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yama( 1997) 认为言语行为的基础“说话人”和“听话人”这样的概念也 具有文化特色,以致在人类交往和语言使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人和听 话人会表现不同的特征。
12
2/
1 4 /
4
2
0
2 0
➢90年代
国外研究
1 在对言语行为进行评论时,Mey(1993)认为,应该将言语行为与人们
所处的社会语境(societal contexts)结合起来。进而,他提出从社会和语 言两个角度考察的“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这一概念。
12
3/
1 4 /
5 三个研究领域
2
0
2
0
(一)言语行为理论在哲学界的研究简述
• 2、1990年至今:应用研究阶段,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投入到言语 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中。
4 国外研究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92
/
1 4 /
4
2
0
2 0
➢70年代
国外研究
Ross(1970)注意到言语行为句中的简单陈述句和显性施为句有着 共同的句法特性,并加以讨论;
J.M.Sadock(1974)在《言语行为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高层施 为句假设”(higher performation hypothesis);
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哲学研究中的课题、结合大众媒体名著进行分析、和
英语汉语教学结合等。这些文章从总体上代表了近十多年来中国学者对言
语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体现出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所
达到的水平。
72
/ 1 4 /
3
国内研究
2
0
2
0
1 • 1、1979--1989年:引入阶段,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何自然、顾曰国 和何兆熊等;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2/14/2020
小组成员: 邱海红、张缤月、 王丽瑶、李欣、童雨婧
1
1 产生和发展
2 基本观点
3 国内研究情况
C 目录 ONTENTS
4 国外研究情况 5 三个研究领域
6 结语
7 案例分析:《甄嬛传》
2/14/2020
2
32
/
1 4 /
1 产生和发展
12
0/
1 4 /
4
2
0
2 0
➢80年代
国外研究
1 80年代对言语行为理论中言语行为类型中的施为动词作调查分析并取得
重大进展的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Wierzbicka(1987),她调查了约250个 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并加以分类,进而从语义场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试图 找到这些言语行为动词语义结构模式。
Rosaldo(1982)认为,言语行为理论忽略了重要的情景和文化因素对 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知道怎样说话就等于如何以言行事,以及何时以 言行事。以此为据,他反对塞尔将言语行为划分为:断言类、指令类、 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等),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是语言使用中跨文化 分类(cross-cultural typology)的基础。
42
/
1 4 /
2
基本观点
2
0
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0
• 奥斯汀认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而且是完成或帮助完成许多行为。在
1 此基础上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
• 在《以言行事》中奥斯汀首先区分了表述性和施为性话语。随着研究的深 入,奥斯汀又把施为句分为成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两类。在此基础
上,奥斯汀又把人们说话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分作三类,即“言内行
2
0
2
0
• 定义:言语行为理论是把言语看作行为,强调说话时的语境与说话者的
意向等语用学因素的理论。 • 产生:20 世 纪 50 年 代
1奥 斯 汀 ( Austin)
英国
• 基本出发点: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词、句子或其他语言形式, 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
• 基本观点: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当他说一句话的同时可 以实施一个行为。
1 构为重点转向句子表达的意义、意图和社会功能。
• 塞尔揭示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条件, 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
类标准, 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并且由此
建 立比较系统的语言理论。修正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法”,并提
出了“说出行为,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以言取效行为。”塞尔
在分析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时都涉及到了说话者的说话意
图、意向,所以塞尔进一步地深入到了意向性问题的探究上。他通过将
言语视为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可以赋予许多哲学上的老问题以新的意
义。
62
/
1 4 /
3
国内研究
2
0
2
0
•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页面输入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共检索到1688
1 条结果,其中发表在特色期刊上195篇,硕博士论文一共320篇,主要是
在Verschuern(1999)看来,言语行为是语用行为的一部分,其理解需 要依靠语境条件和交际目的。因而,语用行为是受语境条件制约的、是顺 应性行为。语境包含了社会习俗、文化、社会结构,或者合适条件。
总之,90年代以来国际语言学家更多地关注语势、实际意图、言语行为 目的、言语行为具体类别、间接言语行为等方面的讨论以及交叉学科如与 认知、语义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和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
Katz(1977)基于Austin对施为句和表述句(constatives)的划分,建议 把句子类型与以言行事的分类联系起来,以解释词汇内容和句法结构 如何用来说明句子的言语行为潜势(potential)及满足条件。
但Sadock和Katz的理论被一部分语言学家证明存在严重问题 (Gazdar,1979;Allan,1986)。
12
1/
1 4 /
4
2
0
2 0
➢90年代
国外研究
1 90年代以来,国外的专家、学者对言语行为理论更加关注,通过不同的
研究方法,在80年代的基础上拓展其研究路向。同时,对“言语行为理 论”多年的讨论进行反思,如Smith,Barry(1990)的Towards A History of
Speech Act Theory(In Burkhardt ,Armin);
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或称为三分说。
• 在言内行为层面,依靠语法、词汇、逻辑关系等实现语篇的有形连贯。 • 在言后行为层面,依靠情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实现语篇隐形的连贯。 • 在言外行为层面,依靠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互动实现语篇无形的连贯。
52
/
1 4 /
2
基本观点
2
0
2
0• 以奥斯汀、塞尔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家把语言研究以句子本身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