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古文译文
中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其翻译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静女【作者】佚名【朝代】先秦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朝代】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完整word版)中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高教版)
《静女》翻译静女其姝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俟我于城隅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爱而不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搔首蜘蟵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静女其娈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贻我彤管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彤管有炜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说怿女美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自牧归荑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洵美且异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匪女之为美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美人之贻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采薇》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中职语文文言文复习翻译
一、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此则孟母之明也。
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之圣贤,莫不以此为己任。
【翻译】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
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剪断织布机。
这就是孟母的明智之处。
孔子说:“教育者,就是长善救失的人。
”孟子说:“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之一。
”古代的圣贤,没有一个不以这个为己任。
二、原文:《孟子·离娄上》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离娄上》说:“教育者,就是长善救失的人。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三、原文:《孟子·告子下》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四、原文:《孟子·滕文公上》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滕文公上》说:“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之一。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五、原文:《孟子·告子下》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类 思国安 欲流远 浚泉源 比 积德义
源不深 根不固
伐根 塞源
望流远 求木长
自读课文
1.标注生词读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找到具体阐述“十思” 的段落。
自读课文1段 1.参注释翻译文段 2.勾划特殊词句 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 论证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 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求木茂 欲流长
德不厚 反 思国安 比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
思国安 积义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
人君当重 居大 亦 不念安危 奢俭
自读课文2段 1.参注释翻译文段 2.勾划特殊词句 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 论证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 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凡百 所有的 景大
殷 深切 傲 轻视 行路 路人 董 督责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句
1. 太史公曰:“昔者孔子西望,见一童子,问之曰:‘子何居乎?’童子曰:‘吾居桃花源中。
’”翻译:太史公说:“以前孔子往西边看,看见一个小孩,问他说:‘你住在哪里?’小孩说:‘我住在桃花源里。
’”现代汉语解释:太史公讲述了孔子看到一个小孩子,并询问他住在哪里,小孩子回答说他住在桃花源里。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继续往前走,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尽头。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便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边界。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4. 及郡下,道塞,不得出。
翻译:到了郡城下面,道路堵塞,无法出去。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郡城下面,道路被堵塞,无法通行。
5. 既至,不复有通途,舍船步走,处处遇溪谷,皆异于所居。
翻译:到了那里,再也没有通向桃花源的路,渔人只能舍船步行,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那里,已经没有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渔人只能舍弃船只,步行前进,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6. 渔人甚悲,遂不复问津。
翻译: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8.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现代汉语解释: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部分句子的文言文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妙景象。
同时,这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劝学
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
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 石(磨过)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问 、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 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 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 调音节。 ③已:停止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 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 比较,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噫!原来这里 看得更远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尝:曾经 须臾:片刻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
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博:广博,宽广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所学
习的东西;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
上高处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5.“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6.“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 笃行之。
——子思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中职文言文必背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处在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器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先让工具锋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翻译:孔子说:“只追求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许多怨恨。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疑惑。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孔子说:“聪明而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叫他‘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胜任;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要追求的是让自己值得别人了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翻译:孔子说:“中庸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已经达到了极致!人们已经很少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品德了。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使他们既有羞耻之心,又能自我约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中职常考的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齐国之宝者得重赏。
’此宜王之所以废也。
”曰:“何谓王?”曰:“仁者无敌也。
王之所不辟也,辟人间之不辟也;王之所不受也,不受天下之不仁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中路而废,岂不悲哉?”“君子之不耕也,不至于饿死,为其道也。
君子之不仕也,不至于诸侯,为其道也。
‘非其道,则不事君;非其道,则不食。
’‘耻匹夫之不耕而食,饿死而不为非。
’此唯君子为能之,若夫不肖者,则将日削月割,以犯其身矣。
”“为长者折枝,犹以为力不堪,不若为长者折枝,则恭矣;为长者讳,则不恭也。
不恭,无礼也,非礼也,则悖于礼矣。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则乐矣;不知足,则患不止。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从远方来有什么好处。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关心利益,仁义不也是重要的吗?如果大家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孟子接着说,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国君被杀,上级被犯,人们都会说:“谁能得到齐国的宝藏,就能得到重赏。
”这就是为什么大王会失去国家的理由。
孟子问:“什么是王道?”他回答说:“仁者无敌。
”王道就是大王不躲避人间的不仁,不接受天下不仁的人。
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处,义是人的正道。
如果中路被废弃,岂不令人悲哀?孟子说,君子不耕田,不会饿死,是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道。
君子不仕,不会为诸侯效力,也是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道。
他们不会为了非道的事去事奉君主,不会为了非道的事去进食。
他们以不耕田的人吃饭为耻,宁愿饿死也不做坏事。
只有君子才能做到这一点,而不肖者则会不断削弱自己,最终走向毁灭。
孟子说,为长者折枝,即使力量不够,也会尽力而为。
为长者讳,则是不恭敬的表现。
中职语文诗歌文言文翻译
《春望》唐代: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屹立;城中的春天,草木茂盛,一片生机。
感伤时事,泪水洒在花朵上;别离的痛苦,使鸟儿的惊飞更加触动心灵。
战火连绵不断,已经三个月了;家书如同万金,珍贵无比。
白发纷纷,梳理时更加短促;简直无法再插上簪子。
《登高》唐代: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发出哀鸣;水清沙白,鸟儿盘旋而归。
无尽的树叶萧萧飘落;长江滚滚,波涛不息。
在万里悲秋中常常作客;百年身躯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困苦,痛苦深重,白发如霜;倒下时,新停的酒杯依旧沉重。
《江雪》唐代:柳宗元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千山之上,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间,人迹已经消失。
孤舟上,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雪花纷飞。
《静夜思》唐代: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仿佛是地上的霜;抬头仰望那轮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友孟浩然告别黄鹤楼,烟花绽放的三月前往扬州;孤舟的远影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只见长江在天际滚滚流淌。
通过以上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这些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韵味,还使现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人的智慧与才华。
中职文言文翻译朗读
昔者,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语虽简,然其中蕴含之哲理,实为人生之瑰宝。
今日,吾等中职学子,当以此为鉴,勤学苦练,以明心志,以达真知。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的表现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复习?”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孔子对子路说:“仲由!教导你知识的方法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朗读】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朗读完毕)夫学,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有所成。
吾辈中职学子,当以古圣先贤之言行自勉,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翻译文言文,不仅是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
愿吾等在学海无涯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终成一代新人。
今日之朗读,虽短暂,然其所蕴含之精神,当铭记于心。
今后,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临何种困境,皆应秉持此精神,勇往直前。
愿吾辈中职学子,皆能成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职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昔者,余尝游褒禅山,山在今之褒城。
褒城,古之褒国也。
褒国,夏后氏之裔,其后分封于此,因以为名。
山之阳,古有褒斜道,自褒城西出,经斜谷,达于汉中。
道旁多古木,森森然,若张盖,若拥盾。
道中多泉,淙淙然,若鸣琴,若击鼓。
行者至此,无不留连忘返。
余与友人登褒禅山,沿褒斜道而上。
道旁石径,曲折而上,仿佛若有光。
初,余以为奇,遂与之俱。
行数十步,渐觉路途艰难,而友人力不能支。
余曰:“此非吾之志也,遂止耳。
”因余之力,复前行,又数里,得绝壁。
壁立千仞,壁下有洞,洞中光怪陆离,若隐若现。
余喜,曰:“此吾所求者矣!”遂入洞,洞中深邃,曲折而上,愈深愈奇。
洞中多石,石上多刻,或为古文,或为图画。
友人叹曰:“此真奇观也!”余乃止,与之共观。
洞中有一石,其形如兽,友人指之曰:“此兽也。
”余曰:“然,此兽似鹿,又似马,非鹿非马,其名为‘独角兽’。
”友人笑曰:“吾闻之,独角兽,天下之瑞兽也。
得之者,必大贵。
”余笑曰:“瑞兽何足贵?吾辈游此,为求其乐耳。
”遂与之同游,又数里,得一大洞。
洞口宽广,洞中深邃,洞壁上多钟乳石,如莲花、如珊瑚,美不胜收。
余叹曰:“此洞之美,世间少有。
”既出洞,余与友人相视而笑,曰:“今日游褒禅山,得见奇观,实为快事。
”遂下山,复沿褒斜道而下。
道旁景色,依旧如故,而余心已矣。
归途中,余与友人谈及此次游褒禅山之经历,友人曰:“君游褒禅山,所见奇观,可谓‘天下第一洞天’。
然吾闻之,褒禅山之奇,不在洞天,而在其人文。
君未游褒城,不知褒城之古,不知褒城之人文。
”余默然,心有所悟。
余想,褒禅山之奇,果真不在洞天,而在其人文。
余之游褒禅山,所得者,不仅是奇观,更有褒城之人文,褒城之历史。
余叹曰:“余之游褒禅山,所得者,实为世间难得之宝。
”翻译:从前,我曾经游览过褒禅山,褒禅山位于现在的褒城。
褒城,是古代褒国的所在地。
褒国,是夏后氏的后代,后来分封在这里,因此以褒为名。
褒禅山的南面,古时候有褒斜道,从褒城向西出发,经过斜谷,通往汉中。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诗经》PPT课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华:同“花”, 指盛开的花。 之子: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 于归:姑娘出嫁。于,虚词,用在动词前;一说往。归,古代把丈 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家族。此指夫家,下文的“家 室”“家人”均指夫家。
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
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整 体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鉴
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
赏
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注释: 家人:与“家室”义同,指夫家。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 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
整
感。
体 鉴
“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
赏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注释: 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 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
《静女》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采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你们不要因我的年纪比你们年长而不敢说话。
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
中职生文言文翻译
夫中职生者,学业之余,文墨之乐也。
余幼好古文,每览先贤之篇章,辄心向往之。
然文言文晦涩难懂,常令人费解。
是以余常立志,欲学通古文,以达心之所向。
今幸得机会,得窥文言文之奥妙,遂成此文,以记翻译心得。
文言文者,古之遗言也。
其言简练,意蕴深远。
然其时代久远,词汇、语法与今不同,故而翻译之难,不在于字词,而在于意境。
余尝译一文言文段,其原文如下:“昔者孟母,三迁之。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曰:‘子之不学,犹不若梁上之燕,与屋下之橐。
吾闻之,鸡鸣而作,日昃而息。
吾子不学,安能至于此?’”余初译之,仅得大意,曰:“昔孟母迁居三次,子不学,孟母断织机。
孟母曰:‘子不学,不如屋上之燕,屋下之鼠。
吾闻鸡鸣而作,日昃而息。
子不学,何能至此?’”此译虽通,然失之平淡,无古文之韵味。
继而,余细读原文,反复推敲,欲求其神韵。
于是,余再译之,曰:“古有孟母,三迁其居。
子不学,断织机以警之。
孟母叹曰:‘子不学,岂如梁上之燕,屋下之鼠?吾闻鸡鸣而起,日暮而息。
子不学,安能至斯?’”此译较前,似有生趣,然仍未能尽得原文之妙。
又读数遍,余恍然大悟,文言文之妙,在于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于是,余再译之,曰:“昔孟母,三迁其居。
子顽钝,不学无术。
孟母断织机,以示教诲。
叹曰:‘子之不学,岂如屋上之燕,屋下之鼠?吾闻鸡鸣而起,日暮而息。
子不学,岂能至于斯?’”此次翻译,余力求与原文意境相契合,力求传达出孟母的无奈与期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代,感受那份深厚的母爱。
翻译文言文,实为一种修行。
须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方能窥得其中奥妙。
余虽学浅,然于此道,颇有所得。
愿与同好共勉,共同探寻文言文之美。
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
余深知,学海无涯,文言文之翻译,更无止境。
然余心向往之,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
总之,翻译文言文,须细心、耐心,更要用心。
余愿以此心得,与中职生共勉,共同在文言文的海洋中遨游,领略先贤之智慧,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中职重点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在古代,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的守官。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把唐代名士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了楼上。
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壮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湖与远山相连,吞吐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云密布,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
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它北通巫峡,南至潇水、湘水,被贬谪的人和游子多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至于那连绵的细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排山倒海;日月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上的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一片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批评指责的心情,满眼都是凄凉之景,感慨万分,以至于悲伤。
基础模块下册文言文重点解析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必:一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做……,古今异义词受:通“授”,通假字判断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谁)?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其:那,指示代词),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乎:在,状语后置),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在,状语后置),吾从而师之(而:表示顺接师:学习,名词作动词);生乎吾后(乎:在,状语后置),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在,状语后置),吾从而师之(而:表示顺接师:学习,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于:在,状语后置乎:语气词)?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因此无:不论贵:富贵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贱:贫贱的人,形容词作名词),无长无少(无:不论长:年长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少:年少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问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最终也不能够理解。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听闻道理也比我早,我就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后的人,如果他听闻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不论地位高低贵贱,不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跟从老师学习,名词作动词道:风气,风尚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表示顺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不如),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是故圣益圣(圣:聪明的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愚益愚(愚:愚笨的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认为……羞耻,意动用法师:向老师学习,名词作动词),惑矣(惑:糊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参考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呼唤下人统统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琵琶行(并序)》参考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外调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移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恢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像清泉在冰层底下流淌。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住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
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雨霖铃》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师说》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促织》译文宣德年间,皇宫中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令,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进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它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因此把这件事情责令给里长去办。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但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让他充当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计策不施行的,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
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成名在十几天中就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个驼背巫婆,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进入巫婆的屋里,只看见密室里垂挂着帘子,帘子外面设置着香案。
询问的人在鼎里点燃香,拜了两次。
巫婆从旁边望着空中替代他们祝祷,嘴唇忽闭忽开,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各自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从帘子里面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交纳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
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小山下,怪石零乱横着,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她展开玩味了半天,不明晓是什么意思。
然而看到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意,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是不是教给我捉蟋蟀的地方?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
他就强忍着痛扶着拐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古坟高起,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蹲踞着的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特别像画中的一样。
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全然没有蟋蟀的踪迹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