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题

合集下载

解剖复习题1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解剖复习题1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14、成熟红细胞胞质内充满,它具有结合与运输、的功能。

15、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是;在蠕虫感染时数量增加的白细胞是;能产生肝素和组织胺的白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的白细胞是。

16、血小板是骨髓中胞质脱落的碎块,血小板在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7、肌组织可分为、和。

18、神经组织主要由和组成。

19、神经元形态各异,但都有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和两种。

20、皮肤分为和两层;临床上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皮下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

21、皮肤的附属器包括、、和。

三、选择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与核酸 C糖类和脂质D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E酶与维生素()3、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分泌颗粒 E内质网()4、内含许多酶,可以促使物质氧化并释放能量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内质网()5、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溶酶体 E 内质网()6、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A DNA和RNAB RNA和蛋白质C DNA和蛋白质D RNA和糖类E DNA和糖类()7、组织内无血管的是A上皮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骨组织 E 神经组织()8、内皮分布在A食管腔面B气管腔面 C阴道内面 D胃腔面 E心脏腔面()9、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A食管 B气管 C阴道 D胃 E尿道()10、关于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哪项错误() A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纤毛 B所有细胞都附着在基膜上C可归属为单层上皮D细胞形状不一 E细胞核均在同一水平线上()11、食管的上皮为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12、微绒毛和纤毛共同的特点是A均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 B其内有微丝 C其内有微管D均有吸收功能 E均有分泌功能()13、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的是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血液 D脂肪组织E网状组织()14、蜂窝组织的是A网状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血液 E致密结缔组织()15、能吞噬异物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脂肪细胞 E成纤维细胞()16、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偏位,核内染色质排列成车轮状,该细胞是 A浆细胞 B肥大细胞 C脂肪细胞 D巨噬细胞 E成纤维细胞()17、白纤维是指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8、嗜银纤维是指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9、疏松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脂肪细胞()20、能够破坏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是A纤维蛋白酶 B胶原蛋白酶 C酸性磷酸酶 D透明质酸酶 E碱性磷酸酶()21、透明软骨中含有A大量胶原纤维束B大量胶原纤维 C大量网状纤维D大量弹性纤维E以上均有()22、下列属于纤维软骨的是A气管软骨 B支气管软骨 C椎间盘 D肋软骨 E关节软骨()23、骨单位是指A外环骨板和骨外膜B内环骨板和骨内膜C中央管和与其周围的圆筒形骨板D中央管和骨内膜 E穿通管和骨内膜()24、关于成熟红细胞,不正确的描述是A双凹圆盘状 B直径约7—8um C有一个核D胞质内含血红蛋白E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5、吞噬能力强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碱性粒细胞 E红细胞()26、离开血管可变成巨噬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27、参与生理性止血、凝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 B血小板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28、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肌丝 B肌节 C横小管 D三联体 E肌浆网()29、肌膜陷入肌纤维内形成A肌浆网 B横小管 C肌节D终池 E肌原纤维()30、骨骼肌纤维是A细胞间质 B肌原纤维 C肌丝 D骨骼肌细胞 E肌质网()31、两个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的结构是A Z线 B闰盘 C紧密连接 D中间连接 E M线()32、分布到内脏器官的肌组织主要是A骨骼肌 B心肌 C平滑肌 D平滑肌和心肌 E三种肌都有()33、神经组织的组成是A神经细胞和细胞间质B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C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E神经间质和神经纤维()34、每个神经元的胞体上都有A一个轴突及一个或多个树突 B多个轴突 C多个轴突及一个树突D多个轴突及多个树突E以上都不对()35、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紧密连接 B中间连接 C桥粒 D半桥粒 E突触()36、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神经膜细胞 E室管膜细胞()37、形成周围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神经膜细胞 E卫星细胞()38、分布在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是A触觉小体 B环层小体 C肌梭 D游离神经末梢E运动终板()39、感受压觉的神经末梢是A触觉小体 B环层小体 C肌梭 D运动终板 E游离神经末梢()40、运动终板是指A游离神经末梢 B有被囊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平滑肌的运动神经末梢 D分布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 E分布到腺体的运动神经末梢()41、表皮中有分裂能力的是A棘层 B角质层 C颗粒层 D透明层 E基底层()42、汗腺遍布全身,以何处最多A腋窝 B面部 C手掌和足底 D会阴 E背部()43、毛发的生长点是A毛干 B毛根 C毛囊 D毛球 E立毛肌四、简答题1、简述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

一、选择题1.氮化硅(Si 3N 4)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新型陶瓷材料、LED 基质材料等。

已知:Si 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 的小,利用硅烷(SiH 4)制备氮化硅的反应为3SiH 4+4NH 3=Si 3N 4+12H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硅烷中Si 的化合价为-4价 B .NH 3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C .H 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D .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0.6 mol H 2答案:C 【详解】A .硅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 的小,故硅烷中H 显-1价,Si 的化合价为+4价;故A 错误;B . NH 3中H 显+1价,在反应中被还原为氢气,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故B 错误;C . SiH 4中H 显-1价,NH 3中H 显+1价,H 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C 正确;D .按照方程式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12 mol H 2,所以转移1.2mol 电子时,生成1.2 mol H 2,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 答案:C 【详解】A .FeCl 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OH -=Fe(OH)3↓,A 错误;B .Ca(HCO 3)2是可溶性物质,应该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H ++-3HCO =H 2O+CO 2↑,B 错误;C .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拆分原则,C 正确;D .反应要以不足量的NaHSO 3溶液为标准,假设其物质的量是1 mol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3HSO +Ba 2++OH -=BaSO 3↓+H 2O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判断题:1.对计算机RAM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主机必须通电。

(√)2.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

(×)3.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是低级语言,因此用它们编制的程序,其运行效率肯定低于高级语言所编的语言。

(×)4.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其执行速度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快。

(×)5.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

(×)6.字长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7.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8.同一张软盘上不允许出现同名文件。

(×)9.点距是彩色显示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10.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巨大,因此,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11.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区位码形式存储的。

(×)12.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13.CAD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系统。

(√)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15.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都不是按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设计的。

(×)16.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

(√)17.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成功。

(×)18.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位。

(×)19.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20.计数制中使用的数码个数被称为基数。

(√)21.ALU是控制器中的一个主要部件。

(×)22.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是512K。

(×)23.将八进制数15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10。

第一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及答案

1451. 若把电路中的参考点由原来电位较低的点改选为电位较高的点,则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比原来(A) 升高(B) 降低(C) 升高或降低(D) 不变答:((B) 01456. 下列各图中, 图((B) 10)元件供出15 W功率。

01506. 图(N)所示线性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为图()。

答:((B) 01508. 按照下列各图中标出的U、I、R,可以应用公式IUR=的为图()?答:((B) 01514. 碳膜电阻有 2 W 、1 W 、12W 、14W 、18W各种规格,在阻值相同时,瓦数越大的,价格越高。

现需要用 4.7 kΩ电阻( 电流为10 mA ) ,选用哪种规格的电阻较适宜?º(A) 任选一种都可(B) 2 W (C) 12W(D)18W答:((C) 01569. 在下列各图中,与图( N ) 所示伏安特性相对应的电路是二端网络N的伏安关系如图 2 所示,则N可等效为答:((C) 01664. 图示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其KCL 方程为(A)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B)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C)-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D)R1I1-R2I2-R3I3+R4I4 = U S1+U S2-U S3-U S4答:((D) 5. 图示为电路的一部分,已知U ab = 30 V,则受控源发出的功率为(A) 40 W (B) 60 W (C) -40 W (D) -60 W答:()01494. 两个有源二端网络用导线如图连接。

如果电压表及电流表(1) 均作正向偏转;(2) 均作反向偏转,试问哪个网络发出功率?网 络 网 络12(1) 网络1供出功率 5(2) 网络1供出功率 501532. 在图示两种情况下,求P点的电位及电阻R的电流I 。

《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复习题.doc.docx

《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复习题.doc.docx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表明了气体的p、V、T、n、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与气体种类无关。

该方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气体定律,这三个气体定律是( C)A 、波义尔定律、盖一吕萨克定律和分压定律B、波义尔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分体积定律C、阿伏加德罗定律、盖一吕萨克定律和波义尔定律D、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和波义尔定律2、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和 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A的分A A。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问P A 和A 的变化为:,分体积是 V C,V 是 P(C)A、P A和V A都变人B、P A和V A都变小C P A不变,V A变小D、P A变小, V A不变3、在温度 T、容积 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 A 和 B 两种理想气体,它的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n A P A¥和1^ P B V B,容器中的总压为 P。

试判断&列公式屮哪个是正确的( A )A 、P A V= n A RTB、P A V= ( n A +n B)RT C、P A VA = n A RT D、P B V B= n B RT4、真实气体在如下哪个条件下,可以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C )A 、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5、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B )A 、压力大于P cB、温度低于T cC、体积等于v c D、同时升高温度和压力6. 在 273 K,101.325 kPa时,CC14(1)的蒸气可以近似看作为理想气体。

已知CC14(1)的摩尔质量为isig.mor1的,则在该条件下,CC14(1)气体的密度为(A )A 、6.87 g.dm-3B、dm-3C、6.42 g.dm'D、3.44 g dm-34.52 g.37、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D ) A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屮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无体积8、理想气体的液化行为是:( A ) 。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题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题

第一章 有理数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与负数统称为有理数B 、带负号的数是负数C 、正数一定大于0D 、最大的负数是-12、关于“0”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2)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不是整数,是有理数。

(4)是整数,不是自然数A 、4B 、3C 、2D 、13、在有理数中,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积是1B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之和为0C 、两个数的和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D 、两个数的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5、a 和b 是满足ab ≠0的有理数,现有四个命题: ①422+-b a 的相反数是422+-b a ; ②a-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与b 的相反数的差;③a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和b 的相反数的乘积;④ab 的倒数是a 的倒数和b 的倒数的乘积.其中真命题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7-a 的相反数是-2,那么a 是( )A 、5B 、-3C 、2D 、17、已知字母 a 、b 表示有理数,如果 a+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中一定有一个是负数B 、a 、b 都为0C 、a 与 b 不可能相等D 、a 与b 的绝对值相等8、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A 、1B 、2C 、3D 、49、在数轴上和表示-3的点的距离等于5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 、-8B 、2C 、-8和2D 、110、不超过3)23( 的最大整数是( ) A 、–4 B –3 C 、3 D 、411、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 、 7B 、 -7C 、 0D 、 512、若|a+b|=-(a+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0B 、a+b<0C 、a+b=0D 、a+b>013、如果a<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A 、aB 、0C 、-aD 、-2a14、若ab =|ab |,必有( )A 、ab<0B 、ab ≥0C 、a<0,b<0D 、a,b 同号15、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绝对值,这样的数共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大的负有理数是-1B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大于零C 、任何有理数都有它的相反数D 、绝对值相等的2个有理数一定相等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数之和为正,则两数均为正B 、两数之和为负则两数均为负C 、两数之和为0,则两数互为相反数D 、两数之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18、如果减数为正数,那么差与被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差比被减数大B 、差比被减数小C 、差可能等于被减数D 、无法比较19、若a<b<0<c<d ,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b+c+d 一定是正数B 、d+c-a-b 可能是负数.C 、d-c-b-a 一定是正数.D 、c-d-b-a 一定是正数.20、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为零,则这两个数( )A 互为倒数B 互为相反数C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等于零D 互为倒数且都不等于零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22、如果ab<0且a>b ,那么一定有 ( )A 、a>0,b>0B 、a>0,b<0C 、a<0,b>0D 、a<0,b<023、如果a 2=(-3)2,那么a 等于 ( )A 、3B 、-3C 、9D 、±324、若a 2>0,则a 3为( )A 、正数B 、负数C 、正数或负数D 、奇数25、近似数4.50所表示的真值a 的取值范围是 ( )A 、4.495≤a <4.505B 、4040≤a <4.60C 、4.495≤a ≤4.505D 、4.500≤a <4.505626、下面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a 1-b ,其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比a 的倒数小b 的数 B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差C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和D 、b 与a 的倒数的差的相反数27、l 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止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A 、121B 、321C 、641D 、128128、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A 、高12.8%B 、低12.8%C 、高40%D 、高28%二、填空题1、(1)比-π大的负整数有_________ ____。

(完整版)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题

(完整版)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题

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C.湖畔派 D.“自然派”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

A.耶拿派 B.湖畔派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其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C.诺瓦利斯 D.蒂克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海涅早期代表作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c.《论浪漫派》D.《罗曼采罗》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C.骚塞 D.司各特二、多项选择题1.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是( )。

A.英国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C.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D.18世纪文学传统E.对古典主义的反抗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

A.强烈的主观色彩B.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C.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D.注重艺术效果E.注意细节描写3.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cheng员有( )。

A.施莱格尔兄弟 B.诺瓦利斯C.蒂克 D.海涅E.席勒4.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三诗人。

他们是( )。

A.华兹华斯 B.拜伦C.柯勒律治 D.骚塞E.雪莱三、名词解释:耶拿派、海德尔堡派、柏林团体、湖畔派、《抒情歌谣集》、《抒情歌谣集》序言。

四、简答: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夏多布里昂创作的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

五、分析解答:加西莫多形象分析冉阿让形象分析。

如何理解《九三年》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复习题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选择题1. 某温度下1mol · L -1糖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p 1,1 mol · L -1的盐水的饱和蒸气压为p 2,则( )A p 2 > p 1B p 2 < p 1C p 2 = p 1D 无法判断2.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 )A 水向溶液渗透,并建立渗透平衡B 溶液向水渗透,建立渗透平衡C 水向溶液渗透,不能建立渗透平衡D (A )、(C)都有可能,决定于溶液的浓度、盛水的量及使用的装置的大小3. 质量分数为5.8%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M (葡萄糖):180g·mol -1,M (蔗糖):342 g·mol -1,M (NaCl ):58.5 g·mol -1) ( )A 5.8%(g/g)蔗糖溶液B 5.8%(g/g)葡萄糖溶液C 2.0mol·L -1的蔗糖溶液D 1.0mol·L -1葡萄糖溶液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B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液体的蒸气压之和C 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压等于它的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D 蒸气压的大小与容器体积的大小有关5. 将0.45g 非电解质溶于30g 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g · mol -1)是 ( )A 100B 83.2C 186D 2046. 饮水中残余Cl 2可以允许的浓度是2×10-6 g·mL -1, 与此相当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Cl 2):71 g·mol -1) ( )A 3×10-6 mol·kg -1B 3×10-5 mol·kg -1C 3×10-3 mol·kg -1D 3 mol·kg -17.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kg -1,则其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M(NH 3):71 g·mol -1)( )A 18/1000m B m m m +-]18/)171000[( C mm +)18/1000( D 不确定 8.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100.400℃,则其凝固点为(已知H 2O 的K f = 1.86 K · Kg · mol -1,K b = 0.52 K · Kg · mol -1) ( )A -0.110℃B -0.400℃C -0.746℃D -1.45℃9. 60℃时,180 g 水中溶有180 g 葡萄糖,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 6H 12O 6的分子量为180,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A 1.81 kPaB 9.95 kPaC 15.9 kPaD 18.1 kPa10. 室温时,下列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 )A 0.01 mol·kg -1 Na 2SO 4B 0.02 mol·kg -1 NaAcC 0.02 mol·kg -1 HAcD 0.03 mol·kg -1CO(NH 2)211. 20℃时水的蒸气压为2.34 kPa ,若将62.0 g 乙二醇[M(C 2H 4(OH)2)=62 g·mol -1]溶于72.0 g 水中,则此时水溶液的蒸气压为 ( )A 1.87 kPaB 2.34 kPaC 2.93 kPaD 9.36 kPa12. 当1mol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4mol 溶剂中,溶液的蒸气压与纯溶剂的蒸气压之比为( )A 1 : 5B 1 : 4C 4 : 5D 5 : 413. 1L 含甘油(分子量92.0)46.0 g 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 ( )A 112 kPaB 1.13 × 103 kPaC 1.25 × 103 kPaD 2.49 × 103 kPa14. 将0.900 g 某物质溶于60.0 g 水中,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150℃,这物质的分子量是(水的 K f = 1.86 K·Kg·mol -1) ( )A 204B 186C 83.2D 51.215. 将10.4 g 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250 g 水中,该溶液的沸点为100.78℃,已知水的K b = 0.512 K·kg·mol -1,则该溶质的分子量约为 ( )A 27B 35C 41D 5516.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L 溶液B 1000 g 溶液C 1 L 溶剂D 1000 g 溶剂17.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B K 2SO 4C Al 2(SO 4)3D KAl(SO 4)218.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 溶液的沸点升高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 溶液具有渗透压19. 2.5 g 某聚合物溶于1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A 6.1 × 102B 4.1 × 104C 6.1 × 105D 2.2 × 10620. 5.0 g 某聚合物溶于400 mL 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A 4.0 × 106B 3.0 × 105C 2.1 × 104D 3.0 × 10221. 将7.8 g 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 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 -2.5℃,已知水的K f = 1.86 K · Kg · mol -1,则该固体的摩尔质量应为 ( )A100.05.286.18.7⨯⨯ g·mol -1 B 86.18.7100.05.2⨯⨯ g·mol -1 C 0.105.286.18.7⨯⨯ g·mol -1 D 5.2100.086.18.7⨯⨯ g·mol -1 22.有关道尔顿分压定律表示错误的是(P i 和V i 分别表示分压和分体积) ( )A P 总=∑P iB P i V i =n i RTC P i V 总=n i RTD P i / P 总=n i / n 总23.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H 12O 6BC 12H 22O 11 C CO(NH 2)2D C 2H 5OH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B 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C 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D 固体分散在气体中不能形成溶胶25. 下列哪种试剂对As 2S 3溶胶有最大的聚沉值 ( )A NaClB CaCl 2C AlCl 3D CsCl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高分子溶液对溶胶既可起到保护也可起到敏化作用。

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当两个异性带电物体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就会()。

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无作用力D、不能确定2、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知道,当导体的切割速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时,导线的切割长度越短,则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 )。

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确定3、在电路中,电阻的联接方法主要有( )。

A、串联和并联B、并联和混联C、串联和混联D、串联、并联和混联4、一般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 )V。

A、-1B、0C、1D、25、已知一部分电路的端电压为10V,电阻为5ΩW,则电流的电流为()A。

A、1B、2C、5D、106、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称为通过该面积的()。

A、电磁力FB、电场强度EC、磁通量FD、磁场强度H7、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

A、容抗值大于零B、感抗值大于零C、感抗值等于零D、感抗值小于零8、()是衡量电源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流B、电压C、电动势D、电功率9、在感性负载交流电路中,采用()的方法可提高电路功率因数。

A、串联电阻B、并联电阻C、串联电容D、并联电容10、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电路的()。

A、有功功率小于零B、有功功率大于零C、有功功率等于零D、无功功率等于零11、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常采用( )进行判定。

A、左手螺旋定则B、安培环路定理C、右手螺旋定则D、楞次定律12、规定在磁体外部,磁力线的方向是()。

A、由S极到达N极B、由N极到达S极C、由N极出发到无穷远处D、由S极出发到无穷远处13、已知一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0W,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5V,则该段电路的电阻为()W。

A、10B、2C、5D、2.514、三相对称交流电源的特点是()。

A、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120°B、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相等,初相位互差90°C、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120°D、三相电动势的幅值和频率不相等,初相位互差90°15、电功率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近代史复习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近代史复习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近代史复习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B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3、鸦片战争后,首先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是:(C )A.中国外交B.中国内政C.中国海关D.中国军事4、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D)A、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B、便利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外交C、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D、民族工业失去了关税保护5、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是通过:(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谋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B)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B、从精神上侵略中国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B)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定海保卫战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9、《马关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含义是:(C)A、由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内河B、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C、列强自此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D、列强自此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10、德法俄三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D)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11、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C)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清政府的奋起还击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帝国主义列强自动放弃12、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B)A.改良主义思潮B.爱国主义精神C.排斥外国思想D.民主主义精神13、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萌发,其核心是:(A)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14、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15、《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A)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C、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D、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16、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C)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出现于:(B)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1、19世纪下半叶,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部领土,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D)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天津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E.《中俄伊犁条约》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B、、D、E)A、广州B、厦门C、福州D、宁波E、上海3、中日甲午战后,干涉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国家有:(C、D、E)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E、德国4、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表现是:(A、B、D、E)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B、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C、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E、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5、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B)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D、没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6、中国早期改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A、龚自珍B、王韬C、薛福成D、马建忠E、郑观应7、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观点是:(A、B、C、D)A、坚持“师夷制夷”的爱国思想B、“商战固本”论C、设立议院D、实行“君民共主”8、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第一章(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第一章(含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龚自珍C林则徐D黄爵滋2.近代中国丧失下列主权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海关管理权②内河航运权③关税自主权④司法主权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3.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是()A地主经济B皇权经济C自然经济 D手工业经济4.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望厦条约》5.西方列强获得向中国派驻公使的特权是通过()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关于近代的开放通商口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截止到1861年.近代中国开放的口岸已达15个B.近代口岸开放后.中国丧失了对该口岸的行政主权C.开放的顺序都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D.在19世纪60年代前通商口岸集中在长江流域8、中国近代史前期,广东地区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先后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领导人物,其相似原因是受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影响 B 西方思想的影响C.宗教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9.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C战争准备的不充分 D腐朽的封建主义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10.《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欧美列强最直接的影响是()A.改变了列强的侵华方式 B.改变了列强在华力的量的对比C.加强了列强联合对日的决心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1.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12.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⑤日本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13.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外务部 B洋务局 C总理衙门 D同文馆14.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15. 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1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解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17.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向清政府勒索的白银总数是()A一亿三千万两 B一亿七千万两 C二亿两 D二亿三千万两1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2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C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二、多项选择题1.近代列强攻入北京的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战争 E第一次鸦片战争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E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A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D中国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主权E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英法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幼儿卫生学第一章试题

幼儿卫生学第一章试题

<<幼儿卫生学>>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选题1.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 )A.生后12天B.生后28天C.生后3月D.生后100天2.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 )A.40次左右B.100次左右C.120次左右D.140次左右3.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 )季。

A.冬B.秋C.夏D.春4.长骨骼需要的原料或条件是( )A.钙、磷、维生素D、营养和阳光B.钙、铁、维生素D、营养和阳光C.钙、铁、维生素C、营养和阳光D.钙、磷、维生素C、营养和阳光5.鼻是保护( )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咽B.喉C.肺D.气管6.婴幼儿心跳( )A.比成人慢 B.比成人快 C.与成人相同 D.因人而异7.婴幼儿皮肤的特点为( )A.保护功能差,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渗透作用强B.保护功能差,调节体温的功能强,渗透作用强C.保护功能强,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渗透作用强D.保护功能强,调节体温的功能强,渗透作用弱8.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A.耳廓易生冻疮B.易患中耳炎C.外耳道易生疖D.对噪声迟钝9.( )时期是一生中身长和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

A.婴儿B.幼儿C.青春期D.胎儿10.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增长倍数最多的是( )A.头B.上肢C.躯干D.下肢11.儿童在6岁时,脑重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A.25%B.50%C.90%D.99%12.幼儿应养成( )排便的习惯。

A.早上B.早饭后C.午饭后D.晚饭后13.以下关于婴幼儿眼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B.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近视C.3岁以下小儿的视力可用观察的方法粗略地测知D.幼儿即使把画书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看,也不觉得眼睛累14.耳可分为( )A.耳廓、外耳、中耳、内耳B.耳廓、中耳、内耳C.外耳、中耳、内耳 D.外耳道、耳廓、中耳、内耳15.用综合评价法,( )则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一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人体代谢终产物中,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皮肤 ② 直肠 ③ 肺 ④肾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B中C.与A相比,B和D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生长激素、血浆蛋白、H+B.纤维素、抗体、H2OC. CO2、Ca2+、载体D.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4.下列激素中,能使血糖升高的是A.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5.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6.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7.以下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糖的来源( )A.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来 B.肝糖原分解C.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D.肌糖原的分解9.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一组是①胆汁 ②唾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尿液 ⑥组织液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⑥10.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血浆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H1N1病毒的增殖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B.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C.淀粉、Ca2+、血浆蛋白 D.葡萄糖、尿素和胰岛素12.下图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甲图中Ⅱ、Ⅲ、Ⅳ与乙图有对应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Ⅰ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并且有Ⅱ→Ⅲ→Ⅳ的关系,则Ⅱ是血浆,Ⅳ是组织液B.若Ⅰ代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Ⅲ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在真核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若Ⅰ为可遗传变异,Ⅳ能产生新的基因,则Ⅳ是基因突变D.若Ⅰ为光反应产物,Ⅱ是O2,Ⅲ是ATP,则Ⅳ是NADPH13.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①中蛋白质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C.在①②③④中,④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③中1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B.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C.当①中Na+含量上升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可以在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双向交换B.抗体、生长激素、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有关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二、非选择题16.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金融学复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核)一、单选题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C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A.实物货币B.代用货币C.信用货币D.电子货币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BA.金币B.银币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4.(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4) A 1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5.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D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 A.英镑B.法国法郎C.美元D.德国马克7.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C A.国际金本位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C.牙买加体系D.以上都不能8.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B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9.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C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10.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A、特里芬难题B、米德冲突C、马歇尔—勒纳条件D、一体化三难11.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金单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12.跛行本位制出现在()货币制度阶段 B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阶段13.国际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C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B、各国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C、取消外汇管制D、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14.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BA、1998年6月1日B、1999年1月1日C、2002年1月1日D、2002年7月1日15.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CA、中国银行B、汇丰银行C、花旗银行D、渣打银行二、判断题1.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第1章 复习题

第1章 复习题

第1章复习题1.1 判断题1.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

()2.30多年来,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体遵循着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24~36个月翻一番,这就是有名的Moore定律。

()3.基本的信息技术应该包括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处理)技术和控制与显示技术。

()4.集成电路按它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以分成五大部分,其中集成程度在100~3000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5.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6.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导光信号来实现的,因此光纤既不能弯曲也不可折叠。

()7.16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正整数的取值范围是0~216。

()8.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9.使用光纤进行通信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安全性不高。

()10.所有的数据都是信息。

()11.带符号的整数,其符号位一般在最低位。

()12.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属于微波的范围,它是微波接力通信技术和空间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3.将双绞线中的两股导线绞合起来,目的是使线缆更加牢固和容易安装。

( )14.有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但是其传输介质不同。

()15.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1个比特,一组触发器可以存储1组比特,它们称为“存储器”。

()16.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7.8个二进制位表示的带符号整数其取值范围是—127~+127。

()18.采用补码形式,减法可以化为加法进行。

()19.相同位数的二进制补码可表示的数的个数比原码多一个。

()20.将二进制数111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应该是29.24。

()1.2 选择题1.下列四个十进制整数中,能用八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是。

A.257 B.201 C.312 D.2962.下列四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

A.(1011000 )2 B.(160)8 C.(7D)H D.(88)103.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整数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D)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7.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A)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联系是(D)A 事物的外部联系B 事物的直接联系C 事物的主要联系D 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9.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B)A 联系的层次性原理B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C 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D 物无孤立之理10.人们之所以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主要是因为(D)A.现象有真假之分 B.人们可以克服错觉C.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D.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11.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一章气体复习题

解: 根据已知条件,气柜内贮存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则氯乙烯的 质量为。根据密度的定义。将以上的关系式代入,消去相同项,得 提用其中的100 ,相当于提用总的物质的量的,则提用的物质的量为
或 4.设在一个水煤气的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
为:,,,,。试计算: (1)混合气中各气体的摩尔分数 (2)当混合气在670 K和152 kPa时的密度 (3)各气体在上述条件下的分压 解: 设水煤气的总质量为100g,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乘以总质量即
的大小。
5、真实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

四、计算题
1.在两个容积均为V的烧瓶中装有氮气,烧瓶之间有细管相通,细
管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若将两烧瓶均浸入373 K的开水中,测得气体
压力为60 kPa。若一只烧瓶浸在273 K的冰水中,另外一只仍然浸在373
K的开水中,达到平衡后,求这时气体的压力。设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
8、 理想气体的液化行为是:( A )。
A、不能液化; C、低温下能液化;
B、 低温高压下才能液化; D 、高压下能液化。
9、在一个恒温、容积为2 的真空容器中,依次充入温度相同、始态
为100 kPa,2 的(g)和200 kPa,1的,设两者形成理想气体混合物,
则容器中的总压力为
()
(A)100 kPa
体。
解:因为两个容器是相通的,所以压力相同。设在开始时的温度和
压力分别为,后来的压力为,273 K为。系统中氮气的物质的量保持不
变,。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化简得:
2.有氮气和甲烷(均为气体)的气体混合物100 g,已知含氮气的质 量分数为0.31。在420 K和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9.95 。求混 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组分的分压。假定混合气体遵守Dalton分压定律。 已知氮气和甲烷的摩尔质量分别为和。

第一章 电源系统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   电源系统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电源系统章节复习题一、填空题1.汽车电气设备的共同特点是(两个电源)、(低压直流)、(并联单线)、(负极搭铁)。

2.汽车采用单线制后,电源或用电设备的一端与金属机体相连,这样的连接称为(负极搭铁)。

3.蓄电池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当它与用电负载连接时,便进行(放电)过程,把所储存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当它与充电设备连接时,又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4.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接线柱)(链条)和池盖及加液孔盖等部分组成。

5.蓄电池的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其中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呈(棕)色;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呈(深灰)色。

6.蓄电池将极板做成极板组的目的是(提高蓄电池容量)。

7.在进行电化学反应时(正)极板的电化学反应剧烈,为防止极板拱曲和活性物质脱落,在一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片数总比(正)极板的片数多一片,从而使所有(正)极板都处在(负)极板中间,延长使用寿命。

8.加液孔盖上设有通气孔,正常工作时小孔应保持(畅通),以方便(气体)逸出,防止蓄电池损坏。

9.蓄电池常规的充电方法有(定流充电)和(定压充电)两种。

10.蓄电池在使用中,如果起动机(无力),灯光(暗淡),冬季放电超过(50%),夏季放电超过(25%),都应该进行补充充电。

11.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总体上是由一台(交流发电机)和一套(整流器)组成。

12.转子总成的作用是(产生磁场)。

13.交流发电机定子的作用是(产生交流电)。

其三相绕组有两种连接方式,即(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现代汽车发电机多为(星形连接)连接。

14.整流器的作用是将定子绕组产生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由6只(整流二极管)组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15.交流发电机的接地形式有(内搭铁式)和(外搭铁式)之分。

16.硅整流器主要由6只硅二极管组成,它们与定子的三相绕组连接成(三相全波整流)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常用的单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在()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做出响应。

2、操作系统是一种()。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3、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A)。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硬件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和硬件的统一体D.由若干程序组成的数据包4、下面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是( B )。

A.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B. 航空订票系统C. 办公自动化系统D. 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5、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系统软件B、系统硬件C、计算机资源D、应用程序6、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的多个程序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的多个程序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7、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 C )计算机。

A、并行B、真实C、虚拟D、共享8、分时系统为了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

A、计算机具有足够快的运算速度B、能快速进行内外存之间的信息交换C、系统能够及时接收多个用户的输入D、短时间内所有用户程序都能运行9、下列选择中,( 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填空题: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

2、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并发。

1、一个进程是( C )。

A、由协处理机执行的一个程序B、一个独立的程序+数据集C、PCB结构与程序和数据的组合D、一个独立的程序2、设有5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如果最多允许有3个进程同时进入互斥段,则所采用的互斥信号量的初值应是(B )。

A、5B、3C、1D、03、实现进程之间同步与互斥的通信工具为(A)。

A、P 、V操作B、信箱通信C、消息缓冲D、高级通信4、对两个并发进程,其互斥信号量为mutex,若mutex=0,则表明(B )。

A、没有进程进入临界区B、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C、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而另一个进程正处于等待进入临界区状态D、有两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填空题:1、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系统就为其建立一个PCB 当进程被撤销时就将其回收。

2、用P、V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任何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应调用P操作。

3、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系统中在该信号量上有 4 个等待进程。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PV操作可以实现对并发进程的同步和互斥的控制,但它并不能排除死锁。

2、删除法和剥夺法是解除死锁的两种常用方法。

3、死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系统竞争临界资源和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4、在银行家算法中,如果一个进程对资源提出的请求将会导致系统从安全状态进入到不安全的状态时,就暂时拒绝这一请求。

5、假定某系统中有同类互斥资源M个,可并发执行且共享该类资源的进程有N个,而每个进程申请该类资源的最大量为X(1<=X<=M),当不等式M-N(X-1)≥1 成立时,系统一定不会发生死锁。

6、为了避免死锁,可以采用银行家算法进行资源安全分配。

选择题1、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c )。

A、T1+T2+T3B、(T1+T2+T3)/3C、(3T1+2T2+T3)/3D、(T1+2T2+3T3)/32、设有3个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和运行时间如表1所示,并在一台处理机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如按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则作业执行的次序是()。

A、J1、J2、J3B、J1、J3、J2C、J2、J3、J1D、J3、J2、J13、设m为同类资源数,n为系统中并发进程数.当n个进程共享m个互斥资源时,每个进程的最大需求是w;则下列情况会出现系统死锁的是()。

A、m=2,n=1,w=2 B、m=2,n=2,w=1C、m=4,n=3,w=2 D、m=4,n=2,w=3第四章复习题1、存储器分区使用后的回收情况。

2、最坏适应算法的空白区是()。

A、按大小递减顺序排列B、按大小递增顺序排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3、虚拟存储器通常由和辅存两级存储系统组成。

4、如下访问串:1,2,3,4,2,1,5,6,2,1,2,3,7,6,3,2,1,2,3,6假定有4和5个页块,应用下面的页面替换算法,计算各会出现多少次缺页中断,注意,所给定的页块初始为空,因此,首次访问一页时就会发生缺页中断。

(1)LRU(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2)FIFO(先进先出算法)(3)Optimal(最佳算法)第五章复习题1.在执行一次信息传输操作时所花的时间中,——占用时间最长。

A寻道时间 B 旋转延迟时间 C 传送时间 D 访问时间2.在磁道上确定分块所在的位置必须给出的参数依次是——。

A扇区号磁道号盘面号 B 盘面号磁道号扇区号C 扇区号磁头号柱面号D 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3.对磁盘进行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

A延迟时间 B 传送时间 C 启动时间 D 寻道时间4.磁盘调度算法中,——算法可能会随时改变移动臂的运动方向。

A先来先服务 B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 C 电梯调度 D 循环扫描算法5.下面对磁盘调度算法描述中正确的是——。

A磁盘调度的目的是减少寻道时间B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最简单且花费时间最短的调度算法C 先来先服务算法不考虑访问的物理位置,只按到来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D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和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会随时改变磁头的移动方向。

6、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与外围设备联机操作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

7、在DMA控制方式下,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直接进行成批的数据交换。

()8、操作系统中所谓“设备的独立性”,是指设备与设备之间无关系。

()9、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中。

A、主存B、外存C、ROMD、寄存器10、引入缓冲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B、节省内存C、提高CPU的利用率D、提高I/O设备的效率11、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管理是借助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面的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A、JCBB、DCTC、COCTD、CHCT12、SPOOLING系统提高了利用率A、独占设备B、共享设备C、文件D、主存储器13、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C、虚拟设备名D、设备牌号14、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是指:(设备分配中应保证不会引起进程死锁)15、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和的专门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16、假定有一个具有200个磁道(0-199)的移动头磁盘,在完成了磁道125处的请求后,当前正在磁道143处为一个请求服务。

若当前队列以FIFO次序存放,即86,147,91,177,94,150,102,175,130。

对下列每一个磁盘调度算法,若要满足这些要求,则平均寻道长度为多少?(1)FCFS (2)SSTF (3)SCAN (4)CSCAN问答题:1、简述OS的五大功能。

答:(1)处理机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作业管理2、什么是OS,它的特征有哪些?答:1)OS是(1)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2)合理的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3)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2)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不确定性(异步性)3、什么是临界资源、临界区。

答:临界资源是指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许多物理设备(如打印机和磁带机)、变量及表格都属于临界资源,它们要求互斥地被共享。

而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4、进程的同步准则。

答:(1)空闲让进(2)忙则等待(3)有限等待(4)让权等待5、进程的三种状态是什么?是如何转换的?答1)状态:(1)就绪状态(2)执行状态(3)阻塞状态2)转换:(1) 就绪→执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转变成执行状态。

(2) 执行→就绪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因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已用完而不得不让出处理机,于是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成就绪状态。

(3) 执行→阻塞正在执行的进程因等待某种事件发生而无法继续执行时,便从执行状态变成阻塞状态。

(4) 阻塞→就绪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若其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于是进程由阻塞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6、死锁产生的4个必要条件。

答:(1)互斥条件(2)请求和保持条件(3)不剥夺条件(4)环路等待条件7、什么是死锁?答: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8、如何预防死锁?答:(1)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2)摒弃“不剥夺”条件(3)摒弃“环路等待”条件9、在一个信号量S上,只能做规定的两种操作:P操作,记为P(S);和V操作,记为(S)。

P、V操作的具体定义如下答(1)信号量S上的P操作定义。

•当一个进程调用P(S)时,应该顺序做下面不可分割的两个动作。

Vs=Vs-1,即把当前信号量S的取值减1。

•若Vs>=0,则调用进程继续运行;若Vs<0,则调用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到与该信号量有关的队列Vq上排队等待,直到其他进程在S上执行V操作将其释放为止。

•(2)信号量S上的V操作定义。

•当一个进程调用V(S)时,应该顺序做下面不可分割的两个动作。

•∙Vs=Vs+1,即把当前信号量S的取值加1。

•∙若Vs>0,则调用进程继续运行;若Vs<=0,则先从与该信号量有关的队列Vq 上摘下一个等待进程,让它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到就绪队列里排队,然后调用进程继续运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