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唐诗知识点总结

唐诗知识点总结

唐诗知识点总结1. 唐诗的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代,诗歌成为了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

诗人们以各种题材,各种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审美意趣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被后人传颂流传。

唐代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文化风气都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对于深入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

2. 唐诗的特点:(1) 内容丰富: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描写自然风光的田园诗,有表达爱情、离别、爱国情感的边塞诗,也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议论诗等。

唐诗的内容涉及面广,丰富多彩。

(2) 艺术手法多样:唐诗以其多样的艺术手法著称,如比兴、夸张、省略等,使作品形象直观,艺术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

(3) 语言简练优美:唐诗倡导简练精炼的语言风格,注重用词的精准和韵律的优美,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3. 唐诗的代表作家:唐诗的代表作家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作品成就,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4. 唐诗的经典名篇:《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将进酒》、《春晓》、《赠汪伦》、《悯农》等,这些名篇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后人传诵不衰。

5. 唐诗的影响: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之后的宋诗、元曲、明清诗歌都离不开唐诗而产生和发展。

在国外,唐诗也对日本和韩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东亚诗歌的共同文化遗产。

总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诗歌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唐诗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第12课《唐诗五首》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唐诗文常知识点总结

唐诗文常知识点总结

唐诗文常知识点总结1. 宋词的起源和发展。

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它是一种以五言或七言为体裁的短小诗歌,多以抒发感情为主题,韵味悠远,婉转动人。

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等。

2. 诗的韵律和格律。

唐诗文的韵律和格律非常讲究,诗句要求顺口、押韵,能够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都有各自的格律要求,需要诗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

3. 文人墨客的社会地位。

在唐代,文人墨客是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官员,又是文学家,所以他们的成就在当时颇为显赫。

杜甫作了《送别》、白居易作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4. 诗人的创作技巧。

唐诗文的诗人们在创作中讲究用词精准、用典深刻、意蕴丰富。

他们善于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运用修辞手法创造出优美的诗篇,这一点在王维的《相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5. 唐诗文的艺术特点。

唐诗文创作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情感真挚、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形象生动等。

诗人们在这些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触发了读者的共鸣。

6. 唐诗文的艺术价值。

唐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

这些作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唐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它们以其精彩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对唐诗文的常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魅力和内涵。

相关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相关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相关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唐诗的主题唐诗的主题可以分为政治、爱情、自然、哲思等几个方面。

其中政治主题是唐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唐诗时期正值盛世,诗人们对国家政治、社会风气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人民的疾苦。

爱情主题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唐代诗人对爱情有着独特的表达,其诗篇多是表现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爱人的深情款款。

自然主题是唐诗中的又一重要方面。

诗人们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气象万千的变化。

哲思主题则是唐诗在表面景观下所蕴含的深刻思考。

唐代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律、七律、律诗和绝句等几种。

五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五言诗,每首诗五言有韵律和字数的要求。

七律则是七言诗,它的结构和韵律要求与五律不同。

而律诗则是按照律诗规定的韵律、字数进行创作的诗篇,且比五律和七律更加严格。

绝句则是由四句组成的短小诗篇,即“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皆可,其韵要求高,往往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

”三、唐诗的代表诗人唐诗时期涌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其中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王之涣等人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文学成就,为唐诗和中国古代文学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四、唐诗的创作流派唐诗的创作流派主要有宫体诗、山水诗、田园诗、客体诗等。

宫体诗多为宫廷女性所作,内容主要围绕宫廷生活和感情,表现出一种豪放、豪情的气息。

山水诗则是以山水风景为主要题材,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与热爱。

田园诗则是以田园为题材,诗篇内容则多表现出淡雅、自然的风格。

客体诗则以诗人身临其境所见所感为题材,表现出真实自然的一面。

以上便是对唐诗主题、风格、代表诗人和创作流派等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以上内容对读者对唐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唐诗知识点总结

唐诗知识点总结

唐诗知识点总结一、唐诗的发展历程。

1. 初唐(618 - 712年)- 初唐诗歌仍受齐梁诗风影响,讲究声律辞藻。

宫廷诗流行,以唐太宗及其周围的文人创作的诗歌为代表,风格绮靡。

2. 盛唐(713 - 765年)- 这一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

3. 中唐(766 - 835年)- 中唐诗歌风格多样。

4. 晚唐(836 - 907年)- 晚唐诗歌多带有感伤色彩。

二、唐诗的形式特点。

1. 格律。

2. 语言。

- 唐诗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诗人善于运用典故、意象来表达情感。

例如“鸿雁”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常与离别相关。

- 不同诗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清新淡雅等。

三、唐诗的思想内容。

1. 抒发个人情感。

- 包括思乡之情,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爱情,李商隐的爱情诗。

- 友情,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反映社会现实。

- 如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人民疾苦。

-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揭露了社会的各种弊端。

3. 表达理想抱负。

- 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对自由、理想的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陈子昂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表达了他的怀才不遇之感。

四、唐诗的代表诗人及其贡献。

1. 李白。

- 他将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中充满了自由奔放的精神,对自然、人生的热爱,激发了后世诗人的创作灵感。

2. 杜甫。

-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后世诗人树立了典范。

他的诗歌格律严谨,在诗歌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使人们能够通过他的诗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

3. 王维。

- 他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成就斐然。

他的诗画一体的创作理念,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营造有着重要意义。

4. 白居易。

- 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使诗歌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对中唐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诗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诗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诗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唐诗常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就通过学习唐诗的历史、特点、作家等方面来对唐诗的常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唐诗的历史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有“唐诗盛世”之誉。

唐代的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数量庞大而且品质上乘。

唐代共出现了约五千多位诗人,涌现了诸如王之涣、杜甫、李白、王维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的创作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有律诗、绝句、七言诗、五言诗、田园诗、山水诗等多种类型,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家风、世故、哲理、感情等方方面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资源。

二、唐诗的特点1、对象广泛:唐诗主题广泛,内容丰富。

大量描写农村风光的诗篇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新意和新趣,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独特鉴赏力。

另外,还有许多唐诗描写了宫廷生活、官场斗争、战争挣扎等各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表现技巧:唐诗在表现技巧上有着独特的韵致和技法,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突出。

五言绝句在唐代到达了高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酬张少府》等。

这些作品在五言绝句的表现技巧上,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3、艺术价值:唐诗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很高的成就,由于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唐诗成为了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志和借鉴对象。

三、唐诗的代表作家1、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沉郁、浪漫著称,代表作有《登高》、《赤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以豪放、奔放、豪情、奔放而著称,代表作有《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庐山谣》等。

3、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4、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代表作有《鸟鸣涧》、《渭城曲》等。

通过以上对唐诗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家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对唐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高中语文唐诗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唐诗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唐诗整理1、文学常识一、诗人1)初唐诗人杜审言(645---708)字必简。

杜甫祖父。

文章四友。

王勃(650----676)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杨炯(650---693)陈子昂(659---700)字伯玉。

官至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有建安风骨张若虚(不详)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2)盛唐诗人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擅长象征香草美人。

李颀(?---753)孟浩然(689---740)祖籍襄阳,世称孟襄阳,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与岑参并称高岑。

边塞诗代表作家。

岑参(715---770)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边塞诗代表作家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浪漫主义诗人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杜甫称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自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杜甫(712---770)字子美,诗圣,诗被称为诗史。

自号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5)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91)世称韦苏州。

与柳宗元并称韦柳。

韩愈(768---824)字退之。

自称昌黎郡望,世称韩昌黎。

与古文运动好友柳宗元并称韩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柳刘,与白居易唱和较多世称刘白。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与好友元稹并称元白。

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

6)晚唐诗人杜牧(803---853)字牧之,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赵嘏(不详)字承祐“长笛一声人倚楼”,世称赵倚楼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野望》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徙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又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表达出诗人旷古的落寞孤寂!《黄鹤楼》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

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3.颈联写所见到的繁华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2.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画面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唐诗的必备知识点总结

唐诗的必备知识点总结

唐诗的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唐诗的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尤为盛世。

当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蓬勃发展。

唐诗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被创作出来的,因而充满了这个时代的浓厚气息。

二、唐诗的主要特点1. 五言、七言诗唐诗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体裁多样,尤其以五言、七言诗最为典型。

五言古诗流传甚广,七言古诗则多用于长诗之上。

五言诗简练明快,朗朗上口,七言诗则疏朗悠长,如波澜不惊。

2. 内容广泛唐诗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风景、爱情、哲理等各个领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这使得唐诗时代成为一种诗歌高峰。

3. 修辞技巧丰富唐诗的修辞技巧非常丰富,包括比喻、象征、排比、对联、夸张等等。

诗人们通过这些修辞技巧,把自己的感情与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 风格特点鲜明唐诗的风格特点也非常鲜明,有的清丽脱俗,寥寥可数,有的秀丽奔放,韵味浓郁。

这些都表明唐诗在艺术上的丰富多彩与鲜明个性。

三、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唐代众多优秀的诗人中,有一些人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

1. 王勃王勃被誉为“诗神”,他的成名作《滕王阁序》是一篇开创性的文学作品,对后世诗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序文中,王勃在深刻阐述了自己的文学理念和创作追求。

2. 李白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有着奔放豪迈、洒脱豁达的特点。

他的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

3. 杜甫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代表作有《登高》、《赠别》等。

4.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豪放和宽广著称。

他的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彩和卓越成就,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唐诗对后世的影响唐诗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时代本身,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宋词的影响唐诗对于宋代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一、唐诗的发展历程1.初唐时期(618—712):初唐诗歌仍带有齐梁时期的绮靡诗风,逐渐向刚健清新的风格转变。

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

2.盛唐时期(713—766):这是唐诗的鼎盛时期,诗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诗歌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和异域风情;还有李白、杜甫两位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3.中唐时期(766—835):中唐诗歌在盛唐的基础上有所变化,诗歌风格更加多元化。

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生活;韩愈、孟郊以奇崛险怪的诗风著称;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各具特色。

4.晚唐时期(836—907):晚唐诗歌多感伤、颓废的情绪。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杰出诗人,杜牧的诗俊爽峭健,李商隐的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二、唐诗的体裁1.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篇由五言句构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2.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篇由七言句构成。

如李白的《将进酒》。

3.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全篇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

如杜甫的《春望》。

4.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全篇共八句,对仗要求与五言律诗相同。

如李商隐的《锦瑟》。

5.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篇共四句。

如王维的《鹿柴》。

6.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篇共四句。

如杜牧的《清明》。

三、唐诗的艺术特色1.意境美:唐诗善于营造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

2.语言美:唐诗的语言简洁明快、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情感真挚:唐诗表达的情感丰富而真挚,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对友情爱情的歌颂等。

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引言二、唐诗三首概述1.作品背景2.诗人简介三、唐诗三首知识点梳理1.作品主题2.文学特点1.韵律特点2.修辞手法3.艺术价值四、诗句欣赏与解析1.第一首诗句解析2.第二首诗句解析3.第三首诗句解析五、名句辑录六、总结与拓展正文:一、引言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本文将对唐诗三首进行知识点总结,带领大家领略唐诗的魅力。

二、唐诗三首概述1.作品背景唐诗三首分别是:《将进酒》、《登鹳雀楼》和《庐山谣》。

这三首诗分别出自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王之涣和宋之问。

它们创作于盛唐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

2.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豪放奔放的个性,被誉为“诗仙”。

王之涣,字季川,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诗歌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宋之问,字延之,唐代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清新自然。

三、唐诗三首知识点梳理1.作品主题《将进酒》: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倡导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登鹳雀楼》:描绘了楼外江水、山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庐山谣》:以庐山的奇峻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文学特点(1)韵律特点:三首诗的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2)修辞手法:唐诗三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3.艺术价值唐诗三首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将进酒》以豪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的狂放不羁,《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庐山谣》则以优美的山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四、诗句欣赏与解析1.第一首诗句解析《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黄河为喻,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倡导珍惜当下。

2.第二首诗句解析《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诗宋词知识点归纳

唐诗宋词知识点归纳

《唐诗宋词选读》知识点归纳一、唐诗部分【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

景物改变了,星辰位置也移动了。

喻时间变化。

【殷勤】(1)热情而周到。

殷勤招待。

(2)恳切深厚。

“青鸟殷勤为探看。

”(联系:殷:①深厚。

殷切期盼。

殷忧而道著。

②震响。

熊咆龙吟殷岩泉。

)【可怜】①值得怜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可爱。

“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③可惜。

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琴瑟】《现代汉语词典》:琴瑟合奏,音调和谐,用来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妇)。

琴瑟和鸣:喻夫妇情笃和好。

《古代汉语词典》: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间情谊融洽。

【暝】日暮黄昏。

“山居秋暝”“沙上并禽池上暝”“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蹉跎】比喻失意,经历坎坷。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残贼】①残忍狠毒。

《汉书·路温舒传》“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

”(亡:无。

)也指残忍狠毒之人。

“汉将辞家破残贼。

”②残害,伤害。

《史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颜色】①容貌。

洛阳女儿好颜色。

②体面,面子。

天子非常赐颜色(“非常赐颜色”即“赐予非同寻常的礼遇”)。

③脸色。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渌水】清澈的水。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字形容猿鸣凄清。

)【宛转】①曲折、回旋。

江流宛转绕芳甸。

②轻而柔的起落。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白居易《长恨歌》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

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

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长歌行”“走马川行”【苕】(1)t iáo①本义:陵苕。

亦名“凌霄”、“紫葳”。

②芦苇的花。

苕杆可为帚。

“苕帚,所以扫不祥。

(《周礼·夏宫下·戎右》郑注)(2)s háo〔红~〕甘薯的别称。

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一、《野望》作者: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秋天在野外眺望,抒发了孤寂抑郁之情。

二《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3、《黄鹤楼》中抒发怀乡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读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读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读唐诗知识点总结归纳唐诗是指盛行于唐代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诗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唐诗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读唐诗可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而对于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人来说,读唐诗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文将对读唐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唐诗。

一、唐诗的特点1. 丰富的题材唐诗的题材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也有写景咏物的,还有议论社会的,以及写悲欢离合的等等。

这些多样的题材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精炼的语言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著称,每一首诗都精炼而典雅,字里行间流露着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真挚。

唐诗的语言之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特点之一,也是其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3. 严谨的格律唐诗以其严谨的格律而著称,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等多种形式。

这些格律在保持诗歌音韵的基础上,也为诗歌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唐诗在音韵和韵律上都达到了极致的境界。

4. 深刻的思想唐诗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启迪。

唐诗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二、唐诗的经典代表作品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虔诚的祈福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国家的忧患和对友人的挂念之情。

2. 杜甫《登高》这是杜甫以登高为题,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表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情,也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3. 李白《将进酒》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歌颂饮酒作乐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性情和对人生苦短的把握之情。

4. 孟浩然《春晓》这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写景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也代表了唐代田园诗的经典之作。

13《唐诗五首》知识点复习提纲

13《唐诗五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点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初二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也开始接触和学习唐诗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初二上学期所学的五首唐诗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这首诗是初二上学期所学的第一首唐诗,它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通过描绘鹳雀楼、远眺江山和群山拔地的景象,王之涣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心态。

关键词:鹳雀楼、登高远眺、壮志豪情、追求卓越。

2. 《静夜思》 - 李白《静夜思》无疑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在深夜思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思绪。

关键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思念远方。

3. 《寻隐者不遇》 - 贾岛这首诗通过寻找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贾岛渴望忠于自己理想,不被世俗迫害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作者艰辛寻找隐者的过程,最终却无法找到,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纯粹自由的向往和不满。

关键词:寻隐者、隐士、追求理想、自由。

4. 《望月怀远》 - 张九龄这首诗以诗人在远方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边塞戍楼前的明月和家乡的景物,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融入了对边塞将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

关键词:望月、怀念家乡、思念亲人、边塞将士。

5. 《登高》 - 杜甫《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长安城周边的壮丽山河和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唐帝国的繁盛和国家安宁的向往。

诗中融入了对庶民百姓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关键词:登高、长安城、山水田园、向往繁盛。

以上是我对初二上唐诗五首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这些诗歌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唐诗,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抒发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我们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一、《野望》《野望》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首联点题,且交代了“望”的时间、地点、心情。

颔联、颈联:描绘了在暮色苍茫中于隐居之地所望见的景色。

两联在写景上的区别在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的是:远景、静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的是:近景、动景。

颔联中“树树”、“山山”两个叠词用得好,显示出了郊野山、树众多的特点。

“唯”和“皆”也用得好,它们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傍晚,山、树笼罩在一片秋色、余晖中的美丽景象。

尾联“长歌怀采薇”用典抒情,写出了诗人对古代像伯夷、叔齐之类的隐士的追怀,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

从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诗用到了叙事、描写、抒情。

二、《黄鹤楼》《黄鹤楼》这首诗,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七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吊古怀乡诗。

首联,从黄鹤楼命名的传说起笔写由黄鹤楼而产生的联想。

颔联承接首联在“鹤去楼空”的感慨中,将描写的对象转到“白云”上,从侧面展现黄鹤楼的高耸。

颈联笔锋一转,写诗人登临黄鹤楼远眺而看到的景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译文是: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一带的原野上一棵棵青葱的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青葱的树木、茂盛的芳草本是生机勃勃的景物,但尾联中诗人将它们统一在了“日暮”的背景之下,勾起了诗人的乡愁,“烟波”更是让诗人的乡愁更加浓重了。

所谓“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也正是如此。

这首诗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三、《使至塞上》《使至塞上》从体裁来说,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题材来说,是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诗歌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塞外去。

首联仅用十个字叙述了此次出使边塞的情况。

其中“单车”二字,透露出诗人的这次“问边”是轻车简从。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表面上是“问边”,实际是被排挤出了朝廷)首联透露出诗人的孤独苦闷,抑郁不得志。

唐诗写作知识点总结

唐诗写作知识点总结

唐诗写作知识点总结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而唐诗写作更是古代诗歌创作中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诗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研究和创作现代诗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唐诗写作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唐诗的体裁唐诗的体裁主要包括诗、歌、赋、曲、律等,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唐诗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在唐代占据着诗歌创作的主导地位。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格律严谨,结构优美,被誉为“唐诗之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2. 唐诗的格律唐诗的格律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别以五个和七个字为一句,每句的字数相同,可以自由发挥,长短自如。

在创作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对仗、押韵和节奏的掌握,以致使诗歌的整体结构优美、协调。

3. 唐诗的艺术手法唐诗的创作最为重要的是其艺术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意象丰富、修辞生动等。

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中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丰富。

意象丰富是指在诗歌中加入大量生动的意象,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修辞生动是指在诗歌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

4. 唐诗的意境唐诗的意境是其独特的美感所在。

在创作唐诗时,需要注意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意义,运用丰富的形象和象征,使诗歌表现出深邃的意境。

唐诗的意境处理成为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5. 唐诗的题材唐诗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壮怀激烈、抒怀感慨等。

在创作唐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语言和意象,使诗歌更为生动丰富。

6. 唐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唐诗的创作离不开其历史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

唐诗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对于理解和鉴赏唐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唐诗的创作技巧唐诗的创作技巧需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和意境的丰富。

《唐诗五首》知识点

 《唐诗五首》知识点

13 唐诗五首(八上)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作者简介王绩,唐初著名诗人。

字无功,号东皋子,是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曾三仕三隐,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

二、写作背景王绩,隋末唐初人,经历了朝代更迭,自幼博闻强识,才华横溢,无奈身处隋末黑暗动荡的社会中难有一番作为。

唐朝建立,气象万千,前朝旧臣的身份却让他处境异常尴尬,不得重用,只能在悲愤不平,孤寂无奈中虚度光阴,感叹怀才不遇。

此诗于弃官隐居东皋之时所作。

三、思想感情本诗通过对静谧恬淡田园秋景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彷徨苦闷的心情。

四、诗句翻译首联: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道归依何方。

颔联: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颈联: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回家。

尾联:大家互相望着却不认识,我长啸高歌怀念隐居不仕的人。

五、理解赏析(1)诗人在傍晚远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秋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走在回家的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拿着猎物也回来了。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2)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描写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做铺垫。

“徙倚”,即徘徊,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基础知识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高岑”、“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三、唐诗发展过程,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为代表)(“风神初振”语出于明朝的)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

是唐诗从陈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绮靡婉媚,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

初唐四杰的出现开始冲破了这一诗风的束缚,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台阁之中移向了市井边塞,从应付应酬,歌功颂德的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

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积极的复古主张。

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

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唐诗达到了巅峰。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1)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2)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4.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

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四、唐诗的分类。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研读要点: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研读要点:①作者是怎样咏物的;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研读要点:①作者写了什么事;②引发了怎样的感情;)(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研读要点: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研读要点: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五、诗歌学习注意点:1.内容:诗句理解,意象分析,意境概括,主题提炼,事物特征概括。

感情基调概括(轻松,沉重,愉快,悲伤,欢欣,痛苦,伤感,豁达,消沉,积极向上等)作者态度陈述(赞同,反对,褒扬,贬斥,同情,愤恨)人物活动陈述(所涉及的人物是主动者还是被动者,动作的发出者是个体还是群体)2.语言: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如:平白,平易,凝重,质朴无华,古朴清新,热情奔放,沉郁顿挫,清新飘逸,词采华丽,清丽典雅,清新朴拙,生动,形象,含蓄,耐人寻味,含义隽永等).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叙议结合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顶真,回环,设问,反问,双关,对比等)典故运用表现手法(赋,比,兴,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擒故纵,寓褒于贬,寓贬于褒,白描手法,浓墨重彩,直抒胸臆,隐晦曲折,寓静于动,寓动于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寓抽象于具体等)4.风格特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婉约)5.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等)知识赠送以下资料英语万能作文(模板型)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____________。

As to whether it is a blessing or a curse, however, people take different attitudes.然而,对于此类问题,人们持不同的看法。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持不同的看;Come up with different attitudes 有不同的看法)As society develops, people are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People are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nterview during job hunting 求职的过程中,人们慢慢意识到面试的重要性。

As to whether it is worthwhile ....., there is a long-running controversial debate. It is quite natural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may have divergent attitudes towards it.关于是否值得___________的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当然,不同的人对此可能持不同的观点。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we often find ourselves in a dilemma.在都市的发展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困境。

Recently the phenomenon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some people are in alarm that....最近,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开始担心______________。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a completely new stage in its history, 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人类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崭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都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随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that it undeniably becomes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present world, there comes a question, is it a blessing or a curse?"_______显得非常重要而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最大的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