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的汇水面积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
地面种类
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0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0.60
级配碎石路面
0.45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40
非铺砌地面
0.30
公园或绿地
0.15
1.2 雨水管道的设计
尽量利用池塘、 河浜受纳地面径 流,最大限度地 减少雨水管道的 设置。
利用地形, 就近排放 地面水体, 降低造价。
平坦地区:为避免干沟埋深过 大,增加造价,干沟应设在流域 的中部,以减少两侧支沟长度。
陡坡地区:为避免因沟道坡度太陡, 设跌水窨井等特殊构筑物,使干沟与 等高线斜交,以适当减少干沟坡度。
雨水沟系常沿道路铺设, 设在道路中线的一侧,与道路 相平行,尽量在快车道以外。
雨水口的设置位置,要 配合道路边沟,在道路交叉 口处,雨水不应漫过路面。
设计降雨历时:以排水面积中最远的一点到集水 点的雨水流行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
t t1 t2
t2
l 60 v
(min)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
t1——地面积水时间,min; t2——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min; l——集中点上游各沟段的长度,m;
v——相应各管段的设计流速,m/s。
步骤5:根据各管段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 设计流量qv,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 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v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假定 流速并进行重新计算,最终使假定流速与确定的流速两者一致
步骤6:计算各管底高程,并填入表格
雨水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规划阶段
雨水管道水力学设计的准则
管道按满流设计,明沟应留超高,不小于0.2m。 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沟为0.4 m/s。 管道可不考虑最大流速,明沟的最大流速按下页表采用。 最小管径300mm,最小坡度0.00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 200mm,最小坡度0.01。 雨水沟道流速公式。 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可用管底平接。 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一般不小于0.7m,基础应 设在冰冻线以下。 在直线管段上窨井的最大间距见下表。
标准雨水管渠计算书
100 100
2.00 2.80
0.00 2.00
2.00 4.80
0.00 0.97
0.97 0.97
112.01 112.01
224.03 537.67
1300 1300
1000 1000
0.0027 0.0027
0.2826 1.721 0.2826 1.721
2237.7 2237.7
100 100 100 100 100
246.43 604.88 851.31 1097.74 1344.17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027 0.0027 0.0027 0.0027 0.0027
0.2826 0.2826 0.2826 0.2826 0.2826
2.20 2.20 2.20 2.20 2.20
0.00 3.20 5.40 7.60 9.80
2.20 5.40 7.60 9.80 12.00
0.00 0.97 1.94 2.90 3.87
0.97 0.97 0.97 0.97 0.97
112.01 112.01 112.01 112.01 112.01
0.1250 0.1250 0.1250 0.1250 0.1250
0.793 0.793 0.793 0.793 0.793
155.7 155.7 155.7 155.7 155.7
1、 设计流量:Q=Ψ · q· F F:汇水面积(10 m )
Ψ 径流系数=0.75
q暴雨强度公式(L/s*104m2)
500 500
0.0017 0.0017
0.1250 0.793 0.1250 0.793
雨水管道的设计
3 雨水管道的设计3、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该地区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部分区域有逆坡现象,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
雨水干管数量:4 条。
具体雨水管道布置请参瞧某市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 =€ q0 av式中q —单位面积径流量€ —平均径流系数avq —暴雨强度公式由于影响因素多,要精确求定V值较为困难。
因此目前径流系数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
径流系数V值见表3、1。
表3、1径流系数V值表中所列为单一覆盖时的V值。
但汇水面积就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所组成,在整个汇水面积上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随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的变化,V值也不同。
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V av值就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av 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F i x €式中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M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 36%,混凝土路面占 16%,碎石路面占 10%,非铺砌路 面占20%,绿地占18%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屮 =0、9X 0、36+0、9X 0、16+0、4X 0、1+0、3X 0、2+0、15X 0、18 = 0、av5953、3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与水力计算3、3、1 雨水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1) 采用的流量公式城市、厂矿中雨水管渠由于汇水面积小,属小汇水面积上的排水构筑物,其雨 水设计流量可采用下式:Q ,屮 … q … F式中 Q ---------- 雨水设计流量(L/s);V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a);q ----- 设计暴雨强度(L/s 、ha)。
(2) 暴雨强度公式qA” + ClgP) q ,―—(t + b)n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P ――设计重现期(a);t ----- 降雨历时(min);A 1,C,b,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雨水管道汇水面积的划分方法
雨水管道汇水面积的划分方法
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计算,严格来说,应该按分水线来计算,但是在市政道路下的管道,有时候按分水线来计算,往往是市政道路周围7、8百米范围内的雨水需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一计算,当管道长度有1公里时,往往需要2~3米的排水管道,在现实中往往很少这么做,我们现在一般就按道路周围100~200米范围进行计算. 1,一般坡度的屋面雨水的汇水面积按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高出汇水面的侧墙,应将侧墙面积的1/2
折算为汇水面积.同一汇水区\x0d内高出的侧墙多于一面时,按有效受水侧墙面积的1/2
折算汇水面积.
3,窗井、贴近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入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x0d 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1/2
.4,屋面按分水线底排水坡度划分为不同排水区时,应分区计算集雨面积和\x0d雨水流量.
5,资料参考:半球形屋面或斜坡较大的屋面,其汇水面积等于屋面的水平\x0d投影面积与竖向投影面积的一般之和.。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即边坡)作成0.5%较合适。
9. 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边坡汇水面积.doc
边坡汇水面积说到边坡汇水面积,现阶段,针对边坡汇水面积,如何计算?基本概况如何?以下是中国下面梳理边坡汇水面积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边坡汇水面积基本概况:汇水面积计算1、屋面:屋面汇水面积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以雨水立管100为例,其排水量为19,当降雨厚度为100mm/h时,汇水面积为680平方米,深圳市的降雨强度,重现期五年的小时降雨量厚度为262mm/h,则汇水面积可达260平方米,但考虑到雨水斗的单斗、多斗,悬吊管的单斗、多斗与坡度等多种不利因素,再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不能完全单一地按立管的排水量来计算汇水面积。
所以深圳市要求单个雨水口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150平方米。
2、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
3.、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
4、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6、高低跨屋面的高处屋面汇水面积<100平方米时,可排到低屋面上。
出水口的下面应设防护板,一般为C20的50050050混凝土板。
汇水面积>100平方米时,应直接与低处屋面的雨水管或雨水排放系统连接。
7、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作成0.5%较合适。
9、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排水工程计算书
排水工程计算书一、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一)、计算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曹溪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龙岩市中心城区管线综合规划》进行汇水流域及雨水系统设计;6、雨水汇水流域计算图(附图一)。
(二)、本工程雨水管除收集道路二侧地块的雨水外,主要转输闽大路、莲庄路、莲东南路、东环路以及其它规划支路的雨水或山洪水。
2、防洪设计标准,山洪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53、暴雨强度:采用福建省建设厅发布的《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中的龙岩市暴雨强度公式:q=2399.136(1+0.471LgP)/(t+8.162)0.756(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设计降雨历时(min)。
4、设计降雨历时,按下公式计算:t=t1+mt2 (min)式中:t------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一般采用5min;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5、设计流量:Q=qψF(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区内综合径流系数取0.65,公园绿地综合径流系数取0.2,山体取0.15;F------汇水面积(ha)。
6、排山洪管道根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按公路小流域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七册《城镇防洪》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简化公式:Qp=Φ(h-z)3/2f4/5(m3/s)式中:Qp------雨水设计流量(m3/s);Φ------地貌系数,取0.15;h------径流深度(mm),取30mm;z------植物和坑洼滞流的拦蓄厚度(mm),取15mm;f------汇水面积(平方公里)。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汇水面积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网课程设计中,收集各排水系统汇流到某一地点的雨水总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的计算,是最重要的排水设计工作之
一,也是雨水管网课程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
汇水面积的计算首先要清楚各排水系统的汇流范围,包括汇流位置、流量、流向、汇流路径等,并考虑汇流时的水位变化,进行精确的汇流范围计算。
其次,根据汇流范围,可采用地形拟合法、投影测量法、遥感测量法等方法,进行汇水面积的计算。
汇水面积的计算,可以采用地形拟合法,其核心是拟合汇流范围的地形,进而计算汇水面积。
采用地形拟合法计算汇水面积,需要对汇流范围进行精确测量,获取汇流范围的三维地形数据,然后采用拟合曲线或曲面等拟合方法,进行拟合,以获取汇水面积。
另外,还可以采用投影测量法来计算汇水面积。
投影测量法是把汇流范围投影到平面图上,以汇流范围的外接矩形为基础,对各种地形特征进行投影,把汇流范围投影到平面图上,再根据投影后的形状计算汇水面积。
此外,还可以采用遥感测量法来计算汇水面积。
遥感测量法是利用遥感技术(例如卫星遥感)获取汇流范围的三维地形
数据,然后根据投影前的形状计算汇水面积,从而精确计算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的计算是雨水管网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汇水面积的计算,一般采用地形拟合法、投影测量法、遥感测量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汇水面积的计算。
在实践中,应对汇流范围进行精确测量,以便精确计算汇水面积,为后续排水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3.1.1 排水区域划分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
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
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 管线布置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
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
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
具体如图3所示。
3.2雨水流量计算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3.2.1 雨量分析要素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 计。
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Hit=(3-1)式中,i——暴雨强度(mm/min);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单位为公顷(ha)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
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管道编号管道长度(m)本段汇水面积编号本段汇水面积(ha)传输汇水面积(ha)总汇水面积(ha)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21~22230.7645(2)10.2335.7245.95 23~24192.331(2)、329.4909.49 24~25153.8429、3011.129.4920.61 25~26153.8426、2719.3420.6139.95 26~27153.846(2.2)、7(2.2)9.6739.9549.62 27~28173.076(2.1)、7(2.1)9.6749.6259.29 28~29173.076(1.2)、7(1.2)9.6759.2968.96 30~31192.324(2)、31(1)13.34013.34 31~32230.7624(1)、2814.8213.3428.16 32~33153.8422、2517.0428.1645.2 33~34153.844(4.2)、5(4)12.0645.257.26 34~35153.844(4.1)、5(3)12.0657.2669.32 35~36153.844(2.2)、5(2)12.0669.3281.38 37~38230.7620、2331.42031.42 38~39153.8418(2)、2128.2331.4259.65 39~40153.843(2)、4(3.2)13.6459.6573.29 40~41153.843(1)、4(3.1)13.6473.2986.93 41~42153.842(2)、4(1.2)12.5386.9399.46 43~44153.8418(1)12.45012.45 44~45153.841(3)8.8612.4521.31 45~4230.761(2)8.8621.3130.17 47~48269.2237 1.480 1.48 48~49192.335、3611.12 1.4812.6 49~50153.8433、347.4212.620.02 50~51153.849(1.2)、9(2.2) 5.9320.0225.95 51~52192.39(1.1) 2.9725.9528.92 52~53134.619(2.1) 2.9728.9231.89 53~54134.618(2) 4.6731.8936.56 55~56153.8438、3948.91048.91 56~57153.8411(2)、13(2)11.7848.9160.6957~58 134.61 11(1)、13(1)11.78 60.69 72.47 58~59 134.61 10(2)、12(2)12.67 72.47 85.14 60~61230.7640 22.23 0 22.23 61~62 203.838 41、42 31.13 22.23 53.36 62~63 203.838 15(3) 6.72 53.36 60.08 63~64 203.838 15(2) 6.72 60.08 66.8 65~66 203.838 43、44 49.06 0 49.06 66~67 203.83816(3)、17(3)16.85 49.06 65.91 67~68 203.838 16(2)、17(2)16.8565.9182.76e) 暴雨强度频率和重现期 指定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一般不是预知的。
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汇水面积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能够汇聚雨水的地表面积。
对于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1. 单峰山地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A = K * L^2/3 * S^1/2
其中,A为汇水面积,K为常数,L为沟道长度,S为坡度。
2. 复峰山地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A = K * S1^1/2 * (L1 + L2)^2/3 * (S1 + S2)^1/2 / (S1^1/2 + S2^1/2)
其中,S1和S2分别为两个峰的坡度,L1和L2分别为两个峰之间的长度。
3. 平地汇水面积计算公式:
A = C * P^0.67
其中,A为汇水面积,C为径流系数,P为降雨量。
以上是汇水面积计算公式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 1 -。
雨、污水计算书
雨水管道计算书一、排水体制:雨污分流。
二、计算公式1.雨水计算公式Q = Ψ·q·F (L/s)式中Q——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采用0.55 ;F——汇水面积(ha);2.青岛市暴雨强度公式:q = 12440/(t+33.2)=258.1(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年),取5年;t——地面径流时间,采用t=5-15min,取15min;3.雨水管道过流能力计算(本工程雨水管按满流设计)流速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R=D/4(D为管道直径);n—粗糙系数,取0.014。
= A V雨水管道过水能力Q管式中:A—管道断面三、计算内容道路南北两侧对称,现只计算道路北侧。
雨水管道布设起点桩号为K0+060,相当于实际桩号K20+900.1.汇水面积确定汇水单侧按60m宽度计取。
K0+060-K0+165段汇水面积为0.75Ha;(汇水起点桩号为K0+040)K0+165-K0+305段汇水面积为1.59Ha;K0+305-K0+445段汇水面积为2.43Ha;K0+445-K0+580段汇水面积为3.24Ha;K0+580-K0+865段汇水面积为4.95Ha;K0+865-K1+050段汇水面积为6.06Ha;K1+050-K1+180段汇水面积为6.84Ha。
2.管径确定(1)K0+060-K0+165假设管径为DN400,根据公式:Q=126.3*0.75=106.5(L/s)Q管=A V=22.25×D8/3×i1/2=1933×i1/2=115.98(L/s)>Q=106.5(L/s)当i=0.0036时,Q管管道过水能力满足要求。
(2)K0+165-K0+305假设管径为DN400,根据公式:Q=126.3*1.59=225.78(L/s)Q管=A V=22.25×D8/3×i1/2=1933×i1/2=231.96(L/s)>Q=225.78(L/s)当i=0.0144时,Q管管道过水能力满足要求。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
屋面雨水管汇水面积【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在设计实践中,权衡利弊,主坡作成2%,副坡(即边坡)作成0.5%较合适。
9. 高层建筑中,由于雨水管中的空气和涡流等原因,致使低层处的阳台地漏溅水、冒水,故屋面和阳台的雨水管不宜合用。
排水计算规范及标准
1、雨水设计标准以《上海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上海市水务局,2016.3)、《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设施规划及设计指导意见》(2014.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及《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松江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SJT002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本工程雨水管道设计标准和参数选用如下:1)设计暴雨强度 现行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 [L/(s •hm 2)] P ——设计暴雨重现期 (a ) 采用P =3a 。
t ——降雨历时 (min ) t =t 1+t 2t 1 ——地面集水时间 (min ) 集水时间取t 1=12 min 。
t 2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 2)雨水设计流量 Qy =q ψF (L/s ) 式中:][)hm /()0.7()lg 846.01(16002656.0⋅++=s L t P qQy ——雨水设计流量(L/s)ψ——综合径流系数,取ψ=0.5。
F ——汇水面积(hm2)q ——设计暴雨强度 [L/(s•hm2)]3)综合迳流系数Ψ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表4-2 径流系数根据《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设施规划及设计指导意见》(2014.11)综合本地区各用地种类及用地比例,并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新建小区应采用渗透调蓄等措施来降低雨水径流,计算得该地区综合径流系数Ψ=0.5。
4)管道粗糙系数钢筋砼管取0.013。
本次设计雨水流量按现行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并采用新暴雨强度公式复核,取其中大值作为设计流量。
5)雨水口收水能力计算上海市城市道路,采用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取3年,沥青路面粗糙度系数取0.011;综合迳流系数取0.90;本工程道路标准断面雨水口单侧路面收水宽度为10m,按照30m间距布置,以一个雨水口为计算单元, 汇水面积为F2=300m2,路面集流时间t1=3min,雨水口及连管流量应为雨水管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管的汇水面积【篇一:雨水管计算】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
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i?h (9-1) t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q?10000i?167i (9-2) 60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i —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降雨量。
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有关。
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等9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4.暴雨强度频率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的出现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出现的经验频率,简称暴雨强度频率。
5.暴雨强度重现期工程上常用比较容易理解的“重现期”来等效地替代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
重现期的定义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单位为年 (a)。
重现期与经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按定义由下式表示:p?1 (9-6) pn二、暴雨强度曲线与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曲线2.暴雨强度公式《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q?167a1(1?clgp)(9-9) n(t?b)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a1,c,b,n—地方参数(待定参数)当b?0时,q?当n?1时,三、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167a1(1?clgp) (9-10)tn167a1(1?clgp) (9-11) t?b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的地面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所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用f表示,常以公顷hm2或平方公里km2为单位。
第二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q??qf (9-12)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f—汇水面积,hm2;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4):地面不透水,??1。
二、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从图9-6可知,四个街区的地形均为北高南低,道路是西高东低,雨水管道沿道路中心线敷设,道路断面呈拱形为中间高,两侧低。
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顺着地形坡度流到道路两侧的边沟中,道路边沟的坡度和地形坡度相一致。
雨水沿着道路的边沟流到雨水口经检查井流入雨水管道。
i街区的雨水 (包括路面上雨水),在1号检查井集中,流人管段1~2。
Ⅱ街区的雨水在2号检查井集中,并同i街区经管段1~2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2~3。
Ⅲ街区的雨水在3号检查井集中,同i街区和Ⅱ街区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3~4。
其他依次类推。
已知管段1~2的汇水面积为fⅠ,检查井1为管段1~2的集水点。
由于汇水面积上各点离集水点1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降落到fi面积上各点的雨水,就不可能同时到达集水点1,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则是不同时间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
集水点同时能汇集多大面积上的雨水量,和降雨历时的长短有关。
如雨水从降雨面积最远点流到集水点1所需的集水时间为20(min),而这场降雨只下10(min)就停了,待汇水面积上的雨水流到集水点时,降落在离集水点1附近面积上的雨水早已流过去了。
也就是说,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只能来自f1中的一部分面积,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就有愈来愈大面积上的雨水到达集水点1,当恰好降雨历时t=20(min)时,则第1(min)降落在最远点的雨水与第20(min)降落在集水点1附近的雨水同时到达,这时,集水点1处的径流量达到最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汇水面积是随着降雨历时t的增长而增加,当降雨历时等于集水时间时,汇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流到集水点,则集水点产生最大雨水量。
1. 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管段1~2是收集汇水面积fi(hm2)上的雨水,设最远点的雨水流到1断面的时间为?(min),只有当降雨历时t =?时,fi全部面积的雨水均已流到1断面,此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因此,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q1~2?fq1 (l/s)Ⅰ2. 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当t =?时,全部fⅡ和部分fⅠ面积上的雨水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的雨水流量不是最大。
只有当t=?+t1-2时,fi和fⅡ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雨水流量达到最大值。
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为:q2~3?(fⅠ?fⅡ)q2 (l/s)式中 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用(fi+ fⅡ)面积上最远点雨水流行时间t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同理可求得管段3~4及4~5的雨水设计流量分别为:q3~4?(f)q3~4 Ⅰ?fⅡ?fⅢq4~5?(fⅠ?fⅡ?fⅢ?fⅣ)q4~5式中 q3、q4-分别为管段3~4、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是用 t=?+t1-2 + t2-3和t2-3、t3-4-分别为管道2~3、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由上可知,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相应于该管段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的暴雨强度,因为各设计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亦不同。
在使用计算公式q??qf时,应注意到随着排水管道计算断面位置不同,管道的计算汇水面积也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点到不同计算断面处的集水时间(其中也包括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计算平均暴雨强度时,应采用不同的降雨历时ti。
根据上述分析,雨水管道的管段设计流量,是该管道上游节点断面的最大流量。
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应根据各集水断面节点上的集水时间ti正确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第三节雨水管道设计数据的确定一、径流系数的确定雨水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表示,即: ??根据定义,其值小于1。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汇水面积上地面覆盖情况、建筑物的密度与分布地形、地貌、地面坡度、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
其中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汇水面积上的地面覆盖情况和降雨强度的大小。
目前,在设计计算中通常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量(9-13)降雨量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av值。
?av?∑?fi??i? (9-14) f式中 ?av-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2;?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全部汇水面积,hm2。
[例9.1] 某小区各类地面fi及?i值见表9-4,试求该小区平均径流系数?av值。
[解] 由表9-4求得f?∑fi?5.0(hm2),则:【篇二: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3 雨水管道设计计算3.1 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3.1.1 排水区域划分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
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
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 管线布置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
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
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
具体如图3所示。
3.2 雨水流量计算图3 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3.2.1 雨量分析要素a) 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
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 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 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i=ht(3-1)式中,i——暴雨强度(mm/min);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单位为公顷(ha)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