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搅拌站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搅拌站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法混凝土搅拌站常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法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应用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搅拌站的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常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给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带来麻烦。
现就搅拌混凝土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解决途径。
1、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坍落度不稳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1 产生原因(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
(2)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3)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
(4)初始混凝土塌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
(5)工地现场与搅拌站协调不好,使罐车压车、塞车时间太长,导致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
(6)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
(7)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
(8)水泥混仓存放,混合使用。
1.2 解决途径(1)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
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2)调整砼配合比,提高或降低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0mm以上。
(3)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
(4)适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中调整缓凝成份(尤其在温度比平常气温高得多时)。
(5)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
(6)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
(7)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
(8)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加强自检,确保计量准确。
(9)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10)进库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和标号分别贮存、使用。
1.3 总结经验针对泵送混凝土特别是泵送混凝土以及水下灌注桩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问题。
通过学习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沟通外加剂厂家改善和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份;调整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尽量避免不在高温情况下施工;在施工便道路况差路途远的情况下采用外加剂的二次投料;使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等。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
混凝土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1、蜂窝1。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
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麻面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技术交底教材
(1)现象
表面不拼装不平整。
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木模板末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2)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4、露筋
(1)产生原因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泥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根据《规范》要求:对“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合理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
优化施工工艺
改进施工方法
01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滑模施工等,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施工监控
02
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施工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
03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
材料因素
水泥
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等性能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问题
。
骨料
骨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 耐久性。
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用量、质量等不符 合要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强度。
施工工艺
搅拌不均匀
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混 凝土出现离析、强度不均匀等问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共4篇)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共 4 篇)第 1 篇:混凝土通病整改措施混凝土常见问题处理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许,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者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者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时常检查;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下料高度超过 2m 要用串筒或者溜槽;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处理措施为: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 1:2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子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者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者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者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振捣应充分密实;处理方法: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三、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防治措施为: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者配以人工插捣;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子细浇筑捣固。
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六驻地办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自从第六驻地办所辖的十六、十七标段混凝土工程开工以来,所浇筑的立柱、台帽出现了各种外观缺陷及质量通病,主要为漏浆、颜色不一致、砂痕、骨料显露、蜂窝、涨模、锚栓孔偏位、棱线不顺直几个方面,驻地办及所辖十六、十七标段对该缺陷分析了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有了提高,现将有关的事项总结如下:一、存在的质量通病、外观缺陷及原因分析(一)、砼骨料显露,颜色不一致及砂痕1、现象拆模后,有砼骨料外漏,砼表面颜色不一致及砂痕。
2、原因分析(1)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砼拌合物砂率低,级配不符合设计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产生骨料显露现象。
(2)模板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材料颜色不匀;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砼表面造成颜色不匀。
(3)由于与模板面相平等的泌水,造成细颗粒离析形成砂痕;模板不吸水,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过振,产生砂痕。
治理砼骨料显露,颜色不一致及砂痕的措施1、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
2、采用钢模板、贴塑竹胶板,振捣时间予以延长。
3、模板尽量采用有同种吸收能力的内衬,防止钢筋锈蚀。
4、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
水泥、砂、碎石使用同一厂家、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材料,尽量保持其色泽一致,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由于水泥细度偏于高限,掺加超细粉。
5、振捣时,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
(二)、砼蜂窝1、现象模板拆除后,表面有蜂窝。
2、分析原因(1)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
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取样不规范;制作不规范;拆模过早,现场拆模后, 未及时送检测中心养护;标识不清,拿错试块;现场随意加水。
严格按JGJ55.2000设计配合比;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l/4至3/4 之间取样;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GB/T50081.2002规范制作;拆模前要保证强 度,并及时送检测中心养护,送检过程中不得损坏试块:加强试块标识管理,不 得错拿错送;禁止现场加水。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 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2S6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 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 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 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 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 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 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 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 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 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 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 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 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 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 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 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 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 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
防止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
防止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当前,市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质量通病,从质量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以及现场监督抽查的情况看,主要有屋面、楼板渗漏,混凝土裂缝、墙体裂缝。
一、屋面、楼板渗漏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原因分析⑴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⑵构造设计不当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的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是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⑶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的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⑷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裂缝产生。
⑸施工方法不当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时,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致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2、预防措施⑴加大设计深度。
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构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⑵加强防渗措施。
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口,反口的高度为150-200mm,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注,提高结构层的放水能力。
12条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12条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如何防治质量通病:①砼运输时间过长。
②砼泵送之前搅拌不够充分。
③由于来料较干,现场工人向砼内随意加水。
④现场未检测砼的坍落度。
⑤泵送时砼泵机料斗内浆面高度保持不够。
⑥泵管弯头管接得太多,或弯管角度太大。
⑦泵管在楼面及立面支撑、固定不符合要求。
⑧泵管砼出口处,砼堆积太高。
防治措施:①混凝土泵车设置处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浇筑点近。
②砼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5 小时,来到现场泵车应进行二次搅拌后才能泵送。
③砼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预埋件上,水平管每隔一定的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
④每次浇砼都应安排专人检测砼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应专人看管,不得随便向砼内加水。
⑤砼泵启动后,应先送适量水、砂浆以湿润砼泵的料斗、管内壁等。
合格标准:如下图▲砼泵管在楼面上用铁登架空支撑▲铁登支架泵管符合要求,有效保护钢筋和预埋件2墙柱砼的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质量通病:①墙柱砼浇筑前,根部没有先放入50 厚左右的同配比砂浆或减半石子砼。
②模内未湿水冲洗,根部存在垃圾等,造成夹渣。
③砼振捣不充分或漏振,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等。
④墙柱未及时校核垂直度,导致墙柱倾斜。
⑤砼浇筑完成后表面处理不当。
柱头砼高于梁底模,影响梁底钢筋的排放。
⑥墙柱砼先浇时,浇完墙柱砼,在没有初凝的情况下用水冲刷墙柱头砼。
⑦墙柱砼裂缝。
⑧砼强度不符合要求。
▲柱头砼表面不平整、不密实、高度高出梁底▲柱根部砼严重松散、空鼓、夹渣▲柱砼表面产生鼓胀▲墙、柱砼施工缝部位,上下错位达50mm▲砼浇注完成后未凝固不能用水冲洗▲剪力墙根部砼烂根、夹渣、蜂窝孔洞▲墙根部砼松散、夹渣,未振捣密实▲墙根部露筋、麻面,砼振捣不到位▲墙根部烂根、孔洞、蜂窝,砼不密实▲剪力墙浇注时,一边墙砼已灌满才开始振捣,而连在一起的另部分墙内还未下料防治措施:①墙、柱砼浇筑前先冲洗、排除模板内杂物及垃圾,并湿润所有模板。
根部先放入50~100 ㎜厚左右的同比水泥砂浆或减半石子砼。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砼常见通病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编制:审核:单位:日期:目录一、质量通病防法安排 (3)二、主要通病预防及法理 (3)1、墙、柱烂根 (3)2、夹渣 (5)3、裂纹 (5)4、门窗口移位 (6)5、蜂窝 (6)6、麻面 (7)7、气泡 (7)8、后期强度增长较慢 (8)9、孔洞 (8)10、露筋 (9)11、缺棱掉角 (10)12、表面不平整 (11)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一、质量通病防治安排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其中一层地下室外墙及地上等全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3#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不但混凝土量大,流水段多,而且施工周期较长。
在混凝土施工时稍不注意,或受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不在事前采取预防措施,极容易出现所谓的混凝土质量通病,结构的质量也会因质量通病的存在而受到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质量通病的预防、整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有:墙、柱烂根现象、混凝土夹渣现象、局部尤其是混凝土楼板裂纹现象、墙板面气泡现象、还有门窗洞口移位现象,个别部位甚至有蜂窝、麻面、狗洞等漏振现象。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质量通病,必须了解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整治,施工负责人员要认真对待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时要安排专人全权负责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施工,采取过程控制。
虽然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有多种原因,但主要还是持棒人员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质量通病因素多一些,应负的责任大一些.因此;必须对持棒操作人员进行振捣方面的技术交底等事前预控工作.二、主要通病预防及治理针对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缺陷)和需要整改、修补的部分项目,本文计划从造成和产生其质量通病(缺陷)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目的在于使施工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持棒的操作人员明白,需要整治的质量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预防。
以便在今后的施工中杜绝,至少避免同类缺陷再次发生。
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摘要:针对目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所出现的构件变形、模板接缝不严、梁、墙、柱主筋偏位、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麻面、蜂窝、泵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等施工质量通病,如何保证质量通病能得有效防治,结合自己多年对施工质量控制,对不同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进行论述。
关键词:施工质量;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一、构件变形(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二)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2、组合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或截面较大梁柱无对拉螺栓、螺栓设置间距大、螺栓松动;4、竖向承重支撑未按照规范设置,造成支撑部分下沉;5、门窗洞口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模板卡具间距过大,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局部爆模;7、浇捣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过高,振捣过份。
(三)预防措施:1、模板系统按规定进行设计,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2、支撑间距应满足模板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或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规范要求;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时,其间距按规定设置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保证混凝土浇捣时上口宽度;7、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0.1%~0.3%。
二、模板接缝不严(一)现象:模板接缝不严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二)原因分析: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4、钢模板破损或变形没及时修整;5、钢模板接缝施工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材 发展导 向 2 1 年 1 01 0月
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黄 健
( 长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 公司)
摘 要: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 既对 结构物 的安全 , 也对 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 影响, 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 的施工质 量有足够的重视 。而泵送混 凝土是随着现代施工技术进步而发展进来 的一种为先进 的混凝土进仓方式, 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 覆盖范围广 、 便于现场操作等优 点。 但是根据笔者参 建的 多项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过程 中出现 的一些情况来看 , 泵送混凝 土因本 身的工艺特 点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造成裂缝普遍存在 , 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结构 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值得 引起足够 的重视。 关键词 : 建筑工程 ; 泵送混凝土; 施工技术; 质量通病 ; 防治措施
2 泵送 混凝 土施 工工艺 与施 工要点
21施 工段 的划分 .
工程 按照设计要求 留底 板设有 四条后浇 带, 为方便施 工 , 将地 下室 底 板按后浇带位 置划分为九个流水 施工段 ,施工方 向 由东 向西依 次进 行。
22 混凝土输送管道敷设 -
混凝土输送泵设在工地西侧 , 混凝土从工地西 门口进场施工。 管道敷设注意事项: () 1泵机 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地面水平管, 然后再接 9 。 0 弯头组合缓 冲节, 转向垂直输送 。这段水平长度 不宜 小于泵送高度的 13 1 。如受 /— / 4 场地限制 , 不宜在水平 面上变换方 向, 作 9 。 向时 , 须 O转 宜用 曲率半径大 于 l 以上 的大弯头, m 尽量减 少压力损 失。 ( 泵机 出口的基 本 口径取 10 m 输送管道 采用 + 2 , 2 ) 5m , 15 必须接一 个过渡接 头 ( 或锥形管) 才能与 1 5 m的泵管对接 , , 2r a 过度 管长度 5 0m。 0c () 3 地面水平 管道上 要装一个截止阀 ( 逆流阀) 最好为液压 阀门, , 距 泵机 5 左右为宜 。 m () 4 地面水平管可用支架支垫。因为排除堵管及清洗 时, 部分管道拆 除较方便, 故不必 固定过牢 。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坍落度差1.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2.原因分析(1)预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大。
(2)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
(3)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不合理。
3.防治措施(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水。
二、混凝土离析1.现象: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
2.原因分析(1)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主要原因是小车运输距离过远,因振动产生浆料分离,骨料沉底。
(2)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入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
(3)混凝土自身的均匀性不好,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防治措施(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
(3)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三、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1.现象: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2.原因分析(1)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
(2)外加剂使用不当(如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与所用水泥的适用性未经试验),或掺量过大。
3.防治措施(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
四、混凝土表面缺陷(一)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35个实例(干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35个实例(干货)原材料质量和管理[实例1]水泥温度太高,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某工程在6月份浇注C30梁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快,造成滚筒内混凝土结料.▌原因分析:经查所进水泥温度达80℃,且水泥普遍偏细,造成需水量增大,当用水量不足时产生坍落度损失过快.▌防止措施: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对直接从水泥厂或粉磨站短途运输进货的水泥,必须每车测量水泥温度要小于65℃.[实例2]外加剂冬期时结晶,堵塞管道.在11月到次年2月份,由于气温下降较快,在外加剂泵抽料到秤斗时会出现较多结晶,堵塞管道和蝶阀,造成计量缓慢.▌原因分析:公司在用的萘系高效减水剂中Na2SO4在气温较低时,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防止措施:与减水剂供应商协商调整减水剂配方,由含固量由32%降到20%含固量,已基本解决析晶问题.[实例3]雨水或冲水进入外加剂罐,造成浓度降低,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某日开始供应工程的混凝土出厂前由检测台检查时均发现坍落度偏小情况.▌原因分析:检查减水剂罐上方进料口被人打开后未盖好盖子,下暴雨及可能冲洗罐顶的水流入罐内,造成减水剂浓度下降.▌防止措施:进料供应商在将减水剂泵到罐内后,应及时将上方盖子盖严,材料员加强巡察.[实例4]将木钙减水剂误用为萘系减水剂造成缓凝.在供应某工程二层梁板时,施工单位反映凝结时间太长,浇筑后24小时仍未凝固.▌原因分析:经检查配合比下料记录,普通减水剂被当作高效减水剂输入电脑,高效减水剂主要以萘系为主,按粉剂掺量为0.5%~0.8%,而普通减水剂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0.25%~0.3%.当木钙超过胶结材料用量0.4%时就会出现严重缓凝.▌纠正措施:使用木钙减水剂掺量应严格控制,配合比输入时必须有另外操作员复核.[实例5]不同品牌防水剂混合使用.某工程地下室外墙C40P8施工,发现一车混凝土坍落度偏大退回.▌原因分析:经检查进货记录,同期进货的两种防水剂用于两个工程中,一种有明显减水作用,另一种减水率较少,工人在搬运袋装防水剂时出现混杂使用的情况.▌纠正措施:每批防水剂(包含膨胀剂等)进厂时必须复检合格才能使用,仓库物资堆放应隔离和标识,不得混用.[实例6]砂中含有大块的泥块和卵石.在某工地泵送施工时发现泵车下料斗上有较多大块鹅卵石和泥块.▌原因分析:砂场供应河砂在抽砂时筛网破损,抽料口插入太深,将河床底部的大块石头和泥团抽到砂中.▌纠正措施:砂场应定期检查抽砂机筛网是否破损,公司砂石进料口及主机楼待料槽应加装隔栅,防止杂物进入混凝土.[实例7]碎石含泥量超标.雨天后所进碎石含泥量超过1%,造成混凝土需水量增大,混凝土强度下降.▌原因分析:下雨后碎石破碎过程含大量砂土,振动筛分时无法分离干净.▌纠正措施:在上料码头增加冲水设备,将含泥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不合格碎石严禁进仓.[实例8]粉煤灰、矿渣质量不合格.公司采购F类一级灰,进厂时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等指标偶尔达不到要求;采购的S95级磨细矿粉,7天和28天活性指标偶尔达不到要求,但检测周期长.▌原因分析:电厂燃煤质量出现波动,粉煤灰分选设备出现故障,引起质量波动;矿渣来源不稳定,比表面积偏小.▌纠正措施:每车粉煤灰和矿渣粉进厂后应检查细度或需水量比合格才能入库.每车检测矿渣比表面积≥400㎡/kg合格才能进库,定期到供应厂抽样.[实例9]水泥、粉煤灰和矿粉等粉状物进仓前须经筛网过滤.主机楼操作员反映螺运机被杂物卡住,造成电机烧毁.▌原因分析:散装物料进仓时,含有铁钉、钢球等球磨机中杂物,卡入螺运机间隙.▌纠正措施:所有进料管口前加装φ10mm孔径的筛网,防止大块杂物进入罐中.[实例10]原材料、混仓.某工程供应过程现场质检员发现混凝土粘性差,颜色偏白,经快速检测强度明显偏低,对已浇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浇注.▌原因分析:供应商驾驶员不熟悉公司管道布置情况,接错管口,将粉煤灰错打入水泥罐中.▌纠正措施:所有粉料罐口必须加锁,标识清楚,材料员加强各材料库的巡查监督.配合比管理[实例11]泵送高度和长度变化未及时调整配合比.1)某工程地下室底板C40P8供应过程发生严重堵管现象,现场泵管长度超过200米.2)某工程施工二十一层柱墙时,多次发生堵管现象.▌原因分析:施工单位在下达生产任务,未写明泵送高度或泵送水平管长度,而按普通5-31.5mm碎石和普通泵送坍落度开具配合比,造成堵管爆管.▌纠正措施:1)泵送高度超过20层或60米时,必须注明5-25mm碎石粒径,且坍落度应≥160mm.2)泵车班布管时宜布得横平竖直,尽量减少弯头和变管数量,如水平管道长度超过150米,坍落度应≥160mm.[实例12]砂细度模数变化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某工程施工过程出现坍落度偏大,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原因分析:河砂细度模数变大,比表面积减小,引起坍落度偏大.▌纠正措施:进厂河砂应混合均匀,如检测细度模数变化较大,应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生产过程管理[实例13]调度工作失误.1)供应某工地混凝土时,质检员发现交货单混凝土标记与强度等级不符.▌原因分析:当班调度员在输入生产任务单时,误将强度等级输为C15,而主机生产确实按C25P6生产,属输入错误.▌纠正措施:调度在发第一车混凝土时必须与生产任务单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打印《交验单》.2)某工程同时施工独立基础承台C30及独立基础垫层C15,工地施工员引导车辆到卸货地点时,未看清C15交货单及强度等级标识牌就卸料,经调度询问才发现强度等级错误.▌原因分析:现场施工员在同一工地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未认真核对发货单和标识牌就卸料.▌纠正措施:调度员发车前必须与施工单位核对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无误后才能发货.交货单信息必须准确无误,搅拌车驾驶员到达现场应先由工地确认无误方可卸料.3)某日业务员接听临时订单时,将混凝土标号C35误填为C30.▌原因分析:业务员在接到工地口头电话通知下达生产任务单,调度员未认真确认交货信息无误.▌纠正措施:月生产计划单必须详细注明工地需求,临时订单须由工地材料员或施工员确认相关信息无误,或以书面传真形式送达调度中心,避免部位或强度等级错误发生.[实例14]主机操作员工作失误.1)某日在查询主机报表时发现主机操作员将某工地C15混凝土,选择到C30配合比拌出.2)某日调度员发货甲工地C25用车号A#装料,B#车装乙工地C35,但A#车未及时装货,调度员又未联系到司机,就叫后一部B#车替换装货,而主机操作员未认真核对交验单直接投单,导致B#司机实际装甲工地的混凝土却送到乙工地.▌原因分析:主机操作员未认真核对交货信息提前投单.▌纠正措施:在工控系统未全面联网以前,先由调度打印交货单后,书面交由主机操作员,由其认真核对搅拌运输车车号、工程名称、施工部位、强度等级、配合比编号无误才能拌料,拌料完毕签字确认,然后才能投单.目前通过ERP 系统开发,将计划录入生产任务系统和调度系统及工控系统联接在一起,有效防止主机操作员和调度员的人为失误.[实例15]计量失控,砂石超称.1)主机操作员发现砂石待料槽中砂石严重偏多,通知车辆过磅砂石计量有误.原因分析:砂石秤放料闸门动作未到位,石子计量闸门就开始放料.纠正措施:每班重点检查气缸、电磁阀、限位器,对计量秤重新定期自校合格后才能生产.2)主机操作员拌某工程九层梁板时,未观察显示数据中无该品种水泥却拌料生产,造成拌料报废,▌原因分析:技术值班传送配合比送到工控机时,该主机无该品种水泥,水泥品种未匹配造成.▌纠正措施:请软件公司及时修改程序,主机操作员应注意各计量秤称量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不得搅拌.[实例16]外加剂浓度不均匀,造成部分混凝土缓凝.某日浇筑某工地14层墙柱、15层梁板混凝土时,出现坍落度偏大,初凝时间超过20小时现象.▌原因分析:减水剂罐搅拌器故障,造成减水剂密度不均匀,储罐下部减水剂密度偏大,凝结时间过长.▌纠正措施:减水剂必须定时搅拌均匀,材料员应加强巡察,如出现搅拌器停转,应立即报修.[实例17]砂石仓未及时进料,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某日凌晨5:00供应地下室底板承台混凝土时,两台拖泵同时堵管.▌原因分析:碎石进料不及时,碎石仓料位偏低,造成堵管.▌纠正措施:加强空中料仓和进料巡查,进料装载机应及时上料,空中砂石料仓必须保持满仓.夜间技术值班、材料员和调度长必须每两小时检查材料进料情况和砂石质量.[实例18]粉煤灰和矿渣粉小计量出现大误差.某日粉煤灰和矿渣计量秤出现超量情况,单盘计量误差大于2%▌原因分析:螺运机转速太快,造成落差过大,部分冲量无法记录.▌纠正措施:由设备部改变螺运机齿轮箱变速比,在螺运机和称量斗间加装闸阀,控制材料落差.[实例19]量差某工地投诉量差,按图纸计算量与实际浇筑数量相差超过国家标准范围.▌原因分析:计算配合比表观密度时只按实际表观密度计量,未乘密实系数.▌纠正措施:生产配合比密度应按混凝土试验所测的表观密度乘以混凝土密实系数(一般取1.01)确定.每班每台机应抽查三车过磅复核,防止计量失控.运输和泵送管理[实例20]司机送错工地.某搅拌运输车司机装C25混凝土送到另一工地C30.▌原因分析:驾驶员填写车辆追踪表时未看清工地名称和施工单位,工作马虎大意.▌纠正措施:每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必须标识清楚强度等级,驾驶员在装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填写车辆追踪表上工程名称和施工单位,避免送错工地.调度中心应密切注意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例21]司机运输车滚筒积水.某司机装混凝土时,滚筒内积水混凝土坍落度偏大.▌原因分析:前一车在装洗泵水后,到达工地未全部用完,却未及时将滚筒内剩余水卸净,也未要求确认就装料.▌纠正措施:调度中心必须控管装洗泵车水的搅拌车,在接到司机卸水确认单后才能通知装料.司机洗车后及暴雨过后,滚筒内的积水必须卸净.[实例22]漏料、结料.1)某日司机在运送混凝土到工地途中,滚筒反转漏料,造成路面大面积污染.▌原因分析:装车前未遵守流程规定插防反转销,造成漏料.▌纠正措施:规定搅拌运输车驾驶员在装车前必须检查是否插好防反转销.2)某日搅拌车司机运送某工地C40混凝土,卸料完毕未检查混凝土是否卸完,空车过磅也未察看回空重量,滚筒内剩2方带回公司.▌原因分析:搅拌车驾驶员人为工作马虎大意,未按规定流程检查滚筒内混凝土卸净.▌纠正措施:加强搅拌车驾驶员的质量意识培训,卸料完毕应检查滚筒内是否有积料,运输部定期抽查回厂空车重量,避免剩料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混装.3)某日搅拌车减速机螺丝断裂,滚筒无法转动,造成混凝土凝结在滚筒内.▌原因分析:减速机螺丝断裂,造成滚筒无法转动.▌纠正措施:搅拌车驾驶员应做好日常车辆检查,并重点检查滚筒减速机螺丝是否上紧或有弯曲和裂痕,避免在高速转动时螺丝断裂,造成混凝土报废.[实例23]泵送爆管堵管.1)某工地泵送混凝土结束,清洗混凝土管道时,采用气洗方式,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泵管管壁破裂,造成工人受伤.▌原因分析:泵车自备水箱水量不足,采用水洗方式无法全部将混凝土洗出,而采用气洗方式,气洗压力是水洗压力的3倍,接在尾部的泵管管壁较薄,无法承受气洗压力而破裂,造成混凝土飞出伤人.▌纠正措施:严格限制气洗方式,禁用薄旧泵管.泵管出口处的软管数量不能超过两条且弯折不宜超过90度.洗泵的水由搅拌车专门从搅拌站装满运送到现场使用.加强人员安全操作培训.2)某工地施工十五层柱墙时,泵送时润管的水和砂浆都未能泵出,造成已发货混凝土全部退车.▌原因分析:在施工十四层梁板结束后,拖泵切割环漏水严重,用水洗方式无法洗出全部混凝土,残留部分混凝土和水泥袋在管道中.▌纠正措施:定期检查和更换切割环等易损配件.洗管时应先将布料杆折除分开清洗,洗管完毕必须检查水泥袋已洗出,接管前必须检查管道是否通畅.现场施工管理[实例24]泵送砂浆浇入结构部位.某工地二层梁板拆模后,发现局部梁底出现反砂掉皮现象.▌原因分析:泵送混凝土前使用清水和同配合比砂浆润滑管道时,将砂浆集中浇筑到梁底,由于水和砂浆混和后强度降低,而造成反砂和脱皮现象.▌纠正措施:泵送混凝土前,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注在同一处.[实例25]不同外加剂混用.某工程供应时配合比采用聚羧酸减水剂,而现场质检员未注意配合比中外加剂品种,当现场坍落度偏小时,按萘系减水剂调整量加入萘系减水剂8kg,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退回.▌原因分析:现场质检员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足,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混用时不相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纠正措施:由试验室加强对现场质检员培训,不同外加剂不得混用.[实例26]柱子拆模脱皮.11月份某厂房一层柱施工后拆除模板,发现柱子表面混凝土脱落.▌原因分析:11月份遇气温骤降,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拆模时间太早,造成表面脱层.▌纠正措施:经常关注天气预报,遇天气降温时,应调整外加剂配方中缓凝成分,避免凝结时间太长.[实例27]混凝土路面起壳,裂缝.某日施工市政道路抗折4.5MPa,割缝一侧出现数条细长裂缝.某工地施工路面时,上部混凝土起壳,而下部混凝土还未硬化.▌原因分析:路面施工完毕,割缝时间太晚,将表面已硬化的混凝土拉裂.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而表面未覆盖和浇水.▌纠正措施:注意施工抹面养护,切缝时间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宜过长.[实例28]地面的面层起粉.某工地施工地下室面层C20混凝土,表面出现起粉现象.▌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下达任务单为地下室找平层,未说明为车库耐磨地坪,配合比中掺粉煤灰占胶结材15%,出现粉煤灰上浮现象.▌纠正措施:由施工方在生产计划和任务单下达时写清浇筑部位,对该部位配合比宜掺粉煤灰掺量小于8%.[实例29]水下桩施工堵管、断桩.水下桩施工时,由于等尾数时间长、路况差造成陷车,又无法及时施救,泵车故障未及时更换或钢筋笼卡住导管造成断桩.▌原因分析:水下桩施工时,必须保证连续浇灌,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和中断时间太长.▌纠正措施:水下桩施工必须准备充足车辆,泵车设备完好,保证连续供应,并制定应急措施,防止设备故障时造成断桩.[实例30]桩基混凝土强度偏低.某工地施工时,由于泵车堵管时正下暴雨,造成桩内流入大量雨水,桩基抽芯强度偏低,而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原因分析:该桩为人工挖孔桩,芯样上部和中部强度合格,下部偏低,应是桩内有积水未抽干净造成水灰比偏大,强度降低.▌纠正措施:供应人工挖孔桩时,应检查桩底水是否抽干,下暴雨时尽量避免施工桩基.[实例31]同条件试件强度不合格.某工程一层夹层墙柱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C35,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而同条件养护试件只达到85%.▌原因分析:冬季施工的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未达到600℃·天时就送检,而造成强度偏低.▌纠正措施:要求工地加强同条件养护试件管理,记录每天平均温度和累计温度,到达要求时才能送检.[实例32]楼板裂缝与养护.某工地18层梁板C30泵送混凝土,出现表面塑性裂缝.▌原因分析:当空气湿度<100%,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就会产生干缩.在浇注完混凝土后,施工人员未及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和覆盖,并浇水养护,且外界天气炎热,高层风速很大,造成混凝土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纠正措施:加强对施工单位宣贯,针对施工班组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抹压,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尽早浇水或喷雾养护防止表面干缩,并应履盖塑料薄膜或养护毯.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搭挡风墙或遮阳篷,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实例33]外墙裂缝.某工程地下室外墙强度等级C40P10泵送施工,拆模后一个月内多条竖向贯穿裂缝,位于柱侧一米、跨中部位及开口部位下方.▌原因分析:检查外墙水平筋间距达200mm,拆模后长期曝露于空气中,未及时做防水和回填.▌纠正措施:墙体易于出现竖向收缩裂缝,水平筋间距宜小于150mm,墙体中部和端部300~400mm范围内水平筋间距宜为50~100mm,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宜插入1500~2000mm、φ8~10mm加强筋,插入柱子200~300mm,插入边墙1200~1600mm;结构开口部位、变截面部位和出入口部位适量增加附加筋.墙体拆模后不易养护,应采用花管喷淋保持湿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并尽快做防水和回填工作.[实例34]地梁承台沉缩.某工地的地梁出现沿钢筋方向沉缩裂缝.▌原因分析:施工过程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较大,浇注后砂石等骨料密度较大的材料向下迁移,遇到钢筋阻隔,就会沿钢筋走向产生裂缝.▌纠正措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浇注完毕用振捣棒振捣后,在初凝前一小时左右应再次振捣并抹平.[实例35]柱底烂根出现蜂窝麻面.某工程浇筑一层柱非泵送C30混凝土,拆模后在柱子底部和边角出现蜂窝麻面.▌原因分析:柱子高度超过4米,钢筋较密,混凝土从顶部灌注时产生离析.▌纠正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先浇筑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垫底,然后浇筑混凝土,配合比砂率宜适当增加.。
混凝土施工中8大质量通病及处理办法
混凝土施工中8大质量通病及处理办法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1、防治措施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2、处理方法①对较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②对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③对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1、防治措施①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②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③振捣应充分密实。
2、处理方法①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②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三、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1、防治措施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③及时清除落入混凝土中的杂物。
2、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四、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篇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工程名称:集美滨水小区4#地块号楼编制单位: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日期:年月日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我公司承建的集滨水小区4#地块号楼层~层框架砼拆模后,经监理及我公司质检部门检查,发现由于混凝土施工时漏浆造成个别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和小范围的露筋等现象(具体部位详见附表),经现场复核研究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请监理单位给予审核。
一、质量缺陷情况―――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造,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的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二、质量缺陷情况―――露筋: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2、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各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部位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并充分湿润,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三、质量缺陷情况―――蜂窝: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局部疏松,表面缺少混凝土净浆,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石子外露。
2、处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面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四、质量缺陷情况―――孔洞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构件出现孔穴深度各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2、处理方法:将混凝土松动的石子各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面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五、质量缺陷情况―――夹渣: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露筋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六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八胀模的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干规整,严重时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有效防治施工时的胀模现象,需对施工胀模的原因进行分析;1、胀模原因分析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胀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采用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阳角部位U形卡不到位及大模悬挑端过长;采用木板制作的门窗洞口、预留洞模板,其下脚支撑及定位困难;由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拼接处模板安装过松;随意取消对拉螺栓;采用跳模施工的墙,跳模落在钢筋上,不便打斜撑;柱采用定型钢模时,未使用阴角模,大角常连接不紧密,有空隙;浇筑梁无外脚手架时,周边梁外模安装质量难以控制,外模不顺直,支撑不牢;人为减少支撑数量,易使梁下沉;悬挑梁端部及后浇带处支撑数量不足,标高不准,跑模;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易发生梁下沉现象;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未制作定型节点模板、易胀模或模板吃进柱内;2、防治措施模板的设计措施上述问题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综合施工等各方面因素后绘成模板施工图,并编制模板方案,以指导施工;模板的安装措施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养护措施九、混凝土楼面;温度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高,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业主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其次,从承载力角度而言,由早期裂缝发展而成的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第三,从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裂缝将对建筑物防水性、抗渗性、钢筋锈蚀性、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可能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泵送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中,达到了提高施工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工程实践表明,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对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着;二、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温度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上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80℃,造成内外温差很大,形成温度梯度,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的线膨胀或收缩;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 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2、防止措施1 在材料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料,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降低水化热;2 在施工、设计方面a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与砂的温度,采用预冷骨料、遮阳防晒、洒水降温;运输时,对运输车进行遮阳防晒和保温措施;b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c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避免夏季遭受暴晒,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d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其次在结构的孔洞周围,变截面处以及底板、顶板与墙的转角处,配制温度钢筋,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同时为了消除边界约束而引起的温度引力,应在与边界约束的接触面设置滑动层,以消除嵌固,减少约束;二塑性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塑性沉降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低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趋势;而浆体中水泥颗粒密度又大于粉煤灰并远大于水,从而使浆体中的粉煤灰与水向上漂移而产生沉降与离析、泌水现象;骨料下沉和水分上升会在水平钢筋底部和粗骨料底部积聚水分,干后形成空隙,还会使混凝土接近表面的部份由于粉煤灰组分多而降低强度;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在混凝土顶部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量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近年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便于泵送与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严加控制;2、防止措施a要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 kg/ m3 以下,水灰比小于 ,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可能减少坍落度;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及掺合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沉陷;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一次振捣时间为15~30 s ,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浇筑1~ h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复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改善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消除混凝土沉降裂缝;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缓凝和覆盖;三水化收缩及干躁收缩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所减少的现象称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为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小于的混凝土,初凝后水化收缩与自生干缩率可达%%,据日本Tazawa的实验,水胶比的加硅粉混凝土,2d自生干缩即高达%;因此,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b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开始的,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一般混凝土90d干燥率为%%,流动性混凝土为%%,这是混凝土结构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2、防止措施1在材料方面a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水泥颗粒越细,硬化时收缩越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比用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干缩率大,按收缩值排序为:矿渣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b粗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和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c细骨料:细骨料级配应合理,并优先选用中砂,控制云母、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混凝土收缩;d减水剂和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可泵性;2 在施工方面a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发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b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d;c混凝土经过二次抹压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养护,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 d;d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表面刷养护液;四施工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振捣不足部位混凝土构造比较疏松,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过振部位则粗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中间砂浆富集,易由表及里发生塑性裂缝和干燥裂缝;有时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匀,浆体多的部位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b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护,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燥裂缝,特别是水泥用量大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浇筑的平板结构混凝土,如不及时养护,极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养护,有时混凝土表面较快硬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初凝;春寒大风时期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振捣后,及时覆盖养护加以解决;养护不足不仅表现在养护时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天数,例如有的工地并不覆盖保湿养护,只是一天浇两三次水,混凝土同样处于养护不足状态; c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d 施工荷载裂缝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数量的增多,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有很大要求。
建筑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性项目,其中,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起着重要的工程质量保障作用。
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严格参照相关技术规范,有序开展混凝土施工作业,进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处理措施引言混凝土浇筑是建筑中的基石,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后期的使用问题,以便增加建筑的使用质量和应用年限。
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不断加强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管理,发现施工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用料、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详细计划,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并努力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1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结构,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当认真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案,并将其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属于质量通病,需要施工单位给予特别关注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2.1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在住宅建设施工中,水泥浇筑技术运用得尤为普遍,而水泥是住宅施工中的一种关键施工材料,一旦水泥材质有问题,则会影响到后期的应用,从而危害到建筑工程质量。
浇筑过程中要正视原材料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产生有关水泥施工的一系列问题。
不少施工人员在水泥配制过程中,不能按标准配制,从而导致水泥分层、离析,影响水泥的品质。
混凝土中拌和好的水泥通过长期的运输会使水灰比改变,从而造成水泥变稀,甚至达不到一定质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送混凝土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1泵送混凝土堵管:指输送管道被堵塞而无法泵送1.1堵管的征兆(1)观察泵油压:通常泵送油压最高值不会达到设定压力,如果每个泵送冲程的压力高峰值随着冲程的交替而迅速上升,并很快达到设定压力,正常的泵送循环自动停止,主油路溢流阀发出溢流的响声,就表明已经发生了堵管。
(2)观察输送管道状况:正常泵送时,管道和泵机只产生轻微的后座震动。
如果突然产生剧烈震动,管道末端不见混凝土留出,就表明发生了堵管。
有时采用焊接钢管的输送管甚至会被堵管时产生的强大压力涨裂。
1.2堵管的原因分析1.2.1离析堵管指石子在水泥浆中的悬浮状态完全丧失,在管中某一部位积聚。
造成离析堵塞的原因,首先是混凝土压力脱水。
配合比不良的混凝土泌水大,在管道加压力梯度较大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即水分通过骨料的间隙渗透,使骨料聚结,引起堵管。
这种堵管多发生在管道弯曲、变径和管路中间布置软管处。
矿渣水泥保水性差,粗砂拌制混凝土易泌水,都可能导致堵管。
其次是混凝土坍落度过大。
坍落度过大的混凝土拌合物容易离析,多发生于长距离水平输送时的偏析堵管和竖直下行布管的下端离析堵管。
骨料级配不合理,石子的粒径过大或级配不连续也易产生离析。
1.2.2摩阻力过大堵管混凝土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大部分来自混凝土与管壁之间的摩阻力。
当泵送压力不能克服流动阻力时会产生堵塞。
造成摩阻力过大的原因有:(1)水泥用量少。
水泥用量少于一定限度(300kg/m3)时将导致没有足够的水泥浆包裹骨料和润滑管壁,流动阻力大大增加。
实际施工中,将非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用于泵送混凝土,或者现场计量不准确,或者使用了粒径和级配不符合配合比要求的骨料,都会造成水泥用量过少。
(2)砂率低。
砂率过低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变形困难,在管路形状变化的部位,如弯管、椎管、软管等处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极易堵塞。
(3)砂的粒径不合理。
施工中发现,当通过0.315mm筛孔的细砂含量过少时,即使混凝土的其他技术指标都符合要求,也会发生堵管。
原因是粒径小于0.315的细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起着一种类似“滚珠”的作用,能减小管壁与混凝土的摩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并增大混凝土的黏聚力和保水性,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很大。
因此,要求0.315筛的累计筛余量不大于85%。
这与我国规定2区中砂的相应累计筛余量为92%~70%稍有不同,容易被忽视,施工中应特别注意。
(4)坍落度偏低。
泵送阻力随坍落度的降低而增大。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最佳范围是80~180mm,超过此范围易发生堵塞。
1.2.3异物堵管,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混入大粒径石子。
堵管最易发生在三个大石子在同一截面相遇卡紧时。
这时截面大部分被石子占据,可流通面积很小。
所以规定石子最大粒径d与管内径D的比值关系为d∶D≤1∶3,并在泵机料斗上设方格网,防止超粒径石子混入。
其次是混凝土停滞时间过长。
在夏季或掺加某些外加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如果泵送中途停顿过长,混凝土拌合物就有可能硬化,堵塞管道。
1.2.4下行配管的堵管由于管道处于下行倾斜状态,混凝土在斜管中自流(因自重下滑)造成离析。
同时易在斜管上部形成真空段,使泵送压力无法传递造成堵塞。
1.3堵管的排除首先查明堵管部位。
发生堵管时,从泵出口到堵管处的管路震动剧烈,接头处有脱开的倾向,而堵管处之后的管路则是静止的。
根据这种现象可以找到堵管的部位。
也可以用铁棒敲击管壁,根据声音判断堵管的位置。
找到堵管部位后,拆下这段管道,清除堵塞的混凝土,经试泵无阻后再接管,继续进行泵送。
还要查明堵管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因素,以防再次堵管。
1.4堵管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并在施工中采取保证措施,使之适合泵送的特殊要求。
首选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要掺加适量的粉煤灰,适当提高砂率。
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
石子粒径应满足d∶D≤1∶3的要求,级配要连续。
应使用中砂,特别注意0.315筛累计筛余量不应大于85%,砂率应在40%~50%间。
坍落度宜控制在80~180mm之间。
(2)合理布置管路,少用弯管、椎管,不宜在管路中间布置软管。
管路的水平换算距离要小于泵的输送距离,留有泵送余力。
下行配管倾斜角或落差比较大时,要采取措施增加斜管部的阻力,在斜管上端的弯管上设气门。
(3)开泵前认真润湿管路,并检查混凝土质量。
(4)尽可能连续泵送,不得已停顿时,料斗中要保留足够的混凝土,每隔4~5min作正反泵操作各两个冲程,防止混凝土离析。
停泵时间超过30~45min,要清除泵和输送管内的混凝土,对小坍落度的混凝土要更加注意。
2泵送混凝土堵泵:指吸入流道被堵塞而无法输入混凝土2.1堵泵的征兆与堵管相反,堵泵时主油路泵送油压会明显降低,混凝土输送量明显减少,料斗内的混凝土下落很慢,搅拌也往往发生困难。
最后,泵送油压降低到零,混凝土输出完全停止,推送机构空载循环,有时泵机会发出类似打气筒打气的“吃吃”声。
2.2原因分析堵泵主要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良或混凝土离析引起。
此时大量粗骨料积聚在料斗颈部,混凝土不能顺利进入混凝土缸,直到吸入流道被完全堵塞,泵送停止。
或者混凝土离析后,部分骨料之间的孔隙得不到灰浆的补充,骨料间隙间的空气随混凝土一起被吸入混凝土缸内,随着空气在混凝土缸内积聚增加,吸入效率迅速降低,最后混凝土的吸入和泵送完全停止。
由于有空气进入输送管,在泵送时会听到漏气声。
2.3防治措施如果堵泵刚刚发生,可以立即反泵操作,将混凝土吸回料斗,重新搅拌均匀后再泵送。
如果吸料已完全受阻,泵送油压已降到零时,反泵操作将无效,只能将泵内混凝土完全清除掉,再重新泵送。
不要试图将劣质混凝土勉强泵送出去,即使勉强泵入输送管,也会发生堵管,而堵管比堵泵难清理的多。
重新泵送时,料斗内要加入砂浆充足、质量较好的混凝土,并反复进行正反泵操作,直至能够正常操作为止。
及时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并改进供料方式,以防堵泵再次发生。
3泵送混凝土钢筋、模板施工措施不当3.1施工措施不当导致钢筋位移变形(1)原因分析:直接在模板和钢筋上行走或放置浇筑机械,导致钢筋位移变形。
泵送管道支撑不牢,或固定在模板、钢筋上。
机械运转时,管道振动导致钢筋位移变形。
(2)防治措施:为人员和机械铺设马道或单独搭设操作平台,避免踏坏钢筋。
泵送管道要固定在可靠支架上,不能与模板、钢筋刚性连结,以免将振动传给模板钢筋。
3.2模板不符合泵送要求(1)原因分析。
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普通混凝土流动性小,普通混凝土可以依靠混凝土自身塑性堆积成型而泵送混凝土不行。
因此,一些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的模板不适用于泵送混凝土。
其次,低估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荷载将导致模板承载力不足,从而在浇筑过程中变形甚至崩塌。
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荷载比普通混凝土大得多,约为8~14倍。
盲目按普通混凝土荷载值设计模板,必然使模板承载力偏低。
操作不当,使模板不合理受力,是造成模板承载力降低的又一原因。
例如布料管对单侧模板布料,会使模板受偏心荷载。
(2)防治措施。
模板施工时,不能仅凭经验盲目施工,要综合考虑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使模板形式合理,承载力稍有富余。
同时正确进行泵送操作,避免模板不合理受力。
4泵送混凝土浇筑措施不当4.1原因分析(1)浇筑措施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离析会使混凝土各组分的均匀性受到破坏,混凝土强度降低,出现蜂窝、孔洞等缺陷。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是布料口间距过大或平卧在浇筑面上,使混凝土横向流淌入模,因石子和砂浆的流速不同而产生离析。
另外施工人员对混凝土进行长时间振捣、用振捣器振动驱动混凝土等,因为石子运动速度比砂浆快,石子会被驱向远处,振捣器附近只留下砂浆,导致离析。
(2)泵送布料速度快,浇筑厚大构件时,往往一次布料过多,若此时混凝土坍落度偏小,不足以自流成型,又不能充分振捣,就会出现蜂窝、孔洞等表面缺陷。
(3)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部水分逐渐水化和蒸发,水化产物凝胶体产生凝聚,使混凝土收缩。
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和水灰比都较大,生成的凝胶体比普通混凝土多,加之失水影响较大,因而收缩量比普通混凝土大,在收缩差较大或收缩受阻的部位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整浇的墙板交接处和钢筋附近的构件水平面上。
(4)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大,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化热。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这部分热量不易散失,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差裂纹。
这种裂纹会贯穿整个截面,危害很大。
4.2防治措施(1)正确布料,比如使用布料机布料或架高输送管,用串桶、溜槽布料,不能以振动驱动混凝土。
(2)掌握振捣速度,即要充分振捣又不能过度振捣引起离析。
(3)控制浇筑速度,合理安排浇筑顺序,使混凝土能在浇筑过程中逐渐沉实,还可配合比采用二次抹面等工艺,以消除沉实(收缩)裂纹。
(4)使用低热水泥或掺用粉煤灰和有减水、缓凝作用的外加剂,以降低水化热峰值,减少温差裂缝。
5泵送混凝土施工缝留置不当指不应留缝处留置施工缝,或者施工缝的强度、抗渗、耐久等不符合要求。
5.1原因分析(1)工人为求省力,混凝土布料口设置间距较大,混凝土在模板内横向流淌距离过长,若初凝前不被新浇混凝土覆盖,极易在不合理位置出现“暗”施工缝,这类缝往往未经认真处理,强度极低。
(2)施工前无计划,施工中一旦出现泵送故障就草草留缝,随意性大,导致不宜留缝处出现施工缝。
(3)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灰浆丰富,易流淌成斜槎,很难留设成所要求的直槎。
其表面凝结的水泥浆膜难以在浇筑过程中通过搓毛除掉,影响接缝强度。
(4)泵送混凝土硬化慢而施工速度快,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如果已浇筑的混凝土尚未达到1.2MPa,则易受振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接缝强度严重降低。
5.2防治措施(1)将混凝土布料口设置稍密一些,防止出现暗缝,也可防止混凝土离析。
(2)预先确定施工缝位置,施工缝留置可采用筛网法,即:支模前在留缝处预先绑扎铁丝筛网,浇筑新混凝土前将前筛网剔除。
简易易行,施工方便。
(3)调整施工程序,待旧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
浇筑前先铺筑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并细致捣实,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