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审批稿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

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施工合同段:MSSG-1 编号:致:华南铁路建设监理公司梅汕铁路___ MSJL-1监理站我单位根据承包合同的约定已编制完成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承包单位(章)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梅汕铁路先期开工段项目部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华南铁路建设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注: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3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 1份。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MSSG-1标段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中国电建POWERCHINA批准: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编写:_______________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梅汕铁路先期开工段项目部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1)2. 编制范围 (1)3. 工程概况 (1)3.1 隧道概况 ..............................3.3 工程地质 (2)4. 施工现场布置 (5)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施工方案 ................... 错误! 未定义书签6.2 施工准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6.3 施工工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6.4 施工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3.2 气象资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施工运输便道4.2 施工用水 ....4.3 施工用电 ....4.4 砼拌和站 .... 4.5 钢构加工厂5. 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施工工期 ....................5.2 工期保证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7. 施工设备及人员配备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劳动力组织计划 ..................7.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7.3 主要测量设备的配置 . ...............8. 质量保证措施 ...................8.1 质量目标 .................... 8.2 质量保证体系 ..................8.3 质量管理制度 ..................8.4 质量控制措施 ..................8.5 应急措施 ....................9. 安全保证措施 ...................9.1 安全施工控制目标 . ...............9.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9.3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 ...............9.4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 . ...............9.5 安全风险源分析及控制措施 ..........10. 文明施工措施 ..................11. 环境保护措施 ..................11.1 环境保护目标 .................11.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 ..............11.3 环境保护措施 .................12.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1. 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2)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 DK67+500- DK75+10C 段站前工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程MSS G 1标段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Q/CR9218-2015);(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 TB10601-2009);( 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6)、“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 2010]120 号文;( 7)、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工程状态和可操作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17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
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正式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1.高效、适用原则 (1)2.安全原则 (1)3.符合本单位技术水平的原则 (1)三.适用范围 (1)四.工程概况 (2)1.隧道概况 (2)2.施工存在的风险 (2)3.监控量测目的 (2)4.监控量测手段 (3)五.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3)1.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 (3)2.监控量测程序和项目 (4)3.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 (5)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8)六.无尺渐测现场应用 (10)七.监控量测工作制度 (11)八、应急预案 (12)1.成立应急小组 (12)2.应急响应 (13)九附件 (15)表A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15)表B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 (17)表C拱顶下沉量记录表 (18)表D地表沉降观测原始记录表 (19)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5)《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J721-2007)二.编制原则1.高效、适用原则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
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本方案的高效运行,能确保预报质量并有效的指导施工,适合本工程所有隧道。
2.安全原则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优选.)

XXX隧道工程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1.工程概况1)项目简介本隧位于安顺至黄桶北区间安顺市幺铺镇境内,为单线隧道,全隧设计为10.5‰单面下坡,全隧位于半径R=1700m的右偏曲线上。
白旗屯二号隧道进口里程YDK4+785,出口里程YDK5+310,全长525米。
内轨顶面高程1344.549~1350.054m。
隧道进、出口接路基工程,最大埋深120米。
2)地形地貌线路位于云贵高原,属云贵高原剥蚀—溶蚀低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地貌,总体地势东低西高,地形起伏较大,沿线危岩落实较多。
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气象特征线路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降雨量季节性差异大,且雷暴强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在17.4℃,年平均降水量在1553.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在2447.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在1132.7毫米,年最大积雪厚度14厘米。
4)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
本工程隧道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软黏土及破残积层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中统关岭组第三段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泥灰岩。
5)地质构造隧道底层单斜,岩层较为平缓,覆盖层较薄,基岩大面积出露,在隧道右侧80~100m外发育有白旗屯逆断层,断层走向N70~80°E,倾向NW,倾角70~75°。
进口岩层产状为N40°W/5°W,主要节理产状为N35°W/90°、E--W/90°;出口岩层产状为N70°W/3°SW,主要节理产状为N20°E/90°、N70°E/90°。
6)水文地质特征本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详细]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2119abc76c66137ef061990.png)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八年七月十五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2.1、工程概况 (1)2.2、地质水文概况 (3)3、监控量测的目的 (6)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6)4、监控量测的意义 (7)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8)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8)5.2、职责 (8)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 (9)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10)6.1、监测项目 (10)6.2、量测频率 (10)7、监控量测方案 (11)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1)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2)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3)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4)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18)7.6、洞内、外观察 (19)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0)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5)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28)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30)8.1、净空变化量测 (30)8.2、拱顶下沉量测 (34)8.3、地表下沉量测 (34)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36)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6)9.2、位移控制基准 (38)9.3、量测结束标准 (39)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39)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9)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0)10.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43)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47)11.1、日报 (47)11.2、月(周)报 (47)11.3、专题报告 (48)11.4、监测总报告 (48)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49)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49)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51)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53)13.3、安全文明作业 (53)附表 (54)折多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3/T 2177-2015);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DB51/TB2243-2016)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9、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10、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施工,TJ1标段起止桩号:K0+000~K5+500,路线全长5500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隧道主洞4875米,平导1300米,路基及涵洞工程.路基工程:路基总长0.625公里,标准路基宽10米.涵洞工程:钢筋砼箱涵13.2米/1道,管段内主要结构物见下表(表1-1):表1-1 涵洞工程一览表表1-2 设计线路平曲线表主线表1-3 设计线路平曲线平导表1-4 设计线路竖曲线主线(单位:米)曲线要素变坡点 间距(米)纵坡 (%)半径 R(米)切线 T(米)外矢距 E(米)170 5.700 1 K0+170 3749.762 4500 61.875 0.425 400 2.950 2 K0+570 3761.562 55000.000 151.250 0.208 5640 2.400 3K6+2103896.99225000.000362.5002.6282130-0.5表1-5 设计线路竖曲线平导(单位:米)曲线要素变坡点 间距(米) 纵坡 (%) 半径 R(米) 切线 T(米)外矢距 E(米)170 5.700 1 PK0+170 3749.762 4500 61.875 0.425 400 2.950 2 PK0+570 3761.562 55000.000 151.250 0.208 5640 2.400 3 PK6+2103896.92225000.000362.5002.6282130-0.542.2、地质水文概况2.2.1地形地貌折多山隧道全长4875米,场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隧址区一般海拔标高3600~4600米,折多山顶峰海拔4862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区域地貌为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河谷分布有长条的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河谷一般呈“U ”字形.2.2.2气象和水文根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资料,折多山隧道段工程设计区域进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2℃.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出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8℃.气温垂直递减率0.43℃/100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0℃~6.6℃,年极端最低气温是-23.7℃.气温垂直变化与高寒气候特征明显.场区以折多山为分水岭将隧址区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位,场地地表水主要位于进口的发源于折多山的折多河及位于出口的兰泥巴河,为大渡河支流,折多河在光明以上总体流向为SE向,在光明汇入解放沟,总体流向转为EW向,至团结流向转为向北,在康定城于雅拉河汇合于瓦斯河,为隧道进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米,流量3~4米³/s,位于隧道出口的兰泥巴河整体向南流过场地,为出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2米,流量3米³/s,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于地表降水和折多山高山融雪水,向下游汇入大渡河.2.2.3岩层岩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地层区划属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金川雅江小区,属扬子地层区康定地层分区,除第四系外,地层中的岩石受构造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工作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米e)、崩积层(Q4c)、崩坡积层(Q4c+dl)、坡洪积层(Q4dl+pl)、泥石流堆积层(Q4sef)和第四系更新统(Q p fgl)冰水堆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如年各组(T3r1)、中统杂谷脑组(T2z)、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及断层构造岩.2.3地质构造及地震2.3.1地质构造隧址区地跨松潘-甘孜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印至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局.工程区区域构造上属于鲜河NW向构造带,以东属于龙门山NE向构造带,以南为川滇SN向构造带,以上三大构造带共同组成了中国西南著名的“Y”字形构造格局,又称“三岔裂谷系”.隧址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正处在这三岔口交接地带.对于本工程,鲜水河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北北西向断裂构成.鲜水河断裂带挽近期活动十分明显,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热泉分布比较多,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近代地震具有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断裂未来强震的复发将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3.2隧址区主要断层及特征据区域资料及本次调查,场区初步查明的主要断裂带有5条,分别为F15(金龙寺-磨子沟断裂)、F17(惠远寺-勒吉普断裂)、F17-1(惠远寺-勒吉普支断裂)、F18(二台子断裂)、F22(多尔金措-龙古断裂).2.3.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2015.10提交的《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隧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Ⅸ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根据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性特点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在工程场地周围大于150千米的区域划分出龙门山地震带、长江中游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和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包括13个地震构造区、共计232个潜在震源区;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求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3.表2-3 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根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并得到了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进口、出口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5%、2%和1%的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3、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制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将现场量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通过量测结果的信息反馈,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对其安全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通过量测积累数据来判定其受施工影响的程度,以决定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经验.4、监控量测的意义随着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通过这些隧道工程实践,推动了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还不够,还不能适应隧道工程发展的需要,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较低.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监控量测作为隧道施工的三大核心之一,可为评价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及了解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它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必不可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素描、隧道周边位移收敛和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以及其它一些选测项目的量测工作.通过隧道开挖目测围岩地质状况和实测的有关变位信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量测信息的反馈,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提供围岩收敛趋势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施工建议,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稳定程度,并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监控量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安全、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积累资料,其可以及时提供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信息,判断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实现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达到既能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在臧高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建设总指挥部的指挥下,监理单位的监督下,根据隧道风险等级和管理要求,项目部成立隧道监控量测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精测队负责实施.组长:王宝明副组长:杨金桥、周易组员(监控量测小组):李森、刘平、刘勇、王思怡领导小组设在项目部,精测队对口管理监控量测工作;工程部、安质部、分部经理和总工,负责对重大异常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时埋设观测标,进行观测,数据处理完成及时反馈现场,指导施工作业.5.2、职责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责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编制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并抓好具体落实.按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配合监理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根据预警等级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⑵组员(监控量测小组)职责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网络覆盖、监测仪器、传输工具、客户端管理等硬件配置的到位与正常使用.依照监控量测规范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量测工作,负责督促分部、架子队进行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安全评价等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编制月度监控量测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监控量测工作.负责在实施监控量测工作前,通知现场监理人员实施监理,并填写监控量测日志表,详细记录监控量测实施时各部位里程位置,工况环境及地质简明情况.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软件计算处理分析,在每个掌子面完成量测后实时计算处理,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建立管理台账和周报、月报分析制度,结合地质情况分析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预警后采取工程措施的效果,对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每日测量工作结束数据及时计算成果,立即运用软件对当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打印日报表,报送分部工程部,在洞口公示牌张贴监控量测日报.每周、月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齐全并按要求编制周报、月报,报项目部、监理站.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监测组根据量测工作的需要,及时提供设备计划,组织采购.加强监测小组量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标定,并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台帐.按照仪器使用管理规定,进行量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要求.投入主要仪器设备表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6.1、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判断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必测项目在本项目主洞和平导隧道施工中均需进行,选测项目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增设,具体内容如下:监测项目6.2、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一般每断面量测频率和周期见下表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测频率注: B—隧道开挖宽度.按位移速率确定的监测频率7、监控量测方案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地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根据设计要求或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严格实施.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埋点数量、位置、时间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测点应牢固,挂牌标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工程竣工后,监控量测资料要纳入竣工文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7.2.1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周边位移;③拱顶下沉;④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必测项目7.2.2选测项目包括:⑴钢架内力及外力; ⑵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⑶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⑷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⑸衬砌裂缝监测; ⑹锚杆轴力;⑺支护、衬砌内应力; ⑻围岩弹性波测试;⑼渗水压力、水流量; ⑽爆破震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7.2.3隧道地质及支护状况变化情况观察工作要求: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7.3.1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钢尺等.7.3.2监测实施方法测点布置如示意图.沉降变形观测点沿建筑角点、拐点布置,或沿建筑边墙线布置.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洞口地表下沉观测点布置示意图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准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米米,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米米,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7.3.3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则高差△H=H -h即为沉降值.7.3.4监测频率对于暗挖隧道施工,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B时(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2B时,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5B时,1次/2~3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7天.7.3.5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图、加速度曲线图.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在进行隧道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其量测的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离开挖面距离确定.7.4.1工作要求隧道量测断面的围岩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位移.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0米,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设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将测得的净空垂直位移来代替拱顶下沉量测.斜测线的设置有助于了解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净空位移量测的测线布置数量可参照下表.净空变化量量测线数7.4.2测量原理及方法⑴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收敛值是指已知两测点间在某一时间段内距离的改变量.设t1时刻观察值为R1,t2时刻观测值为R2,则收敛值∆u=R1-R2,此值除以时间差∆t=t2-t1,即为收敛速度,必须指出,前后两次观测时的量测方法相同,即收敛计悬挂方向相同,钢带尺张紧力调整过程相同,这样可以消除仪器悬挂,调整张力等系统读数,以利提高量测精度.全断面开挖时,通过测a线来判断水平收敛情况;上下台阶开挖时,下台阶开挖时,要增测d线,以确保下台阶施工的安全.⑵拱顶下沉量测①监测目的拱顶下沉监测值是反映地下工程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与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的反映.②沉降点埋设与测试沉降点埋设原则应以能反映结构安全为原则,并尽量与地表沉降测点相对应,以利于对比分析.拱顶下降的水准基点布设在洞内和洞外均可,要布设牢固,易于监测.在隧道开挖断面拱顶隧道中心处布置一个拱顶沉降观测点,该观测点采用Ф8钢筋弯成三角形,固定在待测点上.测点大小要适中,监测时用一把长度适宜的(长度依据隧道高度而定)钢卷尺,尺端连一个挂勾,可以挂在测点上.监测应在水准仪及挂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不得在测点和挂尺处有振动时进行监测;尽量选择在监测环境好时进行监测.③数据分析与处理对同一测点而言,拱顶沉降计算如下式:U=Ui-Ui-1式中:Ui——第i次监测高程;Ui-1——第i-1次监测高程;U——第i次沉降值;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进行反馈.测桩布置形式④监测断面布置间距的确定监测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量测断面开挖后的变形量,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相关条文规定,测点应距开挖面2米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值,各类围岩条件下的监测断面间距按以下要求布置.Ⅲ类围岩 20~50 米,本隧道取20米;Ⅳ类围岩 10~20 米,本隧道取10米;Ⅴ~Ⅵ类围岩 5~10 米, 本隧道取5米;⑤监测结论围岩遵循“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基本稳定”的变形规律,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合理有效的,具有可靠的安全度,可以将其作为永久支护.围岩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掌子面推进后30米内,而且主要是上台阶的开挖对位移变形影响较大,一般在开挖后的3d~10d内变形较大,20d以后趋于缓和,30d左右基本趋于稳定,因此应加强围岩变形监测,调整初期支护时间,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加快隧道的成洞进度.整理资料时,若发现拱顶及水平收敛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停止洞内开挖,对下部结构采取补强措施,如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加长、加密锚杆,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提前施作仰拱,提前施作二次衬砌等;使围岩在变形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7.5.1监测目的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的揭露,致使隧道周围的高压水体突然向隧道施工现场涌入.由于涌水发生的突然性和部位的不易判定性,致使其规模和动力特征很难预测,加之施工空间有限,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危害,造成围岩失稳,发生掩埋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使工程建设遭受严重损失,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也可能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短期或长期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地表出露水体水位进行监测,为摸清工程区域内地表及地下水体的特征提供基础资料.7.5.2监测点的确定原则及分布通过调查及现场踏勘,初步圈定了监测点,主要为自然出露地表的、且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泉井、水库等.对于隧道中线3千米以内的地表水源地,如果具备以下特征之一的均被列为监测点.a、靠地下水补给的天然泉、井、以及有泉水补给的水库;b、居民生活主要取水点;c、居民反映隧道修建已发生水量变化的点.7.5.3监测方法及频率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观测根据隧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观测采用堰测法(三角堰或梯形堰).在一般季节,非敏感地质段位,每周观测2~3次,丰水期、遇岩溶地质段。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TA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通霍铁路西哲里木至霍林河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合同段:编号: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通霍铁路西哲里木至云端段扩能改造工程云端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定:审批:中铁九局通霍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第五作业队二〇一〇年二月云端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一、隧道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通过监控量测所取得的数据,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围岩判定,可随时掌握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与效果,确保隧道工程安全与经济,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与仰拱的施作时间提供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二、监控量测流程:三、监控量测项目: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量测4、地表下沉量测5、初期支护表面裂缝情况观测、地表裂缝情况观测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组长:赵大军观测人员:潘季平、彭元平、陈勇数据处理:胡小健复核:唐朝松五、监控量测作业㈠洞内观察、地表下沉及位移量测洞内观察:(附在洞内量控监测资料内)1、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频次为1次/d,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只标注岩石名称、类型、天然容量、黏聚力)观察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
2、对已施工完的区段观察的频次为2次/d。
观察内容为喷射砼、锚杆、钢架等状况,洞外观察:(附在地表下沉资料内)3、观察项目: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
㈡地表下沉量测地表下沉及位移量测的测点与水平净空变化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沿隧道中线,从仰坡顶部开始,断面间距10m,同一断面布点7~11个,间距2~5m,以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的各个断面的测点下沉及位移为主控观测,量测频率和洞内变形观测的频率相同,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是一个封闭的道路系统,通常位于地下或山脉中,连接两个地点。
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其监控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监控隧道可以帮助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维护和改进。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隧道监控测量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和测量隧道的关键参数。
2. 监控设备2.1 摄像头为了实现对隧道的实时监控,我们建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状况和行人活动。
建议在出入口和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以获得最佳监控效果。
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光照下的良好表现,以确保清晰的图像质量。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隧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
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
这对于检测火灾或其他温度异常非常有用。
温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与监控系统实时通信。
2.3 烟雾传感器烟雾是隧道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装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并发出警报。
烟雾传感器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2.4 气体传感器隧道中的气体浓度是另一个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
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对隧道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安装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气体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3. 数据采集和存储为了实现对隧道的监控和测量,采集和存储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集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配备数据收集节点。
数据收集节点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展示隧道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
5. 报警系统隧道监控中的报警系统是一项关键功能。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范文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1. 简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量公路、铁路隧道等需要得到有效、可靠的监控。
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研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和注意事项。
2. 设计思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安全性一方面要考虑隧道本身的安全性,例如:灯光照明是否充足,是否存在液体渗漏等红外检测,另一方面要考虑车辆行驶安全,包括车辆的速度、方向控制、紧急制动、车辆距离识别等。
2.2 可靠性监控系统需要24小时全天候监控,因此,监控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长时间不间断监控的能力。
同时,监控系统也要保证真实性,采集的数据应当真实可靠,数据精度良好。
2.3 实时性监控系统需要具有实时性,及时反映隧道运行状态。
例如,车辆的拥堵情况、道路情况等一些必要的信息应该能够实时反映到监控中心。
3. 实施方案隧道内部需要布设一系列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3.1 照明传感器照明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的照明光线强度,确保隧道内夜晚能够充分照明,提升行车安全性。
3.2 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隧道内部空气温度,防止发生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情况。
3.3 吸氧浓度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主要用于确保隧道氧气浓度达到安全标准,防止车辆内出现缺氧现象。
3.4 液体渗漏红外检测传感器液体渗漏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隧道内渗漏状况,尤其是油污等化学品渗漏,提前发现液体渗漏,并进行相应的处置。
3.5 恒温恒湿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主要用于确保隧道内部温湿度相对稳定,防止出现温度湿度不稳定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传感器类型,隧道内安装传感器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隧道具体情况决定。
4. 注意事项在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4.1 数据保密隧道监控数据是一项关键数据,需要保持机密性,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数据保密法规、制度和标准,防止数据泄露。
公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计划起止桩号:合同段:施工单位:编制日期:xx隧道监控量测目录1 现场量测方案申报批复单2 xx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2.1工程概况2.2监控量测目的2.3监控量测项目2.3.1 A类量测2.3.1.1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2.3.1.2地表沉降2.3.2 B类量测2.3.2.1围岩接触应力2.3.2.2锚杆轴力2.3.2.3初衬应变及钢筋应力2.4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2.5 主要人员及投入的仪器设备表2.6安全保障措施2.7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xx公路B合同段xx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xx公司合同号:监理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2、xx公路xx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2.1、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县xx村xx电站东侧约2.0km处,仅有人行便道通至隧址区出口处、xx右岸,交通不便,隧道里程为:K364+935~K365+235,总长300m。
为xx 江加查~xx大峡谷上游谷口,属高原河流强烈侵蚀高山峡谷地貌,呈深切“V”型河谷,谷坡陡峻。
谷口上游xx电站一带河流宽阔平坦,为高原河流侵蚀堆积宽谷地貌。
隧址区地势陡峭,山体自然边坡坡度约为36-48。
, 局部陡峭崖地段可达60。
以上,破向为SW227。
隧道穿越斜坡上一向南西延伸的山嘴,隧道进口处于一季节性冲沟右岸,边坡较陡。
基岩裸露,零星覆盖0.3-1.0米残坡积碎石土。
洞身穿越段地面标高最高3662.5O米,最大埋深76米。
隧道为曲线隧道,其轴线走向NW323。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出露,赋存于裂隙间质中,岩体的含水程度,透水性及储水处受构造控制,一般在强风化、强卸荷的岩体、断层破碎带中,地下水相对丰富,受大气降水控制较大。
地下水不丰富,主要以线状排泄或滴水、浸润为主。
工程区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水,椐加查大桥桥位处取样分析试验,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Ca.Mg,对砼不具腐蚀性,且工程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对拟建工程影响轻微。
隧道监控量测施做方案(XXX)

施工方案报审表注:本表一式4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新建铁路XX至XX线XX至XX段LYS-X标段XX隧道XX斜井正洞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XX集团XX铁路LYS-X标工程指挥部X工区二〇一二年二月一、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XX至XX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道部现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4、铁道部部颁标准TBJ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5、中铁隧道集团XX铁路LYS-X标工程指挥部编制《测量作业指导》二、编制范围新建XX铁路XX斜井正洞监控量测。
三、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新建XX至XX铁路XX(不含)至XX段(不含)LYS-X标XX隧道,位于XX省XX市,起于XX县(XX镇)止于XX县(XX镇)线路基本呈北向南走向。
该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为全线第二长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之一。
起止里程为DK173+350~DK192+370(右线隧道Dy173+310~Dy192+390),全线长19020 m(右线长19080m)。
XX斜井井口位于XX省XX县XX镇XX内,斜井全长1025m,与正洞相交于DyK187+900,与线路交角62°30’00”。
斜井洞口位于212国道旁约100米,井口上方呈1:1的坡,原始植被覆盖,洞口段为粗细角砾土,整体性较差,斜井井底高程2424.766m。
XX斜井承担正线左线施工任务里程DK187+066~DK188+920(长度1854米),(右线DyK187+050~DyK188+920(长度1870米)。
XX隧道XX斜井段施工正洞围岩级别主要为Ⅳ、Ⅳ加强,局部为Ⅴ级软岩。
2、水文气象条件该地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与高原湿润气候的过度带上,气温低,无霜期短,降水量较为丰富。
多年平均气温5.8℃,最低-24.3℃,最热33.3℃,最冷月平均气温-6.4℃,最热月平均气温16.1℃,无霜期为90~120天,相对湿度在69℅;多年平均降水量560.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99.6mm,为降水量的两倍,最大冻土深度0.90m。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新建XX铁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王XX审核:张XX审批:李X中铁二十三局XX铁路FJ-10标指挥部二0XX年八月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1、隧道规模与地质条件本标段共有隧道5座,XX山隧道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单线隧道,其中隧道左线里程桩号DK491+253~ DK513+428,全长22175m;隧道右线里程YDK491+577 ~YDK513+414,全长21837m;隧道穿越12条断层。
城峰1#隧道长804.86米,城峰2#隧道长775米(双线),城峰3#隧道长906.96米。
各隧道围岩级别长度见下表:隧道、斜井围岩类别统计2 自然地理概况XX山隧道位于XX省XX市XX县和XX市XX区,起点位于XX县岭路乡后坑垄村,穿越XX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
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
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
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
DK504+700~DK513+430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
隧道最大埋深890m。
城峰一、二、三号隧道处于剥蚀低山,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城峰一号隧道进口DK489+901~DK490+098段有石英岩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全风化~弱风化,其它地段下部为弱风化凝灰熔岩,岩性较为完整,未发现异常地质构造。
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不发育。
3、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类型隧道的开挖Ⅳ、Ⅴ级围岩主要采取台阶法施工,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XX山隧道设计初期支护主要采取钢拱架(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复合支护形式,Ⅱ级围岩喷射C25混凝土厚5cm,Ⅲ级围岩喷射C25混凝土厚20cm,Ⅳ级围岩喷射C25混凝土厚23cm,Ⅴ级围岩喷射C25混凝土厚25cm。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NHS-2标段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五局集团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部第四架子队二0一六年四月十五日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由我架子队承担的隧道工程分别为取消晋祠地下车站DK18+715-DK19+185段;东晋隧道DK9+700-DK10+190段;晋源车站DK10+190-DK10+590段;晋祠车站DK10+590-DK13+100段,全长3.85km,设计为双线隧道。
其中DK12+550-DK13+100(长550m)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他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隧道经过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类别Ⅵ级。
施工监控量测包括深基坑段监控量测和浅埋暗挖隧道段监控量测。
明挖深基坑段和浅埋暗挖隧道段地质条件复杂,基坑两侧和隧道穿越地表上方建筑物和管线众多,基坑跨度大、深度深,隧道开挖埋深浅、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地表和周围建筑物对基坑开挖和隧道施工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基坑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1 监测目的和意义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深基坑和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
在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达到安全施工、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实现周边建筑物保护方案,防止地表房屋过大沉降甚至破坏。
(1)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17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2)三、工程概况 (2)四、监控量测管理 (3)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3)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4)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4)六、量测项目及内容 (4)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 (4)⒈洞内外观察 (4)2. 拱顶下沉量测 (5)3.地表沉降 (6)4、周边位移 (8)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9)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10)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11)十一、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12)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
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2工区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审核意见1

TJ 2工区半河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审核意见:
1、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地表下沉测点的布置时间、方式、方法及材料均应细化明确;
2、13项方案中说“拱项下降的水准基点布设在洞内和洞外均可”,建议不要把拱项下沉水准基点布设在洞外,地表变化不一定是拱项变化,易误解;
3、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控制标准(正常、不正常、危险)应细化;
4、变形曲线应有图示,明确哪种曲线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和危险,各种情况下如何处理上报;
5、必测项目中洞内外观察应明确洞内观察哪些内容,洞外观察哪些内容及观察频率是多少;
6、隧道监控量测仪器未见超前地质预报的仪器,应补上。
南道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管理部总工办
2014. 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17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
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隧道开挖后其变形和应力变化较快,必须根据施工情况快速准确的进行量测,才能掌握围岩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进一步的判断和监控提供准确的资料,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必要的保证。
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隧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已有量测信息,采用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围岩的进一步变形和应力发展情况做出预测预报,可以及时发现隧道施工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目前国内对量测方面的研究较多,然而,真正根据量测信息对斜井施工安全进行监控,并进行有效反馈和动态设计、施工的很少。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仅仅限于低水平的应用,起不到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的目的。
究其原因,大多现场监测人员无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应用。
六、量测项目及内容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拱顶下沉③、地表沉降○4、周边位移⑤、收敛。
选测项目包括①钢架内力及外力②、围岩体内位移③、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4、支护、衬砌内应力⑤锚杆轴力。
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⒈洞内外观察○1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作好地质素描和围岩级别判定卡。
②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至少每周一次,观察内容应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情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③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总工程师及副经理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⑤范围: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地段进行观察。
⑥监测仪器为:全站仪、水准仪、收敛计、数码相机等。
2. 拱顶下沉量测①观测布置见下图: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隧道内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测点布置如下图二、三所示:图二全断面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图三台阶法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表1 净空收敛量测测线布置开挖方法测线布置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②拱顶下沉观测基准点应设在距离观察点3倍洞径以外的稳定点处。
○3拱顶下沉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测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其精度为1mm,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④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的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⑤拱顶下沉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的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⑥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挂尺、。
3.地表沉降目的及量测方法:量测目的(1)地表下沉的范围以及下沉量的大小。
(2)地表下沉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
(3)地表下沉稳定的时间。
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准仪量测,地形高差变化很大时(5米范围内地形高差超过2m),其量测精度为±1mm,此时也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近距量测。
在地形平坦地区,其量测精度为±。
①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地表下沉量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沉降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2采用。
表2地表下沉量测断面②横断面方向地表方向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4m/个,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5~8个测点。
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见图四,观测点的埋设详见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五。
图四洞顶下沉量测点布置图Ø20钢筋锚固砂浆≥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示意(单位:mm)图五洞顶下沉量测点埋设图③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准。
④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收敛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⑤监测仪器为: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
4、周边位移周边位移量测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收敛值是最基本的量测数据,必须量测准确,计算无误。
周边位移点应在开挖后进行支护时埋设,埋设时应一边用螺纹钢焊接在拱架内侧,另一端用直径为2-3cm钢圈焊接在螺纹钢上,埋设时应埋在不易破坏的地方,尽量让左右量测点高程及里程相同的地方,且每组收敛点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确定,每断面2-3对测点,一但收敛点被外界因素破环,应尽快补设收敛点,其目的是了解岩体的变化规律,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是量测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周边收敛位移测点距开挖工作面应小于2m,测点埋设后,第一次测量时间应在上次爆破后24小时之内,并在下一次爆破前进行;第一次测量的初读数是关键性数据,应反复测读,当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小于时,才能最终确定为初读数,量测间隔时间一般为:表3 量测间隔时间表量测间隔时间1天-15天16天-1月1月-3月3月以后1-2次/天1次/天1-2次/周1-3次/月图六隧道净空量测测线布置示意图收敛点监测仪器为:JSS30A30型收敛仪,量测范围~30m,分辨率,测量精度,数显示值稳定度为26h内不大于。
如果一旦用收敛仪测的变化值大于1mm,应立即重测,如果观察值没问题,应立刻停止施工,向相应的部门领导反应,待领导指示。
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1、量测断面间距隧道内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量测断面间距见下表4:表4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纵向间距按下表5确定:表5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1.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变化量测宜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8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表8 量测频率注:B表示隧道开挖进度。
2、监控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d。
特殊地质地段。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结束。
断层破碎带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并采取加强措施。
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工程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置于动态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几个主要方面。
1.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①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计算以及离散数据的取舍。
○2必要时,还应根据散点图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防患于未然。
常用的回归函数有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双曲函数。
还可通过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的符合量测规律而又未实测的数据。
2.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3级。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
3.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渠道①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建立快速信息反馈平台。
监控量测设置洞内和地表两个监测小组,每个小组的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与项目总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快速传递,从而做到每日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
如有变形超过管理标准,则由总工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对策,通过调度命令直接传达到工区执行,并同时通过电话及其他方式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
周报、月报则通过书面形式上报项目总工,有项目部按期向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和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2信息反馈设计的主要内容: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更改;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辅助施工措施的选择与变更;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辅助施工措施建议。
见表9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表9 变形管理等级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