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各部位解剖

合集下载

磁共振读片细解

磁共振读片细解
第四十页,共107页。
横断位弥散加权像DWI
第四十一页,共107页。
横断位弥散加权像DWI判断窍门
• 脾脏最亮、肝脏低信号
• 肝内占位、肿瘤亮信号、腹 水低信号
• 椎管内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低 信号
• 皮下脂肪明显亮信号 • 胃肠道内水分低信号 • 肝脏实质低信号,血管、
胆管系统低信号,胆囊内 胆汁沉积后亮信号 • 下腔静脉、降主动脉内流 空低信号
• 三、图像对比度高。磁共振图像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CT。磁共振的信号来源 于氢原子核,人体各处都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三种成分构成,它们均含有丰富 的氢原子核作为信号源,且三种成分的MRI信号强度明显不同,使得MRI图像的对 比度非常高,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之间对比更显而易见。CT的信号对比来源于X线 吸收率,而软组织的X线吸收率都非常接近,所以MRI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 CT。
门静脉期
平 扫
平衡期
第三十七页,共107页。
CT、增强与MRI T1、T2、T2脂肪抑制、 动态增强各期图像的对比
T1
T2
T2脂肪抑制
动态增强动脉期
门静脉期
第三十八页,共107页。
平衡期
DWI
轴位
弥散加权像
看肿瘤、炎症脓肿病 变
敏感性强、
特异性强
在肿瘤组织中,水 分子运动受限,从 而表现为信号增高, 是发现肿瘤性病变 最为敏感的序列。
目标和方法
• 通过熟悉并轻松掌握MRI片的读片方法,对 磁共振各种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增加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手段 ,提高 诊疗水平。
• 正确的诊断方向
正确的治疗工作打好
基础
领先的业务水平
先进
的科技创新

最新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最新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四肢关节M R I解剖图

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肩关节横断面(一)
肩关节横断面(二)
肩关节横断面(三)
肩关节横断面(四)
肩关节横断面(五)
肩关节冠状面(一)
肩关节冠状面(二)
肩关节冠状面(三)
肩关节冠状面(四)
肩关节冠状面(五)
肩关节冠状面(六)
髋关节横断面(一)
髋关节横断面(二)
髋关节横断面(三)
髋关节横断面(四)
髋关节冠状面(一)
髋关节冠状面(二)
髋关节冠状面(三)
膝关节矢状面(一)
膝关节矢状面(二)
膝关节矢状面(三)
膝关节矢状面(四)
膝关节矢状面(五)
膝关节冠状面(一)
膝关节冠状面(一)
膝关节冠状面(二)
膝关节冠状面(三)
膝关节冠状面(四)
膝关节冠状面(五)。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健康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健康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14. 下颌神经28. 椎动脉2. 提上唇肌15. 咽鼓管29. 脚间池3. 上颌骨腭突与16. 上颌动脉30. 乙状窦切牙管17. 头长肌31. 乳突小房4. 提口角肌18. 下颌后静脉32. 延髓5. 上颌窦19. 下颌支33. 小脑蚓部6. 颧大肌20. 岩悬雍垂肌34. 小脑扁桃体7. 软腭21. 舌咽神经35. 枕骨8. 咬肌22. 枕骨基底部36. 小脑半球后9. 鼻咽23. 颈内动脉叶10. 翼内肌24. 腮腺37. 小脑延髓池11. 颞肌25. 迷走神经38. 头半棘肌12. 腭帆张肌26. 颈内静脉13. 翼外肌27. 舌下神经- 163 -- 164 -1. 口轮匝肌17. 头长肌33. 头夹肌2. 提口角肌18. 鼻咽34. 导静脉与髁3. 上颌骨腭突19. 寰椎前弓管4. 硬腭20. 颈内动脉35. 小脑扁桃体5. 颊肌21. 颈内静脉36. 椎动脉6. 颧肌22. 腮腺37. 枕骨7. 软腭23. 下颌后静脉38. 小脑后叶8. 面动脉24. 迷走神经39. 头半棘肌9. 翼外肌25. 头外侧直肌40. 小脑延髓池10. 咬肌26. 舌下神经11. 翼内肌27. 延髓12. 颞肌28.副神经13. 岩悬雍垂肌29. 乳突小房14. 下颌支30. 枕骨基底部15. 头夹肌31. 二腹肌后腹16. 腭帆张肌32. 脚间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17. 寰椎前弓33. 寰椎后弓2. 提口角肌18. 舌咽神经34. 头上斜肌3. 硬腭19. 上颌动静脉35. 头后小直肌4. 齿槽突20. 迷走神经36. 头下斜肌5. 面动脉21. 下颌后静脉37. 头半棘肌6. 颊肌22. 舌下神经38. 头夹肌7. 软腭23. 茎突咽肌8. 咬肌24. 副神经9. 翼外肌25. 腮腺10. 下颌支26. 寰椎横突11. 翼内肌27. 枢椎齿突12. 腭帆张肌28. 二腹肌后腹13. 咽上缩肌29. 延髓14. 喉咽30. 寰椎横韧带15. 头长肌31. 椎动脉16. 颈内动脉32. 头外侧直肌- 167 -- 168 -1. 上唇16. 翼内肌31. 二腹肌后腹2. 切牙左1,2 17. 头长肌32. 寰椎侧块3. 口轮匝肌18. 口咽33. 胸锁乳突肌4. 尖牙(左3)19. 茎突舌肌34. 枢椎齿突5. 提口角肌20. 咽静脉丛35. 脊髓6. 前磨牙(左4,21. 茎突咽肌36. 寰椎横韧带5)22. 腮腺与下颌37. 颈深静脉7. 舌后静脉38. 头最长肌8. 磨牙(6-8)23. 上颌动脉39. 斜方肌9. 颊肌24. 舌咽神经40. 头下斜肌10. 面动脉25. 颈内动脉41. 头半棘肌11. 悬雍垂26. 舌下神经42. 头夹肌12. 咬肌27. 寰椎前弓43. 项韧带13. 腭帆张肌28. 迷走神经14. 下颌支29. 横突(孔)15. 咽上缩肌30. 副神经- 169 -- 170 -1. 口轮匝肌17. 茎突舌骨肌33. 头夹肌2. 舌颏舌肌18. 下颌后静脉34. 脊髓3. 提口角肌19. 颈内动脉35. 颈深静脉4. 上颚20. 舌下神经36. 头下斜肌5. 面动脉21. 腮腺37. 头半棘肌6. 舌下肌22. 颈内静脉38. 斜方肌7. 悬雍垂23. 二腹肌后腹39. 项韧带8. 咬肌24. 迷走神经9. 口咽25. 颈最长肌10. 腭扁桃体26. 副神经11. 翼内肌27. 肩胛提肌12. 咽上缩肌28. 颈长肌13. 腭咽肌29. 胸锁乳突肌14. 颈外动脉30. 椎动脉15. 头长肌31. 头最长肌16. 面神经32. 寰椎椎体- 171 -- 172 -1. 口轮匝肌17. 茎突舌肌33. 头棘肌与多2. 降口角肌18. 颈内动脉裂肌3. 上颚19. 颈长肌34. 颈半棘肌4. 下颌舌骨肌20. 舌下神经35. 脊椎棘突5. 颏舌肌21. 寰椎椎体36. 头夹肌6. 咬肌22. 颈内静脉37. 颈深静脉7. 舌骨舌肌23. 下颌后静脉38.斜方肌8. 下颌下腺24. 副神经39. 项韧带9. 口咽25. 椎动脉10. 咽上缩肌26.迷走神经11. 腭咽肌27. 胸锁乳突肌12. 头长肌28. 颈最长肌13. 咽中缩肌29. 头最长肌14. 颈外动脉30. 肩胛提肌15. 翼内肌31. 脊髓16. 腮腺32. 头半棘肌- 173 -- 174 -1. 颏肌17.喉咽33.颈深静脉2. 降口角肌18.颈外动脉34.肩胛提肌3.下颚19.头长肌35.棘突4. 颈阔肌20.喉上神经36.黄韧带5. 颏舌肌21.颈长肌37.头夹肌6. 下颌舌骨肌22.颈内动脉38.颈棘肌7. 舌骨舌肌23.颈外静脉39.项韧带8.会厌24.颈内静脉40.头半棘肌9. 舌根25.C3 椎体41.斜方肌10.下颌下腺26.副神经11.茎突舌肌27.C4 脊神经根12.口咽28.迷走神经13.茎突舌骨肌29.脊髓14.腭咽肌30.胸锁乳突肌15.二腹肌后腹31.C3 椎板16.咽中缩肌32.椎动脉- 175 -- 176 -1. 下颌骨脉29. 关节突关节2. 降口角肌17. 颈阔肌30. 脊髓3. 下颌舌骨肌18. 头长肌31. 肩胛提肌4. 二腹肌前腹19. 颈总动脉分32. 黄韧带5. 颏舌骨肌叉33. 颈深静脉6. 舌骨体20. 迷走神经34. C3 后弓7. 会厌谷21. 颈内静脉35. 头半棘肌8. 舌骨大角22. 脊神经C3 36. 颈棘肌9. 会厌23. 颈外静脉37. 斜方肌10. 下颌下腺24. 脊神经C2 38. 颈半棘肌11. 喉咽25. 椎动脉39. 头夹肌12. 咽下缩肌26. 胸锁乳突肌40. 项韧带13. 梨状隐窝27. 脊神经根14. 颈长肌C415. 下颌后静脉28. 椎间盘16. 甲状腺上动(C3/4)- 177 -- 178 -1. 甲状舌骨肌17.颈外静脉33.斜方肌2. 胸骨舌骨肌18.脊神经(C4)3. 会厌软骨19.脊髓4. 喉前庭20.脊神经(C3)5. 喉咽21.颈棘肌6. 杓状会厌皱襞22.椎动脉7. 下颌下腺23.颈深静脉8. 咽下缩肌24.脊神经根(C5)9. 颈阔肌25.颈最长肌10.颈总动脉26.中斜角肌11.C4 椎体27.颈半棘肌12.颈长肌28.肩胛提肌13.颈内静脉29.头夹肌14.头长肌30.颈夹肌15.头最长肌31.项韧带16.胸锁乳突肌32.头半棘肌- 179 -- 180 -1. 胸骨舌骨肌19.颈外静脉36.头夹肌2. 甲状舌骨肌20.中斜角肌3. 甲状软骨21.C5 椎体4. 颈阔肌22.椎动脉5. 喉前庭23.脊髓6. 杓状会厌皱襞24.后斜角肌7. 喉咽25.C6 后弓8.颈前静脉26.脊神经根C69. 咽下缩肌27.黄韧带10.胸锁乳突肌28.下关节突11.颈总动脉29.颈棘肌与多裂12.迷走神经肌13.颈长肌30.肩胛提肌14.头长肌31.颈半棘肌15.颈内静脉32.颈最长肌16.脊神经(C4)33.头半棘肌17.C5 横突34.颈夹肌18.脊神经(C5)35.斜方肌。

头部CT及MRI解剖

头部CT及MRI解剖
等密度常见于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某一阶段; 低密度常见于脑肿瘤、胆脂瘤、囊肿、脑梗死、脑水肿等; 混杂密度常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畸胎瘤等颅内肿瘤。
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
右侧壳核脑出血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大面积脑梗死
左额叶多形性胶 质母细胞瘤
• CT平扫异常表现: 3.病灶强化程度及类型:均一强化常见于脑膜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岛盖 放射冠
脉络膜从 顶枕沟
上矢状窦 大脑镰 扣带回
透明隔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尾状核体部 侧脑室体部
顶叶
枕叶
九、放射冠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放射冠 胼胝体体部
顶叶 顶枕沟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颞肌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侧脑室顶部
扣带回
十、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枕叶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七、基底节层面
额叶
扣带回
颞肌
尾状核头部
外囊
中央前回
豆状核
内囊膝部
丘脑
大脑内静脉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顶枕沟
视辐射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脚
岛叶
透明隔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
穹窿柱
颞叶
脉络膜从
顶叶 侧脑室三角区 直窦
八、尾状核体部层面
额叶
颞肌
胼胝体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大脑镰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沟
缘上回
十一、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颈部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颈部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2. 提上唇肌3. 上颌骨腭突与切牙管4. 提口角肌5. 上颌窦6. 颧大肌7. 软腭8. 咬肌9. 鼻咽10. 翼内肌11. 颞肌12. 腭帆张肌13. 翼外肌14. 下颌神经15. 咽鼓管16. 上颌动脉17. 头长肌18. 下颌后静脉19. 下颌支20. 岩悬雍垂肌21. 舌咽神经22. 枕骨基底部23. 颈内动脉24. 腮腺25. 迷走神经26. 颈内静脉27. 舌下神经28. 椎动脉29. 脚间池30. 乙状窦31. 乳突小房32. 延髓33. 小脑蚓部34. 小脑扁桃体35. 枕骨36. 小脑半球后叶37. 小脑延髓池38. 头半棘肌- 163 -- 164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上颌骨腭突4. 硬腭5. 颊肌6. 颧肌7. 软腭8. 面动脉9. 翼外肌10. 咬肌11. 翼内肌12. 颞肌13. 岩悬雍垂肌14. 下颌支15. 头夹肌16. 腭帆张肌17. 头长肌18. 鼻咽19. 寰椎前弓20. 颈内动脉21. 颈内静脉22. 腮腺23. 下颌后静脉24. 迷走神经25. 头外侧直肌26. 舌下神经27. 延髓28. 副神经29. 乳突小房30. 枕骨基底部31. 二腹肌后腹32. 脚间池33. 头夹肌34. 导静脉与髁管35. 小脑扁桃体36. 椎动脉37. 枕骨38. 小脑后叶39. 头半棘肌40. 小脑延髓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2. 提口角肌3. 硬腭4. 齿槽突5. 面动脉6. 颊肌7. 软腭8. 咬肌9. 翼外肌10. 下颌支11. 翼内肌12. 腭帆张肌13. 咽上缩肌14. 喉咽15. 头长肌16. 颈内动脉17. 寰椎前弓18. 舌咽神经19. 上颌动静脉20. 迷走神经21. 下颌后静脉22. 舌下神经23. 茎突咽肌24. 副神经25. 腮腺26. 寰椎横突27. 枢椎齿突28. 二腹肌后腹29. 延髓30. 寰椎横韧带31. 椎动脉32. 头外侧直肌33. 寰椎后弓34. 头上斜肌35. 头后小直肌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头夹肌- 167 -- 168 -1. 上唇2. 切牙(左1,2)3. 口轮匝肌4. 尖牙(左3)5. 提口角肌6. 前磨牙(左4,5)7. 舌8. 磨牙(6-8)9. 颊肌10. 面动脉11. 悬雍垂12. 咬肌13. 腭帆张肌14. 下颌支15. 咽上缩肌16. 翼内肌17. 头长肌18. 口咽19. 茎突舌肌20. 咽静脉丛21. 茎突咽肌22. 腮腺与下颌后静脉23. 上颌动脉24. 舌咽神经25. 颈内动脉26. 舌下神经27. 寰椎前弓28. 迷走神经29. 横突(孔)30. 副神经31. 二腹肌后腹32. 寰椎侧块33. 胸锁乳突肌34. 枢椎齿突35. 脊髓36. 寰椎横韧带37. 颈深静脉38. 头最长肌39. 斜方肌40. 头下斜肌41. 头半棘肌42. 头夹肌43. 项韧带- 169 -- 170 -1. 口轮匝肌2. 舌(颏舌肌)3. 提口角肌4. 上颚5. 面动脉6. 舌下肌7. 悬雍垂8. 咬肌9. 口咽10. 腭扁桃体11. 翼内肌12. 咽上缩肌13. 腭咽肌14. 颈外动脉15. 头长肌16. 面神经17. 茎突舌骨肌18. 下颌后静脉19. 颈内动脉20. 舌下神经21. 腮腺22. 颈内静脉23. 二腹肌后腹24. 迷走神经25. 颈最长肌26. 副神经27. 肩胛提肌28. 颈长肌29. 胸锁乳突肌30. 椎动脉31. 头最长肌32. 寰椎椎体33. 头夹肌34. 脊髓35. 颈深静脉36. 头下斜肌37. 头半棘肌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口轮匝肌2. 降口角肌3. 上颚4. 下颌舌骨肌5. 颏舌肌6. 咬肌7. 舌骨舌肌8. 下颌(下)腺9. 口咽10. 咽上缩肌11. 腭咽肌12. 头长肌13. 咽中缩肌14. 颈外动脉15. 翼内肌16. 腮腺17. 茎突舌肌18. 颈内动脉19. 颈长肌20. 舌下神经21. 寰椎椎体22. 颈内静脉23. 下颌后静脉24. 副神经25. 椎动脉26. 迷走神经27. 胸锁乳突肌28. 颈最长肌29. 头最长肌30. 肩胛提肌31. 脊髓32. 头半棘肌33. 头棘肌与多裂肌34. 颈半棘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颈深静脉38. 斜方肌39. 项韧带1. 颏肌2. 降口角肌3. 下颚4. 颈阔肌5. 颏舌肌6. 下颌舌骨肌7. 舌骨舌肌8. 会厌9. 舌根10.下颌(下)腺11.茎突舌肌12.口咽13.茎突舌骨肌14.腭咽肌15.二腹肌后腹16.咽中缩肌17.喉咽18.颈外动脉19.头长肌20.喉上神经21.颈长肌22.颈内动脉23.颈外静脉24.颈内静脉25.C3椎体26.副神经27.C4脊神经根28.迷走神经29.脊髓30.胸锁乳突肌31.C3椎板32.椎动脉33.颈深静脉34.肩胛提肌35.棘突36.黄韧带37.头夹肌38.颈棘肌39.项韧带40.头半棘肌41.斜方肌1. 下颌骨2. 降口角肌3. 下颌舌骨肌4. 二腹肌前腹5. 颏舌骨肌6. 舌骨体7. 会厌谷8. 舌骨大角9. 会厌10. 下颌(下)腺11. 喉咽12. 咽下缩肌13. 梨状隐窝14. 颈长肌15. 下颌后静脉16. 甲状腺上动脉17. 颈阔肌18. 头长肌19. 颈总动脉分叉20. 迷走神经21. 颈内静脉22. 脊神经(C3)23. 颈外静脉24. 脊神经(C2)25. 椎动脉26. 胸锁乳突肌27. 脊神经根(C4)28. 椎间盘(C3/4)29. 关节突关节30. 脊髓31. 肩胛提肌32. 黄韧带33. 颈深静脉34. C3后弓35. 头半棘肌36. 颈棘肌37. 斜方肌38. 颈半棘肌39. 头夹肌40. 项韧带1. 甲状舌骨肌2. 胸骨舌骨肌3. 会厌软骨4. 喉前庭5. 喉咽6. 杓状会厌皱襞7. 下颌(下)腺8. 咽下缩肌9. 颈阔肌10.颈总动脉11.C4椎体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头长肌15.头最长肌16.胸锁乳突肌17.颈外静脉18.脊神经(C4)19.脊髓20.脊神经(C3)21.颈棘肌22.椎动脉23.颈深静脉24.脊神经根(C5)25.颈最长肌26.中斜角肌27.颈半棘肌28.肩胛提肌29.头夹肌30.颈夹肌31.项韧带32.头半棘肌33.斜方肌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甲状软骨4. 颈阔肌5. 喉前庭6. 杓状会厌皱襞7. 喉咽8. 颈前静脉9. 咽下缩肌10.胸锁乳突肌11.颈总动脉12.迷走神经13.颈长肌14.头长肌15.颈内静脉16.脊神经(C4)17.C5横突18.脊神经(C5)19.颈外静脉20.中斜角肌21.C5椎体22.椎动脉23.脊髓24.后斜角肌25.C6后弓26.脊神经根C627.黄韧带28.下关节突29.颈棘肌与多裂肌30.肩胛提肌31.颈半棘肌32.颈最长肌33.头半棘肌34.颈夹肌35.斜方肌36.头夹肌- 181 -- 182 -1. 胸骨舌骨肌2. 甲状舌骨肌3. 肩胛舌骨肌4. 喉5. 甲状软骨6. 颈前静脉7. 颈阔肌8. 梨状隐窝9. 杓状软骨10.甲状腺11.环状软骨12.喉咽13.颈总动脉14.咽下缩肌15.颈内静脉16.迷走神经17.颈长肌18.膈神经19.颈外静脉20.头长肌21.C5椎体22.前斜角肌23.胸锁乳突肌24.后斜角肌25.颈最长肌26.脊神经(C4)27.前后神经根28.中斜角肌29.脊髓30.椎动脉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脊神经(C5)33.颈夹肌34.肩胛提肌35.头半棘肌36.脊椎下关节突37.头夹肌38.脊神经根(C6)39.斜方肌40.C6椎体后弓41.颈半棘肌42.C6棘突- 183 -- 184 -1. 声门2. 环状软骨3. 胸骨舌骨肌4. 杓状软骨5. 声带肌6. 颈前静脉7. 肩胛舌骨肌8. 颈长肌9. 甲状软骨10.头长肌11.甲状舌骨肌12.颈阔肌13.甲状腺14.胸锁乳突肌15.颈总动脉16.脊神经(C4,C5)17.颈内静脉18.椎动脉19.颈外静脉20.脊神经(C6)21.膈神经22.头最长肌23.迷走神经24.关节突关节25.中斜角肌26.颈最长肌27.前斜角肌28.头半棘肌29.后斜角肌30.颈夹肌与头夹肌31.肩胛提肌32.颈棘肌与多裂肌33.后环勺肌34.颈半棘肌35.喉咽36.脊髓37.斜方肌38.C5椎体39.咽下缩肌40.神经根(C7)- 185 -- 186 -1. 喉2. 胸骨舌骨肌3. 声带4. 甲状软骨5. 甲状舌骨肌6. 甲状腺7. 杓状软骨8. 颈前静脉9. 杓横肌10. 颈阔肌11. 颈总动脉12. 胸锁乳突肌13. 颈内静脉14. 膈神经15. 迷走神经16. 头长肌17. 颈外静脉18. 前斜角肌19. 喉咽20. 中斜角肌21. 脊神经(C4,C5)22. 后斜角肌23. 颈长肌24. 脊神经根C625. 头最长肌26. 颈最长肌27. 椎动脉28. 颈夹肌29. 肩胛提肌30. 头半棘肌31. 咽下缩肌32. C5/6椎间隙33. 脊髓34. 颈棘肌与多裂肌35. 黄韧带36. 后椎弓37. 头夹肌38. 斜方肌39. 颈半棘肌- 187 -- 188 -1. 喉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颈前静脉5. 胸骨舌骨肌6. 杓横肌7. 甲状舌骨肌8. 迷走神经9. 胸骨甲状肌10. 颈阔肌11. 环状软骨12. 咽下缩肌13. 甲状腺14. 颈长肌15. 甲状软骨下角16. 头长肌17. 颈总动脉18. 前斜角肌19. 颈内静脉20. 胸锁乳突肌21. 颈外静脉22. C6椎体23. 膈神经24. C4-6脊神经25. 食管26. 椎动脉27. 中斜角肌28. 头最长肌29. 后斜角肌30. 颈最长肌31. 肩胛提肌32. C7脊神经根33. C7横突与后弓34. 头半棘肌35. 脊髓36. 颈夹肌37. 颈棘肌与多裂肌38. C8前后神经根39. 颈半棘肌40. 斜方肌41. 头夹肌42. 脊椎棘突- 189 -- 190 -1. 胸骨舌骨肌2. 环状软骨3. 气管4. 环甲肌5. 胸骨甲状肌6. 颈阔肌7. 甲状腺8. 颈前静脉9. 肩胛舌骨肌10.迷走神经11.食管12.颈总动脉13.胸锁乳突肌14.颈内静脉15.颈长肌16.膈神经17.颈外静脉18.椎动脉19.前斜角肌20.C4-6脊神经21.C6/7椎间隙22.C7神经根23.中斜角肌24.C6/7关节突关节25.后斜角肌26.头最长肌27.脊髓28.颈最长肌29.头半棘肌30.颈夹肌31.颈棘肌与多裂肌32.肩胛提肌33.斜方肌34.颈半棘肌35.脊椎棘突36.上后锯肌37.菱形小肌38.头夹肌39.项韧带- 191 -- 192 -1. 颈前静脉2. 胸骨舌骨肌3. 胸骨甲状肌4. 颈阔肌5. 甲状腺6. 胸锁乳突肌7. 食管8. 气管9. 颈总动脉10. 迷走神经11. 颈内静脉12. 甲状腺下动脉13. 颈长肌14. 膈神经15. 颈外静脉16. 前斜角肌17. C5-7脊神经18. 椎动脉19. C7椎体20. 脊髓21. 中斜角肌22. 第一肋骨23. 后斜角肌24. 颈椎横突25. C8神经根26. 上后锯肌27. 肩胛提肌28. 颈棘肌与多裂肌29. 颈髂肋肌30. 颈半棘肌31. 颈最长肌32. 棘突间韧带33. 颈夹肌34. 斜方肌35. 头半棘肌36. 菱形小肌37. 头夹肌- 193 -- 194 -1. 甲状腺2. 食管3. 颈前静脉4. 甲状腺下静脉5. 气管6. 颈阔肌7. 胸锁乳突肌8. 颈内静脉9. 迷走神经10. 膈神经11. 颈总动脉12. 前斜角肌13. 椎动脉14. C5-7脊神经15. 颈外静脉16. C8神经根17. 颈长肌18. T1横突19. 中斜角肌20. 肋间肌21. T1椎体商后缘22. 脊髓23. 后斜角肌24. 颈髂肋肌25. 第一肋骨26. 肩胛提肌27. C7/T1椎间隙28. 上后锯肌29. 头半棘肌30. 颈夹肌31. 颈棘肌与多裂肌32. 头夹肌33. 颈半棘肌34. 斜方肌35. 菱形小肌36. 棘突间韧带- 195 -- 196 -1. 颈前静脉2. 气管3. 胸锁乳突肌4. 甲状腺5. 颈总动脉6. 胸骨舌骨肌7. 颈阔肌8. 食管9. 颈内静脉10. 颈长肌11. 迷走神经12. 椎动脉13. 膈神经14. T1椎体15. 颈外静脉16. C5-8颈丛17. 前斜角肌18. 中斜角肌19. T1神经根20. 后斜角肌21. 肋间肌22. 第一肋骨23. T1横突24. 肋椎关节25. 黄韧带26. 脊髓27. 肩胛提肌28. 头半棘肌29. 上后锯肌30. 颈髂肋肌31. 颈半棘肌32. 颈棘肌与多裂肌33. 斜方肌34. 颈夹肌35. 脊椎棘突36. 头夹肌(37. 棘突间韧带38. 菱形小肌- 197 -颈部淋巴结1. 颏下淋巴结2. 颌下淋巴结3. 咽后淋巴结4. 耳前淋巴结5. 颈静脉上组淋巴结6. 颈深淋巴结7. 颈背淋巴结8. 颈前静脉淋巴结9. 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1a二腹肌间颏下淋巴结Level1b颌下淋巴结Level2a颈内静脉前、中、后淋巴结Level2b颈内静脉背侧淋巴结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8 -颈部淋巴结3.咽后淋巴结6.颈深淋巴结7.颈背淋巴结8.颈前静脉淋巴结 10.喉前淋巴结 11.颈静脉下组淋巴结12.颈前淋巴结 13.气管前淋巴结 14.甲状腺淋巴结 15.气管旁淋巴结 16.锁骨上淋巴结17.颈部表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水平分类)Level3沿颈静脉的淋巴结Level4颈静脉下淋巴结Level5a颈后三角淋巴结,上及环状软骨上缘Level5b颈后三角淋巴结,界至及环状软骨下缘Level6颈动脉腹侧淋巴结- 199 -- 200 -颈部间隙1. 咀嚼间隙(咀嚼肌,下颌体与下颌支,下齿槽神经,上颌动脉,翼丛,舌神经)2. 咽旁间隙(三叉神经,咽动脉)3. 表浅粘膜间隙(粘膜下唾液腺,淋巴组织)4. 咽后间隙5. 腮腺间隙(腮腺,面神经,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6. 动脉间隙(颈动脉,颈静脉,颅神经Ⅸ-Ⅻ)7. 椎前间隙(椎前与椎旁肌肉,膈神经)8. 内侧间隙(甲状腺,气管旁间隙)9. 椎周间隙(椎前部)10. 椎周间隙(椎旁部)颈部筋膜A颈筋膜浅层B咽颅底筋膜C颈深筋膜中层D颈动脉间筋膜E颈动脉鞘F颈深筋膜深层1. 舌骨上肌群2. 舌骨体3. 会厌前间隙4. 下颌下腺5. 舌会厌襞6. 会厌谷7. 舌骨大角8. 会厌9. 颈前静脉10. 腮腺11. 喉咽12. 颈外动脉13. 颈内动脉14. C3椎体15. 颈内静脉16.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17. 咽会厌襞18. 咽下缩肌19. 颈动脉叉20. 颈长肌21. 椎动脉1. 甲状舌骨膜2.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3. 会厌前间隙4. 颈阔肌5. 会厌6. 喉7. 梨状隐窝8. 杓状会厌皱襞9. 颈前静脉10.咽下缩肌11.颈总动脉12.颈长肌13.颈内静脉14.椎动脉15.甲状腺上切迹16.会厌软骨茎17.假声带18.甲状软骨薄板19.甲状软骨上角20.C4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甲状软骨3. 甲状杓状肌4. 喉前庭5. 咽喉周围间隙6. 梨状隐窝7. 杓状软骨结节8. 杓状软骨体9. 甲状软骨上角10.杓横肌11.环状软骨12.颈总动脉13.颈内静脉14.颈长肌15.C4椎体16.椎动脉17.喉结18.声门裂19.声带肌20.真声带21.颈前静脉22.甲状腺23.杓斜肌24.食管25.C5椎体1.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2. 喉前连合3. 声带肌4. 甲状软骨5. 颈前静脉6. 声门下腔7. 环甲关节8. 环状软骨薄板9. 甲状腺10.咽下缩肌11.颈长肌12.C6椎体13.环甲膜14.咽喉周围间隙15.胸锁乳突肌16.甲状软骨下角17.颈内静脉18.颈总动脉19.食管20.椎动脉1. 腭扁桃体2. 枕骨大孔3. 犁骨4. 前纵韧带5. 鼻咽与颈长肌6. 枢椎齿尖韧带7. 硬腭8. 覆膜9. 切牙管10.后寰枕膜11.口轮匝肌12.寰椎前弓13.软腭14.枕骨下脂肪15.舌与口腔上纵肌16.寰椎横韧带17.舌横肌18.寰椎齿突19.颏舌肌与舌中隔20.项韧带21.下颌骨22.黄韧带23.口咽24.棘间肌25.颏舌骨肌26.杓状横肌与斜肌27.下颌舌骨肌28.C6椎体与椎间盘29.舌骨30.喉31.会厌32.C7棘突33.会厌谷34.咽下缩肌35.甲状软骨36.脊髓37.前庭韧带与喉前庭38.棘突39.声韧带(假声带)40.后纵韧带41.胸骨甲状肌42.前纵韧带43.甲状腺44.食管45.气管46.头臂干。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知识文章】标题: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导语: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产生的共振信号,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在临床上,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位的诊疗中。

本文将从头到尾逐个介绍磁共振扫描中各部位的基本序列,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1. 大脑(Brain)1.1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加权像是一种用于显示解剖结构的基本序列。

在T1加权像中,脑脊液呈黑色,脑灰质呈深灰色,脑白质呈浅灰色,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脑的解剖结构。

1.2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加权像则重点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检测异常信号(例如水肿)非常敏感。

在T2加权像中,脑脊液呈白色,脑灰质呈中灰色,脑白质呈深灰色。

T2加权像能够更好地反映脑部异常情况。

2. 胸部(Chest)2.1 胸腔(Thorax)在胸腔的磁共振扫描中,常用的基本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通过这些序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胸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2.2 心脏(Heart)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异常,我们采用特殊的心脏序列。

其中,心脏T1加权像能够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而心脏功能扫描则可以评估心脏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 腹部(Abdomen)3.1 肝脏(Liver)肝脏磁共振扫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借助这些序列,我们能够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并对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2 胰腺(Pancreas)胰腺磁共振扫描通常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这些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评估胰腺的血供情况以及检测胰腺疾病。

4. 骨骼(Skeletal)4.1 骨髓(Bone Marrow)骨髓的磁共振扫描常采用T1加权像和STIR序列。

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第一卷头颈部2介绍

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第一卷头颈部2介绍
前外侧 外侧
背侧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边缘区 小脑后下动脉
- 83 1
额叶 顶叶 枕叶 小脑 中脑 桥脑 延髓
1. 额上回 2. 顶骨与冠状缝 3. 额骨 4. 上矢状窦
- 84 -
5. 扣带回、沟 6. 中央前回 7. 胼胝体干 8. 大脑镰 9. 胼周动脉 10. 枕骨、人字缝 11. 透明隔 12. 楔叶 13. 第三脑室 14. 顶枕沟 15. 额极 16. 丘脑间粘合 17. 直回 18. 松果体 19. 额窦
神经
12. 颞肌
13. 颞顶肌 14. 眶窝脂肪 15. 颈内动脉 16. 蝶骨 17. 海绵窦 18. 眼动脉 19. 鞍背 20. 颞下回 21. 岩后韧带 22. 垂体 23. 基底动脉 24. 岩前韧带 25. 大脑后动脉 26. 桥前池
27. 颞骨岩部 28. 桥脑 29. 乙状窦 30. 三叉神经 31. 第四脑室 32. 小脑中脚 33. 人字缝 34. 小脑前叶 35. 小脑蚓部 36. 小脑后叶 37. 横窦 38. 枕窦 39. 枕骨
- 59 -
额叶 颞叶 枕叶 小脑 中脑
- 60 -
1. 额骨 2. 额上回 3. 扣带回 4. 大脑镰 5. 大脑前动脉 6. 额中回 7. 额下回 8. 尾状核头 9. 外侧裂 10. 内囊前肢 11. 岛叶 12. 壳核 13. 颞上回
14. 外囊 15. 岛动脉 16. 屏状核 17. 苍白球 18. 穹窿 19. 最外囊 20. 前连合 21. 内囊后肢 22. 丘脑间粘

23. 丘脑 24. 第三脑室 25. 后连合
26. 内外膝状 体
27. 颞中回 28. 海马 29. 环池 30. 侧脑室下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MRI技术将朝着更高分 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精确 诊断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介绍
介绍先进的MRI技术,如功 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等, 探讨其在头颅解剖中的应用 前景。
技术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MRI技术面临的挑 战,如伪影干扰、磁场不均 匀性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略。
课程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头颅MRI断层解剖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课程目标
熟悉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要点。
了解不同断层下的MRI表 现。
掌握头颅各部位的MRI解 剖特点。
01
03 02
PART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 磁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和检测 ,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
磁场强度与成像质量
磁场强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但设 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MRI技术
快速成像技术
如梯度回波(GRE)和自旋回波(SE)序列,用于快速获取图像,适用于动态 观察和血流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用于评估组织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基底节
基底节是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负责产生和传递运动信号。在MRI图像中,基底节呈现为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 ,包括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等。
大脑皮质与白质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认知、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MRI图像中,大脑皮质呈 现为灰质带状结构,表面有许多沟回。
白质
白质是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在MRI图像中,白质呈现为灰质之间的低 信号区域。

磁共振成像(MRI)解剖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MRI)解剖PPT课件
局限性
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对 金属植入物敏感、部分患者不适 宜进行检查等。
02 MRI解剖学基础
头部MRI解剖
脑干与小脑
脑室与脑池
展示脑干和小脑的MRI图像,解释其 结构与功能。
介绍脑室和脑池的MRI表现,阐述其 临床意义。
脑皮质与髓质
通过MRI图像展示脑皮质和髓质的解 剖特点,解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信号产生与接收
通过施加射频脉冲,使原子核发生 能级跃迁并释放出能量,被探测器 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计算 机处理形成图像。
成像原理
利用不同组织对射频脉冲的吸收和 散射程度不同,通过测量磁场中原 子核的共振频率和相位信息,重建 出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MRI技术发展历程
1971年
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问 世。
腹部MRI解剖
腰椎与肾脏
展示腰椎和肾脏的MRI图像,解释其在腹部结构中的功能。
肝脏与脾脏
通过MRI图像展示肝脏和脾脏的解剖特点,阐述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03 正常MRI解剖图像展示
正常头部MRI解剖图像
总结词
展示大脑、脑干、小脑等结构
详细描述
正常头部MRI解剖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大脑、脑干和小脑等重要结构,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结构包括灰质、白质、脑室和脑池等,对于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疗效评估
手术后或放化疗后,MRI 可用于评估肿瘤缩小或消 退的情况,监测疗效。
血管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动脉粥样硬化
MRI能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对预防 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狭窄与阻塞
MRI能够评估血管狭窄和阻塞程度,为治疗方案 的选择提供依据。

史上最详细最基础的颅脑MRI解剖

史上最详细最基础的颅脑MRI解剖

脑沟
直回
眶回
中央沟:额、顶叶的分界线, 大脑凸面最深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 回、额中回、额下回
脑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中央沟:额、顶叶的分界线, 大脑凸面最深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 回、额中回、额下回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脑沟
中央沟
中央沟:额、顶叶的分界线, 大脑凸面最深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脑沟
中央沟
中央沟:额、顶叶的分界线, 大脑凸面最深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 眶回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构成侧脑室 体部和额角的顶。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构成侧脑室 体部和额角的顶。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构成侧脑室 体部和额角的顶。
膝部
体部 压部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构成侧脑室 体部和额角的顶。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脑池
脑池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 或脑池。
1. 小脑延髓池 2. 桥池(桥前池) 3. 脑桥小脑脚池 4. 环池 5. 四叠体池 6. 鞍上池 7. 大脑大静脉池 8. 大脑外侧裂池

胸椎、腰椎MRI解剖图谱

胸椎、腰椎MRI解剖图谱

胸、腰椎MRI解剖图谱图1 正常脊椎的MRI检查左图为正中矢状位T2WI,右图为T1WI。

图2 胸椎T2W1轴位图1.肋椎关节;2.肋骨头;3.黄韧带;4.椎弓根;5.椎弓板;6.横突;7.棘突;8.肋横突关节;9.肋结节;10.半奇静脉;11.后纵韧带。

图3 腰椎矢状位T1W1序列成像1.脊髓;2.脊髓圆锥;3.马尾;4.蛛网膜下腔;5.硬膜外脂肪;6.黄韧带;7.棘间韧带;8.棘上韧带;9.椎体静脉丛;7.10.硬膜外静脉丛;11.硬膜外脂肪;12.主动脉。

图4 L5/S1水平轴位T1W1序列成像1.腰肌;2.L5 神经根(前支);3.L5 神经根(后支);4.黄韧带;5.蛛网膜下腔;6.马尾神经根;7.小关节面;8.髂腰韧带;9.左髂外静脉;10.左髂外动脉;11.右髂外动脉;12.右髂外静脉;13.多裂肌;14.竖脊肌组。

图5 腰椎旁矢状位T1W1序列成像1.腰静脉;2.腰动脉;3.椎间孔静脉;4.脊神经节后根;5.椎间孔静脉;6.关节面;7.多裂肌;8.竖脊肌群;9.胸腰筋膜,后层。

图6 胸椎T1W1序列成像1.胸髓;2.蛛网膜下腔;3.硬膜外脂肪;4.黄韧带;5.多裂肌;6.棘突;7.硬膜外静脉;8.棘上韧带。

图7 胸椎矢状位T2W1序列成像1.胸髓;2.蛛网膜下腔;3.黄韧带;4.多裂肌;5.棘突;6.棘上韧带;7.椎体静脉;8.脊髓圆锥;9.马尾。

图8 胸椎旁矢状位T2W1序列成像1.硬膜囊后壁;2.硬膜外脂肪;3.黄韧带。

图9 胸椎轴位T2W1序列成像1.主动脉;2.半奇静脉;3.奇静脉;4.椎间孔静脉;5.胸肋间血管;6.脊神经节后根;7.椎体静脉;8.后纵韧带;9.脑脊液流动伪影;10.多裂肌;11.背最长肌;12.斜方肌。

图10 胸椎旁矢状位T2W1序列成像1.椎间孔静脉;2.胸椎旁肋间动静脉;3.神经根;4.上关节突;5.下关节突;6.关节面;7.椎弓峡部;8.椎弓根;9.黄韧带;10.竖脊肌群;11.斜方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