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015年最新)
形位误差的检测
2.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用该原则所得到的形位误差值与按定义确定的形位误差值 相比,只是一个近似值,但应用此原则,可以简化过程和 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数据处理,故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 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现场用得较多。如:以平 面上任意方向的最大直线度来近似表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 差;用两点法测圆度误差;在一个横截面内的几个方向上 测量直径,取最大、最小直径差之半作为圆柱度误差。
用刀口尺和被测要素相接触,使刀口尺和被测要素之间最大光隙为最 小时,这样估读出的最大光隙值就是被测直线/平面的直线度误差。
(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指示器法 将被测零件支撑在平板上,平板工作面为测量基准,按一定的方式布 点,用指示器对被测表面上各测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所测数据,然后, 按一定的方法评定其误差值。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形位误差的检测
一、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1.与理想要素比较的原则 即将被测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用直接或间接测量 法测得形位误差值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理想要素 可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如用刀口尺的刃口,平尺的工作 面,平台和平板的工作面以及样板的轮廓面等实物体现, 也可用运动轨迹来体现,如:精密回转轴上的一个点 (测头)在回转中所形成的轨迹(即产生的理想圆)为 理想要素,还可用束光、水平面(线)等体现。
如图所示,图A为被测工件通过心轴安装在两同轴顶尖之间,两同轴顶 尖的中心线体现基准轴线; 图B为V形块体现基准轴线,测量中,当被测工件绕基准回转一周中,指 示表不作轴向(或径向)移动时,可测得圆跳动,作轴向(或径向)移 动时,可测得全跳动。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按最大实体要求给出形位公差时,要求被测实体不 得起过最大实体边界,判断被测实体是否超过最大 实体边界的有效方法就是用位置量规。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精密形位误差测试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精密形位误差数据的处理方法;3.了解精密形位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材料:1.精密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仪);2.待测试零件。
实验步骤:1.准备待测试的零件,并对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将待测试零件放置在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台上,并进行初始定位;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进行测量,如平面度、圆度、直线度等;4.根据测量结果,将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5.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形位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6.根据形位误差的统计指标,对待测试零件的加工质量进行评估。
数据处理:1.对测量数据进行去离群值处理,排除异常值对数据结果的干扰;2.计算形位误差的平均值,即所有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数,用于评估待测试零件的整体形位误差;3.计算形位误差的标准差,用于评估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4.绘制形位误差的统计图表,如直方图、箱线图等,以直观展示数据分布情况;5.根据形位误差的统计指标,评估待测试零件的加工质量,并提出改善建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平均值为X,标准差为Y,表明待测试零件的整体形位误差较小/较大;2.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分布较为集中/分散,表明待测试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较低;3.形位误差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特征上,如圆度误差较大、直线度误差较小等;4.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对其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较小/较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精密形位误差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形位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要求高精度的工件加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改善形位误差。
精密测量实训报告(精选9篇)
精密测量实训报告精密测量实训报告精密测量实训报告(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密测量实训报告(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密测量实训报告1一、实习项目: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7月1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在滁州学院南、西校区内,对校内的20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学院南校区中,以图书馆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前的广场和草坪、图书馆后的水上报告厅和图书馆南北两侧的草坪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和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二、测区概况: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滁州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较大,这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又由于人员的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滁州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1.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
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2.导线测量:(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公差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公差精密测量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公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公差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公差概念及分类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公差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差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差是尺寸允许变动的范围,它是保证零件互换性和协调配合的重要条件。
2. 精密测量仪器使用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1)千分尺:用于测量零件尺寸的微小变化,精度可达0.001mm。
(2)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的直线度和跳动,精度可达0.01mm。
(3)量块:用于校准和测量尺寸,精度高,可达0.0001mm。
(4)投影仪:用于放大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观察和分析。
3. 公差测量操作在掌握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公差测量操作:(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千分尺、百分表等仪器,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并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零件直线度: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并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零件跳动: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跳动,并记录测量结果。
(4)测量零件形状误差:使用投影仪,放大零件的形状,观察和分析形状误差。
4. 公差测量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学习了以下方法:(1)计算平均值:将测量数据求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值。
(2)计算标准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标准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3)绘制直方图:将测量数据绘制成直方图,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零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对零件尺寸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零件长度尺寸:L1 = 100.000mm,L2 = 100.005mm,L3 = 100.008mm。
(2)零件宽度尺寸:W1 = 20.000mm,W2 = 20.005mm,W3 = 20.008mm。
精密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精密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处理在现代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精密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物理量的准确数值,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然界的规律。
然而,任何一项测量都无法完全避免误差的存在。
误差对精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误差的分析与处理是精密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误差的来源误差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人为操作等。
在环境条件方面,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会对测量设备产生影响,从而引入误差。
而仪器设备本身的制造工艺和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同时,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等也是误差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固有的原因引起的,它们在多次测量中表现出一致的偏差,不受环境条件和操作方式的影响。
系统误差的存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值。
常见的系统误差包括仪器偏差、传感器非线性、装置移位等。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校正仪器、调整环境条件或者采用更精密的仪器设备等手段进行处理。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未知因素引起的,它们在多次测量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分散分布。
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来降低其影响。
常见的随机误差包括个体差异、测量读数的不确定度等。
为了处理随机误差,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三、误差的分析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1. 系统误差的分析针对系统误差,我们需要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可以通过校准、验收测试等方法来确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特性。
同时,还需关注系统误差的来源,以便通过改进设备和操作方式来减小其影响。
2. 随机误差的分析随机误差的分析需要借助统计学方法。
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015年最新)讲解
实验一 正弦尺测莫氏锥度一、实验目的熟悉正弦尺测量锥体塞规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正弦尺测莫氏锥度。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正弦尺、莫氏锥度、千分表(表架)、量块。
四、测量原理图2-1 测量示意图根据锥体量规的标号,可从手册中查出相应的锥度αtg K 2=,则αsin 可以求出。
为了使锥体塞规装到正弦尺上后,其母线平行于基面——平板,故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可由下式计算:α2sin ⨯=L h式中L 为正弦尺二圆柱轴心线间距离。
实际上工件的锥度K 可通过查表查出,从αtg K 2=中导出2442sin K K+=α,则量块组高度h 按下式直接计算。
244KLKh +=仪器说明:L=100mm(200mm) B-宽面式(窄面式)五、实验步骤1. 根据被测锥度塞规的公称锥角2α及正弦尺柱中心距L ,由 h=Lsin 2α计算量块组的尺寸,并组合好量块,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本实验选用4号塞规,查表得2α=2°58’ 31’’=2.9753°,则h=Lsin 2α=100*sin2.9753°=5.19 mm ,选用4+1.19的量块组合。
2. 将圆锥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面上(应使圆锥塞规轴线垂直于正弦尺的圆柱轴线),选取a 、b 两测量点,这里a 、b 两点的固定距离用一个宽度l =10 mm 的量块保证。
3. 用带架千分表测出a 、b 两点高度差H ∆。
在被测圆锥塞规素线上距离l 的a 、b 两点进行测量和读数,将指示表在第一参考点处前后推移,记下最大读数。
测量的指示表的测头应先压缩1~2 mm 。
重复15次,取平均值。
4. 按lHK ∆=∆算出锥体误差,再根据查表所得K ∆来判断适用性。
六、实验记录在试验过成中记录的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莫式锥度测量数据表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a 点0.904 0.896 0.897 0.905 0.906 0.903 0.904 0.902 0.906 0.903 b 点 0.934 0.936 0.941 0.943 0.944 0.938 0.941 0.941 0.943 0.940 序号11 12 13 14 15 a 点0.904 0.903 0.899 0.901 0.900 b 点0.9380.9440.9360.9370.936七、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1.在a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15组数求平均值:0.00430.0040.0030.0050.00620.00330.0020.0010.0010.9000.9022()15mm ⨯+-+-++⨯+⨯++-++=()()()在b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十组数求平均值:0.0340.03630.04130.04320.04420.03820.0400.0370.9000.9395()15mm +⨯+⨯+⨯+⨯+⨯+++=2. a 、b 两点高差为:0.93950.90220.0373()mm -=。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位置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位置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
二、实验原理位置误差是指零件或产品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之间的偏差。
在生产过程中,位置误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机床精度、工件定位、操作人员技能等。
通过测量位置误差,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千分尺、量块、标准件、待测工件等。
2.将待测工件放置在量块上,保证工件与量块平行。
3.使用千分尺测量待测工件的实际位置,记录数据。
4.将实际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位置误差。
5.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6.重复以上步骤,对多个工件进行测量。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工件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中,工件1和工件3的位置误差为+10μm和+20μm,表现为正向误差;工件2和工件5的位置误差为-10μm和-20μm,表现为负向误差;工件4的位置误差为+30μm。
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向误差可能与机床精度、操作人员技能等因素有关;负向误差可能与工件定位、装夹等因素有关;而工件4的误差较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提高机床精度、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优化工件定位和装夹方式等。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了位置误差,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位置误差,这些误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提高机床精度、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优化工件定位和装夹方式等。
同时,对于大批量生产而言,可以考虑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来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误差处理的实验报告
误差处理的实验报告误差处理的实验报告引言:误差是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实验条件的变化、人为操作的不准确等等。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准确地处理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讨论误差的产生原因、常见的误差类型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处理。
一、误差的产生原因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数字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限制了它们的测量精度。
2. 环境误差:实验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
3. 人为误差:实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不规范等因素都可能引入误差。
二、常见的误差类型1. 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其影响。
2.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或操作的固有偏差,导致实验结果整体上偏离真实值。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改进操作方法等方式来减小。
3. 人为误差:由于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
人为误差可以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来降低。
三、误差处理方法1. 确定误差的类型和大小: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判断误差的类型和大小,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 误差传递分析:当实验结果依赖于多个测量值时,需要进行误差传递分析,以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3. 误差补偿和校正:对于已知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补偿和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例如,对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温度补偿方法来校正结果。
4. 误差优化设计: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如重复测量、交叉验证等,来降低误差的影响。
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误差是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来减小其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仪器的选择和校准、规范操作、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方面,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分析报告 形位公差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作者:————————————————————————————————日期:2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 测点序号0 1 2 3 4 5 6 7 计算值图纸值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零件有关位置误差的含义和基准的体现方法。
2. 掌握有关通用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用量具齿轮跳动检查仪、平板、千分表、百分表、千分表架、V型块、直角尺、钢板尺等三、实验内容及说明1、平行度误差的测。
连杆小孔轴线对大孔轴线的平行度1)连杆孔的平行度要求如图1-15所示2)测量方法如图1-16所示平行度误差为将零件转位使之处于图中0度位置,使两心轴中心与平板等高,然后在测出0度位置的平行度误差。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2. 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十字头孔轴线对孔轴线以及对侧面B的垂直度要求,如图1-17所示。
1)轴线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如图1-18所示。
将测量表架安装在基准孔心轴上部,在距离为L2两端用千分表测得读数分别为M1,M2,则该零件轴线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为:2) 轴线对侧面B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如图1-19所示。
被测孔轴线用心轴模拟,先将心轴穿入零件被测孔,以零件顶面为支撑面,放在三个千斤顶上。
再用一直角尺,使其一面放在平板上,另一面与基准面B靠拢,同时调节千斤顶使其与基准面贴合为止,这说明基准面B与平板垂直。
然后用千分表分别测出图中L2长度两端读数M1,M2,则垂直度误差为根据以上结果,判断两项垂直度要求是否合格3. 圆跳动误差的测量被测零件圆跳动公差要求如图1-23所示,其测量方法如图1-24所示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将工件旋转一周,记下千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
共测三个截面,取其中最大跳动量作为该表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值,并判断该指标是否合格2)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分别在端面靠近最大直径处和较小直径处测量,每测一处,转动工件一转,读取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差,取其较大者作为该端面的圆跳动误差值图1-15图1-16图1-17图1-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数据分析1. 单位(mm)实验内容L1L21L22L2M1M2F允许值是否合格孔轴线平行度0度位置36.262.059.0157.2 1.191 1.1950.000920.25合格孔轴线平行度90度位置36.279.578.5194.2 1.981 2.4650.09020.1合格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93.860.060.0213.80.7100.5260.08070.06不合格孔轴线与孔轴线垂直度93.878.077.8249.60.8390.8890.01880.06合格图1-19图1-23图1-242. 单位(µm )3. 单位(µm )五、思考题1. 求垂直度、平行度误差时为什么要有L1/L2,L1、L2分别指什么?L2指被测心轴长度;L1指被测工件孔的长度。
精密测量实验技术的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
精密测量实验技术的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测量实验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任何一个实验都难免存在误差,而这些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因此,误差分析与修正成为精密测量实验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来讨论误差的来源。
在实验过程中,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固有偏差,可能由于仪器不精密、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原因产生。
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实验者操作不精细或者测量仪器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其结果是实验数据的离散度。
了解误差来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误差分析和修正的方法。
首先是误差分析,它是测量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有残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其中,残差分析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实验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实验误差。
方差分析则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将各种误差进行分析,并计算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而回归分析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误差与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研究误差的特性。
然后,我们来聊聊误差修正。
误差修正是指通过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减小或者消除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误差修正方法包括校准、补偿和抗干扰等。
在实验前,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对于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其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实验设计和仪器选用时考虑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方案,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析与修正的关键在于准确度和重复性。
准确度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重复性则是指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度。
为了提高准确度,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实验的背景知识,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误差分析与修正的合理性。
对于某些实验,误差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精密测量实验报告
精密测量实验报告精密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精密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精确测量物理量,我们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密测量的方法,对某一特定物理量进行测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某一特定物理量,并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精密测量的技术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并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精密测量仪器,并采用了适当的实验方法。
首先,我们校准了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然后,我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测量,并记录了测量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环境条件的控制,以减小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计算了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计算了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
然后,我们使用统计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得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讨论与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某一特定物理量,并评估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这些误差和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仪器的精度限制、实验操作的技巧、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精密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精密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通过不断提高测量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形位公差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深入理解形位公差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对机械零件精度的评估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测量形位公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标准的对比,确定实际零件与理想形状或位置的偏差。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综合测量法。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三坐标测量机2、游标卡尺3、千分尺4、百分表5、平板6、直角尺7、芯轴8、量块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清洁测量工具和被测零件,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直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的被测轴类零件。
将零件放置在平板上,使用百分表沿着轴线方向移动,测量轴表面的直线度偏差。
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直线度误差。
3、平面度的测量选取一块平板零件作为被测对象。
用千分尺在平板的不同位置测量厚度,通过比较各点的厚度差值来评估平面度。
4、圆度的测量选择一个圆柱零件。
使用游标卡尺在不同的截面位置测量直径,计算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圆度误差。
5、圆柱度的测量对于同一圆柱零件,在多个截面测量直径和轴的直线度。
综合分析数据,得出圆柱度误差。
6、平行度的测量准备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零件。
将百分表固定在一个基准平面上,表头接触另一个被测平面,移动表头,测量平行度偏差。
7、垂直度的测量选取一个轴和一个平面作为被测对象。
用直角尺和百分表配合测量轴与平面的垂直度。
8、同轴度的测量对于具有同轴要求的轴类零件,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各轴段的轴心坐标,计算同轴度误差。
9、对称度的测量以一个具有对称结构的零件为例,使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对称部位的尺寸差异,评估对称度。
精密测量实验报告
精密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精密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测量结果,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精密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字多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性量的仪器。
2.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和测量纳米级微观结构的仪器。
3.计时器:用于测量时间的仪器。
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实验样品:选择需要进行精密测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例如清洁、调整尺寸等。
2.测量样品:使用合适的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3.分析测量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4.评估测量精度: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评估所得测量结果的精度,并讨论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测量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标准电阻进行精密测量。
使用数字多用表进行测量,并进行了多次重复测量,得到以下结果:测量次数电阻值(Ω)1 100.232 100.213 100.254 100.245 100.22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而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overline{X} = \\frac{\\Sigma X_i}{n} $$其中,$\\overline{X}$ 表示平均值,X i表示第i次测量结果,n表示测量次数。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 \\sqrt{\\frac{\\Sigma (X_i - \\overline{X})^2}{n - 1}} $$其中,S表示标准差。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数值:平均值 $\\overline{X} = \\frac{100.23 + 100.21 + 100.25 + 100.24 + 100.22}{5} = 100.23$标准差 $S = \\sqrt{\\frac{(100.23 - 100.23)^2 + (100.21 - 100.23)^2 + (100.25 - 100.23)^2 + (100.24 - 100.23)^2 + (100.22 - 100.23)^2}{4}} ≈ 0.014$评估测量精度通过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到了平均值和标准差。
精度测量实验报告
精度测量实验报告精度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精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测量物体的精确尺寸、形状或特性,我们可以评估其质量、性能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精度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精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误差的分析和数据处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将验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并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数字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量规:用于测量物体的直径、内径等。
3. 显微镜: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尺寸。
4.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5. 实验样品: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三、实验步骤1. 预热测量仪器:打开电子天平和显微镜,等待其稳定工作。
2. 校准测量仪器:使用已知质量和尺寸的物体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3. 测量样品的质量:将样品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记录其质量,并注意读数的稳定性。
4. 测量样品的尺寸:使用数字卡尺或量规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记录测量结果。
5. 测量样品的直径:使用量规测量样品的直径,记录测量结果。
6. 测量样品的微小尺寸:使用显微镜测量样品的微小尺寸,如颗粒的直径等,记录测量结果。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计算平均值:将多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2. 计算标准偏差:通过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评估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分析误差来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
4. 讨论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测量,我们得出了它们的质量、尺寸和微小特性的数据。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已知值或其他测量方法的结果相符合,证明了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计算标准偏差,我们评估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精密检测实验报告
精密检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精密检测摘要:本实验通过精密检测的方法,对待测物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了精密仪器和技术,对待测物品进行了各项指标的测量。
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精密检测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够为待测物品的品质和性能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引言:精密检测是一种基于科学原理和先进技术的检测方法。
它能够对待测物品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测量,从而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密检测的方法,对待测物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仪器:精密测量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等;2. 待测物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待测物品;3.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要求,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精密仪器和技术对待测物品进行了各项指标的测量。
例如,我们使用电子天平对待测药品的质量进行了准确的测量,使用显微镜对待测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待测物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测量结果,我们确定待测物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没有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
这说明待测物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 待测物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良好: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待测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都十分良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或瑕疵。
这表明待测物品的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都经过了严格的控制和筛选,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待测物品的其他指标: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我们还对待测物品的其他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例如,我们对待测电路板的电阻、电容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发现其数值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说明电路板的性能良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采用了精密检测的方法,对待测物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
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零件有关位置误差的含义和基准的体现方法。
2. 掌握有关通用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用量具齿轮跳动检查仪、平板、千分表、百分表、千分表架、V型块、直角尺、钢板尺等三、实验内容及说明1、平行度误差的测。
连杆小孔轴线对大孔轴线的平行度1)连杆孔的平行度要求如图1-15所示2)测量方法如图1-16所示平行度误差为将零件转位使之处于图中0度位置,使两心轴中心与平板等高,然后在测出0度位置的平行度误差。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2. 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十字头孔轴线对孔轴线以及对侧面B的垂直度要求,如图1-17所示。
1)轴线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如图1-18所示。
将测量表架安装在基准孔心轴上部,在距离为L2两端用千分表测得读数分别为M1,M2,则该零件轴线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为:2) 轴线对侧面B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如图1-19所示。
被测孔轴线用心轴模拟,先将心轴穿入零件被测孔,以零件顶面为支撑面,放在三个千斤顶上。
再用一直角尺,使其一面放在平板上,另一面与基准面B靠拢,同时调节千斤顶使其与基准面贴合为止,这说明基准面B与平板垂直。
然后用千分表分别测出图中L2长度两端读数M1,M2,则垂直度误差为根据以上结果,判断两项垂直度要求是否合格3. 圆跳动误差的测量被测零件圆跳动公差要求如图1-23所示,其测量方法如图1-24所示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将工件旋转一周,记下千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
共测三个截面,取其中最大跳动量作为该表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值,并判断该指标是否合格2)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分别在端面靠近最大直径处和较小直径处测量,每测一处,转动工件一转,读取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差,取其较大者作为该端面的圆跳动误差值图1-15图1-16图1-17图1-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数据分析1. 单位(mm)实验内容L1L21L22L2M1M2F允许值是否合格孔轴线平行度0度位置36.262.059.0157.2 1.191 1.1950.000920.25合格孔轴线平行度90度位置36.279.578.5194.2 1.981 2.4650.09020.1合格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93.860.060.0213.80.7100.5260.08070.06不合格孔轴线与孔轴线垂直度93.878.077.8249.60.8390.8890.01880.06合格图1-19图1-23图1-242. 单位(µm )3. 单位(µm )五、思考题1. 求垂直度、平行度误差时为什么要有L1/L2,L1、L2分别指什么?L2指被测心轴长度;L1指被测工件孔的长度。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形位公差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法)精度高。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精密校准实训总结报告范文
一、引言精密校准实训是机械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精密仪器的校准方法、校准流程及校准误差分析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精密校准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熟悉精密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精密仪器的校准流程和校准方法;(3)提高学生对精密仪器校准误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意义(1)为今后从事精密仪器校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4)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1)精密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2)精密仪器的校准流程和校准方法;(3)校准误差的分析和解决;(4)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对精密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了解了各种精密仪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实践操作: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我们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操作了各种精密仪器,如万能表、示波器、频率计等。
(3)校准流程:我们学习了精密仪器的校准流程,包括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校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校准后的数据处理等。
(4)误差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误差问题,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我们学会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团队协作和沟通: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校准任务,互相配合、互相学习。
同时,我们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解决了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成果(1)掌握了精密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了精密仪器的校准流程和校准方法;(3)提高了对精密仪器校准误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2)学会了如何分析误差、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3)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正弦尺测莫氏锥度一、实验目的熟悉正弦尺测量锥体塞规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正弦尺测莫氏锥度。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正弦尺、莫氏锥度、千分表(表架)、量块。
四、测量原理图2-1 测量示意图根据锥体量规的标号,可从手册中查出相应的锥度αtg K 2=,则αsin 可以求出。
为了使锥体塞规装到正弦尺上后,其母线平行于基面——平板,故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可由下式计算:α2sin ⨯=L h式中L 为正弦尺二圆柱轴心线间距离。
实际上工件的锥度K 可通过查表查出,从αtg K 2=中导出2442sin K K+=α,则量块组高度h 按下式直接计算。
244KLKh +=仪器说明:L=100mm(200mm) B-宽面式(窄面式)五、实验步骤1. 根据被测锥度塞规的公称锥角2α及正弦尺柱中心距L ,由 h=Lsin 2α计算量块组的尺寸,并组合好量块,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本实验选用4号塞规,查表得2α=2°58’ 31’’=2.9753°,则h=Lsin 2α=100*sin2.9753°=5.19 mm ,选用4+1.19的量块组合。
2. 将圆锥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面上(应使圆锥塞规轴线垂直于正弦尺的圆柱轴线),选取a 、b 两测量点,这里a 、b 两点的固定距离用一个宽度l =10 mm 的量块保证。
3. 用带架千分表测出a 、b 两点高度差H ∆。
在被测圆锥塞规素线上距离l 的a 、b 两点进行测量和读数,将指示表在第一参考点处前后推移,记下最大读数。
测量的指示表的测头应先压缩1~2 mm 。
重复15次,取平均值。
4. 按lHK ∆=∆算出锥体误差,再根据查表所得K ∆来判断适用性。
六、实验记录在试验过成中记录的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莫式锥度测量数据表七、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1.在a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15组数求平均值:0.00430.0040.0030.0050.00620.00330.0020.0010.0010.9000.9022()15mm ⨯+-+-++⨯+⨯++-++=()()()在b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十组数求平均值:0.0340.03630.04130.04320.04420.03820.0400.0370.9000.9395()15mm +⨯+⨯+⨯+⨯+⨯+++=2. a 、b 两点高差为:0.93950.90220.0373()mm -=。
所以椎体误差为()30.03732 3.731010H K l -∆∆=∆===⨯α(弧度) 实验二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1500⨯500平板的平面度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加深对平面度定义的理解。
3. 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平板平面度方法及测量数据处理。
4. 掌握平面度的判定标准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平板平面度误差。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合像水平仪,标准平面平板、桥板。
四、测量原理1. 合像水平仪的使用原理1-底板;2-杠杆;3-支承;4-壳体;5-支承架;6-放大镜;7-棱镜;8-水准器;9-微分筒;10-测微螺杆;11-放大镜;12-刻线尺图1-1 合像水平仪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角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
合像水平仪的结构见图1-1,它的水准器8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
气泡在管中停住时,气泡的位置必然垂直于重力方向。
就是说,当水平仪倾斜时,气泡本身并不倾斜,而始终保持水平位置。
利用这个原理,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用,便能测出实际被测直线上相距一个桥板跨距的两点间高度差,如图1-2所示。
I-桥板;Ⅱ-水平仪;Ⅲ-实际被测直线;L-桥板跨距;0,1,2,…,n-测点序号图1-2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时的示意图在水准器玻璃管管长的中部,从气泡的边缘开始向两端对称地按弧度值(mm/m)刻有若干条等距刻线。
水平仪的分度值i用[角]秒和mm/m表示。
合像水平仪的分度值为2",该角度相当于在1m长度上,对边高0.01mm的角度,这时分度值也用0.01mm/m 或0.01/1000表示。
测量时,合像水平仪水准器8中的气泡两端经棱镜7反射的两半像从放大镜6观察。
当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无高度差时,水准器8处于水平位置。
则气泡在水准器8的中央,位于棱镜7两边的对称位置上,因此从放大镜6看到的两半像相合(如图1—3(a)所示)。
如果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有高度差,则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α,因此,气泡不在水准器8的中央,从放大镜6看到的两半像是错开的(如图1—3(b)所示),产生偏移量△。
(a)相合 (b)错开图1-3 气泡的两半像为了确定气泡偏移量A的数值,转动测微螺杆10使水准器8倾斜一个角度α,以使气泡返回到棱镜7两边的对称位置上。
从放大镜中观察到气泡的两半像恢复成图1-3(a)所示相合的两半像。
偏移量A先从放大镜11由刻线尺12读数,它反映测微螺杆10转动的整圈数;再从测微螺杆手轮9(微分筒)的分度盘读数(该盘每格为刻线尺一格的百分之一);它是螺杆10转动不足一圈的细分读数。
读数取值的正负由测微螺杆手轮9指明。
2.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平面度公差用以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并规定,理想形状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常见的平面度测量方法有用指示表测量、用光学平晶测量平面度、用水平仪测量平面度及用自准仪和反射镜测量平面度误差。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平面度测值,应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按一定的评定准则处理结果。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1. 最小包容区域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要素时,实现至少四点或三点接触。
且具有下列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包容区域,其平面度误差值最小。
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方法有下列三种形式,分别如图1-4(a)、1-4(b)、1-4(c)所示图1-4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2. 三角形法是以通过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建立一个基准平面,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实测时,可以在被测表面上找到3个等高点,并且调到零。
在被测表面上按点测量,与三角形基准平面相距最远的最高和最低点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
3.对角线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面即为基准平面。
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五、实验步骤1. 量出被测表面总长,确定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节距),按节距L调整桥板的两圆柱中心距。
2.将合象水平仪放于桥板上,然后将桥板依次放在各节距的位置。
每放一个节距后,要旋转微分筒合象,使放大镜中出现如下图b所示的情况,此时即可进行读数。
先在放大镜处读数,它是反映螺杆的旋转圈数;微分筒(标有+、-旋转方向)的读数则是螺杆10旋转一圈(100格)的细分读数;如此顺测(从首点至终点)、回测(由终点至首点)各一次。
回测时桥板不能调头。
各测点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数据。
必须注意,如某测点两次读数相差较大,说明测量情况不正常,应检查原因并加以消除后重测,测量位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
图1-5 测量位置示意图六、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如表1-1所示。
其中测量桥距为:L=25.00cm表1-1 平面度测量数据表桥段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数值-0.855 -0.825 1.025 1.025 1.025 0.980 0.905 0.890 0.235桥段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数值0.240 -1.295 -1.245 -1.255 -1.200 -1.210 -1.180 0.755 0.690桥段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4-25 25-26 26-27 27-28数值0.710 0.640 0.640 0.640 0.275 0.265 -1.140 -1.210 -1.130桥段28-29 29-30 30-31 31-32 32-1数值-1.055 -1.070 -1.050 0.665 0.750由桥距:250mm,分度值:0.01/1000mm计算得相对高差H=0.01/1000mm*250*数值,则各测量点间相对高差如表1-2所示。
表1-2 处理后的数据记录表桥段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H -0.00214 -0.00206 0.002563 0.002563 0.002563 0.00245 0.002263 0.002225 0.000588 桥段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H 0.0006 -0.00324 -0.00311 -0.00314 -0.003 -0.00303 -0.00295 0.001888 0.001725 桥段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4-25 25-26 26-27 27-28 H 0.001775 0.0016 0.0016 0.0016 0.000688 0.000663 -0.00285 -0.00303 -1.130 桥段28-29 29-30 30-31 31-32 32-1H -0.00264 -0.00268 -0.00263 0.001663 0.001875七、数据处理及分析本次试验采用最小包容区域法来计算测量平板的平面度,根据表1-2中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数据的处理计算,程序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按照测量顺序图,各个点坐标为:y = [0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50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0 1262.83 1025.66 788.49 551.32 314.146 76.975 1262.83 1025.66 788.49 314.146 76.975 76.975]';z = [0 -0.00214 -0.00420 -0.001637 0.000926 0.003408 0.005938 0.0082 0.010425 0.011013 0.011613 0.008375 0.005263 0.002125 -0.0088 -0.0039 0.005938 0.002988 0.004876 0.006601 0.008376 0.009976 0.012025 0.012713 0.013375 0.0075 0.004675 0.001875]';x = [0 0 0 0 0 0 0 25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50 79.57 158.11 237.17 316.23 395.285 500 500 395.285 316.23 158.11 79.59 250]'; 单位mm其中长为y,宽为x,起伏为z用matlab处理数据,代码如下:y = [0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50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0 1262.83 1025.66 788.49 551.32 314.146 76.975 1262.83 1025.66 788.49 314.146 76.975 76.975]';z = [0 -0.00214 -0.00420 -0.001637 0.000926 0.003408 0.005938 0.0082 0.010425 0.011013 0.011613 0.008375 0.005263 0.002125 -0.0088 -0.0039 0.005938 0.002988 0.004876 0.006601 0.008376 0.009976 0.012025 0.012713 0.013375 0.0075 0.004675 0.001875]';x = [0 0 0 0 0 0 0 25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50 79.57 158.11 237.17 316.23 395.285 500 500 395.285 316.23 158.11 79.59 250]';scatter3(x,y,z,'filled')hold onX = [ones(28,1) x y];b = regress(z,X)xfit = min(x):1:max(x);yfit = min(y):10:max(y);[XFIT,YFIT]= meshgrid (xfit,yfit);ZFIT = b(1) + b(2) * XFIT + b(3) * YFIT;mesh (XFIT,YFIT,ZFIT)结果:b =-0.00251020.000000030.00000004则平面方程为:0.00000003x+0.0000004y+z=-0.0025102然后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For i=1:1:28D=(b(2)*x(i)+b(3)*y(i)+1*z(i)+b(1))/sqrt(b(2)^2+b(3)^2+1^2)End得出结果如下-0.0025 -0.0032 -0.0039 0.00018 0.0041 0.008 0.012 0.0175 0.023 0.022 0.0213 0.0167 0.0121 0.0076 -0.0034 0.0117 0.0084 0.0100 0.0114 0.0128 0.0144 0.0233 0.0212 0.0195 0.0088 0.0036 0.003可以得出Dmax=0.023 mm,Dmin=-0.034 mm因此平面度:Dmax-Dmin=0.057 mm=57 um精密形位误差实验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二正弦尺测莫式锥度实验三准直管测导轨直线度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应用自准平行光管测量导轨直线度的原理和方法2. 加深对导轨直线度的理解二、实验内容用自准平行光管测量导轨直线度三、试验装置自准平行光管一套、导轨一根、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