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农业》这一章节位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的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对其认知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生产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生产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及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农业生产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农业生产布局: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农业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6.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关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地理农业方面的基本概念、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和表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教学重点:1. 学习农业的概念、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状况、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地图等教学工具。
2. 彩色笔、习题册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导入问题:“你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你觉得你家乡的农业有哪些特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农业的概念和农业对地理的影响。
Step 2 学习新课(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源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区位和农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农业发展水平。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幅地图,以某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结合地图上的农业分布和地理条件进行分析。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在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与农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检验他们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Step 7 课堂反思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农业发展的小论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农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农业知识材料,制作好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以便进行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现象,如丰收的场景、农业工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业在我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农业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对农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农业现代化等内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2.难点: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的成因、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农业发展情况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类型、区域差异、农业现代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和展示。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
农业第1课时农业的含义及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自主学习+读图”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农业的广义定义,并能说出不同部门的主要产品;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读图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能够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农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归纳、掌握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民以食为天”一句道出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来源于哪个部门呢?学生:种地。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激发教师:我们平时说的种地,其实是种植业,是农业的狭义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1.农业的定义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读图4-1,说说什么是农业,有什么产品。
学生1:第一幅图是种庄稼,主要产品是粮食。
学生2:第二幅图是种果树,主要产品是水果。
学生3:第三幅图是放牧,主要产品是肉、奶。
学生4:第四幅图是捕鱼,主要产品是鱼。
教师总结:这四幅图解释了农业的广义定义。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物,如作为主食的小麦和水稻等,大家喜欢的各种水果、肉、蛋、奶及各种水产品和海产品。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特点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展问题等。
2.制作PPT,内容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使学生对农业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农业 教案设计2
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业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2.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农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4.明确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据图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畜种。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
我国农业的发展,则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各种农作物和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对概括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充分肯定我国农业巨大的发展成就,丰富爱国情感;通过辩证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地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农产品、牧区的分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
通过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前景。
3.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
难点:我国农业各经济成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与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农业知识测试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农业》这一节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类型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分类、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地位和作用。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的发展问题和解决办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的生产活动•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用:提供食物、原料、就业岗位等•现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点:地域性强、周期性长、风险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第2课时)
《农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归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多媒体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在农业这个大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哪一个部门?你知道这个农业部门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明确: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是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等。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二、新课学习(一)主要农作物分布展示图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明确这些粮食作物都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
展示图片,提问:下面两幅图,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明确:第一幅图是北方地区,主食是面食;第二幅图是南方地区,主食是米饭。
提问: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展示“中国水稻小麦分布图”提问:我国水稻、小麦的分布有何特征?(学生回答)明确: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水稻,以北为小麦。
北方地区的小麦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
作物熟制也不相同: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两熟到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古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呢?(学生回答:气候)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提问:小麦和水稻的分布各位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小麦的分布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水稻的分布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此外,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较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案例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现状、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准备问题讨论的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如水稻种植、畜牧业发展等,让学生学会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篇一: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说课稿《农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
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农业的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调查法: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农业产业,了解农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农业调查。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呈现(10分钟)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农业调查。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享调查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政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短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三。
主题结构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课题】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常识与技术晓得农业的狭义、广义概念;晓得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识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南北和东西的差异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说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的名称和位置相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的重要性,列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详细事例(如山区、平原等的农业类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应用资料并接洽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分布的概略。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的分布。
3情感、立场与代价观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吻合天然规律,树立和谐的人地发展观。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教具准备】课堂时间分配】教学流程】集体设计个性修改问题导引】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自立进修】自学提示1.浏览课文,请注意以下中心词语和概念。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2.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状。
教材从农业的定义、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农业》,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农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农业的分布。
然后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的基本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农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农业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3.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4.了解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5.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农业的发展历程;2.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1.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2.实验法;3.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1.农业及其发展历程1.什么是农业;2.农业的发展历程;3.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意义。
2. 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玉米:–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中国等地;–地理环境要求:温度较为适宜,耕种的土地要求较为广泛;2.小麦:–欧洲、北美洲、中东、中国等地;–地理环境要求:适宜温度为-3℃至25℃,耕种的土地要求较为广泛;3.水稻:–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等地;–地理环境要求:不太适宜寒冷气候,需耕种湿润的土地;4.稻谷:–非洲、欧洲、印度、中国、美洲等地;–地理环境要求:不适宜寒冷气候,耕种的土地要求肥沃。
3. 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性1.农业的分类:–自然农业;–半自然农业;–半人工农业;–人工农业;–现代化农业。
2.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
4. 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1.农业对于经济的贡献;2.农业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介绍地理课本中的有关农业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农业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2. 学习环节1.农业及其发展历程;2.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3.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4.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安排有关粮食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种植不同作物的难度,并探究其原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农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之《第一节农业》同课异构(三)《农业》教学设计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一、写作说明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
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课标解读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农业》(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的主要部门;(2)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农业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发展获得的成就及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馒头、米饭、蔬菜、水果、鱼肉、猪肉等提问:这些都来自哪个产业部门?(学生回答:农业)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产业——《农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提问:你觉得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明确: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河湖,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展示图片:种植业——种植业就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渔业——渔业就是在河、湖、海上养殖或捕捞林业——林业就是在林地上植树造林畜牧业——畜牧业就是在草原放牧或者饲养牲畜归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提问:你了解中国农业悠久的历史吗?(学生回答)明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中国是大豆、大白菜、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中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回答)明确:1.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2.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3.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展示图片:繁华的农贸市场、农村新民居、农村健身设施、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变化图提问: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回答)明确:原因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之《第一节农业》同课异构(三)《农业》教学设计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一、写作说明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
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课标解读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
各种农作物、农业生产部门、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强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六、主题结构七、教学设计【导入情境】小帅的开心农场PK美美的欢乐牧场主题一:了解农业的概念和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问题情境】仔细观察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比较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的异同。
(展示图片)【读图归纳】请学生自己观察的结果,畅所欲言。
【归纳小结】小帅的农场主要种植农作物,称为种植业;小美的牧场放养动物,称为畜牧业,种植业、畜牧业都是直接利用土地、水、气候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称为农业农产活动。
【拓展延伸】同学们,除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还包括哪些生产部门【读图观察】(展示渔业和林业的图片)【归纳小结】农业主要的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主题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问题情境】小帅和美美给自己的农场和牧场选了地址,你帮帮他们分析一下选得怎么样(展示图片)【问题呈现】美美选择的牧场地址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观看视频】降央卓玛演唱的MV《呼伦贝尔大草原》【归纳概括】学生概括:呼伦贝尔草原草场广阔、水草肥美、地广人稀……【拓展延伸】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场还可以选择在其它地方吗【读图归纳】学生读图,找到我国的四大牧区。
(展示中国四大牧区图)【问题呈现】小帅选择的农场地址是洞庭湖平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学生回答】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肥沃……【问题情境】小帅的爸爸说:中国七大商品粮基地,都是建农场的好地方。
这七大商品粮基地分别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
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到这些地方好吗【课堂活动】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找到对应地区,然后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利用课件上的地图,给大家介绍七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
主题三:常见农产品的地区分布【观看图片】展示不同的农产片图片。
【归纳概括】这些农产品,它们的对应农作物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展示大米、棉花、油菜籽图片)【问题情境】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同学们,请读图答题:1.找出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的地形区。
2.归纳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3.读图,分析"南稻北麦"现象主要原因。
(展示水稻、小麦分布图)【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老师引导点拨,得出答案:1.小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2.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南方多水稻,北方多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
3."南稻北麦"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问题呈现】同学们,我们归纳了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经济作物又是怎样分布的呢【读图归纳】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得出结论。
(展示中国甜菜、甘蔗、棉花分布图)主题四:通过事例知道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案例介绍】介绍与一些农业相关的高科技,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主题五: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问题情境】观看视频《兴化垛田》,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垛田是中国南方沿湖或沿河的沼泽湿地地区,用开挖河湖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
2014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评定"兴化垛田"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2:"兴化垛田"景观图【问题呈现】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A.吉林省B.甘肃省C.江苏省D.青海省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①土地利用:;②抵御自然灾害:;③土壤:;④特色:.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合作探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利用视频中的信息和图文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地进行指导。
【参考答案】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江苏省)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①合理地利用了难以利用的湖泊沼泽;②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可抵御洪涝灾害;③垛田由河湖水底淤泥堆积而成,土壤非常肥沃;④风景优美、特色鲜明,可发展旅游业)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①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②垛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主题六:联系生活,运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分析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问题情境】阅读相关材料,联系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湖南省西部某县是湖南省十大林业强县之一,其中茶叶、水产、板栗、竹木是该县四大特色农业。
该县地形复杂,山地总面积占全县的%,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境内河流众多,人平均有地表水9761立方米,为湖南省人平占有水量的倍;2017年,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活立木蓄积量1709万立方米,湖南省第一。
材料2:该县旨在打造"湘西黑猪"特色产业,以"高端生态"为产品定位,以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湘西黑猪全产业链开发,将"湘西黑猪"打造成"全国高端生态鲜肉第一品牌".【问题呈现】1.请分析该县的优势农产品为什么不是粮食2.根据材料,联系生活,分析该县四大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饲养方式饲料来源西北畜牧业该县畜牧业【联系生活】材料源自学生生活的县城,提示学生要密切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出发,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分析。
【参考答案】1.根据材料可知,该县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
2.茶叶: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都很适宜茶树生长水产: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板栗、竹木:山地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饲养方式饲料来源西北畜牧业牛、马、羊放养天然草场该县畜牧业生猪、家禽圈养粮食、饲料【课堂小结】同学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生产、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
目前我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战略,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路和基本方略中的一条。
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耕地、水、光、热、生物资源等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此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生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八、教学反思1.农业虽然是非常常见的生产活动,但是对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而言,那怕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农业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很多学生不认识常见的农产品,不了解农业生产方式,更谈不上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所以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
2.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教师授课时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发生活中的与农业相关的地理课程资源,运用课堂教学,既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学习身边的地理,也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很亲切,很有用,很好玩。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特色,创设学习情境,围绕主题来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