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今天小编整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1披荆斩棘闯“雷区”30年拓荒成就中国改革深圳样本“深圳速度”创造了一个城市的奇迹,而它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效率,更在于市场经济样本的发育成型,帮助中国越过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条河。
深圳的拓荒是从蛇口开始的,那里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1979年7月2日,深圳开山填海,打通蛇口五湾、六湾间通道,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早期的建设者们踩着过膝的荒草,在那片荒山秃岭和滩涂地上开始了伟大的建设。
特区成立初期,在许多人计划经济观念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蛇口工业区建设者大胆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创新理念。
今天,走进蛇口工业区,当年点开山“第一炮”的地方格外醒目,这里驻扎着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
1979年,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中集公司,在荒凉的蛇口建起了中集的第一个车间,那是除港商之外,首次有欧洲投资者登陆深圳。
“中集集团以蛇口为起点,30年来中集业务遍布世界各地,集装箱销量占全球市场50%多。
”站在30年前开山建厂的黑白历史照片前,中集集团总裁办主任郑源华感慨地说。
俯瞰蛇口工业区,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小城镇,30年改革开放,这里不仅走出了中集集团,还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集团等一大批中国企业中的翘楚,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领军者。
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深圳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
但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倒逼特区自己“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精选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精选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有哪些?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以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先锋之为谋未来之变。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精选,欢迎查阅!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1关注“空间的全方位性”和“时间的全过程性”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指出,“深圳不能只当单项冠军、必须多领域全方位先行示范,不能满足于某一阶段领先,而要全过程领跑。
”赵剑英的理解,这段话强调的是深圳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空间的全方位性”和“时间的全过程性”,基于这一发展理念,不断追求卓越。
他说,从“空间的全方位性”来讲,深圳要在全面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意见》中的“五大战略定位”和“五个率先”对深圳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的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把区域性发展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直接相联,并通过设置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维度全面加以细化落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先行示范。
深圳“五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综合性更强,涵盖面更广,先行先试、打造标杆的示范意义更为重大和凸显。
“深圳要追求全面的系统的发展,追求多领域全方位的领先地位,由单项冠军向全能冠军迈进。
只在一个方面做好不能算是英雄,全面做到最优才是示范和标杆。
”他提出,深圳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及生态文明等都全面领先,做好多领域全方位先行示范。
从“时间的全过程性”来讲,赵剑英认为,过去领先不意味着现在领先,现在领先不意味着未来领先,深圳要不满足于只做某一时段的“全优生”,而是要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领跑领先。
深圳40年来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并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深圳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2020最新精选【5篇】
深圳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2020最新精选【5篇】深圳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有哪些?以一马当先之力带动万马奔腾之势,深圳定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蓬勃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2020最新精选【5篇】,欢迎查阅!深圳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1经济特区给了我新生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夏日炎炎,海风阵阵。
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
“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
”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0.25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点小渔村的感觉。
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邓锦辉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
“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
”邓锦辉说。
邓锦辉搬过多次家。
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
”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
“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
”邓锦辉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了。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
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好消息,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对于这个让人骄傲自豪的城市,你们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篇一】“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
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20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
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
”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
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11点。
“在老家,大家晚上10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
“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
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
”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深圳特区40周年活动心得体会
深圳特区40周年活动心得体会深圳特区40周年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感受如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深圳特区40周年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深圳特区40周年活动心得体会篇1在深圳看来,通过重大赛事的引起,积累经验,从而打造深圳自主体育IP,对城市体育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目前,深圳已逐渐形成一批深圳自主体育IP。
中国杯帆船赛和深圳国际马拉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引进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造职业赛事高地,这是深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又一契机。
今年7月28日,林丹羽毛球俱乐部落户宝安区。
截至2019年11月,进驻深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为16家。
依托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涌现出朝向集团、好家庭、喜德盛、中航健身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领先康体、博德维等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
展望未来: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国际体育示范城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研究将深圳列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
”“这一意见的出台,给未来深圳体育发展树立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表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跃升成为先行示范区,符合深圳特区成立以来一直“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城市特质和特区品格。
深圳体育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深圳体育产业发展总目标: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体育产业高度发达城市行列,成为国际体育示范城市。
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5篇精选】
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5篇精选】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有哪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这是一个新征程再出发的闪亮起点。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1深圳特区四十周年,我们关注什么?深圳最大的礼包是如何将中央政府已经给予的政策优势最大力度地利用、发挥好以及如何推动“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地落地,实现治理的效能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着力点。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1980年特区成立至今,深圳刚好迎来四十岁生日。
每年的8.26,深圳人不可能不关注,深圳人不可能不知道,深圳人不可能不讨论。
我在深圳小十年,一般而言,每到8.26的时点,关于深圳行政区划调整的传闻就扑面而来,这十年传得最多的是直辖,以及把东莞或惠州划去其内,这在民间,通常也被称之为“大礼包”。
01坊间“大礼包”以今年为例,8月初,关于深圳市直辖的联想又风云再起,《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7期)的《“十四五”时期,如何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设置?》一文中,明确支持把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
文章提到,设立直辖市,缩小大省管辖幅度,推进扁平化管理。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极、稳疆固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
详细的答案,诸位可参见该文。
直辖市之外,我也听到两个版本,据称相关部门上报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东莞及惠州部分区域划入深圳,一个是把整个惠州并入深圳,这当然是民间的谈资,信不得真。
但由此说明,每年深圳人庆祝自己生日的时候,总是有所图,有所得,希望有真东西能惠利深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与火车头,我想不仅仅是深圳人关心深圳,深圳以外的全国人民关心深圳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论市场化与法治化,毫无疑问,深圳敢说第二,恐怕没有人敢争第一,仅2000平方公里的最小一线城市,能诞生出一大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也难怪外媒以“中国硅谷”之名盛赞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五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五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开始了!我想,大概是这样的,跟深圳人一样,它充斥每个角落,在属于自己的城市里,大放异彩,生生不息。
一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五篇,欢迎查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1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
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
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
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
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
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
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观后感个人心得【精选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观后感个人心得【精选5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观后感个人心得开始了!马上就要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了,每一个十年都是发展的光年,也是深圳逐梦者的青春。
一起来看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观后感个人心得【精选5篇】,欢迎查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观后感个人心得1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既没有本地人,也没有外地人的城市,因为“来了就是深圳人”。
也正因此,长期以来,深圳不断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南下逐梦。
这些逐梦者,成为深圳得以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多数来深建设者的感受中,包容、公平、自由的环境,是深圳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深圳最亲民的表现,而这些,都是深圳从改革开放中汲取的养分。
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是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近些年,也有不少舆论指出深圳的改革锐气不复当年,创新力度也有所减弱。
不可否认,当年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如今已经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
如今的深圳,多了两个重要的使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何完成?如果说,当年深圳的改革凭借的是勇气和魄力,那么在今天,或许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和眼力。
过去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在于全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今若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就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继续改革创新。
去年8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给深圳提出了“法治城市示范区”定位,强调“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这显然给了深圳更大的立法权和制度自由度。
而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深圳大可用好特区立法权,在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市场制度设计等,加速推动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正循环,继续保持创新驱动标杆城市的地位。
其次,深圳需要在空间扩容上继续发力。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这种行为温暖了所有四川人民的心,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发扬下去。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查阅!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深圳改变了什么?比如:道路从两道变成了四道,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的小摊也少多了,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深圳改变了很多,这是谁的功劳呢?当然是人民的功劳,道路从两道变成四道,是维修工人的功劳,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也是维修工人的功劳,路边的小摊少多了,是大家的功劳,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也是大家的功劳,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是清洁工的功劳。
所以说,深圳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人们的功劳。
因为有了大运会,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变得非常漂亮,变得非常的文明,变得非常的友好,我们知道,大运会的口号是“不一样的精彩,从这里开始”什么叫不一样的精彩?就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那什么叫从这里开始?想体验不一样的精彩,就要从这里开始,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来,我们家旁边的一条小路,那条小路,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臭味,而且那条小路很脏,就这样持续了很久,也没有人来管,我们都投诉了很多回了,他们就是不管,就因为深圳要准备举办大运会,所以,我们家旁边的小路上,变化极大,以前,小路上的快餐店很多的,快餐店门口的路都是非常的脏,还堆满了垃圾,走那条路都觉得恶心,可是,现在劳动人们,改变它的貌相了,路边的垃圾都没有了,都被扔到了指定的地方,路上又换上了新瓷砖,新瓷砖比以前的都漂亮多了,很多小朋友都爱在上面玩,饭店也换上了同一的牌照了,这一小路,旁边的设施,也增加了很多,样样齐全,以后不用再担心,找不到,东西买了,小路的对面还建起了高楼大厦,高楼大厦上的灯光闪烁,天仿佛都被照亮了。
我心里高兴极了,想,以后再也不用闻臭味了,还可以天天看美好的.风景,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进入了甜甜蜜蜜的梦想。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
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
在这个开车十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把国际总部或大湾区总部落地于此。
不仅是中国企业,空客(中国)创新中心、苹果深圳研发中心、ARM中国公司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扎根。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展现“大象”的能力,创造了占据南山区半壁江山的GDP,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地理空间绘就怎样的画面,系于时代追梦人的书写。
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深圳人挥洒着创新力、创造力,串联起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理念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
如今,地方领导并不多讲深圳经济的“吨位”,而喜欢述说鹏城每平方公里的产出。
“深圳每平方公里GDP有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山区每平方公里创造32.6亿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达57.8亿元”……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成为今天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从一个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答案就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
40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深圳完成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惊人一跃。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位位“创客”在这里打破“不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意、技术、资本等在创新生态中加速重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蓬勃生长。
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有哪些?永立潮头,敢为人先,深圳大胆地往前闯,定能闯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未来,示范中国,标杆世界!一起来看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欢迎查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1在深圳罗湖区的仙湖植物园里,有一棵树龄1010年的篦齿苏铁。
从外观上看,它就像一棵_L版的棕榈。
它是深圳最古老的树。
这座城市实在是太年轻了。
要到2020年8月份,才过四十周年生日。
它最古老的商品房住宅,年龄不到这棵树的25分之一。
同在罗湖区,爱国路3001号,一个14栋6层楼房的小区,东湖丽苑。
一处土地使用年限仅剩31年的老房子。
今天,很少有人再想起这里当年开售时一抢而光,进伙时开光拜佛的景象。
1980年,东湖丽苑作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开盘,一套60平的房子售价5万。
一抢而光。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法性,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特地搬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
今天,东湖丽苑一套房子的价格,从最初的5万升到了100万。
这个数字在今天的深圳不算什么。
距离它26公里外的另一个楼盘,深圳湾一号,一平米的均价是20万。
最贵的那套,售价:3.4亿。
广告语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想在这里预约看房,请提供以下材料:200-330平,需提供银行账户、股票、理财账户余额或近期银行流水1000万500-1600平:提供5000万资产证明,另还需要提供公司名片(客户职位需老板或股东,重要骨干等)这里顶层还配有直升机停机坪,当然不是炫富,是刚需。
一旦有事,从这里坐直升机从深圳飞往香港,只要15分钟。
一位香港风水师说,深圳的轮廓像一只大鹏鸟,而这里正是鹏鸟的头部,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未来不可估量。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2制定标准,打响深圳品牌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定标准已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作文心得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作文心得5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1“深圳是人们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不是跳迪斯科跳出来的。
”今年82岁的祝希娟回忆着初入深圳特区时的拼搏奋进,用“拳打脚踢”来形容。
1983年,已凭借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一角名满天下、摘得中国首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项的祝希娟,南下深圳“二次创业”,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为特区的电视事业开天辟地。
之后的三年,深圳电视台在一片荒草湖边拔地而起,多部反映特区建设的电视剧横空出世,创造着文化界的“深圳速度”。
不惑之年到深圳二次“创业”1983年,深圳向全国12大城市广募人才。
那一年,祝希娟45岁。
“深圳来上海贴出招聘布告时,我刚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从意大利考察归来。
当时,意大利电视正欣欣向荣。
但在中国,电视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兴许深圳这次的招聘是我转型做电视导演的契机。
”于是,已迈入不惑之年的祝希娟下定决心:举家搬到深圳。
同年11月,祝希娟来到热火朝天进行建设的深圳,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文艺。
“现在想想,那时工作是真的苦,深圳的夏天阳光猛烈,在铁皮房子吹着电风扇工作,最满足的事不过是中午吃上一碗从中英街买来的熟泡面还有沙丁鱼罐头。
”1984年1月1日,在祝希娟和同事们奋斗下,深圳电视台正式诞生,从筹建到正式开播只用了3个月时间。
祝希娟骄傲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为特区建设史留下珍贵影像改革开放初始,深圳居民大多看香港电视,每天只有半小时中央台的转播,还是由广东台中转过来的。
要守住文化阵地,祝希娟憋着一股“红色娘子军”的倔强劲儿,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中着手电视剧拍摄。
祝希娟到深圳两年,就在深圳电视台出品了八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题材大都是反映深圳人民开拓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电视剧《华灯初照》取材于东湖宾馆改革的事例;电视剧《爱在故乡》则描写了一位爱国华侨形象;电视剧《升华》反映工程兵如何支援四化建设。
这些电视剧就地取材,来自现实的生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深圳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这美好的家园。
一起来看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欢迎查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破瓦房;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这就是我们的老深圳。
你们知道深圳的东门、蛇口、世界之窗、深南大道这些景物在老深圳和新深圳是怎么样的吗?老深圳的东门就像一个垃圾厂,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几乎覆盖了整一个东门。
1983年蛇口是一个村庄,它的东边是蛇口圩街道、商店、蛇口渔业大队、渔船修理厂……西边有晒鱼尝码头、村庄……1982年,世界之窗原址是光明华侨农场沙河分场,在那里,到处都是一片金黄色的稻谷,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远处被浓雾包围的一座座高山。
1983年的深南大道的交通非常落后,在现在地王大厦附近的深南东路与解放路交界处,常有耕牛从马路上穿过。
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买肉都是凭票的,猪肉每人每月半斤。
排队买猪肉很辛苦,一般都要在夜里2点半左右去排队,迟了就买不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之风使深圳焕然一新。
新深圳的东门,国旗飘扬,大街上人山人海,东门一瞬间增添了几道生机。
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装扮得五颜六色。
20_年的世界之窗已经成为深圳最著名的景区之一。
远眺深圳湾,高楼林立,绿地葱葱。
今日的深南大道宽阔平坦,已成为深圳人民的骄傲。
深圳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这美好的家园。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2在40多年前,有一个贫穷的小渔村,村子里有许多善良的渔民。
这一切,因为国家领导人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应该猜到了吧?这个40多年前的小渔村,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城市——如今繁荣昌盛的深圳。
如今的深圳,与40多年前的那个小渔村有着天壤之别。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怎么写?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1来了就是深圳人杨卓鑫早在1983年就来到了深圳,他说自己刚来的时候深圳没有几栋高楼,现在的深圳日新月异,以前“方田方野”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高楼大厦。
三十多年中,他参与、见证了深圳的巨变,自己也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深圳人。
陈升是2014年首批来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他说,来到深圳的这几年,深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影响,“来了就是深圳人,我觉得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这种文化的感染”。
开放、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更显示出深圳开放、包容的精神。
陈升说,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现在深圳的人实际上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甚至有一些海外人士也在这里,所以有时候觉得“大深圳也是一个小中国”。
杨卓鑫也说,深圳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无论你从哪个地方来到深圳感觉都是回到家一样。
创新、活力法国设计师柯铎7年前来到深圳创业,“深圳速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形容深圳,他会说“深圳速度”。
在中国,人们也经常说“深圳速度”,他认为深圳是在人类发展史上走得最快的一个城市。
“中国发展已经很快了,而深圳的发展就像是一趟高速列车。
”在采访中,柯铎告诉记者,最初吸引他来到深圳的是这里的制造业,而留下他的却是这里的创新精神,他说留在深圳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正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美国人Kevin是2012年来到深圳创业的,他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这里的人。
“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期待成长,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追求卓越。
”粤港澳大湾区采访中,另一个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也被频频提及。
Kevin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城市,但他认为深圳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创新和发展始于这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今天小编整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1披荆斩棘闯“雷区”30年拓荒成就中国改革深圳样本“深圳速度”创造了一个城市的奇迹,而它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效率,更在于市场经济样本的发育成型,帮助中国越过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条河。
深圳的拓荒是从蛇口开始的,那里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1979年7月2日,深圳开山填海,打通蛇口五湾、六湾间通道,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早期的建设者们踩着过膝的荒草,在那片荒山秃岭和滩涂地上开始了伟大的建设。
特区成立初期,在许多人计划经济观念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蛇口工业区建设者大胆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创新理念。
今天,走进蛇口工业区,当年点开山“第一炮”的地方格外醒目,这里驻扎着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
1979年,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中集公司,在荒凉的蛇口建起了中集的第一个车间,那是除港商之外,首次有欧洲投资者登陆深圳。
“中集集团以蛇口为起点,30年来中集业务遍布世界各地,集装箱销量占全球市场50%多。
”站在30年前开山建厂的黑白历史照片前,中集集团总裁办主任郑源华感慨地说。
俯瞰蛇口工业区,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小城镇,30年改革开放,这里不仅走出了中集集团,还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集团等一大批中国企业中的翘楚,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领军者。
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深圳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
但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倒逼特区自己“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有哪些?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一起来看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欢迎查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1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要求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先行探索、走在前列,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东、深圳被党中央赋予了重大责任、重大使命。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前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在强化政治自觉、加强思想引领上下功夫求突破,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在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上下功夫求突破,在追求更高更好更优更强上下功夫求突破,切实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全省的大事,必须举全省之力,像当年支持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一样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五大战略定位,省市联动、统筹协调,全力支持深圳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分析人士预期,接下来,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查阅!深圳经济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
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
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
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
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
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
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
文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分析人
士预期,接下来,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一起来看看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查阅!
深圳经济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
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
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
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
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
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
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
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
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深圳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走在深圳街头,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实写照。
“来了就是深圳人”。
20XX年,为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启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
“来了就是深圳人”因其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成为深圳人感触最深的一句口号。
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
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
这些年来,深圳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进。
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美丽、“办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报……每次想离开,每次却又离不开。
宏大的社会变革往往发端于社会基层,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语言。
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地创造“深圳奇迹”。
岁月变迁,深圳敢为天下的精神内核代代传承。
我们要不断用新观念引领旧观念,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深圳经济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2
岗厦村民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改革巨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筑牢城中村疫情防线,组织复商复市,稳增长保繁荣;推进雨污分流,环境提升,物业增收;组织村民股东到国外考察开眼界,村民福利件件暖心。
岗厦老村民文老伯说起岗厦股份合作公司给村民办的实事,连连称好。
搭上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的列车,岗厦村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变。
村民代表纷纷表示,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是全体股民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大平台,公司董事会是改革开拓的好班子,是为股民谋福利办实事的大管家。
ONE AVENUE卓越中心是岗厦城中村改造带来的CBD时尚新亮点。
大湾区时尚打卡地落户岗厦
岗厦村地处深圳CBD核心地带,是深港交流的前沿。
而在改革开放前,村民长年靠耕种上千亩田地为生。
单一的农业收成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稻田产量不够还要种蕃薯备杂粮。
正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岗厦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昔日的低矮村屋变成了白领出入的摩天大楼,昔日的农桑田地变成了中央商务区。
岗厦村如今整体融入到中心区板块,是深港河套片区科技合作的前沿片区,是深圳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新引擎。
岗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文晓阳表示,1992年深圳农村城市化全面铺开,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挂牌成立,岗厦村民从洗脚上田变为洗脑进城。
岗厦股份合作公司团结带领股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抓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机遇,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创富到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2019年年底,深圳CBD沉浸式街区购物中心——OneAvenue 卓悦中心盛大开业,成为深圳新商业和大湾区时尚打卡地。
该商业中心正是岗厦河园片区城市更新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之一。
该中心位于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站等四个地铁站的直达区,形成4个Mall(时尚商场)+1条大街+2个独栋的开放式商业组团模式,一条800米长、90米宽的漫步式“中央大街”将其串联。
整个Mall从建筑到陈设呈现出5G时代的时尚感。
来自海外的岗厦宗亲代表表示,这个商业综合体就是放到香港、伦敦、纽约都是现代时尚的标杆,展示了新时代深圳建设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气魄。
2019年岗厦河园旧村改造进入物业返回阶段,岗厦项目返回商业面积整体融入到CBD大时尚大品牌。
2019年公司董事会会同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股东有效推进了岗厦河园旧村改造收官验收工作。
返建物业岗厦城04地块于2019年12月通过深圳市规土委审查,签发《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岗厦城04地块返建物业包括住宅,商业以及相关配套等顺利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竣工验收,全部合格。
岗厦村由河园片区和楼园片区两大重点组成,河园片区树起了城市更新标杆,楼园片区更新也将启航。
2018年6月,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根据《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城市更新项目引入合作
开发主体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推进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通过深圳市联合交易所平台的竞争性谈判,引入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的合作开发主体。
2019年6月10日,该公司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同意与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深圳市福田区岗厦村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书》补充协议,顺延原协议形成合力。
2019年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基本完成片区内房屋的测量工作。
2020年根据岗厦村与开发商的协议和工作计划,将向福田区城市更新局申报计划立项。
股东代表纷纷表示,要继续支持楼园片区城市更新,把岗厦建成深港科技合作前沿的宜居社区幸福社区。
深圳经济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
“深圳是人们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不是跳迪斯科跳出来的。
”今年82岁的祝希娟回忆着初入深圳特区时的拼搏奋进,用“拳打脚踢”来形容。
1983年,已凭借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一角名满天下、摘得中国首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项的祝希娟,南下深圳“二次创业”,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为特区的电视事业开天辟地。
之后的三年,深圳电视台在一片荒草湖边拔地而起,多部反映特区建设的电视剧横空出世,创造着文化界的“深圳速度”。
不惑之年到深圳二次“创业”
1983年,深圳向全国12大城市广募人才。
那一年,祝希娟45岁。
“深圳来上海贴出招聘布告时,我刚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从意大利考察归来。
当时,意大利电视正欣欣向荣。
但在中国,电视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兴许深圳这次的招聘是我转型做电视导演的契机。
”于是,已迈入不惑之年的祝希娟下定决心:举家搬到深圳。
同年11月,祝希娟来到热火朝天进行建设的深圳,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文艺。
“现在想想,那时工作是真的苦,深圳的夏天阳光猛烈,在铁皮房子吹着电风扇工作,最满足的事不过是中午吃上一碗从中英街买来的熟泡面还有沙丁鱼罐头。
”
1984年1月1日,在祝希娟和同事们奋斗下,深圳电视台正式诞生,从筹建到正式开播只用了3个月时间。
祝希娟骄傲地说,这就是“深圳速度”。
为特区建设史留下珍贵影像
改革开放初始,深圳居民大多看香港电视,每天只有半小时中央台的转播,还是由广东台中转过来的。
要守住文化阵地,祝希娟憋着一股“红色娘子军”的倔强劲儿,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中着手电视剧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