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合集下载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一、审美情感的产生观赏影视作品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中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审美情感。

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能够引发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可能会产生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一系列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所呈现的情节、人物、音乐等元素,更与观众个体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当观众在观赏影视作品时,他们往往会被作品所展现的情感所吸引,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之一。

二、观影体验的积累随着观影经验的增多,观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也会逐渐提高。

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品味,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这种审美经验的积累是观众不断提高对影视作品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审美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审美观念的塑造影视作品在展现社会生活、人物命运和情感世界的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念。

观众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经验的影响,更会受到作品所传递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作品内容所传达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更来自作品所展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影视作品对观众审美观念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审美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情感共鸣与心理投射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往往会产生与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共鸣和情感投射。

观众对影视作品中人物所经历的磨难、挣扎和成长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时甚至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人物命运进行类比和投射,从而在心理上与作品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

这种情感共鸣和心理投射不仅是审美心理活动的表现,更是观众与影视作品产生深层交流和情感互动的重要途径。

五、审美认知与审美欣赏在观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不仅会产生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还会进行审美认知和审美欣赏。

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情节、人物、镜头构图、音乐配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从中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浅谈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意蕴

浅谈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意蕴

浅谈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意蕴由于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使得艺术欣赏的审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不经思考,立即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进行把握和领悟的能力。

审美直觉的特征是直观性和直接性。

这种直觉意味着,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必须亲身体验;我们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看电影;只有在感性直观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才能欣赏艺术,享受审美愉悦。

直接性往往表现为一种不经思考对我或我自己的直接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不需要逻辑判断或理性思考。

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美感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

甚至一开始觉得很美好的时候,也可能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直接感知艺术形象的审美直觉在其中发挥作用,这种直觉是客观存在的。

在审美直觉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通感。

所谓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关于通感产生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过去多用联觉或感觉联想来解释。

事实上,人的审美直觉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教育训练和艺术实践的结果。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直觉作为欣赏活动的开端,是有价值的、重要的,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欣赏主体诸多审美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因此,艺术欣赏必然会进入第二个层次,即审美体验阶段。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欣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唤起丰富的情感,置身于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将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欣赏者本人的生命活动。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必须建立在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可以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进行。

在审美体验中,想象和联想是最活跃的。

在审美阶段,欣赏主体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接受美学提出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召唤性问题,认为任何作品都必然存在着“空白”或“不确定性”。

艺术鉴赏与批评

艺术鉴赏与批评

首先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是对艺术语言理解
最后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是对作品内在意蕴和 深刻哲理的理解
三、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理解的过程。我们一般把艺术鉴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审美直觉
(二)体验玩味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 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
(一)注意
注意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指向性和集中 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鉴赏艺术作品,离不开注意的心 理功能。
二、艺术批评的特点
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 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 并且做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科学性
(三)
(一)
(二)
实践性
优秀的艺术批评,总是敏锐地感应着艺术实践的发展 变化,准确地捕捉新的动态和新的趋势,及时解决艺术实 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总结艺术实践所提供的新鲜经验。
三、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的三个阶段互相交融、渗透、促进,直至整个鉴赏过程的完成。这与王国 维先生所讲的人生三种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境界是感 知作品的概况 和形式。
第二境界是孜孜 以求、体验感悟 作品的内涵。
第三境界是豁然开 朗、有所发现,有 所顿悟,领悟到作 品中深层次的意蕴。
四、如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领悟升华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 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 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 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 思索而即刻把握和领悟的 能力。审美直觉的特点是 直观性和直接性。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一、感知与知觉观众在接触影视作品时,首先会感知到作品中所呈现的形式元素,例如色彩、音响、画面等,这些元素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

感知形式美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大部分观众都能够轻松地做到。

然而,感知只是心理活动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知觉过程才是影响观众对作品评价的关键。

知觉是指观众将感知到的形式元素进行意义的归纳和整合,使其形成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构成要素。

观众在进行知觉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所感知到的元素进行归纳,因此对同一作品的知觉存在差异。

比如,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有些观众会更加关注事实真相和科学性,而有些观众则可能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二、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是评价影视作品时不可或缺的心理现象。

情感是指对特定对象或事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其中包括观众的喜怒哀乐、惊讶、恐惧等。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会因为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主题、情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情绪则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是情感在生理和意识上的反应。

情绪常常是较短时期内,对某一刺激产生的较为强烈的激情。

例如,在观看惊悚片时,观众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兴奋等情绪反应。

情绪的强烈程度和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评价。

三、认知与想象认知是指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认知过程。

认知是观众根据所感知到的形式元素和知觉要素进行信息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例如,在观看一部犯罪剧时,观众需要根据作品中给出的线索和提示进行推理,从而推断罪犯的身份和动机。

想象则是指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看不见”的心理模拟,观众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想象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主题和内涵。

四、价值观与文化背景观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会在影视艺术鉴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既与作品本身的价值相关,也与观众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
• 艺术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 术。 • 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样式。 如文学包括着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 以及许多不同层次的作品,如文学作品又可以分 为儿童文学、青格和不同题材的作品。 • 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 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这种 选择包括艺术门类的选择,艺术体裁的选择,艺 术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层次和风格的选择。
• 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 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 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中直观自身,实 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 愉悦,产生美感。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必须 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发 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 生并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 造,才能什艺术作品活动现实的艺术生命 力。
•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 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 行着审美再创造。 • 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 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 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艺术鉴赏
• • • •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 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评介艺术 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 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审美过程艺术最终要通过鉴赏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

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那么艺术鉴赏便是悦目偷耳、娱心怡神的精神消费,比起艺术创作来,要更为广泛、持久、深刻。

作为精神消费的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揭示艺术鉴赏的心理奥秘,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艺术鉴赏水准、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鉴赏是接受主体利用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这种想象以审美对象为客观基础, 同时又调动起丰富的表象记忆。

在这当中, 审美情感、情绪是审美想象的内驱力,己决定和制约着表象的复现、分解和综合。

一、审美——艺术鉴赏的开端我们认为审美是整个艺术鉴赏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要谈审美,就要先从美学谈起。

就美学研究的内容来说,美学首先要研究的是现实存在的美,即现实美。

现实美既是美感的基础,又是艺术美的源泉。

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美的更多的追求。

美是什么?美这一概念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这也就是为什么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变化,对美的认识就更丰富不定。

亚里士多德承认形式上的“秩序、匀称与明确”、和谐感与节奏感等是美的重要因素,但他更把文艺作品须是有机整体的原则提高到最高的地位。

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这种统一体,就是要在事物的体积与部分的安排中,体现出合乎它的本性与发展规律的比例的和谐与秩序来。

艺术美也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对美的认识只能是美的存在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美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意识的心理或精神的活动。

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美是依靠直觉能力来认识的”,“美的欣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直接性”。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

艺术概论艺术鉴赏
内容 形式 内在意蕴和哲理认识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1、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
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
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
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审美直觉的特点——直观性和直
接性。

直观性要求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必
须亲自去看,去听、去阅读、去感
受。

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
自身的审美活动。
3、审美升华
审美直觉——艺术作品作用于鉴赏者, 获得感官层次的审美愉悦。(悦目悦 耳)
审美体验——鉴赏者反作用于艺术品, 获得情感层次的审美愉快。(悦心悦 意)
审美升华——实现艺术作品与鉴赏者 的浑然合一,发生共鸣与顿悟,获得 人格层次的审美愉快。(悦志悦神)
维活动。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感性的
形式和生动的形象,而且还有内在
的寓意和深刻的意蕴,并且常常具
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大多是
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的
道理。因此,理解是艺术鉴赏审美
心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艺术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的三个 层次:
内容 形式 内在意蕴和哲理认识
艺术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的三个 层次: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回游
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
乎会有锋芒。”
2、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是整个
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高潮阶段。它是鉴赏主体
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
的现象力和联想力,激发起丰富的
情感,设身处地的生活到艺术作品
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
4.想象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艺术的欣赏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艺术的欣赏

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欣赏艺术的原因可以从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情感因素是人们对艺术感受的重要来源。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例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这些情感的产生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象以及剧情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艺术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等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触动和引发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认知因素也是影响艺术欣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感知、认知和解读操作。

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构成了一个个意义独特的符号系统,观众需要通过感知这些符号的形状、颜色、线条等视觉要素来识别并理解艺术作品。

同时,观众的审美经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认知因素也会对艺术欣赏产生影响。

不同的观众会因为个体差异而对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社会因素也对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产物,也承载着社会、文化以及历史因素的痕迹。

因此,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受到了社会价值观、审美标准、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社会中的群体认同、社会评价等也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

同时,社会环境也提供了人们交流、分享艺术作品的平台,这种社会互动也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欣赏。

总结起来,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是一个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情感的共鸣、认知的解读和社会的影响,人们可以从艺术中获取情感满足、思想启示以及文化交流的体验。

心理学角度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也为艺术创作与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艺术鉴赏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项活动。

艺术鉴赏不仅有助于增强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有助于帮助观众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意图,有助于在理解、思考和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审美心理过程是指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在观看和评价艺术作品时所经历的过程。

在审美心理过程中,主要有接收、反映、分析和平衡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接收意味着从艺术作品中接收作者要表达的信息。

它要求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要有详细观察的技能,这样才能读懂作品。

此外,也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情节。

接着,反映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主观看法、感受或想法等的反映。

反映的大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文字反映,观众以文字形式反映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观点或主观看法;另一种是口头反映,观众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分析结果或评论。

其次,分析是指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形式、内容和风格进行细节分析,以便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分析的重点要放在对各种元素的研究和讨论上,如:作者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作品中的观点或思想?作品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最后,是平衡。

鉴赏艺术可不是非此即彼,它需要掌握一定的标准,以此来对作品进行评判,也就是平衡这一过程。

艺术平衡可以包括比较、综合、选择和评价等多个步骤。

比较是指比较作品的不同部分或特征;综合则是把作品的不同部分或特征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选择则是挑选出作品中的某些部分、特征或细节,作为主要的鉴赏对象;最后是评价,对作品进行总结分析,来把握作品的总体特征,也就是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水准。

总的来说,审美心理过程涉及接收、反映、分析和平衡四个主要步骤,它为鉴赏艺术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引,是观众了解作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艺术鉴赏中心理现象考点

艺术鉴赏中心理现象考点

艺术鉴赏中心理现象考点艺术鉴赏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在创造活动,蕴藏着极其奥秘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在矛盾的现象中存在着一致性,在偶然的现象中存在着必然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样性和一致性,保守性和变异性。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多样性。

艺术之所以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许多不同的门类。

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多样性要求。

而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有许多不同的题材和样式。

艺术鉴赏的多样性原因在于艺术鉴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文化、职业、需要、兴趣等进行选择,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鉴赏中有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尤其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鉴赏者,常常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或一致的审美倾向。

从艺术鉴赏的时代性来看,由于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同性或一致性。

从影视方面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表现出对强大残暴敌人的勇敢反抗,对几千年来封建势力与意识的坚韧斗争,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这种贴近现实,与时代同步,渗透着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电影传统。

这也使得这个时期的鉴赏者存在某种共同的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

这种不同的倾向和方式往往与观众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有关,也经常带有时代与民族的共同特色。

如各卫视针对较为传统的用户群,推出家庭剧和年代剧。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在欣赏习惯和去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

艺术鉴赏中的感官体验与技巧培养

艺术鉴赏中的感官体验与技巧培养

艺术鉴赏中的感官体验与技巧培养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过程,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以达到欣赏、鉴赏的目的。

艺术鉴赏中,感官体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技巧培养则可以提高鉴赏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艺术鉴赏中的感官体验以及相应的技巧培养。

一、艺术鉴赏中的感官体验艺术作品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而人的感觉器官是体验艺术作品的重要渠道。

在艺术鉴赏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视觉感官体验视觉感官是艺术鉴赏中最主要的感觉器官,因为大多数艺术形式都以视觉为主要载体。

观众对于颜色、形状、比例、构图等视觉因素的感受,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欣赏效果。

以美术为例,观众需要通过对颜色的感受,分辨画面的冷暖色调,感知颜色的对比度和互补性等;通过对形状和线条的感受,分辨画面的流畅与硬朗、柔与刚的感觉;通过对比例和构图的感受,分辨画面的平衡与不平衡、动静的节奏感等。

2. 听觉感官体验除了视觉,听觉也是艺术鉴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其表现形式中不仅有声音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有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舞蹈所表现的动态、戏剧所描绘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冲突等方面。

听觉感官的体验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意境。

3. 触觉感官体验触觉往往是艺术鉴赏中被人忽略的感觉器官,但它同样能够带来丰富的感受。

例如,一件陶艺作品,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器物表面所传递的感觉,了解到素材的清晰与纹理的丰富,从而更好地感受其艺术价值。

4. 嗅觉感官体验嗅觉不仅仅只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同样也能够在艺术鉴赏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幅山水画中,或在观赏花卉艺术作品时,通过想像画面中的气味或是花卉的香味,能够带来极佳的感受体验。

二、艺术鉴赏中的技巧培养艺术鉴赏中,获得正确的感官体验固然重要,但对于提升鉴赏水平来讲,专业的技巧培养也十分必要。

1. 提高基本素养艺术鉴赏是一项基于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的活动,因此学习艺术鉴赏必须先打牢基本素养。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影视艺术鉴赏中,观众会产生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以下是影视艺术鉴赏中常见的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当观众开始观看一部影视作品时,他们会对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场景等产生好奇心。

他们想知道故事会如何发展,角色会有什么样的变故,场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好奇心驱动观众持续观看,保持对影视作品的兴趣。

观众会产生情感共鸣。

影视作品通过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情绪,诉说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与影片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产生情感共鸣。

如果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有相似的经历或感受,他们会更加容易与影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深深感受到这种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情绪。

观众会进行情节推理和思考。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进行自己的情节推理。

他们会思考角色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故事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结局会如何。

观众通过推理和思考来参与到影视作品中,体验到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

观众还会进行审美评价。

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是一种艺术表达,会引起观众对作品的审美评价。

观众会从表演、剧本、导演手法、摄影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影视作品的质量。

他们会对作品的情节是否紧凑、角色是否立体化、画面是否美观等进行评价,从而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

观众还会进行自我审视。

在欣赏完影视作品后,观众会反思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他们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对某个场景产生共鸣,为什么对某个角色感到厌恶或喜爱,他们会思考自己的审美偏好和看待世界的态度。

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和鉴赏,观众可以对自己进行思想和情感的反思,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影视艺术鉴赏中产生的审美心理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兴趣和好奇心、情感共鸣、情节推理和思考、审美评价以及自我审视等。

这些心理活动既是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也反映了观众对自身情感和思考的反思。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

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与复杂的关系。

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含有审美心理的各种要素,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1、指向性: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2、集中性: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事物之上。

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撇开其他事物,集中精力清晰地反映某特定事物。

(eg.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太近距离:英国老太婆看《哈姆雷特》的大声警告太远距离:欣赏绘画或雕刻时“估算它值多少钱”未能进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

(eg.川剧《秋江》描绘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公的船顺江而下,无场景竟然导致头晕))二、感知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性,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的感官,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85%以上来自视听感官。

鉴赏主体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首先就应当逐步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通过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品,反复感知、体验和品味,才能真正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联想心理学上的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1、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

艺术鉴赏的心理学分析

艺术鉴赏的心理学分析

艺术鉴赏的心理学分析当我们站在一幅画作前,沉浸于一场音乐会,或者被一部电影深深触动时,我们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些心理反应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共鸣,更是涉及到认知、感知、情感、想象和个人经验等多个层面的相互作用。

艺术鉴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它能够揭示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梦想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首先,感知在艺术鉴赏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官接收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如色彩、形状、声音、节奏等。

例如,在欣赏一幅绘画时,我们会首先注意到画面的整体色调、构图和形象的轮廓。

色彩的明亮与暗淡、构图的平衡与失衡,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第一感受。

同样,在聆听音乐时,节奏的快慢、音符的高低和音色的变化也会迅速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然而,感知并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它还包含了我们主动的选择和筛选。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和当时的心境,有针对性地关注作品中的某些元素,而忽略其他部分。

这种选择性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艺术作品的初步印象和理解方向。

认知在艺术鉴赏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我们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象征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对于一幅描绘古代战争的绘画,如果我们不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可能就无法真正领会画家想要传达的深层信息。

同样,对于一部具有哲学思考的电影,如果我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可能也难以把握其核心主题。

认知过程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从表面的艺术形式深入到内在的思想和意义。

而且,我们的认知还会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会使我们对同一艺术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情感是艺术鉴赏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

当我们看到一幅感人至深的画作,或者听到一首令人心碎的歌曲时,内心会涌起强烈的情感波动。

浅析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浅析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浅析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舞蹈是一门充满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的表演艺术。

在舞蹈表演中,观众常常会受到舞蹈作品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从而产生审美体验。

舞蹈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涉及到观赏者的心理过程。

在舞蹈鉴赏中,观众会对舞蹈作品进行感知、认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进行浅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和观众的审美感受。

一、感知阶段在舞蹈鉴赏的过程中,观众首先进行的是对舞蹈作品的感知。

感知是指通过观看、听觉等感官接受信息的过程。

舞蹈是一种視覺和聽覺同时综合的艺术形式,观众通过观赏舞者的动作、身姿和表情,同时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

在感知阶段,观众会对舞蹈作品的形态、色彩、音乐等要素进行感知和体验,从而对舞蹈作品产生第一印象。

感知是舞蹈鉴赏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步。

观众通过感知来对舞蹈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接触,从而确定自己是否对该舞蹈作品感兴趣。

在感知阶段,观众往往对舞蹈作品的外在特徵和形式进行感知,形成对舞蹈作品的整体印象。

这一阶段的感知对于后续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感知阶段形成初步印象后,观众会进入到认知阶段。

认知是指观众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在认知阶段,观众会对舞蹈作品的内在意义、表现技巧和创作特点进行认知和了解。

观众可能会关注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理解舞蹈作品所采用的舞蹈动作和编排结构,分析舞蹈作品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点。

在认知阶段,观众除了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来理解舞蹈作品外,还可能会借助外部的信息和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舞蹈作品。

观众可能会通过导演或编舞者的解说、舞蹈评论家的评论或舞蹈课程的学习,来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认知阶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体验。

三、情感体验阶段舞蹈是一种充满情感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艺术欣赏的定义

艺术欣赏的定义

艺术欣赏的定义
如下是有关艺术欣赏的定义: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创作性的活动,大体可分为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审美共鸣四个阶段:
1.审美感觉: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一论点就是美术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

艺术欣赏一般将作品从整体构成上分为外层面和内层面。

即外部形式结构和内在情感意蕴两个层面;
2.审美理知:“审美理知”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观赏艺术作品要“主题先行”。

实际上,“形式美”的导入,对于把握作品的精神内容和“意蕴美”,始终是想互动的关系;
3.审美心象:这是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在具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观照中实现。

审美心象的形成,有时是在整体性审美观照中,感觉与理知两种不同的心理因素,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又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中,逐渐明朗化的;
4.审美共鸣:审美共鸣必须进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感情深入。

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性活动,鉴赏者应该走进艺术家,找到与之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对艺术的欣赏和领会之中,来体味艺术的再创造的欢喜,进入更高层次的审美共鸣。

第1页共1页。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一、影视作品的审美特征影视作品是以影像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处理等手法,影视作品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

影视作品注重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塑造,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视作品的声音设计和配乐也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通过声音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渲染,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1. 观看体验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

首先是观看体验,也就是观众通过感官接受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受到影像、声音、情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视觉、听觉上的愉悦感和情感共鸣。

在一部动作片中,激烈的打斗场面和紧张的音乐会引发观众的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体验到一种刺激和快感;而在一部爱情片中,柔和的画面和温馨的音乐则会给人一种温暖和感动的体验。

2. 情感共鸣3. 思想启迪影视作品不仅仅是通过感官刺激观众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启迪观众的心灵。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会对影片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思考,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通过主人公安迪的坚持和智慧启发了观众对自由和希望的思考,激励了观众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勇气。

4. 美感享受影视作品不仅是文学和戏剧形式的结合,更是一种视听的享受。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观众会产生美感享受的心理活动,如欣赏影片中的唯美画面、优美音乐和细腻表演等。

这种美感享受不仅仅是对外在形式的欣赏,更是对内在情感和意义的体验,是一种审美心灵的愉悦。

三、影视作品的审美心理活动对观众的影响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产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影视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会对观众的情感态度产生影响,塑造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世界。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

答案:1.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鉴赏活动中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就立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审美直觉中存在着另一种特殊的现象——通感,指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

2.审美体验是指欣赏者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把外在作品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活动。

在审美体验中,想象和联想及其情感最为活跃。

3.审美升华指欣赏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审美再创造使欣赏者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共鸣和顿悟是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两种现象。

艺术欣赏的审美过程包括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鉴赏活动中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就立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审美直觉中存在着另一种特殊的现象——通感,指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

审美体验是指欣赏者在审美知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把外在作品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自己的生命活动。

在审美体验中,想象和联想及其情感最为活跃。

审美升华指欣赏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审美再创造使欣赏者的心灵
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共鸣和顿悟是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两种现象。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鉴赏是人们对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思考、联想等方面,下面将以1000字阐述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感知是影视艺术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接收影视作品所呈现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以及看到、听到这些感官信息所带来的直接感受。

在观看电影、电视剧时,观众通常会通过视觉感知来感受影片所表现的画面、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同样,观众还会通过听觉感知来感受影片中的声音、音乐等元素所带来的美感。

观众的感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影视艺术鉴赏中最基本的审美心理活动。

情感是影视艺术鉴赏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因为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元素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现象的痛惜等复杂的情感体验。

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影片的情节、人物的塑造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观众的鉴赏评价。

思考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观众常常会对影片中的情节、结构、主题等进行思考。

思考是指对影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等思维活动。

观众通过思考可以理解影片的内涵、把握影片的风格和意图,从而深入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思考可以使观众更加全面地认识作品,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同。

联想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另一个审美心理活动。

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通过与自己的经历和想象相结合,产生一系列的联想。

观众可以通过联想来理解并感知影片中的情节、人物,也可以通过联想来对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进行反思和思考。

联想能够让观众与影片建立更加深入的情感联系,进而加深对影片的记忆和理解。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是多方面的,包括感知、情感、思考、联想等。

这些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并在观众的心理过程中互为支撑、相互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

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与复杂的关系。

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含有审美心理的各种要素,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
1、指向性: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2、集中性: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事物之上。

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撇开其他事物,集中精力清晰地反映某特定事物。

(eg.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太近距离:英国老太婆看《哈姆雷特》的大声警告
太远距离:欣赏绘画或雕刻时“估算它值多少钱”未能进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

(eg.川剧《秋江》描绘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公的船顺江而下,无场景竟然导致头晕)

二、感知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性,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的感官,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85%以上来自视听感官。

鉴赏主体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首先就应当逐步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通过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品,反复感知、体验和品味,才能真正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1、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

(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
2、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

(如想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联想分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

(e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创立了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的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欣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是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

(eg.音乐、山水画、古诗(比、兴手法)电影(蒙太奇))
蒙太奇:通过影响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和启迪观众的思考,使电影具有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分类如下:
平等蒙太奇,心理根据是相似联想。

对比蒙太奇,对比联想,不同形象的对立或反衬来强化新片的心理冲击力。

联想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联想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受到鉴赏主体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情感情绪等主观条件的影响。

四、想象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着积极、主动的再创造。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不同。

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

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

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原因如下:
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鉴赏者的想象必须以艺术家的想象为前提,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心理学将想象分为: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音响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eg.李白诗;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运用化静为动的想象力;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戏剧艺术、舞台艺术、传统戏曲,虚拟想象,所表现挥鞭疾走,操桨划动。

)影视艺术:苏联导演罗姆《十三人》穿越大沙漠去找援军。

音乐艺术,虽有特有形象性,但又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

世界名曲,给听众提供了乐曲的基本内容和想象的基本方向,给听众提示和指引。

文学艺术,王国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情感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心理学家把人所特有的复杂的社会性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划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映,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极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

中外许多美学家都认为,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为一体。

它们并不是机械地相加或简单地规程,而是通过情感作为中介,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活动,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并通过理解因素在感性里表现理发,在理性中积淀感性。

1、艺术鉴赏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来作为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
“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也有这种情形。

(eg.(南齐)刘勰《文心雕龙》“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事实上,任何一个读者、观众或听众在艺
术鉴赏中,对于艺术形象的感知和接受都会受到情感的影响。

同时,在特定情
感影响下进行的艺术感知,又会作用于情感,引起更深的情感活动。

2、其次,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步强化和深化情感。

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
想象总是以情感为中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3、此外,艺术鉴赏心理中,情感与理解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人对事物的认识、硬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对于美感、道德感这一
类的高级情感来说,必然将“评价、判断、观点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括在情
感之中”因此,这些情感渗透着理智的因素。

《苔丝》
当鉴赏主体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寓意,才会对作品所传达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从而在艺术鉴赏中达到情感高峰体验的程度。

显然,情感在审美和艺术心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和渗透,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共同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

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理解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直接理解:没有中介思维参与,而是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借用前人经验和个体以往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而实现的理解。

审美与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常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表现为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因此,艺术鉴赏中的理解多以直接理解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间接理解的参与。

在艺术鉴赏中,必然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的结合,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有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人们必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来理解作品的内容。

《红楼梦》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京剧的程式和技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在中国美学中,艺术作品常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象外之旨”。

西方美学中,艺术作品常常追求“寓意、意蕴、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