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1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小组于2023年11月4日在四教503进行了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对组织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技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赌博游戏为载体,模拟组织中的竞争和合作现象。
实验规则如下:1. 一共三颗筛子,六个人轮流做庄;2. 每个人的本金为5500元;3. 庄先下注,然后闲家跟着下注,闲家下注的总和不能超过庄家;4. 庄家掷筛子,得到的数为三个筛子数的和;5. 闲家轮流掷筛子,与庄家比大小,小于等于庄家的点数,庄家赢,大于庄家的点数,则闲家赢;6. 游戏一直循环进行,直至有人退出游戏。
四、实验步骤1. 小组成员介绍和分组;2. 确定实验规则和流程;3.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验数据(略)六、实验感悟1. 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环境与气氛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整体环境氛围逐渐热络后,每个人坐庄时下注的数额也会因此增加,这表明行为受到环境与气氛的极大影响。
2. 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他人的决策和行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首次下注的数额各异,经过几轮试验后,每个人的下注数额会逐渐减少甚至趋向统一,这说明他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模式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3. 团队协作能力在组织行为中至关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挑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4.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组织行为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本次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组织行为的观察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的实验报告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一个组织行为学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探究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
实验采用了以下步骤:1.实验参与者的招募:通过广告、邮件等方式向大学学生招募实验参与者。
2.参与者的随机分组:将招募到的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3.实验任务的描述: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介绍实验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4.实验组的任务安排:实验组的参与者被要求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协商合作、分工合作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5.对照组的任务安排:对照组的参与者独立完成任务,没有协作合作的要求。
6.绩效评估:根据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绩效评估。
7.数据收集:收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实验结果等数据。
8.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
相对于对照组的参与者,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上更加出色。
2.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协作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由于实验组的参与者需要协商合作、分工合作,他们在组织协作能力方面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和发展。
3.实验结果还表明,团队合作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有积极的影响。
实验组的参与者更加满意自己的工作,并且更加愿意与团队合作。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团队合作对个体工作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团队合作有助于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
通过协商合作、分工合作,个体能够提升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
3.团队合作可以增强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组织行为实训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团队以及组织整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组织行为实训。
二、实训目标1. 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2. 培养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领导等组织管理技能;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个体行为在个体行为方面,我们学习了动机理论、个性理论、能力理论等。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了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 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我们学习了团队发展阶段、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领导等理论,并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活动,亲身体验了团队协作的过程,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我们学习了组织结构类型、组织变革、组织设计等理论,了解了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4.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我们学习了组织文化的作用、形成、塑造等理论,了解了如何培育和传承组织文化,以及如何利用组织文化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系统地学习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加深了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了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行为,提高了沟通、协调、领导等组织管理技能。
5.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环节,我们分组进行了团队拓展训练,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行为学心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织行为学心理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行为分析: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团队成员的性格、价值观、动机等个体特征,分析个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2. 群体行为研究:研究团队内部的沟通、协作、冲突等群体行为现象,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群体,提高团队效率。
3. 领导行为与激励:分析领导者的行为特点,探讨如何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潜能,提高组织绩效。
4. 组织变革与冲突管理:研究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冲突,实现组织变革目标。
三、实训过程1. 个体行为分析:- 观察法:通过对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了解其性格、价值观等个体特征。
- 访谈法:通过与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其个人经历、价值观、动机等。
2. 群体行为研究:- 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团队拓展训练、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 小组讨论:围绕特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群体行为现象及解决方案。
3. 领导行为与激励:-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领导者的案例,探讨领导者的行为特点及激励手段。
-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团队成员扮演领导者角色,体验激励员工的过程。
4. 组织变革与冲突管理:- 情景模拟:模拟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场景,探讨冲突管理策略。
-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企业变革案例,探讨组织变革的步骤及关键因素。
四、实训成果1.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小组讨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加深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等理论的理解。
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
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组织行为学一、引言在我所参与的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本篇报告旨在分享我在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组织行为学现象,并分析其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影响。
二、组织结构与沟通1. 组织结构的设计在实习的公司中,我观察到公司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组织内的沟通通畅,决策效率提高。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员工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顺畅。
2. 沟通方式的选择在实习期间,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内部沟通,包括会议、电子邮件、内部社交平台等。
这些多样的沟通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团队合作。
三、工作动机与激励1. 直接激励机制公司采用了绩效奖金和晋升机制作为直接激励手段。
这些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 非直接激励机制公司还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环境。
例如,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待遇、培训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这些非直接的激励机制能够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在实习期间,我观察到公司的领导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反馈。
他们采用了民主型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员工的反馈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决策过程公司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多元化的意见。
决策不仅仅是由领导层做出,而是通过多方参与和讨论后做出的。
这种决策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提高决策的质量。
五、员工发展与培训1. 培训机会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
这些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员工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2. 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
通过内部晋升和岗位轮岗等方式,能够让员工在公司内部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六、团队协作与文化建设1. 团队建设公司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团队共享目标,促进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目录实验1:心理定势实验2:他人信息对判断的影响实验3: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实验4:冲突方式分等评定实验1: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目的:验证问题解决的心理定势效应。
方法:材料与仪器印制清晰的陆钦斯量水问题的题单,见表1。
实验在全班进行。
仔细看表1,这张表的第2列是给予的水罐A、B、C,它们的大小见这列的数据。
请你用这三个水罐量出该表第三列所要求的水量。
表的第一列是解题的顺序。
请按此顺序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表的第四列的相应地方。
要做得愈快愈好。
全班同学做完后,收回题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序列1-9的实验,由于被形成了利用B-A-2C 这个公式的定式,结果对于序列8,也大都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解决,竟然没有发现原本应该显而易见的简单办法(A-C)和(A+C)。
结果:结论:定势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讨论:1、在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是否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为什么?答: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
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随着定势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倾向。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和日常生活中的定势现象。
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向另一组说他是位大科学家。
然后让两组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分析: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等等,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知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
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定势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定时现象:服装购买行为中的思维定势包括: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非理性定势。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浅谈自身目前可能的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特点及适合我的员工激励方式、组织结构类型摘要: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分析自身的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特点并且简要分析这些对自身以后的工作将会带来的障碍,同时分析叙述适合我的员工激励方式、组织结构类型。
关键字:组织行为学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激励组织结构正文:在关培兰编著的《组织行为学》教材的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阐述该门学科的文字:“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运用科学手段,对人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以便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于我而言,我学习了组织行为学的收获大概便是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罢了。
我没有雄心去当一位领导者,所以预测和引导甚至是控制改变人的行为于我而言是没有信心去做的。
学了这门课程,我要会的就是了解、完善自己,了解、理解他人。
下面我大概就我自身的人格、价值观、态度、知觉与归因方式、需要、动机、沟通特点等方面,分析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人格。
人格:人格又称个性心理,它是个性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其核心是由气质、能力和性格组成的,使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表现着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和始终如一。
我做了老师提供的AB型人格的测试,测试的结果不太出乎我的意料,我是B型人格,得分为91分,而据测试的描述,得分90分一下者为极端B型人格,我的人格已接近了。
B型人格: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认为没有必要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组织行为学调查报告范文
组织行为学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本次组织行为学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公司员工的行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以提供有关员工绩效、工作环境和领导风格的重要信息,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员工访谈、问卷调查和观察。
样本覆盖公司各个层级和部门,以确保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主要发现:1.领导风格:大多数员工认为领导团队具有激励和支持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员工对领导决策的透明度提出疑虑。
2.工作满意度:大部分员工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较为满意,但其中一部分员工表达了对工作任务分配的不满。
3.沟通与合作:员工普遍认为公司内部沟通渠道畅通,但有一些员工表示在跨部门合作中存在沟通障碍。
4.绩效评估:员工对绩效评估体系普遍表示认同,但有一些员工认为评估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公平性存在疑虑。
5.培训与发展:一部分员工对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但也有一些员工希望公司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四、改进建议:1.加强领导力培训:为领导团队提供更多的领导力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增进员工对领导的信任感。
2.优化工作任务分配:定期评估工作任务分配的公平性,确保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擅长的领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优化沟通渠道:加强跨部门沟通,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流通机制,降低信息滞后和误传的风险。
4.明确绩效评估标准:定期审查绩效评估标准,确保其明确、公正,提高绩效评估的公信力。
5.提升培训机会: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覆盖员工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本次组织行为学调查为公司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为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通过实施相应的改进建议,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组织行为和员工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组织行为学实训报告一、引言在本次组织行为学实训中,我们小组通过对一个真实的组织进行观察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的行为模式、沟通方式以及领导风格等方面的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研究方法、观察结果以及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
二、研究方法1. 研究目标和背景我们选择研究一家跨国公司作为案例对象,该公司拥有多个部门和办公地点,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具有较高的员工流动性。
这样的背景使得该公司成为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可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行为差异以及跨文化沟通等问题。
2. 数据收集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参与观察、面谈和问卷调查。
参与观察是我们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亲身体验组织内部活动并记录下来。
我们还与一些员工进行了面谈,并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广泛的意见和反馈。
3.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参与观察的记录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组织内部行为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初步结论。
而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则为我们提供了员工对组织领导风格和文化氛围的看法。
三、观察结果1. 组织行为模式通过参与观察,我们发现该公司在组织行为方面存在一些共同模式。
员工普遍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他们被鼓励提出新想法并参与决策过程。
团队合作也是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并分享资源。
2. 沟通方式在跨国公司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然而,在该公司中,我们发现他们采用了多种沟通方式来克服这些障碍。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会议和电子邮件沟通外,他们还使用在线协作平台和视频会议等技术工具来促进跨地域、跨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3. 领导风格通过面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的领导风格以及员工对领导的看法。
大部分员工认为领导者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并且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
他们还提到领导者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通过培训和提供资源来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
组织行为学,社会调查报告-
组织行为学,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组织行为学调查报告组织行为学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变化,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个人喜好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使得我们的需求和之前生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知识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家需求排序和需求满足程度的问卷来了解我校学生的需求排序和需求的满足程度。
并且希望借此次的调查结果与数据的分析能够对现今的一些状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能够使得大家的需求排序更加的合理,满足程度得到更加良好满足。
二、调查目的我们小组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此次的调查活动,问卷的问题主要的是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五个需求层次作为维度,并且以这五个维度为基准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两个模块来了解我校本科生的需求排序和需求满足程度的情况,同时希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最后结果与调查后期得到的问卷数据的再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之后再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相关的知识提出一些建议,可以使得我们平时的校园生活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条件得到改善,同学们的生活期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且平日里的需求满意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善。
并且能够将这次的调查与实际生活中企业管理中的奖励机制,如何激发企业的员工积极性相联系起来,令这次的活动更加富有意义三、抽样调查说明此次的马斯洛需求排序与满足程度的调查是以整个学校的本科生作为基数,并从中随机抽取任意30名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其中问卷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同学,而且男女生都顾及到,保证调查抽样的广度、公平性、随机性、可信度。
通过他们的问卷填写,了解他们的需求排序和需求的满足程度,借此了解整个学校本科生的需求排序和满足程度的满足状况。
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小组通过对样本问卷的数据统计并加以分析:(一)在需求排序这一模块我们小组得到了如下的分析:这一个方面,在问卷中很多的同学的选择各不相同。
组织行为学试验报告--大五人格
经验开放性性方面分数越高,性格越开朗,态度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他的分数区间在40.1+3.7(32.7为典型低分,47.5为典型高分),自身在此方面得分41属于中上等水平,说明自身在创造力、想象力、广泛的兴趣都很出色。
从“大五”人格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此次的试验结果还是很接近自身的实际情况的,很好的反映了自身在心理方面的某些问题。
实验2: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
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总共有210题,包括7个方面: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
自身在自卑感方面得分为25.5属于中上水平,说明自身在学习、工作中是充满信心,自信的。
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前复习课堂教学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阅读每一道测试题,尽可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测试题做出诚实、客观的回答。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实验
内容
1、“大五”人格问卷;2、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3、人际关系测验;4、自我压力测验
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四种测试中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
宜人性分数越高,性格越随和。宜人性方面30.4为典型低分,48.4为典型高分,自身在此方面得分为43,属于中高水平,说明自身在性格方面,比如:同情、合作、好脾气、热情等方面表现很优秀。
责任意识分数越高,责任意识越强。28.6为典型低分,44.2为典型高分。自身在此方面得分41,属于中等水平。说明自身努力工作、勤劳、负责方面做的出色。
抑郁方面得分为29属于高分,表明欢乐、乐观、情绪状态良好,不存在厌世情绪,感觉世界总是美好的。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组织中的行为现象,为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究团队合作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合作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名参与者。
实验组的参与者被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以个体形式进行实验。
实验的目标是通过一个模拟任务来测试参与者的绩效。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前,我们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简单的背景调查,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经验。
然后,我们向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任务的内容是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参与者通过合作来达成共识。
实验组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协商和分工来达成共识。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独立完成任务,没有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我们记录了每个参与者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的绩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花费的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
而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相对较慢且准确性较低。
这表明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对绩效有显著影响。
在合作程度较高的小组中,参与者的绩效更好。
而在合作程度较低的小组中,参与者的绩效较差。
这提示了团队合作的有效性与团队内部的协作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参与者的个人特征对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具有较高工作经验和较强自信心的参与者在任务中表现较好。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驱动力。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团队合作对员工绩效的积极影响的结论。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而团队内部的合作程度和个人特征也会对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对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组织行为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织行为学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提升自我认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组织行为学导论: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个体行为:研究了个性特质、动机、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 群体行为:探讨了群体结构、群体动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 组织结构:分析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5. 领导与激励:研究了领导风格、激励理论、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6. 组织沟通:探讨了组织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沟通障碍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系统学习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 实践操作: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实际操作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5. 总结汇报: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沟通协调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
组织行为学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上课教室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工商管理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管理视频案例——团队法则“项目团队创新” (innovative project reams)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原理:团队就是由员工与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与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从群体发展到真正的团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练。
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群体发展到所谓的伪团队,也就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团队。
第二阶段,由假团队发展到潜在的团队,这时已经具备了团队的雏形。
第三阶段,由潜在的团队发展为一个真正的团队,它具备了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
五、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对团队及团队建设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六、实验内容:纸质资料见资料一音像资料见管理视频案例资料一:大约七月中旬上午十点钟。
您乘坐的飞机坠落在美国西南部索纳拉大沙漠中,除了一些灌木丛外一无所有。
当时气温将达摄氏45度,所以地表温度会接近摄氏50度。
飞行员与副飞行员都死了,其她人都活着。
飞行员在飞机坠落前没有告诉任何人飞机所在的位置,只有一些人在出事前向外观瞧,根据地上的标记,估计偏离航线有105公里。
在出事前几分钟,飞行员曾告诉您:在东北方向距离113公里的煤矿上,有人居住。
您穿着单薄的衣服,短袖衬衫、短袜与皮鞋,每个人都带有手帕。
您们小组总共有25英镑、一盒烟与一支圆珠笔。
问题:请将下列15件物品根据重要性排列为1至15,以便在飞机着火前(20分钟后)尽可能多的取得必需品。
您们小组的成员决心呆在一起。
相信共同努力能使您们成为幸存者!误差=专家序号与个人或小组的序号之差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展示板及表格八、实验步骤:(1)发放实验材料,实验介绍(5左右分钟)(2)个人排序(5分钟左右)(3)分组,小组排序(15分钟左右)(4)教师介绍专家排序(5分钟左右)(5)计算分数,评讲(10分钟左右)团队(小组)如何进行战略决策?(根据专家的意见,如果对环境稍加分析的话,我们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了――现代科技发展到今天,航空指挥中心能否在第一时间得知飞机失事的信息?如果知道,会不会来营救?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靠自身力量走出去或者等待援救,其中等求援又更容易生存。
组织行为学标准实验报告-刘璞、刘文彬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刘璞、刘文彬实验地点:工商管理实验室实验时间:2014.12.25一、实验室名称:工商管理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冲突策略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原理:竞争与合作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竞争指在人际相互作用中,每一个参加者在积极争取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在削弱或减少对方的利益。
合作与竞争相对应,指参加者在积极争取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协助对方获得一些利益。
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人际相互作用中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
在某一具体活动中,参加者选择哪一种手段依赖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不同因素。
一般认为,可能获得的利益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如果某种活动对参加者双方来说,一方获得的利益量正是另一方的损失量,这种活动大多是竞争性的,例如赌博等;如果双方在活动中有可能按某种比例分配利益,而不是或得或失,则有可能选择合作。
社会心理学对后一类情况研究较多,哪些因素影响人选择竞争或合作更是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资源的过分开采、稀有物种的灭亡、人口爆炸、空气污染及水资源的枯竭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合作成为唯一的选择。
该游戏最早的原始模式是由多伊奇和克劳斯(1960年)提出的,此后曾有多种衍变形式,例如博拉(1963年)、盖洛(1966年)、凯利(1966年)等,此版本由井润田教授设计与整理。
五、实验目的:为了分析和比较合作与竞争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者设计出许多博弈实验。
早期的著名实验由R.D.卢斯和H.莱法于1957年完成,称作“囚犯的困境”。
由于该实验效度比较高,并能有效地排除被试主体意识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但也有人指出这个实验的一些缺点,如实验不给参加者与对方交流的机会;实验安排活动的双方对对方的影响力是完全相同的,这在现实的人际作用场合却很少见。
组织行为学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王吉喆听了王老师一学期的组织行为学,整体感觉是,这是一门不错的管理人的理论和方法论。
首先,它对公司、团队甚至一个小群体中存在的行为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并提出一系列理论,比如知觉与归因、情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而后,针对组织中不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现象,它又给出了解决办法,比如激励、沟通、领导等。
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平日所学一方面是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能够举一反三进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就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也就是学以致用,让知识真正成为一个人的力量。
而我们的实验课恰好配合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下面讲一下我对实验课的感受。
第一次实验课的内容主要是团队建设,建立自己的团队名称、口号、文化精神等,并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说实话,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再来做这些东西时,确实感觉很幼稚,心中有种抵触情绪——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如果一个团队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团队建设,那么这个团队必然是不长久的,而且当初想好的队名、口号,在几天之内就忘得一干二净,若不是我们组的QQ群名称就是“擎天”,我还真不记得组名是什么。
我想,我们组的其他成员、其他组的不少人也都是这样。
因为在这个初建的团队里,我们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来作支撑,唯一的任务就是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这种任务给我们的唯一激励就是最后的分数。
(当然,有的游戏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用报纸做衣服。
这也可以算作一种激励。
)因此,这种团队在一起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成员之间很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彼此之间走得不会很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拥有自己现成的文化特色,喜欢他的人加入,不喜欢的可以拒绝,只为高薪酬或抱有其他目的而进入的人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即从众的话,便会感受到群体压力,最终退出。
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则较难一些,因为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价值观相同,志向有大有小,处事风格各异,因此在创业初期大家性格、技能互补,同甘共苦能够坚持下去,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会面临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恋爱行为对个性和人格特质的改造
【实验描述】
通过对实验对象的调查和访问,记录下他们在恋爱前后的状态,并得出恋爱行为对他们人格个性的改造的结果。
【实验前的个性行为特征】
恋爱前的男生S的个性特征:在谈恋爱前,S是比较爱自由,比较随意的男生,与周边的女性朋友都有很好的关系,对爱情的看法不是很明确。
有时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对恋爱抱有理想主义的幻念。
由于是初恋,对恋爱的美好程度有很高的期望,对感情也有很坚定的看法。
在性格上,S很懂事,但是有时也很固执,虽然是一个男生,但是他有很细腻的感情,或者说很敏感,对一些细节很看重,做事很细心。
个性要强,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此外,他还有很好的与人交流能力,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主见。
但是性格中有缺陷,没耐心,易急躁,习惯生闷气。
恋爱前的女生C的个性特征:女生C也是初恋,恋爱前,在他人看来也容易相处,很大气,开朗,有着像男生一般的性格。
对恋爱没有多少期望,似乎没有做好准备,有或无都无所谓,很理性,害怕受到伤害,不愿意把事情想得太完美,她内心其实也有很多想法的。
C很懒,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去和人交际,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样太累,而她自己很懒。
她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者说羞于表达。
她喜欢玩,喜欢吃,认为年轻就该好好享受,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会考虑他们的想法。
人好,容易被他们说动,但是做事犹犹豫豫,不果断。
【实验方法】
●访问调查对象面对面交流
●观察调查对象一段时间
【实验过程】
◆观察时间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之前情况由访谈得知)◆观察方式观察调查对象的言行心情
◆行为刺激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言语的交流并加以影响
◆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前后变化和过程的细节
◆刺激的结果能很好的发现各自性格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两人关系更好
【实验过程的具体内容】
恋爱双方是高中同学,3年的同学,1年半的同桌,有意思的是经过他们班主任的撮合他们最终在一起了。
S在他们吃散伙饭后的晚上表白的,他们班主任把C单独叫出去,问她对S有没感觉,她有点害羞,说不知道,接着班主任把S 叫出去,问他喜不喜欢C,S说喜欢,然后班主任把刚刚的经过告诉他,让他去追C。
在和S交流时,他说他班主任应该很早就知道他们相互有意。
在表白的过程中,S也没遇到什么困难,毕竟有较好的感情基础,但是C担心他们不大可能在同一个城市上大学,所以对他们的未来不太敢相信,后来女生还是答应了。
幸运的是他们后来填在了同一城市。
他们上的都是一本,在高考后能找到恋人,而且成绩也不错,在他们高中同学眼里,他们应该是情场考场双丰收。
但是女生C
似乎还对他们关系的转变还没适应,她说如果他们同时出现在同学的面前,她会不好意思。
在开始大学生活后,他们的关系也是不温不火,男生S每天晚上都会给C 打电话,就像每个每对情侣那样,但是每次都是S在找话聊,C总是有的没的接着话,心情好时,就多说点,用S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在主动。
S每次想去见C,但是女生C都觉得没必要见,她说见太多不好,没意思。
渐渐的C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了自己的朋友,而她也很喜欢和朋友出去玩,去找这个对她来说还很新奇的城市有乐趣的地方,去唱歌,去找好吃,她慢慢形成了她生活圈子,她和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形成了一个团体。
S说他们是三个无聊的人去找乐子。
S 不赞同C的生活方式,认为她现在有点浮夸,颓败。
S说她和一个男生玩得很好,走得很近,多多少少会让他不爽,这也让S感到没面子,也常常因此闷闷不乐,我见他常常心情不好,就问他,让他和C好好聊聊。
在S和C交流的时候,也发生不快,C感觉S干涉了她的生活,她认为恋人各自是独立的个体,有彼此的空间,S认为C没顾及他的感受,他不赞同她这种浮躁的生活方式。
C暗示他们如果不能适应就分手,这让S很失望,感到很失败。
我建议他不要每天给C打电话,也不要主动去见她,自己找朋友玩,或是无聊时看书,找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太在意她的所作所为。
但是他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他试着去理解去等待,我和他说,这可能是人慢慢长大的变化过程。
但是S开始反感和C一起的朋友,在他印象里,他们是一群没什么思想的无趣的,没深度,肤浅的人。
S开始耐心地等待,也开始慢慢把自己沉浸在书里。
他也保持着一个最初心态,对C很好。
最近几个月,C也渐渐也厌倦了这种生活,开始感觉到自己忽视了S的感受,慢慢开始照顾S的感受,开始主动找S。
他们的关系的越来越好,交流越来越多,交往越来越和谐。
【实验结果】
在他们相处时,S显示出很大的耐心,这不是他的风格,但是他说他愿意为她改变,也开始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学会去及时改变自己的原稿,去接受对方的改变。
也学会了不那么敏感,理性看待各种事情,不那么冲动的去按照事情的表象去判断事情的实质。
而C开始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学会去表达内心的感情。
当她遇到事情时,会去征询S的意见,开始及时的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不那么拖延懒惰。
在做事情时也不那么犹豫,在听取意见后果断的执行。
【对实验的结果总结】
S对感情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会很努力去做,去关心C,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印证了期望理论,人们根据他们对一个假设的行为将导致的希望获得成果的程度,在变化的情况中来做出他们的决定,人们倾向做那些他们认为将导致他们所希望的回报的事情,而避免做那些他们认为将导致他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事情。
美好的爱情,恋人间和谐的交流等也成为了激励因素
S对C朋友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以至开始反感他们,就如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高自尊的人尤其会受到自我服务的影响,高自尊的人有强烈的维持自尊的动机。
S的不平衡心理说明了这点。
爱情里也有马斯洛需求理论,也有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组织行为学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沉思。
在做决策时,往往想到很多,C 在接受表白时就想了,考虑了很多。
人格特质受环境的影响,包括我们成长的文化背景,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以及我们体验到的其他因素。
环境影响人格塑造,人格虽然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但也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S和C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些。
而自我监控也有很好的体现,高自我监控在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