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5张PPT)

在泰国,这种“高脚屋”十分普遍。大都盖在 稻田边和河流上,屋顶呈“人”字形,分上、下两层, 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既不怕水, 又能通风防潮,使人免受潮气,还可以避免虫子、蛇 的危害‥‥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1、谜语:“黄布袋,包银珠,秋天 一
物)
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 稻谷
水稻是人类最主要
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 上约有1/2的人口以它为 主要食粮。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2、“杂交水稻之父”是
谁?
袁隆平
袁隆平,他是世界上成功 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 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 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 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 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 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 命”。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二、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 帮助和协作劳动
自然 环境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物质文化——稻米,水渠,高脚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3.1.1 --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25张P 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播种 育秧 插秧 日本人曾说,中国是文字之国。
祭毕,农民绕秧田一圈,拔一把秧带回家,挂在门墙上,意为谷神进门。
田间管理
收割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返回
古偈语: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你知道“男”字的由来吗?
日本人曾说,中国是文字之国。文字有助 于我们保存思想,把事物“凝固”起来,然 后再传递下去。如“男”字,造字者的初衷 是想通过会意的方法,把男人所从事的主要 工作反映出来。“田”表示沟渠众横的耕地, 在耕地里劳作是个需要出力的地方。因此, “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和银担中抓出一把把谷种,撒在田里。耕田播种 农耕节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每年到农耕节时泰国都要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举行大典。
湄南河平原居民日常生活有哪些方面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
仪式后,围在广场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涌进田中,
从土壤中挖出种子,连泥土装进塑料袋中,带回
家去。他们相信,这些种子和王家田的“圣土”
人我口们分 这布里密人集们的精神水生活稻: 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因此,“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祭品颇丰,内有20个米桃,在果盘上叠成山形,称为“生盘儿”,取“积谷如山”之意。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农耕节大典始于13世纪,节日由占卜师选择在每年5月的一个吉日举行。 人口分布密集
个吉日举行。主犁官在号角乐声中扶着由两头白 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年,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一天也是一年开
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和谐相处
泰国的重要公节日牛——春拉耕礼的金色木犁耕田6圈,两名挑金担和两名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ppt(共28张PPT)导学案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ppt(共28张PPT)导学案
(可以从民风民俗、社会风尚、居民饮食等角度去思考)
住:住农田边 、屋顶坡形 用:用稻草结绳、稻杆作燃料 行:田间小路(“阡陌纵横”) 食:米饭、米酒、粽子、汤团 民俗民风:拔河比赛 、划龙舟
课堂训练
1.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D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人口稠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风俗节日
新知讲解
据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 "籍田",皇帝在此"躬耕"以示" 劝农"。每逢春耕,皇帝就率文 武百官到此犁田,以示对农事的 尊重,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风俗节日
八卦田
新知讲解
人际关系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水稻 生产环节复杂,需要村民协 作完成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课堂总结
拓展提高 寻找我们身边的稻作文化印记
盛产水稻?(结合课本p56图3-2、图3-3)
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土壤深厚、肥沃
合作探究
二、自然条件
读图分析:胡志明市气温与降水有什么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主 要集中在5—10月。
越南胡志明市气温与降水量
新知讲解
结合这些环节和图片,说说水稻生产的特点。
南宋时楼俦曾作《耕织图》,其中耕图21幅,内容 播种 包括水稻栽培从整地育、秧浸种、催芽、育秧、插秧插、秧
新知讲解
独特的聚落景观

民居特色
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的 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高脚屋”,屋顶坡度较大为了排水, 悬空架设为了通风防潮,适应多雨环境。
新知讲解

泰国 菠萝 饭
菠萝米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4.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 来。注 重引导 学生调 动自己 的生活 积累, 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 学生文 从字顺 地表达 自己对 生活的 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 生自由 地、有 创意地 表达。
5.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议论文 的文体 知识进 行了温 习巩固 ,对阅 读中的 常见题 型有了 一些了 解,但 在解题 技巧和 方法上 掌握得 还不是 很好, 应在阅 读训练 中进一 步加强 。
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6.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 材料进 行充分 感知, 要心平 气和, 带着求 知明道 的阅读 心理去 阅读。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泰国的春耕礼
祭祀谷神、稻母
祭神舞
这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 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_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_2

慢走着的 人,地 里还有 工作的 农民, 披着蓑 戴着笠 。他们 的房屋 ,稀稀 疏疏的 ,在雨 里静默 着。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图表,说说美国大平原和湄公 河平原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异同?(讨论)
同: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 网分布,有利于灌溉。 不同: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和降 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因而这里是小麦、玉米和 大豆的主要产地。
结合书本P62图片及流程,思考美国的农业生 产具有怎样的特点?

7.《散步 》是一 篇叙事 抒情的 散文。 本文从 一件小 事入手 ,表达 了深刻 的内涵 。这种 以小见 大的写 法给读 者留出 了想象 空间, 同时也 充分地 表达了 主题思 想。日 常生活 中,你 可曾见 过一些 小事蕴 藏着哲 理和内 涵。试 着写一 段文字 ,从生 活中的 “小” 发掘出 “大” 。
机械化程度很高
家庭农场景观
储存条件好 交 通 发 达
说一说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公路、铁路和水运等
对农产品销售有什么影响?
便于农产品的输出
资料: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
国。美国的农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量的
3%,但却养活了全国3亿多人;农商产品性品农不业的 仅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还有2最/3主出要口特征:
———走进美国中部大平原
结合左图,说说美国 在世界上的位置。
美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美国领土绝大部分 位于北美洲的中部, 除此之外还有北美 洲西北角的阿拉斯 加和太平洋上的夏 威夷群岛。
在图上找出美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圣路易斯的 说说美国中部平原相对于它们的位 气温和降水 置。
美国中部平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 基山脉之间,密西西比河贯穿其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降水丰沛。 2、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3、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4、人口众多,稠密。 5、种植水稻,以米饭为主食。 6、屋顶都设计成人字形,坡度大。
异:
本地是坡顶房屋,湄南河平原流行干栏式房 屋。
1.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稻作文化的印记
找一找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
说一说
本地的自然 条件以及适 合哪几种农 作物生长?
湄南河平原
泰国风光图
活动一:水稻成为湄南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的主要农作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C、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2、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 ② 湄公河平原在亚 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 ③湄公河平原水稻高产区,人口稠 密 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自然条件上与湄公 河平原有很多相似之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 罗棋布,稻田鱼塘遍布。
地形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水文 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土壤 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
高温,夏季多雨,雨热同 期。
湄 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开阔。
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
适 宜
温度
平 原 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年高温,夏季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水分 光照 土壤
水 稻 种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精神生活
柬埔寨的御耕节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
春 耕
祭神舞
每年五月初(雨季开始)在泰国举行,由国王亲自 祭拜“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 雨顺。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稻的标志。
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或生活特点 的是( D )
A、生产主要靠机器
B、生活水平较高
聚落景观、 民居
日常饮食
稻作生产
风俗文化
人际关系
随处可见的米市
当地人的食物
水稻为主要农作物 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
房屋大都盖在稻 田、河流边上, 便于田间管理。
高脚屋
以木、竹为主,用木桩 支撑,悬空架设。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文化遗产价值
稻作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农业生产和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还体现在民俗、艺术、文学和历史等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都与稻作文化密切 相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社会价值
稻作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稻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基本 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稻作文化也塑造了人们勤劳、朴实、团结的 品质,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03
稻作文化的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稻作农业技术
耕作技术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
包括犁田、耙田、耘田 等,是水稻种植的基础。
利用水渠、水塘等设施, 合理调节水稻田的水分。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 求,合理施肥以促进水
稻生长。
病虫害防治
采取生物防治、农业防 治等手段,有效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传统农业工具与器械
生态和谐的典范
稻作文化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稻作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稻作文化将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
型。
02
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稻作文化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0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稻作文化的认同感逐渐 减弱,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缺乏对稻作文 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稻作文化的保护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稻作文化进行保护和扶持,确保其 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
在稻作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对传统的稻 作方式、农具、民居等进行保护和修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大片稻田,水网密布
协作劳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生活需要,增加收 入,提高生活水平 民居沿河或稻田而建, 悬空架设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 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口稠密 高脚屋 比较集中

人口稀少 平房或矮层楼房 比较分散
生活水平
一般
较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两个平原,农作物为何不同? 美国大平原位于中纬度,气温、降水 都不如湄南河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
家住平原
———— 稻作文化的印记
位置:
湄 地处低纬,
南 河 平
光照和温度 充足 地形:
冲积平原,
原 地势低平
的 气候:
自 高温多雨
然 水文:
环 水网密布
境 土壤
深厚、肥沃
湄南河平原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世界水稻产区:
中国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南亚
占世界总产量的90%
说一说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8张PPT)

春耕节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 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 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 初举行。 人们以此大典 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 植水稻的标志。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寻找我国稻作文化的印记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 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 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 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 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 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 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 “河址姆,耐渡距旱遗 今址已”是有。179070二30年余是发年现历适的史应中。国我性新国强石是世器,界时“上代最一不早个择的重人要地工的而栽村培落水遗 生稻的”国。家之三一是。 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 日。

4.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 赏析人 物形象 的社会 意义 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 性,然 后结合 社会现 实分析 人物形 象折射 的社会 现象及 给人带 来的某 种启示 。

5.根据材料一中孩子们的自述,可见 他们偏 爱自然 界中的 某一方 面,没 有接受 完整的 自然教 育,他 们在自 然界的 行为比 较自我 随性, 可能会 妨害生 物。
——
稻作文化的印记
你知道哪里的大米比较有名?
越 柬埔寨 南
为什么湄公河平原会成为水稻的重要产区呢

水稻自述
我叫水稻,是一种主要 的粮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 温、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 需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 沃的土壤上。
水稻的生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冲积平原 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8.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 生,那 么我们 只会看 到人生 中的不 幸与灾 难,而 把一些 幸福快 乐的事 忽略了 。只有 静下心 来,慢 慢地品 ,慢慢 地赏, 也许不 幸的背 后就有 幸福的 嫩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4张PPT)

稻作生产 人工劳动
人们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湄公河平原 上聚集着泰 国87%的人口。
考察活动
生活情况
请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想象湄 公河平原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 从服饰、饮食、居住、交通、风 俗习惯等方面来介绍)
东南亚地区的居民喜食米饭
这种高脚屋有什么好处?
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居住 安全、舒适等。
干栏式房屋“高脚屋
俗称“高脚楼”, 在泰国 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十分普遍 一般只分上下两层,用竹子或 木材盖建。
稻作生产 人们的生活
充足的水分 民居绕稻田 [水渠和河流] 或河流形成
悬空架设
水上交通发达
传统习俗 春 耕 礼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 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 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在耕种的季节保佑 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 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4. 出现大 量的叙 述文字 ,而缺 少相应 的议论 性语言 点睛, 给人以 罗列事 例或者 啰嗦叙 事的感 觉,并 且暴露 自己欠 缺说理 能力的 缺点。

5. 空洞乏 味的议 论,缺 乏必要 的理论 和事实 支撑, 车轱辘 话绕来 绕去, 论述肤 浅无力 。

6. 段落中 有事例 有论述 ,但却 水是水 ,油是 油,没 有分析 融合, 论点就 如同生 硬地贴 在论据 上面的 标签, 缺乏说 服力。
——主要集中在 亚洲东南部,占 全世界的90%以上, 其中中国为最多。
在我国,水稻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集中在南方
世界上有哪些地区比较适合种植水稻?
湄公河平原在那里?
中南半岛
找一找 有哪些国家位于湄公河平原 说一说 湄公河平原的位置(纬度带和温度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10、湄南河平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最深() A.中国的传统文化 B稻作文化 C西方文化 D佛教文化
11、我国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平原 C青藏高原 D山东丘陵
12、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做支撑,悬空架设的居 民建筑主要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美国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 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 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 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启示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会 形成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选择自己 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 环境,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水田
美国中部平原
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旱田
农作物 耕作方式 民居特点
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大量人力人工耕作 少量人力机械化耕作
人口集中,防潮通风 人口分散,距 稻母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教堂礼拜
前者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中的传统农业生产 后者是先进的工业国家中的商品性农业生产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华北平原
16.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有“世界粮仓”美誉的是(
A中国东北平原
B湄南河平原
C美国中部平原
D西欧平原
不夯实基础,难以成高楼

1.不 是 每 一 道 江流 都能入 海, 不 流动的 便成了 死湖; 不 是每一 粒种子 都能成 树, 不 生长 的便成 了空壳 。生命 中不是 永远快 乐, 也 不是永 远痛苦 , 快乐 和痛苦 是相生 相成的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4.稻作生产时的集体劳动影响着平原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 环境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1.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稻 作 文的 化印

长江中下游平原篇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 适宜水稻生长
历史悠久的水稻生产
物质生活、饮食文化、 风俗习惯、民居特色、 精神风貌……
稻作文化的印记
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湄公河平原篇
仔 细 读 图
观察地图,描述湄公河平原的位置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
A 1.湄公河平原位于 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
1.高脚屋的外形设计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当地有些农民要绕着稻
绕田 而建:
田建高脚屋?
方便田间管理
三、寻找湄公河平原上稻作文化的小印组记 讨论说一说
饮食方面: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米制食品。
三、寻找湄公河平原上稻作文化的小印组记讨论说一说
文化
内容
与水稻生产联系
插秧歌舞,丰收舞
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地位重要

4.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 路的人 在树下 休息, 前面的 人呼喊 ,后面 的人应 答,老 老少少 的行人 ,来来 往往络 绎不绝 的,是 滁州人 在游山 啊。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8张PPT)
1.借用牛力来耕种。
特点: 2.生产工具的使用和劳动技术的应用。
3.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使用。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们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 区域生活
每个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形成
各自不同的区域特色,比如各具特色的农业
生产、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民
过,水网密布,便
于灌溉。
土壤:深厚肥沃

温度 稻

水分 光照

土壤 四


探究三 水稻生产的环节是怎么样?
扯秧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打谷
结合这些水稻生产的环节,说一说湄公河平原水稻 生产的特点和原因?
自然 环境
人 工 劳 动
精 耕 细 作 ,
水稻 生产

满足需要,

高产的水稻
需 求

人口
密集
探究二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
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有 明显干湿两季,年降水量 在1500—2000毫米以上。
季风气候特点
雨热同期
纬度:位于低纬,光照充足。
地形:冲 开积 阔平。原,地势平坦
自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

年高温,夏季降水 丰富,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期。

件 河流:湄公河自北向南穿

3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4.它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 来。注 重引导 学生调 动自己 的生活 积累, 表达真 情实感 ,鼓励 学生文 从字顺 地表达 自己对 生活的 理解和 感受, 鼓励学 生自由 地、有 创意地 表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热带季风, 全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热同期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 节,如播种、插秧、收割 等,为了保证我的健康成 长,我还需要精心的照顾, 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 产作物。
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环节
播 种
田间管理






晒谷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 原上聚集 着泰国87% 的人口。
这与稻作农 业对人力的 巨大需求有 一定关系, 高产的稻米 也能满足众 多的人口的 生活需要。
精耕细作,人工劳动
独特的聚落景观
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 河流构成水网,环绕 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民居特色
“高脚屋”,“吊脚楼” (云南傣族),屋顶坡度 较大为了排水,悬空架设 为了通风防潮,适应多雨 环境
米市 以米为食
亚 洲: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中国的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的湄南河平原 南亚的印度河平原
物质生活: 聚落景观、民居特色 商业贸易、 饮食习惯
精神生活:
“御耕节”仪式
稻作农业对当地人们精神生活 有何影响?
☆敬畏神灵。春耕礼 ,御耕节 ,崇尚“谷神”“稻
母”,水上木偶戏
☆稻作农业精耕细作,很多环节需要协作完成,人们
能够团结协作,关爱弱者
☆人口聚居,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和睦
世界各地的水稻生产集中地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我叫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
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 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
需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 沃的土壤上。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湄公河 平原在 哪里?
说到稻谷,听说湄 公河平原产的泰国 香米特棒,跟我去看 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你知道哪些平原? 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高铁换泰国大米”
• 2013年10月 11日在泰国访 问的中国总理 李克强再次推 销中国高铁, 并同意以泰国 农产品大米抵 偿部分项目费 用。
李克强向泰国总理英拉介绍中国高铁的竞争优势
• 对中国而言,用高铁技术交换泰国的大米主要是 基于我国面临着大米短缺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和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1/4, 但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85%,也就是 说大约2亿中国人的粮食需求要依赖从外国进口来 满足。
低纬度、热带、 海拔都在200
米以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热带季风气 候,气温较 高、降水充 沛,主要集 中在5—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湄公河平原发展稻作生产的条件
纬度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 与中国大米短缺对比,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泰国 今年大米的库存将会上升40%,达到创纪录的1820 万吨,泰国的米仓将会“米满为患”。
1、你认为中国出现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2、泰国“米满为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亚州东南部 中南半岛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在哪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水稻生产的特点
水稻种植与别的作物不同之处是需先育秧, 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移植。插秧前, 土地要平整﹑灌水。保证秧苗生长,还需除 草﹑及时供水,水少了要灌溉,多了要排水。 加上除虫施肥,需要大量劳力投入。 除玉米 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由于 水稻是精耕细作,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 水稻种植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稻作文化的印记》ppt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稻作文化的印记》pptPPT


7.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 辞优美 ,字里 行间透 着灵气 ,迸发 出勃发 向上的 追求与 热情, 展示了 作者与 众不同 的个性 。要在 反复"读"中用心 去体会 。

8.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分析 其结构 ;更重 要的是 要认识 文学作 品对青 少年成 长的意 义,从 而养成 自觉主 动地阅 读优秀 文学作 品的习 惯。培 养热爱 大自然 、热爱 生活、 热爱祖 国的思 想感情
——稻作文化的印记
一、图寻湄公河平原位置
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你能行吗?
结合图片和书本请你描 述一下湄公河平原在世界上 的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
半岛上,地跨泰国、越 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 家。
二、图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
结合地图和图表,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 么特点?这样的气候和地形比较适合什么农作物的种植?
四、图说湄公河平原人文环境
【讨论】以四人为小组,请根据前面所学的
知识及P59-60图文,探究稻作生产对人们的生活 有什么影响?(可以从民居、饮食、风俗文化等 方面)
民居 饮食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风俗文化
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能说说自然环境 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吗?
地理位置
湄公河平原
民居特色
水稻生产
扯秧苗插秧Fra bibliotek观察图片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并阅读教材文字, 你能发现湄公河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吗?
劳动力需求大,依靠人力手工劳动为主
打谷
收割
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插秧
世界人口的分布
湄公河平原的人口
水稻生产
人口分布
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地人口众多,为水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 ,有很 多事物 就是以 因果关 系的联 系形式 存在的 。写材 料作文 ,审题 时如果 能由材 料中列 举的现 象或结 果推究 出造成 所列现 象或结 果的本 质原因 ,往往 能找到 最佳的 立意。
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
越南水上木偶戏视频
柬埔寨“御耕节”视频
文化活动
人们崇尚“稻母”、“谷神”
民俗
泰国的春耕礼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 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 廷大典,在每年的五 月初举行。这一天, 耕牛打扮一新,吃好 食,过好日,预兆丰 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 祈求天神,保佑农家 风调雨调、五谷丰登, 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 种植水稻的标志。
过,水网密布,便
于灌溉。
土壤:深厚肥沃

温度 稻

水分 光照

土壤 四


探究三 水稻生产的环节是怎么样?
扯秧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打谷
结合这些水稻生产的环节,说一说湄公河平原水稻 生产的特点和原因?
自然 环境
人 工 劳 动
精 耕 细 作 ,
水稻 生产

满足需要,

高产的水稻
需 求

人口
密集
多姿多彩、丰富绚丽。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人口 密集
自然 环境
水稻 生产
民居 特色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思考: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种植 水稻?
平原,人口密集,土壤深厚、肥沃,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我国南方地区、东南亚 及南亚平原地区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 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 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 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 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 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 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 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 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 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 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 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 整个世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知识回顾: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平原是 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P31)
平坦开阔
稻作文化的印记
探究一
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中南半岛 湄公河平原
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 地理分区: 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 纬度位置: 低纬度 热带
地势特点:北高南低
1.环节多,投入 大量劳动
2.生产力水平低, 人工劳动
探究四 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饮食
图3-6米市
独特的聚落景观
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 河流构成水网,环绕 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民居特色干栏式建筑
“高脚屋”,“吊脚楼” (云南傣族),屋顶坡度 较大为了排水,悬空架设 为了通风防潮,适应多雨 环境
湄南河岸的 现代建筑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4.议论文写作中大部分同学会陷入泛 泛而谈 ,没有 议论的 内容, 就算有 论据可 用,也 只是蜻 蜓点水 ,草草 收兵。 不少作 文且不 说能运 用几种 修辞组 织语言 ,更不 说能使 句子富 有意蕴 ,单是 连最基 本的语 言通顺 也很难 做到。
探究二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
终年高温,夏季多雨,有 明显干湿两季,年降水量 在1500—2000毫米以上。
季风气候特点
雨热同期
纬度:位于低纬,光照充足。
地形:冲 开积 阔平。原,地势平坦
自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

年高温,夏季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

件 河流:湄公河自北向南穿

5.记叙文的写作反映的问题则更大, 且不说 选材的 平淡, 就语言 的叙述 而言, 无法体 现出一 个学生 高中三 年这一 思想蜕 变的进 步,反 而还停 留在初 中的水 平,令 人汗颜 。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河流流向:自北向南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 长河流,亚洲流经国 家最多的河流;流经 国家为:中国(澜沧 江)、缅甸、老挝、 泰国、柬埔寨、越南;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注入南海。
探究二
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纬度: 地处低纬—— 光照充足
冲积平原 地形: 地势低平
纬度位置
水文: 水网密布 灌溉方便 雨量充沛
土壤: 土壤肥沃
稻作生产影响人际关系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
村民协力打谷晒谷
人际关系
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知识点三:
稻作生产的影响
物质生活:聚落景观(民居)、交易、
饮食习惯
精神生活: 文化活动、人际关系、 信 仰(崇拜 “谷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吗?
项目
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特点: 2.生产工具的使用和劳动技术的应用。
3.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使用。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们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 区域生活
每个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形成
各自不同的区域特色,比如各具特色的农业
生产、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民
俗习惯等。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色,世界才会

1.学 习 语 文 是 一种 享受, 你会发 现语文 学习是 在与另 一个人 对话, 也是在 与自己 对话。 每当你 读一篇 文章时 ,仿佛 作者就 在你身 边,他 的经历 、他的 情感都 进入了 你心中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比较稠密
聚落景观、民居
水网密布,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高脚楼,通风防潮
日常饮食 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其他米制品
文化活动
柬埔寨“御耕节” 越南“水上木偶戏”
人际关系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稻作文化的印记:是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精耕细作? 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1.借用牛力来耕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