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9ec688e51e79b89680226b7.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四、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
学时分配:4学时(理论)第2章计算机系统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操作系统概述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d77c414431b90d6d85c71b.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公共教学的第一层次,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
它既能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点,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2.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原理;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4.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网络应用;5.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使用;6.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7.掌握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8.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9.了解信息安全与多媒体技术;10.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学时分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以及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理解计算机的定义,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计算机1.计算机的定义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4.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的特点5.计算机的应用第二节计算机操作与文化1.计算机的启动2.Windows的界面3.计算机的关闭4.计算机文化的概念5.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本章习题要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概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等知识点。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及信息表示(4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微型机中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理解进位制的含义和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各自用途,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字符编码、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组成等。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c55c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d.png)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f93077a98271fe900ef916.png)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Computer课程编号111012003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计算机专业除外)课程模块通识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公共必修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系教研室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通过性考试学时16 理论学时8实验学时8 学分 1先修课程无教材选用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二、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全校公共必修课,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通识课。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的主要操作技能、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办公问题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3.掌握文字编辑与排版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5.掌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6.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编辑与排版工具WORG的实践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统计与分析EXCEL的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POWERPOINT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的实践操作能力。
6.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教学大纲2010版-10月
![大学计算机教学大纲2010版-10月](https://img.taocdn.com/s3/m/4148a6bad0d233d4b04e690b.png)
海南大学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2010年10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第二稿)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3课程代码:1600B0001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其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能够善于应用现代信息处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针对某一领域,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
不同专业因其计算机应用特点不同,可能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不同要求,但一般来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系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以及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熟悉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在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方面,不同专业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与交流,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计算机系统与信息处理1、1 计算机系统概述1、1、1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结构1、1、2 硬件系统1、1、3 软件系统1、1、4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1、5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2 信息与信息表示方法1、2、1 信息的含义及分类1、2、2 信息的作用和特征1、2、3 数值数据的表示1、2、4 文字数据的表示1、2、5 多媒体数据的表示1、3 信息处理技术1、3、1 信息处理技术概述1、3、2 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1、4 微型机硬件系统1、4、1 主板系统1、4、2 微处理器1、4、3 存储器1、4、4 I/O总线与扩展槽1、4、5 接口1、4、6 外围设备1、5 计算机分类及应用1、5、1 计算机分类1、5、2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本章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与结构,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与信息表示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2、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WindowsXP2、1 操作系统简介2、1、1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2、1、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2、2 操作系统功能及特征2、2、1 概述2、2、2 操作系统的作用及特征2、2、3 作业管理2、2、4 进程管理2、2、5 存储管理2、2、6 文件管理2、2、7 设备管理2、3 WindowsXP操作系统2、3.、1 WindowsXP概述2、3、2 WindowsXp主要界面及窗口2、3、3 WindowsXP的菜单2、3、4 WindowsXP文件组织与管理2、3、5 WindowsXP的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维护本章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特征●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中文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与可移植文档格式(PDF)3、1 Microsoft Office 简介3、1、1 Microsoft Office 功能及组件介绍3、1、2 Microsoft Office 安装、组件的启动和退出3、2 Word文字处理软件3、2、1 Word的工作界面介绍3、2、2 Word的高级功能及应用3、3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3、3、1 Excel的工作界面介绍3、3、2 Excel的高级功能及应用3、4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与播放软件3、2、1 PowerPoint的工作界面介绍3、2、2 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及应用3、5可移植文档格式(PDF)文件的生成与阅读3、5、1 什么是PDF?3、5、2 PDF文件的生成与PDF995使用3、5、3 PDF文件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的使用本章教学目标:●熟悉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界面●掌握Microsoft Office 组件部分高级功能的使用●掌握可移植文档格式(PDF)的制作掌握PDF文件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的使用4、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应用4、1 计算机网络基础4、1、1 概述4、1、2 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分类4、1、3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4、1、4 数据通信基础4、1、5 网络互联及设备4、2 互联网组成与结构4、2、1 概述4、2、2 Inteernet结构与功能4、2、3 IP地址与域名4、2、4 Internet接入方法4、3 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4、3、1 万维网4、3、2 电子邮件4、3、3 文件传输4、3、4 信息搜索4、3、5 其他服务4、4 局域网组成及相关技术4、4、1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802标准4、4、2 局域网组建技术4、4、3 构建以太网本章教学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分类●了解Internet形成发展及体系结构●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实现●理解Internet提供的主要网络应用服务●了解局域网的基础知识,对等分组局域网的组建5、网页设计与网站组建5、1 概述5、1、1网页设计与网站发布工具软件简介5、1、2网页的基本结构及设计原则5、1、3 创建网站的一般流程5、1、4 网站的发布方法及要求5、2 FrontPage 2003 概述5、2、1 FrontPage 2003界面介绍5、2、2 FrontPage 2003的视图5、2、3 FrontPage 2003 创建和打开网站与网页5、3 FrontPage 2003网页编辑和链接5、3、1 网页的基本编辑5、3、2 网页的属性及设置5、3、3 网页背景设置5、3、4 创建网页超链接5、4、FrontPage 2003网页布局5、4、1 使用表格布局页面5、4、2 使用布局表格和单元格5、4、3使用模板创建框架页面5、5 FrontPage 2003 表单创建与使用5、5、1 表单的概念与创建5、5、2表单的保存与使用本章教学目标:●掌握使用FrontPage 2003进行网页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4cd1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f.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搜索、邮件收发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磁盘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涵盖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图表的制作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如幻灯片的设计、动画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网络协议,重点介绍 TCP/IP 协议。
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设置。
网络应用,如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的概念、类型(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及处理软件。
6、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信息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及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177a97f111f18582d05a4b.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基本信息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2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素养等重要概念,理解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和典型应用;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2)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3)理解办公自动化的意义,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
(4)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常用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在因特网上获取、传输、发布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网络资源的共享方式和设置方法。
(6)理解网页和网站的相关概念,了解网页设计、网站设计的常用技术。
(7)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为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4、教材及参考书(1)课程主教材:詹国华主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实验教材:詹国华主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参考书推荐:[1] [美]帕森斯、奥贾著计算机文化(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美]施奈德、杰斯汀著(影印版)计算机科学导论(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课程教学组织与方法(1)在教学上,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举,支持和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堂讲授时间24学时,课内上机实践操作24学时,期末考核评价2课时。
课外(业余)实践要求18学时。
(3)加强实践环节、重视上机辅导力量的配备,通过学生上机实践,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文艺术类)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文艺术类)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342d911eb91a37f0115c76.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的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了解微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多媒体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绘画软件的使用方法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计算机课程奠定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Foundation of Computer》is a required fundamental course for all specialty students of class one in college. Its aid is help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omputer which are necessary in their career.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the application of O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of PC,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he fundamental technology of multimedia, th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and foundation of program design. Understand common painting the use of the software, etc.,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futur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Write:Auditing:Authorizer:《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基础知识1.1 信息技术概述1.2 计算机的概念、发展简史、分类、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1.3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1.4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补码▲)1.5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1.6 网络应用基础1.7 信息安全教学难点:各种数制间的转换,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编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ac3bd65ef7ba0d4a733b7c.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既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共需60学时,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以“实用、实训、实战”为教学手段,以够用为界限,以学会基本操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三实”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的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要有感性认识,能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ecl 2003、 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Internet的基本操作,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应用,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版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机房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补充说明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windows的考试大纲要求,安排相应实训训练;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要求实训教学按梯度,分层次,有选择开展;如课时允许,安排项目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时间为60学时,建议授课68学时。
六、学时分配----------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七、教学章节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和方法;3、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了解微机硬件安装常识;4、基本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5、微机系统基本配置,主机与外设的连接,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6、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7、了解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
本科教学大纲
学院(实体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二○一○年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类别:必修编号: 学时:72
编者姓名:阮文江单位:计算机科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周晓聪单位:计算机科学系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 本科生专业:理科各专业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10年8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作为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骨干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应用技术及其相关基础知识,使他们既能够掌握当今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计算机应用技能,也能够较为容易地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当今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单机和家庭级网络的常用软、硬件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能力。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掌握最基本的程序设计技术。
(4)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三、使用说明
1、实验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课时安排方面按照2:2的时间分配方案设置实验课。
具体安排如下:
2、作业、习题课
每章安排15分钟左右的习题讲解。
3、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的入门课程,没有预学课
程;
●本课程可以作为程序设计课程(如VB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四、主要参考书目
1、阮文江,杨永红,罗志宏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龚沛曾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徐士良.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 (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8.
4、冯博琴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郝兴伟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李秀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