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培训课件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培训课件

4.促NaCl 排泄,治疗水肿还有温
布美他尼
和降压作用。
考点:1.含磺酰胺; 2.作用比呋塞米强,对某些 呋塞米无
效的病
例仍有效。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7
氢氯噻嗪 氯噻酮
考点:1.两个磺酰胺,磺酰氨氮上
N氢a具+弱-酸Cl性-同, 2向位转N 上运抑制剂(利尿药)
H酸性强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可 做注射剂;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5.药物相互作用:齐留通增加普萘洛尔、茶碱、华法 林在血浆中浓度。
考点:1.结构苯并吡喃的双色酮,两个色酮对于活 性来说是必需的,且必须保持共平面。
2. 抑制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 敏反应介质的释放。
3.在肺部的吸收约为 8%,口服仅能吸收 0.5%,采用气雾剂。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3.碱溶液中水解失活,3,4位 处开环,不宜与碱性药
物配伍;
4.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时,与 氯化钾同服,避免血钾过
低,以原型排泄
增考强点疗:效12。..结长构效与(噻2嗪~类3天相)似;,含5磺.常酰与胺其;他降压药合用,以 3.增加 Na+、Cl— 、K+ 排出, 易缺钾应适当补钾; 4.通过胎盘屏障和进入乳汁,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吉非罗齐
考点:1.非卤代的苯氧戊酸衍生物 ,非酯类(对位取代及氯非必需) 2.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
小结:苯氧乙酸类的构效关系:
1.基本结构芳基和脂肪酸,异丁酸结构是活性基团,异丁酸的羧基可以酯形式存在。 2.芳基亲脂性,并能与蛋白质链的某些部分互补。 3.大部分在苯环对位都存在氯。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吲达帕胺(新)

第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

第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

高脂蛋白血症 LDL,IDL,VLDL,apoB 升高,与 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HDL↓ apoA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分型
Ⅰ Ⅱa
脂蛋白变化
CM↑ LDL↑
脂质变化
TC↑;TG↑↑↑ TC↑↑
Ⅱb

VLDL、LDL↑
IDL ↑
TC↑↑;TG↑↑
TC↑↑;TG↑↑


VLDL ↑
CM、VLDL ↑
TG↑↑
TC↑;TG↑↑↑
一、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一)他汀类,statins
药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机制:为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竞争性抑制HMG CoA还原酶活性
2.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迁移和减少胶原纤维合成。 【临床应用】适用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 尤其伴LDL升高者。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过敏、转氨酶升高等
二、胆汁酸螯合剂
代表药物: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消胆胺) 考来替泊(colestipol,降胆 宁) 【药理作用】 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肠内胆酸,阻断胆酸肝肠 循环,↑肝中胆固醇分解为胆酸,↓TC、LDL-C。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TC和LDL-C升高为主的高胆 固醇血症。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长期应用影响脂溶性维生 素及叶酸吸收、高氯性酸血症。
【他汀类】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还原酶
HMG-CoA 甲羟戊酸
STATINS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PPT课件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PPT课件

HO H3C COOH OH H S CoA 中间状态 HMG-CoA还原酶
HO H3C COOH OH
3,5-二羟基-3-甲基戊酸 17
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 当HMG-CoA还原酶被抑制后,甲羟戊酸形成受阻, 使内源性胆固醇不能合成。 • 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而发生代偿性细胞膜上LDL 受体数量增加和活性增强,大量LDL被摄取从而使 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 • 由于肝细胞胆固醇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及 释放也相应减少。 • 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的治疗,也可用 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6
体内活化
• lovastatin是前药 –在体内水解为β-羟基酸衍生物,成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 原酶的有效抑制剂
HO O O H O H 体内水解 O O O
6'

HO
1 3
COOH 5 OH H
H
9' 1' 10' 2'
洛伐他汀
5'
活性形式
HO H3 C COOH HMG-CoA还原酶 O S CoA HMG-CoA
• 产生肌毒性,特别是当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致横纹 肌溶解的危险会增加。 • 他汀类药物会产生肌毒性和肝脏转氨酶升高
– 同等剂量下,肌毒性顺序: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 拜尔公司的西立伐他汀(拜斯亭)上市后有600万人 使用该产品,有40例死亡与其严重的肌损伤不良反应 有关。 • 2001年8月决定在全球暂停销售西立伐他汀的所有制 剂。
8
调血脂药的分类
•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 影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谢药物
-苯氧基烷酸类 -烟酸类 -胆汁酸结合树脂类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 -甲状腺素类

药理学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培训课件

药理学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培训课件

Ⅱa
LDL
TC ↑↑
Ⅱb VLDL,LDL
TG ↑↑, TC ↑↑

IDL
TG ↑↑, TC ↑↑

VLDL
TG ↑↑

CM,VLDL
TG ↑↑↑, TC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高脂血症的简易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
Tab.处2 ,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Tab.3处,高请联脂系蛋网站白或本血人症删除的。分型
型别 增高的脂蛋白
脂质变化

CM
TG ↑↑↑, TC ↑
TC>5.72 mmol/L
高甘油三脂血症:单纯血清
TG>1.7 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TC、TG均升高
血清HDL-C低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LDL
HDL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脂

载脂蛋白(apo)
蛋 白
(LPs)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载脂蛋白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磷脂
胆固醇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PPT课件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PPT课件

2.肝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活性是其不利的 方面,与他汀类合用降脂作用增强。
12
加速LDL的分解代谢
血浆LL
乙酸
HMG-CoA还原酶 胆固醇 减 少 外 源 性 胆 固 醇 的 吸 收
LDL 胆固醇 受体
7α-羟化酶
2
胆汁酸
络合剂 +胆汁酸

1
肠腔
13
临床应用
以LDL增高为主的高脂血症-Ⅱa型有效。使血浆 LDL-C及总胆固醇明显降低。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即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n-6PUFAs:亚油酸,-亚麻油酸,含于植物油中。
n-3PUFAs:-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
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于海洋生物藻、
鱼及贝壳类中。
22
药理作用

降低TG、VLDL、TC、LDL-C,升高HDL-C ,改善
血液流变学,轻度抗凝。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OX-LDL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
4
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VLDL、IDL、LDL及apoB高于正常值

原发性、继发性二种:

后者为疾病所致,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
腺功能低下等,与降低VLDL及LDL的分解有关。
烟酸
LDL
血浆中
脂肪酶
游离脂肪酸
VLDL
TG的分解减少
合成TG 的原料 (FFA)
脂肪组织
VLDL经脂蛋白脂酶分解
肝脏
IDL LDL(是VLDL的最终产物 16

第22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精品PPT课件

第22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精品PPT课件

10/22/2020
药理学
(二)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及生理功能
3.磷脂(PHL):为人体所有细胞膜和血液的重要 组成物质,对保证生物膜良好的流动性和特殊通透性,维 持神经组织正常兴奋性,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发挥重 要作用。还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对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在血液中运输是必不可少的物质。
4.脂肪酸(FA):可由体内合成和从食物中供给。按其 是否含有双键结构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因双 键数目的不同还可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烯 脂肪酸)。
熟悉:
胆汁酸结合树脂、抗氧化剂和多烯脂肪 酸的调血脂作用。
了解: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黏多糖和 多糖类药物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 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AS主要发生在大及中动 脉,特别是冠状A、脑A和主A。此时,动脉壁硬 化,内膜增厚,脂质沉着、纤维组织增生、可形 成脂肪条纹及斑块、使管腔狭窄、阻塞甚至形成 栓塞。 动脉弹性减弱易于破裂而造成出血,可能 发展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则 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纠正病人脂代 谢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转变为胆汁酸,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继而可转变为维生素D3;转变为类 固醇激素,构成细胞膜并维持其生理功能。
10/22/2020
药理学
(二)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及生理功能
2.甘油三酯(TG):内源性TG可由肝 脏和肠粘膜合成,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线 粒体里被氧化分解,供给机体能量。TG还 是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有助于脂溶性维 生素A、D、E、K的吸收利用,TG还可以 保持机体体温,对重要器官起支持和固定 作用。
10/22/2020

第二十八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精)PPT课件

第二十八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精)PPT课件

→促AS 作用↑;
(2). HDL(高密度脂蛋白)→也可被氧化
→抗AS 作用↓,而转化为促AS 作用;
-
39
3. ∴防止氧自由基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是 阻止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 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 常用药物: 1. Vit C 、Vit E→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
2.普罗布考(丙丁酚):
抗氧化作用较强>调血脂作用;
-
40
(1).抗氧化作用较强: 普罗布考(丙丁酚)→被氧化为→普罗
布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脂 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AS)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2).调血脂作用较弱:
∴现在,将降血脂药更名为调血脂药;
-
14
AS的危险因子---促进、加重AS的; (1).血浆中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
→易致动脉粥样硬化(AS)者;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 载脂蛋白(apo) B ∵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较
主要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病人。
-
35
二. 主要降低TG(甘油三酯)类: (一).贝特类: 苯 氧芳 酸衍生物.
特点: 1.药物:氯贝特(氯贝丁脂,安妥明),
吉非贝齐、苯扎贝特、 非诺贝特、环丙贝特等; 2.机制:促进分解; 抑制合成; 3.主要降低TG及VLDL,轻度升高HDL。
-
7
5.胆固醇的循环:
胆固醇在肝脏合成→释放入血→与载 脂蛋白(apo)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 (LDL);
多余的胆固醇则由高密度脂蛋白(HDL) 转运回肝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非调血脂作用
*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 的反应性
*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 促进VSMCs凋亡
* 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
* 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 炎性反应
* 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 *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等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 化药专题知识
本章内容
1.高脂蛋白血症 1)血脂及血脂的种类
2)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
2.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分类
1)调血脂药 2)抗氧化剂 3)多烯脂肪酸 4)黏多糖和多糖类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2
一、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 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6
(三)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 制药
甲亚油酰胺
能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阻滞细 胞内胆固醇向胆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 吸收,阻滞胆固醇在肝形成VLDL,并且阻滞外周组织 胆固醇酯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利于胆固醇的 逆化转运,使血浆及组织胆固醇降低。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5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一)他汀类 他汀类的药理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羟甲基戊二 酸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故又称 HMG-CoA抑制剂。 本类药主要有阿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 汀、辛伐他汀。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6
【体内过程】 他汀类药物一般吸收较好大部分在肝代谢, 经胆汁由肠道出,少分由肾排出。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4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调血脂药按其药理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降低TC和LDL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 胆汁酸结合树脂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 (ACAT)抑制药。 第二类:降低TG及VLDL的药物。主要有贝特类、 烟酸、阿昔莫司。 第三类:降低LP(a)的药物。主要有烟酸、阿 昔莫司等。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0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 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和 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TC血症。
2.用于肾病综合征 3.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4.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1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适用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不良反应轻微。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7
(四)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药
依折麦布
它能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肠内胆固醇的 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中TC、LDL的目的。
该药主要应用于Ⅰ-Ⅴ各型高脂血症,以及原发 性高胆固醇血症等。不良反应较轻微。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的调脂临床应用小结: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5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轻且少
由于应用剂量较大,考来烯胺有特殊的臭 味和一定的刺激性,用后可能有便秘、腹 胀、嗳气和食欲减退等;偶可出现短时的
转氨酶升高、高氯酸血症或脂肪痢等。
【药物相互作用】
在肠腔内与他汀类、氯噻嗪、保泰松、苯巴 比妥、洋地黄毒苷、甲状腺素、口服抗凝药、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叶酸及铁剂 等结合,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
较少而轻。
大剂量应用时,患者偶可出现胃肠反应、肌痛、 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反应;转氨酶升高、肌 酸磷酸激酶(CPK) 升高;偶有横纹肌溶解症, 与贝特类(如吉非贝特)、烟酸类、红霉素、环 孢素等合用可加重,应引起重视。
孕妇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 用。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该类药物都可应用于Ⅱ高脂血症,他汀类还 可用于Ⅲ,新型药可用于所有类型
2、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8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一)贝特类 (苯氧芳酸衍生物) 贝特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常用的贝特类: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 贝特等。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脂蛋白由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可分为乳糜 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 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3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分型 Ⅰ
脂蛋白变化 CM↑
Ⅱa
LDL↑
Ⅱb
VLDL、LDL↑

IDL↑

VLDL↑

CM、VLDL↑
脂质变化 TC↑↑ TG↑↑↑ TC↑↑ TC↑↑ TG↑↑ TC↑↑ TG↑↑ TG↑↑ TC↑ TG↑↑↑
19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结合, 不易分布到外周组织。最后大部分在肝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少量以原形经肾排出。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7
【药理作用】
1.调血脂作用及作用机制
他汀类与HMG-CoA的化学结构相似,且和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高出HMG-CoA数千倍,对 该酶发生竞争性的抑制作用,抑制胆固醇合 成,继而起到降低TC和LDL的作用。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8
作用机制简图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2
【药物相互作用】
与胆汁酸结合树脂类合用,可增强降低血清TC 及LDL的效应,与贝特类或烟酸联合应用可增 强降低TG的效应;与环孢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等伍用,能增加肌病的危险性。与香豆素类 抗凝药同时应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3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胆汁酸结合树脂进入肠道后不被吸收,与胆汁酸 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从 而大量消耗胆固醇,使血浆TC和LDL-C水平降低。
本类药有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专题知识
14
【L几无改变,对TG和 VLDL的影响较小。
【临床应用】
适用于Ⅱa及Ⅱb,用于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时, 应与降TG和VLDL药物配合使用。 对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有效,但对纯合 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