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6页)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A 解析 B,“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主观臆断,于文无据,原文是“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
C“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程度太重,文中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二者表意有区别。
D“更具权威性”说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两则材料在这一方面无法比较。
2.B 解析过于绝对。
3.C 解析材料二主要的论证对象是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C项陈述的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4.①以阐释概念内涵开篇,引出论题。
此条1分。
②逐层深入展开论证。
(由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到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中的运用。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此条1分。
答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
③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该条答出多种论证方法1分,再列举一种方法1分。
如仅仅列举论证方法,列举一种得1分,列举两种得2分。
5.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此条2分,一点1分)②互联网迅猛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
(此条2分,重点在前两句)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此条2分)答案:6.B “与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对他的经济支持分不开”错,于文无据。
7.C “补叙”应为“插叙”。
8.①“伟大”,表明演出成功,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
②莎士比亚实现了理想,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评分细则:每条2分,共4分。
9. ①讲述故事,以“我”来叙述,交待人物命运,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②“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真实地写出了“我”的亲历与感受。
③丰富人物形象,“我”成为蛋镇最好的照相师与莎士比亚有直接关系,这样丰富了莎士比亚的执著于理想的形象内涵与意义。
2020年济南高新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济南高新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
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晴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
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
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2020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最后一考语文试题
** ; ,41 tr- Ft ifr " E **", R-i+i rt +4€ r\. 6i -&^ H l*ia) fi tr A, & ElnJ * {- A Bt.* je- t.J.
*, -^ 61 a s. il,t'1 e & h *fi &.1* *!
15 a,b\
4 ht fi w t* 4 tn ; Ft iH * 6- F-" JE {. A r.lJ+ &* L
ii{AE-+ " 4'*9+44", Bh{+6 "EA" "E*k"'4-F-" 1+**. FfTiH "7.A" R_
*, *+ iL't 6 - i! f. 6,q a + t. *, 5, * 4+ 4 k 6 q d. 7i Bn .* t* *.+ Fl A L k1 4_ft eA h Et N.
-i-A" th *r*,L, r|h &+ # t\*.htr rb X,
(-) iAA. rtr6
;il+ q*+X+*y &* . *t"te,<\fr*, trr{+4+8.hii*trkr+-t4+ , i+€il-*-* *'1i*iil-
F + Xrt. ftA , re_atr ieJ, 6t , rk*rLi** +4iil'1+r. )-*-rs+4,ft{-'!t-tir , fr hl/.?tr E4+,tr4"8
202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学业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水平测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
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
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
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
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
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
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doc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5)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O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大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史学发达,史书数量与种类繁多,史书流传范围广泛,这些同社会各界民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史学活动密不可分。
其间,在广大民众中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的社会名流,他们在时人选择史书、阅读史书、刊印以及传录史书等史学活动中,常常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
不仅他们所撰史著广受读者喜爱和追捧,而且由他们所推举的史著也往往受到时人广泛关注,由此便形成了史书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其中,名家对史书流传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流传已久的历代名著,如《史记》《汉书》等,名家不仅将其视作治史经典,而且还作为个人修身的精神法宝。
其中,在对历代名著喜好方面,如钱若水“有清识,风流儒雅,好学,善谈论,尤爱《西汉书》,常日读一卷”。
可见钱氏已将阅读《汉书》等著作视作每日必修科目。
又如黄庭坚声称:“每相聚辄读数页《前汉书》,甚佳。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由此可知,黄氏已将《汉书》视作净化心灵的神丹妙药了。
这些经典受名家重视后,一方面会被收藏保存,另一方面会为更多人追捧。
其次对于时人所撰史著,尤其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新的史著,名家往往以极大热情予以赞扬推荐。
如对于刘恕及其《十国纪年》,司马光在《十国纪年序》中饱含深情地言道:“道原好著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所拒且数十家……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附于其书,以传来世。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
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
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
"“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
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
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
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
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
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
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
什么是生命的意文,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
'‘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试题(解析版)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试题(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
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
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
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
不管自然界的彩色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
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此外,中国画中也有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
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
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
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
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
2020届济南市济阳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济南市济阳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学人最关注的一直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客观环境,并由此形成了“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观语境。
但在某种意义上,“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思维定势在当下不仅相当流行,而且已成为影响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深层病症,很多虚假的学术问题与错误判断正是由此而生。
就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而言,在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外部环境解决以后,主体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而对文化发展主体因素与语境的忽视与无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当代文化思考和建设出现过多混乱与闹剧的根源。
要想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进行“从客观到主体”的语境调整。
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同时也需要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或达到相当的发展水平。
对于文化自信这种文化生命机能也是如此。
自近现代以来,人们普遍将中国文化自信的衰落归结为物质条件或社会制度等“硬件”方面的问题,这是形成文化发展客观语境或经济决定论的重要原因。
而从主体语境开始则意味着,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主体条件,才能理解或完成中华文化自信的当代建构。
由此可知,主体语境构成了文化自信的研究、阐释与现实重建的深层理论框架。
在主体语境中,文化自信的消长取决于其作为文化生命机能的性质与存在方式。
在逻辑分析上,主体可细分出知识、伦理与审美三种文化生命机能。
但正如康德说审美机能在人类身上“总是很薄弱的”,真正影响主体文化生命的建构与实践的是知识与伦理机能。
知识与伦理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内在条件,也是文化自信发生和消长最重要的主体基础。
在考察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流变时,不难发现一种相当普遍的矛盾现象。
2020年济南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济南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发布2019年十大流行语。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流行语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也反映了网络上年轻人话语权增强、网络流行文化进入现实生活的趋势。
其中一部分与热点事件引起的争论有关,还有一些让人看不到“起源”,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19年的流行语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的时事动态,“霸凌主义”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文明互鉴”也体现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形象的能力与方向,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关键词的总结与提炼。
与之相对,流行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更像是对一些人刻薄霸道、自以为是的批评话语,既然网上出现了一些“柠檬精”或“杠精”的不和谐声音,自然也会有理性的声音加以反击。
有趣的是,这些反击的声音,也不是正襟危坐式的说教,而是用同样幽默的口吻来回应,时常令人忍俊不禁。
如此一来,既起到了建构良性舆论空间的作用,又不失网络文化的趣味性,堪称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年度流行语中的网络文化成分越来越多,而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的特征,也真实地反映在这些流行语中。
对此,我们不妨以一个更加理性与宽容的视角来看待。
年度流行语实际上是我们观察社会动向与文化生态的一个晴雨表,对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大有裨益。
而后世的观察者,也可以从中获得另一视角的历史记录。
(摘编自《光明时评:年度流行语凸显了何种文化生态》)材料二:日前,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
广电总局要求其去除粗口低俗内容,符合网络视听行业的节目内容审核通则要求后,才能重新上线。
这一事件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的互动,或可带来整治不良网络语言的良机。
网络语言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等特点。
2020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2020年济南高新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济南高新区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先后推出了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建有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部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977个,拥有市图书馆“洛图讲坛”“掌上微阅读”和市少儿图书馆“萤火虫系列活动”等30余个品牌服务项目。
按照“书香洛阳”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我市将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30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
此外,每个县(市)区将至少投放2台图书自助阅读机、4台电子图书阅读下载机,确定10个至15个流动图书车基层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流动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
市财政对市级公共文化单位开展的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政府投入撬动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投入。
(摘编自《洛阳晚报》2017年12月16日)材料二:7月22日,参加第28届书博会的人们,踏入位于深圳大学南校区的简阅书吧,不由惊讶:这里看不到曾经熟悉的书店的样子,整个书吧布局动线清晰,灯光设计恰到好处。
大通透、大跨层的设计,让空间进行对话,让书与生活实现深度交流。
但这里的主角是书——总面积近千平方米,共三层,有近四万册图书,包括人文社科、花卉文化、文创精品、健康旅行、艺术美术等近十种。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倒闭潮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书店模式生存发展的探讨。
在深圳,书店更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从刚开始的“综合性大卖场”,再到之后的“体验式书城”,蜕变为现在的“创意书城”“创意书吧”。
从2015年国家就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并出台了扶持实体书店的系列政策,深圳就开启了大书城小书吧的布局之路。
截至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布局,书城成功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成为一个以书业为核心、以书城为阵地的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水平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
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
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
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
不管自然界的彩色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
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此外,中国画中也有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
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
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
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
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
画家在艺术上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突破形似,达到神似。
他们在作画时,首先要对所画的对象十分熟悉,然后紧紧抓住对象特征,因而能使画上的景物生意盎然,气韵生动,收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重视笔墨,善于利用空白,“计白当黑”,以显现画面上的精华部分,使所画的主要部分突出,从而产生审美趣味。
这好比站在齐白石画的虾、吴作人画的金鱼的画幅前,自己并不觉得是在看画,而是观赏真虾真鱼在水中游动。
这时观赏者的灵魂已为画上传神的美的形象勾引到真实的意境中去了。
这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以及朴素美的魅力所在。
材料二我国戏曲也有“朴素美”的因素。
我国古代是以娴熟温婉、举止端庄、容貌姣好、言谈朴质作为女性美的标准。
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这种女性美的是旦行中的青衣。
对青衣的造型则有一套独特的规定,而其服饰则是非常朴素的。
一般是用青色的褶子或颜色素雅的花帔来装扮,脸上的脂粉、头上的簪环也十分淡雅简单。
在我国古代戏曲家的眼里,只有这种朴素的装扮才能表现出最高标准的女性美。
我国戏曲艺术重视朴素美的另一方面则是不追求舞台道具的豪华,而是采用朴素的虚拟程式。
所谓虚拟,就是把生活的细节通过演员的模拟动作表演出来,它是我国戏曲舞台独特的造型艺术,也是戏曲理论的重大成就。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家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舞台上,生活则是通过艺术来表现。
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作是由实生虚的过程。
基于这种理论,在戏曲舞台上通常是没有布景和道具的,很多戏剧情节是依靠演员的动作或极简单的物件来表现。
如以手势表现门窗的存在,用鞭子代表马、牛等等。
由于不用布景,舞台上的狭小空间可以表现无限丰富的内容。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是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的。
另如以桌代表高山,以摆动船桨表示行船,以鼓声更点表现时间的流逝,以灯烛象征黑夜的来临等等,无不是用虚拟的程式反映真实。
这种以实生虚、以虚代实就构成了舞台设计、表演方式上的朴素之美。
戏曲表演艺术家正是用这种虚拟的程式来丰富戏曲的主题,创造美,加深戏曲的感人力量。
另外,戏曲艺术还通过严格的戏曲语言表现朴素美。
戏曲语言必须是朴素的、生动的、明快的、简练的,它要求和人物的性格、身份高度的统一。
曹禺认为好的戏剧语言是朴素的、自然的。
俄国剧作家契诃夫早期剧作《海鸥》,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了新的内容。
茅盾创作的唯一剧作《清明前后》,内容丰富而深刻,语言简洁而朴素。
作家、戏曲家们提倡戏曲语言必须简练朴素,并不是从形式出发,而是要求戏曲语言要能真实地、生动地把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表现出来。
明代的王骥德《曲律》要求戏曲作家写人物应该“以自己肾肠代他人之口吻”,“我设以身处其地,模写其似”,强调语言不要浮游于人物之外,反对雕琢藻饰,这对今天的戏剧创作仍然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
材料三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
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二是恬淡观。
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
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四是精诚观。
《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
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
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生态自有其规律,人类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的留白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将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
B. 以东晋顾恺之的美学理论为基础,中国画对墨的运用,就是要抓住对象特征,强调“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C. 戏曲家们提倡简朴的戏曲语言,强调戏曲语言既要重形式,又要能真实生动地将人物的性格、气质体现出来。
D. 道家首创的朴素观在融入儒墨等学派的观点,并在现实中与墨儒两家的节俭观结合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中,墨即是色,画家一直通过单一的墨色的深浅、表现绚烂斑驳的自然色彩,《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B. 在古代戏曲中,青衣一般用青色的褶子或颜色素雅的花帔来装扮,其它装饰也淡雅简单,是最高标准的女性美。
C. 基于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作是由实生虚的过程理论。
戏曲舞台常依靠演员的动作或简单物件表现情节。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由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促成,并反过来促进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
3. 下列材料中的“科”,可以作为论据来体现材料二戏曲中的虚拟程式的一项是()《窦娥冤》第三折(鲍老儿)……(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A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B正旦跪科)(C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D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A. 刽子做喝科,云B. 正旦跪科C. 刽子开枷科D.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4. 材料二是如何论证戏曲中的“朴素美”观的,请简要说明。
5. 比较农业社会的朴素观与生态文明时代朴素观的异同。
【答案】1. D 2. A 3. D4.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观点“我国戏曲也有“朴素美”的因素”;②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分段论证了朴素美在青衣造型的装扮上的体现;在舞台道具上的体现和虚拟程序;以及在戏曲语言上的体现三个分论点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 ①农业社会朴素观主要由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精诚观构成;②生态文明时代朴素观批判工业文明严重破坏生态的的奢华美,又回归农业文明时代生态朴素美。
③同:尊重自然、以自然为美;④异: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美必须是低碳的、环保的、符合生态公正原则的。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项,“墨儒两家的节俭观”说法绝对。
原文是“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注意,原文有“主要由”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