教师解析(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利用互联网演示两个系统功能的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2)理解并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中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卫星遥感图像、手持 GPS 设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界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技术,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遥感(RS)原理:利用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来获取信息。
应用:资源普查(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监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灾害监测(如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
展示遥感图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通过遥感图像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和发展趋势。
(2)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通过卫星定位,确定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应用:导航、定位(如车辆导航、野外探险)、测量(如土地测量、工程测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面对着信息技术的冲击,必然迎来改革,促进教育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学科也在深化改革,当然也不例外应抓住
这一机遇,将信息化融入地理课堂,运用信息化的资源、技术和平台,改变传统的
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打造浓厚
的教学氛围,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促进了地理教师的能力发展,起到了教学相长的
作用。
一、概述
(一)内涵
信息化教学,俗称电教化,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1]。
教学设
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2]。
基于以上两者的概念,笔者初步界定了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即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平台或资源与教育教学理念的
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教者和学者的双边活动。
(二)特征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信息化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信息化”[3],信息化成为了其重要的特征。
(三)原则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信息化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融”,
而不是简单的硬件设施。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基于信息技术的整体性、反馈性、有序性原则,真实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原则上来说不是一定要非常优越的技术,而是要经济实用,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的,并为教学目标服务,保障教学过程的完成,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二、当代信息化技术支持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近年来不断涌现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强有力地支持了高中地理课程。
运用互联网、移动学习设备、开放内容课件、3D 打印、云计算技术手段多方面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新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帮助学生立体性、可视性、分层次地学习,帮助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考方法,拓宽教学的思路,使课例设计得到创新。
课后利用学习分析的技术,如后台统计、可视化分析,运用技术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收获。
寻求方便时还可利用一些可穿戴的技术如手环、手表、项链等,让学生量化自我,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估。
这些信息化的技术帮助地理教学突破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给师生提供了互动的便利的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三、设计案例
根据以上对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以及当代信息技术支持的
分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第五章的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为例。
主要围绕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策略与方法、教学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教学过程设计这些方面进行高中地理信息
化教学设计[4]。
(一)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收集旅游地的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地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5]。
即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渠道收集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再综合考虑旅游地选择的因素影响直至确定出旅游目的地,最终制定出相应的合适的旅游活动计划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设计旅游活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的最后一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的第一节。
在知识学习上,本节是在学习了现代旅游资源和景观的欣赏、开发与保护知识的基础上的继续学习,也为后面的参与旅游环境保护的
知识作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上,设计旅游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自我出游或者家人出游计划提供了实践性的体验。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上,高二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高中地理的必修课程以及旅游地理的前四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旅游知识的相关储备且其他相关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生活层面上,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对旅游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为丰富的实际经验,学习氛围较为活跃,适合开展学生活动。
(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旅游者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多方面收集旅游的相关信息,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确定出旅游地,设计出旅游活动的计划。
过程与方法:运用互联网资源、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收集旅游地相关信息,通
过小组互助合作活动,逐步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旅游活动,倾注国情教育,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旅游选择的因素、旅游活动遵循的原则、保障旅游安全。
难点:旅游活动遵循的原则。
(六)教学方法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旅游地理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法上主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发布任务驱动教学,在学法上主要采用独立的课前预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制定合适的旅游活动设计并完成展示和评价。
(七)教学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
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环境是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和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事先筛选过的参考网址,比如:百度网、去哪儿网、中国旅游网等等,允许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平板和手机等。
利用希沃白板制作的课件,展示活动要求,角色扮演游戏(旅行社)、思维导图等支持教学完成。
(八)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到节假日,各大社交网站几乎都能看到这句话。
又怎么才能让心动变成行动呢?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旅游规划。
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求助旅行社,现在我们就代表旅行社。
【发布任务】四组不同需求的旅游客户来店咨询暑假避暑旅游线路,求你们为他们制定专属线路,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客户的要求利用网页的会话窗口发送给相应的小组。
【任务实施】各个大组内先推选组长,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工作分配,组员通力合作,集体交流讨论,设计旅游线路,最后推送旅游线路成果到事先设计好的网页平台上,各小组组长按顺序展示。
【任务评价】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小组评价量表,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评、他评、顾客评设计,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设计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行为或改正不合理部分,并且可以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中的成就感。
附:小组评价量表
【归纳总结】总的来看,设计旅游线路首先要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考虑旅游者
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特别是旅游者愿意为本次旅游活动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收集纳入考虑的旅游地的信息,如旅游资源、时空距离、服务设施等。
最终确定出
一个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在充分保证旅游者安全的条件下设计出旅游线路。
四、结语
信息技术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3
中的设计旅游活动为案例进行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体验到信息化给地理教学带
来的优越感,但在其中也深感自己在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作为
信息时代的新教师不能因为追求安全感单纯使用演示文稿,而拒绝了新的未知的信息
化技术,应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加快高中地理教学向以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
为主和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转变,掌握好尺度积极地推动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此外,地理老师不仅要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技术,还应与时俱进学习地理专业的信息
技术内容,比如 3S 技术、CAD、空间分析、SPSS、Mapgis 等等,力求让信息化技术融进教学,并有效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
确认识到信息技术即是手段又是意识,让信息技术通过融的方式,发挥学生、内容、教师等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系统,高效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