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pdf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十分严重的一种,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就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进行探讨,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危险点的初步调查和评估
在进行治理工作之前,需要对危险点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其危险程度和治理难度。

调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点的位置、范围和形态等基本情况;
2.分析地质作用和环境条件,了解危险点形成原因;
3.测定危险点高程、坡度、坡向等参数,判断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进行现场勘探,了解危险点内部结构、岩性、土质等情况,确定治理方案的可行性。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危险点进行评估。

评估应包括危险点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敏感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评估结果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危险点治理的方法
治理危险点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应根据危险点本身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来选择。

一般来说,治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加强监测。

贵阳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贵阳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贵阳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规定尤其是《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12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筑府办函〔2015〕98号)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年度降水趋势预报,制定本方案。

一、贵阳市地质灾害现状根据2015年完成的全市地质灾害大排查和2016年度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工作统计,我市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525个(其中:滑坡254个、崩塌142个、泥石流9个、地裂缝23处、地面塌陷62个、不稳定斜坡35个),共威胁近1.17万户6.8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财产约18.64亿元。

且近年来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持续、强降雨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2014年发生“7·16”大暴雨致多地频发地质灾害,给我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7000万元,受威胁人数达1.7万人;2015年发生云岩区“5·20”海马冲突发山体滑坡致16人遇难。

二、2016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贵阳市2016年气象信息,汛期气候(5—9月)预测:汛期全市降水量在850—1000毫米之间,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

受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预计今年汛期我市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夏季的暴雨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

夏季气候趋势预测:今年夏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全市在550到600毫米之间。

6月雨水较为集中,雨量为230—28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成。

强降水集中期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暴雨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结合我市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预测时空分布趋势为:地质灾害发生率仍然较高,其发生总数可能在多年平均值上下变动,开阳、清镇地区可能偏重;突发性地质灾害占主要比例,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而以滑坡所占比例较大。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为有效防御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理》(国务院第394号令)的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拟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的重点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现已查明我乡共有处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2004年发现的××发生的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重要防灾预案点。

二、防范措施及要求(一)切实做好防灾准备工作。

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和文件精神,以人为本,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行行政“一把手”领导下的防灾责任制,明确职责,层层签订防灾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把监测预报放在整个防灾工作的首位,切实把住第一道防线,各村(居)委会要根据辖区地质灾害情况,制定抢险方案(包括报警信号、报警方式、灾民登记、疏散路线、转移地点等),并做到家喻户晓。

(二)加强对重大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报。

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人类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诱发的因素外,还有地质条件的影响,往往因大量降雨及地表水的入渗所致,因此,在汛期内,各村(居)委会要加大汛期间的监测力度,坚持群测群防,任务到村到人,对辖区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加强监测预报工作。

1、滑坡灾害发生前的预兆:滑坡体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后缘快速下座,四周岩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滑带岩土体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枯、井孔水位突变等异(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常现象;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均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2、崩塌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崩塌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发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地面冒出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
治理效果预期
减少灾害发生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有效减少地质灾 害的发生和损失。
提高抗灾能力
通过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提高受灾地区的抗灾 能力和恢复能力。
保障人民安全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04
组织与实施方案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培训与宣传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宣传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认知程度,评估宣传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工作成果总结
地质灾害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
01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地质灾害危险点得到了有效治理,
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 流程和责任人。
应急队伍建设
组建专业的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在灾害发 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和协同作战能 力。
06
培训与宣传计划
培训对象与内容设计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地质 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 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信息 。
遥感解译
利用遥感技术对区域地质 环境进行解译,识别出潜 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专家判断
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 结果,邀请地质灾害防治 专家进行判断,确定危险 点的位置和范围。
危险点评估标准
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稳定 性等因素,判断是否容易发生地质灾 害。

2016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根据其发生原因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2.1 地震地震是地球表层因地壳内部构造变动而引发的地震波。

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力巨大,因此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地震活动地区的安全规划和建设。

2.2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或岩石块体沿一定面上以剪切破坏形式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预防和治理关键在于地质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滑坡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或陡坡地区发生的,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因素引起的含有大量土石块的流体。

泥石流的防治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和治理,保护植被,加强护岸等措施。

2.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溶蚀、采矿、抽取地下水等因素造成的地表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治理需要加强地下水管理、建立监测系统以及合理开展矿产开发。

3. 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我国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3.1 地震防治•加强地震监测站建设,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针对地震活跃带和地震高风险区域,加强地震安全规划和建设。

•推进地震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地震安全意识。

•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3.2 滑坡防治•建立和完善滑坡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滑坡体的异常情况。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减少滑坡的危险性。

•加强斜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抗滑能力。

•加强滑坡治理和重建工作,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

3.3 泥石流防治•加强泥石流流域管理和治理,保护植被,加强护岸措施。

•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加强泥石流预警信息传递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加强泥石流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害抵抗能力。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地球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体系,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和现象引起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包括山体滑坡、崩塌、地震、泥石流等。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洪涝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点预警及监测危险点的预警及监测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关键。

目前已经有多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装置可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如GNSS、测斜仪、应变计、位移计等。

通过监测仪器获取的资料可以对危险点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灾害发生的前兆,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同时,在进行施工、采矿等活动时,也应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

二、危险点评估与分级危险点评估与分级是制定治理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受灾范围、可能引发的灾害类型、历史灾害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对危险点进行科学的评估。

评估结果应划分危险点的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点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

同时,对于高、中等级的危险点,应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进行实时掌控。

三、危险点治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在进行治理工作前应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治理技术的示例:1. 基础固结:通过钻孔注浆、封闭隆起物等方法固结地基,避免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

2. 挡墙坝建设:会聚流水形成冲刷或泥石流灾害的地方,如河道、溪谷口等,可以在危险区域设置挡墙、堤坝等物理障碍,减少土石流量、减轻灾害的影响范围。

3. 植被恢复:在滑坡、崩塌、山地塌陷等处进行造林、复绿等植被修复措施,可以加速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崩塌、水土流失等灾害的产生。

4. 资金投入:高风险区域可以根据业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用贷款、补贴等形式投入治理资金。

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岳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等有关规定,结合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2013年度全市地质灾害概况据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巡查的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点共590处,其中崩塌139处,占总数的%;滑坡393处,占%;泥石流37处,占%;地面塌陷12处,占2%;地裂缝2处,占%;地面沉降6处,占1%。

2014年需要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1处。

二、2014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矿区5个,主要分布在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和汨罗市。

因地质环境条件脆弱,遇强降雨或岩土工程活动影响时,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防治的重点区域为:1.临湘市——岳阳县大云山周边地段。

上述地段主要岩性为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地表岩体风化强烈,风化壳及残坡积物呈砂土状,结构松散,并夹有大量块石,厚度大于30米。

在强降水影响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幕阜山花岗岩体出露地段。

该地段自然斜坡陡峻,花岗岩风化壳厚度大,最大厚度达50米。

风化壳及残坡积物呈砂土状,结构松散,并夹有大量块石。

在强降水作用影响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汨罗市南部,主要包括川山坪、玉池乡、高家坊镇。

该地段属花岗岩地区,在强降雨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除上述地段外,其它花岗岩岩体风化程度高、地表残坡积物厚度大、地形陡峻、地面斜坡稳定性差的地段,以及松散物源丰富、集水面积大的沟谷地区,应特别注意防止强降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

5.存在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的矿区。

平江县万古金矿、黄金洞金矿区和铅、锌、铜及稀有稀土、石煤开采矿区,临湘市原桃林铅锌矿及周边采矿区,其矿山开采主要为地下开采,应着重防止地面塌陷及确保矿山选厂尾矿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渐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制定县交通运输局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全县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

二、地质灾害事故突发处置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局办公室、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公路养护段为成员单位的灾害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路养护段职工和交通执法人员为应急救援队伍。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一)发生一般性垮塌方,影响交通但未发生伤亡的灾害事故1.事故报告。

公路养护人员发现管辖路段发生垮塌方或滑坡后,立即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垮塌面积损害情况报告公路养护段,公路养护段在赶赴事发地的同时,立即报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

2.赶赴事故现场。

接到事故报告后,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处置。

公路养护段对垮塌滑坡现场要立即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车辆和行人时,要立即设立禁止车辆通行标志,安排值守人员;局交通建设管理科要立即组织机械、机具抢修道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发生大面积垮塌方,造成行人、车辆的伤害损失重大灾害事故1.事故报告。

公路养护段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将道路、人员、车辆受损垮塌方面积等情况及时报告交通局,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将受损及灾害情况及时报市交委公路处,局政策法规科将事故基本情况及时报县应急办和市交委安全处。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地质灾害危险点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潜在条件的地段。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制定和实施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手段,全面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存在,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编制地质灾害危险点清单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潜在危害程度,编制地质灾害危险点清单,明确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和数量,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2.检测和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和评估。

采用遥感技术、地面测量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利用专业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定量评估,确定治理的优先顺序。

3.制定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方案应包括治理目标、治理方法、治理步骤和治理预算等内容。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和可行性等因素,确保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实施治理工作根据制定的治理方案,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工作。

治理工作应包括加固和修复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等内容,以确保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施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确保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监测和评估治理效果在治理工作完成后,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

监测工作应包括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稳定性、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监测。

评估工作应采用专业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为后续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6.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栏、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16重大灾害防治实施方案要点

2016重大灾害防治实施方案要点

铁岭县双树子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3月28日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铁岭市地方煤矿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双树子煤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成立重大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于志勇成员:1111111职责:制定具体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岗位的工作目标,有序开展我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工作目标通过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工作,杜绝瓦斯、水害、火灾、提升运输等重大以上事故,有效控制其他事故,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内,保正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防治内容(一)瓦斯治理:1、实施方案:矿井必须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开拓合理布局;矿井通风系统完善可靠;瓦斯抽采关键环节管控到位、抽采系统能力满足、抽采达标;瓦斯治理环境工程到位,健全“一通三防”机构;瓦斯超限严禁组织作业;监控系统功能必须健全、运行正常。

2、防治措施:(1)开拓布局: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开拓布置。

(2)通风管理:本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井进风,回风井回风,矿井进风量3600-3700m3/min,风机房配备两台型矿用隔爆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可保证运行风机出现故障时,备用风机及时投入运行,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井年生产能力为60万t,一个综采工作面,2个炮掘工作面。

2个综掘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KDF-6.3型局部通风机(风量185~330m3/min,U=660v ,2× 11kw)作压入式通风,工作面为“双风机、双电源”工作方式,并主备风机能自动切换,每个掘进工作面两台局扇,直接从专用变压器接两趟专用供电线路,采用专用开关。

局部通风机与掘进设备实行了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1] 局部通风机1)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落区。

2)掘进工作面必须为“双风机、双电源工作方式”,主、备风机能自动切换,每个掘进工作面两台局扇,直接从专用变压器接两趟专用供电线路,采用专用开关。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落实基建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入落实安全生产,组织实施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排查、监测责任,完善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监测、值班、报告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做的发生,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

工作目标:通过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要达到两个100%,即隐患排查率达到100%;重大隐患的监测(或治理)率达到100%。

二、组织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王正宇副组长:李洪彬杨学清成员:刘洪孝刘军刘波杜克东徐方民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由安全生产部负责,有关部门参与配合。

定期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排查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组织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工作,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汇总、梳理、通报;负责上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有关情况。

三、重点排查治理范围公司在建的工程四、排查方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统一领导,安全生产部负责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本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部在每个重点时段组织检查组,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及时通报各地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除对已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落实防灾责任、采取防治措施外,排查中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纳入地质灾害预防网络体系,采取监测、避让、治理等防治措施。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推进和谐平安幸福xx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发生和防治情况(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15年全市因强降雨等因素诱发地质灾害18起,其中崩塌9起,滑坡5起,地面塌陷4次,共损毁房屋5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8万元。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培训市、县两级业务骨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员、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代表70余人;组织编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2000本,并将书籍免费赠送给全市每一名地质灾害监测员;扎实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督查市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7个及地灾防治项目32个;组织开展矿山和水电工地地灾防治检查,检查矿山和新建水电工程572个,发现地灾隐患27个;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4次,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2379份,“防灾避险明白卡”3953份,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2886人,连续七年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

(三)地灾治理项目实施情况。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对2011年及以前历年批复立项的18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了清理,完成工程建设的治理项目18个,通过省厅竣工验收的治理项目16个,完成清算的治理项目2个。

2012年至2014年批复立项的17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16个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起到了除险防灾作用,其中9个通过了市级初验。

2015年批复立项的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二、2016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一)降水趋势预测据市气象部门预测: 2016年3~9月气温略偏高,水量偏多。

2016年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6年全市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努力爱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难造成的损失,依照《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陕西省人民政府对于贯彻降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难现状和年度落水趋势预报,制订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难现状及2015年地质灾难防治概况全市地质灾难易发区面积为7347.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72.69%。

现有地质灾难隐患点499处(别含城区14条地裂缝、5个地面沉落中心),直接威胁4932户、20174人、15739间房屋的安全。

2015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难灾(险)情18起,直接经济损失约218.2万元,无人员伤亡;经过管理搬迁,消除地质灾难隐患点11处。

二、防范区段和防范期结合2015年地质灾难灾(险)情、隐患点的稳定性状况,预测2016年全市地质灾难仍以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难为主,地质灾难防治形势还是严重。

(一)重点防范期。

滑坡、倒塌要紧防范期:510月,要紧防范密集落雨引发的滑坡、倒塌地质灾难。

泥石流要紧防范期:69月,要紧防范连阴雨、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地面沉落及地裂缝要紧防范期:全年应紧密关注因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落和地裂缝活动。

(二)重点防范区域。

重点防范区域: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和国际港务区。

上述为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开辟区。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重点防范F1~F7地裂缝的变化对地表建造的破坏,防范类型要紧为地裂缝。

雁塔区:重点防范F7~F13地裂缝的变化以及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落对地表建造的破坏,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黄土倒塌灾难,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地裂缝、地面沉落。

灞桥区:沿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边坡地带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滑坡和倒塌灾难,F1~F10地裂缝及延伸带的变化对地表建造的破坏。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9个,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个、大型2个、中型4个、小型39个。

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我市南部、北部以及康平县、法库县的采煤区;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以及法库县、康平县的丘陵区。

二、2016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降水预测。

根据市气象局2016年度短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16年度降水较历年(607.8毫米)偏少10%左右,为545-605毫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初步预测,预计2016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与常年相比基本相当,6-8月是地质灾害的易发期,其中7月下旬-8月上旬为最易发时段。

三、2016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汛期(6-8月)是我市地质灾害易发期,特别是7月下旬-8月上旬为重点防范期。

其中气象部门预报台风、局地强降雨的时段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段;汛期内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期中的防范重点。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市)政府要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要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职责,保证工作人员数量,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建设,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规划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水利、气象、旅游、交通、安监、教育、建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大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大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大连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市国土房屋局《关于做好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大国土房屋发﹝2016﹞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一)地质灾害总体概况。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66个,其中崩塌474处、滑坡108处、泥石流162处、地面塌陷22处。

据统计,2010—2015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95起,造成经济损失201.3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

2015年大连市未发生地质灾害,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201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一)降水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16年庄河地区降雨量为800—900毫米,其他地区为610—760毫米。

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多1到2成。

今年主汛期可能会提前,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初步预测,我市2016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危害程度和造成损失与常年相比偏多,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分布空间与常年基本一致。

预计汛期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数量比往年偏多,非汛期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数量接近常年,应特别注意暴雨情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一)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

根据专业地质队伍的调查结果,我市2016年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其中威胁比较严重的23处为今年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附件.doc)。

包括:甘井子区1处,为崩塌地质灾害;高新区3处,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旅顺口区1处,为崩塌地质灾害;金普新区5处,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普兰店区2处,为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瓦房店市3处(1处与普兰店区共有),主要为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庄河市5处,为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长海县3处,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渐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制定县交通运输局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全县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

二、地质灾害事故突发处置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局办公室、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公路养护段为成员单位的灾害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路养护段职工和交通执法人员为应急救援队伍。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一)发生一般性垮塌方,影响交通但未发生伤亡的灾害事故1.事故报告。

公路养护人员发现管辖路段发生垮塌方或滑坡后,立即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垮塌面积损害情况报告公路养护段,公路养护段在赶赴事发地的同时,立即报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

2.赶赴事故现场。

接到事故报告后,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处置。

公路养护段对垮塌滑坡现场要立即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车辆和行人时,要立即设立禁止车辆通行标志,安排值守人员;局交通建设管理科要立即组织机械、机具抢修道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发生大面积垮塌方,造成行人、车辆的伤害损失重大灾害事故1.事故报告。

公路养护段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将道路、人员、车辆受损垮塌方面积等情况及时报告交通局,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将受损及灾害情况及时报市交委公路处,局政策法规科将事故基本情况及时报县应急办和市交委安全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消除我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2015年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情况及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避让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人为本,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能够通过工程治理消除隐患且投入不大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威胁人数多、治理投入巨大的隐患点,采取搬迁避让,彻底摆脱隐患威胁;对目前危害不大的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以监测为主,远期考虑采取简易工程、搬迁避让等措施。

对治理、搬迁难度都较大,隐患长期不能解决的重点地灾点,采取通过专家调查论证,实施工程消除主要隐患。

(二)统筹兼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把地质灾害的避让搬迁与山区扶贫异地安置、乡村规划调整、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见,以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受威胁户进行搬迁安置。

鼓励搬迁户进城入镇进行购房安置。

(三)补助为主,实物和资金相结合原则。

搬迁安置补助分实物补助和资金补助两部分。

实物补助包括过渡房的修整、提供安置用地、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等,资金补助包括拆迁、过渡安置及搬迁补助等。

(四)建一拆一补一原则。

搬迁户搬迁后,以户为计算单位,建一拆一补一。

一户一宅,原来居住房及生产用房必须拆除,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补助。

二、我市目前地质灾害现状
通过1:5万地质灾害详查和2015年汛后核查,确定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隐患点共153处,其中崩塌72处,滑坡65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处3处,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

除天湖街道外全市的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成因除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外,还与频繁实施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三、治理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
经征询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意见,结合调查、核查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分期治理原则,2016年计划实施危险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20处,涉及37户123人。

其中,搬迁安置15处22户77人,工程治理5处15户46人。

搬迁避让工作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工程治理计划于2016年汛前启动招标程序(详细见附表)。

四、费用概算
(一)搬迁避让费用
参照现有的搬迁避让补助标准,具体如下:
(1)安置补助款:按5万元/户拨付;
(2)奖励资金: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完毕并将旧房拆除的奖励1万元/户;
(3)2层及2层以上砖混结构房屋按楼房面积另行补助200元/平方米。

初步估算,本次搬迁避让共需资金为171万元。

(二)重点隐患点工程治理费用
工程治理费用包括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费用。

5处工程治理初步估算约需570万元。

(三)续建项目
包括4个工程治理项目和3个集中搬迁安置项目,其中工程治理项目勘查、设计已完成,因省国土厅和财政厅正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项目审查意见还未下发,意见下发后将进行施工招投标,搬迁避让集中安置项目中西津办事处罗溪海山为2012年项目,因征地费用增高(原计划100万,实际为310万),及安置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及小区绿化等),预计增加费用400万元,中溪石口刘村和南极杨狮茶厂搬迁集中安置项目为2014年项目,2015年启动项目,计划2016年底完成。

续建项目总共需用资金1884万元。

(四)设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主要指一些未纳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或纳入隐患点但未纳入年度治理计划,或突发性的小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由于影响人员少,搬迁成本高,但可以采取简易的工程进行治理(这类点在我市较普遍),建议市政府每年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万元。

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进行治理,项目报财政、国土审核备案,根据审计结果,按50%比例实施“以奖代补”补助,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五)监测及应急费用
监测费用主要包括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补助、简易的监测仪器、装备的购置费和汛期、防台期间转移危险区人员等应急处置费用,预算为80万元左右。

以上费用预算合计为2905万元,其中2016年项目资金预算1021万元,续建项目1884万元。

五、经费来源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规定,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由市政府从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中解决,另外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由市政府先行垫付:
(一)避让搬迁“以奖代补”项目:若获立项,每户可获3万元补助;
(二)治理工程“以奖代补”项目:若获立项,则按申报的实际治理费用的45%比例补助;
(三)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资金:每年约60万元。

六、管理及实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因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避让搬迁资金由政府负责落实;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相关责任人(单位)负责组织治理和避让搬迁。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统一组织实施。

治理工程竣工后,政府投资的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明确有关单位管理和维护。

市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治理资金审核和拨付。

责任人(单位)负责治理的由责任人组织竣工验收,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参加,验收通过后由责任人(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

七、资金使用与管理
项目资金由市财政统一管理,按标准及时拨付补助到位,其中避让搬迁补助资金在农户搬迁完成后一次性全部兑现,并公布避让搬迁户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工程治理资金按进度、按程序拨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宣传、财政、建设、规划、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新农办、供电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全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

(二)强化资金管理。

地灾防治专项资金应严格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坐支、挪用。

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除责令将资金收回外,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格责任落实。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地灾避让搬迁工作,负责辖区内治理工程施工的招标、组织实施和施工环境协调;国土局负责地灾搬迁、治理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的落实;财政局负责治理资金的审核及拔付。

搬迁和治理工程实施后,由国土、财政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核,按进度拨款。

(四)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包括灾害体特征、受威胁对象基本情况(户数、人数、财产状况等)、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资金筹措、完成时间等相关内容的数据库,通过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真实记录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的全过程。

严格执行“建一拆一”原则,新的安置房建成后,老房一律强制拆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搬迁安置户数、人数、建房补助资金发放等情况必须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