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培养方案综述
医学博士学习计划
篇一:武汉大学外科博士培养计划外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愿为医疗卫生事业及科学研究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熟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应用到本学科的研究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者临床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相当水平的写作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能力。
能用英文独立地撰写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完成所担负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1、泌尿外科泌尿系肿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特别是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治疗措施,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男性不育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2、胸心外科复杂疑难食管疾病;气管肿瘤、肺癌、胸外伤 (血胸、。
气胸等)的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措施;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及心肌保护问题、、重症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终末期的心衰治疗及心脏移植。
3、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腹腔镜外科、血管外科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外科治疗、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的发病机制等。
4、骨外科脊柱及脊髓损伤的机理及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分类、临床诊治措施;骨关节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临床诊治措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骨肿瘤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措施等。
5、神经外科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颅脑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颅内压增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综述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与能力培养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熟悉掌握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具备运用工程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管理学、工程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知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3. 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提升组织和生产流程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在复杂的团队环境下,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团队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管理学基础: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2)工程学基础:介绍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
(3)数学基础:强调数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概率论、线性代数、最优化方法等。
2. 专业核心课程(1)运筹学与优化理论:介绍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产与运作管理:介绍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3)信息系统与数据分析:教授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4)项目管理: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复杂项目环境下进行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选修课程(1)市场营销与战略:介绍市场营销与战略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战略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作者:吴松强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14期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理论上一般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等层面进行界定;实践上一般从政府、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从心理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三个理论视角全面阐释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对于当前科学制定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综述中图分类号:C961;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04-02创新人才培养是21世纪以来我国实施人才强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什么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的有关界定及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分别从心理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对创新人才进行理论阐释。
一、国内外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理论上一般从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能力结构等层面进行界定;实践上一般是从政府、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支持措施、培养模式和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1. 国外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研究综述国外文献对创新人才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大都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Guilford)的《创造性才能》和《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新论》两本著作的问世使创造性人才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他把富有创造性的人的人格特点总结为8个方面: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有丰富想象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
麻省理工学院强调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综述
10.16638/ki.1671-7988.2019.06.066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综述*孙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摘要: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是检验绩效的标准,可以反映出项目执行的效果,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出学徒职业能力的提升,体现学徒制教育对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文章基于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的现代学徒探索研究,将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发展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探索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06-195-03A review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Sun Huan(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Xi'an 710300)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the standar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which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project execution, help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improvement of apprenticeship'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reflect the important role of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benefi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Daimler casting star education pro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Evaluation System; Daimler Starcasting Education ProjectCLC NO.: U46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6-195-03前言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35号)文件,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立项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汽车工程学院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被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子项目。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综述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本文将综述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前景。
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同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同时,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内容应该全面、科学。
首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
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选修课则是提供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实践课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次,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应该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跨学科交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开展。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标准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其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实施的基础。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综述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综述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人才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与趋势,值培养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3、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4、熟练使用软件工程的相关工具和技术;5、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6、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培养方案的内容软件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课程,并开设与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2、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实验、软件开发实践、项目管理实践等;3、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原理、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等;5、实训课程:开设一些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的毕业之作,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应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毕业设计题目。
三、培养方案的实施为了使软件工程的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教学团队建设: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软件工程课程;2、实训基地建设: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3、教材建设:为了适应软件工程教育需要,学校需要开发一些适合软件工程教育的教材和教辅资料;4、企业合作:学校需要与一些软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5、评估与改进:学校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对软件工程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中外联合培养方案作为一种教育合作方式,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中外联合培养方案将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优秀大学或研究机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这一方案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
同时,它也为学校提供了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与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目前中外联合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学生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公正等。
因此,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并评估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的综述,分析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以及评估学生在中外联合培养方案中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果的方法。
最后,总结了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优化意义,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和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背景和意义。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而目的部分则是明确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图。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在2.1小节中详细定义和说明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背景和内涵。
其次,在2.2小节中,我们将介绍优化中外联合培养方案的方法。
这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导语: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各国普遍面临着人才供需不平衡、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挑战。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度和广度地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我们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
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1. 基于知识传授的经典模式基于知识传授的经典模式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这种模式以传授为中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知识抽象化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所学知识。
2.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和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 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将学校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这种模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产学结合还能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整合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将越来越注重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整合。
这意味着不仅要注重学校内部的培养,还需关注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整合。
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案例,使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2. 强调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外国语言学及应语言学培养方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高尚,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有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或日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英、法、德、日、俄),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与跨文化交际:本方向从中国人学外语的目的和外语的社会功能出发,在对主要的语言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有关理论对外语应用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直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对外交流服务。
本方向走跨学科复合型道路,从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探讨人、文化、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用外语交流、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用外语了解和沟通其它文化、文化比较和借鉴、为社会服务。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翻译重在实践,其理论必须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因此,对翻译实践过程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以此为前提,本方向强调研究语言文化差异与专业背景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化心理学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定位、观念碰撞、概念植入、语码转换、语篇结构等翻译学的新老问题。
同时,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
本方向除了继承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还提倡研究各种专业的翻译和时事翻译。
(三)日本语言文化研究:该方向研究的重点是日本语言、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日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日语文学、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日本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日本人民和日本社会与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关系。
国内外数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中国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
培养要求
硕博连读生,总学制为5,6年。总学分不得低 于 45 (含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11)。普通博 士生,学制为3,4年。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 10 (含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6)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国际会议或 有境外访学经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出 境访学后,须向导师提交会议或访学的学术总 结报告,并报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整理课件
培养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 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总 学分为1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 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 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
整理课件
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 2 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 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 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 告。 3 创新要求。对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创 新要求,这是衡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一项 主要依据,要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 造性的成果。
2 普通博士生的综合考试应当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前 完成。
3 发表论文要求 博士毕业生在获得学位前至少需有一篇在SCI索 引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或提交论文被接受发表的 信函。 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需是北京大学。
整理课件
南开大学
硕士研究生(计算数学)
课程设置 培养要求
博士研究生(计算数学)
课程设置 培养要求
整理课件
3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在第4学期末(每年6月底 前),2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每年 1月底前)进行中期检查,由各学院组织公开进 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课 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论文研究的进展情 况等。对于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学生,应给予 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 查。当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开题不符时应重新 开题。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工本科专业原为抗生素工学专业,建于1954年,1980年改为生物化工专业。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本专业背靠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物化工系、生物化学研究所,配有各种全自动发酵罐、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主要研究领域有:采用基因重组微生物及非重组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优化,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及过程优化,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代谢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的检测、模拟和控制,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等。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应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生化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生物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生化反应工艺与工程。
2. 生物反应器工程。
3. 生化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
4. 生化分离工程。
5. 细胞培养工程。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9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提倡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1.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1.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前许多早期哲学家、教育家的哲学观点及教学经验中,如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的助产婆”等。
进入60年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宄更加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1国外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在自主学习的理论研宄方面,国外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主要表现为形成了 7个自主学习理论派别,即操作主义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同学派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外界施于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发出的行为;这些学派在提出自身理论构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后期自主学习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 1.2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倾向于考察自主学习能力与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社会认知学派从自我效能的增强、学习目标的设置、学习策略的使用、自我监控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Meichenbaum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培养方案,并证实具有很好的效用。
1.1.3国外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国外在自主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许多有关自主学习的量表。
例如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齐英曼教授编制的“自主学习访谈表”和“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宾特里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魏因斯坦教授(Weinstein)编制的“学习和探究策略调查表”等,以上量表经检测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其中,宾特里齐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由香港学者对中国学生施测后修改为中文版,因其信效度较高得到广泛的使用。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自主学习真正系统深入的研宄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3+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建筑教研室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1。
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
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
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1.2“3+3+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
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乏工程施工能力,丧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
因此传统的“2.5+0。
5"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研究综述1.引言1.1 概述概述青年人才培养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因为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发展的主力军。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国家都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旨在通过对国外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我国的青年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包括国外在人才培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究他们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实践。
最后,我们将总结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启示,并提出对我国青年人才培养的借鉴和改进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以期能够对我国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培养我国的青年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的介绍。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对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将简要介绍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然后,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通过对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综述,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
2. 正文2.1 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正文部分将通过对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概述国外青年人才培养的整体现状,包括培养体系、政策和措施等方面。
其次,对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案例分析,例如美国的大学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等。
最后,介绍国外青年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深入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的论文
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的论文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的论文摘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及时代的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趋势,国内外高等学校纷纷构建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
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及中国高校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简述了各种培养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从事本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的邻近专业和边缘学科的人才。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基本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跨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使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
国内外各综合性大学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主线,纷纷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典型综合性大学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的特点。
二、国外高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最早起源于通识教育领域,哈佛大学是最早提出通识教育的高校。
2004年哈佛大学提出“哈佛学院课程”,主要通过整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精读、写作、口头表达、量化推理等方面的批判性技能。
2006年初,哈佛大学为了加强跨学科教学与研究,成立了教学和研究委员会,并提出建立跨学院、跨系科的专门委员会和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招聘更多的跨学科、跨系科人才,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多样化。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仿照哈佛大学成立本科学院,对全校本科教学进行认真研究,设立多学科综合的`本科签名课程等。
麻省理工学院强调在课程设置上文理结合。
理科学生必须修完科学、数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同等比例的核心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则要求学生在文学和原著研究,语言、思想和价值,艺术,文化和社会以及历史的研究五类课程中选三类。
比较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比较教育专业Comparative Education(040104)一、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1.在政治思想方面,能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
2.在知识结构方面,通晓比较教育及相关学科重大理论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正确把握比较教育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研究水平,全面熟悉我国比较教育及整个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变化趋势。
3.在能力方面,具有国际视野,能牢固掌握和正确运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主持和完成创造性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并能对比较教育学科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
4.在外语方面,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独立地从事国际学术交往。
(二)研究方向1.专题教育比较2.国别教育比较3.制度教育比较(三)学制与学分学制3年,学习年限2—6年,至少修满35学分。
(四)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必修)、学位基础课(必修)、研究方向课(课程指定的研究方向必修)。
非学位课程包括非学位必修课(必修)、公共选修课(至少选1门,多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修3门,至少修6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需补修所学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详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五)课程考核按照《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与成绩管理规定》执行。
(六)教学和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讨论、团队合作指导等方式。
(七)实践环节1.教学实践(2学分):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助教师上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教育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20个教学日(每教学日以8小时计),可分散进行,也可相对集中。
西南民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试行)
西南民族大学学分制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试行)总则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完成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现本科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和应用的实战过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我校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本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根据我校学分制的具体情况,特修订《西南民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暂行)。
一、组织管理1.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实行学校和相关教学单位两级管理体制。
2.教务处负责全校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教学单位成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和教学秘书组成,具体负责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二、时间安排每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基本工作流程见附件1。
三、毕业设计(论文)(一)选题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综合性、先进性,一定的深度、难度和饱和的工作量。
2.应注重与社会、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3.应注重更新,原则上要求每生一题,独立完成。
4.应由指导教师初步拟定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教学单位审查后报教务处备案。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才能担任相应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1)具有一定科研或生产经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2)硕士及博士毕业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
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对高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也亟需创新和改革。
对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以及对策与建议,对于提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技能。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探讨如何改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背景】为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向更加高质量、人才需要更加贴合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对策与建议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高校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本文也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对不同高校和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当前高校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研究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调研工作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调研工作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调研工作计划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培养方案综述
作者: 刘宁、周晋锋、鄢凤霞
重庆大学
前言: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本科生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安排的教育文件纵观国内外的优秀本科生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和分层培养方案是指针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而制定的高要求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设置和课外培养,课外培养包括第二课堂、导师引导、实践活动等各方面。
主题:
1.课程设置
文献【1】从宏观上提出现阶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 公共课程所占比例过大 2. 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3. 理论性课程偏多,专业实践性、实用性课程偏少。
4. 个别专业开设的专业特色及方向选修课程与本专业关联不大。
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
文献【2】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到规定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和设置创新学分、技能学分,有利于学生素质拓展,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我们一直所提倡但没有做好的创新与素质培养设置成学分制,规范而有效。
文献【3】认为要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选修课比例。
要对选修课程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零碎与割裂。
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
文献【4】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对第二课堂的开展仅仅流于形式,认为教务老师与专家应当做出更多实质性的成果,规定最低学分要求,并有适当严格的考核制度。
文献【5】总结南京大学推出“三三制”本科培养方案,其在课程设置上与研究生课程贯通;对于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程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校将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他们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各方面准备。
文献【6】通过与我国高校的比较,总结了麻省理工学院在通识教育的特点—MIT的教育理念,并对我国的教育提出建议:重视人文科学的教育;注重公共选修课的数量与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选课。
文献【7】介绍了清华的文理渗透、综合交叉;北大的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复旦大学的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文献提出了课程比例合理化,加大选修课和实践课比重。
文献【8】提出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机会,实行模块教学模式,设计比较多的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学生的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 提出开设/研究性课程、讨论性课程等,把教学和研究、讲授和讨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分层的一些思想和一些措施。
2. 其他方面
文献【19】提出有关个性化的措施: 学生可以选专业、修读辅修双学位、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修课程、在外校学习。
在核心课程和系要求课程中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在各类实践创新教育项目中, 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参与机会。
麻省理工学院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选择自由,其教学资源也十分充足。
但是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的大学,无法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资源和环境。
文献【8】提出分层的总体思想是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测量、分析、个别谈话沟通对
学生的需求差异、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了解后,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分层教育目标体系和实施方案。
这个想法虽然是很好的但是在国内却很难实现。
文献【9】讲述美国荣誉学院的导师制,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导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选修课等,充分利用师资,大力发展个性化。
文献【10】提出个性化教育的方案体系的本质就是给予学生对专业(方向)、课程进度、教师等多方面的选择权。
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个性,获得正确的个性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培养积极健康的个性,以此完善其人格,取得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个性结构和特征。
提出了个性化的本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文献【11】讲述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培养方案的启示:一方面其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多元化,另一方面其选择自由度大;它们的一大特色是其经常开展一些课外讨论和学术讲座,与国内不同的是学生广泛的参与,导师进行长期的辅导。
文献【12】基础课采取同课程不同学分制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志向来实现了学生自由“选教师、选方向、选教材”。
并提出要实现个性化须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支撑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教学条件建设进行。
文献【13】认为中国大学落后于外国大学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不应当再坚持完全计划式的本科教育了。
此文道出了体制问题这一根本原因,但却并没有直接给出改革体制的方案。
但提出了从招生、培养到学位授予各环节,从专业设置到机构实施,从学生管理到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方面慢慢改革。
文献【14】揭示母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综合性素质欠缺的主要表现:人文精神缺失、创新不够等,并指出主要原因是大学课程设置的体制问题,并从课程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建议。
但没有提出实际易操作的措施。
文献【15】提出按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等将学生分为四大类,分不同侧重点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大部分学生个性发展。
文献【16】提倡建立开放实验室,建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设置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并介绍了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的内容,列出了一些本科教育体系机制。
文献【17】提到要对教师时间、精力等方面的考核的问题。
阐述浙江理工大学对大三学生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导师制,即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
并提出了其通过实践总结的六大问题及一些解决措施。
文献【18】对国内、国外各类导师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指出国内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对导师引导作用认识的狭隘;实施流于形式;对导师角色的错误定位和认识。
本文的特点是在对导师制的实施体系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后得出的相关结论,很有借鉴之处。
文献【20】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高水平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并且强调了执行培养方案过程的监督管理与指导重要性。
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项工作。
小结:
上述文献基本涉及到了本科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提到整个教育制度过于刻板的问题,有提出导师制、第二课堂学分制、课程合理设置等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制度。
但是现在我国高校实行一些培养方案时,遇到诸多问题,文献中经过相关调查和实践总结的文章极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我校在这些方案上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挖掘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参考他校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孙荔钦,许倩倩;如何制定和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 09
【2】王云,聂会平,齐恒,魏饴;地方型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1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
【3】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国高等教育2012-07
【4】厉志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路径研究2012-03 【5】陈瑞昌通讯员罗静;南京大学推出“三三制”本科培养方案2009 -6
【6】张喜梅,张雪菲.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对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5,(2).
【7】沈元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以学生为本2011-4
【8】薛有才;关于构建高校内部分层教育体系的思考运城学院学报06-04
【9】扶慧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07期G642.0
【10】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11】龙大为,何兰英.;个性化、多元化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哈佛、耶鲁的本科课程制度及其启示[J].思想战线,2006,(2):
【12】顾玉林.;创新型和个性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13】何兰英,龙大为;中美研究型大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差异及其启示[J].思想战线, 2004, (4).
【14】刘旭,李南;多学科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
【15】蒋志明,沈文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化工高等教育!""# 年第3期
【16】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1 年第2 期
【17】夏敏郑旭明;本科优秀生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理工高教研究2005-6
【18】张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培养模式及实施体系研究2008-12
【19】高秋香;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述评2007-10
【20】王云,聂会平,齐恒,魏饴;地方型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1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