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简介
中外园林史简介园林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创造美丽、宜人的环境。
中外园林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特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外园林史的发展和特点。
一、中国园林史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园林以其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山水相连”的自然美,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一致。
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常常融入了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著名的中国园林有苏州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园林之都”。
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自然景观,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细致的工艺,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强调空间的变化和错落有致的布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二、西方园林史西方园林的发展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园林设计注重几何形状和对称美,强调人类的控制和干预。
古罗马的园林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常常用于行军和娱乐活动。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中世纪的园林设计受到宗教的影响,园林被用于修道院和教堂的修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园林设计开始受到重视,设计师们追求古典的和谐和对称美,使园林成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法国的凡尔赛宫和英国的伊顿庄园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园林。
18世纪的英国是西方园林设计的黄金时期,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卡普尔首先提出了“自然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的概念。
自然式园林强调模仿自然景观,弃用对称和几何造型,注重景观的变化和丰富性。
英国的伊顿庄园和斯托ウ庄园是自然式园林的杰作。
三、中外园林的特点比较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设计理念、布局和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观的变化。
而西方园林更注重人的控制和干预,追求对称和几何造型。
中国园林注重细节和工艺,追求精湛的匠心和艺术性。
西方园林则更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氛围。
中外园林史介绍课件
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图形,追求对称与均衡
2
园林植物:中国园林注重植物形态与寓意,西方园林注重植物色彩与形态
3
园林功能:中国园林注重休闲、养生、文化传承,西方园林注重娱乐、社交、展示财富
6意境和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以几何图形为蓝本,注重对称和规整
02
园林元素: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等
园林风格: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日式园林等
园林功能:观赏、休闲、教育、文化传承等
05
园林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设计理念
01
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风水布局等
03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02
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
04
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生态、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01
生态化: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03
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文化,提升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04
科技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园林的管理、维护和观赏效果
西方园林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园林作为神庙和宫殿的附属建筑
中世纪:园林发展停滞,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兴起,强调对称和秩序,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
古罗马时期:园林成为贵族和富人的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公共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艺术复兴,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对称和几何图形
中外园林史的概念
中外园林史的概念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历史记录,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风格、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的演变。
下面我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介绍中外园林史的概念。
中国园林史中国园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园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园林始于战国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塑造和雅致的情趣,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有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北京颐和园等,它们以小巧玲珑、意境深远而著称。
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多依附于皇宫或宫殿,以宫廷文化为主题,注重规模宏大和气势恢弘。
私家园林则以私人居所为背景,注重意境和人文情怀,追求自然景观的完美组合。
寺庙园林则以传统宗教信仰为主题,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追求“别样”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景观还原:中国园林力求仿效自然,通过湖泊、山石、花草树木等元素的巧妙布置,创造出宛如人间仙境的景观。
2. 园林艺术表达:中国园林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通过艺术手法和景观布局,表达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3. 象征性的设计:中国园林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元素,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外国园林史与中国园林不同,外国园林的历史更加多元,受到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下面我将以欧洲为例,介绍外国园林史的发展概况。
欧洲园林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真正的园林艺术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是欧洲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园林”的概念,主张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园林有佛罗伦萨的鲍博利花园和罗马梵蒂冈的梵蒂冈花园等。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园林是欧洲园林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中外园林史
第一章1、古波斯天堂园的布局及特点面积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比较封闭,有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其分割成四区,载有花草,没有中心水池整体类似现代的建筑围合成的中庭2、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及各自的代表、阿尔罕布拉宫的四个著名庭院类型及代表:(1)宫苑庭园:阿尔罕布拉宫苑(四个著名庭院:桃金娘宫庭园、狮子院、柏木廷院、达那哈庭园)(2)别墅花园:格内拉里弗花园3、印度伊斯兰园林的著名代表:泰姬陵第二章1、欧洲园林的起源国家及其各自的类型和风格特征(1)古埃及: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园林风格特征:(1)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应(2)实用园林和小气候的改善(3)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多样(4)园林空间水体、几何形园林、对称、空间分割(5)宗教迷信、促进了圣苑与墓园的发展(2)古希腊:类型:宫廷园林(柱廊园)、圣林、公共园林(竞技场)、学术园林(哲学家的园林)风格特征:1.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2.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3.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4.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兰,三色堇等;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3)古罗马:类型: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园林、公共园林风格特征:1.以实用为主的果园,菜园以及芳香植物园逐渐加强了观赏性,装饰性以及娱乐性。
2.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基础。
3.受希腊园林的影响,园林为规则式。
4.重视园林植物的造型,有专门园丁。
5.除花台,花坛之外,出现了蔷薇专类园,迷园。
6.花卉装饰盛行,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采摘花朵,制成花环与花冠。
7.园林树木有悬铃木,白杨,山毛榉,梧桐,槭,柏,桃金娘,夹竹桃,瑞香,月桂等。
8.出现温室,花园博物馆(Garden Museum)。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
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
中外园林史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2、什么是借景。
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3、什么是苑、囿、台。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囿:常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鱼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4、一池三山。
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通常表现为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5、三大御苑。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别苑6、草堂、别业、驰道、游憩园、宅园、竹林七贤、曲水流觞、枯山水、茶亭。
草堂:即草庐,后来文化人也常谦称自己的书斋楼堂为草堂。
草堂建筑极为简朴,周围环境得天独厚,为园林的主体,园林围绕草堂展开。
草堂能够广借自然之美景,充分融入自然之境,在朴实无华中体现深刻的意境。
别业:它属于一个庄园,有很强的生产功能,别业内林木茂盛,土地肥沃,山水明秀,风景优美,并经过人工美化的别墅庄园。
宅园:在住宅建筑的内院或外围专门布置的园地。
其面积大小不一,宅园为园主提供健身、娱乐和社交的户外活动场所。
中国宅园多有高大围墙,利用园址地貌掇山、理水、置石和布置园林建筑、园路、植物等,组成可观、可游、可居的山水园。
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
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
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中外园林史 第1章--绪论
一、园林概述
(三)园林的性质功能 1.园林的性质
(1)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
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 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 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 公有性。
1.大自然的造化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园林艺术共同追求的东西,每个优秀的民族似 乎都经过自然崇拜—自然模拟与利用—自然超越等三个阶段,达到自然超越阶段时, 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园林也就完全形成了。
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自然美或自然造化的认识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对 自然美和自然造化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因为也造就风格不一、多姿多彩的世界园 林艺术体系。
因此,园林是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 的标志,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
时期
人类社 会初期
原始农 业
生产力 水平 低下
发展
园林发展状况
没有园林
开始出现原始 的园林中国的 苑囿、古巴比
伦的猎苑
城市集 镇出现
进一步 发展
由萌芽到形成 时期古埃及园 林、古希腊园 林、古巴比伦 园林、古波斯 园林
二、世界园林体系
(一)世界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为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一般规模宏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世界各 国每个朝代几乎都有皇家园林的建置。 著名的有古埃及的宫苑园林、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法国凡尔赛宫苑、英国的 宫室花园等。
(2)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在中国古代,寺观内一般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也很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以 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周围向来 不许伐木采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以小桥流水和少许亭榭做点缀, 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中外园林史.pptx
风景式园林:规划完 全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 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 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 移和模拟。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兴起,更有效地开发大自然, 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开始了自然保护对策和城 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传统城市绿化(居住区)
传统城市绿化(公园)
传统城市绿化(屋顶花园)
传统城市绿化(垂直绿化)
广义的园林: 大地景观(生态:湿地景观)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河道) 大地景观(生态:农田)
大地景观(生态:自然保护区)
大地景观(生态:城市滨江防护绿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风景林地)
大地景观(生态&感知:森林公园)
中外园林史
颐和园 –十七孔桥
苏州古典园林
枯山水
公园
印度-泰姬陵
第一章 园林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园林
1、在中国: (1) 陈从周《说园》称:中国园林是
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 术品,富诗情画意”。
(2)汪菊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称: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 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 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 成的优美的自然和游憩境 域”,叫做园林。
此阶段共同特点: 1、绝大多数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 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
有自觉的体现所谓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世界各个地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林风格,若按照园林四大要素的 构配方式加以归纳,则无非两种基本形式:
中外园林史
一.世界造园三大系统:西亚系统(伊斯兰园林)欧洲系统(古希腊系统)中国系统(中、日园林)◇规划布局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演变: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欧洲和西亚系统互联)——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近现代园林⏹波斯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埃及⏹古埃及园林大致可分为宅园(Domestic Garden )、圣苑(Temple Garden )、墓园(Tomb)三种;⏹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布局整形对称,树木行列栽植,水池亦为几何形。
⏹卢克索古迹中最著名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karnak temple)和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特征:追求小范围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
⏹园林多选择建造在临近河流和水渠的平地。
⏹布局严谨有序,有总体统一构图,采用严整对称结构。
⏹树木和水体是造园最基本要素。
(树木多为实用及庇荫效果好的树种,如椰枣、棕榈、无花果、洋槐、埃及榕等;水池中养鱼、水禽、种植睡莲;水池形状矩形。
)⏹有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产生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大致有猎苑(Hunting Park -1500 )、圣苑、宫苑三种;⏹猎苑与中国古代的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尊崇树木,圣苑与埃及的相似;⏹热衷堆叠土山;⏹住房前常有宽敞的走廊,其上平台辅以泥土种花植树,成为屋顶花园。
古希腊园林⏹公元前十世纪左右,盲人作家荷马(Homeros)的《荷马史诗》中有大量的关于树木、花卉、圣林和花园的描述。
⏹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人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兴建园林之风渐起,并开始有实用型园林向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
古希腊的园林类型⏹早期的宫廷庭园⏹宅园—柱廊园★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从波斯学到西亚造园艺术,把果蔬园进一步建成装饰性庭院,施以花木栽培,发展成为住宅内规整方正柱廊园形式。
庭中有喷泉、雕塑、瓶饰等,栽培蔷薇、罂粟、百合、风信子、水仙等以及芳香植物⏹阿多尼斯园—屋顶花园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少年,被爱和美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所爱。
中外园林史内容提要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原始社会——萌芽期1、前期: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感性的适应状态。
2、后期:处于亲和状态。
出现了果园、菜圃、养殖动物的园囿——形成园林的萌芽。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园林的发展阶段1、园林的服务对象为少数的统治阶级,为私人所拥有;2、封闭的,内向型的;3、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视觉景观的效果美,陶冶情操。
三、英国革命以后1、除私人园林外,出现了有政府出资经营和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设计摆脱了私有的局限性,有封闭的内向型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园林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城市公共园林占主导地位,出现许多园林城市;2、园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园林艺术已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与开发方式的不同分: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2、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
二、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古籍称苑、苑囿、公苑、御苑、御园皇家园林有三种形式:A大内御苑:位于皇城之内,以便于皇帝游憩的御苑。
如:故宫御花园;B行宫御苑:都城近郊或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休息之用的御苑。
如:木兰秋场、香山行宫。
C离宫御苑: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古籍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3、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寺观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部地段的园林环境。
如:苏州的西园等。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夏、商、周、秦、两汉):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苑、囿)、秦汉(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美三、全盛期(隋、唐):隋(山水建筑宫苑)、唐(宫苑、游乐地、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中外园林史
伊斯兰教《古兰经》—“天园”
在此阶段,出现许多风格,主要为规则式与风景式
规则式
法国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 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 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 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 自然、理性的自然。
风景式 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
第二,针对大城市的恶劣居住环境,提出补 救方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空间和 绿地系统”
E·霍华德
《明日之田园城市》 设想:这是一个 大约有3万居民的自足社区,四周环 以开阔的乡村“绿色地带”。他认为 这样可以消除城市向郊外无限蔓延, 又能成为宜人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与古典园林相比,此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第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与绘画→时空的综合艺术→园林
↓↓
静态 动态
借鉴文学的章法,绘画的创作来进行园林设计创作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 表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 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 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物为物质 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 精神境界的环境。
美学词典
园林是一切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者人工改造的山水、 植物与建筑物等,按审美要求所组成的综合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
中外园林史
第一章 绪论
1 学习意义、目的与态度 2 园林的发展与基本概念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5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1学习中外园林史的意义、目的和态度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一、中国园林史。
(一)先秦时期。
- 园林起源。
-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园林形式是“囿”,是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
例如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它具有一定的规模,里面有天然的植被和鸟兽。
- 除了“囿”,还有“台”,它既是登高望远、观天象、通神明的地方,也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思想基础。
-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园林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与人的品德相联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园林中山水的象征意义。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秦汉时期。
- 皇家园林。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里面有众多的宫室建筑,如阿房宫。
园林内还开凿了许多池沼,像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同时也具有观赏功能。
- 特点:规模大,功能多样,既有游憩娱乐功能,又有军事训练、生产等功能;园林内山水景观丰富,建筑分布较为疏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
- 私家园林。
- 开始兴起,多为贵族、官僚所建。
这些私家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大,但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梁孝王的兔园,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还有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发展的背景。
- 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十分活跃。
玄学兴起,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寄情山水成为一种风尚。
-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为园林艺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艺术借鉴。
- 园林类型与特点。
- 皇家园林:规模不如秦汉时期宏大,但更加注重园林的精致性。
如北魏洛阳的华林园,园内的山水布局更加巧妙,建筑与山水的结合更加紧密。
- 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流。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如谢灵运的始宁墅。
这些私家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提炼,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山水意境。
中外园林史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_______园林系园林工程与设计教研室
第二章 中外园林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 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这个 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然不 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 风格的互相影响、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 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 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 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 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 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湖州、 杭州、扬州、无锡、苏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 盛极一时。这些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 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称为文 人山水园。
3、代表作品
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 园及承德避暑山庄。
2.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 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 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宛。
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圆明园),或利用 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 颐和园)。宫苑中以 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这些 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清乾隆 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
1、园林的基本概念:-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5、园林四大构景要素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
6、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7、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罗马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出现了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的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8、伊斯兰园林体系:以古波斯园林为渊源,以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波斯、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特点: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讲究植物和水法。
9、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主要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充溢着诗情画意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0、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时期。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元、明、清时期。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中外园林史
中西园林比较——园林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园林意境中国园林史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园林的成熟期——两宋、元、明、清园林的成熟期——清中叶到清末中国传统园林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野趣的山水环境。
手法:筑山、理水、植物种植、建筑诗画的情趣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窗、门——景框造园如做文章——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按隶属关系分——皇家、私家、寺观囿——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中国山水园林的胚胎园——有墙着为囿,有藩者为园(用于种植树木)台——能够展望四方的高处,用土堆筑而成高台哈哈——宽沟,扩大空间感,无隔离周代的灵囿、灵沼、灵台——中国古代苑园的雏形周文王——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其中草木滋长,禽兽繁育。
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自然景观和动物活动的场所生成期三个特点1、造园主流为皇家园林,其他少且模仿皇家园林为主2、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向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神仙对早期园林有较大影响(促成早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精神要素)上林苑——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汉武帝——大规模的狩猎游乐——生产、军事训练等实用功能——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建章宫——上林苑的宫室建筑群——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后世园林理水掇山的典范——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魏晋南北朝(转折期)思想解放,文化多元儒教、道教、佛教、玄学诸家争鸣;绘画艺术出现繁荣景象,山水画论和表现技巧对于园林创造布局和构图手法的景象;知识分子追求淡泊、隐逸的生活,对山水园林发生兴趣。
1、消极悲观2、玩世不恭——竹林七贤3、敛财聚富、荒淫奢靡4、无为而治、崇尚自然5、寄情山水、崇尚隐逸隋唐(全盛期)禁苑——占地面积大、树木茂盛建筑疏朗空旷、果蔬饲养场猎场、苑内驻兵(苑内宫亭,凡二十四所)西苑(东都苑)隋代洛阳——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1、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特大型皇家园林2、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3、十六院,结合水道穿插串联4、五湖构成完整水系5、山水空间层次丰富6、竖向设计精确7、植物栽培白居易和洛阳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善用自然,古代山居之典范——逃避世俗隐匿山林——寻求精神超脱和心灵慰藉——山水融入心灵——获得真正审美价值和意义庐山草堂——江州庐山香炉峰附近——建于云水泉石绝胜处,辟石筑台,引泉悬瀑,借四周景色,形成人工润饰的天然园林。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中国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萌芽时期夏~东周出现了囿,台,沼,苑生成时期秦汉出现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出现转折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体系完成全盛时期隋唐宋园林技术发展迅速,写意山水园发展迅速成熟时期元明清皇家,私家园林得到长足发展,三大私家园林区域的确立二、总论园林类型: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从属关系: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公园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纪念性,自然保护区体系:东方,西方,伊斯兰园林要素:山石,建筑,植物,水体,动物中国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三、萌芽时期(夏~东周)一.专有名词解释囿:蓄养动物观赏狩猎,在空地上种植树木,经营果蔬,开凿水渠作灌溉,还简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台: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台,沼:囿中水体建筑物二..填空与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2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3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灵台,灵囿,灵沼4.城郭建筑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四面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庙)右社,前朝后市,王室居中,前朝后寝5 .宫室建筑的完备:1).宫室制度2).明堂,辟雍6 .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神仙7 .由囿发展到苑的建筑标志:台苑。
举例:姑苏台,荆台,章华台,丛台,冀阙,惠庄公宫室四、生成时期(秦汉)一.名词解释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西汉,其中一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瀛洲,蓬莱二.选择与填空1. 秦代皇室宫苑: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2. 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存在时间最长),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3. 洛阳宫苑: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4. 两汉私家园林:王侯官僚的苑囿(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富商巨贾的苑囿(袁广汉园,樊重园)5. 皇家园林的特点:广阔,壮丽,豪放6.假山的首创形式:土石的结合。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在袁广汉园三.简答与综述1.简述秦汉园林概况初期为皇帝王侯富商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其奢华,规划宏放。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1、奥姆斯特德是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开创了景观设计学主要成就:美国纽约中央公园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幼年期——历史上的商、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全盛期——隋、唐(写意山水园兴起与发展);成熟前期——两宋(诗画山水园);成熟中期——元、明、清初(文人园);成熟后期——清中至清末(建筑山水园);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基址选择方式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划分的类型: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不同划分的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论述)重点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三、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中四、园林意境深邃高雅5、三个重要的思想要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简答题)6、囿和台囿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和台的结合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和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7、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个重要实例8、西汉的众多宫苑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上林苑、甘泉宫、未央宫、建章宫、兔园五处。
(多选)9、处于幼年发展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演进变化极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状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这一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尚不具备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二、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设计经营的艺术水平不高三、早期的台、囿与园囿相结合已包含着风景式园林的因子,之后又受到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的影响而朝着风景式方向发展,但毕竟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本与自然并非高于自然。
10、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特点:一、园林的规模仍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人工 山水园的造园艺术成就 据文献记载概括如下: 筑山:构成宾主分明,远 近呼应,山系余脉延展完 整; 臵石 : 经过优选的石 料千姿百态,大量运用 石的单块特臵; 理水:几乎包罗内陆天然 水体全部形态:河/湖/沼 /片/溪/涧/瀑/潭等; 植物配臵:七十余品种; 建筑:从造景需要出发;
南宋陈元靓《外城之园》
宋徽宗所作的《雪江归棹图》
太湖三大奇石之一“冠云峰”
宋徽宗所作《祥龙石图卷》
艮岳中的太湖奇石
演讲:李金莲201330842410 PPT制作:李金莲201330842410 资料收集:杨莹莹 201330510126 王莘仪201330610319 隆曼迪 201330610410 莫楚盈 201330610413 郭家宝 201330620406 李娇婷 201330841508 张偌菁 201330950127 王建华 201430120321 廖秋贤 201430840318 卢威杭 201330630109 汤琳 201431160223 叶展鹏 201330220229
在我国造园史上,曾昙花般闪现过一座皇家苑 囿,它集湖石营选、掸费民力,穷奢极侈,甚极一 时。但成后历时五载(公元1122一1127年,即 宣和9年~靖康二年)便在外强蹂蹦、践踏下土 崩瓦解,毁于一旦,乃至销声匿迹。这,就是北宋 末年宋徽宗的万岁寿山“良岳”。 ——张松尔《良岳杂识》
总的描述
第一,肯定它的造园成就: 艮岳是宋代皇家园林的集 大成者。规模宏大、奇花异 草汇集的山水风景园艮岳的 确在古典园林的文化史上写 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上 承唐代皇家园林的诗情,下 启清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在 园林的构造、建筑、景趣等 各个方面呈现出特有的文化 内涵 第二,揭露艮岳建造背后的 经济政治背景。 元人郝经有诗叹曰:“中原 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 头。”: 宋徽宗为了营造艮岳,动用 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 送山石花木。一时间,汴河 之上舳舻相衔,船帆蔽日, 这就是劳民伤财的"花石纲", 搅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 直接逼出了方腊的农民起义
筑山 :北面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 成的大型土石山。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 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寿山居于山系 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 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即 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 构图规律。 臵石:艮岳的山石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主要是来 自浙江的太湖石,安徽的灵璧石,衢州常山的巧石, 河南的林摅石等,经过匠人加工过后,件件都是工 艺品。园林臵石尤为考究,以高大之石为君,处于 主位,甚至束石为亭,旁立碑记,增加它的气势, 其它的石头处于臣位,其姿态与朝臣相仿。 在植物种植上 :有苏州、杭州、湖南、广东、四川 等地的枇杷、柚橘、槟榔、荔枝、楠木、文竹等奇 花异木,“括天下之美 ,藏古今之胜 , 于斯尽矣。” 珍禽:数以万计的珍禽异兽莫不毕集于此 , 鹤鸣九 阜 , 鹿鸣呦呦 , 野趣盎然。
3、关于艮岳的毁灭 时间 艮岳自宣和四年告成 之后,继续对园中景 观进行增益,直至方 腊以“花石纲”为由 起兵事,才稍有收敛, 但平乱后又复兴。靖 康元(1126年)十一月 金兵复围汴梁,二十 四日“诏许般万岁山 石卖作石”,自此艮 岳这所名苑开始减法 运作了。
为了抵御金兵攻城,艮岳及汴梁其 余宫苑、诸官宦邸寓等之山石均遭 受灭项之灾,尤以艮岳这所山水名 苑山石首当其冲地被毁制为炮石。 经历靖康之变,艮岳遭到了严重的 破环,但作为围合空间的山体间架 格局可能还是基本上保持完整的,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金海陵扩建金 大内时期。如果说金大内之役将艮 岳园址肢解为二的话,那么金里城 之役便将艮岳山水结构彻底破坏了。 可以说自兴定三年十月金里城工毕 之后,艮岳已没有任何作为园林来 探讨的意义了,只有艮岳遗石的余 音还持续着,直到今天。
中国知网上有关皇家园林艮岳研究的开篇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河南开封 , 北宋帝都汴京城 , 黄河南岸平坦低洼 所在。正午的阳光剑一般地划破黄河水波 , 猛然 飞溅出一段历史的暗痛。在北宋汴京时期 , 这里 曾有一处华丽富贵的文化景观 , 曾有一座举世惊 叹的皇家园林。这文化景观便是宋代著名皇家园 林——艮岳 ; 那永远疼痛的历史便是令北宋王朝终 结的“靖康之耻”。其时 , 豁露的汴京城 , 一直 横陈于北方强敌铁蹄之下 , 没有天然屏障 , 也失 却了铜墙铁壁的国防 , 泥土伴着泪水的蹂躏践踏 只是对方三四天的骑程。 ——谢天开《艮岳 , 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昙花》
艮岳造园组成元素
艮岳在中国园林造园史上创造了的新亮点,以及开创的造园技术的先河
一、把中国山水画的手法,运用到园林的叠山理水中去, 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突破了秦汉以来皇家苑囿“一池三山” 的呆板陈旧。 二、在园林古建方面打破了轴线对称的格局,而是依据地 形 山势,因地而宜,修建亭、轩、殿、阁,而且饰素装,更为 典雅。 三、植物种植方面,引进南方珍贵花木,制造人工小气候, 给南方花木北移创造了生存条件。 四、动物饲养,以前都是以狩猎为主,而艮岳将动物进行人 工驯化,并进行珍禽表演增加乐趣。 五、运用石刻、碑刻、门额、对联等,把中国的文学诗词文 化,融入艮岳园林。
中国知网上有关皇家园林艮岳研究的开篇描述 北宋末年修建的艮岳是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 省开封市)的胜景之一。艮岳建筑之华丽,景色之 奇美,可谓天下一绝。但也就是艮岳的修建,大兴 土木,使得北宋王朝政事尽弃,纲纪腐败。修建艮 岳是导致北宋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李玉洁《艮岳与北宋的灭亡》
中国知网上有关皇家园林艮岳研究的开篇描述
北宋皇家园林——艮岳
就造园角度,作为京 都开封的一代名苑, 艮岳处在中国园林发 展重要的转型时期, 在整 个中国古代园林史中 占有极其重要和特殊 的 地位,无论其兴还是 其衰都是园林史学界 共同 探讨的核心课题之一。
兴衰历史
1、关于艮岳的始建时间 “政 和七年,始于上清宝宫之东作 万岁山”。为山求子象征长寿 的思路和做法。 2、关于艮岳的建成时间 李质 称宣和四年夏五月朔艮岳建成, 从《御制艮岳记》成文时间推 断,至宣和四年一月一日,至 少艮岳主体框架和主要景点已 经建成,自一月至五月可能是 在进行工程的一些收尾工作。
社会背景
经济 宋代,与地主小农经济十 分发达的同时,城市商业和 手工业亦空前繁荣,资本主 意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 育。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 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 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 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 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1、北宋时期的中国,处于多 民族政权对峙的历史时期, 边关时有战乱。 2北宋王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 区仍处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 境之中。
艮岳对现代的意义
艮岳成为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是研 究中国山水园林文化,古典建筑文化,赏石文 化,道教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源。博大精深的 园林文化,将为旅游立省,文化强市做出贡献。
兴衰历史
古人对该园林的评价
艮岳总设计者 姚云文有《摸鱼儿》(艮 岳): 宋徽宗不无得意地夸奖自己 一手打造的艮岳,说它集合 渺人间、蓬瀛何许,一朝飞 了“天台、雁荡、凤凰、庐 入梁苑。辋川梯洞层瑰出, 阜(山)之奇伟,二川、三 带取鬼愁龙怨。穷游宴。谈 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元 笑里,金风吹折桃花扇。翠 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 华天远。怅莎沼黏萤,锦屏 此山并包罗列,又兼胜绝”。 烟合,草露泣苍藓。 东华 梦,好在牙樯雕辇。画图历 历曾见。落红万点孤臣泪, 斜日牛羊春晚。摩双眼。看 尘世,鳌宫又报鲸波浅。吟 鞘拍断。便乞与娲皇,化成 精卫,填不尽遗恨。