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再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查重点:1、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掌握: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掌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假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体系;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技术;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演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1、遗传的特征和胎期环境的影响;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含义;3、儿童社会化的特点;4、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6、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7、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一般掌握:1、遗传传递;2、遗传的影响力;3、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5、儿童对成人的影响;第三章学习的准备重点掌握:1、学习准备的性质;2、学习准备中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关系;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重点掌握:1、学习的性质和含义;2、学习的类型;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上)重点掌握:1、知觉的性质;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3、记忆的性质及系统;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5、思维的含义及其性质;6、促进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知觉加工理论;2、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3、语言与言语;4、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5、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旳对象、范畴和意义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旳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旳基本心理学规律旳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协助学生学习旳科学。
属于应用心理学旳范畴。
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旳对象要注意四点: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旳学科,它要遵循科学旳所有规律,具有科学学科应具有旳规定。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学与教旳问题,重要研究学校情境中旳学与教;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旳学与教涉及知识、技能旳学与教及其随着这一过程旳有关能力旳发展,也波及学生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旳学习。
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旳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旳研究范畴学校教育心理学旳研究范畴涉及:1.对学校教育现象旳心理学结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旳结识)2.学习旳基本理论(揭示学习旳实质和学习过程);3.多种类型旳学习;4.学习旳迁移、保持和遗忘;5.影响学习旳重要心理因素(如学习旳动机和爱好、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旳个别差别);6.学习过程及其成果旳测量和评估等。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旳焦点是学校中特别是课堂上所发生旳学习事件。
三、学校教育心理学旳意义1.增长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旳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旳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旳理论和措施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一、短暂旳历史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觉得19世纪末美国威廉·詹姆士旳《对教师旳对话》是开始。
二、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19--20世纪代)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小朋友心理学。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体系庞杂无真正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重要在美苏)代表人物如下:A 布卢姆:1956《教育目旳分类》,1976《人类旳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旳理论。
教育心理专题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专题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2、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系列。
比如,霍尔的代表性观点是“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3、细胞分裂的类型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4、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色体。
女性的性染色体标记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标记XY。
5、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6、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
说名在遗传和环境都正常的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互补的。
7、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8、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生来就是一块“白板”。
9、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法”教学,及“学科基本结构”思想。
10、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机制。
11、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及最近发展区概念。
1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布鲁纳3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动作表征,影像表征,符号表征。
1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提供了有关依恋之实质的决定性实验。
15、安斯沃斯等人发明了一种叫做“陌生情景”的实验程序。
16、皮亚杰发明了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则发展为“两难故事法。
”17、关于依恋的类型,主要有: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又名反抗型、紊乱型。
18、同伴交往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亲子交往的特点是亲爱的依附。
19、儿童游戏的3种类型: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20、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一个实验表明如何形成了同伴群体。
21、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巴甫洛夫的研究。
23、非语言的条件刺激为第一信号,语言是第二信号。
2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条件性情绪反应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全部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①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②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③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
④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③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性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的学习历程。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③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成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经验。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简要分析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考前复习资料完整版
32、课堂管理原则有哪些?1课堂管理应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应对2. 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应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应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施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态度5.教师要尽量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不良影响33、怎样促进知识的理解?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务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8.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区别指导34、人本主义教学目标有哪些?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加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35、如何防止遗忘?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6.记忆术36、怎样对待非正式群体?1. 第一,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第二,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任务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3.第三,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撤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方式方法。
37、简述教学中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已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理智和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38、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C.华生D.霍尔1、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
(D)A、WWB、WwC、WwD、ww2、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A、动作表征B、映象表征C、命题表征D、符号表征3、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茨基D、巴莆洛夫4、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C)的问题。
A、条件性免疫反应B、条件性味觉厌恶C、条件性情绪反应D、系统脱敏5、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6、(B)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A、柯勒B、廷克利泡夫C、托尔曼D、班杜拉7、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A、图式B、命题C、意象D、产生式8、“男”和“女”属于(A)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9、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A、最小基本行为目标B、行为发展目标C、非行为发展目标D、以上都不是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D)好A、信度B、表面效度C、内容效度D、一致性效度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A)16B)17C)18D)19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C)华生D)霍尔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染色体。
A、23对B、46条C、23条D、46条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A、同化B、顺应C、适应D、平衡3、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C、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D、社会性观点采择阶段5、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A)的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托尔曼6、“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A)。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碧绿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7、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C、柯勒D、廷克利泡夫8、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9、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获得新命题B、即或已有命题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10、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1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12、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B)人口。
A、13.59%B、34.13%C、50%D、68.26%二、填空题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4、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5、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6、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7、下图的A表示短视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8、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9、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0、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11、SD过S是标准差的缩写。
12、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1、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2、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3、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的力量大。
4、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5、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6、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而一致性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判断。
7.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8.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会交往)×认知发展9.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10.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11.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递和(灵活)。
12.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前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13.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14.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三、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环境:环境是指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之总称。
2、条件刺激的泛化: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虞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3、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的形成是指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4、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饿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即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5、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精品文档2.遗传: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相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环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找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的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2.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
在一个为期7天的消退过程中,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次试验的唾液分泌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消退。
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现每后一天的第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3.分化:分化就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作出精确的反应。
4.条件剌激的泛化: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5.效果律:效果率是指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6.强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7.惩罚:是指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8.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9.替代学习:是指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10.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形成的预料。
1.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3.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